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辨識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指紋辨識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由于指紋識別技術可起到良好的防盜作用和個人隱私保護作用,故近年來逐漸應用于行動裝置上,以防止該行動裝置遭盜用。具體來說,此類行動裝置包含蓋板、指紋辨識器以及觸控顯示裝置。觸控顯示裝置系設置于蓋板內表面的中央區(qū)域,以供使用者操作及顯示信息。指紋辨識器系設置于蓋板內表面的周邊區(qū)域,以辨識使用者的指紋。
[0003]為了遮蔽觸控顯示裝置的周邊導線,在蓋板內表面的周邊區(qū)域上設有遮光層。另夕卜,為了方便使用者知悉指紋辨識器的位置,以利使用者將手指移動到指紋辨識器的正上方,上述遮光層可對應指紋辨識器的位置,露出部份的內表面。在此露出的內表面上可設有圖案層,此圖案層的顏色與遮光層的顏色不同。如此一來,當使用者看到圖案層時,便可知悉指紋辨識器的位置。
[0004]在制作時,可先在蓋板內表面的周邊區(qū)域形成遮光層,再于周邊區(qū)域未被遮光層所覆蓋的露出部位形成圖案層,接著再于圖案層與遮光層的下方設置指紋辨識器。然而,由于遮光層與圖案層均系以印刷的方式涂布于蓋板內表面,故雖然理論上圖案層的原料僅會涂布于遮光層所露出的部位,但實際上,印刷的公差會造成少量圖案層原料覆蓋在遮光層上,導致圖案層下表面比遮光層下表面更遠離蓋板,而產生段差。這樣的段差會增加指紋辨識器頂面至蓋板外表面的距離,降低指紋辨識靈敏度,甚至造成指紋辨識器無法有效起到指紋辨識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減少遮光層和圖案層對指紋辨識器靈敏度的影響,提高指紋辨識靈敏度。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實用新型之一實施方式,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包含一透光蓋板、一第一遮光層、一圖案層以及一指紋辨識器。透光蓋板具有一內表面。內表面具有一第一區(qū)域以及一第二區(qū)域。第一區(qū)域鄰接第二區(qū)域。第一遮光層系設置于內表面之第一區(qū)域。第一遮光層具有背對內表面之一第一底面。圖案層系設置于內表面之第二區(qū)域。圖案層之顏色與第一遮光層之顏色不同。圖案層具有背對內表面之一第二底面。第一底面與該第二底面之最大段差小于等于6微米。至少部份之第一遮光層與圖案層系位于指紋辨識器與透光蓋板之間。
[0007]于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控制第一遮光層的第一底面與圖案層的第二底面之最大段差小于等于6微米,故可縮短指紋辨識器上表面至透光蓋板外表面的距離,減少第一遮光層和圖案層對指紋辨識器靈敏度的影響,提高指紋辨識靈敏度。
【附圖說明】
[0008]圖1繪示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0009]圖2繪示圖1所示觸控裝置沿著A-A’線的剖面圖;
[0010]圖3繪示圖2所示之觸控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0011 ]圖4A至4D圖繪示圖2所示之指紋辨識裝置的制造方法;
[0012]圖5繪示依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
[0013]圖6繪示依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
[0014]圖7繪示圖6之觸控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0015]圖8繪示依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
[0016]圖9A至9E繪示圖8所示之指紋辨識裝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0017]圖10繪示依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
[0018]圖11繪示依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
[0019]圖12繪示依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以及
[0020]圖13A至13F繪示圖12所示之指紋辨識裝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0021]元件符號說明:
[0022]100、100a、10b:透光蓋板
[0023]101:主板體
[0024]1011:頂面
[0025]1012:底面
[0026]102:子板體
[0027]1021:頂面
[0028]1022:底面
[0029]1023:傾斜面
[0030]103:黏著層
[0031]110、110a、110b:內表面
[0032]lll、llla、lllb:第一區(qū)域
[0033]112、112a、112b:第二區(qū)域
[0034]113、113a:凹槽
