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稱重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稱重設備,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測量大型待測物重量的稱重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越來越普遍,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當電子產(chǎn)品組裝完成或者加入其他附件一并裝入外盒并封箱包裝后,便很難再檢驗電子產(chǎn)品或 封箱包裝的內(nèi)容物是否完備。在無法直接判斷內(nèi)容物有無缺漏的前提下,可通過拆封檢驗而得。然而,若逐一拆封檢驗,效率較低且較耗時,但若只挑選一定比例進行拆封檢驗,可能會產(chǎn)生較高的不良率。此外,以人力進行檢查,亦可能使結(jié)果不完全精確。反之,若不拆封檢驗,也可直接針對電子產(chǎn)品或者封箱包裝進行測重,并通過測重結(jié)果是否達到預期,來判斷內(nèi)容物是否有缺漏。據(jù)此,利用重量判斷電子產(chǎn)品或者封箱包裝的內(nèi)容物是否完備,可省去拆封檢驗所花費的人力與時間成本。然而,若需要測重的目標物是大型的電子產(chǎn)品或者大型的封箱包裝,將此類目標物運送至稱重裝置上進行測重變得相對困難。目前大型的電子裝置或者封箱包裝的測重方式,仍多直接使用人工搬運至稱重裝置進行測量,人力成本高且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稱重設備,用以測量大型電子裝置的重量。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稱重設備,適于測量一待測物的重量。稱重設備包括一第一運輸模塊、一稱重單兀、一第二運輸模塊以及一對推移手臂。稱重單兀設置于第一運輸模塊的一側(cè)。稱重單元位于第二運輸模塊中,且第二運輸模塊與第一運輸模塊相交。稱重單元的一稱重表面低于或齊平于第二運輸模塊的一運輸表面。推移手臂設置于第一運輸模塊及第二運輸模塊的交界處。待測物被第一運輸模塊輸送至與第二運輸模塊的交界處,推移手臂將待測物自第一運輸模塊推移至第二運輸模塊上,而當待測物被第二運輸模塊輸送至一預定位置時,稱重單元上升且稱重表面高于第二運輸模塊的運輸表面,而稱重單元承載并測量待測物的重量。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運輸模塊為一運輸平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運輸模塊與第二運輸模塊夾一直角。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推移手臂推移待測物的方式為轉(zhuǎn)動。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運輸模塊包括一對傳送皮帶以及一同步滾輪。傳送皮帶用于承載待測物。傳送皮帶套設于同步滾輪,且傳送皮帶受同步滾輪驅(qū)動。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稱重單元包括一汽缸。以及一電子秤。電子秤設置于汽缸上,稱重表面設置于電子秤,且電子秤適于受汽缸驅(qū)動而于第二運輸模塊的運輸表面的法線方向上往復移動。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稱重單元更包括一旋轉(zhuǎn)缸。汽缸設置于旋轉(zhuǎn)缸上,且旋轉(zhuǎn)缸適于稱重單元承載待測物時旋轉(zhuǎn),以將待測物移離第二輸送模塊。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稱重設備更包括一感應器。感應器設置于待測物的傳送路徑上,并位于第一運輸模塊及稱重單元之間。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稱重設備更包括一標記單元。標記單元設置于稱重單元旁,且當待測物的重量不符預期時,標記單元于待測物上畫記。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稱重設備更包括兩輸送通道。第二運輸模塊連接于第一運輸模塊及輸送通道之間,其中輸送通道的其中之一用于輸送重量符合預期的待測物,而輸送通道的其中另一用于輸送重量未符合預期的待測物?;谏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稱重設備,待測物通過兩個相交的運輸模塊運送 至稱重單元上進行測重,并在兩個運輸模塊的轉(zhuǎn)移過程中利用推移手臂協(xié)助待測物移動。由于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稱重設備,待測物皆是通過運輸模塊輸送,因此適用于難以人力搬動的大型待測物的測重,并通過測重結(jié)果判定大型待測物的內(nèi)容物是否完備。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是依照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一種稱重設備的示意圖。