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裝置及拼接方法
【專利摘要】拼接裝置具備: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120),將對第一載帶(Tc1)及第二載帶(Tc2)的各上封帶(Tt1、Tt2)之間進行連接的第一連接部件(101)依次定位于拼接位置(LS);及第一接合裝置(100),將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第一連接部件(101)橫跨第一載帶(Tc1)及第二載帶(Tc2)的各上封帶(Tt1、Tt2)地進行接合。上封帶(Tt1、Tt2)具有與載帶(Tc1、Tc2)的寬度尺寸對應的多個寬度尺寸,第一連接部件(101)具有比上封帶(Tt1、Tt2)的寬度尺寸小的寬度尺寸,并且沿長邊方向具有固定的長度,第一接合裝置(100)根據(jù)上封帶(Tt1、Tt2)的寬度尺寸而將多個第一連接部件(101)沿上封帶(Tt1、Tt2)的寬度方向并列地接合。
【專利說明】
拼接裝置及拼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自動地連接兩條載帶的終端部與始端部的拼接裝置及拼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通常,在元件安裝機中,以固定的間隔保持有多個電子元件的載帶卷繞于帶盤,通過驅動與貫穿設置于載帶的輸送孔卡合的帶齒卷盤,載帶以每次定量的方式被送出,將電子元件向元件供給位置供給。然后,通過吸嘴來吸附被供給至元件供給位置的電子元件,并向電路基板進行安裝。
[0003]在這種元件安裝機中,當一個帶盤所保持的電子元件的余量用盡(變少)時,進行所謂的拼接,即,通過拼接帶將保持有相同種類的電子元件的卷繞于其它帶盤的載帶的始端部連接于余量變少的載帶的終端部。自動地進行這樣的拼接的情況例如記載于專利文獻
1
[0004]專利文獻1:W02013/157107
【發(fā)明內容】
[0005]在這種拼接裝置中,通過拼接帶對兩條載帶的表面?zhèn)?上封帶側)進行連接,并且通過其它連接部件對兩條載帶的背面?zhèn)?帶主體側)進行連接。
[0006]然而,在載帶中,為了收納大小不同的電子元件,使用寬度尺寸不同的多種載帶,與此相伴,對電子元件進行編帶的上封帶的寬度尺寸也根據(jù)載帶的種類而不同。
[0007]因此,由于需要根據(jù)上封帶的寬度尺寸而準備多個種類的用于連接上封帶的拼接帶,因此導致成本上升。而且,由于伴隨著載帶的變更而不得不變更使用的拼接帶,因此存在生產效率降低的問題。
[0008]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與上封帶的種類無關地使用相同寬度的拼接帶而可靠地連接兩條載帶的各上封帶的拼接裝置及拼接方法。
[0009]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技術方案I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拼接裝置能夠應對以固定的間隔設有輸送孔和元件收納用腔室且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的載帶的連接,上述拼接裝置具備:載帶輸送裝置,將寬度尺寸彼此相同的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輸送,并分別定位于拼接位置;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將對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上封帶之間進行連接的第一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及第一接合裝置,將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的上述第一連接部件橫跨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上述各上封帶地進行接合,上述上封帶具有與上述載帶的寬度尺寸對應的多個寬度尺寸,上述第一連接部件具有比上述上封帶的寬度尺寸小的寬度尺寸,并且沿長邊方向具有固定的長度,上述第一接合裝置根據(jù)上述上封帶的寬度尺寸而將多個上述第一連接部件沿上述上封帶的寬度方向并列地接合。
[0010]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所述的拼接裝置的基礎上,上述搭載裝置具備:第二連接部件,對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帶主體之間進行連接;第二連接部件輸送裝置,將上述第二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及第二接合裝置,將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的上述第二連接部件橫跨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上述各帶主體地進行接合。
[0011]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拼接裝置的基礎上,上述拼接裝置具備以預定的間距粘貼有多個上述第一連接部件的敷貼部件,上述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輸送上述敷貼部件而將上述第一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
[0012]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拼接裝置的基礎上,上述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將上述敷貼部件沿著上述載帶的輸送方向進行搬運,并且使上述敷貼部件沿上述載帶的寬度方向移動。
[0013]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拼接裝置的基礎上,上述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將上述敷貼部件沿與上述載帶的輸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進行搬運。
[0014]技術方案6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拼接裝置的基礎上,上述第二連接部件由以能夠彼此分離的方式連結的多個連接配件構成,在上述連接配件上形成有與上述載帶的上述輸送孔一致的定位孔。
[0015]技術方案7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拼接裝置的基礎上,搬運上述載帶的搬運路徑具有能夠搬運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的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大小,在上述搬運路徑中,具有能夠與上述載帶的寬度方向的一端抵接的基準引導部及能夠與上述載帶的寬度方向的另一端抵接且能夠接近或遠離上述基準引導部的可動引導部。
[0016]技術方案8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拼接方法用于連接以固定的間隔設有輸送孔與元件收納用腔室的第一載帶和第二載帶,將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進行搬運,并定位于拼接位置,將對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上封帶之間進行連接的第一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根據(jù)上述上封帶的寬度尺寸,將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的上述第一連接部件橫跨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上述各上封帶而沿上述上封帶的寬度方向并列地接合多個。
[0017]技術方案9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8所述的拼接方法的基礎上,將對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帶主體之間進行連接的第二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將定位于上述拼接位置的上述第二連接部件橫跨上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帶主體地進行接合。
[0018]發(fā)明效果
[0019]根據(jù)上述的技術方案的發(fā)明,關于連接兩條載帶的各上封帶的拼接帶,與載帶的種類、即寬度尺寸不同的上封帶無關地能夠使用相同寬度的拼接帶進行連接。由此,關于拼接帶,不需要準備與上封帶的寬度尺寸對應的種類,能夠降低上封帶所需的成本。另外,由于伴隨著載帶的變更而不需要變更拼接帶,因此能夠提高生產效率。
