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抽真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813408閱讀:2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抽真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抽真空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抽真空裝置。
      背景技術
      在汽車總裝生產過程中,經常用到干式法來進行液體加注,比如防凍液加注、制動液加注或助力轉向液加注等。過程一般是1、抽真空;2、加注;3、回吸。其中所用的抽真空裝置一般如附圖I所示待抽真空管路9與真空罐13和真空泵8依次連接,連接的管路上均設有閥門來控制管路的斷開與連通。 這種抽真空裝置對于一般的汽車加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要抽真空的汽車管路中存在軟管,汽車內部的抽真空效果就會變得很差。因為一般的真空泵采用Si工作制(連續(xù)不斷),非抽真空的時候,真空泵入口端的閥是關死的,這時真空泵又不能停止,這段時間的真空泵是處于做無用功狀態(tài),當需要抽真空時,閥一下打開,由于真空泵強勁的抽力,瞬間就將待抽真空管路中的軟管抽扁,而滯留在軟管后端的空氣只能從抽扁的軟管形成的兩個小孔慢慢流出,使管路的徑流大大減小,致使真空泵的效率低下,延長了抽真空的工作時間。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避免將待抽真空管路中的軟管瞬間抽扁、提高抽真空效率的抽真空裝置。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抽真空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閥門、第一真空
      罐、第二閥門、第二真空罐、第三閥門和真空泵。工作時,將待抽真空管路通過第一閥門與所述抽真空裝置連接,先關閉第一閥門,打開第三閥門和第二閥門,真空泵將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的空氣抽清,使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達到真空狀態(tài),然后關閉第三閥門和第二閥門,打開第一閥門,由于第一真空罐氣壓很低,待抽真空管路的氣體會向第一真空罐擴散,最終達到氣壓平衡,由于空氣擴散比較平緩,且氣體擴散過程中第一真空罐的氣壓會由低變高,待抽真空管路中的軟管不會受到短時強勁的吸力而導致軟管被瞬間抽扁。當第一真空罐和待抽真空管路氣壓達到平衡后,打開第二閥門,待抽真空真管路和第一真空罐的氣體擴散到第二真空罐中,這一氣體擴散過程中,待抽真空管路中的軟管不會受到短時強勁的吸力而導致軟管被瞬間抽扁,當待抽真空管路、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達到氣壓平衡后,打開第三閥門,使真空泵將剩下的氣體抽清,使整個管路達到真空的狀態(tài),隨后第一閥門關閉,切換下一個待抽真空的管路,進行下一個工作循環(huán)。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先對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進行預抽真空,使待抽真空管路的氣體先擴散到第一真空罐再擴散到第二真空罐,將待抽真空管路的大部分氣體先抽出來,最后再由真空泵將所有氣體抽出,這一抽真空過程由緩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的軟管瞬間被抽扁而影響抽真空效率。因此,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大大提高了抽真空效率。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容積大于所述第一真空罐的容積,也大于待抽真空管路的容積。第二真空罐的體積越大,其緩沖作用越明顯,因此越能提高抽真空的效率。第二真空罐的容積還與制造成本和安裝空間有關,若第二真空罐的容積設計得太大則成本過高或者在狹小的工作環(huán)境難以安裝。因此在設計第二真空罐的容積時,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使第二真空罐的容積既能達到較佳的抽真空效果,同時又能降低制造成本并與安裝環(huán)境相匹配。此外,本實用新型中,第二真空罐主要起緩沖作用,使抽真空的過程由緩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的軟管被瞬間抽扁,因此,可以用總容積與第二真空罐相當的兩個以上的真空罐依次連接替代第二真空罐,也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優(yōu)選地,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容積與待抽真空管路的容積為1:1即可達到較佳的抽真空效果,同時可最大限度節(jié)約制造成本?!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真空罐連接有用于排液的第四閥門和用于通入壓縮空氣的第七閥門。在抽真空過程中待抽真空管路含有的氣霧等液體會擴散到抽真空裝置中,其中大部分水霧擴散到第一真空罐中,并在第一真空罐中沉積下來,若真空泵抽入液體,會對真空泵造成損壞,若抽入的是腐蝕性液體,則對真空泵的損壞越大。因此,在第一真空罐中設有第七閥門,通入壓縮空氣,并設有第四閥門,將第一真空罐可能抽入的液體排出,保護真空泵,使抽真空的工作過程穩(wěn)定,減少故障發(fā)生。在第一真空罐排液過程中,第一閥門始終關閉,避免壓縮空氣進入待抽真空管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真空罐連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五閥門和用于通入壓縮空氣的第六閥門。