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538500閱讀:125來源:國知局
      一種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子設備,包括:本體、輸出設備;本體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容置體;輸出設備通過第一容置體容置或分離于所述本體內部;當輸出設備容置于本體時,設置于第一容置體底部的第一咬合件與輸出設備的底部相咬合;貼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體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卡扣輸出設備于所述側壁;當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一咬合件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以彈離輸出設備的底部;卡扣輸出設備于所述第一容置體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移動至本體內部的第一位置,以松動對輸出設備的卡扣。利用本發(fā)明可節(jié)省了用戶的精力,避免了因力度過大而導致耳機損壞的問題,從而方便了用戶的操作,提升了用戶體驗。
      【專利說明】一種電子設備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終端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電子設備均配備有耳機插孔,方便與耳機連接,從而便于用戶享受音頻。目前標準耳機插孔的孔徑為3.5_,但是鑒于某些電子設備的生產廠商對結構布置的規(guī)格未必嚴格按照要求,導致了插孔內部卡扣結構松緊不一,當插孔緊一些,拔插耳機時會比較費力。

      【發(fā)明內容】

      [0003]為解決現有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可減小耳機插孔的力度,避免因力度過大而導致耳機損壞的問題,從而方便了用戶的操作,提升了用戶體驗。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本體、輸出設備;所述本體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容置體;所述輸出設備通過所述第一容置體容置或分離于所述本體內部;
      [0006]當所述輸出設備容置于所述本體時,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體底部的第一咬合件與所述輸出設備的底部相咬合;貼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體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側壁;
      [0007]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一咬合件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以彈離所述輸出設備的底部;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第一容置體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移動至所述本體內部的第一位置,以松動對所述輸出設備的卡扣。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本體內部的第二位置設置有通過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一咬合件相連接的第一平衡體;
      [0009]當所述輸出設備容置于所述本體時,以所述第一連接件為支點,所述第一咬合件、第一平衡體處于平衡態(tài);
      [0010]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以所述第一連接件為支點,所述第一咬合件、第一平衡體處于非平衡態(tài);所述第一平衡體沿著所述側壁向下發(fā)生位移,使所述第一咬合件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
      [0011]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平衡體上方設置有第一長狀體;
      [0012]所述第一長狀體與所述第一平衡體無抵合時,所述第一咬合件、第一平衡體處于平衡態(tài);
      [0013]所述第一長狀體沿著垂直方向向下移動,抵合于所述第一平衡體使所述第一平衡體發(fā)生位移,所述第一咬合件、第一平衡體處于非平衡態(tài)。
      [0014]上述方案中,設置于所述第一扣件上方的第一斜面體通過第二連接件與所述第一長狀體相連接;[0015]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一斜面體沿著所述側壁楔入所述第一扣件,使所述第一扣件移動至所述第一位置。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本體表面的一端設置有一操控控件;
      [0017]當所述操控控件接收到針對用戶的第一操作時,所述第一操控控件所產生的位移,使得通過所述第二連接件與所述操控控件連接的第一長狀體、第一斜面體沿著垂直方向向下移動。
      [0018]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三連接件掛接于所述本體內部的一側;
      [0019]當所述輸出設備容置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三連接件處于本體內部的第三位置;
      [0020]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三連接件處于本體內部的第四位置;[0021 ] 所述第三位置與所述第四位置不同。
      [0022]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位置設置有第一固定體,所述第一固定體的一端通過設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體一側的第一空孔掛接于所述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扣件通過第四連接件與所述第一固定體連接。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連接件具有拉伸特性。
