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Led封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LED封裝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較佳出光效果的LED封裝結構。
背景技術:
LED產(chǎn)業(yè)是近幾年最受矚目 的產(chǎn)業(yè)之一,發(fā)展至今,LED產(chǎn)品已具有節(jié)能、省電、高效率、反應時間快、壽命周期時間長、且不含汞、具有環(huán)保效益等優(yōu)點,然而LED高功率產(chǎn)品為獲得所需要的亮度與顏色,在LED封裝結構中具有一個反射層設置。所述反射層通常是使用塑料制成,例如,PPA(Polyphthalamide)或是其它高熱塑性的塑料。這樣的塑料在產(chǎn)品小型化而薄化反射層時,LED芯片的光容易穿過所述反射層,因此不但會造成產(chǎn)品出光的飽和度不足,還會因為光線穿過所述反射層的折射關系,使得LED封裝結構產(chǎn)生光暈現(xiàn)象。目前改善的方式,有在所述反射層的外部覆蓋一個金屬層或是再加厚所述反射層,這些改善的方式會增加LED封裝結構的制造成本,同時不利于小型化的產(chǎn)品設計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維護發(fā)光飽和度、避免光暈現(xiàn)象的LED封裝結構。一種LED封裝結構,其包括一個基板、一個反射層、一個光吸收層、一個覆蓋層以及一個LED芯片。所述基板具有兩個電極,用以設置所述LED芯片,并達成電性連接。所述反射層設置于所述基板上,環(huán)繞著所述LED芯片。所述反射層的內部設置所述覆蓋層,覆蓋所述LED芯片,所述反射層的外部環(huán)繞所述光吸收層。上述LED封裝結構,由于所述反射層的外部環(huán)繞具有所述光吸收層,使所述反射層內部的所述LED芯片穿透所述反射層的光,可直接被所述光吸收層予以吸收,不會在所述LED封裝結構的外部產(chǎn)生光暈現(xiàn)象,進而可以維持所述LED封裝結構的光的飽和度以及對比顏色,改善目前所存在的缺點。
圖I是本發(fā)明LED封裝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LED封裝結構反射層與光吸收層第一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LED封裝結構反射層與光吸收層第二實施方式的俯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LED封裝結構j 10
基板__12_
頂面_120_
底面_1202
電極122、12「
凹槽 20
反射層14 —
^吸收層 —15
覆蓋層__16_
LED芯片 118導電線1182 —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
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一具體介紹。
請參閱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LED封裝結構10,包括一個基板12、一個反射層14、一個光吸收層15、一個覆蓋層16以及一個LED芯片18。所述基板12具有兩個電極122、124,所述電極122、124由所述基板12具有的一個頂面120延伸至所述頂面120相對的底面1202。所述兩個電極122、124—個為正電極,一個為負電極。所述兩個電極122、124的其中一個所述電極122上承載所述LED芯片18,所述LED芯片18通過導電線182分別與所述電極122、124達成電性連接。所述電極122、124經(jīng)通電后,所述LED芯片18可產(chǎn)生向四周發(fā)射的光線。所述反射層14設置于所述基板12的頂面120上,并環(huán)繞于所述LED芯片18周緣,在所述頂面120上形成一個凹槽1220。所述反射層14內部的所述凹槽1220內設置所述覆蓋層16,所述覆蓋層16覆蓋所述LED芯片18。所述覆蓋層16通常為透明膠體,所述透明膠體內可以包含有熒光粉(圖中未標示)。所述反射層14具有反射光線的作用,其材料可以是塑料或是高分子材料,例如,PPA(Polyphthalamide)塑料或是環(huán)氧樹脂(Epoxy)材料。所述反射層14的外部環(huán)繞所述光吸收層15,所述光吸收層15具有吸收光線的作用。所述光吸收層15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或是高分子的材料,其材料本身具有大于70%的吸光效率,且材料顏色主要為黑色,例如,PPA(Polyphthalamide)塑料或是環(huán)氧樹脂(Epoxy)材料。上述LED封裝結構10,所述反射層14的外部具有所述光吸收層15環(huán)繞,在所述反射層14內部的所述LED芯片18向四周發(fā)射的光線,會受外圍所述反射層14的反射光線作用,而增強所述LED封裝結構10發(fā)光的效果。即使所述LED封裝結構10在小型化而薄化所述反射層14時,所述LED芯片18的光線就算是穿過所述反射層14,也會被所述光吸收層15所吸收,不會有任何內部所述LED芯片18的光線散發(fā)到所述LED封裝結構10的外部。因此,所述LED封裝結構10在運作時,不但不會有光暈現(xiàn)象發(fā)生,而且可以維持所述LED封裝結構10良好的發(fā)光飽和度。請再參閱圖2,是本發(fā)明LED封裝結構反射層與光吸收層第一實施方式的俯視圖。所述反射層14以及所述光吸收層15是以兩次的成型(Molding)方式,形成在所述基板12的頂面120上。所述反射層14成型后,其內部形成的所述凹槽1220環(huán)繞于所述LED芯片18周緣,所述LED芯片18位于所述凹槽1220的底部,并設置在其中一個所述電極122上,再通過所述導電線182分別與兩個電極122、124達成電性連接。