[0035]1131:頂槽壁
[0036]1132:側槽壁
[0037]120、120b:外表面
[0038]121:可視區(qū)
[0039]122:非可視區(qū)
[0040]123:標示區(qū)
[0041]124:指紋辨識區(qū)
[0042]200:第一遮光層
[0043]210:第一底面
[0044]220:第一頂面
[0045]300、300a:圖案層
[0046]310、310a:第二底面
[0047]320、320a:第二頂面
[0048]400:指紋辨識器
[0049]410:上表面
[0050]510:觸控感應結構
[0051]520:導線結構
[0052]600:顯示模塊
[0053]700:第二遮光層
[0054]T:厚度方向
[0055]X:段差
[0056]θ、α: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0057]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實用新型之復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jié)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到,在本實用新型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并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于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0058]圖1繪示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2繪示圖1所示觸控裝置沿著Α-Α’線的剖面圖。如圖1及2所示,于本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包含透光蓋板100、第一遮光層200、圖案層300、指紋辨識器400、觸控感應結構510以及導線結構520,其中透光蓋板100、第一遮光層200、圖案層300與指紋辨識器400可共同構成指紋辨識裝置。透光蓋板100具有內表面110與外表面120。內表面110與外表面120是相背對的。第一遮光層200、圖案層300與觸控感應結構510分別設置于內表面110的不同區(qū)域。指紋辨識器400位于第一遮光層200與圖案層300上。導線結構520電性連接觸控感應結構510。至少部份之第一遮光層200位于導線結構520與透光蓋板100之間,以遮蔽導線結構 520。
[0059]透光蓋板100的外表面120可為觸控操作面,故外表面120上可選擇性地設置防臟污、防指紋、抗刮及/或抗眩等功能層。外表面120包含可視區(qū)121、非可視區(qū)122、標示區(qū)123以及指紋辨識區(qū)124。可視區(qū)121用以顯示信息給使用者觀看并供使用者以觸控的方式操作觸控裝置。非可視區(qū)122圍繞可視區(qū)121,而用以遮蔽導線結構520與其它不透光元件。標示區(qū)123被非可視區(qū)122所圍繞。指紋辨識區(qū)124被標示區(qū)123所圍繞,且指紋辨識區(qū)124系位于指紋辨識器400正上方。換句話說,指紋辨識器400在外表面120上的正投影與指紋辨識區(qū)124至少部份重疊。標示區(qū)123的顏色與非可視區(qū)122的顏色不同,以標示出指紋辨識器400的位置,而便于使用者將手指移動至指紋辨識區(qū)124,使得位于指紋辨識區(qū)124正下方的指紋辨識器400能夠有效辨識使用者的指紋。
[0060]應了解到,上述透光蓋板100的材質為透光材料,而非可視區(qū)122藉由內表面110上的第一遮光層200來起到遮蔽作用,標示區(qū)123藉由內表面110上的圖案層300來起到標示作用。
[0061]具體來說,內表面110具有第一區(qū)域111以及第二區(qū)域112。第一區(qū)域111鄰接第二區(qū)域112。內表面110的第二區(qū)域112與外表面120的標示區(qū)123相對應。換句話說,第二區(qū)域112的邊界與標示區(qū)123的邊界在透光蓋板100的厚度方向T上是相對齊的。舉例來說,標示區(qū)123與第二區(qū)域112均呈環(huán)狀圖案,且這兩個環(huán)狀圖案在透光蓋板100的厚度方向T上是相對齊的。部份第一區(qū)域111位于第二區(qū)域112外側,且此部份的第一區(qū)域111與外表面120的非可視區(qū)122相對應,部份第一區(qū)域111被第二區(qū)域112所圍繞,且此部份的第一區(qū)域111與外表面120的指紋辨識區(qū)124相對應。
[0062]第一遮光層200設置于內表面110的第一區(qū)域111,以使與第一區(qū)域111相對應的外表面120之非可視區(qū)122及指紋辨識區(qū)124起到遮蔽作用,而可分別遮蔽導線結構520以及指紋辨識器400。圖案層300的顏色與第一遮光層200的顏色不同,且圖案層300設置于內表面110的第二區(qū)域112,以使與第二區(qū)域112相對應的外表面120之標示區(qū)123起到標示作用。
[0063]進一步來說,當使用者從透光蓋板100的外表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