[0020]并且,根據(jù)上封帶的寬度尺寸,將同種的拼接帶沿上封帶的寬度方向并列地連接多個,因此即使對于寬度尺寸大的上封帶,也能夠保持連接強度,能夠可靠地連接兩條載帶的各上封帶。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所優(yōu)選的帶式供料器的圖。
[0022]圖2是表示被帶式供料器保持的載帶的圖。
[0023 ]圖3是沿圖2的3-3線切斷而成的剖視圖。
[0024]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拼接裝置的外觀的立體圖。
[0025]圖5是表示通過拼接帶連接了兩條載帶的狀態(tài)的圖。
[0026]圖6是表示多個種類的載帶的圖。
[0027]圖7是示意性表示載帶輸送裝置的結構的圖。
[0028]圖8是表示圖7的工作狀態(tài)的圖。
[0029]圖9是表示圖7的工作狀態(tài)的圖,是表示與圖8不同的狀態(tài)的圖。
[0030]圖10是表示腔室檢測裝置的概要圖。
[0031]圖11是表示拼接裝置的帶插入部附近的結構的立體圖。
[0032]圖12是表示打開圖11的開閉桿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33]圖13是省略圖11的一部分結構并從不同方向觀察的立體圖。
[0034]圖14是表示判別載帶的種類的判別機構的從圖13的背面觀察的立體圖。
[0035]圖15是表示鎖定罩的關閉狀態(tài)的關閉保持裝置的圖。
[0036]圖16是表示拼接帶相對于敷貼帶的粘貼狀態(tài)的圖。
[0037]圖17是表示向拼接位置輸送拼接帶的拼接帶輸送裝置的立體圖。
[0038]圖18是從圖17的背面觀察的立體圖。
[0039]圖19是從圖17的左方向觀察的立體圖。
[0040]圖20是表示拼接帶相對于載帶的粘貼狀態(tài)的圖。
[0041 ]圖21是表示向拼接位置輸送連接配件的連接配件輸送裝置的立體圖。
[0042]圖22是表示連接配件輸送裝置的前端部的俯視圖。
[0043]圖23是表示組裝連接配件連結體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44]圖24是表示連接配件輸送裝置的驅動部的一部分剖切而成的立體圖。
[0045]圖25是表示連接配件連結體的圖。
[0046]圖26是沿圖25的26-26線切斷而成的剖視圖。
[0047]圖27是表示配設于拼接位置的連接配件接合裝置的立體圖。
[0048]圖28是放大表示拼接位置附近的立體圖。
[0049]圖29是表示拼接接合裝置及連接配件接合裝置的驅動部的一部分剖切而成的立體圖。
[0050]圖30是表示通過連接配件接合裝置切斷連接配件的連結部的狀態(tài)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1]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能夠裝卸地裝配于元件安裝機的元件供給裝置的帶式供料器10的圖,卷繞有載帶Tc的供給帶盤12能夠裝卸地安裝于帶式供料器10。
[0052]在帶式供料器10中內置有定量輸送機構18,該定量輸送機構18以每次定量的方式送出卷繞于供給帶盤12的載帶Tc,并將元件e逐個向設于帶式供料器10的前端部的元件供給位置17供給。定量輸送機構18具備:能夠旋轉的帶齒卷盤19,卡合于載帶Tc的輸送孔He;及省略圖示的馬達,使帶齒卷盤19每次旋轉一齒的量。
[0053]如圖2及圖3所示,載帶Tc由壓紋帶構成,該壓紋帶以預定的寬度形成為細長,在長邊方向上以固定的間距向下方突出設置有多個元件收納用腔室Ct。在載帶Tc的各腔室Ct內分別收納有向電路基板安裝的電子元件(以下,稱作元件)e。腔室Ct的上部開口并被粘貼于載帶Tc的表面(上表面)的上封帶Tt覆蓋。
[0054]在載帶Tc的寬度方向的一端側,以與腔室Ct相同的間距、或者腔室Ct的間距的1/N(其中,N為整數(shù))倍的間距形成輸送孔He。輸送孔He與腔室Ct配置為固定的位置關系,S卩,腔室Ct的中心位于輸送孔He的間距間的中央位置。
[0055]如圖4所示,拼接裝置20具備裝置主體21及相對于裝置主體21能夠上下移動的罩22,并載置于省略圖示的臺車等而能夠在裝配于元件安裝機的元件供給裝置的帶式供料器10間進行移動。拼接裝置20是將卷繞于在裝配于元件供給裝置的帶式供料器10上裝配的供給帶盤12的載帶Tc的終端部與卷繞于另外的供給帶盤的載帶的始端部自動地連接的裝置。
[0056]如后述那樣,拼接裝置20的罩22在拼接時下降(關閉),在關閉狀態(tài)下被鎖定。另夕卜,通過拼接結束信號而自動地上升(打開),將拼接后的載帶從拼接裝置20取出。
[0057]在圖5中表示由拼接裝置20拼接的相同種類的兩條載帶Tc的一個例子。此外,以下,將相同種類的兩條載帶Tc稱為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
[0058]在圖5所示的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中,以預定間距Pc設有收容相同元件種類的元件el、e2的腔室Ctl、Ct2。另外,在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上,與腔室Ctl、Ct2平行地以預定間距Ph穿孔有能夠與后述的載帶輸送裝置51的帶齒卷盤61的齒67嚙合的輸送孔Hcl、Hc20
[0059]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被拼接裝置20在預定的切斷部位Ql切斷并進行對接,通過后述的拼接帶使上表面?zhèn)?上封帶Tt)相互連接,通過后述的連接配件使下表面?zhèn)?載帶主體側)相互連接。
[0060]作為切斷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切斷部位Ql,例如選擇收納有元件el、e2的腔室Ctl、Ct2與不具有元件el、e2的空的腔室Ctl、Ct2的中間位置。切斷后的空的腔室Ctl、Ct2相連的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端部作為不需要部分而被廢棄。
[0061]此外,在各載帶Tcl、Tc2的端部,通常設有數(shù)十mm左右的包含未收納元件的空的腔室Ctl、Ct2的部分。因此,在將各載帶Tcl、Tc2插入到拼接裝置20之前,以使空的腔室Ctl、Ct2例如各剩余兩個的方式由作業(yè)者切斷各載帶Tcl、Tc2的端部。在這種情況下,切斷面沒有成為兩條載帶Tcl、Tc2的對接面,因此沒有特別要求準確性。
[0062]在本實施方式中,載帶Tc具有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在實施方式中為A?D的4種)的壓紋帶。根據(jù)載帶(壓紋帶)1'(3的種類(1'(^、1'(^、1'(^、了(^),分別使腔室(^的間距及大小不同,并且對腔室Ct進行編帶的上封帶Tt的寬度尺寸也不同。
[0063]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樣,作為連接兩條載帶Tc的各上封帶Tt的拼接帶,使用多條寬度尺寸相同的細長的拼接帶。即,并非像以往那樣使用多個種類的與上封帶Tt的寬度尺寸對應的專用的拼接帶,而是通過寬度尺寸相同的一條或多條拼接帶,連接寬度尺寸不同的上封帶Tt。
[0064]圖6例示出在本實施方式的拼接裝置20中能夠連接的4種載帶TcA?TcD。上述4種載帶TcA?TcD的輸送孔Hc(Hcl、Hc2)以相同的間距Ph被穿孔,但腔室Ct(Ctl、Ct2)的間距各不相同。
[0065]S卩,第一種載帶TcA是以與輸送孔He相同的間距PcA( =Ph)配置有腔室Ct的載帶,腔室Ct間的中央位置與輸送孔He的中心一致。而且,載帶TcA的寬度尺寸成為“TcSl”,對腔室Ct進行編帶的上封帶Tt的寬度尺寸成為“TtSl”(參照圖6(A))。
[0066]第二種載帶TcB是以輸送孔He的間距的2倍的間距PcB配置有腔室Ct的載帶,腔室Ct間的中央位置與輸送孔He間的中央位置一致。而且,載帶TcB的寬度尺寸成為“TcS2”,對腔室Ct進行編帶的上封帶Tt的寬度尺寸成為比“TtSl”大的“TtS2”(參照圖6(B))。
[0067]第三種載帶TcC是以輸送孔He的間距的3倍的間距PcC配置有腔室Ct的載帶,腔室Ct間的中央位置與輸送孔He的中心一致。而且,載帶TcC的寬度尺寸成為“TcS3”,對腔室Ct進行編帶的上封帶Tt的寬度尺寸成為比“TtS2”大的“TtS3”(參照圖6(C))。
[0068]第四種載帶TcD是以輸送孔He的間距的4倍的間距PcD配置有腔室Ct的載帶,腔室Ct間的中央位置與輸送孔He間的中央位置一致。而且,載帶TcD的寬度尺寸成為“TcS4”,對腔室Ct進行編帶的上封帶Tt的寬度尺寸成為比“TtS3”大的“TtS4”(參照圖6(D))。
[0069](關于載帶輸送裝置)
[0070]如圖7所示,拼接裝置20具備將從拼接裝置20的兩側插入的載帶Tc(Tcl、Tc2)朝向拼接位置LS分別輸送的載帶輸送裝置51。
[0071]另外,拼接裝置20具備檢測由載帶輸送裝置51輸送的載帶Tc的腔室Ct的腔室檢測裝置53、切斷載帶Tc的前端的不需要部分的切斷裝置55及收取不需要部分的收取裝置57。
[0072]此外,在圖7中,示出了用于第一載帶Tcl的載帶輸送裝置51、腔室檢測裝置53、切斷裝置55及收取裝置57。用于第二載帶Tc2的載帶輸送裝置、腔室檢測裝置、切斷裝置及收取裝置雖省略圖示,也夾著拼接位置LS進行對照設置,是相同結構,因此省略說明。
[0073]另外,拼接裝置20具備對載帶輸送裝置51、切斷裝置55、收取裝置57及后述的接合裝置等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59。
