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整合式觸控熒幕信號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一種信號線有關。具體言之,其系關于一種整合式信號線。
背景技術(shù):
以往,電子裝置的使用者多透過滑鼠及/或鍵盤等硬體人機接口來操控熒幕上的作業(yè)程式接口或輸入所欲執(zhí)行的指令。此種操控方式對一般桌上型個人電腦的使用者而言固然方便,但對于一些特別的電子裝置,例如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操控(如時下熱門的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及車用導航系統(tǒng)),或是在無多余硬體設置空間的作業(yè)環(huán)境下(如游客導覽/服務系統(tǒng)、自動售票/柜員機、及工業(yè)控制系統(tǒng)等),傳統(tǒng)的滑鼠與鍵盤接口反而顯得在簡單易用、直覺性、及方便性方面有不足之處。于此,觸控熒幕的觀念與設計遂應運而生。觸控熒幕是一種具有可感應顯示區(qū)域中如手指或觸控筆的觸壓與移動等動作的顯示裝置,其工作原理系透過檢測熒幕面板上下兩層的觸點電容值改變量來得知觸點座標,進而感知諸如點擊、游標移動等操控動作。除了上述的電容感測方式外,觸控熒幕尚有電阻式、紅外線式、超音波式、及光學影像式等其他感測方式,其所能達成的感測效果大同小異。觸控熒幕的好處在于不需要經(jīng)由額外的外部接口,讓使用者可直接透過手指與熒幕上所示的內(nèi)容互動,讓操作更加方便與人性化,實現(xiàn)人機合一的便利性。如圖1所示,其為現(xiàn)有的觸控熒幕與電腦主機之間的連接示意圖。由于觸控熒幕須可直接透過手指在熒幕畫面上進行點擊與游標移動等操控動作,故除了必要的影像信號線124(如習用的VGA連接線、DVI連接線、或是HDMI連接線)與電源線126(如習用的三頭或雙頭的110VAC電源線)外,觸控熒幕100較之一般熒幕還多了一條觸控信號線125,以傳遞操控信號至電腦主機110,該類觸控信號線現(xiàn)下多為RS-232、PS/2、或USB等習用的規(guī)格接口。在實際的觸控面板與電腦主機的連接中,由于上述各類信號線的規(guī)格、長短不同, 連接后所有線材易呈現(xiàn)絮亂不一的外貌,予人不甚美觀的印象。同時多條信號線的插接亦使得觸控面板與主機之間的安裝變得復雜,是為其相關設計領域須加以改進之處。又如中國臺灣實用新型專利第M381945號的技術(shù)內(nèi)容所示,其中揭露了一種USB 接口轉(zhuǎn)換裝置。如該專利說明書的第三圖所示,該USB接口轉(zhuǎn)換裝置系透過一信號轉(zhuǎn)換模組將影像信號與觸控信號整合成USB接口的信號,再統(tǒng)一透過該USB接口在觸控熒幕與電腦主機之間傳遞影像信號、觸控信號、及電源信號。上述實用新型創(chuàng)作雖可同時傳遞影像信號、觸控信號、及電源信號,惟其需額外設置一信號轉(zhuǎn)換模組或裝置來進行信號轉(zhuǎn)換功能方能施行,為其不足之處。
發(fā)明內(nèi)容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觸控面板用信號線的缺失,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穎的觸控面板用信號線設計,該信號線整合了影像信號線、觸控信號線、及電源線等,使得電腦主機與觸控熒幕間僅須使用單一線材及單一接口端子即可達成所有信號的傳輸。
3[0007]本實用新型的整合式觸控熒幕用信號線包含一第一接口端子,用以與一電腦主機電性耦接;一線纜,其一端連接該第一接口端子,該線纜內(nèi)部包覆有一影像信號線路、一觸控信號線路、及一電源線路;一第二接口端子,其連接該線纜的另一端并用以與一觸控熒幕電性耦接;其中該線纜在該觸控熒幕與該電腦主機之間同時傳遞影像信號、觸控信號、及電源。在參閱下述詳細的實施方式及相關的圖示與申請專利范圍后,閱者將更能了解本實用新型其他的目的、特征、及優(yōu)點。
參閱后續(xù)的圖式與描述將可更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系統(tǒng)及方法。文中未詳列暨非限制性的實施例則請參考該后續(xù)圖式的描述。圖式中的組成元件并不一定符合比例,而系以強調(diào)的方式描繪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系于不同圖示中標出相同對應的部分。圖1為現(xiàn)有的觸控熒幕與電腦主機之間的連接示意圖;及圖2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觸控熒幕與一電腦熒幕之間的連接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 觸控熒幕110 電腦主機124 影像信號線125 觸控信號線126 電源線200 觸控熒幕210 電腦主機220 觸控熒幕用信號線221 第一接口端子222 第二接口端子223 線纜224 影像信號線路225 觸控信號線路226 電源線路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多種態(tài)樣將于下文中參照本實用新型理想組態(tài)的示意圖來進行描述。如此,可預期地,該等圖示中的形狀會因制造技術(shù)、設計及/或公差而有所不同。因此, 本實用新型文中所說明的各種態(tài)樣不應被視為是用來將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局限在特定的元件或形狀,其應含括因制造所造成在形狀方面的差異。