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以及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按批量的縫制工藝過程求出工資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以及縫紉機。
背景技術:
在通過使用縫紉機的縫制作業(yè)來進行生產(chǎn)的縫制制品的生產(chǎn)管理中,以往,在從事縫制作業(yè)的人員的周圍的隨意場所設置終端裝置,從各終端裝置利用通信線路來對主管理裝置發(fā)送關于縫制作業(yè)的進行狀況或者完成狀況的數(shù)據(jù),另一方面,主管理裝置累計所接收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該數(shù)據(jù)按制品的品種計算每一片的作業(yè)所用時間,作為按不同品種種類的工時數(shù)據(jù)而儲存并且反映出所儲存的各不同品種種類的工時數(shù)據(jù)的內容,進行新的生產(chǎn)計劃數(shù)據(jù)的生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特開平5-84373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雖然可以制定基于縫制作業(yè)的實際的完成狀況的生產(chǎn)計劃,但不能夠進行操作者的工資管理。
即,通常,工資的計算以作業(yè)所實行的縫制制品的批量單位來進行,又,按縫制制品的各縫制工藝過程設定不同的工資,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因為不將各種縫制制品按批量單位、進而按縫制工藝過程單位來進行管理,所以,難以將通過上述系統(tǒng)所取得的完成數(shù)據(jù)轉用于各種的縫制制品的工資管理中。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能夠容易地進行縫制作業(yè)中的工資管理。
又,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能夠以各種縫制制品的批量單位或者縫制工藝過程單位來進行縫制作業(yè)中的工資管理。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1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是針對以批量單位進行生產(chǎn)管理的各種縫制制品,按所述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收集工資管理信息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采用如下的結構,具有儲存所述工資管理信息的存儲機構;用于選擇所述工資管理信息中的批以及縫制工藝過程的選擇機構;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其輸入操作者信息,該操作者信息被特定為從事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縫制的操作者;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其對應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對儲存于所述存儲機構中的工資管理信息添寫所述輸入的操作者信息;完成狀況輸出機構,其輸出關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更新機構,其對儲存于所述存儲機構中的工資管理信息添寫所述輸出的完成狀況,從而進行更新;運算機構,其收集所述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基于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所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和所述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按所述各操作者來累計地計算對應于所述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和顯示所述計算工資的顯示機構。
「批」是指由多個同種縫制制品構成的一個組,生產(chǎn)及其管理以批量單位來進行。另外,批內的縫制制品片數(shù)不是一定數(shù)量,而是每批任意地設定。
「縫制工藝過程」是指將各批的縫制制品的縫制的工藝分割為多種而得到的工藝過程。
「工資管理信息」是指至少包含有表示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了縫制作業(yè)的縫制制品的數(shù)目的數(shù)據(jù)的信息。另外,以「運算機構」計算的、與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所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相關的數(shù)據(jù),可以是作為「工資管理信息」的一部分而包含的結構,也可以是主管理裝置作為與「工資管理信息」不同的數(shù)據(jù)而擁有的結構。
「完成狀況」是指針對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至少包含有表示完成了縫制作業(yè)的縫制制品的數(shù)目的信息這一概念。
作為輸出完成狀況的「完成狀況輸出機構」,作為一例,在操作者利用規(guī)定的輸入機構輸入上述的完成狀況并將其輸出于「更新機構」時的規(guī)定的輸入機構,相當于「完成狀況輸出機構」。
又,作為又一例,在從作為系統(tǒng)的一部分而組裝的作業(yè)裝置(例如,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6所示的縫紉機等)或者與系統(tǒng)連接的作業(yè)裝置的控制信息中取得完成狀況并向「更新機構」輸出的情況下,實行這樣的處理的處理機構相當于「完成狀況輸出機構」。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2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具有與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同樣的結構,并且采用如下的結構所述更新機構,對所述工資管理信息添寫關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及其完成時間,并進行更新,所述存儲機構,儲存關于按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所設定的結束預定時刻的信息,所述運算機構,針對所述縫制工藝過程,對應于所述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或者時刻經(jīng)過后的完成,基于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而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來計算工資。