盡管抽真空裝置可能抽入的液體大部分停留在第一真空罐,但第二真空罐中還會存留少量的液體,為了更全面保護真空泵,因此,在第二真空罐中設有第六閥門,通入壓縮空氣,并設有第五閥門,將第二真空罐可能抽入的液體排出,以保護真空泵,使抽真空的工作過程更加穩(wěn)定,進一步減少故障發(fā)生,在第二真空罐排液過程中,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始終關閉,避免壓縮空氣進入待抽真空管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第四閥門、第五閥門、第六閥門和第七閥門均采用電磁閥。采用電磁閥使本實用新型的閥門可實現電氣控制,免去了人工操作,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更加精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工作更加穩(wěn)定。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所述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第四閥門、第五閥門、第六閥門和第七閥門均由事先編好程序的PLC來控制閥體的開關。所述PLC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通過PLC可以設定各個閥門的開啟和關閉時間,實現電氣化自動控制。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內均設有氣壓傳感器。其優(yōu)點在于,氣壓傳感器可以將氣壓數據信號傳遞給PLC使得PLC以氣壓數據為參考,設定各個閥門的開啟和關閉時間,使得自動化控制更加精確。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裝置抽真空的效率大大提高,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工作穩(wěn)定、易維護保養(yǎng)。
      圖I所示為現有技術使用的抽真空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裝置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識1-第一閥門;2_第二閥門;3第三閥門;4_第四閥門;5_第五閥門;6-第六閥門;7_第七閥門;8_真空泵;9_待抽真空管路;10_第一真空_ ;11-第二真空te ;
      12-真空罐。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2所示,本例提供一種抽真空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閥門I、第一真空罐10、第二閥門2、第二真空罐11、第三閥門3和真空泵8。工作時,將待抽真空管路9通過第一閥門I與所述抽真空裝置連接,先關閉第一閥門I,打開第三閥門3和第二閥門2,真空泵8將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的空氣抽清,使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達到真空狀態(tài),然后關閉第三閥門3和第二閥門2,打開第一閥門1,由于這時第一真空罐10為真空狀態(tài),形成負壓,待抽真空管路9的氣體會向第一真空罐10擴散,最終達到氣壓平衡,由于空氣擴散比較平緩,且氣體擴散過程中第一真空罐10的氣壓會由低變高,待抽真空管路9中的軟管不會受到短時強勁的吸力而導致軟管被瞬間抽扁。當第一真空罐10和待抽真空管路9氣壓達到平衡后,打開第二閥門2,待抽真空真管路9和第一真空罐10的氣體擴散到第二真空罐11中,這一氣體擴散過程中,待抽真空管路9中的軟管也不會受到短時強勁的吸力而導致軟管被瞬間抽扁,當待抽真空管路9、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達到氣壓平衡后,打開第三閥門3,使真空泵8將剩下的氣體抽清,使整個管路達到真空的狀態(tài),隨后第一閥門I關閉,切換下一個待抽真空管路,進行下一個工作循環(huán)。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先對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進行預抽真空,使待抽真空管路9的氣體先擴散到第一真空罐10再擴散到第二真空罐11,將待抽真空管路9的大部分氣體先抽出來,最后再由真空泵8將所有氣體抽出,這一抽真空過程由緩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9的軟管瞬間被抽扁而影響抽真空效率。因此,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大大提聞了抽真空效率。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真空罐11的容積大于所述第一真空罐10的容積,也大于待抽真空管路9的容積。第二真空罐11的體積越大,其緩沖作用越明顯,因此越能提高抽真空的效率。第二真空罐11的容積還與制造成本和安裝空間有關,若第二真空罐11的容積設計得太大則成本過高或者在狹小的工作環(huán)境難以安裝。因此在設計第二真空罐11的容積時,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使第二真空罐11的容積既能達到較佳的抽真空效果,同時又能降低制造成本并與安裝環(huán)境相匹配。此外,本實施例中,第二真空罐11主要起緩沖作用,使抽真空的過程由緩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9的軟管被瞬間抽扁,因此,可以用總容積與第二真空罐11相當的兩個以上的真空罐依次連接替代第二真空罐11,也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優(yōu)選地,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第二真空罐11的容積與待抽真空管路9的容積為I: I即可達到較佳的抽真空效果,同時可最大限度節(jié)約制造成本。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真空罐10連接有用于排液的第四閥門4和用于通入壓縮空氣的第七閥門7。在抽真空過程中待抽真空管路9含有的氣霧等液體會擴散到抽真空裝置中,其中大部分水霧擴散到第一真空罐10中,并在第一真空罐10中沉積下來,若真空泵8抽入液體,會對真空泵8造成損壞,若抽入的是腐蝕性液體,則對真空泵8的損壞越大。