      [0024]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子設備,包括:本體、輸出設備;所述本體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容置體;所述輸出設備通過所述第一容置體容置或分離于所述本體內部;當所述輸出設備容置于所述本體時,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體底部的第一咬合件與所述輸出設備的底部相咬合;貼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體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側壁;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一咬合件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以彈離所述輸出設備的底部;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第一容置體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移動至所述本體內部的第一位置,以松動對所述輸出設備的卡扣。利用本發(fā)明實施例,可實現耳機的自動拔出,節(jié)省了用戶的精力,避免了因力度過大而導致耳機損壞的問題,從而方便了用戶的操作,提升了用戶體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0027]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電子設備的第三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電子設備的第四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以下所說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30]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的第一實施例,圖1為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電子設備包括:本體1、輸出設備2 ;所述本體I為可以為移動終端、個人電腦、PAD等;所述輸出設備2可以為耳機。
      [0031]如圖1所示,所述本體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容置體11 ;所述輸出設備2通過所述第一容置體11容置或分離于所述本體I內部;所述第一容置體11為在電子設備內部設置的方便耳機插入/拔出的耳機孔。
      [0032]當所述輸出設備2容置于所述本體I時,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體11底部的第一咬合件12與所述輸出設備2的底部相咬合;貼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體11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13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側壁。
      [0033]這里,所述第一咬合件12開口面積可以與耳機底部的橫截面積相當,以方便耳機底部插入至所述第一咬合件12。通常,所述第一容置體11為圓柱體,故所述第一扣件13的形狀可以為1/N (N為正整數)的圓柱狀,方便扣在所述第一容置體11的所述側壁;此外,所述第一扣件13也可以為長狀體(如圖1所示),貼于所述側壁。
      [0034]當所述輸出設備2分離于所述本體I時,所述第一咬合件12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以彈離所述輸出設備2的底部;卡扣所述輸出設備2于所述第一容置體11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13移動至所述本體11內部的第一位置,以松動對所述輸出設備2的卡扣。
      [0035]這里,所述第一位置可以為遠離所述側壁并與該側壁的垂直方向平行的任意位置。當耳機分離于電子設備時,所述第一咬合件12彈起,將耳機底部彈出;所述第一扣件13移動至所述本體11內部的遠離所述側壁的任意位置,以實現第一扣件13不對輸出設備2的卡扣。所述第一扣件13通過第四連接件14與所述本體內部的一側相連接,所述第四連接件14具有拉伸特性,可以為彈簧。沿著所述側壁且在所述第一扣件13的上方,設置有一用于楔入所述第一扣件13的薄板110,以使得所述第一扣件13遠離所述側壁而發(fā)生平移;在所述本體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按鈕111,所述第一按鈕111作用通過第六連接件112與所述薄板110連接;當輸出設備2分離于本體I時,用戶對所述第一按鈕11進行按壓,所述第一按鈕11由于用戶的按壓而產生相應的位移,所述薄板110沿著所述側壁產生一定的位移,而楔入于所述第一扣件13,使得第一扣件13遠離所述側壁。在輸出設備2容置于本體I時,所述薄板110不楔入于所述第一扣件13。其中,所述薄板110的厚度遠小于第一扣件13的厚度,可依據使用情況而設置。在本體I表面的一側設置有第三按鈕113,所述第三按鈕113在本體I內部通過第七連接件114與所述第一咬合件12相連接;當輸出設備2分離于本體I時,用戶向上滑動第三按鈕113,從而使得第七連接件114向上發(fā)生位移,帶動了第一咬合件12的向上彈起,松動了第一咬合件12對輸出設備2底部的咬合。
      [0036]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當耳機插入至電子設備時,可通過第一扣件及第一咬合件使得耳機與電子設備加強物理連接的固定;當耳機撥出電子設備時,可通過分別松動第一扣件與耳機、第一咬合件與耳機之間的物理連接而實現耳機與電子設備的分離;利用本實施例,在插拔耳機時,無需費力,避免了因力度過大而導致耳機損壞的問題,從而方便了用戶的操作,提升了用戶體驗。
      [0037]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的第二實施例,圖2為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所述電子設備包括:本體1、輸出設備2 ;所述本體I為可以為移動終端、個人電腦、PAD等;所述輸出設備2可以為耳機。
