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變換器散熱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
背景技術(shù):
隨著對大功率AC/DC(交流-直流)變換器以及DC/DC(直流-直流)變換器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廣泛,為滿足多功能化的市場需求,變換器內(nèi)集成了越來越多的電子元器件,同時變換器外部尺寸也受到愈發(fā)嚴格的限制,因此小尺寸、高功率密度的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然而,對于小尺寸、高功率密度的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來說,散熱則是一個大問題。由于變換器外部結(jié)構(gòu)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變換器的壽命和可靠性,故而變換器需要一個散熱良好的外部結(jié)構(gòu),以應對熱設計處理的特別要求。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散熱效率高的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所述散熱外殼可用于收容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包括:
主殼體,采用金屬材質(zhì),所述主殼體包括相對的第一側(cè)壁和第二側(cè)壁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側(cè)壁和所述第二側(cè)壁之間的支撐壁;
風扇罩,包括相連接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連接所述第一側(cè)壁和所述第二側(cè)壁,所述第一壁與所述第一側(cè)壁、所述第二側(cè)壁以及所述支撐壁共同形成兩端開口的流道,所述第二壁連接所述支撐壁的一端并覆蓋所述流道的一端開口,所述第二壁開設有正對所述流道的多個安裝孔;以及
多個風扇,一一對應地安裝于所述第二壁之所述多個安裝孔處。
其中,所述主殼體還包括多個翅片,所述多個翅片連接所述支撐壁且被收容于所述流道內(nèi)。
其中,所述多個翅片兩兩之間形成微流道,每個所述微流道的延伸方向均與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風扇罩還包括第一卡位壁和第二卡位壁,所述第一卡位壁和所述第二卡位壁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壁的兩側(cè)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一卡位壁貼合所述第一側(cè)壁且所述第二卡位壁貼合所述第二側(cè)壁。
其中,所述風扇罩一體成型。
其中,所述散熱外殼還包括第一端蓋、第二端蓋以及底蓋板,所述第一端蓋連接所述支撐壁的一端、所述第一側(cè)壁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側(cè)壁的一端,所述第二端蓋連接所述支撐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側(cè)壁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側(cè)壁的另一端,所述底蓋板連接所述第一側(cè)壁、所述第一端蓋、所述第二側(cè)壁以及所述第二端蓋,使得所述第一側(cè)壁、所述第二側(cè)壁、所述支撐壁、所述第一端蓋、所述第二端蓋以及所述底蓋板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間。
其中,所述第一端蓋具有多個通孔,用以一一對應地安裝多種連接端子。
其中,所述多個通孔包括間隔設置的AC/DC輸出端子孔、AC/DC輸入端子孔、信號控制端子孔、DC/DC輸出正極孔、DC/DC輸出負極孔以及DC/DC高壓輸入端子孔。
其中,所述第一端蓋還具有透氣閥孔,用以安裝透氣閥。
其中,所述散熱外殼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別固定于所述底蓋板的相對的兩端。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的所述流道和所述多個風扇共同構(gòu)成了一套風扇通風系統(tǒng)。所述風扇通風系統(tǒng)由于其空氣流動方向被所述流道限定,因此在所述多個風扇的作用下,流動空氣能夠集中帶走所述散熱外殼的熱量,能耗損失小,故而所述風扇通風系統(tǒng)的散熱效率高,所述散熱外殼的散熱性能好。同時,所述散熱外殼內(nèi)可用于收容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AC/DC和DC/DC共用所述風扇通風系統(tǒng),因此所述散熱外殼可對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進行高效率散熱,集成度高,結(jié)構(gòu)緊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如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的另一角度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的再一角度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的主殼體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的主殼體的另一角度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的主殼體的再另一角度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此外,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示,用以例示本實用新型