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3d內存芯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半導體存儲器,尤其涉及一種3D內存芯片。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行的計算機架構中,軟件和用戶數(shù)據(jù)存儲在硬盤(HD)或者新式的固態(tài)硬盤(SSD,使用閃存NAND Flash作為存儲介質)中。后者通過SATA、PCIe等串行接口與計算機主板連接。計算任務則在CPU和內存(如DRAM)之間進行,二者之間的通過標準接口協(xié)議(如DDR協(xié)議)進行通信。封裝后的內存芯片一般貼片安裝在主板上,或者是組合成內存條插在主板上設置的相應插槽內。
[0003]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對于內存性能和容量的需求也與日倶增。
[0004]目前一種新型的內存--磁性隨機存儲器(MRAM,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正在吸引人們的目光。它擁有靜態(tài)隨機存儲器(SRAM)的高速讀取寫入能力,以及動態(tài)隨機存儲器(DRAM)的高集成度,而且還可以像Flash閃存一樣在斷電后永久保留數(shù)據(jù)。同時,它的功耗在各種內存和存儲器件中最優(yōu),待機功耗顯著優(yōu)于需要不斷刷新的DRAM,寫入功耗與Flash相比同樣也是優(yōu)勢巨大。而且MRAM不像DRAM以及Flash那樣與標準CMOS半導體工藝不兼容,其可以很容易地與邏輯電路集成在一個芯片中。為此這種高速內存已經(jīng)被視為DRAM內存的接班人。
[0005]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MRAM的成本還是會顯著高于DRAM,為兼具性能和成本的角度考慮,未來的一段時期內會出現(xiàn)MRAM和DRAM混合應用的情況,相應的系統(tǒng)架構如圖1所示。而這樣的架構帶來了以下問題:
[0006]1、主板上需要同時設置MRAM和DRAM的安裝位置,這就會占用更多的主板面積,阻礙了智能設備便攜化和小型化的發(fā)展。
[0007]2、現(xiàn)行的內存接口,如DDR接口,在主板上的走線非常繁瑣,更多的內存芯片使得主板設計難度加大。
[0008]另一方面,當需要擴充內存時,鑒于現(xiàn)有產品中單片內存芯片或單條內存的容量上限,就必須增加新的內存到主板上,這就進一步擴大了對于主板面積的要求。
[0009]—直以來單片內存芯片容量的擴大(相同面積時器件數(shù)量的增加,或是相同容量時芯片面積的縮小)主要依靠器件特征尺寸的縮小,但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發(fā)展瓶頸,已經(jīng)無法單純依賴特征尺寸的縮小來維持摩爾定律。一些新的方法被研究和開發(fā)以進一步提高器件的集成度,其中就包括3D堆疊集成電路(3D-SIC),其是通過過硅通孔(TSV,Through Silicon Vias)使多個堆疊的芯片實現(xiàn)互連。而在這種3D芯片結構中,各芯片的選通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10]中國專利200910134523.4 (韓國優(yōu)先權)公開了一種具有芯片選通電極的半導體封裝和堆疊半導體封裝,其中涉及多個堆疊的半導體芯片,每個芯片都使用一個選通電極實現(xiàn)對于相應芯片的選通功能,并且所有選通電極均通過TSV貫穿所有芯片。隨著工藝技術的發(fā)展,可堆疊芯片的數(shù)量將不斷增加,當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選通時,TSV的數(shù)量也會隨之增加。鑒于目前CMOS工藝線寬已經(jīng)達到納米級,而TSV的直徑仍處于微米級,從而隨著TSV數(shù)量增加,將造成芯片面積的大幅增加。
[0011 ] 現(xiàn)有的3D-DRAM標準,主要有海力士和AMD支持的HBM (High Bandwidth Memory)以及Intel支持、鎂光/三星主導的HMC(Hybrid Memory Cube)聯(lián)盟。它們均采用多片DRAM+Base Die/Logic Die垂直堆疊封裝的形式,Base/Logic Die是位于堆疊內存最底層的獨立芯片,其用于管理堆疊內存,并與外部的內存管理器直接溝通。雖然增加Base Die/Logic Die更有利于內存管理,但是同樣增加了制造成本且不支持現(xiàn)有的內存接口協(xié)議(如DDR協(xié)議)。
【發(fā)明內容】
[0012]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設計思想是基于3D-SIC技術將MRAM和DRAM混合使用,構成3D結構的內存芯片,并且針對MRAM和/或DRAM數(shù)量的增加,設計了一種簡單高效的選通機制,無需增加額外的內存管理芯片和多余的封裝引腳,即可實現(xiàn)多芯片間的選擇。
[0013]本發(fā)明的3D內存芯片包括:
[0014]N個層疊的MRAM芯片,N為正整數(shù);
[0015]M個層疊的DRAM芯片,M為非負整數(shù);
[0016]其中,所述MRAM芯片和所述DRAM芯片沿同一方向層疊設置,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示出的是垂直堆疊的芯片;所述MRAM芯片和所述DRAM芯片均采用DDR DRAM接口標準;所有所述MRAM芯片和所有所述DRAM芯片中相同的引線管腳通過過硅通孔電連接至同一個封裝引腳,即每個芯片上相同定義的引線管腳通過一根導線(采用TSV實現(xiàn))串聯(lián)到其相應的封裝引腳。
[0017]進一步地,所述N個層疊的MRAM芯片的位置較所述M個層疊的DRAM芯片的位置更遠離所述封裝引腳。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M個層疊的DRAM芯片處于所述N個層疊的MRAM芯片的下方。
[0018]進一步地,當M+N大于2X-1且小于或等于2X,X為正整數(shù)時,每個所述MRAM芯片和每個所述DRAM芯片內均設有X位地址標識,所述地址標識的每一位采用I或O表示,并且所有所述MRAM芯片和所有所述DRAM芯片的地址標識均各不相同。
[0019]進一步地,所述地址標識通過eFuse (微電溶絲)技術進行配置。
[0020]進一步地,每個所述MRAM芯片和每個所述DRAM芯片內均包括邏輯電路,所述邏輯電路用于將所述地址標識與其接收到的同樣采用I或O表示的X位選通地址信號進行比較,當兩者相同時,表示所述邏輯電路所在的芯片被選中。
[0021]進一步地,當X為奇數(shù)時,所述選通地址信號通過(X+l)/2根信號線進行傳輸;當X為偶數(shù)時,所述選通地址信號通過X/2根信號線進行傳輸。
[0022]進一步地,當片選信號(CS)被激活時,各所述MRAM芯片和各所述DRAM芯片接收所述選通地址信號。
[0023]進一步地,所述3D內存芯片通過DDR接口直接與CPU連接,所述選通地址信號和所述片選信號由所述CPU發(fā)出。
[0024]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采用上述3D內存芯片的3D芯片,所述3D芯片是使用所述3D內存芯片與主控芯片層疊,此時所述3D芯片通過過硅通孔與所述主控芯片實現(xiàn)接口連接,并且從所述主控芯片引出封裝引腳,即是將主控芯片和內存芯片通過3D-SIC技術層疊設置,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3D芯片。
[0025]本發(fā)明的3D內存芯片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26]1、將MRAM和DRAM混合使用,提高性能的同時也控制了成本;
[0027]2、基于3D-SIC技術將MRAM和DRAM設置為3D架構,節(jié)省了主板面積,簡化了主板設計,同時大大降低了內存擴容的壓力,有利于產品的便攜化和小型化;
[0028]3、在不增加芯片面積的前提下,實現(xiàn)對于各芯片的選通,且結構簡單,適用于大多數(shù)目前主流的接口標準。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