[0074]S卩,如圖7所示,在載帶輸送裝置51與拼接位置LS之間的切斷位置Lcl配置有切斷裝置55。另外,在切斷位置Lcl與拼接位置LS之間配置有收取裝置57。另外,腔室檢測裝置53配置在載帶輸送裝置51的搬運路徑60的檢測位置Ldl的上方。
[0075]載帶輸送裝置51構成為具備:搬運路徑60,設為從裝置主體21的側面朝向中央沿水平方向延伸;配置在搬運路徑60的下方的帶齒卷盤61;與帶齒卷盤61連接的步進馬達62;配置在帶齒卷盤61的附近的帶齒卷盤齒檢測裝置63;及配置在搬運路徑60的上方的載帶檢測裝置64等。
[0076]載帶輸送裝置51構成為將載帶Tcl(Tc2)沿著搬運路徑60搬運,能夠將載帶Tcl(Tc2)的切斷部位Ql依次定位于切斷位置Lcl及拼接位置LS。
[0077]搬運路徑60如后述那樣使搬運寬度成為可變,以便能夠搬運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的載帶Tcl(Tc2),搬運路徑60形成為從在裝置主體21的兩側設置的帶插入口 84延伸至基于切斷裝置55的刀具68的載帶Tcl (Tc2)的切斷位置Lcl的槽狀。
[0078]在帶齒卷盤61上沿圓周方向形成具有與在載帶Tcl(Tc2)上穿孔的輸送孔Hcl(Hc2)的間距Ph相同的間距的多個齒67。帶齒卷盤61配置在搬運路徑60的下方,使得進行旋轉的齒67中的旋轉至最上部的齒67與沿著搬運路徑60插入的載帶Tcl (Tc2)的輸送孔Hcl(Hc2)能夠嚙合。
[0079]步進馬達62是能夠對由與該步進馬達62連接的帶齒卷盤61搬運的載帶Tcl(Tc2)的切斷部位Ql進行位置控制的馬達。帶齒卷盤齒檢測裝置63例如為光傳感器,是通過讀取在帶齒卷盤61的側面上標注的標記等而檢測帶齒卷盤61的齒67的一個垂直朝上、即帶齒卷盤61處于原位置的傳感器。
[0080]載帶檢測裝置64例如為觸摸傳感器,是通過與載帶Tcl(Tc2)的接觸而檢測載帶Tcl(Tc2)從在裝置主體21的兩側設置的帶插入口84插入的傳感器。此外,也可以替代觸摸傳感器而采用光傳感器。
[0081]腔室檢測裝置53例如為光傳感器,如圖10所示,由夾著在搬運路徑60中搬運的載帶Tcl(Tc2)而配置在腔室檢測位置DPl的投光器87與受光器88構成。腔室檢測裝置53中,在與腔室Ctl (Ct2)對應的位置處,來自投光器87的光被腔室Ctl (Ct2)遮擋,受光器88的信號成為斷開。而且,在沒有與腔室Ctl(Ct2)對應的位置、即腔室Ctl (Ct2)間,投光器87的光沒有被遮擋,因此受光器88的信號成為接通。
[0082]載帶Tcl(Tc2)在載帶輸送裝置51的作用下通過步進馬達62以每次輸送孔He的間距的1/4的定量的方式間歇地被輸送,在每次定量輸送時獲取腔室檢測裝置53的接通、斷開狀態(tài)。
[0083]將載帶Tcl(Tc2)如上述那樣剩余兩個空腔室而預先切割,因此通過基于載帶輸送裝置51的載帶Tcl(Tc2)的輸送,腔室檢測裝置53的信號因最初的空腔室而成為接通,之后,變化為斷開—接通—斷開—接通。
[0084]因此,通過兩次接通信號,檢測出兩個空腔室通過了腔室檢測位置DPl,之后的斷開信號的中心位置成為最初收納有元件e的腔室與空腔室之間的輸送孔He間的中心位置。例如,在兩個空腔室通過了腔室檢測位置DPl之后,通過載帶Tcl(Tc2)的定量輸送,在連續(xù)三個斷開信號而變化為接通信號的情況下,三個斷開信號的正中的位置成為輸送孔He的中心位置。
[0085]因此,通過從三個斷開信號的正中的位置,利用載帶輸送裝置51連續(xù)輸送預定量的載帶Tcl (Tc2),能夠將最初收納有元件el (e2)的腔室Ct之前的輸送孔He的中心位置、或者輸送孔He間的中央位置定位于切斷位置Lcl。
[0086]如圖7所示,切斷裝置55構成為具備:設于切斷位置LcI的刀具68;能夠與刀具68滑動接觸的凸輪69;與凸輪69連接的齒輪馬達70; —端安裝于刀具68且另一端安裝于裝置主體21的刀具彈簧71;與刀具68相鄰設置的按壓部件72; —端安裝于刀具68且另一端安裝于按壓部件72的按壓彈簧73;及配置在刀具68的附近的刀具檢測裝置74等。
[0087]切斷裝置55的刀具68是具有比載帶Tcl(Tc2)的寬度寬的寬度的單刃的刀具。為了切斷被定位于切斷位置Lcl的載帶Tcl(Tc2)的切斷部位Ql,刀具68被架設為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
[0088]凸輪69是與齒輪馬達70連接而配置為能夠旋轉、且與刀具68滑動接觸而使刀具68沿上下方向移動的確動凸輪。刀具彈簧71是拉伸彈簧,是將刀具68向上方施力、用于使切斷結束后的刀具68返回到待機位置的彈簧。
[0089]按壓部件72是具有比載帶Tcl(Tc2)的寬度略微寬的寬度的板狀部件。為了對定位于切斷位置Lcl的載帶Tcl(Tc2)的切斷部位Ql的附近進行按壓并固定,按壓部件72被設為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
[0090]按壓彈簧73是壓縮彈簧,是伴隨著刀具68的下降而將按壓部件72向下方施力、并按壓載帶Tcl(Tc2)的切斷部位Ql的附近的彈簧。
[0091]刀具檢測裝置74例如為光傳感器,是檢測刀具68位于切斷待機位置的傳感器。此夕卜,也可以替代光傳感器而采用觸摸傳感器。
[0092]如圖7所示,收取裝置57構成為具備由可動部件77及固定部件78構成的收取部件75及驅動可動部件77的收取部件驅動裝置76等。收取裝置57構成為能夠分別收取載帶Tcl(Tc2)的切斷后的不需要部分Tf(參照圖8)。
[0093]可動部件77被固定部件78支撐為能夠旋轉。在可動部件77中形成有成為搬運路徑60的一部分的可動搬運路徑79及用于收取在搬運路徑60上被搬運的載帶Tcl(Tc2)的不需要部分的開口80。另外,在可動部件77中設有將收取的不需要部分向比搬運路徑60靠下方的廢棄部位引導的管道82。
[0094]收取部件驅動裝置76例如為螺線管,以能夠使可動部件77在可動部件77與搬運路徑60整齊排列的位置及開口 80與搬運路徑60整齊排列的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與可動部件77連接。
[0095]載帶Tcl(Tc2)被切斷裝置55切割,通過從切斷位置Lc I搬運預定量D3,定位于拼接位置LS,在拼接位置LS處使切斷部位Ql對接。
[0096]搬運路徑60根據(jù)搬運的載帶Tc的寬度而決定搬運寬度,以便能夠搬運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的載帶Tc。如圖12所示,搬運路徑60具備作為基準引導部的基準引導導軌301及作為可動引導部的可動引導導軌302,可動引導導軌302被設為在裝置主體21上能夠沿載帶Tc的寬度方向移動并且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
[0097]可動引導導軌302在后述的彈簧309的彈簧力的作用下,始終向縮小搬運路徑60的寬度的方向被施力,將在搬運路徑60中被搬運的載帶Tc I (Tc2)的輸送孔He側的一側面向基準引導導軌301按壓。在可動引導導軌302上連結有沿載帶Tc的搬運方向分離的兩條平行連桿機構303、304的各一端部。
[0098]如圖11?圖13所示,在罩22上固定有固定組件305,在該固定組件305中升降體307被引導桿308引導為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彈簧309介于升降體307與固定組件305之間,通過該彈簧309的彈簧力而將升降體307始終向下方施力。而且,通常,升降體307被保持在與設于引導桿308的下端的止動件308a(參照圖13)抵接的下降端。在升降體307中,升降板310固定為與可動引導導軌302平行,在升降板310的兩端部連結有兩個平行連桿機構303、304的各另一端部。
[0099]在拼接裝置20的帶插入口84,開閉桿313樞軸支撐為以水平支撐于固定部件314(參照圖11)的樞軸315為支點能夠開閉(轉動)。此外,圖11表示開閉桿313的關閉狀態(tài),圖12表示開閉桿313的打開狀態(tài)。
[0100]在開閉桿313的前端部,借助連結銷318而連結有連結部件317的一端。在連結部件317的另一端形成向斜上方延伸的連結長孔319,該連結長孔319與被升降體307支撐的從動輥320卡合。
[0101]在升降板310上固定卡爪安裝板321(參照圖13),卡爪安裝板321朝向上方延伸。在卡爪安裝板321上安裝有卡爪323。也如圖14所示,卡爪323由三個卡爪323a、323b、323c構成,這些卡爪323a、323b、323c沿著搬運路徑60配設。三個卡爪323a、323b、323c分別配設在高度不同的位置。由通過卡爪323a、323b、323c進行動作的三個傳感器325a、325b、325c構成的傳感器325沿著搬運路徑60固定于固定部件314。利用這些卡爪323及傳感器325,構成用于判別載帶Tcl (Tc2)的種類的判別裝置。
[0102]在將載帶Tcl(Tc2)從帶插入口 84插入到搬運路徑60的槽60a內的情況下,由作業(yè)者克服彈簧309的作用力而打開開閉桿313。在開閉桿313打開時,其被傳感器327(參照圖12)檢測。即,在開閉桿313以樞軸315為中心如圖12所示繞順時針進行轉動(打開)時,供其樞軸支撐的連結部件317的連結銷318的位置上升。由此,支撐有與連結部件317的連結長孔319卡合的從動輥320的升降體307克服彈簧309的作用力而沿著引導桿308上升。通過升降體307的上升,經由平行連桿機構303、304使可動引導導軌302向與基準引導導軌301分離的水平方向移動,搬運路徑60的搬運寬度被擴大。