另外,在上述結構中,也包含有使結束預定時刻經(jīng)過后的完成的規(guī)定工資為0的情況,即,只在結束預定時刻內完成時進行工資計算的情況。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3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具有與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同樣的結構,并且采用如下的結構還具有配置于操作者側的終端裝置與進行工資管理信息的收集的主管理裝置;終端裝置,具有存儲機構、選擇機構、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完成狀況輸出機構以及更新機構;并且主管理裝置,具有運算機構與顯示機構;運算機構,從終端裝置收集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基于該收集的工資管理信息,來進行對應于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的計算;顯示機構,進行由運算機構算出的工資的顯示。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4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具有與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同樣的結構,并且采用如下的結構還具有配置于操作者側的終端裝置和進行工資管理信息的收集的主管理裝置;終端裝置,具有存儲機構、選擇機構、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完成狀況輸出機構以及更新機構,并且,主管理裝置,具有運算機構與顯示機構;運算機構,從終端裝置收集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基于該收集的工資管理信息,來進行對應于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的計算;顯示機構,進行由運算機構算出的工資的顯示。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5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具有與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同樣的結構,并且采用如下的結構以進行所述工資管理信息的收發(fā)的信息通信機構來連接所述主管理裝置與所述終端裝置之間。
另外,信息通信機構可以是有線、無線的任意一種,通信媒體可以是使用于信息通信中的電波、電信號、光信號等任意一種的通信媒體。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6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具有與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同樣的結構,并且采用如下的結構所述終端裝置為縫紉機。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7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具有與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同樣的結構,并且采用如下的結構所述終端裝置為縫紉機。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8的提供一種縫紉機,采用如下的結構,即,具有針對以批量單位進行生產(chǎn)管理的各種縫制制品,按所述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儲存工資管理信息的存儲機構;用于選擇所述工資管理信息中的批以及縫制工藝過程的選擇機構;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其輸入操作者信息,該操作者信息被特定為從事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縫制的操作者;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其對應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對儲存于所述存儲機構中的工資管理信息添寫所述輸入的操作者信息;完成狀況輸出機構,其輸出關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更新機構,其對儲存于所述存儲機構中的工資管理信息添寫所述輸出的完成狀況,從而進行更新;運算機構,其基于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所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和所述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按所述各操作者來累計地計算對應于所述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和顯示所述計算工資的顯示機構。
另外,就「批」、「縫制工藝過程」、「工資管理信息」、「完成狀況」而言,與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同樣。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9的縫紉機,具有與技術方案8的發(fā)明同樣的結構,并且采用如下的結構所述存儲機構,儲存關于按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所設定的結束預定時刻的信息;所述更新機構,對所述工資管理信息添寫關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及其完成時間,并進行更新;所述運算機構,針對所述縫制工藝過程,對應于所述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和時刻經(jīng)過后的完成,基于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而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來計算工資。
另外,在上述結構中,也包含只在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時進行工資計算的情況。
(發(fā)明效果)由于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按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都被更新記錄于工資管理信息中,利用更新的工資管理信息來進行工資的計算且顯示其結果,所以,可以對應于以各終端記錄的完成狀況,并了解在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工資的產(chǎn)生狀況。
因而,不需要為了工資累計的完成片數(shù)的計數(shù)作業(yè),從而可以降低例如導入了作為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的工廠整體的作業(yè)工時。
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由于基于以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與時刻經(jīng)過后的完成來獨立地設定的規(guī)定工資,而進行工資計算,所以,可以通過較高地設定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工資,來提高工作熱情。
技術方案3、4的發(fā)明,由于在終端裝置側,按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而完成的狀況,都更新記錄于工資管理信息中,在主管理裝置側,利用被更新的工資管理信息來進行工資的計算且顯示其結果,所以,可以根據(jù)以各終端記錄的完成狀況,來了解在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中工資的產(chǎn)生狀況。
又,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由于終端裝置與主管理裝置分離,所以可以進行對應于操作各自的裝置的人員的自由配置。
又,由于終端裝置側具有存儲機構、選擇機構、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完成狀況輸出機構以及更新機構,所以,操作者可以從作業(yè)現(xiàn)場的附近進行對必要的工資的計算所需的信息的輸入,從而可以提高作業(yè)效率。
進而,在將主管理裝置設置于工資的管理者的附近的情況下,管理者可以并不前往現(xiàn)場而把握各操作者的工資的產(chǎn)生狀況。
在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中,由于以進行計劃信息的收發(fā)的信息通信機構來連接主管理裝置與終端裝置之間,所以可以簡易且迅速地進行工資管理信息的相互的傳遞,從而更實時地把握縫制作業(yè)的工資的產(chǎn)生狀況。
通過技術方案6、7的發(fā)明,使終端裝置為縫紉機,操作者就不需要移動到終端裝置后再進行操作,從而可以容易且迅速地進行對應于完成狀況的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