所述凹槽1220的內部設置所述覆蓋層(圖中未標號),所述覆蓋層覆蓋所述LED芯片18。所述反射層14以及所述光吸收層15以成型(Molding)方式形成的所述LED封裝結構10,其具有較佳的機械強度,同時所述反射層14以及所述光吸收層15元件的厚度容易控制,有助于所述LED封裝結構10在維持良好的發(fā)光飽和度以及顏色對比下,進行產(chǎn)品小型化的設計。請參閱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LED封裝結構反射層與光吸收層第二實施方式的俯視圖。所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所述LED封裝結構10,相較于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所述LED封裝結構10,基本上的構造以及所述反射層14成型的方式相同于所述第一實施方式就不再贅述。不同在于,所述光吸收層15是以貼覆(Pasting)或是涂布(Coating)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反射層14的外部。所述光吸收層15貼覆或是涂布的固定方式具有制程容易而且成本低的效能。所述光吸收層15同樣能防止所述LED芯片18發(fā)射出的光線外漏所產(chǎn)生的光暈現(xiàn)象,可以有效解決目前LED封裝結構10小型化而薄化反射層14所產(chǎn)生出光飽和度、對比色不佳的問題。綜上,本發(fā)明LED封裝結構的所述反射層的外部環(huán)繞具有所述光吸收層,對于所述LED芯片發(fā)射穿透過所述反射層的光線具有吸收的效果,因此可以穩(wěn)固所述LED封裝結構出光的飽和度、對比色,并可避免光暈現(xiàn)象,從而有效提升所述LED封裝結構的發(fā)光質量。
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發(fā)明精神內做其它變化,當然,這些依據(jù)本發(fā)明精神所做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ー種LED封裝結構,其包括ー個基板、ー個反射層、一個光吸收層、一個覆蓋層以及ー個LED芯片,所述基板具有兩個電極,用以設置所述LED芯片,并達成電性連接,所述反射層設置于所述基板上,環(huán)繞著所述LED芯片,所述反射層的內部設置所述覆蓋層,覆蓋所述LED芯片,所述反射層的外部環(huán)繞所述光吸收層。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電極,由所述基板具有的一個頂面延伸至所述頂面相對的底面,所述電極一個為正電極,一個為負電極。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由所述兩個電極中的ー個電極承載,并通過導電線與所述電級電性連接。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層,設置于所述基板的頂面上,在所述頂面上形成ー個凹槽。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層,具有反射光線的作用,其材料是塑料或是高分子材料,例如,PPA(Polyphthalamide)塑料或是環(huán)氧樹脂材料。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層,具有吸收光線的作用,其材料是塑料或是高分子的材料,例如,PPA(Polyphthalamide)塑料或是環(huán)氧樹脂材料。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層材料,具有大于70%的吸光效率,所述材料顔色主要為黑色。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層,為透明膠體,所述透明膠體內可以包含有熒光粉。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層與光吸收層,是以兩次的成型方式,形成在所述基板的頂面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LED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層與光吸收層,其中所述反射層以成型的方式形成,所述光吸收層是以貼覆或是涂布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反射層的外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LED封裝結構,其包括一個基板、一個反射層、一個光吸收層、一個覆蓋層以及一個LED芯片。所述基板具有兩個電極,用以設置所述LED芯片,并達成電性連接。所述反射層設置于所述基板上,環(huán)繞著所述LED芯片。所述反射層的內部設置所述覆蓋層,覆蓋所述LED芯片,所述反射層的外部環(huán)繞所述光吸收層。本發(fā)明的所述光吸收層可吸收所述LED芯片穿過所述反射層的光線,以維護發(fā)光的飽和度、對比顏色并避免光暈現(xiàn)象。
文檔編號H01L33/48GK102683543SQ201110061860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5日
發(fā)明者汪楷倫, 胡必強, 許時淵 申請人: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榮創(chuàng)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