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及換擋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71100閱讀:723來源:國知局
      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及換擋器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屬于汽車換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及換擋器。



      背景技術:

      如圖1至圖4所示,現(xiàn)有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主要由拉索接頭1a、金屬支架2a及彈簧壓片3a構成,拉索接頭1為金屬件,拉索接頭1的中部形成有環(huán)形卡槽11a,金屬支架2a上形成有安裝口21a,彈簧壓片3a上形成有U形缺口31a,拉索接頭1a與金屬支架2a裝配方式如下:將金屬支架2a的安裝口21a套在拉索接頭1a的環(huán)形卡槽11a徑向外側,再用專用工具將彈簧壓片3a的U形缺口31a敲入拉索接頭1a的環(huán)形卡槽11a,使得彈簧壓片3a位于環(huán)形卡槽11a的一側槽壁與金屬支架2a的一側表面之間,完成安裝。

      上述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需要制作專用的工具來敲打彈簧壓片3a,專用工具在敲打過程中需要足夠的空間,導致裝配方式復雜,并對裝配空間要求高,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強度。此外由于金屬支架2a與拉索接頭1a都是金屬結構,一方面,導致上述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的重量較大、成本較高;另一方面,變速器振動會通過金屬支架2a直接傳遞到拉索接頭1a,進而通過與拉索接頭1a連接的換擋拉索直接傳遞進入乘員艙,乘員艙的駕駛員和乘客將很有可能感覺到較大的變速器振動,降低了駕乘的舒適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對裝配空間要求高,工人的工作強度較大的缺陷,提供一種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包括拉索接頭、安裝支架及彈性卡子,所述拉索接頭上設置有卡槽,所述彈性卡子包括一側開口的主體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開口處兩側的第一徑向限位部、設置在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的徑向內側的第二徑向限位部以及設置在所述主體部上的軸向限位部,所述主體部通過其開口沿徑向穿過所述拉索接頭而彈性卡緊在所述拉索接頭位于卡槽的一側外周上,所述軸向限位部與拉索接頭相互軸向限位,所述第二徑向限位部與卡槽的底壁彈性抵接,用以限制所述彈性卡子與拉索接頭之間的相對轉動,所述安裝支架上設置有一側開口的卡接缺口,所述安裝支架通過卡接缺口的開口沿徑向穿過所述卡槽的底壁而卡入所述卡槽,所述安裝支架軸向的一側表面與主體部彈性抵接,以將所述安裝支架軸向的一側表面壓緊在卡槽的一側壁上,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與卡接缺口的內側壁彈性抵接,用以限制所述彈性卡子與安裝支架之間的相對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卡槽位于拉索接頭的軸向一側形成有限位臺階,所述主體部位于所述限位臺階的徑向外側,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及第二徑向限位部位于所述卡槽的徑向外側,所述主體部通過其開口沿徑向穿過所述限位臺階而彈性卡緊在所述限位臺階上。

      進一步地,所述軸向限位部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與其開口在徑向上相對的一側,所述軸向限位部包括可卡緊在所述限位臺階上的卡鉤。

      進一步地,所述卡接缺口開口處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倒扣,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與所述倒扣彈性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徑向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爪及第二限位爪,所述第一限位爪的外側端及第二限位爪的外側端共同連接至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爪的內側端及第二限位爪的內側端相互分隔,且所述第一限位爪的內側端及第二限位爪的內側端分別與所述卡槽的底壁彈性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卡子還包括連接在所述主體部與第一徑向限位部之間的按壓部,所述按壓部位于所述主體部及第一徑向限位部的徑向外側,所述主體部上與按壓部連接的位置形成有形變槽。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卡子為一體成型的彈性塑料件。

      進一步地,所述拉索接頭包括拉索護套安裝管、導向管及對接結構,所述拉索護套安裝管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對接結構上,所述導向管的一端球鉸連接在所述對接結構上,所述卡槽形成在所述對接結構的外周上。

      進一步地,所述拉索護套安裝管為金屬結構,所述導向管及對接結構為塑料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對接結構包括第一外套管、第二外套管、第一內管及第二內管,所述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套管的外周上,所述拉索護套安裝管、第一內管及第二內管的內孔在軸向上依次連通;

      所述第一外套管的一端沿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圓周方向的兩側形成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的內壁上設置有卡接環(huán)面,所述第二外套管的一端沿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空缺,所述空缺的底部設置有卡凸,所述空缺圓周方向的兩側形成插接塊,所述第一外套管的插接板與所述第二外套管的空缺插接配合,且所述卡凸可卡止于所述卡接環(huán)面,所述第二外套管的插接塊與所述第一外套管的插接口插接配合;