[0103]在將載帶Tcl(Tc2)從帶插入口 84插入到搬運路徑60的槽60a內之后,若放開開閉桿313,則開閉桿313借助彈簧309的作用力以樞軸315為中心如圖12所示繞逆時針轉動(關閉)。
[0104]在開閉桿313關閉時,供其樞軸支撐的連結部件317的連結銷318的位置下降。由此,支撐有與連結部件317的連結長孔319卡合的從動輥320的升降體307借助彈簧309的作用力下降,并且通過升降體307的下降,經由平行連桿機構303、304使可動引導導軌302與上述相反地向接近基準引導導軌301的方向移動,搬運寬度被縮小。
[0105]由此,插入到搬運路徑60的槽60a內的載帶Tcl(Tc2)的一側面被可動引導導軌302按壓,將載帶Tcl(Tc2)的另一側面(輸送孔He側的側面)向基準引導導軌301推壓。此時,可動引導導軌302與載帶Tcl (Tc2)抵接而停止,與之對應,也決定升降板310的高度位置。因此,根據(jù)卡爪安裝板321的高度位置,如圖14所示,通過三個卡爪323a、323b、323c使三個傳感器325a、325b、325c進行接通、斷開動作。因此,基于三個傳感器325a、325b、325c的接通、斷開狀態(tài),能夠判別向帶插入口 84插入的載帶Tcl(Tc2)的種類(載帶Tc的寬度尺寸)。
[0106]S卩,在三個傳感器325a、325b、325c的接通、斷開狀態(tài)為“接通-斷開-斷開”的情況下,判別出載帶Tcl(Tc2)為A種類。同樣,在三個傳感器325a、325b、325c的接通、斷開狀態(tài)為“斷開-接通-斷開”的情況下,判別出載帶Tcl(Tc2)為B種類,在“接通-斷開-接通”的情況下,判別出載帶Tcl(Tc2)為C種類,在“接通-接通-斷開”的情況下,判別出載帶Tcl(Tc2)為D種類。
[0107]此外,可動引導導軌302在與載帶Tcl(Tc2)的種類對應的寬度方向位置停止,連結部件317使從動輥320與連結長孔319相對位移,由此能夠使開閉桿313轉動恢復至原位置。
[0108]由卡爪323及傳感器325構成的判別裝置分別設于拼接裝置20的兩側,以便能夠判別第一載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種類。并且,在從兩組判別裝置獲得不同的判別結果的情況下,能夠檢測出從帶插入口 84插入的兩條載帶Tcl、Tc2并非相同種類。由此,即便在拼接檢測器不工作的情況下,也能夠識別插入錯誤。
[0109]在拼接裝置20中設有將罩22始終向打開方向施力的打開用彈簧330及在拼接動作中將罩22鎖定為關閉狀態(tài)的關閉保持裝置331(參照圖15)。關閉保持裝置331具備在裝置主體21上安裝的螺線管336與確認罩22的關閉狀態(tài)的傳感器337。
[0110]螺線管336的柱塞335能夠與在連結于罩22的下端的連結部件333上形成的卡合孔334a(參照圖13)卡合??ê峡?34a形成于從連結部件333突出設置的卡合片334。另外,傳感器337在罩22關閉時被從罩22的連結部件333突出設置的卡爪338設為接通。
[0111]螺線管336通常是消磁的,由此,柱塞335通過彈簧339的作用力進行前進,與連結部件333的卡合孔334a卡合。另外,螺線管336根據(jù)拼接結束信號進行勵磁,由此,克服彈簧339的作用力而使柱塞335后退,從連結部件333的卡合孔334a脫離。其結果是,罩22通過打開用彈簧330的作用力進行上升。
[0112]通過罩22的上升,經由引導桿308的止動件308a而使升降體307上升,經由平行連桿機構303、304而將搬運路徑60與可動引導導軌302—并抬起。由此,將結束拼接的載帶Tc從搬運路徑60的槽60a內拉出,能夠從拼接裝置20中取出。
[0113]此外,基于拼接結束信號進行上升的罩22被作業(yè)者關閉時,通過卡爪338將傳感器337設為接通,確認罩22的關閉。然后,通過傳感器337的接通,使螺線管336消磁,柱塞335通過彈簧339的作用力而與連結部件333的卡合孔334卡合。這樣,通過關閉保持裝置331,將罩22鎖定為關閉狀態(tài)。
[0114](關于拼接帶輸送裝置)
[0115]接下來,基于圖17?19對將拼接帶101(參照圖16)向與載帶Tcl、Tc2的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輸送、并依次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拼接帶輸送裝置120的結構進行說明。拼接帶輸送裝置120配設在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第一載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對接部的上方位置。
[0116]此外,以下,如圖18所示,將與載帶的長邊方向平行的水平方向設為X方向、將與X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載帶的寬度方向)設為Y方向、將與X方向及Y方向分別正交的上下方向設為Z方向進行說明。
[0117]拼接帶101具有比對寬度尺寸最小的A種類的載帶Tc進行編帶的上封帶Tt的寬度尺寸小的寬度尺寸,并且沿長邊方向具有固定的長度(參照圖16)。并且,拼接帶101的長邊方向與作為敷貼部件(紙襯底)的帶狀的敷貼帶103的長邊方向平行配置,在敷貼帶103上以固定的間隔粘貼有多個。粘貼于敷貼帶103的拼接帶101的相反面成為跨越兩條載帶Tcl、Tc2進行粘接的粘結面,該粘結面被粘貼于敷貼帶103的帶狀的保護薄膜104覆蓋。
[0118]這些敷貼帶103、拼接帶101及保護薄膜104的3層構造體102呈輥狀地卷繞于在拼接位置LS的上方配置的保持帶盤105(參照圖17)。
[0119]拼接帶輸送裝置120具有向拼接裝置20的裝置主體21固定的支撐部件106(參照圖
18、圖19)。在支撐部件106上,沿著Y方向設有線性引導件107,在該線性引導件107上將滑動工作臺108支撐為能夠沿Y方向滑動。
[0120]在滑動工作臺108上固定沿鉛垂方向延伸的支撐板109,在該支撐板109的一方的垂直面上,升降體110被支撐為沿著一體安裝于支撐板109的引導桿111能夠在Z方向上移動。在引導桿111上設有將升降體110始終朝向下方施力的彈簧112。在支撐板109的一方的垂直面上,保持帶盤105被支撐軸117支撐為能夠旋轉。此外,圖18示出如下狀態(tài):利用假想線表示支撐板109,并且同時圖示在支撐板109的兩面上安裝的結構部件。
[0121]在升降體110的下端,安裝有形成用于將拼接帶101向載帶推壓的推壓面的帶推壓頭113。在升降體110上,與帶推壓頭113的前后兩側對應地安裝有導軌115、116。在導軌115、116上,雖未圖示,分別形成有引導敷貼帶103的引導槽。
[0122]從保持帶盤105抽出的3層構造體102朝向一方的導軌115被拉出,在其中途的折回部130,將保護薄膜104從拼接帶101剝離并折回。被折回的保護薄膜104通過配設于支撐板109的一方的垂直面的回收用輥裝置131被回收至回收箱132?;厥障?32保持于支撐板109。
[0123]回收用輥裝置131由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于支撐板109的驅動輥135及從動輥136構成,從動輥136被連桿部件137支撐為能夠接近或遠離驅動輥135。而且,通常,通過彈簧138的作用力,將從動輥136的外周向驅動輥135的外周按壓。由此,在使從動輥136遠離驅動輥135的狀態(tài)下,在兩輥135、136之間夾住保護薄膜104,通過后述的馬達對驅動輥135進行驅動,由此將從敷貼帶103剝離的保護薄膜104借助兩輥135、136的旋轉送出,并回收于回收箱132。
[0124]另一方面,在夾著升降體110與回收用輥裝置131相反的一側,在支撐板109的一方的垂直面上配設有輸送用輥裝置141。輸送用輥裝置141與回收用輥裝置131同樣地由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于支撐板109的驅動輥145及從動輥146構成,從動輥146被連桿部件147支撐為能夠接近或遠離驅動輥145。而且,通常,通過彈簧148的作用力,將從動輥146的外周向驅動輥145的外周按壓。
[0125]因此,在使從動輥146遠離驅動輥145的狀態(tài)下,在兩輥145、146之間夾住敷貼帶103,通過后述的馬達對驅動輥145進行驅動,由此拉拽向導軌115、116引導的敷貼帶103。由此,將3層構造體102從保持帶盤105拉出,將粘貼于敷貼帶103的拼接帶101依次定位于與帶推壓頭113對應的拼接位置LS。由輸送用輥裝置141送出的敷貼帶103回收于被支撐板109保持的回收箱149。
[0126]回收用及輸送用輥裝置131、141的各驅動輥135、145的各軸貫穿支撐板109,在各前端部上與能夠旋轉地支撐于支撐板109的另一方的垂直面?zhèn)鹊膫泯X輪161、162分別連結。這些傘齒輪161、162與在沿X方向延伸的同步軸163的兩端上固定的傘齒輪165、166分別嚙入口 ο
[0127]在與輸送用輥裝置141連結的傘齒輪162上,經由減速齒輪機構167而連結有帶輸送用馬達168。由此,當驅動帶輸送用馬達168時,經由減速齒輪機構167及同步軸163,使回收用及輸送用輥裝置131、141的各驅動輥135、145同步旋轉。
[0128]通過輸送用輥裝置141的驅動輥145的旋轉,輸送粘貼有拼接帶101的敷貼帶103,將卷繞于保持帶盤105的包括拼接帶101在內的3層構造體102從保持帶盤105拉出。從保持帶盤105拉出的3層構造體102的保護薄膜104在折回部130折回而從敷貼帶103剝離,通過回收用輥裝置131的驅動輥135的旋轉,將其回收于回收箱132。由此,保護薄膜104被剝離的敷貼帶103上的拼接帶101以粘接面朝向下方的方式被送入到與帶推壓頭113對應的拼接位置LS0