技術方案8的發(fā)明,由于在縫紉機中設置有運算機構,所以可以利用運算機構來進行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的工資計算。進而,進行縫制作業(yè),可以立刻了解工資的產(chǎn)生狀況,從而可以提高作業(yè)熱情。
技術方案9的發(fā)明,由于基于以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與時刻經(jīng)過后的完成來獨立地設定的規(guī)定工資,來進行工資計算,所以可以通過較高地設定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工資來進一步提高作業(yè)熱情。
圖1是表示使用了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的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的概略結構的框圖;圖2是以表的形式來圖示主管理裝置所生成的計劃信息的信息內容的圖示例;圖3是以表的形式來詳細地圖示圖2中的計劃信息內按縫制工藝過程所分配的各信息的內容的圖示例;圖4是以表的形式圖示主管理裝置所生成的工資管理信息的信息內容的圖示例;圖5是表示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的概略結構的框圖;圖6是表示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的主電源接通后進行的整個處理的流程圖;圖7是表示關于在圖5的處理中縫制開始之前所進行的計劃信息的處理的流程圖;圖8是表示操作員ID選擇畫面的操作面板的主視圖;圖9是表示縫制工藝過程選擇畫面的操作面板的主視圖;圖10是表示縫紉機ID選擇畫面的操作面板的主視圖;圖11是以表的形式圖示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所生成的針數(shù)信息的信息內容的圖示例;圖12是概念地圖示工資管理信息的綜合處理的說明圖。
圖中10-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20-操作面板(選擇機構、個人ID輸入機構),31-CPU(更新機構、運算機構),35-EEPROM(存儲機構),36-閃存器(信息記錄介質),37-讀寫裝置,100-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101-主管理系統(tǒng),102鍵盤(選擇機構、個人ID輸入機構),103-監(jiān)視器(顯示機構),105-CPU(運算機構),108-HD裝置(存儲機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
(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以下,基于圖1至圖4說明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100。圖1是表示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100的概略結構的框圖。
(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100,是以由任意的片數(shù)構成的批量單位來對作為進行縫制的對象的多種縫制制品進行生產(chǎn)管理的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該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100,具有對于應該以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組的整體實行的縫制作業(yè)而生成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的主管理裝置101、和利用作為通信線路的LAN來連接主管理裝置101的多個終端裝置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
作為上述主管理裝置101,使用個人計算機或者工作站。
而且,主管理裝置101,生成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并利用LAN來對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發(fā)送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
(計劃信息)圖2是以表的形式來圖示上述主管理裝置101所生成的計劃信息的信息內容的圖示例。以下,使用圖2來詳細地說明計劃信息。
圖2中的「數(shù)據(jù)版數(shù)」是該計劃信息的版數(shù),在信息內容完全為新制作(不是更新)而生成的情況下賦予新制作序號。
「管理表種類代碼」是表示是否是進行了更新的代碼。
「生成源代碼」是表示該計劃信息是在主管理裝置101中生成的,還是在任意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生成(更新)的代碼。
「批量識別代碼」是在將預定的所有種類的縫制制品劃分為多批的情況下,對各批賦予的代碼。
「批量計劃片數(shù)」表示按各批的縫制制品所預定的生產(chǎn)片數(shù)。這樣的批量計劃片數(shù),按各批獨立地設定。
在圖2中,「A00~E00」~「AXX~EXX」的各列,是按列排列關于縫制工藝過程的信息??p制工藝過程表示直至縫制制品縫制完成的多個工序之一。
即,在圖2中,在列方向上使縫制工藝過程通用化,在行方向上使批通用化,來配置后述的工藝過程信息。
即,各批的縫制制品,都經(jīng)由多個工藝過程直至縫制完成,在計劃信息中,將其生產(chǎn)管理分類為批,而且還將各批分類為各縫制工藝過程。
上述各列的「工藝過程識別代碼」,是表示各列的數(shù)據(jù)是關于縫紉制品的任意一個縫制工藝過程的數(shù)據(jù)的代碼。
上述各列的「縫紉機ID」,是表示利用「工藝過程識別代碼」來特定的縫制工藝過程分配到任意一個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的代碼。即,屬于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100的所有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設定有固有的縫紉機ID。
另外,就利用「工藝過程識別代碼」來特定的一種縫制工藝過程而言,并不限定于分配到一臺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有時也分配到多臺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相反地,有時在一臺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也分配有多個縫制工藝過程。
圖2所示的「工藝過程信息」是表示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中的工作進度或者完成狀況的實際業(yè)績數(shù)據(jù)。圖3是以表的形式來詳細地圖示分配到上述各縫制工藝過程中的各信息的內容的圖示例?;趫D3來詳細地說明分配到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的各種信息。
圖3中的「完成片數(shù)」表示相對于批量計劃片數(shù)的縫制工藝過程所完成的片數(shù)。
圖3中的「OP.ID」表示用于特定從事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的操作者的、作為操作者信息的操作員ID(個人ID)。即,操作者都確定有固有的操作員ID,并登記于主管理裝置101中。
圖3中的「開始時刻」表示開始了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的縫制作業(yè)的時刻。
圖3中的「結束時刻」表示完成了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的縫制作業(yè)的時刻。
圖3中的「結束預定時刻」表示結束各批的縫制工藝工程的縫制作業(yè)的目標時刻。
(工資管理信息)圖4是以表形式來圖示上述主管理裝置101所生成的工資管理信息的信息內容的圖示例。以下,使用圖4來詳細地說明工資管理信息。