      [0038]如圖2所示,所述本體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容置體21 ;所述輸出設備2通過所述第一容置體21容置或分離于所述本體I內部;所述第一容置體21為在電子設備內部設置的方便耳機插入/拔出的耳機孔。
      [0039]所述本體I內部的第二位置設置有通過第一連接件25與所述第一咬合件22相連接的第一平衡體26。其中,所述第一連接件25 —長狀體,其一端可楔入于所述第一咬合件22,另一端通過螺絲與所述第一平衡體26的一端固定。
      [0040]當所述輸出設備2容置于所述本體I時,以所述第一連接件25為支點,所述第一咬合件22、第一平衡體26處于平衡態(tài);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體21底部的第一咬合件22與所述輸出設備2的底部相咬合;貼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體21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23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側壁。
      [0041]這里,所述第一咬合件22開口面積可以與耳機底部的橫截面積相當,以方便耳機底部插入至所述第一咬合件22。通常,所述第一容置體21為圓柱體,故所述第一扣件23的形狀可以為1/N (N為正整數)的圓柱狀,方便扣在所述第一容置體21的所述側壁;此外,所述第一扣件23也可以為長狀體(如圖2所示),貼于所述側壁。
      [0042]當所述輸出設備2分離于所述本體I時,以所述第一連接件25為支點,所述第一咬合件22、第一平衡體26處于非平衡態(tài);所述第一平衡體26沿著所述側壁向下發(fā)生位移,使所述第一咬合件22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以彈離所述輸出設備2的底部;卡扣所述輸出設備2于所述第一容置體21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23移動至所述本體21內部的不同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位置,以松動對所述輸出設備2的卡扣。
      [0043]這里,所述第一位置可以為遠離所述側壁并與該側壁的垂直方向平行的任意位置。當耳機分離于電子設備時,由于第一平衡體26沿著所述側壁向下發(fā)生位移導致了第一咬合件22與第一平衡體26兩者之間的非平衡態(tài),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咬合件22彈起,將耳機底部彈出;所述第一扣件23移動至所述本體21內部的遠離所述側壁的第一位置,以實現第一扣件23不對輸出設備2的卡扣。所述第一扣件23通過第四連接件24與所述本體內部的一側相連接,所述第四連接件24具有拉伸特性,可以為彈簧。沿著所述側壁且在所述第一扣件23的上方,設置有一用于楔入所述第一扣件23的薄板210,以使得所述第一扣件23遠離所述側壁而發(fā)生平移;在所述本體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按鈕211,所述第一按鈕211作用通過第六連接件212與所述薄板210連接;當輸出設備2分離于本體I時,用戶對所述第一按鈕21進行按壓,所述第一按鈕21由于用戶的按壓而產生相應的位移,所述薄板210沿著所述側壁產生一定的位移,而楔入于所述第一扣件23,使得第一扣件23遠離所述側壁。在輸出設備2容置于本體I時,所述薄板210不楔入于所述第一扣件23。其中,所述薄板210的厚度遠小于第一扣件23的厚度,可依據使用情況而設置。
      [0044]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當耳機插入至電子設備時,可通過第一扣件及第一咬合件使得耳機與電子設備加強物理連接的固定;當耳機撥出電子設備時,可通過分別松動第一扣件與耳機、第一咬合件與耳機之間的物理連接而實現耳機與電子設備的分離;利用本實施例,在插拔耳機時,無需費力,避免了因力度過大而導致耳機損壞的問題,從而方便了用戶的操作,提升了用戶體驗。
      [0045]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的第三實施例,圖3為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所述電子設備包括:本體1、輸出設備2 ;所述本體I為可以為移動終端、個人電腦、PAD等;所述輸出設備2可以為耳機。
      [0046]如圖3所示,所述本體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容置體31 ;所述輸出設備2通過所述第一容置體31容置或分離于所述本體I內部;所述第一容置體31為在電子設備內部設置的方便耳機插入/拔出的耳機孔。
      [0047]所述本體I內部的第二位置設置有通過第一連接件35與所述第一咬合件32相連接的第一平衡體36 ;在本體I內部,所述第一平衡體36上方設置有第一長狀體37 ;在本體I的一端設置有一個第二按鈕38,所述第二按鈕38通過第五連接件39與所述第一長狀體37相連接;當用戶對第二按鈕38進行按壓時,所述按鈕向下移動一段距離,與所述第二按鈕38連接的第一長狀體37也產生相應的距離,進而與所述第一平衡體36抵合。其中,所述第一連接件25 —長狀體,其一端可楔入于所述第一咬合件22,另一端通過螺絲與所述第一平衡體26的一端固定。
      [0048]當所述輸出設備2容置于所述本體I時,所述第一長狀體與所述第一平衡體無抵合,以所述第一連接件25為支點,所述第一咬合件22、第一平衡體26處于平衡態(tài);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體21底部的第一咬合件22與所述輸出設備2的底部相咬合;貼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體21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23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側壁。
      [0049]這里,所述第一咬合件32開口面積可以與耳機底部的橫截面積相當,以方便耳機底部插入至所述第一咬合件32。通常,所述第一容置體31為圓柱體,故所述第一扣件33的形狀可以為1/N (N為正整數)的圓柱狀,方便扣在所述第一容置體31的所述側壁;此外,所述第一扣件33也可以為長狀體(如圖3所示),貼于所述側壁。