圖2是圖I的稱重單元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 :稱重設備110 :第一運輸模塊120 :第二運輸模塊122 :傳送皮帶124:同步滾輪130 :稱重單元132:電子秤134 :汽缸136 :旋轉(zhuǎn)缸140 :推移手臂150 :感應器160 :標記單元172、174:輸送通道200 :待測物Al :傳送方向NI :法線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圖I是依照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稱重設備的示意圖。請參考圖I,本實施例的稱重設備100適用于測量待測物200的重量,此稱重設備100包括一第一運輸模塊110、一稱重單兀130、一第二運輸模塊120以及一對推移手臂14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運輸模塊110為一運輸平臺,用以運送待測物200。稱重單元130設置于第一運輸模塊110的一側(cè)。第二運輸模塊120與稱重單兀130設置于第一運輸模塊110的同一側(cè),其中第二運輸模塊120包括一對傳送皮帶122以及一同步滾輪124。本實施例的第二運輸模塊120與第一運輸模塊110相交且與第一運輸模塊110夾直角。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運輸模塊120與第一運輸模塊110所夾的角度可依照實際需求而改變。第二運輸模塊120的同步滾輪124設置于鄰近第一運輸模塊110處,而一對傳動皮帶122套設在同步滾輪124的兩端上,以位于稱重單元130的相對側(cè),亦即稱重單元130位于第一運輸模塊110與第二運輸模塊120所環(huán)繞的區(qū)域中。除此之外,同步滾輪124可驅(qū)動傳送皮帶122往遠離第一運輸模塊110的傳送方向Al前進。傳送皮帶122可用于承載并輸送待測物200,且傳送皮帶122受到同步滾輪124的驅(qū)動而傳送皮帶122提供待測物200朝傳送方向Al運送的功能。當?shù)诙\輸模塊120將待測物200運送至稱重單元130上時,可通過稱重單元130測量待測物200的重量。另一方面,本實施例中兩個推移手臂140設置于第一運輸模塊110及第二運輸模塊120的交界處,且對應第二運輸模塊120的兩個傳送皮帶122設置,以在待測物200被傳送至第一運輸模塊110與第二運輸模塊120的交界處時,推移手臂140轉(zhuǎn)動以將待測物200由第一運輸模塊110轉(zhuǎn)移至第二運輸模塊120。圖2是圖I的稱重單元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I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稱重單元130包括一電子秤132、一汽缸134與一旋轉(zhuǎn)缸136。稱重單元130具有一稱重表面132a,設置于電子秤132上,且稱重表面132a常態(tài)低于或齊平于第二運輸模塊120的運輸表面,使得第二運輸模塊120將待測物200往前傳送時,不會受到稱重單元130的干涉。電子秤132設置于汽缸134上,而汽缸134設置于旋轉(zhuǎn)缸136上,亦即稱重單元130由上而下依序為電子秤132、汽缸134與旋轉(zhuǎn)缸136。設置在稱重單元130最上方的電子秤132受汽缸134驅(qū)動后,可沿著第二運輸模塊120的運輸表面的法線方向NI上作往復移動。當待測物200被第二運輸模塊120輸送至一預定位置時,汽缸134驅(qū)使電子秤132上升,使原本低于運輸表面的稱重表面132a受到帶動而上升至高于運輸表面,使得稱重單元130可通過稱重表面與待測物200接觸并承載待測物200,以測量待測物200的重量。當稱重單元130承載待測物200且將待測物200的重測量量完畢時,設置在稱重單元130最下方的旋轉(zhuǎn)缸136可通過旋轉(zhuǎn)將待測物200移離第二輸送模塊120,以將待測物200傳送至下一站。除此之外,在本實施例中,稱重設備100還可包括一感應器150、一標記單元160以及兩輸送通道172、174。感應器150設置于待測物200的傳送路徑上,并位于第一運輸模塊110及稱重單元130之間,以用于通知稱重單元130準備測量待測物200的重量。標記單元160設置于稱重單元130旁,當待測物200的測重結(jié)果不符預期時,標記單元160可在待測物200上畫記標示。另外,兩輸送通道172、174與第二運輸模塊120連接,亦即第二運輸模塊120連接于第一運輸模塊110及輸送通道172、174之間。輸送通道174用于輸送測重結(jié)果符合預期的待測物200,而輸送通道172用于輸送測重結(jié)果未符合預期的待測物200。總的來說,待測物200由第一運輸模塊110運送至與第二運輸模塊120的交界處后,通過推移手臂140將待測物200自第一運輸模塊110推移至第二運輸模塊120上。當 待測物200移動至第二運輸模塊120上時,第二運輸模塊120將待測物200往遠離第一運輸模塊110的傳送方向Al輸送,直到感應器150檢測到待測物200被輸送至預定位置時,稱重單元130上升至稱重表面132a高于第二運輸模塊120的運輸表面并測量待測物200的重量。