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振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水晶振子,能夠抑制電源接通后的頻率變化,提高老化特性,降低耐環(huán)境特性的不均。所述水晶振子中,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1)是在外周上的相對向的兩點受到支撐,并且,以連結所述兩點的直線自結晶軸的Z″軸算起的面內旋轉角度成為:-12°~+4°的范圍與+60°~+80°的范圍中的任一范圍內所含的角度的方式來加以支撐,而且在水晶片的支撐位置上包含缺口部,缺口部卡合于形成在支撐體的狹縫,而對所述水晶片加以支撐。
【專利說明】水晶振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使用IT切割水晶片的水晶振子,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提高老化(aging)特性,降低耐環(huán)境特性的不均的水晶振子。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的說明]
[0003]使用IT切割水晶片的水晶振子用于恒溫槽型的水晶振蕩器(0CX0 =Oven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 (恒溫控制水晶振蕩器))等。
[0004]IT切割的水晶振子是在經兩次旋轉的水晶片上形成電極而成,所述經兩次旋轉的水晶片是切取自如下的面,所述面是使晶體的與Y軸正交的面以X軸為中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約34°,然后自所述旋轉后的位置以Z軸為中心旋轉約19°而成的面。
[0005][面內旋轉角度]
[0006]將經兩次旋轉而生成的Z軸設為Z"軸,所述兩次旋轉是自結晶軸(crystalaxis)的Z軸、X軸分別沿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
[0007]在使用圓形水晶片的水晶振子中,通常是在外周上的兩點處支撐水晶片,將連結所述兩點的直線(直徑)與Z"軸所成的角度設為面內旋轉角度。成為支撐點的兩點是形成有電極的位置。
[0008]而且,在經兩次旋轉切割的水晶振子中,存在:自Z"軸算起的面內旋轉角度Ψ的大小,對振動特性造成影響的情況。
[0009][現有的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的老化特性:圖8]
[0010]利用圖8,說明現有的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的老化特性。圖8是表示現有的IT切割的水晶振子的老化特性的示例的說明圖。
[0011]如圖8所示,橫軸表示自電源接通算起的天數,縱軸表示頻率變化的比例(Af /f),可知在現有的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自電源接通后約10天期間,存在大幅度的頻率變化。
[0012]可認為其原因在于,制造水晶振子時所施加的應力,在振動開始后被慢慢放開。
[0013]再者,在圖8中,表示自Z"軸算起的面內旋轉角度Ψ為0°的情況。
[0014][水晶片的旋轉偏移]
[0015]而且,在現有的水晶振子中存在如下情況:對水晶片進行支撐固定時水晶片發(fā)生旋轉,從而水晶片的角度產生偏移,使得對熱循環(huán)(heat cycle)或撞擊等環(huán)境的耐受性(耐環(huán)境特性)產生不均。
[0016][環(huán)境試驗的示例:圖9、圖10]
[0017]在這里,利用圖9、圖10,說明:經兩次旋轉的水晶振子即SC切割的水晶振子中的、面內旋轉角度與頻率變化量的關系。圖9是表示熱循環(huán)試驗的結果的說明圖,圖10是表示落下試驗的結果的說明圖。
[0018][熱循環(huán)試驗:圖9][0019]在熱循環(huán)試驗中,使面內旋轉角度在0°~90°的范圍內變化,測定在_55°C~+125°C的各溫度下,實施100次循環(huán)保持30分鐘時的頻率變化量。圖9表示其結果,關于經試驗的六個樣品,表示了頻率變化量的最大值、最低值、平均值。
[0020]如圖9所示,頻率變化量根據面內旋轉角度V而不同,在45°的情況下,+方向的頻率變化量最大。
[0021][落下試驗:圖10]
[0022]在落下試驗中,使面內旋轉角度在0°~90°的范圍內變化,測定在自IOOcm的高度自由落下至硬質木板上時的頻率變化量。對各樣品進行了三次自然落下。
[0023]圖10表示其結果,關于經試驗的六個樣品,表示了頻率變化量的最大值、最低值、平均值。