在圖4中的「批」的項目中設定有按各批設定的批號。
在「工藝過程」的項目中設定有按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設定的工藝過程號。這樣的工藝過程號也可以與所述工藝過程識別代碼共用化。
在「工資基礎」的項目中設定有按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設定的對于一片縫制制品的規(guī)定工資。
在「OP.ID」的項目中設定有從事所述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的操作者的操作員ID。在該工資管理信息中,設定登記于主管理裝置101中的所有的操作者的ID,但圖4只圖示了3個ID,省略了其余的ID。
在「縫制片數(shù)」的項目中,按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輸入操作員ID所表示的操作者進行其工藝過程的縫制的縫制制品的片數(shù)。這樣的縫制片數(shù),在工資管理信息最初從主管理裝置101發(fā)送到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時設定為0的數(shù)值,在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側更新。
在「縫制時刻」的項目中,按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輸入操作員ID所示的操作者進行其工藝過程的縫制的縫制制品的縫制完成時刻。這樣的縫制時刻,在工資管理信息最初從主管理裝置101發(fā)送到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時未設定,在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側更新。
主管理裝置101生成將上述各項目內的「縫紉機ID」、「OP.ID」、「開始時刻」、「結束時刻」作為空欄的計劃信息,并利用LAN提供到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
又,主管理裝置101生成將上述各項目內的「縫制片數(shù)」、「縫制時刻」作為空欄的工資管理信息,并利用LAN來提供到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
相對于此,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通過寫入該「縫紉機ID」、「OP.ID」、「開始時刻」、「結束時刻」的實際數(shù)據(jù),來更新計劃信息,并利用LAN返送到主管理裝置101中。
又同樣地,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通過寫入該「縫制片數(shù)」、「縫制時刻」的數(shù)據(jù),來更新工資管理信息,并利用LAN來返送到主管理裝置101中。
而且,主管理裝置101,若從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接收更新的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則生成綜合反映了通過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更新的內容而得到的新的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或者,生成追加有新的批量識別代碼或者工藝過程識別代碼的新的計劃信息或者新的批號,生成追加有縫制工藝過程號的工資管理信息,并再次發(fā)送到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中。
利用上述作業(yè)的反復操作,就可以容易地把握由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整體所進行的作業(yè)的完成狀況與工資的產(chǎn)生狀況。
(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圖5是表示包含有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100的概略結構的框圖。
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具有縫紉機電動機11,其作為保持機針的針桿的上下運動驅動源;未圖示的上下運動機構,其將縫紉機電動機11的旋轉驅動力變換為上下運動驅動源,從而傳遞到針桿上;未圖示的送布機構;未圖示的調線裝置;刀驅動螺線管12,其在縫制完成后驅動進行縫紉線的切斷的剪線刀;操作踏板13,其以前踏來輸入縫紉機電動機11的起動指令,以后踏來輸入刀驅動螺線管12的驅動指令;操作面板20,其具有進行后述的各種輸入的操作鍵21與進行規(guī)定的畫面顯示的顯示部22;ROM32,其儲存用于實行后述的各種處理的各種程序以及初始數(shù)據(jù);實行各種程序的CPU31;RAM33,其將關于CPU31的處理的各種數(shù)據(jù)儲存于工作區(qū)域;接口34,其連接與主管理裝置101連接的LAN與CPU31;EEPROM35,其作為通過通信機構的LAN來儲存從主管理裝置101接收的計劃信息和工資管理信息的計劃存儲機構以及工資管理信息的存儲機構;閃存器36,其被用于將縫制或者生產(chǎn)管理與工資管理所需要的各種設定數(shù)據(jù)提供到縫紉機中,或者從縫紉機提供到主管理裝置中;和讀寫裝置37。
(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的各種信息的更新處理)圖6是表示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主電源接通后進行的整個處理的流程圖,圖7是表示關于在上述整個處理中縫制開始之前進行的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的處理的流程圖。
上述各處理,通過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CPU31實行ROM32內的各種規(guī)定的工藝過程來進行。
首先,若接通主電源,則CP31進行在操作面板20的顯示部22上顯示操作員ID選擇畫面的動作控制(步驟S1)。
圖8是顯示操作員ID選擇畫面的操作面板20的主視圖。在該操作員ID選擇畫面中,顯示最新選擇的操作員ID與其它候補的操作員ID。其它候補的操作員ID登記于閃存器36內,從其中進行讀出并且進行顯示。
此時,操作面板20的多個操作鍵21的任意之一作為其它候補操作員ID的選擇鍵而發(fā)揮功能,又,其它的操作鍵作為確定鍵而發(fā)揮功能。
然后,若利用操作鍵21的操作來選擇操作員ID,則CPU31將被選擇的操作員ID登記于EEPROM35內。即,在步驟S1的處理中,操作面板20作為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而發(fā)揮功能。
又,CPU31將操作員ID登記于EEPROM35內的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中。該操作員ID與在后述的步驟S4的處理中選擇的批量識別代碼以及工藝過程識別代碼相關聯(lián)地登記于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中。以此,在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被收集于主管理裝置101內時,就可以容易地識別哪個操作員完成了哪批中的縫制工藝過程。即,在該處理中,操作面板20作為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而發(fā)揮功能。
接著,CPU31判定是否進行了操作踏板13的前踏(步驟S2),在沒有進行前踏的情況下,進行如圖7所示的步驟S3的處理。
在步驟S3中,在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已經(jīng)從主管理裝置101讀入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利用操作面板20的規(guī)定操作鍵21指示輸入了進行縫制的批與縫制工藝過程的變更。然后,在未輸入批以及縫制工藝過程的變更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5的處理,在輸入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4的處理。