      [0050]當所述輸出設備2分離于所述本體I時,所述第一長狀體37沿著垂直方向向下移動,抵合于所述第一平衡體36使所述第一平衡體36發(fā)生位移,以所述第一連接件35為支點,所述第一咬合件32、第一平衡體36處于非平衡態(tài),;所述第一平衡體36沿著所述側壁向下發(fā)生位移,使所述第一咬合件32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以彈離所述輸出設備2的底部;卡扣所述輸出設備2于所述第一容置體31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33移動至所述本體31內部的不同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位置,以松動對所述輸出設備2的卡扣。
      [0051]這里,所述第一位置可以為遠離所述側壁并與該側壁的垂直方向平行的任意位置。當耳機分離于電子設備時,由于第一平衡體36沿著所述側壁向下平移導致了第一咬合件32與第一平衡體36兩者之間的非平衡態(tài),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咬合件32彈起,將耳機底部彈出;所述第一扣件33移動至所述本體31內部的遠離所述側壁的第一位置,以實現第一扣件33不對輸出設備2的卡扣。所述第一扣件33通過第四連接件34與所述本體內部的一側相連接,所述第四連接件34具有拉伸特性,可以為彈簧。沿著所述側壁且在所述第一扣件33的上方,設置有一用于楔入所述第一扣件33的薄板310,以使得所述第一扣件33遠離所述側壁而發(fā)生平移;在所述本體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按鈕311,所述第一按鈕311作用通過第六連接件312與所述薄板310連接;當輸出設備2分離于本體I時,用戶對所述第一按鈕31進行按壓,所述第一按鈕31由于用戶的按壓而產生相應的位移,所述薄板310沿著所述側壁產生一定的位移,而楔入于所述第一扣件33,使得第一扣件33遠離所述側壁。在輸出設備2容置于本體I時,所述薄板310不楔入于所述第一扣件33。其中,所述薄板310的厚度遠小于第一扣件33的厚度,可依據使用情況而設置。
      [0052]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僅需用戶對第一按鈕311、第二按鈕38進行按鈕,即可實現耳機的自動拔出,方便了用戶,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避免了因力度過大而導致的耳機損壞的問題。
      [0053]本發(fā)明提供了電子設備的第四實施例,圖4為電子設備的第四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所述電子設備包括:本體1、輸出設備2 ;所述本體I為可以為移動終端、個人電腦、PAD等;所述輸出設備2可以為耳機。[0054]如圖4所示,所述本體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容置體41 ;所述輸出設備2通過所述第一容置體41容置或分離于所述本體I內部;所述第一容置體41為在電子設備內部設置的方便耳機插入/拔出的耳機孔。
      [0055]當所述輸出設備2容置于所述本體I時,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體41底部的第一咬合件42與所述輸出設備2的底部相咬合;貼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體41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43卡扣所述輸出設備2于所述側壁。
      [0056]當所述輸出設備2分離于所述本體I時,所述第一咬合件42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以彈離所述輸出設備的底部;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第一容置體41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43移動至所述本體I內部的第一位置,以松動對所述輸出設備2的卡扣。
      [0057]所述本體I內部的第二位置設置有通過第一連接件45與所述第一咬合件42相連接的第一平衡體46 ;在所述第一平衡體46上方設置有第一長狀體47 ;設置于所述第一扣件43上方的第一斜面體48通過第二連接件49與所述第一長狀體47相連接;所述本體I表面的一端設置有一操控控件410,所述操控控件410通過所述第二連接件49與所述第一長狀體47、第一斜面體48相連接。在所述第一位置設置有第一固定體411,所述第一固定體411的一端通過設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體411 一側的第一空孔412掛接于所述第二連接件49 ;所述第一扣件43通過第四連接件413與所述第一固定體411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49通過所述第三連接件414掛接于所述本體I內部的一側;所述第三連接件414具有拉伸特性,可以具體為彈簧。當所述輸出設備2容置于所述本體I時,所述第三連接件414處于本體I內部的第三位置;當所述輸出設備2分離于所述本體I時,所述第三連接件414處于本體I內部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三位置與所述第四位置不同。由于第三連接件414具有拉伸特性,當本體I接收到第一操作時,所述第三連接件414將會拉長;同時,第一長狀體47發(fā)生了向下位移。所述第一扣件43具有可彎折性,如在靠近所述第一斜面體48那一側的部分第一扣件43可在第一斜面體48的楔入時可彎折的部分第一扣件43抬起。
      [0058]當所述輸出設備2容置于所述本體I時,用戶將輸出設備2插入于所述第一容置體41,當插入至底部時,所述輸出設備2的底部與第一咬合件42相咬合;在插入時,貼合于側壁的第一扣件43卡扣所述輸出設備2于所述側壁上,如此,便加強了對輸出設備2的固定連接。其中,容置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長狀體47與所述第一平衡體46無抵合,以所述第一連接件45為支點,第一咬合件42、第一平衡體46處于平衡態(tài),;同時,第一斜面體48也沒有楔入第一扣件43。
      [0059]當所述輸出設備2分離于所述本體I時,用戶對操作控件410進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為向下的滑動操作;當接收到所述第一操作時,通過所述第二連接件49連接的第一長狀體47、第一斜面體48均沿著垂直方向向下發(fā)生移動。