[0024]如圖10所示,在面內旋轉角度¥為45°時,頻率變化量最大。
[0025][相關技術]
[0026]再者,作為水晶振子的相關技術,有日本專利特開2004-096568號公報“IT切割的水晶振子”(日本電波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特開2008-099230號公報“SC切割水晶振子及高穩(wěn)定水晶振蕩器”(愛普生拓優(yōu)科夢(Epson Toyocom)股份有限公司,專利文獻2)。
[0027]專利文獻I中 記載有如下構成:在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保持自Z軸算起的旋轉角度為18° ±18°及198° ±18°的部分、與自Z軸算起的旋轉角度為108° ±18°及288° ±18°的部分中的彼此相對向的至少一組邊緣部分,作為水晶片的板面的位移少的部分。
[0028]此外,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構成:在SC切割的水晶振子中,支撐著自TL'軸算起的旋轉角度為80°~90°、165°~180°、140°~150°、0°~5°中的兩點,所述TL'軸是自Z軸、X軸分別沿順時針方向旋轉180°而生成。
[0029][現有技術文獻]
[0030][專利文獻]
[0031][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特開2004-096568號公報
[0032][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8-099230號公報
[0033]但是,在現有的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存在電源接通后的頻率變化大,老化特性不均的問題。
[0034]而且,在現有的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存在耐環(huán)境特性因水晶片的旋轉偏移而不均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35]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實情而開發(fā)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IT切割的水晶振子,能夠抑制電源接通后的頻率變化,提高老化特性,降低耐環(huán)境特性的不均。
[0036]用于解決所述現有示例的問題的本發(fā)明是一種具備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的水晶振子,其特征在于:水晶片是在外周部的兩點受到支撐,并且,將連結所述兩個點的直線與經兩次旋轉的Z"軸所成的面內旋轉角度設于:包含頻率變化量為零時的角度的特定范圍內。[0037]并且,本發(fā)明如所述水晶振子,其特征在于:特定范圍是指自Z"軸算起的面內旋轉角度為-12°~+4°的范圍、或+60°~+80°的范圍中的任一范圍。
[0038]并且,本發(fā)明如所述水晶振子,其特征在于:水晶片在被支撐的兩點的位置上包含缺口部,支撐水晶片的支撐體(supporter)包含卡合于缺口部的狹縫,缺口部包括:自被支撐的點朝向中心而形成的水平部、以及自靠近水平部的中心的端部垂直向下而形成的垂直部,并且缺口部的水平部卡合于支撐體的狹縫,從而支撐著水晶片。
[0039]并且,本發(fā)明如所述水晶振子,其特征在于,支撐體包括:第I突出部,自支撐體本體向與水晶片的中心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第2突出部,自第I突出部向更上側突出;以及狹縫,自支撐體本體跨越第I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而連續(xù)地形成;而且水晶片的缺口部的水平部卡合于形成在支撐體本體上的狹縫的端部,并且水晶片的較缺口部更靠上側的外周部收納于形成在第2突出部的狹縫內,從而支撐著水晶片。
[0040]發(fā)明的效果
[0041]根據本發(fā)明,所述水晶振子設為:包括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水晶片是在外周部的兩點受到支撐,并且將連結所述兩個點的直線與經兩次旋轉的Z"軸所成的面內旋轉角度設于:包含頻率變化量為零時的角度的特定范圍內,因此,具有可使頻率經時變化量為極小,而抑制電源接通后的頻率變化、提高老化特性的效果。