在步驟S4中,CPU31進行在操作面板20的顯示部22上顯示批/縫制工藝過程選擇畫面的動作控制,從而進行接收來自于操作鍵21的批/縫制工藝過程的選擇輸入的處理。即,在該步驟的處理中,操作面板20作為選擇機構而發(fā)揮功能。
圖9是顯示了縫制工藝過程選擇畫面的操作面板20的主視圖。在該批/縫制工藝過程選擇畫面中,“/”作為分隔符而表示批量識別代碼(例如,K001-25790B)與工藝過程識別代碼(例如,SL-IN),表示在儲存于EEPROM35中的所有的批/工藝過程識別代碼中尚未完成的識別代碼。操作者基于顯示在該選擇畫面中的批量識別代碼與工藝過程識別代碼來特定縫制對象。
此時,操作面板20的多個操作鍵21的任意一個作為批/工藝過程識別代碼而發(fā)揮其功能,又,其它操作鍵作為確定鍵而發(fā)揮功能。
然后,若利用操作鍵21的操作來選擇批/縫制工藝過程,則CPU31將選擇的批量識別代碼與工藝過程識別代碼登記于EEPROM35中,并進入步驟S5的處理。
在步驟S5中,CPU31判定是否利用操作鍵21輸入了從主管理裝置101取得新的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的指示,在未輸入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7的處理。又,在已輸入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6的處理,從主管理裝置101中取得新的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并儲存于EEPROM35中,之后進入步驟S7的處理。
在步驟S7中,CPU31判定是否利用操作鍵21輸入了將EEPROM35內的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發(fā)送到主管理裝置101的指示,在未輸入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9的處理。又,在輸入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8的處理,利用LAN將EEPROM35內的計算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輸出到主管理裝置101中,之后進行步驟9的處理。
在步驟S9中,CPU31判定是否利用操作鍵21輸入了實行統(tǒng)一時刻的指示,在未輸入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11的處理。又,在輸入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10的處理。
在步驟S10中,CPU31進行在操作面板20的顯示部22上顯示統(tǒng)一時刻畫面的動作控制。在該統(tǒng)一時刻畫面上,現(xiàn)在設定的年月日以及時刻被顯示于顯示部22上。而且,多個操作鍵21,作為輸入它們的修正的修正鍵而發(fā)揮功能,又,其它操作鍵作為確定鍵而發(fā)揮功能,然后,若利用操作鍵21的鍵操作來輸入現(xiàn)在時刻,則CPU31將該CPU13所具有的時鐘部的現(xiàn)在時刻更新為輸入的時刻,其后,進行步驟S11的處理。
在步驟S11中,CPU31判定是否利用操作鍵21輸入了輸入縫紉機ID的指示,在未輸入的情況下,返回到如圖6所示的步驟S2(操作踏板輸入的判定)的處理。
又,在輸入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12的處理。圖10是表示縫紉機ID選擇畫面的操作面板20的主視圖。在該縫紉機ID選擇畫面中,逐個地顯示作為候補的縫紉機ID。候補縫紉機ID登記于閃存器36內,從其中進行讀出,并且進行顯示。
此時,操作面板20的多個操作鍵21的任意之一,作為其它縫紉機ID的選擇鍵而發(fā)揮作用,以此,其它候補縫紉機ID可依次逐個地進行移動顯示,利用作為確定鍵的操作鍵21來確定。即,在步驟S12的處理中,操作面板20作為縫紉機ID輸入機構發(fā)揮功能。
然后,若利用操作鍵21的鍵操作來選擇縫紉機ID,則CPU31將選擇的縫紉機ID登記于EEPROM35中。
另外,在上述步驟S12中的縫紉機ID輸入,是對于縫紉機ID未登記于EEPROM35中的縫紉機、或者縫紉機ID雖已經(jīng)登記于EEPROM35中但需要進行變更的縫紉機而進行的處理,通常,只要縫紉機ID一次登記于EEPROM35中,就不需要進行上述步驟S12中的縫紉機ID輸入,而在步驟S11中判定為否定的狀態(tài)下轉移到步驟S2中。
然后,將處理返回到如圖5所示的步驟S2(操作踏板輸入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步驟S2中,若檢測到操作踏板13的前踏,則CPU31起動縫紉機電動機11,開始縫制(步驟S13)。
接著,CPU31判定有無操作踏板13的后踏的輸入(步驟S14),若沒有輸入,則將處理返回到步驟S13,繼續(xù)縫制,若有輸入,則進行步驟S15的處理。
在步驟S15中,CPU31使刀驅動螺線管12動作,利用可動刀來實行縫紉線的剪斷。
接著,若進行剪線處理,則CPU31進行將實際業(yè)績數(shù)據(jù)寫入到計劃信息的處理。
進而,若有剪線的實行指令,CPU31則就已經(jīng)確定的縫制工藝過程,進行應該更新工資管理信息的縫制片數(shù)與縫制時間的判斷。即,CPU31實行作為完成狀況輸出機構的處理。
又,CPU31實行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處理與后述的針數(shù)信息的更新處理(步驟S16)。即,CPU31實行作為更新機構的處理。
作為寫入于計劃信息中的實際業(yè)績數(shù)據(jù),為所述操作員ID、縫紉機ID、開始時刻、結束時刻、完成片數(shù)。
下面,一邊再次參照圖3一邊詳細地說明實際業(yè)績數(shù)據(jù)的寫入處理。
作為剪線處理的原則,意味著一件縫制制品的一個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因而,若進行剪線處理,則CPU31根據(jù)在步驟S3的處理中選擇的批與縫制工藝過程來特定計劃信息中的批與縫制工藝過程,對于該批的縫制工藝過程,而實行寫入操作員ID與縫紉機ID的處理。
進而,CPU31根據(jù)在步驟S3的處理中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而進行在該工藝過程信息中的將「完成片數(shù)」加1的處理。
進而,CPU31在上述完成片數(shù)的加法處理的結果表示第1片的情況下,進行參照現(xiàn)在時刻,將該時刻記錄為所述工藝過程信息中的「開始時刻」的處理。另外,在該情況下,嚴格地說,因為記錄了比開始時刻稍微遲的時刻,所以也可以在進行操作踏板13的前踏時實行上述的處理。
進而,CPU31,在上述完成片數(shù)的加法處理的結果與批量計劃片數(shù)一致的情況下,參照時鐘部的現(xiàn)在時刻,進行將該時刻記錄為所述工藝過程中的「結束時刻」的處理。
又,就在步驟S16中實行的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而言,參照圖4來進行說明。
若進行剪線處理,則CPU31根據(jù)在步驟S3的處理中選擇的批與縫制工藝過程來特定工資管理信息中的批與縫制工藝過程,并根據(jù)在步驟S1的處理中選擇的操作員ID來特定工資管理信息中的操作員ID。
然后,CPU31就該操作員ID的縫制工藝過程進行在「縫制片數(shù)」中加1的處理,并且進行參照時鐘部的現(xiàn)在時刻來更新「縫制時刻」的處理。
又,就在步驟S16中實行的針數(shù)信息的更新處理,參照圖11來進行說明。如圖11所示,針數(shù)信息是設定「批量識別代碼」、「工藝過程識別代碼」、「操作員ID」、「寫入時刻」、「針數(shù)」以及「縫制片數(shù)」的信息。
然后,若進行剪線處理,則CPU31實行根據(jù)在步驟S3的處理中選擇的批與縫制工藝過程,來記錄針數(shù)信息的「批量識別代碼」與「工藝過程識別代碼」的處理,并記錄在步驟S1的處理中選擇的「操作員ID」。
進而,CPU31參照時鐘部的現(xiàn)在時刻來進行記錄「寫入時刻」的處理。
又,CPU31,利用一并設置于縫紉機電動機11上的編碼器來對縫紉機電動機11從在上一次的剪線處理后的轉數(shù)進行計數(shù),進行將直至剪線時刻的累計轉數(shù)作為「針數(shù)」來記錄的處理。
又,就「縫制片數(shù)」而言,在通常的設定中記錄為「1」。即,進行如下的處理在按每次剪線(按每一片縫制制品的縫制)記錄針數(shù)信息設定的情況下,作為「縫制片數(shù)」,記錄為「1」,在通過設定的變更而按各任意的數(shù)片記錄針數(shù)信息的設定的情況下,對剪線次數(shù)進行計數(shù),只在達到設定次數(shù)的情況下,記錄針數(shù)信息。該情況下,在「寫入時間」中記錄規(guī)定片數(shù)的縫制完成并進行剪線的時間的時刻,在「針數(shù)」中記錄規(guī)定片數(shù)部分的縫制針數(shù)。
