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器人輔助數(shù)控機床自動上下料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機械加工設備多數(shù)采用人工進行上下料,或是采用半自動化操作進行上料或下料,降低了整體的生產效率;特別是人工上下料,工人要近距離的接觸設備,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且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人工進行上下料,裝夾精度很難保證一致或合格,進而影響產品的加工精度和質量。
近年來,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給企業(yè)帶來很大壓力;招工困難,淡季養(yǎng)工人、旺季缺工人的現(xiàn)象在企業(yè)中普遍存在;市場競爭激烈,高效率、高質量是企業(yè)生存的關鍵,這些都迫使數(shù)控機床進行自動化的改造,實現(xiàn)生產的高度自動化。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機器人輔助數(shù)控機床自動上下料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可以實現(xiàn)數(shù)控機床自動上下料。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機器人輔助數(shù)控機床自動上下料裝置包括第一輸送線、第二輸送線、上下料機器人、數(shù)控機床及廢料存放庫,第一輸送線與第二輸送線平行設置,第一輸送線、第二輸送線和廢料存放庫設置在上下料機器人的同一側,數(shù)控機床設置在上下料機器人的另一側,廢料存放庫設置在第二輸送線輸入端的一側。
第一輸送線包括第一輸送帶、第一輸送線擋板、定位塊、固定板、接近開關及推料氣缸,第一輸送線擋板設置在第一輸送帶的兩側,固定板設置在第一輸送線的輸出端,接近開關固定在固定板上,定位塊為v型塊,定位塊和推料氣缸相對設置在固定板的左側;第一輸送線擋板、定位塊、固定板及推料氣缸固定在第一輸送線的機架上。
上下料機器人包括機器人安裝架、機器人本體及抓取機構,機器人本體固定在機器人安裝架,抓取機構固定在機器人本體的動平臺上。
第二輸送線包括工業(yè)相機、檢測氣缸、第二輸送帶及第二輸送線擋板,工業(yè)相機設置在第二輸送線的輸入端,檢測氣缸設置在工業(yè)相機的右側,第二輸送線擋板設置在第二輸送帶的兩側,工業(yè)相機、檢測氣缸及第二輸送線擋板均固定在第二輸送線的機架上。
優(yōu)選的,第一輸送線包括斜側擋板和直側擋板,斜側擋板和直側擋板相對設置在定位塊的左側,斜側擋板和直側擋板均固定在第一輸送線的機架上。
優(yōu)選的,抓取機構包括旋轉氣缸、上料氣缸、下料氣缸、上料手爪、下料手爪及緩沖器,上料氣缸和下料氣缸相對旋轉氣缸輸出法蘭的軸線對稱設置,上料手爪與上料氣缸固連,下料手爪與下料氣缸固連,緩沖器設置在上料氣缸上。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機器人輔助數(shù)控機床自動上下料方法,該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待加工件隨第一輸送帶運動,待加工件運送到預設位置時,接近開關感應到待加工件后,控制系統(tǒng)發(fā)出指令,第一輸送帶停止運動;
(2)推料氣缸動作,推動待加工件到達定位塊處;
(3)控制系統(tǒng)檢測到待加工件到位信號,上下料機器人抓取所述待加工件后,前往加工等待區(qū),同時第一輸送線接受指令繼續(xù)運轉,使下一個待加工件達到定位塊處;
(4)上下料機器人到達加工等待區(qū)等待,數(shù)控機床加工完成后,機床門打開,上下料機器人將已加工件取下,然后進行上料;
(5)上下料機器人把已加工件運送到第二輸送帶上的預設位置,控制系統(tǒng)對所述已加工件表面進行檢測,檢測不合格的所述已加工件由檢測氣缸推送至廢料存放庫,檢測合格的所述已加工件由所述第二輸送帶運送到下一工位;