請參照圖2,其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觸控熒幕與一電腦熒幕之間的連接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觸控熒幕用信號線220主要系由一第一接口端子221、一第二接口端子222、及一線纜223所組成。該第一接口端子221系用以與一電腦主機210電性耦接,而第二接口端子222系用以與一觸控熒幕200電性耦接。上述兩接口端子為線纜 223的輸出入端,其與該線纜223電性連接并可透過該線纜223互相傳輸信號。在本實用新型實作中,線纜223中包含了一影像信號線路224、一觸控信號線路 225、及一電源線路226。影像信號線路2M系用來將電腦主機210處理后的影像畫面的信號傳輸至觸控熒幕200,其功能如同前述習用的VGA連接線等。觸控信號線路225則用來將因使用者在觸控熒幕200畫面上進行點擊、滑動等操控動作所產(chǎn)生的觸控信號傳遞至電腦主機210,使該電腦主機210處理該接收到的觸控信號以在其所提供的影像畫面上產(chǎn)生對應的動作,如圖示點選或游標移動等指令,其功能如同前述習用的RS_232、PS/2或USB信號線。而電源線路2 系為用來從電腦主機210傳輸電力至觸控熒幕200以致動該觸控熒幕。以如此設置方式,該線纜223可在該觸控熒幕200與該電腦主機210之間同時傳遞影像信號、觸控信號、及電源。在本實用新型一實作中,線纜223為一低電壓差分信號線LVDS (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其上所連結(jié)的第一接口端子221與第二接口端子222則為具有 36pins腳位的公頭連接器。該第一接口端子221與第二接口端子222會分別與電腦主機 210及觸控熒幕200上相對應的接口端子(如36pins腳位的母頭連接器,圖中未示出)接合,以建立起電腦主機210及觸控熒幕200之間的信號連結(jié)。本實用新型與一般現(xiàn)有技術(shù)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將一般觸控熒幕所需使用的三種信號線整合在一單條線纜中223,并透過單一而非各自獨立的接口端子來與外部電子裝置連接,不須如傳統(tǒng)現(xiàn)有技術(shù)須透過三種不同的信號線與接口端子來進行連接,使得主機與熒幕的間的安裝簡化,且提供美觀的配線外觀。再者,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作僅透過單條觸控熒幕用信號線硬體即可達到信號同整傳遞的功能,其不須設置額外的信號轉(zhuǎn)換模組來執(zhí)行信號轉(zhuǎn)換等動作,可有效降低裝置成本。文中所述的實施例與圖說系供予閱者,俾其對于本實用新型各不同實施例結(jié)構(gòu)有通盤性的了解。該些圖示與說明并非意欲對利用此處所述結(jié)構(gòu)或方法的裝置與系統(tǒng)中的所有元件及特征作完整性的描述。于參閱本實用新型揭露書中,本實用新型領域的熟習技藝者將更能明白本實用新型許多其他的實施例,其得以采由或得自本實用新型的揭露。在不悖離本實用新型范疇的情況下,實用新型中可以進行結(jié)構(gòu)與邏輯的置換與改變。例如,本實用新型整合式觸控熒幕用信號線的接口端子并不限定于實施例中所舉的36pins腳位公頭連接器,其可為任何其他腳位的連接器,亦可為母頭連接器,端視創(chuàng)作實際應用而定。此外, 其圖式僅用于呈具而非按比例所繪制。圖式中的某些部分可能會被放大強調(diào),而其他部分可能被簡略。據(jù)此,本實用新型的揭露與圖式理視為描述而非限制性質(zhì),本實用新型范圍由權(quán)利要求來限制。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整合式觸控熒幕用信號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熒幕用信號線其包含 一第一接口端子,用以與一電腦主機電性耦接;一線纜,其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接口端子,所述的線纜內(nèi)部包覆有一影像信號線路、一觸控信號線路、及一電源線路;一第二接口端子,其連接所述的線纜的另一端并用以與一觸控熒幕電性耦接; 其中所述的線纜在所述的觸控熒幕與所述的電腦主機之間同時傳遞影像信號、觸控信號、及電源。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熒幕用信號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口端子與所述的第二接口端子為36pins腳位。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熒幕用信號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線纜為影像信號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整合式觸控熒幕用信號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熒幕用信號線其包含一第一接口端子,用以與一電腦主機電性耦接;一線纜,其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接口端子,所述的線纜內(nèi)部包覆有一影像信號線路、一觸控信號線路、及一電源線路;一第二接口端子,其連接所述的線纜的另一端并用以與一觸控熒幕電性耦接;其中所述的線纜在所述的觸控熒幕與所述的電腦主機之間同時傳遞影像信號、觸控信號、及電源。
文檔編號G06F13/40GK202230476SQ20112020541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周俊宏, 彭仁言, 胡沛均 申請人:研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