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筆記本計算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360009閱讀:15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筆記本計算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筆記本計算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筆記本計算機。
      背景技術
      參照圖1,其表示傳統的筆記本計算機的立體圖。圖1中,筆記本計算機100至少包括底座102、掀蓋104、液晶顯示器模塊(LCM)106和光盤機108。掀蓋104的一端與底座102的一端接合,掀蓋104可沿圖1的箭頭150的方向來回轉動,以開合在底座102上。光盤機108配置在底座102的一側面上,用以供使用者置入光盤并播放。液晶顯示模塊106配置在掀蓋104的一側面上并靠近光盤機108,用以顯示光盤機108所播放的光盤的信息。
      在掀蓋104閉合在底座102上的情況下,使用者可以利用光盤機108播放光盤,而液晶顯示器模塊106將顯示光盤機108所播放的光盤的信息。由于液晶顯示器模塊106的視角受到限制,使用者必須在液晶顯示器模塊106的視角范圍內,方可看到液晶顯示器模塊106所顯示的畫面。
      參照圖2,其表示一傳統的筆記本計算機的立體圖。在圖2中,筆記本計算機200至少包括底座202、掀蓋204、液晶顯示器模塊206和光盤機208。掀蓋204可沿圖2的箭頭250的方向來回轉動,以開合在底座202上。光盤機208可配置在底座202的一側面上,而液晶顯示器模塊206配置在掀蓋204的頂面上,并靠近光盤機208。
      在掀蓋204閉合在底座202上的情況下,使用者可以利用光盤機208播放光盤,且液晶顯示器模塊206將會顯示光盤的信息。然而,使用者也必須在液晶顯示器模塊206的視角范圍內,方可看到液晶顯示器模塊206所顯示的畫面。
      參照圖3,其表示另一傳統的筆記本計算機的立體圖。在圖3中,筆記本計算機300至少包括底座302、掀蓋3304、液晶顯示器模塊306和光盤機308。掀蓋304可沿著圖3的箭頭350的方向來回轉動,以開合在底座302上。光盤機308可配置在底座302的一側面上,而液晶顯示器模塊306配置在掀蓋304的傾斜側面上,并靠近光盤機308。
      在掀蓋304閉合在底座302上的情況下,使用者可以利用光盤機308播放光盤,且液晶顯示器模塊306將顯示光盤機308所播放的光盤的信息。然而,使用者也只有在液晶顯示器模塊306的視角范圍內,方可看到液晶顯示器模塊306所顯示的畫面。
      所以,當使用者位于液晶顯示器模塊106、206和306的視角范圍外時,使用者將無法看到液晶顯示器模塊106、206和306所顯示的畫面,產生死角現象。例如,使用者無法由筆記本計算機100的上方看到液晶顯示器模塊106所顯示的畫面;使用者無法由筆記本計算機200的一側看到液晶顯示器模塊206所顯示的畫面;使用者無法由筆記本計算機300的上方和一側看到液晶顯示器模塊306所顯示的畫面。由此可知,液晶顯示器模塊只能朝向筆記本計算機的單一方向進行設計,這將局限液晶顯示器模塊的使用范圍。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筆記本計算機,其利用樞軸裝置致使第二機殼轉動在第一機殼上,可以使第二機殼上的顯示器模塊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例如筆記本計算機一端前方或斜上方,甚至是多傾斜角度變化,這就增加顯示器模塊的使用范圍。
      根據本發(fā)明的目的,提出一種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電子裝置,如筆記本計算機,其包括第一機殼、第二機殼、顯示器模塊、彈性元件、突出部和導引軌道。第一機殼具有一側邊凹口,側邊凹口具有一凹口內壁和一凹口側壁。第二機殼以可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往返轉動的方式,配置在側邊凹口中,第二機殼具有一機殼前板和一機殼側板。顯示器模塊配置在機殼前板上,彈性元件用以使得第二機殼由第二位置轉動回復至第一位置。突出部以彈性滑動的方式設置在機殼側板,導引軌道配置在凹口側壁上。導引軌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結構和一勾形定位結構,當第二機殼被轉動時,突出部沿導引軌道反覆地在起始定位結構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移動。其中,當突出部被起始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一位置,且顯示器模塊朝向第一方向;當突出部被勾形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二位置,且顯示器模塊朝向第二方向;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彈性元件將迫使第二機殼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根據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提出一種樞軸裝置,用以使得一第二機殼轉動在一第一機殼的一側邊凹口中。