      [0060]其中,所述第一長狀體47的移動導致了第一長狀體47對所述第一平衡體46的抵合,從而使所述第一平衡體46發(fā)生了位移;第一平衡體46發(fā)生向下位移,說明以第一連接件45為支點,第一咬合件42、第一平衡體46處于非平衡態(tài),由平衡原理可知,第一咬合件42沿著側壁向上彈起,從而松動輸出設備2底部與所述第一咬合件42之間的咬合。同時,第一斜面體48發(fā)生移動并沿著所述側壁楔入所述第一扣件43,使所述第一扣件43移動至遠離所述側壁的第一位置,從而松動了對輸出設備2的卡扣,從而本體I與本體2實現了自動分離。[0061]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在耳機插入于電子設備時,通過第一咬合件42與第一扣件43實現了連接的加固;在拔出耳機時,通過第一咬合件42的彈出動作以及第一扣件43的平移動作,松動了耳機與電子設備之間連接的強度,實現了耳機的自動拔出;利用本實施例,可實現耳機的自動撥出,節(jié)省了精力,避免了由于用戶拔插力度過大而導致的耳機損壞的問題,提升了用戶體驗。
      [0062]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設備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以上所描述的設備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zhí)行。另外,所顯示或討論的各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設備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的、機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0063]上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0064]另外,在本發(fā)明各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單元分別單獨作為一個單元,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0065]本發(fā)明上述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件功能模塊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也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zhí)行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移動存儲設備、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006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包括:本體、輸出設備;所述本體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容置體;所述輸出設備通過所述第一容置體容置或分離于所述本體內部; 當所述輸出設備容置于所述本體時,設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體底部的第一咬合件與所述輸出設備的底部相咬合;貼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體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側壁; 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一咬合件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以彈離所述輸出設備的底部;卡扣所述輸出設備于所述第一容置體的一側壁的第一扣件移動至所述本體內部的第一位置,以松動對所述輸出設備的卡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內部的第二位置設置有通過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一咬合件相連接的第一平衡體; 當所述輸出設備容置于所述本體時,以所述第一連接件為支點,所述第一咬合件、第一平衡體處于平衡態(tài); 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以所述第一連接件為支點,所述第一咬合件、第一平衡體處于非平衡態(tài);所述第一平衡體沿著所述側壁向下發(fā)生位移,使所述第一咬合件沿著所述側壁向上彈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衡體上方設置有第一長狀體; 所述第一長狀體與所述第一平衡體無抵合時,所述第一咬合件、第一平衡體處于平衡態(tài); 所述第一長狀體沿著垂直方向向下移動,抵合于所述第一平衡體使所述第一平衡體發(fā)生位移,所述第一咬合件、第一平衡體處于非平衡態(tài)。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所述第一扣件上方的第一斜面體通過第二連接件與所述第一長狀體相連接; 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一斜面體沿著所述側壁楔入所述第一扣件,使所述第一扣件移動至所述第一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表面的一端設置有一操控控件; 當所述操控控件接收到針對用戶的第一操作時,所述第一操控控件所產生的位移,使得通過所述第二連接件與所述操控控件連接的第一長狀體、第一斜面體沿著垂直方向向下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三連接件掛接于所述本體內部的一側; 當所述輸出設備容置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三連接件處于本體內部的第三位置; 當所述輸出設備分離于所述本體時,所述第三連接件處于本體內部的第四位置; 所述第三位置與所述第四位置不同。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設置有第一固定體,所述第一固定體的一端通過設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體一側的第一空孔掛接于所述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扣件通過第四連接件與所述第一固定體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接件具有拉伸特性。
      【文檔編號】G06F1/16GK103885542SQ201410060975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侯杰 申請人:聯想(北京)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