[0042]并且,根據本發(fā)明,所述水晶振子設為:水晶片在被支撐的兩點的位置上包含缺口部,支撐水晶片的支撐體包含卡合于缺口部的狹縫,缺口部包括:自被支撐的點朝向中心而形成的水平部、以及自靠近水平部的中心的端部垂直向下而形成的垂直部,缺口部的水平部卡合于支撐體的狹縫,從而支撐著水晶片,因此,可以防止水晶片旋轉而自最佳的面內旋轉角度偏移,保持在最佳 的位置支撐著水晶片的狀態(tài),從而具有能夠維持良好的老化特性,并且降低耐環(huán)境特性的不均的效果。
[0043]此外,根據本發(fā)明,所述水晶振子設為支撐體包括:第I突出部,自支撐體本體向與水晶片的中心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第2突出部,自第I突出部向更上側突出;以及狹縫,自支撐體本體跨越第I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而連續(xù)地形成;而且水晶片的缺口部的水平部卡合于形成在支撐體本體上的狹縫的端部,并且水晶片的較缺口部更靠上側的外周部收納于形成在第2突出部上的狹縫內,從而支撐著水晶片,因此,可以利用水晶片的缺口部的水平部以及缺口部的上側的外周部的兩點,水晶片固定于支撐體上,從而具有可靠地保持水晶片而使老化特性更穩(wěn)定,并且降低耐環(huán)境特性的不均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4]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的構成的示意性說明圖。
[0045]圖2是表示IT切割水晶振子中的面內旋轉角度Ψ的說明圖。
[0046]圖3是表示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水晶片的面內旋轉角度Ψ與頻率經時變化的關系的圖表。
[0047]圖4是表示第I水晶振子中的水晶片的支撐位置的示意性說明圖。
[0048]圖5是表示第2水晶振子中的水晶片的形狀的示意性說明圖。
[0049]圖6(a)~圖6(c)是表示第2水晶振子的構成的示意性說明圖,圖6 (a)是正面說明圖,圖6(b)是側面說明圖,圖6(c)是支撐體的前端部分的放大說明圖。[0050]圖7(a)?圖7(c)是表示第2水晶振子的變形例的構成的說明圖,圖7 (a)是正面說明圖,圖7(b)是側面說明圖,圖7(c)是支撐體的前端部分的放大說明圖。
[0051]圖8是表示現有的IT切割的水晶振子的老化特性的示例的說明圖。
[0052]圖9是表示熱循環(huán)試驗的結果的說明圖。
[0053]圖10是表示落下試驗的結果的說明圖。
[0054]符號的說明:
[0055]1、11:水晶片
[0056]2:電極
[0057]3、31、36:支撐體
[0058]4:導電性粘接劑
[0059]5:金屬基底
[0060]6:導通端子
[0061]7:缺口部
[0062]71冰平部
[0063]72:垂直部
[0064]31a:支撐體本體
[0065]32:第I突出部
[0066]33:第2突出部
[0067]34、37:狹縫
[0068]A、B:圖案(支撐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的兩點的位置)
[0069]K':與A區(qū)域相對向的區(qū)域
[0070]B':與B區(qū)域相對向的區(qū)域
[0071]X"、Z":結晶軸
[0072]Ψ:面內旋轉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73]—面參照附圖,一面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074][實施方式的概要]
[0075]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是使用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并且設為如下構成,即,對水晶片在外周部的兩點加以支撐,將連結所述兩點的直線的自經兩次旋轉的Z"軸算起的面內旋轉角度Ψ設為-12°?+4°、+60°?+80°,從而可以抑制電源接通后的頻率變化,能夠提高老化特性。
[0076]并且,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是:在所述水晶振子中,水晶片在被支撐體所支撐的兩處邊緣部的下側包含L字型的缺口,并且,支撐體為包含卡合于水晶片的所述缺口部的狹縫的形狀,從而可以保持水晶片的角度不發(fā)生偏移,能夠維持良好的老化特性。
[0077][第I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的構成:圖1]
[0078]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的構成的示意性說明圖。