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nèi)”、“外”、“側(cè)面”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為了更好、更清楚地說明及理解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gòu)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shù)語“安裝”、“相連”、“連接”、“設置在……上”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連接,或者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shù)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若本說明書中出現(xiàn)“工序”的用語,其不僅是指獨立的工序,在與其它工序無法明確區(qū)別時,只要能實現(xiàn)該工序所預期的作用則也包括在本用語中。另外,本說明書中用“~”表示的數(shù)值范圍是指將“~”前后記載的數(shù)值分別作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內(nèi)的范圍。在附圖中,結(jié)構(gòu)相似或相同的單元用相同的標號表示。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風冷集成式變換器的散熱外殼100,所述散熱外殼100能夠同時為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進行散熱。所述散熱外殼100包括主殼體1、風扇罩2以及多個風扇3。
所述主殼體1包括相對的第一側(cè)壁11和第二側(cè)壁12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側(cè)壁11和所述第二側(cè)壁12之間的支撐壁13。所述支撐壁13可用于承載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所述散熱外殼100內(nèi)的AC/DC和DC/DC具有各自的獨立線路,能夠獨立工作。所述主殼體1采用金屬材質(zhì),使得所述主殼體1內(nèi)部的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的熱量能夠傳導到所述主殼體1上,且通過所述主殼體1進行散熱。
所述風扇罩2包括相連接的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所述第一壁21連接所述第一側(cè)壁11的一側(cè)111和所述第二側(cè)壁12的一側(cè)121,所述第一壁21與所述第一側(cè)壁11、所述第二側(cè)壁12以及所述支撐壁13共同形成兩端開口的流道10,也即所述流道10的四周壁面分別由所述第一側(cè)壁11、所述第一壁21、所述第二側(cè)壁12以及所述支撐壁13形成。所述第二壁22連接所述支撐壁13的一端131并覆蓋所述流道10的一端開口,所述第二壁22開設有正對所述流道10的多個安裝孔。
所述多個風扇3一一對應地安裝于所述第二壁22的所述多個安裝孔處。當所述多個風扇3工作時,空氣自所述流道10的另一端開口流進所述流道10,沿著所述流道10流動,而后被所述多個風扇3送出所述散熱外殼100,從而以強制散熱的方式帶走所述散熱外殼100的大部分熱量,散熱效率高。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外殼100的所述流道10和所述多個風扇3共同構(gòu)成了一套風扇通風系統(tǒng)。所述風扇通風系統(tǒng)由于其空氣流動方向被所述流道10限定,因此在所述多個風扇3的作用下,流動空氣能夠集中帶走所述散熱外殼100的熱量,能耗損失小,故而所述風扇通風系統(tǒng)的散熱效率高,所述散熱外殼100的散熱性能好。同時,所述散熱外殼100內(nèi)可收容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且AC/DC與DC/DC共用所述風扇通風系統(tǒng),因此所述散熱外殼100可對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進行高效率散熱,集成度高,結(jié)構(gòu)緊湊。
優(yōu)選的,所述主殼體1采用鋁材質(zhì),有利于提高所述散熱外殼100的散熱效率,且可以減輕所述散熱外殼100的整體重量。
優(yōu)選的,可通過多個緊固件將所述風扇罩2固定在所述主殼體1上。例如,可在所述風扇罩2上設置倒圓形螺絲孔,同時在所述主殼體1的對應位置處開設螺絲孔,螺釘穿過所述風扇罩2的螺絲孔并深入所述主殼體1的螺絲孔,以實現(xiàn)固定。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2,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第一壁21上設置有工作狀態(tài)指示燈212,以方便用戶清晰地了解所述散熱外殼100內(nèi)的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的工作狀態(tài)。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圖3以及圖4,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主殼體1還包括多個翅片14,所述多個翅片14連接所述支撐壁13且被收容于所述流道10內(nèi)。所述多個翅片14用于增大所述主殼體1的表面積,從而將所述主殼體1的熱量及時導出,由所述多個風扇3高效抽風以排出所述散熱外殼100外,避免造成熱積累。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3、圖4以及圖6,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多個翅片14兩兩之間形成微流道20,每個所述微流道20的延伸方向均與所述流道1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多個微流道20能夠進一步引導流動空氣在所述流道10內(nèi)流動,使得流動空氣均勻地、快速地、低能耗地帶走所述散熱外殼100的熱量,進一步提高所述散熱外殼100的散熱效率。