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油栗,特別是涉及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栗。
【背景技術】
[0002]機油栗是將機油通過各設計油道壓到供油部位,對柴油機起到潤滑、散熱作用,保證柴油機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已有機油栗的結構復雜,內轉子和外轉子齒數(shù)較多,制造麻煩,提高生產(chǎn)成本。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裝配方便,動作可靠,降低生產(chǎn)成本的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栗。
[0004]本實用新型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栗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轉子、內轉子和轉子軸,外轉子中設置內轉子,外轉子和內轉子之間形成進油腔和出油腔,在外轉子內部制有5個均勻分布的內齒槽,內轉子外壁制有4個均勻分布的外齒,外齒與內齒槽旋轉時擠壓接觸,在內轉子中制有軸孔和銷孔,軸孔與銷孔相垂直,軸孔中插入轉子軸,轉子軸中制有穿孔,內轉子和轉子軸經(jīng)銷子穿過銷孔和穿孔相固定。
[000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栗,主要特征是外轉子內部制有5個均勾分布的內齒槽,內轉子外壁制有4個均勾分布的外齒,在外轉子和內轉子之間的左側為進油腔,右側為出油腔,內轉子連接轉子軸,轉子軸為偏心設置,其與齒輪的偏心距為
2.2mm,工作時,機油先進入進油腔中,此時進油腔的空間最多,然后由轉子軸帶動內轉子旋轉,由于內轉子和轉子軸偏心設置,因此當內轉子正向旋轉時,內轉子則帶動外轉子反向旋轉,由內轉子的外齒與外轉子的內齒槽配合,對機油擠壓產(chǎn)生壓力,從而逐漸將機油壓到出油腔位置,該外轉子和內轉子結構簡單,制造、裝配方便,動作可靠,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栗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2是圖1的A—A方向截面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栗,如圖1一圖2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轉子1、內轉子2和轉子軸3,外轉子中設置內轉子,外轉子和內轉子之間形成進油腔10和出油腔11,在外轉子內部制有5個均勻分布的內齒槽4,內轉子外壁制有4個均勻分布的外齒5,外齒與內齒槽旋轉時擠壓接觸,在內轉子中制有軸孔6和銷孔7,軸孔與銷孔相垂直,軸孔中插入轉子軸3,轉子軸中制有穿孔8,內轉子2和轉子軸3經(jīng)銷子9穿過銷孔7和穿孔8相固定。主要特征是外轉子I內部制有5個均勻分布的內齒槽4,內轉子2外壁制有4個均勻分布的外齒5,在外轉子和內轉子之間的左側為進油腔10,右側為出油腔11,內轉子2連接轉子軸3,轉子軸為偏心設置,其與齒輪的偏心距為2.2mm,工作時,機油先進入進油腔10中,此時進油腔的空間最多,然后由轉子軸3帶動內轉子2旋轉,由于內轉子和轉子軸3偏心設置,因此當內轉子正向旋轉時,內轉子則帶動外轉子I反向旋轉,由內轉子的外齒5與外轉子的內齒槽4配合,對機油擠壓產(chǎn)生壓力,從而逐漸將機油壓到出油腔11位置,該外轉子I和內轉子2結構簡單,制造、裝配方便,動作可靠,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
【主權項】
1.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轉子(I)、內轉子(2)和轉子軸(3),外轉子中設置內轉子,外轉子和內轉子之間形成進油腔(10)和出油腔(11),在外轉子內部制有5個均勾分布的內齒槽(4),內轉子外壁制有4個均勾分布的外齒(5 ),外齒與內齒槽旋轉時擠壓接觸,在內轉子中制有軸孔(6)和銷孔(7),軸孔與銷孔相垂直,軸孔中插入轉子軸(3),轉子軸中制有穿孔(8),內轉子(2)和轉子軸(3)經(jīng)銷子(9)穿過銷孔(7)和穿孔(8)相固定。
【專利摘要】柴油機的轉子式機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轉子、內轉子和轉子軸,外轉子中設置內轉子,外轉子和內轉子之間形成進油腔和出油腔,在外轉子內部制有5個均勻分布的內齒槽,內轉子外壁制有4個均勻分布的外齒,外齒與內齒槽旋轉時擠壓接觸,在內轉子中制有軸孔和銷孔,軸孔與銷孔相垂直,軸孔中插入轉子軸,轉子軸中制有穿孔,內轉子和轉子軸經(jīng)銷子穿過銷孔和穿孔相固定。機油先進入進油腔,此時進油腔的空間最多,然后轉子軸帶動內轉子旋轉,當內轉子正向旋轉時,內轉子則帶動外轉子反向旋轉,由外齒與內齒槽配合,對機油擠壓產(chǎn)生壓力,從而逐漸將機油壓到出油腔位置,該外轉子和內轉子結構簡單,制造、裝配方便,動作可靠,降低生產(chǎn)成本。
【IPC分類】F16N13/20
【公開號】CN205261193
【申請?zhí)枴緾N201521121089
【發(fā)明人】徐查慶
【申請人】浙江科馬動力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