側邊凹口具有一凹口內壁和一凹口側壁,第二機殼具有一機殼前板和一機殼側板。樞軸裝置包括彈性元件、突出部和導引軌道。彈性元件用以使得第二機殼由一第二位置轉動回復至一第一位置,突出部以彈性滑動的方式設置在機殼側板,導引軌道配置在凹口側壁上。導引軌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結構和一勾形定位結構,當第二機殼被轉動時,突出部沿著導引軌道反覆地在起始定位結構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移動。其中,當突出部被起始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一位置,且機殼前板朝向第一方向;當突出部被勾形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二位置,且機殼前板朝向第二方向;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彈性元件將迫使第二機殼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如筆記本計算機,其包括第一機殼、第二機殼、顯示器模塊、彈性元件、突出部和導引軌道。第一機殼具有一側邊凹口,側邊凹口具有一凹口內壁和一凹口側壁。第二機殼以可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往返轉動的方式,配置在側邊凹口中,第二機殼具有一機殼前板和一機殼側板。顯示器模塊配置在機殼前板上,彈性元件用以使得第二機殼由第二位置轉動回復至第一位置。突出部以彈性滑動的方式設置在凹口側壁,導引軌道配置在機殼側板上。導引軌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結構和一勾形定位結構,當第二機殼被轉動時,突出部沿著導引軌道反覆地在起始定位結構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移動。其中,當突出部被起始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一位置,且顯示器模塊朝向第一方向;當突出部被勾形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二位置,且顯示器模塊朝向第二方向;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彈性元件將迫使第二機殼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圖1表示傳統的筆記本計算機的立體圖;圖2表示再一傳統的筆記本計算機的立體圖;圖3表示另一傳統的筆記本計算機的立體圖;圖4A表示依照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的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筆記本計算機的立體組合圖;圖4B表示圖4A的顯示器模塊朝向筆記本計算機一端的斜上方的側視圖;圖5A表示圖4A的第一機殼和第二機殼的一立體分解圖;圖5B表示圖4A的第一機殼和第二機殼的另一立體分解圖;圖6A表示圖5A的第二機殼的放大仰視立體圖;圖6B表示圖5A的第二機殼的放大左側視圖;圖6C表示圖6A的第二機殼的俯視圖;圖6D表示圖6A的第二機殼的立體分解圖;圖7表示由圖5A的凹口中面向一凹口側壁所視的凹口側壁的放大示意圖;圖8A~圖8E表示突出部在第一機殼轉動時與導引軌道之間的動作過程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9表示本發(fā)明的具有兩勾形定位結構的導引軌道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如下參照圖4A,其表示依照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的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筆記本計算機的立體組合圖。在圖4A中,筆記本計算機400至少包括底座405、第一機殼402、第二機殼404和顯示器模塊406,而第一機殼402以可開合的方式配置在底座405上,且第一機殼402具有一側邊凹口403。第二機殼404以可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往返轉動的方式配置在側邊凹口403中,而第二機殼404具有一機殼前板404a,且顯示器模塊406配置在機殼前板404a中。當然,第二機殼404也以可轉動的方式配置在底座405的前緣中,使得配置在機殼前板404a的顯示器模塊406可以位于底座405的前緣,在此不多作贅述。
      此外,本發(fā)明特別設計一樞軸裝置,用以連接第一機殼402和第二機殼404,使得第二機殼404在閉合于底座405上時可以沿著圖4A的箭頭450的方向來回轉動。這樣,顯示器模塊406將可朝向筆記本計算機400一端的前方或斜上方,還可達到多傾斜角度的變化。
