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燈管輝度的測試裝置,特別涉及掃描儀、復印機等光學行程掃描中燈管輝度的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燈管是掃描儀的光源,其輝度直接影響掃描質量,因此在掃描儀制造中要對燈管輝度進行測試,只有在色度座標范圍內(nèi)符合一定輝度要求的燈管才能被采用?,F(xiàn)有的燈管輝度測試裝置由暗廂、測試架、黑屏(黑色電光板)、輝度儀幾部分組成,測試架設在暗廂中,測試架上設有兩支架,兩個支架在兩端支承燈管,并使燈管測試段處于脫空狀態(tài),輝度儀位于測試架前方,黑屏作為背景位于測試架后方。測試時先通過輝度儀來觀察色度座標,只要色度座標落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就可以讀取燈管某點位的輝度值。由于目前的輝度儀一次只能測試燈管上一點的輝度,因此為了能夠衡量整個燈管的輝度,一般情況下,要求測量燈管長度方向的左、中、右三點,也就是用這三點的輝度值來衡量整個燈管的輝度,只有三點輝度值均落在一定公差范圍內(nèi)才為合格,而從理論上講測試點越多越好。由此可見,現(xiàn)有燈管輝度測試裝置存在以下缺點1、燈管輝度測試為手動調整方式,測試結果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指人為因素的影響),不能非常準確的反映燈管實際輝度;2、測試過程中的調整比較麻煩,測試效率低;3、測試燈管不同點位時需人工移動燈管十分不便。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準確、方便、高效的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不足,進一步提高燈管輝度測試水平和技術,為掃描儀批量生產(chǎn)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發(fā)明內(nèi)容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包括測試架、暗廂、黑屏、輝度儀、處理器以及驅動器,其中(1)、測試架由底座、燈管架、X向、Y向、Z向運動機構組成,X向、Y向、Z向運動機構在底座與燈管架之間疊加形成燈管架的空間運動機構,其中每個方向的運動機構均由滑動機構與螺旋機構組合構成,螺旋機構采用控制電機進行驅動;(2)、處理器由CPU、存儲器以及外圍電路構成,并通過數(shù)據(jù)、地址、控制三總線連接成一數(shù)據(jù)處理及控制裝置;驅動器由驅動電路構成;處理器一方面通過接口電路與輝度儀相連,另一方面通過接口電路與驅動器相連,驅動器通過接口電路與各控制電機相連。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nèi)容和變化解釋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處理器和驅動器具體可以由以下裝置構成(1)處理器為PC機,驅動器為可編程控制器,PC機一方面通過接口與輝度儀相連,另一方面通過接口與可編程控制器相連,可編程控制器通過接口與各控制電機相連。
(2)、處理器為單片機,驅動器為一驅動電路,單片機一方面通過接口與輝度儀相連,另一方面通過接口與驅動電路相連,驅動電路通過接口與各控制電機相連。
2、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電機為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
3、上述方案中,為了使黑屏與燈管保持等距離,將黑屏位于燈管架后方,并與燈管架固定連接,這樣當燈管架隨機構移動時,黑屏也隨之移動。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將一種帶X向、Y向、Z向移動調整機構的測試架和輝度儀與PC機(計算機)、可編程控制器(PLC)以及相關軟件相結合,可以使整個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處理、控制、調整過程完全自動化,結果最佳化,從而取代現(xiàn)有手動燈管輝度測試方式。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1、本實用新型根據(jù)掃描燈管輝度測試要求,設計了一種適合于批量測試的全自動輝度測試裝置,該裝置改變了以往手動測試方式的落后狀況,體現(xiàn)了技術的先進性和創(chuàng)造性。
2、本實用新型與以往手動測試方式相比,由于測試的輝度值所對應的色度座標處于最佳狀態(tài),因此其輝度值的精確度更高,更能準確反映燈管的實際輝度,克服了手動測試過程中人為主觀因素所帶來的測試精度問題,比如手動測試時只要色度座標落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即可以其對應的輝度值作為測試指標,而色度座標在允許范圍內(nèi)不同位置上所對應的輝度值有所不同。
3、由于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設置來控制測試點數(shù)量和位置,因此可以很方便的實現(xiàn)三點以上的多點測試,以滿足更高層次的測試精度要求。
4、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了Y向運動機構,測試燈管長度方向各點位時比手動方式精度高,因為手動測試方式是橫向移動輝度儀來測試的。
5、本實用新型與以往手動測試方式相比,由于測試過程的自動化,調整速度更快,燈管的測試時間更短,因此測試效率大大提高。
