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屬于軸承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軸承加工過程中,需要加工內(nèi)外圈和鋼球,然后將鋼球加到內(nèi)外圈之間,在鋼球的加裝過程中,通常是將鋼球先加到內(nèi)圈與外圈之間的同側位置,然后通過分球,將鋼球卡入外圈的凹槽內(nèi)實現(xiàn)加裝,現(xiàn)有的加球方式通常是采用人工加裝作業(yè)的方式完成。
但是對于特微型軸承而言,由于鋼球的直徑很小,在裝球、分球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xiàn)散球多的情況,導致組裝失敗,合格率交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通過設置相應的加工工位,配合自動化加球分球工位,避免了組裝過程中出現(xiàn)散球多的情況,提高了產(chǎn)品合格率和生產(chǎn)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設置有可相對其轉動的轉盤,所述轉盤的邊緣沿其周線設置有多個加工工位,所述轉盤的外側沿其周線依次設置有內(nèi)圈上料工位,外圈上料工位、至少一組加球工位、分球工位和下料工位。
前述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位包括底盤,所述底盤上固定設置有定位盤,所述定位盤上設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外圍沿其周線、靠近所述轉盤一側的定位盤上設置有弧形凸起塊。
前述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位和所述分球工位之間還設置有壓球工位,所述壓球工位包括可以向所述轉盤中心方向移動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上方設置有可向所述卡槽中心位置方向垂直移動的壓頭,所述第一定位板相對所述加工工位的一側設置有V型槽。
前述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球工位包括可以向所述轉盤中心方向移動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方設置有可向所述卡槽中心位置方向垂直移動的分球棒,所述分球棒的下端面沿其周線相對設置有兩個三角形凸塊,且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對所述加工工位的一側設置有V型槽。
前述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工位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設置有橫梁,所述橫梁上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上設置有用于抓取工件的下料抓手。
前述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工位與內(nèi)圈上料工位之間還設置有廢料回收工位,所述廢料回收工位包括外圈回收抓手和內(nèi)圈回收抓手。
前述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料回收工位與內(nèi)圈上料工位之間設置有可相對所述加工工位上下垂直移動的檢測板。
前述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上料工位與壓球工位之間設置有三組用于加裝不同型號鋼球的加球工位。
前述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兩側的定位盤上設置有兩個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轉盤的邊緣周線處依次設置內(nèi)圈上料工位,外圈上料工位、至少一組加球工位、分球工位和下料工位,并配合相應的加工工位,實現(xiàn)了特微型軸承的內(nèi)圈與外圈之間的自動化加球過程,避免了組裝過程中出現(xiàn)散球多的情況,提高了產(chǎn)品合格率和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隱藏了加工工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的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的加工工位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圖4所示,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設置有可相對其轉動的轉盤2,所述轉盤2的邊緣沿其周線設置有多個加工工位3,所述轉盤2的外側沿其周線依次設置有內(nèi)圈上料工位,外圈上料工位、至少一組加球工位5、分球工位7和下料工位。
本實施例中,所述加工工位3包括底盤31,所述底盤31上固定設置有定位盤32,所述定位盤32上設置有卡槽33,所述卡槽33的外圍沿其周線、靠近所述轉盤2一側的定位盤32上設置有弧形凸起塊34。內(nèi)圈上料工位,外圈上料工位分別將內(nèi)圈加裝到卡槽33中,外圈套裝在有內(nèi)圈外,弧形凸起塊34在內(nèi)外圈之間,且內(nèi)外圈遠離弧形凸起塊34的一端處,兩者的間距相對較小,弧形凸起塊34一端處兩者的間距相對較大,當該工位轉動至加工工位5處時,通過將球加入至內(nèi)外圈之間,且鋼球落在弧形凸起塊34之間。其中,所述外圈上料工位與壓球工位6之間設置有三組用于加裝不同型號鋼球的加球工位,便于實現(xiàn)對不同型號鋼球的加裝。
所述加工工位5和所述分球工位7之間還設置有壓球工位6,所述壓球工位6包括可以向所述轉盤2中心方向移動的第一定位板9,所述第一定位板9的上方設置有可向所述卡槽33中心位置方向垂直移動的壓頭8,所述第一定位板9相對所述加工工位3的一側設置有V型槽。當加球完成后的加工工位移動至壓球工位6處時,通過氣缸驅(qū)動第一定位板9推出,使V型槽壓住外圈,使其不能移動,通過壓球8的下壓,避免弧形凸起塊34上的鋼球有疊加情況的出現(xiàn)。在壓球完成后,通過轉盤2的轉動,使該工位到達分球工位。
所述分球工位7包括可以向所述轉盤2中心方向移動的第二定位板11,所述第二定位板11的上方設置有可向所述卡槽33中心位置方向垂直移動的分球棒10,所述分球棒10的下端面沿其周線相對設置有兩個三角形凸塊,且所述第二定位板11相對所述加工工位3的一側設置有V型槽。通過第二定位板11頂住外圈,利用分球棒10下端部的其中一個三角形凸塊插入弧形凸起塊34上鋼球中,通過旋轉氣缸氣動分球棒10轉動,在分球棒10轉動的過程中,外圈在第二定位板11的作用下,逐漸實現(xiàn)與內(nèi)圈的同軸,且鋼球被卡裝在外圈內(nèi)表面的卡槽中,此時,整個軸承基本成型,鋼球不會散落,完成內(nèi)外圈之間鋼球的加裝。
所述下料工位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的立柱14,所述立柱14上固定設置有橫梁15,所述橫梁15上設置有滑塊13,所述滑塊13上設置有用于抓取工件的下料抓手12,當鋼球加裝完成后,通過下料抓手12抓取后通過滑塊的移動,將完成的組裝的軸承下料。
所述下料工位與內(nèi)圈上料工位之間還設置有廢料回收工位,所述廢料回收工位包括外圈回收抓手16和內(nèi)圈回收抓手17,當裝球的過程中,出現(xiàn)散球情況時,直接通過外圈回收抓手16和內(nèi)圈回收抓手17完成對外圈、內(nèi)圈的回收。
所述廢料回收工位與內(nèi)圈上料工位之間設置有可相對所述加工工位3上下垂直移動的檢測板18,通過檢測板18下壓,與加工工位3相接觸,以判定加工工位上是否有未抓取的工件,避免后期加工出現(xiàn)誤差。
所述卡槽33兩側的定位盤32上設置有兩個凹槽35,便于下料抓手12、外圈回收抓手16等伸入凹槽35中,完成對工件的抓取。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軸承自動加球機,通過設置相應的加工工位,配合自動化加球分球工位,避免了組裝過程中出現(xiàn)散球多的情況,提高了產(chǎn)品合格率和生產(chǎn)效率。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