      在自然狀態(tài)下,又如圖4A所示,當第二機殼404位于第一位置時,顯示器模塊406朝向一第一方向,如筆記本計算機400的一端的前方。當第二機殼404被施力并通過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沿圖4A的箭頭450方向轉動一角度后并定位時,第二機殼404位于第二位置,且顯示器模塊406朝向一第二方向,如筆記本計算機400的一端的斜上方,如圖4B所示。這時,樞軸裝置因被轉動而產生一反向扭力。在圖4B中,第二機殼404也可通過樞軸裝置的反向扭力沿著圖4B的箭頭460的方向轉動,從而回復到圖4A所示的第一位置。這樣,顯示器模塊406的使用范圍變得很靈活,因此擺脫了傳統上只能朝向筆記本計算機的單一方向的限制。
      至于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如何連接第一機殼402和第二機殼404,并致使第二機殼404能轉動將結合

      如下。
      參照圖5A和圖5B,其表示由圖4A的第一機殼和第二機殼的兩立體分解圖。在圖5A和圖5B中,側邊凹口403具有凹口內壁403a和相對的凹口側壁403b和403c。第二機殼404具有相對的機殼側壁404b和404c,且機殼側壁404b和404c大致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與機殼前板404a的兩端垂直連接。
      在圖5A中,第二機殼404的一端具有固定栓417c、滑槽413c和突出部424c,即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的部分結構。固定栓417c突出在機殼側板404c外,滑槽413c配置在機殼側板404c中,且滑槽413c的延伸方向與機殼前板404a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平行。突出部424c暴露在機殼側板404c外,而突出部424c以可彈性滑動的方式設置在機殼側板404c,并可沿滑槽413c來回滑動。同樣,在圖5B中,第二機殼404的另一端具有固定栓417b、滑槽413b和突出部424b,這些結構也是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的一部分。固定栓417b突出在機殼側板404b外,滑槽413b配置在機殼側板404b中,且滑槽413b的延伸方向與機殼前板404a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平行。突出部424b暴露在機殼側板404b外,突出部424b以可彈性滑動的方式設置在機殼側板404b,并沿滑槽413b來回滑動。
      凹口側壁403b具有一缺口420b和一導引軌道407b,又如圖5A所示。導引軌道407b是隆起在凹口側壁403b上并鄰近凹口內壁403a,用以在第二機殼404轉動時導引圖5B的突出部424b進行滑動。缺口420b較導引軌道407b遠離凹口內壁403a,用以使固定栓417b置入并接合。同樣,凹口側壁403c具有一缺口420c和一導引軌道407c,又如圖5B所示。導引軌道407c是隆起在凹口側壁403c上并鄰近凹口內壁403a,用以當第二機殼404轉動時導引圖5A的突出部424c進行滑動。缺口420c較導引軌道407c遠離凹口內壁403a,用以使固定栓417c置入并接合,使得第一機殼402和第二機殼404連接在一起并可以轉動,如圖4A所示。
      為了更加了解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的結構,同時參照圖6A~6D。其中,圖6A表示圖5A的第二機殼的放大仰視立體圖,而圖6B表示圖5A的第二機殼的放大左側視圖。圖6C表示圖6A的第二機殼的俯視圖,且圖6D表示圖6A的第二機殼的立體分解圖。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還包括轉軸彈簧411b和411c、內延伸部412b和412c、滑塊414b和414c和伸縮彈簧415b和415c。
      轉軸彈簧411b的一端連接固定栓416b,固定栓416b通過兩螺絲418b固定在第二機殼404內的兩定位柱419b上,且兩定位柱419b鄰近于機殼前板404a和機殼側板404b。轉軸彈簧411b的另一端連接固定栓417b,固定栓417b也將部分結構暴露在機殼側板404b外,并固定在圖5A的缺口420b中。同樣,轉軸彈簧411c的一端連接固定栓416c,固定栓416c通過兩螺絲418c固定在第二機殼404內的兩定位柱419c上,且兩定位柱419c鄰近機殼前板404a和機殼側板404c。轉軸彈簧411c的另一端連接固定栓417c,固定栓417c也有部分的結構暴露在機殼側板404c外,并固定在圖5B的缺口420c中。所以,當第一機殼402和第二機殼404連接在一起時,轉軸彈簧411b和411c用作為第二機殼404相對于第一機殼402轉動時的轉軸,并隨著第二機殼404的轉動角度增大而產生相對應大小的反向扭力。其中,此反向扭力可以使得第二機殼404由第二位置回復到第一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本發(fā)明也可以直接將轉軸彈簧411b和411c連接第一機殼402和第二機殼404,依然可以達到使第二機殼404轉動在第一機殼402上的目的。