[0079]如圖1所示,第I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第I水晶振子)包括:水晶片1、電極2、支撐體3、導電性粘接劑4、金屬基底(base) 5以及導通端子6。[0080]水晶片I是經兩次旋轉切割的IT切割的圓形水晶坯料(crystal blank)。水晶片I是:在直徑的兩端附近的外周部的兩點處,借由兩根支撐體3而支撐于金屬基底5上。
[0081]電極2設置于水晶片I的表面及背面,包括:激振電極(excitation electrode),設置于水晶片I的中心部;以及引出電極,自激振電極引出至外側。引出電極是在水晶片I的表面及背面上,引出至彼此相對向的位置(相對于中心為大致對稱的位置)。
[0082]支撐體3將水晶片I支撐于金屬基底5上,并且與電極2電性連接。支撐體3包含狹縫,所述狹縫是以支撐水晶片I的成為形成有引出電極的直徑的兩端的邊緣部的方式,而在所述邊緣部附近向內側呈“〈”字型彎曲,在彎曲的部分夾著(收納)所述邊緣部。
[0083]導電性粘接劑4將水晶片I固定于支撐體3上,并且將電極2與支撐體3加以電性連接。
[0084]導通端子6垂直地設置于金屬基底5的主面上,與支撐體3電性連接,并且在金屬基底5的背面?zhèn)扰c外部導通。
[0085][面內旋轉角度:圖2]
[0086]圖2是表示IT切割水晶振子中的面內旋轉角度Ψ的說明圖。
[0087]如圖2所示,將在結晶軸的X" -Z"平面內,連結以Y軸為中心的水晶片I的被支撐體3所支撐的兩點的直徑、與Z"軸所成的角度Ψ,稱為面內旋轉角度。
[0088]并且,作為第I水晶振子的特征,以使水晶片的面內旋轉角度Ψ成為使頻率經時變化縮小的特定角度的方式,而利用支撐體3進行支撐。
[0089][面內旋轉角度與頻率經時變化的關系:圖3]
[0090]其次,利用圖3,說明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水晶片的面內旋轉角度Ψ與頻率經時變化的關系。圖3是表示IT切割的水晶振子中,水晶片的面內旋轉角度Ψ與頻率經時變化的關系的圖表(graph)。
[0091]圖3中,表示了如下示例:在面內旋轉角度Ψ為-90°?+90°的范圍內,改變水晶片I的支撐位置,測定在電源接通后10天后的頻率經時變化。
[0092]如圖3所示,頻率經時變化的量根據水晶片的面內旋轉角度Ψ而不同,還存在頻率變化量幾乎為零的情況。
[0093]在圖3的示例中,在面內旋轉角度Ψ為-4°左右、+70°左右時,頻率變化量變得極小。
[0094]第I水晶振子是利用這種現象,而設為:以特定的面內旋轉角度支撐水晶片,以盡可能地縮小頻率經時變化。
[0095][第I水晶振子中的水晶片的支撐位置:圖4]
[0096]其次,利用圖4,說明第I水晶振子中的水晶片的支撐位置。圖4是表示第I水晶振子中的水晶片的支撐位置的示意性說明圖。
[0097]如圖4所示,在第I水晶振子中,將支撐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的兩點的位置設為A、B兩個圖案。
[0098]如圖4所示,在第I水晶振子中,在A圖案及B圖案的兩種支撐位置支撐著水晶片,所述A圖案是在自Z"軸算起的旋轉角度為-12°?+4° (-4° ±8° )的區(qū)域(A區(qū)域)及與之相對向的+168°?+184° (176° ±8° )的區(qū)域(A'區(qū)域)進行支撐,所述B圖案是在自Z"軸算起的旋轉角度為+60°?+80° (70° ±10° )的區(qū)域(B區(qū)域)及與之相對向的+240°?+260° (+250° ±10° )的區(qū)域(B'區(qū)域)進行支撐。
[0099]S卩,在第I水晶振子中,在與所述兩個圖案相對應的區(qū)域內,形成有引出電極。
[0100]所述兩個圖案如圖3所示,在各區(qū)域內,均包含:在電源接通后10天期間的、頻率經時變化量為零的面內旋轉角度。
[0101]S卩,在第I水晶振子中,以達到幾乎不產生頻率經時變化的面內旋轉角度Ψ的方式,而在最佳的支撐位置支撐水晶振子。
[0102]由此,在第I水晶振子中,可以使在電源接通后10天期間的頻率經時變化為最小,從而可以抑制老化特性的不均,能夠獲得良好的振動特性。
[0103]再者,A圖案的區(qū)域的角度范圍小于B圖案的原因在于,圖3的圖表的傾斜度大,頻率經時變化量達到O左右的角度裕度(margin)小。
[0104]關于A圖案、B圖案,為了進一步提高精度,也可以設為:以頻率經時變化為O的點為中心而±5°左右的狹窄范圍。并且,在所有圖案中,均可以根據所需要的規(guī)格(spec)來適當設定距離中心的寬度。
[0105][第I實施方式的效果]