這樣的針數(shù)信息,通過讀寫裝置37而記錄于閃存器36內。此時,在針數(shù)信息中,也記錄該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縫紉機ID。
另外,CPU31也可以實行如下的處理將這樣的針數(shù)信息與計劃信息或者工資管理信息一起,或者通過任意輸入的發(fā)送指令,利用LAN而輸出到主管理裝置101中。
如上所述,利用步驟S16中的處理,來更新EEPROM35內的計劃信息以及工資管理信息。
而且,處理返回到步驟S2,從操作踏板13的輸入確認,重復進行同樣的處理。
(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的工資計算處理)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除了關于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的處理之外,也通過CPU31實行的ROM32內的規(guī)定的工藝過程,來進行工資計算處理。
即,若利用操作面板20的操作鍵21輸入工資計算指令,輸入操作員ID,則CPU31參照EEPROM35內的工資管理信息,對各縫制工藝過程,合計將屬于輸入的操作員ID的各縫制工藝過程中的縫制片數(shù)與工資基礎相乘而得到的值,從而進行工資的計算。即,CPU31實行作為運算機構的處理。
進而,CPU31進行以操作面板20的顯示部22來顯示計算的工資的控制。即,顯示部22作為顯示機構發(fā)揮功能。
又,在工資計算處理中,若利用操作面板20的操作鍵21來指定工作期間的范圍,則CPU31實行規(guī)定的處理程序,參照工資管理信息的縫制時刻,以作為指定工作期間的范圍內的縫制工藝過程為對象而進行工資的計算。
(主管理裝置)主管理裝置101具有進行后述的各種輸入的鍵盤102;進行規(guī)定的畫面顯示的監(jiān)視器103;儲存用于實行后述的各種的處理的各種程序以及初始數(shù)據(jù)的ROM104;實行各種的程序的CPU105;將關于CPU105的處理的各種數(shù)據(jù)儲存于工作區(qū)域內的RAM106;與連接CPU105和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LAN相連接的接口107;作為儲存利用LAN而從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接受的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的存儲機構的HD(硬盤)裝置108;用于將縫制或者生產(chǎn)管理與工資管理所需要的各種設定數(shù)據(jù)提供到縫紉機中或者從縫紉機中取得針數(shù)信息等各種數(shù)據(jù)的閃存卡36;及其讀寫裝置109。
(主管理裝置的各種處理)主管理裝置101的CPU105,通過實行規(guī)定的處理程序,而進行依次綜合地更新從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經(jīng)由LAN來接收的計劃信息或者工資管理信息的處理。
圖12是概念地圖示上述工資管理信息的綜合處理的說明圖。以這樣的工資管理信息的綜合為例進行說明。若從多個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接收工資管理信息,則CPU105將接收的工資管理信息與當初的工資管理信息(屬于各操作員ID的縫制片數(shù)或者縫制時刻的信息,一直是初始值的信息)進行比較,特定屬于哪個操作員ID的信息的不同。而且,實行如下的處理只將屬于產(chǎn)生該差異的操作員ID的信息(在圖12中是符號D)抽出,并對于儲存于HD裝置108中的更新前的工資管理信息,只添寫并更新被抽出的部分的信息。
另外,對于計劃信息,雖然也可利用與工資管理信息同樣的處理來綜合地更新,但對于計劃信息,判定是否屬于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各個信息都產(chǎn)生差異,從而對屬于產(chǎn)生差異的縫制工藝過程的一系列的信息進行計劃信息的置換寫入。
又,主管理裝置101也與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同樣地進行工資計算處理。這樣的工資計算處理,通過CPU105實行ROM104內的規(guī)定的程序來進行。
即,若利用鍵盤102的命令輸入而輸入工資計算指令,輸入操作員ID,則CPU105參照HD裝置108內的工資管理信息,對各縫制工藝過程,合計將屬于所輸入的操作員ID的各縫制工藝過程中的縫制片數(shù)與工資基礎相乘而得到的值,從而進行工資的計算。即,CPU105實行作為運算機構的處理。
進而,CPU105進行由作為顯示機構的監(jiān)視器103來顯示所計算的工資的控制。
另外,在上述工資計算處理中,若利用鍵盤102來指定工作期間的范圍,則在該范圍內進行工資計算這一點,與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處理同樣。
(實施方式的效果)根據(jù)上述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100,因為使用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而對于從主管理裝置101提供的計劃信息,添寫更新各種實際業(yè)績數(shù)據(jù),進而,對于主管理裝置101輸出更新了的計劃信息,所以不必遠離縫紉機10地進行對于終端裝置的輸入作業(yè),從而可以較高地維持作業(yè)效率,并對于主管理裝置把握縫制作業(yè)的進行狀況或完成狀況。
進而,在進行生產(chǎn)管理時,也不需要與縫紉機另成一體的終端裝置,從而可以實現(xiàn)設備費用的降低。
進而,因為作為實際業(yè)績數(shù)據(jù),包含有表示現(xiàn)在的一批中的一個縫制工藝過程的縫制制品完成片數(shù)、一批中的一個縫制工藝過程的開始時刻或完成時刻的數(shù)據(jù),所以可以通過返回到主管理裝置101中的更新的計劃信息,來更具體地把握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的工作進度。
進而,因為在已更新的計劃信息中包含有進行縫制作業(yè)的操作者的操作員ID、和進行縫制作業(yè)的縫紉機的縫紉機ID,所以可以以操作員單位或者縫紉機單位來更具體地把握各批的分擔狀況或者作業(yè)的流程。
又,因為上述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CPU31若實行剪線作業(yè),則加上完成片數(shù),并參照時鐘實行開始時刻與結束時刻的更新,且實行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所以操作者不需要一個一個地輸入這些項目,從而可以消除繁雜性,實現(xiàn)作業(yè)效率的提高。
又,因為在上述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0中,使用作為信息通信機構的LAN來進行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與主管理裝置101之間的計劃信息的收發(fā),所以,可以迅速地進行計劃信息的相互的傳遞,從而更實時地把握縫制作業(yè)的進行狀況或者完成狀況。
進而,因為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按各批的每一個縫制工藝過程,將作為完成狀況的縫制片數(shù)等更新記錄于工資管理信息中,從而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與主管理裝置101分別利用更新了的工資管理信息來進行工資的計算,所以,可以對應于在各生產(chǎn)管理裝置10中的完成狀況,來了解按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的工資的產(chǎn)生狀況。
又,因為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或者主管理裝置101分別可以進行操作者的操作員ID輸入,另外,進行與操作員ID相關聯(lián)的工資計算,所以,可以對操作者個人進行工資計算。