      內延伸部412b和412c分別配置在機殼側板404b和404c的內壁上,并分別大致與機殼側板404b和404c垂直連接。內延伸部412b和412c分別具有一面向機殼前板404a的通孔421b和421c,又如圖6C和圖6D所示?;瑝K414b和414c以可滑動的方式分別配置在滑槽413b和413c中,而滑塊414b包括本體部422b、直桿部423b以及突出部424b,且滑塊414c包括本體部422c、直桿部423c以及突出部424c。本體部422b和422c以可滑動的方式分別與滑槽413b和413c接合,避免滑塊414b和414c在滑動過程中與第二機殼404脫落。直桿部423b和423c的一端分別與本體部422b和422c連接,直桿部423b和423c的另一端分別貫穿通孔421b和421c,使得直桿部423b和423c分別隨著本體部422b和422c的滑動而進出對應的通孔421b和421c。突出部424b和424c的一端分別貫穿滑槽413b和413c,并分別與本體部422b和422c連接,且突出部424b和424c的另一端分別暴露在機殼側板404b和404c外。
      伸縮彈簧415b和415c分別套接在直桿部423b和423c的外圍,伸縮彈簧415b和415c的一端分別連接內延伸部412b和412c,伸縮彈簧415b和415c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本體部422b和422b。伸縮彈簧415b和415c在滑塊414b和414c分別向內延伸部412b和412c移動時被壓縮,并產生相對應的彈力。
      參照圖7,其表示由圖5A的凹口403中面向凹口側壁403b所視的凹口側壁403b的放大示意圖。在圖7中,導引軌道407b包括弧形軌道425b、斜坡軌道426b和擋板軌道427b。弧形軌道425b鄰近凹口內壁403a,而弧形軌道425b的開口背對凹口內壁403a。斜坡軌道426b傾斜地位于弧形軌道425b的開口中,而斜坡軌道426b的上端大致位于弧形軌道425b上端的下方,且斜坡軌道426b的下端較斜坡軌道426b的上端遠離于凹口內壁403a。當第二機殼404位于第一位置和顯示器模塊406朝向第一方向,如圖4A的筆記本計算機400的一端的前方時,機殼前板404a的表面的法線方向與凹口內壁403b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平行,且弧形軌道425b的上端抵住突出部424b。其中,弧形軌道425b的上端可以視為導引軌道407b的起始定位結構。此外,弧形軌道425b的上端內緣具有一缺口,用以加強弧形軌道425b的上端抵住突出部424b的效果。擋板軌道427b位于斜坡軌道426b和弧形軌道425b之間,而擋板軌道427b的一端與斜坡軌道426b的下端連接,擋板軌道427b的另一端具有一勾形定位結構428b。另外,弧形軌道425b的下端具有一對應于勾形定位結構428b的上凸結構429b,用以與勾形定位結構428b抵住突出部424b。當勾形定位結構428b抵住突出部424b時,機殼前板404a表面的法線方向與凹口內壁403b表面的法線方向形成一夾角,第二機殼404位于第二位置和顯示器模塊406朝向筆記本計算機400的一端的斜上方。此外,導引軌道407c的結構與導引軌道407b的結構對稱,在此不再贅述。
      當第二機殼404通過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與第一機殼402連接時,機殼前板404a表面的法線方向與凹口內壁403a表面的法線方向平行,即第二機殼404位于第一位置。顯示器模塊406朝向第一方向,如圖4A的筆記本計算機400一端的前方,導引軌道407b和407c的起始定位結構將分別抵住突出部424b和424c。本發(fā)明將以突出部424b和導引軌道407b為例進行說明,如圖8A所示。由于圖6A的伸縮彈簧415b的彈力作用,使得突出部424b將被弧形軌道425b上端所形成的起始定位結構抵住。
      當使用者準備調整圖8A的顯示器模塊406朝向第二方向,如圖4B的筆記本計算機400的斜上方時,使用者可以施力在機殼前板404a上,使得機殼前板404a將以轉軸彈簧411b為軸心而沿圖8A的箭頭450的方向轉動。此時,突出部424b將碰到弧形軌道425b的上端,并沿斜坡軌道426b滑動至斜坡軌道426b的下端,如圖8B所示。在圖8B中,當突出部424b被斜坡軌道426b抵住時,內延伸部412b和突出部424b之間的距離變短,表示圖6A的伸縮彈簧415b已被壓縮而產生一彈力,轉軸彈簧411b被扭轉而產生一反向扭力。
      當使用者繼續(xù)轉動圖8B的機殼前板404a時,一旦突出部424b與斜坡軌道426b的下端脫離后,轉軸彈簧411b的反向扭力和圖6A的伸縮彈簧415b的彈力,將迫使突出部423b碰觸擋板軌道427b,且勾形定位結構428b將抵住突出部423b,如圖8C所示。在圖8C中,機殼前板404a表面的法線方向與凹口內壁403a表面的法線方向形成一夾角,顯示器模塊406朝向第二方向,如圖4B的筆記本計算機400一端的斜上方。
      當使用者稍微沿著圖8C的箭頭450的方向轉動圖8C的機殼前板404a一小角度并放手后,轉軸彈簧411b的反向扭力和圖6A的伸縮彈簧415b的彈力,將迫使突出部424b與勾形定位結構428b脫離,突出部424b將碰觸弧形軌道425b的下端,如圖8D所示。接著,突出部424b將繼續(xù)沿弧形軌道425b滑動至弧形軌道425b的上端,返回到起始位置,如圖8E所示。在圖8E中,機殼前板404a表面的法線方向與凹口內壁403a表面的法線方向平行,且顯示器模塊406朝向第一方向,如圖4A的筆記本計算機400一端的前方。