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5,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風扇罩2還包括第一卡位壁23和第二卡位壁24,所述第一卡位壁23和所述第二卡位壁24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壁22的兩側(cè)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壁22,所述第一卡位壁23貼合所述第一側(cè)壁11且所述第二卡位壁24貼合所述第二側(cè)壁12。在將所述風扇罩2安裝至所述主殼體1時,所述第一卡位壁23和所述第二卡位壁24可以很好地分別與所述第一側(cè)壁11和所述第二側(cè)壁12貼合,避免所述風扇罩2的螺絲孔與所述主殼體1的螺絲孔發(fā)生對位偏差,從而很好地防止由于對位偏差造成的在鎖螺釘時發(fā)生螺釘滑絲,固定不穩(wěn),能夠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優(yōu)選的,所述風扇罩2一體成型。換言之,所述風扇罩2的所述第一壁21和所述第二壁22一體化,達到無縫鏈接的效果,減少了所述風扇罩2固定至所述主殼體1時所需的緊固件的數(shù)量,既降低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又達到了美觀的效果。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5,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散熱外殼100還包括第一端蓋4、第二端蓋5以及底蓋板6,所述第一端蓋4連接所述支撐壁13的一端131、所述第一側(cè)壁11的一端113以及所述第二側(cè)壁12的一端123,所述第二端蓋5連接所述支撐壁13的另一端132、所述第一側(cè)壁11的另一端114以及所述第二側(cè)壁12的另一端124,所述底蓋板6連接所述第一側(cè)壁11的另一側(cè)112、所述第一端蓋4、所述第二側(cè)壁12的另一側(cè)122以及所述第二端蓋5,使得所述第一側(cè)壁11、所述第二側(cè)壁12、所述支撐壁13、所述第一端蓋4、所述第二端蓋5以及所述底蓋板6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收容空間為一相對封閉的空間,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所述第一端蓋4、所述第二端蓋5以及所述底蓋板6均可通過多個緊固件固定至所述主殼體1,以隔離所述散熱外殼100的內(nèi)部與外部,防止外部物品進入內(nèi)部,同時也起到防水,防塵,防蟲的作用。
優(yōu)選的,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的發(fā)熱量高的部件(包括電路板、元器件以及磁性器件等)可通過高導熱系數(shù)的導熱硅脂固定至所述收容空間的任意壁面上(例如所述支撐壁13和/或所述底蓋板6),以快速地將熱量傳導至所述散熱外殼100,從而通過所述散熱外殼100進行快速散熱。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2,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第一端蓋4具有多個通孔,用以一一對應地安裝多種連接端子,使得所述散熱外殼100內(nèi)的AC/DC和DC/DC集成變換器可與外部設備相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多個通孔還包括間隔設置的AC/DC輸出端子孔、AC/DC輸入端子孔、信號控制端子孔、DC/DC輸出正極孔、DC/DC輸出負極孔以及DC/DC高壓輸入端子孔。其中,所述AC/DC輸出端子孔用以安裝AC/DC輸出端子42,從而與供電系統(tǒng)相連接。所述AC/DC輸入端子孔用以安裝AC/DC輸入端子43,從而供電輸出給負載。所述信號控制端子孔用以安裝信號控制端子44,從而與負載達成通訊控制。所述DC/DC輸出正極孔用以安裝DC/DC輸出正極45,從而供電輸出給負載;所述DC/DC輸出負極孔用以安裝DC/DC輸出負極46,從而供電輸出給負載;所述DC/DC高壓輸入端子孔用以安裝DC/DC高壓輸入端子47,從而為DC/DC變換器供電輸入。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2,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第一端蓋4還具有透氣閥孔,用以安裝透氣閥41。所述透氣閥41能夠連通所述散熱外殼100的內(nèi)外部,從而使所述散熱外殼100的內(nèi)部與外部達到氣壓平衡,以加快熱量的導出,達到全面散熱的效果。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3,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散熱外殼100還包括第一支架71和第二支架72,所述第一支架71和所述第二支架72分別固定于所述底蓋板6的相對的兩端,用以將所述散熱外殼100固定至被供電設備。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支架71和所述第二支架72均采用階梯形,以實現(xiàn)所述散熱外殼100固定平穩(wěn)、易操作??赏ㄟ^多個緊固件將所述第一支架71和所述第二支架72固定至所述底蓋板6。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支架71和所述第二支架72上均設置有安裝固定孔,以通過緊固件將所述散熱外殼100固定至被供電設備。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lǐng)域的一般技術(shù)人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nèi)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