本發(fā)明可以實現(xiàn)數(shù)控機床自動上下料和外觀質量檢測,生產高度自動化,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件的加工質量,同時結構簡單,易于制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裝置中第一輸送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裝置中第二輸送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裝置中上下料機器人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上下料機器人中抓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輸送線;11:第一輸送帶;12:第一輸送線擋板;13:斜側擋板;14:定位塊;15:固定板;16:接近開關;17:推料氣缸;18:直側擋板;2:廢料存放庫;3:第二輸送線;31:工業(yè)相機;32:檢測氣缸;33:第二輸送線擋板;34:第二輸送帶;4:上下料機器人;41:機器人安裝架;42:機器人本體;43:抓取機構;431:安裝法蘭;432:旋轉氣缸;433:下料氣缸;434:上料氣缸;435:上料手爪;436:緩沖器;437:下料手爪;5:數(shù)控機床。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機器人輔助數(shù)控機床自動上下料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輸送線1、第二輸送線3、上下料機器人4、數(shù)控機床5和廢料存放庫2,第一輸送線1包括第一輸送帶11、第一輸送線擋板12、斜側擋板13、直側擋板18、定位塊14、固定板15、接近開關16及推料氣缸17;第一輸送帶11由電機驅動,帶動待加工件有序前進,第一輸送線擋板12布置在第一輸送帶11的兩側,通過安裝支座固定在機架上,第一輸送線擋板12限定待加工件在第一輸送帶11上的運動范圍,防止待加工件從第一輸送帶11掉下,固定板15設置在第一輸送線1的輸出端,固定板15與機架固定連接,接近開關16固定在固定板15上,定位塊14為v型塊,定位塊14和推料氣缸17相對設置在固定板15的左側,定位塊14和推料氣缸17相對固定在機架上,連接斜側擋板13和直側擋板18設置在定位塊14的左側,連接斜側擋板13和直側擋板18相對固定在機架上。
上下料機器人4包括機器人安裝架41、機器人本體42和抓取機構43;機器人本體固定在機器人安裝架41上,機器人本體42為scara機器人,該機器人具有三個平動自由度和一個轉動自由度;機器人本體42末端執(zhí)行機構的動平臺與抓取機構43的安裝法蘭431固定連接,抓取機構43包括安裝法蘭431、旋轉氣缸432、上料氣缸434、下料氣缸433、上料手爪435、緩沖器436及下料手爪437,旋轉氣缸432通過安裝板與安裝法蘭431固定連接,上料氣缸434和下料氣缸433相對旋轉氣缸432輸出法蘭的軸線對稱設置,上料手爪435與上料氣缸434固連,下料手爪433與下料氣缸437固連,緩沖器436通過安裝支架固定在上料氣缸434上,緩沖器436具有緩沖作用以免傷害物料或夾具,同時能頂緊待加工件到安裝位置來保證安裝和裝夾精度,可以提高待加工件的裝夾精度,從而提高工件的加工質量,機器人本體42帶動抓取機構43運動,旋轉氣缸432用來改變待加工件的軸線方向。
第二輸送線3包括工業(yè)相機31、檢測氣缸32、第二輸送線擋板33及第二輸送帶34;第二輸送帶34由電機驅動,第二輸送線擋板33布置在第二輸送帶34的兩側,通過安裝支座固定在機架上,第二輸送線擋板33限定待加工件在第二輸送帶34上的運動范圍,防止待加工件從第二輸送帶34掉下,工業(yè)相機31設置在第二輸送線的輸入端,通過安裝支座固定于機架,工業(yè)相機31與控制系統(tǒng)通信,用來檢測已加工件的外觀質量,檢測氣缸32布置在工業(yè)相機31右側,固定在機架上。
本發(fā)明裝置的動作過程如下:
(1)待加工件隨第一輸送帶11運動,待加工件運送到預設位置時,接近開關感應到待加工件后,控制系統(tǒng)發(fā)出指令,第一輸送帶11停止運動;
(2)推料氣缸17動作,推動待加工件到達定位塊14處;
(3)控制系統(tǒng)檢測到待加工件到位信號,上下料機器人4抓取待加工后,前往加工等待區(qū),同時第一輸送線1接受指令,繼續(xù)運轉,使下一個待加工件達到定位塊14處;
(4)上下料機器人4到達加工等待區(qū)等待,數(shù)控機床4加工完成后,機床門打開,上下料機器人將已加工件取下,然后進行上料;
(5)上下料機器人把已加工件運送到第二輸送帶34上的預設位置,控制系統(tǒng)對工件表面進行檢測,不合格產品由檢測氣缸32推送至廢料存放庫2,合格產品由第二輸送帶34運送到下一工位。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fā)明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