      所述拉索護套安裝管的一端設置有環(huán)形凸緣,所述第一外套管及第二外套管將所述第一內管及第二內管在軸向上相互壓緊,所述環(huán)形凸緣壓緊在所述第一內管與所述第二內管之間;

      所述第二內管的內壁上設置有球鉸座,所述導向管的一端設置有置于所述球鉸座內的球頭。

      根據本發(fā)明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利用彈性卡子的變形特性,彈性卡子的主體部通過其開口沿徑向穿過拉索接頭而彈性卡緊在拉索接頭位于卡槽的一側外周上,主體部卡入拉索接頭之后,軸向限位部與拉索接頭相互軸向位移,第二徑向限位部與拉索接頭的卡槽的底壁彈性抵接,以限制彈性卡子與拉索接頭之間的相對轉動(徑向限位),而后,安裝支架通過卡接缺口的開口沿徑向穿過卡槽的底壁而卡入卡槽,安裝支架卡入拉索接頭之后,安裝支架軸向的一側表面與主體部彈性抵接,以將安裝支架軸向的一側表面壓緊在卡槽的一側壁上,安裝支架被軸向限位,彈性卡子的第一徑向限位部與卡接缺口的內側壁彈性抵接,以限制彈性卡子與安裝支架之間的相對轉動(徑向限位)。這樣,彈性卡子、安裝支架及拉索接頭組裝完成之后,拉索接頭通過彈性卡子安裝在安裝支架上,且拉索接頭相對安裝支架的軸向位移及徑向位移均被限制,保證行車過程中拉索接頭不會從安裝支架上脫出。并且,彈性卡子與拉索接頭通過直接卡入方式的裝配,不需要借助專用工具,降低了安裝與拆卸彈性卡子的空間要求,減小了工人的工作強度,提高了裝配效率。

      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換擋器,其包括上述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現(xiàn)有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其拉索接頭的示意圖;

      圖3是現(xiàn)有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其金屬支架的示意圖;

      圖4是現(xiàn)有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其彈簧壓片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的爆炸圖;

      圖7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的側視圖;

      圖8是沿圖7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9是圖7沿拉索接頭軸線轉動一定角度后的側視圖;

      圖10是沿圖9中B-B方向的剖視圖;

      圖11是沿圖9中C-C方向的剖視圖;

      圖12是沿圖9中D-D方向的剖視圖;

      圖13是沿圖9中E-E方向的剖視圖;

      圖14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其拉索接頭與彈性卡子的連接示意圖;

      圖15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其安裝支架的立體圖;

      圖16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其彈性卡子的立體圖。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1、拉索接頭;11、拉索護套安裝管;111、環(huán)形凸緣;12、導向管;121、球頭;13、對接結構;131、第一外套管;1311、插接口;1312、插接板;1313、卡接環(huán)面;132、第二外套管;1321、空缺;1322、卡凸;1323、插接塊;133、第一內管;134、第二內管;1341、球鉸座;14、卡槽;15、限位臺階;

      2、安裝支架;21、卡接缺口;22、倒扣;

      3、彈性卡子;31、主體部;32、第一徑向限位部;33、第二徑向限位部;331、第一限位爪;332、第二限位爪;34、軸向限位部;341、卡鉤;35、按壓部;36、形變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5至圖16所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包括拉索接頭1、安裝支架2及彈性卡子3。

      如圖14所示,所述拉索接頭1包括拉索護套安裝管11、導向管12及對接結構13,所述拉索護套安裝管1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對接結構13上,所述導向管12的一端球鉸連接在所述對接結構13上。

      如圖5至圖10所示,所述對接結構13包括第一外套管131、第二外套管132、第一內管133及第二內管134,所述第二外套管132的外周上設置有環(huán)形的卡槽14,所述拉索護套安裝管11、第一內管133及第二內管134的內孔在軸向上依次連通。

      如圖5至圖10所示,所述第一外套管131的一端沿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插接口1311,所述插接口1311圓周方向的兩側形成插接板1312,所述插接板1312的內壁上設置有卡接環(huán)面1313,所述第二外套管132的一端沿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空缺1321,所述空缺1321的底部設置有卡凸1322,所述空缺1321圓周方向的兩側形成插接塊1323,所述第一外套管131的插接板1312與所述第二外套管132的空缺1321插接配合,且所述卡凸1322可卡止于所述卡接環(huán)面1313,所述第二外套管132的插接塊1323與所述第一外套管131的插接口1311插接配合,以此,第一外套管131與第二外套管132實現(xiàn)卡接限位,即第一外套管131相對第二外套管132的軸向與徑向運動均被限制。