[0129]在滑動工作臺108上,安裝有旋轉鼓150的驅動軸151被支撐為能夠繞與Y方向平行的軸線旋轉。在旋轉鼓150的外周,在N周(在實施方式中為3周)范圍內形成導線槽152,在該導線槽152中卡合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卡合突起153(參照圖19)??ê贤黄?53被固定于支撐板109的支撐臺154支撐。
[0130]由此,當旋轉鼓150進行旋轉時,根據(jù)導線槽152的形狀,使滑動工作臺108與旋轉鼓150的旋轉對應地朝Y方向移動。在此,導線槽152的槽形狀以旋轉鼓150的一次旋轉為單位,在前半部分的半旋轉中設定為使滑動工作臺108保持為停止狀態(tài),在后半部分的半旋轉中設定為使滑動工作臺108沿Y方向移動單位量。
[0131]另外,在驅動軸151上,設有用于對升降體110進行升降的升降用凸輪155。被升降體110支撐的從動輥156通過彈簧112的作用力而與升降用凸輪155的外周抵接。
[0132]在驅動軸151的一端安裝有齒輪157,齒輪158與該齒輪157嚙合。齒輪158固定于在固定于滑動工作臺108的馬達安裝托架159上安裝的移動用馬達160的旋轉軸。由此,當移動用馬達160進行旋轉時,經由齒輪157、158使旋轉鼓150與升降用凸輪155—體地旋轉。
[0133]此時,升降體110以升降用凸輪155的一次旋轉為單位進行一次升降,使帶推壓頭113升降。即,設定為在前半部分的半旋轉中將升降體110移動至下降端、在后半部分的半旋轉中將升降體110移動至上升端。
[0134]此外,在滑動工作臺108上,安裝有用于檢測驅動軸151的原位置的原位置檢測傳感器181。另外,檢測滑動工作臺108的原位置的原位置檢測傳感器182安裝于固定部。
[0135]當旋轉鼓150進行旋轉時,通過旋轉鼓150的導線槽152與卡合突起153的卡合,滑動工作臺108與旋轉鼓150—并沿著線性引導件107朝Y方向移動。通過滑動工作臺108的Y方向移動,帶推壓頭113及在導軌115、116中引導的敷貼帶103上的拼接帶101也朝Y方向一體地移動。
[0136]滑動工作臺108以旋轉鼓150的一次旋轉為單位每次移動固定量,因此能夠使拼接帶101相對于載帶Tcl、Tc2的粘貼位置沿Y方向發(fā)生變化。此外,將在旋轉鼓150的一次旋轉中移動的Y方向的移動量設定為與拼接帶101的寬度尺寸相當。
[0137]由此,在由原位置檢測傳感器181檢測的旋轉鼓150的原位置,粘貼于被導軌115、116引導的敷貼帶103的拼接帶101位于Y方向的原位置。因此,當在該原位置利用帶推壓頭113將拼接帶101向載帶Tc 1、Tc2上推壓時,如圖20所示,第一條拼接帶101粘貼在輸送孔He側的上封帶Tt的端部附近的固定位置,能夠連接兩條載帶Tcl、Tc2。
[0138]在此,相對于粘貼有最小寬度尺寸的上封帶Tt的A種類的載帶Tc,通過一條拼接帶101來連接。與之相對,相對于B、C或者D種類的載帶Tc,通過使旋轉鼓150進一步進行一次旋轉、二次旋轉或者三次旋轉,使拼接帶101的粘貼位置發(fā)生變化,由此利用沿載帶Tc的寬度方向并列的兩條、三條或者四條拼接帶101來連接載帶Tc。
[0139]根據(jù)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的載帶(上封帶Tt),利用一條或多條拼接帶101來連接兩條載帶Tcl、Tc2的各上封帶Tt。在這種情況下,將多條拼接帶101沿載帶Tc的寬度方向重疊粘貼,但即便相反地沿載帶Tc的寬度方向分離粘貼也無妨。
[0140]因此,即便對于寬度尺寸不同的載帶Tc(上封帶Tt),也能夠使用寬度尺寸相同的共用的拼接帶101進行連接。因此,不需要準備與載帶的種類對應的多個種類的拼接帶101,并且也不需要與載帶的變更對應地更換拼接帶101。并且,通過利用多條拼接帶101來連接寬度較寬的載帶Tc(上封帶Tt),不會產生連接強度不足的情況。
[0141]此外,與載帶的種類無關地,如圖20所示,將第一條拼接帶101相對于載帶Tcl、Tc2的輸送孔Hcl、Hc2粘貼于固定的位置。即,第一條拼接帶101的粘貼位置被設定為,粘貼于靠近輸送孔He的固定位置(從載帶的輸送孔側的一端分開固定的dS量的位置)。
[0142]拼接帶101在上述結構的拼接帶輸送裝置120的作用下,在被剝離保護薄膜104的狀態(tài)下,以粘接面處于下側的方式被送入至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兩條載帶Tcl、Tc2上。
[0143]在此,拼接帶101的粘結面的粘結力比相對于敷貼帶103的粘接力弱,即便從拼接帶101剝離保護薄膜104,也不會將拼接帶101從敷貼帶103剝離。
[0144]然而,在將拼接帶101的粘接面以預定的推壓力向載帶Tcl、Tc2粘接的情況下,該粘結力變得比相對于敷貼帶103的粘接力強,從拼接帶101容易剝離敷貼帶103。
[0145]在滑動工作臺108中,檢測敷貼帶103上的拼接帶101的帶檢測傳感器170(參照圖17)配設在折回部130與一方的引導輥126之間。帶檢測傳感器170檢測向拼接位置LS送入的敷貼帶103上的拼接帶101。
[0146]利用帶檢測傳感器170,檢測敷貼帶103上的拼接帶101的有無。通過帶檢測傳感器170,當檢測出沒有拼接帶時,發(fā)出拼接帶填補信號。
[0147]從由帶檢測傳感器170檢測出敷貼帶103上的拼接帶101的位置起,使帶輸送用馬達168旋轉固定量,由此能夠將下一拼接帶101定位于拼接位置LS。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拼接帶101如后述那樣通過升降體110的下降而被帶推壓頭113推壓到兩條載帶Tcl、Tc2上,橫跨兩條載帶Tcl、Tc2的上封帶Ttl、Tt2地進行接合。
[0148]此外,根據(jù)載帶的種類,在載帶的寬度方向上粘貼最多N條拼接帶101,因此,雖圖示省略,帶檢測傳感器170以沿敷貼帶103的輸送方向具有預定的間隔的方式配設有另外一個。由此,在向載帶粘貼N條拼接帶101的情況下,預先以剩余N條拼接帶101為條件,由控制裝置59進行控制使得拼接開始。
[0149]此外,在向載帶粘貼了拼接帶101之后,將滑動工作臺108恢復至原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在卡合突起153與旋轉鼓150的導線槽152卡合的狀態(tài)下,使驅動軸151向相反方向旋轉由移動用馬達160旋轉的轉數(shù),由此能夠使滑動工作臺108恢復至原位置。然而,在實施方式中,在滑動工作臺108的原位置恢復時,通過圖18及圖19所示的螺線管180,使卡合突起153從旋轉鼓150的導線槽152脫離,由此利用省略圖示的的彈簧的彈簧力,能夠使滑動工作臺108迅速地恢復至原位置。
[0150]利用上述的拼接帶101,構成第一連接部件,利用拼接帶輸送裝置120,構成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
[0151](關于連接配件輸送裝置)
[0152]接下來,基于圖21?圖24,對將連接兩條載帶的下表面(帶主體)側的連接配件201依次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連接配件輸送裝置230的結構進行說明。
[0153]如圖25所示,連接配件201由形成有與載帶的輸送孔He—致的多個定位孔203的細長扁平的配件片構成。在實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示出了以與載帶的輸送孔He相同的間距形成有5個定位孔203的連接配件201。
[0154]在連接配件201上,在各定位孔203之間形成切口,在連接配件201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與切口部的一部分,如圖26所示,朝向上方而突出設置有爪部204。爪部204在通過連接配件201來連接載帶Tcl、Tc2的下表面時咬入到載帶而進行鉚接。
[0155]這樣的結構的連接配件201以相互沿X方向平行的姿勢、并且以沿Y方向能夠分離的方式連結多個,從而構成連接配件連結體202。即,多個連接配件201由能夠切斷的微小的連結部202a以相互接近的狀態(tài)連結,構成一連串的連接配件連結體(連接配件201的集合體)2020
[0156]在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后端,由相同的金屬構成的扁平的金屬板206被能夠切斷的連結部202b連結。在金屬板206上形成多個與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相同的卡合孔207a、207b。金屬板206設為,即便在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連接配件201成為最后一個的情況下,也能夠將連接配件201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157]此外,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由不銹鋼(SUS)、銅、鋁等構成,構成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連接配件201、金屬板206及連結部202a、202b能夠通過壓鑄等一體成形。