進而,因為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作為終端裝置而發(fā)揮功能,所以從事縫制作業(yè)的操作者不需要移動到終端裝置再操作,從而可以容易且迅速地進行對應于完成狀況的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和工資的發(fā)生狀態(tài)。
(其它)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生產(chǎn)管理系統(tǒng)100,通過LAN而在主管理裝置101與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之間進行計劃信息與工資管理信息的收發(fā),但也可以使用可以進行信息的移動那樣的機構。例如,也可以利用閃存器36來進行計劃信息的收發(fā)。以此,就不需要通信網(wǎng)等設備,從而可以實現(xiàn)設備費用降低。
又,就針數(shù)信息而言,記錄于閃存器36中,但也可以與計劃信息同樣地,利用LAN而從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發(fā)送到主管理裝置中。
又,也可以取代步驟S3中的縫制工藝過程的設定處理,而是在縫紉機10上一并設置條形碼閱讀器,對作為作業(yè)對象的一批賦予一個條形碼,并且,通過在縫制開始前讀入該條形碼,來讀入進行作業(yè)的批的批量識別代碼。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不能夠進行直至縫制工藝過程的特定,但可以把握現(xiàn)在在哪個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中進行哪一批的縫制作業(yè),并且可以不需要代碼的選擇或輸入作業(yè)。
又,在上述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使剪線作業(yè)為實際業(yè)績的數(shù)據(jù)的寫入處理以及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處理的開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其與壓布的解除等、對于一片的縫制制品的一個縫制工藝過程,所決定并進行的某些作業(yè)相關聯(lián),成為實際數(shù)據(jù)的寫入處理以及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處理的開始。
又,也可以從操作鍵或者專用的按鈕利用手動來輸入指示實際業(yè)績的寫入的實行或者工資管理信息更新的實行。又,在該情況下,并不限定于按一個縫制制品,也可以在一個批量單位或者預先決定的多個單位中的縫制工藝過程完成時,由操作者輸入指示。
又,實行實際業(yè)績的寫入或者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也可以如下進行連接主管理裝置101與LAN,并且在與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另成一體地設置的終端裝置上設置可輸入操作者ID以及實際輸入等操作按鈕等,操作者通過操作該終端裝置的操作按鈕,來進行操作者ID的輸入以及實際的輸出,并且對于儲存在設置于主管理裝置101中的工資管理信息存儲機構內的工資管理信息,進行操作者ID的登記、實際業(yè)績的寫入或者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
又,作為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的操作員ID的輸入,可通過從已登記的操作員ID中進行選擇來進行,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通過一個個地按順序輸入構成操作員ID的數(shù)字或者符號來進行的方式進行處理。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顯示主管理裝置101所計算的工資的顯示機構,雖然使用了設置于主管理裝置101上的監(jiān)視器103,但也可以構成為在主管理裝置101上連接打印機,通過在該打印機上印刷計算出的工資來表示所計算的工資。在該情況下,連接于主管理裝置101上的打印機,作為顯示所計算的工資的顯示機構而起作用。
又,在縫制作業(yè)時,也可以根據(jù)通過步驟S3的處理而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特定計劃信息中的結束預定時刻,進行將該結束預定時刻顯示于操作面板20的顯示部上的動作控制。以此,操作者就可以把握該結束預定時刻并進行作業(yè),從而可以防止意外的預定時刻過渡,實現(xiàn)完成率的提高。
又,作為上述工資管理信息,也可以由CPU105或者31進行如下處理將作為規(guī)定工資的工資基礎設定為結束預定時刻完成時的工資與結束預定時刻經(jīng)過時的工資這二種,在主管理裝置101或者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的工資計算處理中,參照計劃信息的結束預定時刻與工資管理信息的縫制時刻,在縫制時刻是前一情況下采用前者的工資,在縫制時刻是后一情況下采用后者的工資,進行工資計算。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具有儲存工資管理信息的存儲機構、選擇縫制工藝過程的選擇機構、輸入操作者ID(OP.ID)的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登記操作者信息的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輸出完成狀況的完成狀況輸出機構以及更新完成狀況的更新機構,主管理裝置101具有計算對應于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的運算機構以及顯示所計算的工資的顯示機構,但可對這些各機構的配置結構進行種種變形。例如,也可以利用LAN等通信線路來連接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與主管理裝置101,在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側只設置完成狀況輸出機構,而將上述存儲機構、選擇機構、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運算機構、顯示機構等完成狀況輸出機構以外的機構都設置在主管理裝置101側。
在該情況下,從事各個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應該縫制的縫制工藝過程與其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操作者ID,利用主管理裝置101而發(fā)送到各自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中,操作者通過從主管理裝置101指示的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來進行同樣通過主管理裝置101指示的縫制工藝過程的縫制。而且,若操作者將完成狀況對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1輸入,則輸入的信息從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直接發(fā)送輸出到主管理裝置101中,從而儲存在設置于主管理裝置101中的存儲機構內的工資管理信息被更新、顯示。
進而,也可以對其進行變形,在生產(chǎn)管理縫紉機10側只設置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與完成狀況輸出機構,將其它的機構設置在主管理裝置101側。
另外,也可以在主管理裝置中設置將按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縫制制品的縫制作業(yè)所要求的參考針數(shù)作為真?zhèn)涡畔⒍鴥Υ娴拇鎯C構,運算機構,在針數(shù)記錄機構所記錄的針數(shù)不滿足參考針數(shù)的情況下,從工資信息所表示的縫制片數(shù)中扣除,進行工資計算。在該情況下,可以排除誤操作等影響,從而正確地進行工資的計算。
權利要求