      如圖5、圖8及圖10所示,所述拉索護套安裝管11的一端設置有環(huán)形凸緣11,所述第一外套管131及第二外套管132將所述第一內管133及第二內管134在軸向上相互壓緊,所述環(huán)形凸緣111壓緊在所述第一內管133與所述第二內管134之間,以此,拉索護套安裝管1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對接結構13上。

      如圖6及圖8所示,所述第二內管134的內壁上設置有球鉸座1341,所述導向管12的一端設置有置于所述球鉸座1341內的球頭121。以此,所述導向管12的一端球鉸連接在所述對接結構13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拉索護套安裝管11為金屬結構,用于拉索護套的安裝。具體安裝時,拉索護套插入拉索護套安裝管11內,然后擠壓拉索護套安裝管11,使拉索護套安裝管11被壓扁,以使得拉索護套緊固在拉索護套安裝管11內。導向管12用于金屬桿(圖中未示出)的安裝。具體安裝時,金屬桿的一端穿入導向管12的內孔中,并保持與導向管12固定,拉索芯線從拉索護套中穿出并連接在金屬桿的這一端,金屬桿的另一端與換擋操縱機構連接。

      本實施例中,除拉索護套安裝管11之外,拉索接頭1其余部分均為塑料結構,即所述導向管12及對接結構13(第一外套管131、第二外套管132、第一內管133及第二內管134)為塑料結構。

      如圖15所示,所述安裝支架2上設置有一側開口的卡接缺口21,卡接缺口21大致呈U形。本實施例中,安裝支架2為金屬結構。安裝支架2連接在變速器殼體上。

      如圖14及圖16所示,所述彈性卡子3為一體成型的彈性塑料件。所述彈性卡子3包括一側開口的主體部31、設置在所述主體部31開口處兩側的第一徑向限位部32、設置在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32的徑向內側的第二徑向限位部33以及設置在所述主體部31上的軸向限位部34。

      如圖8、圖10及圖14所示,所述卡槽14位于拉索接頭1的軸向一側形成有限位臺階15,所述主體部21位于所述限位臺階15的徑向外側,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32及第二徑向限位部33位于所述卡槽14的徑向外側,所述主體部21通過其開口沿徑向穿過所述限位臺階15而彈性卡緊在所述限位臺階15的外周上(拉索接頭1的外周上)。所述軸向限位部34設置在所述主體部31的與其開口在徑向上相對的一側,所述軸向限位部34包括可卡緊在所述限位臺階15上的卡鉤341。卡鉤341卡緊在所述限位臺階15上,以限制所述彈性卡子3與拉索接頭1之間的軸向位移。

      如圖8至圖16所示,所述第二徑向限位部33與卡槽14的底壁彈性抵接,用以限制所述彈性卡子3與拉索接頭1之間的相對轉動(徑向限位)。所述安裝支架2通過卡接缺口21的開口沿徑向穿過所述卡槽14的底壁而卡入所述卡槽14,以此,安裝支架2卡接于拉索接頭1上。卡槽14的寬度略大于安裝支架2的卡接缺口21處的厚度,彈性卡子3與拉索接頭1裝配完之后,彈性卡子3的主體部31與卡槽14的一側壁(與主體股本31相對的一側壁)之間的距離略小于安裝支架2的卡接缺口21處的厚度,安裝支架2卡入卡槽14時,通過主體部31的微變形,使得安裝支架2的卡接缺口21處夾持于主體部31與卡槽14的一側壁之間。這樣,安裝支架2卡入卡槽14之后,所述安裝支架2軸向的一側表面與主體部31彈性抵接,以將所述安裝支架2軸向的一側表面壓緊在卡槽14的一側壁上,以限制所述安裝支架2相對拉索接頭1的軸向位移。另外,安裝支架2卡入卡槽14之后,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32與卡接缺口21的內側壁彈性抵接,所述卡接缺口21開口處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倒扣22,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32與所述倒扣22彈性抵接,用以限制所述彈性卡子3與安裝支架2之間的相對轉動(徑向限位)。