      所以,當第二機殼404被轉動后,通過轉軸彈簧411a和411c分別與伸縮彈簧415b和415c作用,突出部424b和424c將分別沿導引軌道407b和407c反覆地在起始定位結構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移動,并可被定位于起始定位結構或勾形定位結構處,以使機殼前板404a分別位于第一位置以朝向第一方向,或位于第二位置以朝向第二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本發(fā)明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的彈性元件,使得第二機殼404由第二位置轉動回復至第一位置。
      為了增加顯示器模塊406在第二機殼404轉動后所產生的傾斜角度的變化,本發(fā)明可以調整凹口側壁403b和403c上的導引軌道的結構,如圖9所示。在圖9中,導引軌道907b包括弧形軌道925b、斜坡軌道926b和擋板軌道927b?;⌒诬壍?25b鄰近凹口內壁403a,弧形軌道925b的開口背對凹口內壁403a。斜坡軌道926b傾斜地位于弧形軌道925b的開口中,斜坡軌道926b的上端大致位于弧形軌道925b上端的下方,斜坡軌道926b的下端較斜坡軌道926b的上端遠離于凹口內壁403a。擋板軌道927b位于斜坡軌道926b和弧形軌道925b之間,擋板軌道927b的一端與斜坡軌道926b的下端連接。擋板軌道927b具有勾形定位結構928b和930b,勾形定位結構928b位于擋板軌道927b的另一端,勾形定位結構930b位于斜坡軌道926b的下端與勾形定位結構928b之間。另外,弧形軌道925b的下端具有上凸結構929b和931b,用以分別加強突出部924b被勾形定位結構928b和931b抵住的效果。當突出部924b分別被勾形定位結構928b和931b抵住時,機殼前板404a表面的法線方向與凹口內壁403a表面的法線方向形成兩夾角。此時,顯示器模塊406朝向筆記本計算機400一端的斜上方,并呈現不同的傾斜角度。
      另外,在顯示器模塊406可以被調整成不同傾斜角度的前提下,本發(fā)明可以省略第二機殼404一端所配置的轉軸彈簧、滑塊、滑槽和伸縮彈簧等結構。相對地,本發(fā)明也可以省略第一機殼402的一凹口側壁上導引軌道的結構。當然,第二機殼404的該端也可以通過一般的樞軸結構,如樞軸栓和樞軸孔,與第一機殼402的該凹口側壁連接并轉動。
      此外,本發(fā)明可以將轉軸彈簧、滑塊、滑槽和伸縮彈簧等結構配置在第一機殼402的至少一凹口側壁上,相對地,本發(fā)明將配置導引軌道在第二機殼404的至少一機殼側板上。其中,滑槽配置在凹口側壁中,滑塊以可滑動的方式配置在滑槽中,滑塊具有一突出部。伸縮彈性體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機殼中,伸縮彈性體的另一端連接該滑塊。此外,弧形軌道鄰近在機殼前板,弧形軌道的開口背對機殼前板,且斜坡軌道的下端較斜坡軌道的上端遠離機殼前板。這樣,本發(fā)明依然可以達到將顯示器模塊406調整成不同傾斜角度的目的。
      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明了本發(fā)明的技術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機殼402通常為筆記本計算機的底座機殼或掀蓋機殼,顯示器模塊406可以是液晶顯示器模塊(LCM)。此外,當顯示器模塊一開始是朝向筆記本計算機一端斜上方時,本發(fā)明可以通過所設計的樞軸裝置將顯示器模塊調整成朝上。另外,當顯示器模塊一開始是朝上時,本發(fā)明可以通過所設計的樞軸裝置將顯示器模塊調整成朝向斜上方。甚至當顯示器模塊一開始是朝斜上方時,本發(fā)明可以通過所設計的樞軸裝置將顯示器模塊調整成朝向前方。需要注意的是,本發(fā)明的轉軸彈簧可以是轉軸彈性體,伸縮彈簧可以是伸縮彈性體。甚至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可以應用在其他電子裝置上。
      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所揭示的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筆記本計算機,其利用本發(fā)明的樞軸裝置致使第二機殼轉動在第一機殼上,可以使第二機殼上的顯示器模塊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如筆記本計算機一端的前方或斜上方,甚至達到多傾斜角度的變化,以增加顯示器模塊的使用范圍。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fā)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示,但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實質和范圍內,可作出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以后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殼,具有一側邊凹口,該側邊凹口具有一凹口內壁和一凹口側壁;一第二機殼,以可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往返轉動的方式,配置在側邊凹口中,該第二機殼具有一機殼前板和一機殼側板;一顯示器模塊,配置在機殼前板上;一彈性元件,用以使得第二機殼由第二位置轉動回復至第一位置;一突出部,以彈性滑動的方式設置在機殼側板;以及一導引軌道,配置在凹口側壁上,導引軌