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
背景技術:
酸化技術已成為國內外油藏工程師解除油水井近井地帶堵塞,擴大或延長油氣流動通道,提高地層滲透率,增產(chǎn)增注的重要技術措施和開發(fā)手段,尤其是對一些碳酸鹽巖油藏和某些砂巖油藏的高效開采和開發(fā)更具有重要意義。稠化酸作為一種緩速酸,它的使用比例愈來愈大,這種發(fā)展趨勢今后還會加快。稠化酸主要應用在酸化壓裂處理中。由于稠化劑增大了酸液粘度,降低了酸的擠注性,經(jīng)常無謂地延長施工時間,故基質酸化中很少使用稠化劑。 稠化劑作為配制稠化酸的關鍵。隨著對稠化劑認識的加深及稠化酸技術現(xiàn)場應用的不斷擴大,對酸液稠化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認為比較理想的酸液稠化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I)易溶于水和酸,溶解速度比較快;(2)耐酸能力較好,對酸的增粘性受酸濃度影響較??;(3)熱穩(wěn)定性比較好;(4)與其它的酸液添加劑,如鐵離子穩(wěn)定劑、酸液緩蝕劑等配伍性好;(5)配制20% HCl的稠化酸,表觀粘度> 50mPa s ;(6)受機械剪切的影響較??;(7)配制的稠化酸殘酸粘度< IOmPa S,殘渣含量< 7% ;(8)與清水相比,井筒內的降阻率> 50% ;(9)配制稠化酸的單方成本< 1000元。國外酸液稠化劑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經(jīng)歷了從天然聚合物到合成物制備的研究,近年國外對酸液稠化劑的類型品種發(fā)展趨于穩(wěn)定,而且更注重產(chǎn)品性能的改善。無論是改良老產(chǎn)品還是開發(fā)新產(chǎn)品,一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產(chǎn)品的高溫穩(wěn)定性、降失水性、在高濃度酸中的適用性以及耐高濃度離子、抗高剪切速率、不生成有害殘渣等方面。國外近期發(fā)展的酸液稠化劑在大的類別上沒有新的突破,這主要是原料選擇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所致。中高溫井所用的合成稠化劑原料仍以丙烯酰胺類和乙烯類聚合物為主,這類稠化劑具有天然物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在品種數(shù)量和應用范圍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其中尤以丙烯酰胺類聚合物最具優(yōu)勢。低溫淺井或中深井所用天然物稠化劑的原料仍以胍膠、纖維素為主劑,一般在60°C以下溫度條件下使用,經(jīng)改性也僅達到70°C左右,由于高溫耐酸性能不理想,使其實際應用受到限制。國外絕大多數(shù)酸液稠化劑產(chǎn)品為干粉,便于包裝運輸,也因其易分散于酸液中而便于使用,但是乳液型稠化劑更易溶于酸液,從而可提高使用效果。而且,生產(chǎn)乳液型稠化劑也可節(jié)省生產(chǎn)粉劑所耗能量,所以,近些年出現(xiàn)了多種乳液型稠化劑。我國對酸液稠化劑的試驗研究開始于1984年引進美國哈里伯頓公司稠化劑在四川施工之后。開始的十余年中,從事此項工作的并研制出產(chǎn)品的只有兩家北京石油科研院油化所和四川石油局天研所。20世紀90年代后期,北京石油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研制出陽離子型粉狀酸液稠化劑VY-101,室內性能評價試驗顯示,VY-101酸液稠化劑具有良好的增粘性,熱穩(wěn)定性和抗剪切性,并有一定的防止粘土膨脹的作用。該劑在大港油田潛山油藏的開發(fā)中進行過現(xiàn)場應用,由于是粉狀的高分子產(chǎn)品,現(xiàn)場配制時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進行溶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提供一種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該測定方法能快速測定出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且測定結果精度高,測定步驟簡單,大大降低了測定成本。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分別配制不同濃度的鹽酸;(b)再配制一定濃度的稠化酸;(c)然后用粘度計在剪切速率為170s—1條件下測各稠化酸在室溫、60、90°C下的表觀粘度;(C)將所得結果進行整理,即得酸液稠化劑濃度與酸液表觀粘度關系。所述步驟(a)中,鹽酸的濃度分別為5%,10%,15%,20%,25%,30%。所述步驟(b)中,稠化酸濃度為2.5%。所述步驟(C)中,粘度計為六速旋轉粘度計。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測定出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且測定結果精度高,測定步驟簡單,大大降低了測定成本。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的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本發(fā)明涉及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分別配制不同濃度的鹽酸;(b)再配制一定濃度的稠化酸;(c)然后用粘度計在剪切速率為170s—1條件下測各稠化酸在室溫、60、90°C下的表觀粘度;(C)將所得結果進行整理,即得酸液稠化劑濃度與酸液表觀粘度關系。所述步驟(a)中,鹽酸的濃度分別為5%,10%,15%,20%,25%,30%。所述步驟(b)中,稠化酸濃度為2.5%。所述步驟(C)中,粘度計為六速旋轉粘度計。實驗結果如表1、2、3所示表I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室溫)
權利要求
1.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分別配制不同濃度的鹽酸;(b)再配制一定濃度的稠化酸;(C)然后用粘度計在剪切速率為170s—1條件下測各稠化酸在室溫、60、90°C下的表觀粘度;(C)將所得結果進行整理,即得酸液稠化劑濃度與酸液表觀粘度關系。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鹽酸的濃度分別為5%,10%,15%,20%,25%,3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稠化酸濃度為2. 5%。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粘度計為六速旋轉粘度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測定方法,包括步驟(a)分別配制不同濃度的鹽酸;(b)再配制一定濃度的稠化酸;(c)然后用粘度計在剪切速率為170s-1條件下測各稠化酸在室溫、60、90℃下的表觀粘度;(c)將所得結果進行整理,即得酸液稠化劑濃度與酸液表觀粘度關系。本發(fā)明能快速測定出鹽酸濃度對稠化酸粘度的影響,且測定結果精度高,測定步驟簡單,大大降低了測定成本。
文檔編號G01N11/10GK102998223SQ20111029037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劉高昌 申請人:劉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