1.一種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是針對以批量單位進行生產(chǎn)管理的各種縫制制品,按所述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收集工資管理信息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具有儲存所述工資管理信息的存儲機構;用于選擇所述工資管理信息中的批以及縫制工藝過程的選擇機構;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其輸入操作者信息,該操作者信息被特定為從事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縫制的操作者;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其對應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對儲存于所述存儲機構中的工資管理信息添寫所述輸入的操作者信息;完成狀況輸出機構,其輸出關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更新機構,其對儲存于所述存儲機構中的工資管理信息添寫所述輸出的完成狀況,從而進行更新;運算機構,其收集所述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基于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所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和所述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按所述各操作者來累計地計算對應于所述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和顯示所述計算工資的顯示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機構,對所述工資管理信息添寫關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及其完成時間,并進行更新,所述存儲機構,儲存關于按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所設定的結束預定時刻的信息,所述運算機構,針對所述縫制工藝過程,對應于所述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或者時刻經(jīng)過后的完成,基于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而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來計算工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具有配置于操作者側的終端裝置與進行所述工資管理信息的收集的主管理裝置,所述終端裝置,具有所述存儲機構、所述選擇機構、所述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所述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所述完成狀況輸出機構以及所述更新機構,并且所述主管理裝置,具有所述運算機構與所述顯示機構,所述運算機構,從所述終端裝置收集所述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基于該收集的工資管理信息,來進行對應于所述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的計算,所述顯示機構,進行由所述運算機構算出的工資的顯示。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具有配置于操作者側的終端裝置和進行所述工資管理信息的收集的主管理裝置,所述終端裝置,具有所述存儲機構、所述選擇機構、所述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所述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所述完成狀況輸出機構以及所述更新機構,并且所述主管理裝置,具有所述運算機構與所述顯示機構,所述運算機構,從所述終端裝置收集所述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基于該收集的工資管理信息,來進行對應于所述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的計算,所述顯示機構,進行由所述運算機構算出的工資的顯示。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以進行所述工資管理信息的收發(fā)的信息通信機構來連接所述主管理裝置與所述終端裝置之間。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裝置為縫紉機。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裝置為縫紉機。
8.一種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具有針對以批量單位進行生產(chǎn)管理的各種縫制制品,按所述各批的縫制工藝過程儲存工資管理信息的存儲機構;用于選擇所述工資管理信息中的批以及縫制工藝過程的選擇機構;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其輸入操作者信息,該操作者信息被特定為從事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縫制的操作者;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其對應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對儲存于所述存儲機構中的工資管理信息添寫所述輸入的操作者信息;完成狀況輸出機構,其輸出關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更新機構,其對儲存于所述存儲機構中的工資管理信息添寫所述輸出的完成狀況,從而進行更新;運算機構,其基于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所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和所述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按所述各操作者來累計地計算對應于所述各操作者的完成狀況的工資;和顯示所述計算工資的顯示機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機構,儲存關于按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所設定的結束預定時刻的信息,所述更新機構,對所述工資管理信息添寫關于所述選擇的縫制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及其完成時間,并進行更新,所述運算機構,針對所述縫制工藝過程,對應于所述結束預定時刻內的完成和時刻經(jīng)過后的完成,基于所述各批的各縫制工藝過程而決定的規(guī)定工資來計算工資。
全文摘要
一種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按一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計算縫制作業(yè)工資。在收集各批的每個縫制工藝過程的工資管理信息的縫制工資管理系統(tǒng)(100)中,具有儲存工資管理信息的存儲機構(35)、選擇縫制工藝過程的選擇機構(21)、特定操作者的操作者信息輸入機構、將操作者信息對應于選擇工藝過程而添寫于工資管理信息中的操作者信息寫入機構、輸出關于選擇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的完成狀況輸出機構、添寫選擇工藝過程的完成狀況從而更新工資管理信息的更新機構(31)、根據(jù)各縫制工藝過程的規(guī)定工資與更新后的工資管理信息來計算對應于完成狀況的每個操作者的工資的運算機構(105)以及顯示計算工資的顯示機構(103)。
文檔編號G06Q50/00GK1865566SQ200610082409
公開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5月16日
發(fā)明者植田昌彥 申請人:重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