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結構和一勾形定位結構,當第二機殼被轉動時,突出部沿導引軌道反覆地在起始定位結構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移動;其中,當突出部被起始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一位置,且顯示器模塊朝向一第一方向;當突出部被勾形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二位置,且顯示器模塊朝向一第二方向;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彈性元件將迫使第二機殼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彈性元件是一轉軸彈性體,該轉軸彈性體連接機殼側板和凹口側壁,并作為第二機殼的轉軸,轉軸彈性體用以在被扭轉后產生一反向扭力,其中,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反向扭力將迫使第二機殼由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轉軸彈性體是一轉軸彈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滑槽,配置在機殼側板中;一滑塊,以可滑動的方式配置在滑槽中,滑塊具有突出部;以及一伸縮彈性體,其一端固定在第二機殼中,伸縮彈性體的另一端連接滑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伸縮彈性體是一伸縮彈簧。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子裝置還包括一內延伸部,配置在機殼側板的內壁上,該延伸部具有一面向機殼前板的通孔,且內延伸部與伸縮彈性體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滑塊還包括一本體部,與滑槽接合,且該本體部與突出部連接;以及一直桿部,其一端與本體部連接,該直桿部的另一端貫穿通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導引軌道還包括一弧形軌道,鄰近于凹口內壁,該弧形軌道的開口背對凹口內壁;一斜坡軌道,傾斜地位在弧形軌道的開口中,該斜坡軌道的上端位在回旋軌道上端的下方,且斜坡軌道的下端較斜坡軌道的上端遠離凹口內壁,弧形軌道的上端為起始定位結構;以及一擋板軌道,位于斜坡軌道和弧形軌道之間,擋板軌道的一端與斜坡軌道的下端連接,擋板軌道的另一端具有勾形定位結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擋板軌道還具有另一勾形定位結構,該勾形定位結構位于斜坡軌道下端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第二機殼具有另一機殼側板,側邊凹口具有另一凹口側壁,機殼側板以可轉動的方式與另一凹口側壁連接。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顯示器模塊是一液晶顯示器模塊(LCM)。
      12.一種樞軸裝置,用以使一第二機殼轉動在一第一機殼的一側邊凹口中,該側邊凹口具有一凹口內壁和一凹口側壁,第二機殼具有一機殼前板和一機殼側板,該樞軸裝置至少包括一彈性元件,用以使第二機殼由一第二位置轉動回復至一第一位置;一突出部,以彈性滑動的方式設置于機殼側板;以及一導引軌道,配置在凹口側壁上,該導引軌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結構和一勾形定位結構,當第二機殼被轉動時,突出部沿導引軌道反覆地在起始定位結構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移動;其中,當突出部被起始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一位置,且機殼前板朝向一第一方向;當突出部被勾形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二位置,且機殼前板朝向一第二方向;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彈性元件將迫使第二機殼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樞軸裝置,其中彈性元件是一轉軸彈性體,該轉軸彈性體連接機殼側板和凹口側壁,并作為第二機殼的轉軸,轉軸彈性體用以在被扭轉后產生一反向扭力,其中,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該反向扭力將迫使第二機殼由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樞軸裝置,其中轉軸彈性體是一轉軸彈簧。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樞軸裝置,其中該樞軸裝置還包括一滑槽,配置在機殼側板中;一滑塊,以可滑動的方式配置在該滑槽中,該滑塊具有突出部;以及一伸縮彈性體,其一端固定在第二機殼中,該伸縮彈性體的另一端連接滑塊。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樞軸裝置,其中伸縮彈性體是一伸縮彈簧。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樞軸裝置,其中樞軸裝置還包括一內延伸部,配置在機殼側板的內壁上,該延伸部具有一面向機殼前板的通孔,且內延伸部與伸縮彈性體連接。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樞軸裝置,其中滑塊還包括一本體部,與滑槽接合,且該本體部與突出部連接;以及一直桿部,其一端與本體部連接,該直桿部的另一端貫穿通孔。