6、本實用新型測試過程中調整操作自動完全,避免了以往手動測試調整比較麻煩的缺陷,使測試更加方便快捷。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測試架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運動機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測試狀態(tài)示意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測試流程圖。
以上附圖中1、測試架;2、燈管;3、輝度儀;4、驅動器;5、處理器;6、燈管架;7、底座;8、X向機構;9、Z向機構;10、Y向機構;11、滑動機構;12、螺旋機構;13、控制電機;14、黑屏;15、暗廂。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參見附圖1~圖5所示,一種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由測試架1、暗廂15、黑屏14、輝度儀3、處理器5和驅動器4組成。其中,測試架1由底座7、燈管架6、X向運動機構8、Y向運動機構10、Z向運動機構9組成,X向、Y向、Z向運動機構在底座7與燈管架6之間疊加形成燈管架的空間運動機構,其中每個方向的運動機構均由滑動機構11與螺旋機構12組合構成,螺旋機構12的一端與控制電機13連接,工作時,控制電機13驅動螺旋機構12,螺旋機構12推動燈管架6沿滑動機構11移動。處理器5采用一臺PC機,驅動器4采用一可編程控制器(PLC),PC機一方面通過接口電路與輝度儀3連接,將輝度儀3的有關測試數(shù)據(jù)送入PC機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另一方面通過接口電路與可編程控制器連接,可編程控制器通過接口電路與三個方向控制電機13相連,以此來控制和驅動控制電機13。所述控制電機13可以采用伺服電機,也可以采用步進電機。另外為了使黑屏14與燈管2保持等距離,將黑屏14與燈管架6固定連接,黑屏14位于燈管架6后方,這樣當燈管架6隨機構移動時,黑屏14也隨之移動。該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由于將一種帶X向、Y向、Z向移動調整機構的測試架1、輝度儀3、PC機(計算機)、可編程控制器(PLC)以及相關軟件相結合,因此可以使整個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處理、控制、調整過程完全自動化,結果最佳化,從而取代現(xiàn)有手動調整方式,實現(xiàn)燈管輝度的自動、快速、精確測試。
其測試流程為第一步定位根據(jù)燈管測試技術調整好燈管與輝度儀的大概距離。
第二步自動對焦輝度儀自動調整鏡頭(也可以采用手動對焦方式),可以清晰地看見燈管后黑屏(黑色電光板)上的刻度。
第三步設定色度座標值根據(jù)不同的燈管輸入相應的色度座標的范圍(SPEC)值。
第四步開始測試測試時可編程控制器通過控制電機驅動燈管架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前后移動,即水平X向運動;同時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上下移動,即垂直Z向運動,當垂直方向色度座標不在SPEC內(nèi)時,即進入返程。X向不進入返程,直到超出允許移動的范圍時才返程。記錄下所經(jīng)各點的座標值。在測試過程中,可以進行Y向運動來測試燈管長度方向各點位的輝度值。
第五步記錄結果在記錄的各點中自動找出在SPEC內(nèi)的,且最接近中間值的一組色度座標值和它所對應的物理位置,然后在該點進行燈管輝度的測試并記錄相應的輝度值。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包括測試架、暗廂、黑屏以及輝度儀,其特征在于(1)、所述測試架由底座、燈管架、X向、Y向、Z向運動機構組成,X向、Y向、Z向運動機構在底座與燈管架之間疊加形成燈管架的空間運動機構,其中每個方向的運動機構均由滑動機構與螺旋機構組合構成,螺旋機構采用控制電機進行驅動;(2)、測試儀還包括有一處理器和一驅動器,處理器由CPU、存儲器以及外圍電路構成,并通過數(shù)據(jù)、地址、控制三總線連接成一數(shù)據(jù)處理及控制裝置;驅動器由驅動電路構成;處理器一方面通過接口電路與輝度儀相連,另一方面通過接口電路與驅動器相連,驅動器通過接口電路與各控制電機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為PC機,所述驅動器為可編程控制器,PC機一方面通過接口與輝度儀相連,另一方面通過接口與可編程控制器相連,可編程控制器通過接口與各控制電機相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為單片機,所述驅動器為一驅動電路,單片機一方面通過接口與輝度儀相連,另一方面通過接口與驅動電路相連,驅動電路通過接口與各控制電機相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機為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黑屏位于燈管架后方,并與燈管架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全自動燈管輝度測試儀,涉及掃描儀、復印機等光學掃描燈管輝度的測試裝置,該裝置將一種帶X向、Y向、Z向移動調整機構的測試架和輝度儀與PC機(計算機)、可編程控制器(PLC)以及相關軟件相結合,可以使整個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處理、控制、調整過程完全自動化,結果最佳化,從而取代現(xiàn)有手動燈管輝度測試方式。
文檔編號G01J1/00GK2580420SQ0225850
公開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陳明勇 申請人:力捷電腦(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