      這樣,彈性卡子3、安裝支架2及拉索接頭1組裝完成之后,拉索接頭1通過彈性卡子3安裝在安裝支架2上,且拉索接頭1相對安裝支架2的軸向位移及徑向位移均被限制,保證行車過程中拉索接頭1不會從安裝支架2上脫出。并且,彈性卡子3與拉索接頭1通過直接卡入方式的裝配,不需要借助專用工具,降低了安裝與拆卸彈性卡子的空間要求,減小了工人的工作強度,提高了裝配效率。

      如圖8、圖10及圖16所示,所述第二徑向限位部33包括第一限位爪331及第二限位爪332,所述第一限位爪331的外側端及第二限位爪332的外側端共同連接至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32,所述第一限位爪331的內側端及第二限位爪332的內側端相互分隔,即呈“八”字形排布。且所述第一限位爪331的內側端及第二限位爪332的內側端分別與所述卡槽的底壁彈性抵接。

      如圖16所示,所述彈性卡子3還包括連接在所述主體部31與第一徑向限位部32之間的按壓部35,所述按壓部35位于所述主體部34及第一徑向限位部32的徑向外側,所述主體部31上與按壓部35連接的位置形成有形變槽36。這樣,在按壓按壓部35時,通過形變槽36可以使得彈性卡子3開口處的變形更加的容易,裝配更加輕松。

      上述實施例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其裝配過程如下:

      首先,利用彈性卡子3的可輕微變形特性,彈性卡子3的主體部31通過其開口沿徑向穿過拉索接頭1的限位臺階15而彈性卡緊在拉索接頭1的限位臺階15的外周上,主體部31卡入拉索接頭1之后,軸向限位部34的卡鉤341卡緊在所述限位臺階15上,以限制所述彈性卡子3與拉索接頭1之間的軸向位移(軸向限位)。第二徑向限位部33與拉索接頭1的卡槽14的底壁彈性抵接,以限制彈性卡子3與拉索接頭1之間的相對轉動(徑向限位),完成彈性卡子3與拉索接頭1的裝配。

      而后,向主體部31開口收縮的方向按壓彈性卡子3的按壓部35,使得主體部31開口處的寬度減小至小于卡接缺口21的開口寬度,安裝支架2通過卡接缺口21的開口沿徑向穿過卡槽14的底壁而卡入卡槽14,同時,卡接缺口21穿過第一徑向限位部32及第二徑向限位部33,然后松開按壓部35,即將安裝支架2卡入卡槽14。此時,所述安裝支架2軸向的一側表面與主體部31彈性抵接,以將所述安裝支架2軸向的一側表面壓緊在卡槽14的一側壁上,以限制所述安裝支架2相對拉索接頭1的軸向位移(軸向限位)。另外,安裝支架2卡入卡槽14之后,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部32與卡接缺口21的內側壁上設置的倒扣22彈性抵接,用以限制所述彈性卡子3與安裝支架2之間的相對轉動(徑向限位)。至此,拉索接頭1、安裝支架2及彈性卡子3裝配完成。

      拆卸拉索接頭1時,首先,向主體部31開口收縮的方向按壓彈性卡子3的按壓部35,使得主體部31開口處的寬度減小到小于卡接缺口21開口處的寬度,然后,拉出安裝支架2即可。由此可見,該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的拆裝非常簡單、便捷,不需要借助專用工具,

      將上述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裝車后,在變速器振動時,連接在變速器殼體上的安裝支架2會上下、左右振動。金屬的安裝支架2上、下振動時,與塑料的彈性卡子3產生相對運動,使得彈性卡子3的第一徑向限位部32的朝中間擠壓并向外拉伸,從而帶動彈性卡子的第二徑向限位部33同樣朝中間擠壓并向外拉伸,由于彈性卡子3為一體成形的塑料件,在擠壓過程中將會減緩振動。此外,塑料的彈性卡子3在此過程中會吸收部分振動,進而將降低過的振動傳遞到拉索接頭1的塑料部分(對接結構13),拉索接頭1的對接結構13及導向管同樣為塑料件,將會吸收部分振動,最終進一度的降低變速器傳入乘員艙的振動強度,實現(xiàn)增強駕乘舒適性的作用。另外,金屬的安裝支架2左、向右振動時,安裝支架2將會擠壓塑料的彈性卡子3及拉索接頭1的塑料部分(對接結構13),造成他們產生塑性變形,減少振動,同樣由于塑料材料吸收部分振動的作用,實現(xiàn)降低變速器傳入乘員艙的振動強度,增強駕乘舒適性的作用。

      另外,本發(fā)明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換擋器,其包括上述的換擋操縱拉索接頭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