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鍵合套筒流體緩沖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通常涉及用于旋轉軸的流體緩沖組件。
【背景技術】
[0002]旋轉軸的扭轉振動是沿旋轉軸的旋轉軸線的角振動。扭轉振動是使用旋轉軸的功率傳遞系統(tǒng)中存在的問題。例如,發(fā)動機和/或變速器操作可以產生扭轉振動,其可以在車輛的傳動軸中傳遞。經歷扭轉振動的旋轉軸通常包括緩沖組件,用于衰減扭轉振動。
【發(fā)明內容】
[0003]提供一種用于旋轉軸的緩沖組件。緩沖組件包括沿縱向軸線延伸的內套筒。外套筒沿縱向軸線延伸,且相對于縱向軸線徑向地設置在內套筒以外。內套筒可相對于外套筒繞縱向軸線旋轉。緩沖流體設置在內套筒和外套筒之間。內套筒和外套筒至少一個包括緩沖結構部,其接合緩沖流體。緩沖結構部和緩沖流體之間的接合抵制內套筒相對于外套筒的旋轉,以衰減傳遞到內套筒的扭轉振動干擾。
[0004]還提供一種流體緩沖器。流體緩沖器包括內套筒和外套筒。內套筒沿縱向軸線延伸,且配置為用于附接到旋轉軸且與旋轉軸一起旋轉。至少一個內鰭片附接到內套筒。至少一個內鰭片從內套筒相對于縱向軸線徑向地向外延伸。外套筒沿縱向軸線延伸,且相對于縱向軸線徑向地設置在內套筒以外,即外套筒繞內套筒設置。內套筒可相對于外套筒繞縱向軸線旋轉。至少一個外鰭片附接到外套筒。至少一個外鰭片從外套筒相對于縱向軸線徑向地向內延伸。緩沖流體設置在內套筒和外套筒之間。至少一個內鰭片和至少一個外鰭片的每一個接合緩沖流體,以抵制內套筒相對于外套筒的旋轉,和衰減從旋轉軸傳遞到內套筒的扭轉振動干擾。
[0005]因而,流體緩沖組件的內套筒附接到旋轉軸,從而流體緩沖組件可以消散旋轉軸中的扭轉振動。在內套筒相對于外套筒隨旋轉軸旋轉時,緩沖結構部(例如內鰭片和外鰭片)接合緩沖流體,例如硅樹脂。內套筒相對于外套筒旋轉使得內鰭片相對于外鰭片運動,這使得緩沖流體繞內鰭片和外鰭片且在它們之間運動。流體緩沖組件的質量以及繞緩沖結構部和在其間的緩沖流體的流體性運動,吸收扭轉振動的能量,將吸收的能量轉換為熱量,其通過緩沖流體有效地散發(fā)。
[0006]另一方面,本公開提供了一種用于旋轉軸的緩沖組件,所述緩沖組件包括:
[0007]內套筒,沿縱向軸線延伸;
[0008]外套筒,沿縱向軸線延伸且相對于縱向軸線徑向地設置在內套筒之外,其中內套筒可相對于外套筒繞縱向軸線旋轉;和
[0009]緩沖流體,設置在內套筒和外套筒之間;
[0010]其中內套筒和外套筒中的至少一個包括與緩沖流體接合的緩沖結構部,其中緩沖結構部和緩沖流體之間的接合抵制內套筒相對于外套筒的旋轉,以衰減傳遞到內套筒的扭轉振動干擾。
[0011]優(yōu)選地,緩沖結構部包括至少一個內鰭片,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附接到內套筒,且相對于縱向軸線從內套筒徑向地向外延伸。
[0012]優(yōu)選地,緩沖結構部包括至少一個外鰭片,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附接到外套筒,且相對于縱向軸線從外套筒徑向地向內延伸。
[0013]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沿縱向軸線彼此軸向間隔開。
[0014]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相對于縱向軸線彼此徑向地重疊。
[0015]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包括相對于縱向軸線的15mm和35mm之間的內徑向長度,且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包括相對于縱向軸線的15mm和35mm之間的外徑向長度。
[0016]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限定沿縱向軸線測量的在它們之間的軸向分離距離,其中軸向分離距離在0.5mm和5.0mm之間。
[0017]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的每一個和外套筒限定在它們之間的內徑向分離距離,其中內徑向分離距離在0.5mm和5mm之間。
[0018]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的每一個和內套筒限定在它們之間的外徑向分離距離,其中外徑向分離距離在0.5mm和5mm之間。
[0019]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包括多個內鰭片,所述多個內鰭片布置為限定繞縱向軸線環(huán)形設置的內鰭片的多個環(huán)形排,且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包括多個外鰭片,所述多個外鰭片布置為限定繞縱向軸線環(huán)形設置的外鰭片的多個環(huán)形排。