[0106]根據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水晶振子是對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在外周上的相對向的兩點處加以支撐,并且,以連結兩點的直線的相對于結晶軸的Z"軸的面內旋轉角度成為-12°?+4°的范圍與60°?80°的范圍中的任一范圍內所含的角度的方式,而支撐著水晶片1,因此,可以大體消除在自電源接通后的10天期間的頻率經時變化,從而具有能夠降低老化特性的不均,并提高頻率穩(wěn)定性的效果。
[0107][第2實施方式的另一水晶振子]
[0108]其次,說明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
[0109]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另一水晶振子(第2水晶振子)是:針對所述第I水晶振子,改良了水晶片的形狀及支撐體的形狀,以防止水晶片旋轉而自最佳支撐位置(最佳面內旋轉角度)偏移,使頻率穩(wěn)定性進一步提高。
[0110][第2水晶振子中的水晶片的形狀:圖5]
[0111]首先,利用圖5,說明第2水晶振子中的水晶片的形狀。圖5是表示第2水晶振子中的水晶片的形狀的示意性說明圖。
[0112]如圖5所示,第2水晶振子的水晶片11是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在兩面上包含有電極2。并且,引出電極的兩端成為:被支撐體所支撐的部分。在這里,引出電極的兩端的位置位于:連結兩端的直線與Z"軸所成的角度成為所述最佳面內旋轉角度Ψ時的區(qū)域內,是幾乎不產生頻率經時變化的支撐位置。
[0113]并且,作為第2水晶振子的特征,在水晶片11的形成引出電極并且被支撐體所支撐的兩處支撐部分上,形成有L字型的缺口部7。
[0114]缺口部7包含L字型的兩條邊,具有:自水晶片I的支撐位置朝向中心形成的水平部71、以及自靠近水平部71的中心的端部向金屬基底5垂直向下而形成的垂直部72。
[0115]兩個缺口部7的水平部71形成于最佳支撐位置(區(qū)域內),所述最佳支撐位置相當于在第I水晶振子中所說明的A、B、C中的任一圖案。
[0116][第2水晶振子的構成:圖6(a)?圖6(c)]
[0117]利用圖6(a)?圖6(c),說明第2水晶振子的構成。圖6 (a)?圖6 (C)是表示第2水晶振子的構成的示意性說明圖,圖6(a)是正面說明圖,圖6(b)是側面說明圖,圖6(c)是支撐體的前端部分的放大說明圖。
[0118]如圖6 (a)、圖6 (b)所示,第2水晶振子的基本構成與圖1所示的第I水晶振子相同,包括:水晶片U、電極2、支撐體31、導電性粘接劑4、金屬基底5及導通端子6,并且,在金屬基底5上借由兩根支撐體31而搭載有水晶片11。
[0119]如圖5所示,水晶片11的形狀為包含缺口部7的形狀。
[0120]并且,如下所述,支撐體31的形狀與第I水晶振子不同。
[0121]關于其他構成部分,由于與第I水晶振子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0122]如圖6(c)所示,第2水晶振子的支撐體31包括:支撐體本體31a,垂直地搭載于金屬基底5上;第I突出部32,自支撐體本體31a向外側(與水晶片11的中心方向為相反偵U)突出;以及第2突出部33,自第I突出部32進而向與金屬基底5為相反側而大致垂直地關出。
[0123]此外,設置有狹縫34,所述狹縫34是自支撐體本體31a跨越第I突出部32、第2突出部33而連續(xù)地形成。
[0124]并且,在第2水晶振子中,在支撐體31搭載有水晶片11時,水晶片11的缺口部7的水平部71卡合(卡掛)于狹縫34的支撐體本體31a側的端部,而被支撐于支撐體31上。
[0125]此外,水晶片11的較缺口部7更靠上側的外周的一部分收納于狹縫34的第2突出部側,且一部分突出至外側。
[0126]并且,支撐體31的狹縫34與水晶片11相接的部分是:經導電性粘接劑4而粘接。
[0127]兩根支撐體31是:以包含缺口部7的水晶片11可如上所述卡合并收納于狹縫34而搭載的方式,以適當的間隔配置于金屬基底5上。
[0128]如上所述,在第2水晶振子中,形成于水晶片11的最佳支撐位置上的兩處缺口部7卡合于狹縫34的支撐體本體31a側的端部,進而水晶片11的缺口部7的上部的外周部被收納于形成在第2突出部33的狹縫34內,由此可以防止水晶片11在搭載后發(fā)生旋轉,從而可以維持在最佳位置(最佳面內旋轉角度)支撐著水晶片11的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老化特性。
[0129]與此同時,在第2水晶振子中,可以將面內旋轉角度保持在規(guī)定值,因此可以降低水晶振子之間的個體差異,降低對熱循環(huán)或撞擊的耐受性的不均。
[0130][第2水晶振子的變形例:圖7(a)?圖7 (c)]
[0131]其次,利用圖7(a)?圖7 (C),說明第2水晶振子的變形例。圖7(a)?圖7(c)是表示第2水晶振子的變形例的構成的說明圖,圖7(a)是正面說明圖,圖7(b)是側面說明圖,圖7(c)是支撐體的前端部分的放大說明圖。