[0158]如圖21所示,在裝置主體21中配設有將連接配件連結體202支撐為能夠沿Y方向輸送的配件支撐單元210。配件支撐單元210具備具有對連接配件連結體202進行支撐的支撐面211a的滑動基座211,滑動基座211在Y方向上被引導桿212引導為能夠沿水平方向滑動。彈簧214介于滑動基座211與固定臺213之間,通過該彈簧214的作用力將滑動基座211始終朝向拼接位置LS施力,通常被保持于預定的前進端位置。
[0159]在滑動基座211上,具有對被滑動基座211支撐的連接配件連結體202進行定位的止動面215a、216a的一對臂215、216(參照圖23)被支撐為能夠以樞軸217為支點在水平面內轉動。一對臂215、216在彈簧219、220的彈簧力的作用下,通常被保持在由止動面215a、216a能夠將連接配件連結體202定位于預定位置的角度位置。
[0160]在將連接配件連結體202裝配于滑動基座211上的情況下,由作業(yè)者使滑動基座211克服彈簧214的作用力而向后退端位置(由圖23的實線表示的位置)后退,將滑動基座211向拼接裝置20的外部拉出。
[0161]然后,在滑動基座211的后退端位置,在前端的連接配件201與一對臂215、216的止動面215a、216a抵接的位置,將連接配件連結體202裝配在滑動基座211上。在該狀態(tài)下,當放開滑動基座211時,滑動基座211通過彈簧214的作用力而前進至前進端位置(由圖23的雙點劃線表示的位置)。
[0162]當滑動基座211前進至前進端位置時,一對臂215、216的前端與在固定臺213上突出設置的凸輪223 (參照圖22)抵接,臂215、216克服彈簧219、220的彈簧力進行轉動。由此,臂215、216張開,能夠使連接配件連結體202朝向拼接位置LS前進。
[0163]臂215、216的打開由臂打開確認傳感器224檢測。即,當臂215、216轉動時,與其連動而使卡爪225(參照圖28)轉動,利用該卡爪225使臂打開確認傳感器224動作。
[0164]在滑動基座211上,如圖24所示,被彈簧239施力的一對卡合滾珠238被突出設置為能夠伸縮,這些卡合滾珠238與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或者金屬板206的卡合孔207a卡合,由此使連接配件連結體202通常相對于滑動基座211保持為固定的位置關系。
[0165]在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下方,設有能夠以每次一間距的方式輸送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連接配件輸送裝置230。連接配件輸送裝置230具備能夠與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中的、內側的兩個定位孔203卡合的兩個驅動銷231。驅動銷231被后述的配件驅動馬達240給予上升—前進—下降—后退的矩形運動(提升移送運動),由此在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或者金屬板206的卡合孔207b中依次卡合驅動銷231,使連接配件連結體202依次前進連接配件201的間距量。
[0166]驅動銷231通過利用配件輸送用凸輪233進行工作的Y滑動件235及Z滑動件236來進退及升降。即,在固定臺213上,安裝有配件輸送用凸輪233的旋轉軸237被支撐為能夠繞與載帶Tc的輸送方向(X方向)平行的軸線進行旋轉。旋轉軸237經由齒輪機構245而與配件驅動馬達240(參照圖21)連結。配件驅動馬達240安裝于在固定臺213上設置的馬達安裝托架 247。
[0167]在固定臺213上,Y滑動件235被支撐為能夠向與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輸送方向平行的Y方向滑動。施力單元(彈簧)241介于Y滑動件235與固定臺213之間,通過該施力單元241將Y滑動件235始終向Y方向按壓,與配件輸送用凸輪233的外表面抵接。
[0168]在Y滑動件235上,Z滑動件236被支撐為能夠沿上下方向(Z方向)滑動。施力單元(彈簧)242介于Z滑動件236與Y滑動件235之間,通過該施力單元242而將Z滑動件236始終向Z方向按壓,與配件輸送用凸輪233的外表面抵接。在Y滑動件235上,兩個驅動銷231朝向上方突出。
[0169]配件輸送用凸輪233在配件驅動馬達240的作用下從原位置起以每次一個旋轉量的方式被旋轉驅動。配件輸送用凸輪233通過從原位置至180°位置的旋轉,首先,使Y滑動件235(驅動銷231)上升,在Y滑動件235的上升端位置借助Z滑動件236使Y滑動件235(驅動銷231)前進連接配件201的間距量。
[0170]接下來,配件輸送用凸輪233通過從180°位置至360°位置的旋轉,使Y滑動件235(驅動銷231)下降,在Y滑動件235的下降端位置使Y滑動件235(驅動銷231)后退連接配件201的間距量,使Y滑動件235、Z滑動件236恢復至原位置。此外,在固定臺213上安裝有檢測旋轉軸237的原位置的原位置檢測傳感器266。
[0171]這樣,通過驅動銷231的提升移送運動,連接配件連結體202每次I間距地沿Y方向前進,將前端的連接配件201依次定位于拼接位置LS。此外,即使驅動銷231從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脫離,由于卡合滾珠238與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定位孔203或者卡合孔207a卡合,因此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相對于滑動基座211不會發(fā)生位置偏移。
[0172]利用上述的連接配件201構成第二連接部件,利用連接配件輸送裝置230構成第二連接部件輸送裝置。
[0173](關于拼接帶接合裝置及連接配件接合裝置)
[0174]接下來,基于圖27?圖29,對使拼接帶101橫跨相同種類的兩條載帶Tcl、Tc2的上表面(上封帶Ttl、Tt2)進行接合的拼接帶接合裝置(第一接合裝置)100及使連接配件201橫跨相同種類的兩條載帶Tcl、Tc2的下表面(帶主體)進行接合的連接配件接合裝置(第二接合裝置)200的結構進行說明。
[0175]在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第一載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下方位置,配置有固定于裝置主體21的支撐框架250。支撐框架250由在載帶的輸送方向上具有間隔的一對側壁251、252及將一對側壁251、252的兩端部相互連結的一對連結板253、254(254省略圖示)構成。
[0176]在一對連結板253、254間,沿Y方向延伸的旋轉軸257的兩端部被支撐為能夠旋轉。在旋轉軸257上,如圖29所示,固定有圓板狀的兩條凸輪(第一凸輪、第二凸輪)261、262。在旋轉軸257的一端,經由齒輪機構263連結有升降驅動馬達264。升降驅動馬達264安裝于在連結板254上固定的馬達安裝托架265。此外,在連結板253上,安裝有檢測旋轉軸257的原位置的原位置檢測傳感器266。
[0177]在一對側壁251、252的上部固定有固定臺267、268。在固定臺267、268上分別固定有沿鉛垂方向延伸的引導桿269。安裝有配件推壓頭270的第一支撐體271被引導桿269引導為能夠上下移動。第一支撐體271通過插入到引導桿269上的彈簧272的彈簧力而始終朝下方向被施力。
[0178]配件推壓頭270將連接配件201向載帶的下表面推壓,在配件推壓頭270的上端,朝向上方地突出設置有與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及第一載帶Tcl的輸送孔Hcl卡合的兩個定位銷273以及與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及第二載帶Tc2的輸送孔Hc2卡合的兩個定位銷274。
[0179]在第一支撐體271上支撐能夠與第一凸輪261的外表面抵接的從動輥276,從動輥276通過彈簧272的作用力始終與第一凸輪261的外表面抵接。由此,當?shù)谝煌馆?61旋轉時,安裝有配件推壓頭270的第一支撐體271進行升降。第一支撐體271在第一凸輪261的一次旋轉中進行一次升降。
[0180]在固定臺267、268上,還分別固定有沿鉛垂方向延伸的引導桿277。第二支撐體278被引導桿277引導為能夠上下移動。第二支撐體278通過插入到引導桿277上的彈簧279的彈簧力,始終朝下方被施力。
[0181 ]在第二支撐體278上,支撐軸281被引導為能夠上下移動預定量,在支撐軸281的上端固定有帶支撐臺282。緩沖用的彈簧283介于帶支撐臺282與第二支撐體278之間,通過該彈簧283的彈簧力,將帶支撐臺282相對于第二支撐體278朝上方施力。
[0182]帶支撐臺282在拼接帶101從上方向載帶Tcl、Tc2推壓時支撐載帶Tcl、Tc2的下表面,在帶支撐臺282的上表面粘貼有緩沖用的橡膠片284。
[0183]在第二支撐體278上支撐能夠與第二凸輪262的外表面抵接的從動輥285,從動輥285通過彈簧279的作用力始終與第二凸輪262的外表面抵接。由此,當?shù)诙馆?62進行旋轉時,帶支撐臺282進行升降。帶支撐臺282在第二凸輪262的一次旋轉中進行一次升降。
[0184]在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第一載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上方位置配設有夾著載帶Tcl、Tc2而與配件推壓頭270相向的配件支撐臺293。配件支撐臺293配設在與上述帶推壓頭113沿Y方向相鄰的位置,相對于裝置主體21進行固定。