因此,在第一真空罐10中設有第七閥門7,通入壓縮空氣,并設有第四閥門4,將第一真空罐10可能抽入的液體排出,保護真空泵8,使抽真空的工作過程穩(wěn)定,減少故障發(fā)生。在第一真空罐10排液過程中,第一閥門I始終關閉,避免壓縮空氣進入待抽真空管路9。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真空罐10連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五閥門5和用于通入壓縮空氣的第六閥門6。盡管抽真空裝置可能抽入的液體大部分停留在第一真空罐10,但第二真空罐11中還會存留少量的液體,為了更全面保護真空泵 8,因此,在第二真空罐11中設有第六閥門6,通入壓縮空氣,并設有第五閥門5,將第二真空罐11可能抽入的液體排出,以保護真空泵8,使抽真空的工作過更加程穩(wěn)定,進一步減少故障發(fā)生,在第二真空罐11排液過程中,第一閥門I和第二閥門2始終關閉,避免壓縮空氣進入待抽真空管路9。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閥門1,第二閥門2、第三閥門3,第四閥門4、第五閥門5、第六閥門6和第七閥門7均采用電磁閥。采用電磁閥使本實用新型的閥門可實現電氣控制,免去了人工操作,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更加精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工作更加穩(wěn)定。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所述第一閥門1,第二閥門2、第三閥門3,第四閥門4、第五閥門5、第六閥門6和第七閥門7均由事先編好程序的PLC來控制閥體的開關。所述PLC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通過PLC可以設定各個閥門的開啟和關閉時間,實現電氣化自動控制。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內均設有氣壓傳感器12。其優(yōu)點在于,氣壓傳感器12可以將氣壓數據信號傳遞給PLC使得PLC以氣壓數據為參考,設定各個閥門的開啟和關閉時間,使得自動化控制更加精確。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裝置相比現有技術,抽真空的效率大大提高,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工作穩(wěn)定、易維護保養(yǎng)。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抽真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閥門、第一真空罐、第二閥門、第二真空罐、第三閥門和真空泵。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抽真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容積大于所述第一真空罐的容積,也大于待抽真空管路的容積。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抽真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容積與待抽真空管路的容積比為1:1。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抽真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罐連接有用于排液的第四閥門和用于通入壓縮空氣的第七閥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抽真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罐連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五閥門和用于通入壓縮空氣的第六閥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抽真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第四閥門、第五閥門、第六閥門和第七閥門均為電磁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抽真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第四閥門、第五閥門、第六閥門和第七閥門均由事先編好程序的PLC來控制閥體的開關。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抽真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內均設有氣壓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抽真空技術,提供一種抽真空裝置,該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閥門、第一真空罐、第二閥門、第二真空罐、第三閥門和真空泵。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裝置先把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進行預抽真空,使待抽真空管路的氣體先擴散到第一真空罐再擴散到第二真空罐,將待抽真空管路的大部分氣體先抽出來,最后再由真空泵將所有氣體抽出,這一抽真空過程由緩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的軟管瞬間被抽扁而影響抽真空效率。因此,該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大大提高了抽真空效率。
      文檔編號F17D5/00GK202629590SQ2012201594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6日
      發(fā)明者覃家仁, 李桂健, 陳恒強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