[0132]在第2水晶振子的變形例(變形例)中,使用圖5所示的包含缺口部7的水晶片11,這點與第2水晶振子相同,但是將支撐體的形狀設為更簡單的形狀。
[0133]關于其他構成部分,與第2水晶振子相同。
[0134]如圖7(a)、圖7(b)所示,在變形例中,借由兩根支撐體36,而將包含缺口部7的水晶片11垂直地保持于金屬基底上。
[0135]并且,如圖7(c)所示,變形例的支撐體36在前端部分設置有狹縫37。
[0136]在變形例中,在搭載著水晶片11的情況下,缺口部7的水平部71卡合于支撐體36的狹縫37而受到支撐。
[0137]變形例的支撐體37與第2水晶振子的支撐體31相比,沒有對水晶片11的缺口部7的上側的外周部進行收納的狹縫,因此,保持水晶片11的穩(wěn)定性稍差,但是具備防止水晶片11的旋轉而保持最佳面內角度的效果,此外,可以大幅度地簡化支撐體的制造步驟,量產性優(yōu)異。
[0138][第2實施方式的效果]
[0139]根據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水晶振子,所述水晶振子包含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11,而且,在自Z"軸算起的面內旋轉角度成為最佳角度的直徑上的兩端包含L字型的缺口部7,所述缺口部7包含水平部71,并且水平部71的下側被垂直切削,所述缺口部7的水平部71卡合于設置在支撐體31 (或支撐體37)的狹縫,由此可以防止水晶片11的旋轉,維持以最佳面內旋轉角度支撐著水晶片的狀態(tài),從而具有能夠保持良好的老化特性,并降低對熱循環(huán)或撞擊的環(huán)境耐受性的不均的效果。
[0140]并且,根據本發(fā)明的第2水晶振子,支撐體31的前端部分被彎曲成兩段,包含第I突出部32及第2突出部33,而且設置有狹縫34,所述狹縫34是自支撐體本體31a跨越第I突出部、第2突出部33而連續(xù)地形成,因而,當搭載著包含缺口部7的水晶片11時,缺口部?的水平部71卡合于狹縫34的支撐體本體31a側的端部,并且缺口部7的上側的外周部收納于狹縫34的第2突出部33側的部分,因此,具有可以進一步穩(wěn)定地保持水晶片11,并能夠降低不均而形成為更良好的特性的效果。
[0141][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42]本發(fā)明適用于能夠提高老化特性,并且降低耐環(huán)境特性的不均的IT切割的水晶振子。
【權利要求】
1.一種水晶振子,具備IT切割的圓形水晶片,所述水晶振子的特征在于:所述水晶片是在外周部的兩點受到支撐,將連結所述兩個點的直線與經兩次旋轉的Z"軸所成的面內旋轉角度設于:包含頻率變化量為零時的角度的特定范圍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晶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范圍是指:自Z"軸算起的面內旋轉角度為-12°?+4°的范圍、或+60°?+80°的范圍中的任一范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晶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晶片在被支撐的兩點的位置包含缺口部,支撐所述水晶片的支撐體包含:卡合于所述缺口部的狹縫,所述缺口部包括:自所述被支撐的點朝向中心而形成的水平部、以及自靠近所述水平部的中心的端部垂直向下而形成的垂直部,所述缺口部的水平部卡合于所述支撐體的狹縫,從而支撐著所述水晶片。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晶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體包括: 第I突出部,自所述支撐體的本體向與所述水晶片的中心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第2突出部,自所述第I突出部向更上側突出;以及 狹縫,自所述支撐體的本體跨越所述第I突出部及所述第2突出部而連續(xù)地形成;并且所述水晶片的缺口部的水平部卡合于形成在所述支撐體的本體的狹縫的端部,并且所述水晶片的較所述缺口部更靠上側的外周部收納于形成在所述第2突出部的狹縫內,從而支撐著所述水晶片。
【文檔編號】H03H9/02GK103716005SQ201310445143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楠豊彰 申請人:日本電波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