[0185]配件支撐臺293在利用連接配件201連接載帶的下表面時支撐載帶Tcl、Tc2的上表面。在配件支撐臺293上,形成有與在配件推壓頭270上突出設置的四個定位銷273、274卡合的定位孔295。另外,在配件支撐臺293的下表面,形成有通過配件推壓頭270的上升使貫穿載帶Tcl、Tc2的連接配件201的爪部204彎折而進行鉚接的鉚接面。
[0186]此外,在拼接位置LS,設有在由配件推壓頭270抬起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前端的連接配件201時阻止第二個以下的連接配件201的上升的固定組件296(參照圖30)。由此,切斷(剪斷)連結前端的連接配件201與第二個連接配件201的連結部202a。
[0187](關于拼接裝置的動作)
[0188]接下來,對上述實施方式中的拼接裝置20的動作進行說明。此外,以下,以通過3條拼接帶101對C種類的載帶TcC進行連接的例子進行說明。
[0189]在安裝于帶式供料器10的供給帶盤12上卷繞的第一載帶Tcl所保持的元件e用盡時,或者元件e的余量變得較少時,實施在第一載帶Tcl的終端部通過拼接帶101來連接相同種類的第二載帶Tc2的始端部的拼接處理。
[0190]在上述拼接中,通常執(zhí)行檢查是否連接有收容了正確元件的載帶的、所謂的拼接檢測器。拼接檢測器通過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在舊供給帶盤上粘貼的條形碼,將收容于舊供給帶盤的元件的序列ID向管理計算機發(fā)送。接下來,通過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在新供給帶盤上粘貼的條形碼,將收容于新供給帶盤的元件的序列ID向管理計算機發(fā)送。
[0191]在管理計算機的數(shù)據(jù)庫中,以序列ID為單位保存有與元件相關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讀取的序列ID,能夠比較兩條載帶Tcl、Tc2所收容的元件是否為相同種類的元件。若是不同的元件,則將比對錯誤顯示在操作面板上并向作業(yè)者報告,基于該情況,作業(yè)者將新供給帶盤替換為正確的供給帶盤。
[0192]當這樣的拼接判定結束時,將兩條載帶Tcl、Tc2的各端部以例如各殘留兩個空的腔室的方式通過剪刀切斷。
[0193]在拼接裝置20中,通常,罩22被關閉,在該狀態(tài)下,由作業(yè)者將拼接裝置20的電源設為接通。通過電源的接通,控制裝置59起動步進馬達62,開始帶齒卷盤61的旋轉。然后,基于來自帶齒卷盤齒檢測裝置63的檢測信號,將步進馬達62定位于原位置。
[0194]在該狀態(tài)下,打開在拼接裝置20的兩側的帶插入口84處設置的開閉桿313,將兩條載帶Tcl、Tc2的各端部從帶插入口84分別插入到搬運路徑60的槽60a內。通過開閉桿313的打開,可動引導導軌302向與基準引導導軌301分離的方向移動,搬運寬度擴大。
[0195]在兩條載帶Tcl、Tc2插入后關閉開閉桿313時,供開閉桿313樞軸支撐的連結部件317的連結銷318的位置下降。由此,支撐有與連結部件317的連結長孔319卡合的從動輥320的升降體307通過彈簧309的作用力而下降。與此同時,通過升降體307的下降,經由平行連桿機構303、304使可動引導導軌302向靠近基準引導導軌301的方向移動,搬運寬度縮小。
[0196]由此,插入到搬運路徑60的槽60a內的載帶Tcl、Tc2的一側面被可動引導導軌302按壓,將載帶Tcl、Tc2的另一側面(輸送孔He側的側面)向基準引導導軌301推壓。此時,可動引導導軌302與載帶Tcl、Tc2抵接并停止,因此與載帶Tcl、Tc2的寬度尺寸對應地決定升降體307及卡爪安裝板321的高度位置。因此,在插入有C種類的載帶Tcl、Tc2的情況下,利用三個卡爪323a、323b、323c而動作的三個傳感器325a、325b、325c的動作狀態(tài)成為接通、斷開、接通。基于這些傳感器325a、325b、325c的動作狀態(tài),通過控制裝置59,判別出插入到帶插入口84的載帶的種類為C(TcC)。
[0197]當向帶插入口84插入載帶Tcl、Tc2時,控制裝置59基于來自載帶檢測裝置64的檢測信號而檢測從帶插入口 84插入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前端部的情況。在檢測出載帶Tcl、Tc2的插入時,步進馬達62起動,使帶齒卷盤61旋轉,并且使收取部件75的可動部件77朝上方移動。
[0198]接下來,控制裝置59基于來自腔室檢測裝置53的檢測信號而檢測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前端部的空腔室,基于兩個空腔室的檢測,將空腔室與最初收納元件的腔室的中間位置識別為切斷部位Ql。
[0199]S卩,載帶Tcl、Tc2預先殘留有兩個空腔室而進行剪切,因此通過載帶Tcl、Tc2的輸送,腔室檢測裝置53的信號因最初的空腔室而設為斷開,之后變化為接通—斷開—接通。
[0200]因此,通過第二次的接通信號,檢測出兩個空腔室通過了腔室檢測位置DPl,能夠將之后的相鄰的腔室的中間位置識別為切斷部位Q1。
[0201]接下來,控制裝置59使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移動固定的距離Dl,由此使前端的不需要部分收取到收取部件75內,將切斷部位Ql搬運定位于切斷位置Lcl。
[0202]這樣,當?shù)谝惠d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搬運定位結束時,如圖8所示,控制裝置59使刀具68與按壓部件72—并分別下降,通過按壓部件72,對定位于切斷位置Lcl的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切斷部位Ql的附近進行按壓并固定。接著,使刀具68分別下降,分別切斷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切斷部位Ql。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被切斷的不需要部分Tf被引導至收取部件75的管道82進行廢棄。
[0203]若利用刀具68切斷了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則控制裝置59使收取部件75朝下方移動。在此之后,利用步進馬達62使帶齒卷盤61旋轉,如圖9所示,使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移動切斷位置Lcl與拼接位置LS之間的已知的距離D3,將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切斷部位Ql搬運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04]由此,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的輸送孔Hcl、Hc2被定位于與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致的位置。
[0205]這樣,從帶插入口84插入的第一載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前端在拼接位置LS處被定位于彼此對接的位置。
[0206]此時,第一載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對接位置根據(jù)載帶Tcl、Tc2的種類而不同。即,對于A、C種類的載帶TcA、TcC,如圖6(A)、(C)所示,對接位置成為輸送孔He的中心位置,對于B、D種類的載帶TcB、TcD,如圖6(B)、(D)所示,對接位置成為輸送孔He間的中央位置。
[0207]因此,在對接位置成為輸送孔He的中心位置的C種類的載帶Tcl、Tc2的情況下,使載帶Tcl、Tc2從切斷位置Lcl移動相同的距離D3,定位于拼接位置LS。與之相對,在對接位置成為輸送孔He間的中央位置的情況(B、D種類的載帶Tcl、Tc2的情況)下,使第一載帶Tcl、第二載帶Tc2中的任一方從切斷位置Lcl移動距離D3-Δ D( Δ D是輸送孔He的間距的1/2),并且,使另一方從切斷位置Lcl移動距離D3+AD,從而進行對接。
[0208]卷繞于保持帶盤105的包括拼接帶101在內的3層構造體102通過帶輸送用馬達168的驅動而從保持帶盤105被拉出,在折回部130處剝離保護薄膜104。然后,保護薄膜104被回收用輥裝置131回收至回收箱132。另一方面,粘貼有拼接帶101的敷貼帶103被輸送用輥裝置141送出,由此,如圖17等所示,拼接帶101被定位于與一對導軌115、116間的帶推壓頭113對應的拼接位置LS。
[0209]此時,通過在拼接位置LS的上游側配置的帶檢測傳感器170,檢測敷貼帶103上的拼接帶101,因此,以使敷貼帶103從基于帶檢測傳感器170的檢測位置起輸送固定量的方式對帶輸送用馬達168進行旋轉控制,由此能夠將拼接帶101準確地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10]另一方面,對于連接配件201,通過基于配件驅動馬達240的配件輸送用凸輪233的旋轉,對驅動銷231進行提升移送運動,由此使連接配件連結體202朝Y方向前進連接配件201的間距量,將前端的連接配件201依次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11]S卩,當利用圖24所示的配件驅動馬達240使配件輸送用凸輪233旋轉時,驅動銷231與Y滑動件235—并上升,且與被滑動基座211支撐的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定位孔203卡合。