      19.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樞軸裝置,其中導引軌道還包括一弧形軌道,鄰近于凹口內壁,該弧形軌道的開口背對凹口內壁;一斜坡軌道,傾斜地位于弧形軌道的開口中,該斜坡軌道的上端位于回旋軌道的上端的下方,且斜坡軌道的下端較斜坡軌道的上端遠離凹口內壁,弧形軌道的上端為起始定位結構;以及一擋板軌道,位于斜坡軌道和弧形軌道之間,該擋板軌道的一端與斜坡軌道的下端連接,擋板軌道的另一端具有勾形定位結構。
      20.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樞軸裝置,其中機殼前板中具有一顯示器模塊。
      21.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殼,具有一側邊凹口,該側邊凹口具有一凹口內壁和一凹口側壁;一第二機殼,以可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往返轉動的方式,配置在側邊凹口中,該第二機殼具有一機殼前板和一機殼側板;一顯示器模塊,配置在機殼前板上;一彈性元件,用以使第二機殼由第二位置轉動回復至第一位置;一突出部,以彈性滑動的方式設置在凹口側壁;以及一導引軌道,配置在機殼側板上,該導引軌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結構和一勾形定位結構,當第二機殼被轉動時,突出部沿導引軌道反覆地在起始定位結構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移動;其中,當突出部被起始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一位置,顯示器模塊朝向一第一方向;當突出部被勾形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二位置,顯示器模塊朝向一第二方向;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彈性元件將迫使第二機殼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彈性元件是一轉軸彈性體,該轉軸彈性體連接機殼側板和凹口側壁,并作為第二機殼的轉軸,轉軸彈性體用以在被扭轉后產生一反向扭力,其中,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反向扭力將迫使第二機殼由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轉動,使得突出部向起始定位結構移動。
      23.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滑槽,配置在凹口側壁中;一滑塊,以可滑動的方式配置在滑槽中,該滑塊具有突出部;以及一伸縮彈性體,其一端固定在第一機殼中,該伸縮彈性體的另一端連接滑塊。
      24.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導引軌道還包括一弧形軌道,鄰近于機殼前板,該弧形軌道的開口背對機殼前板;一斜坡軌道,傾斜地位于弧形軌道的開口中,該斜坡軌道的上端位于回旋軌道的上端的下方,且斜坡軌道的下端較斜坡軌道的上端遠離機殼前板,弧形軌道的上端為起始定位結構;以及一擋板軌道,位于斜坡軌道和弧形軌道之間,該擋板軌道的一端與斜坡軌道的下端連接,擋板軌道的另一端具有勾形定位結構。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可轉動顯示器模塊的筆記本計算機。第一機殼的一端具有凹口內壁和凹口側壁。具有一機殼前板的第二機殼以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往返轉動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機殼的一端。導引軌道配置在凹口側壁上,當第二機殼被轉動時,突出部沿著導引軌道反覆地在導引軌道中的起始定位結構和勾形定位結構之間移動。當突出部被起始定位結構或勾形定位結構抵住時,第二機殼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機殼前板中的顯示器模塊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當突出部與勾形定位結構脫離時,彈性元件將迫使第二機殼朝第一位置轉動。
      文檔編號G06F1/16GK1542586SQ03128619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翁釋龍, 許棠隆 申請人: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