[0020]優(yōu)選地,內鰭片的環(huán)形排和外鰭片的環(huán)形排沿縱向軸線以交替關系布置。
[0021]優(yōu)選地,緩沖流體包括在50cSt和100cSt之間的粘性。
[0022]優(yōu)選地,緩沖流體為硅樹脂。
[0023]優(yōu)選地,內套筒包括金屬且用金屬制造,且其中外套筒包括金屬且用金屬制造。
[0024]優(yōu)選地,緩沖組件進一步包括第一端蓋,設置在內套筒和外套筒的第一軸向端部處;和第二端蓋,設置內套筒和外套筒的第二軸向端部,其中第一端蓋和第二端蓋聯(lián)接到內套筒和外套筒每一個,以相對于外套筒以它們之間間隔開的關系可旋轉地支撐內套筒,且密封內套筒和外套筒之間的緩沖流體。
[0025]另一方面,本公開提供了一種流體緩沖器,包括:
[0026]內套筒,沿縱向軸線延伸,且配置為用于附接到旋轉軸且與旋轉軸一起旋轉;
[0027]至少一個內鰭片,附接到內套筒,且從內套筒相對于縱向軸線徑向地向外延伸;
[0028]外套筒,沿縱向軸線延伸且相對于縱向軸線徑向地設置在內套筒之外,其中內套筒可相對于外套筒繞縱向軸線旋轉;
[0029]至少一個外鰭片,附接到外套筒,且從外套筒相對于縱向軸線徑向地向內延伸;和
[0030]緩沖流體,設置在內套筒和外套筒之間;
[0031]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的每一個接合緩沖流體,以抵抗內套筒相對于外套筒的旋轉和衰減從旋轉軸傳遞到內套筒的扭轉振動干擾。
[0032]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沿縱向軸線彼此軸向間隔開,以限定在它們之間的軸向分離距離,其中軸向分離距離在0.5mm和5.0mm之間。
[0033]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內鰭片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鰭片相對于縱向軸線彼此徑向地重疊。
[0034]優(yōu)選地,緩沖流體為硅樹脂。
[0035]優(yōu)選地,流體緩沖器進一步包括第一端蓋,設置在內套筒和外套筒的第一軸向端部處;和第二端蓋,設置內套筒和外套筒的第二軸向端部,其中第一端蓋和第二端蓋聯(lián)接到內套筒和外套筒的每一個,以相對于外套筒以它們之間間隔開的關系可旋轉地支撐內套筒,且密封內套筒和外套筒之間的緩沖流體。
[0036]在下文結合附圖進行的對實施本發(fā)明的較佳模式做出的詳盡描述中能容易地理解上述的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優(yōu)點以及其他的特征和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37]圖1是附接到旋轉軸的流體緩沖組件的示意性透視圖。
[0038]圖2是顯示了多個內鰭片的流體緩沖組件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0039]圖3是顯示了多個內鰭片和多個外鰭片的流體緩沖組件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0040]圖4是沿旋轉軸的縱向軸線截取的流體緩沖組件的示意性橫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例如“上”、“下”、“向上、“向下”、“頂”、“底”等是用于描述附圖,而不代表對本發(fā)明范圍的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通過所附權利要求限定。進而,在本文在可以以功能和/或邏輯模塊部件和/或各種處理步驟的方式來描述本發(fā)明。應該理解,這種模塊部件可以包括任何數(shù)量的硬件、軟件和/或固件部件(其配置為執(zhí)行具體功能)實現(xiàn)。
[0042]參見附圖,其中相同的附標記在幾幅圖中指示相同的部件,流體緩沖組件大體在20處示出。參見圖1,流體緩沖組件20附接到旋轉軸22,例如但不限于車輛的傳動軸。流體緩沖組件20減少旋轉軸22中的扭轉振動。
[0043]參見圖1到4,緩沖組件20包括內套筒24和外套筒26,其每一個沿縱向軸線28延伸。內套筒24徑向地設置在外套筒26內。因而,外套筒26相對于縱向軸線28徑向地設置在內套筒24以外。外套筒26與內套筒24徑向地間隔開,以在它們之間限定內部區(qū)域30。內套筒24和外套筒26彼此同中心且同中心地繞縱向軸線28定位。內套筒24配置為用于附接到旋轉軸22。內套筒24可以以任何合適的方式附接到旋轉軸22,例如但不限于壓配合連接,其中內套筒24在旋轉軸22上壓配合。在附接到旋轉軸22時,內套筒24隨旋轉軸22繞縱向軸線28旋轉。內套筒24相對于外套筒26繞縱向軸線28旋轉。優(yōu)選地,內套筒24包括金屬且用金屬制造,例如但不限于鋁。類似地,外套筒26包括金屬和用金屬制造,例如但不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