進行測重后,若待測物200被判定測重結(jié)果不符合預期時,即表示待測物200的內(nèi)容物有缺少或有多放,則標記單元160會在待測物200上進行畫記標示,爾后稱重單元130的旋轉(zhuǎn)缸136旋轉(zhuǎn)以將待測物200移離第二輸送模塊120,并由輸送通道172運送至測重結(jié)果不符預期的待測物200的集結(jié)區(qū)。若待測物200被判定測重結(jié)果符合預期時,即表示待測物200的內(nèi)容物完整,沒有缺少或多放,則可由輸送通道174運送至測重結(jié)果符合預期的待測物200的集結(jié)區(qū)。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化的稱重設備,包含了兩個運輸模塊,可將待測物輸送至設置于兩個運輸模塊之間的稱重單元上進行測重,其間設有感應器檢測待測物是否運送至預定位置,并在兩個運輸模塊的轉(zhuǎn)移過程中利用推移手臂協(xié)助待測物移動。除 此之外,稱重單元測量待測物的重量后,可由測重結(jié)果判斷待測物的內(nèi)容物是否完備。若測重結(jié)果不符預期,則視為待測物的內(nèi)容物不完備,需重新調(diào)整。標記單元將此類不符預期的待測物畫記標示后,通過兩輸送通道之一運送至不良品集結(jié)區(qū)回收并重新檢查內(nèi)容物。若測重結(jié)果符合預期,則視為待測物的內(nèi)容物完備,則通過兩輸送通道之另一運送至良品集結(jié)區(qū)。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動化的稱重設備,利用運輸模塊運送大型待測物,并通過測重判別大型待測物的內(nèi)容物是否完備,可節(jié)省人力搬運所耗費的工時及成本。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以權(quán)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用以測量一待測物的重量,包括 一第一運輸模塊; 一稱重單兀,設置于該第一運輸模塊的一側(cè); 一第二運輸模塊,其中該稱重單元位于該第二運輸模塊中,且該第二運輸模塊與該第一運輸模塊相交,其中該稱重單兀的一稱重表面低于或齊平于該第二運輸模塊的一運輸表面;以及 一對推移手臂,設置于該第一運輸模塊及該第二運輸模塊的交界處。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運輸模塊為一運輸平臺。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運輸模塊與該第二運輸模塊夾一直角。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該對推移手臂推移該待測物的方式為轉(zhuǎn)動。
5.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運輸模塊包括 一對傳送皮帶,用以承載該待測物;以及 一同步滾輪,其中該對傳送皮帶套設于該同步滾輪,且該對傳送皮帶受該同步滾輪驅(qū)動。
6.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稱重單元包括 一汽缸;以及 一電子秤,設置于該汽缸上,其中該稱重表面設置于該電子秤。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稱重單元更包括 一旋轉(zhuǎn)缸,而該汽缸設置于該旋轉(zhuǎn)缸上。
8.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感應器,設置于該待測物的傳送路徑上,并位于該第一運輸模塊及該稱重單元之間。
9.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標記單元,設置于該稱重單元芳。
10.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稱重設備,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兩輸送通道,而該第二運輸模塊連接于該第一運輸模塊及該些輸送通道之間,其中該些輸送通道的其中之一用以輸送重量符合預期的該待測物,而該些輸送通道的其中另一用以輸送重量未符合預期的該待測物。
專利摘要一種稱重設備,包括第一運輸模塊、稱重單元、第二運輸模塊以及一對推移手臂。待測物被第一運輸模塊運送至與第二運輸模塊的交界處,設置于交界處的推移手臂將待測物自第一運輸模塊推移至第二運輸模塊上。當?shù)诙\輸模塊輸送待測物至預定位置時,原本稱重表面低于或齊平于第二運輸模塊的運輸表面的稱重單元,會上升至稱重表面高于第二運輸模塊的運輸表面,進而使稱重單元承載并測量待測物的重量。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稱重設備,可用來測量大型待測物的重量并通過測重結(jié)果檢驗待測物的內(nèi)容物是否完備。
文檔編號G01G11/00GK202372240SQ201120521860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2月13日
發(fā)明者陳忠賢 申請人:金寶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金寶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