[0212]接下來,通過配件輸送用凸輪233的持續(xù)旋轉,使驅動銷231朝Y方向前進,使連接配件連結體202朝Y方向前進連接配件201的間距量。由此,將前端的連接配件201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13]之后,驅動銷231下降,且從定位孔203脫離,并且后退固定量,恢復至原位置。此時,即使驅動銷231從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脫離,由于卡合滾珠238卡合于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定位孔203(或者卡合孔207a),因此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相對于滑動基座211也不會發(fā)生位置偏移。
[0214]當載帶Tcl、Tc2、拼接帶101及連接配件201這三者分別定位于拼接位置LS時,使配件驅動馬達240旋轉,使第一凸輪261及第二凸輪262旋轉。
[0215]通過第一凸輪261的旋轉,使配件推壓頭270與第一支撐體271—并上升。通過配件推壓頭270的上升,在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連接配件201、即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前端的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中卡合定位銷273、274,前端的連接配件201上升。與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卡合的定位銷273、274還貫穿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第一載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輸送孔Hcl、Hc2,與配件支撐臺293的定位孔295進行卡合(參照圖30)。
[0216]此時,如圖30所示,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第二個連接配件201被固定組件296阻止上升,因此通過前端的連接配件201的上升來切斷(剪斷)連結前端的連接配件201與第二個連接配件201的連結部202a。
[0217]然后,利用配件推壓頭270對連接配件201進行推壓,由此使連接配件201的爪部204貫穿載帶Tcl、Tc2的帶主體并壓接于配件支撐臺293。由此,連接配件201的爪部204被鉚接,將兩條載帶通過連接配件201來連接。
[0218]這樣,在利用定位銷273、274使連接配件201的定位孔203與載帶Tcl、Tc2的輸送孔Hcl、Hc2—致的狀態(tài)下,由于連接配件201與載帶Tcl、Tc2的帶主體接合,因此,如圖20所示,將連接配件201相對于載帶Tc 1、Tc2在正確位置進行接合。
[0219]另外,通過基于升降驅動馬達264的第二凸輪262的旋轉,使第二支撐體278上升,帶支撐臺282在上升端位置停止。
[0220]另一方面,通過帶輸送用馬達168,輸送粘貼有拼接帶101的敷貼帶103,將拼接帶101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21]同時,通過移動用馬達160的旋轉,使旋轉鼓150及升降用凸輪155—體旋轉。
[0222]此時,當旋轉鼓150及升降用凸輪155旋轉時,首先,通過升降用凸輪155的旋轉使升降體110下降,通過帶推壓頭113,使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拼接帶101橫跨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第一載帶Tcl及第二載帶Tc2的上封帶Tt進行粘貼。這樣,如圖20所示,將第一條拼接帶101粘貼在從載帶Tcl、Tc2的端部分離了 dS量的基準位置。此外,直至第一條拼接帶101粘貼于基準位置為止,不通過旋轉鼓150的旋轉使滑動工作臺108朝Y方向移動。
[0223]基于帶推壓頭113的推壓負載被帶支撐臺282上的橡膠片284承受,并且,由于帶支撐臺282自身在彈簧作用下能夠上下移動,因此與腔室TCt的厚度無關地能夠利用均勻的推壓力將拼接帶101粘貼于上封帶Tt。
[0224]在將第一條拼接帶101粘貼于上封帶Tt后,利用帶輸送用馬達168將敷貼帶103輸送固定量。由此,將下一條拼接帶101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25]另一方面,通過移動用馬達160的旋轉,使滑動工作臺108與旋轉鼓150—并朝Y方向(載帶的寬度方向)移動,使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拼接帶101朝Y方向移動預定量。同時,通過由移動用馬達160驅動的升降用凸輪155的旋轉,使升降體110升降。
[0226]由此,與上述相同,通過帶推壓頭113,將第二條拼接帶101在與第一條拼接帶101并列的位置粘貼于上封帶Tt。
[0227]另外,在將第二條拼接帶101粘貼于上封帶后,通過帶輸送用馬達168將敷貼帶103進一步輸送固定量,將下一條拼接帶101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28]同時,通過基于移動用馬達160的旋轉鼓150的第二次旋轉,使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拼接帶101進一步朝Y方向移動固定量。另外,通過由移動用馬達160驅動的升降用凸輪155的旋轉,使升降體110升降。
[0229]由此,通過帶推壓頭113,將第三條拼接帶101在與第二條拼接帶101并列的位置粘貼于上封帶Tt。
[0230]這樣,C種類的載帶Tcl、Tc2的各上封帶Ttl、Tt2由三條拼接帶101連接(參照圖20)。因此,即使相對于對C種類的載帶Tcl、Tc2進行編帶的寬度寬的上封帶Ttl、Tt2,也能夠利用細長的共用的拼接帶101將上封帶Ttl、Tt2可靠地連接。
[0231]此外,若通過帶檢測傳感器170檢測出在敷貼帶103上沒有拼接帶101、或者通過兩條帶檢測傳感器170(—方省略圖示)檢測出在敷貼帶103上沒有剩余必要個數(shù)(C種類的載帶的情況下為三條)的拼接帶101,則發(fā)出拼接帶補充信號。由此,通過作業(yè)者從支撐板109的支撐軸117卸下保持帶盤105,將卷繞有3層構造體102的新的保持帶盤105裝配于支撐軸117。
[0232]另外,通過連接配件輸送裝置230,將連接配件201依次定位于拼接位置LS,由此在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連接配件201的個數(shù)減少至預定以下時,驅動銷231與金屬板206的卡合孔207b進行卡合,將剩余的連接配件201送入到拼接位置LS。在這種情況下,卡合滾珠238與金屬板206的卡合孔207a卡合。
[0233]由此,直至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的最后一個連接配件201,能夠將其可靠地定位于拼接位置LS,能夠與載帶Tcl、Tc2進行接合。
[0234]在最后的連接配件201與載帶連接時,通過省略圖示的的傳感器進行檢測,發(fā)出連接配件補充信號。由此,通過作業(yè)者拉出滑動基座211,除去金屬板206,將新的連接配件連結體202組裝在滑動基座211上。
[0235]如上述那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與上封帶Ttl、Tt2的寬度尺寸對應地利用一條或多條拼接帶101來連接兩條載帶Tcl、Tc2的各上封帶Ttl、Tt2。
[0236]由此,與上封帶Ttl、Tt2的寬度尺寸無關地,能夠使用共用的拼接帶101來連接上封帶Ttl、Tt2,不需要準備多個種類的與載帶的種類對應的專用的拼接帶101。
[0237]并且,利用與上封帶Ttl、Tt2的寬度尺寸對應的條數(shù)的拼接帶101來連接上封帶Ttl、Tt2,因此能夠利用與上封帶Ttl、Tt2的寬度尺寸對應的適當?shù)倪B接強度來連接上封帶Ttl、Tt20
[0238]然而,連接兩條載帶Tcl、Tc2的各上封帶Ttl、Tt2的拼接帶101并不限定為一種,例如,也可以準備寬度尺寸不同的兩種拼接帶101,相對于寬度寬的載帶(上封帶),使用兩條寬度寬的拼接帶101來連接上封帶Ttl、Tt2。
[0239]另外,根據(jù)上述的實施方式,將兩條載帶Tcl、Tc2的各帶主體側通過連接配件201進行連接,由此即使在載帶Tcl、Tc2為壓紋帶的情況下,也能夠提高連接強度,能夠可靠地連接載帶Tcl、Tc2。
[0240]然而,本實施方式的拼接裝置20也能夠適用于并非壓紋帶的通常的載帶,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不使用連接配件而是通過與拼接帶101同種的帶來連接載帶Tcl、Tc2的帶主體側。
[0241]另外,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由于搬運載帶的搬運路徑60的搬運寬度設為可變,因此能夠可靠地搬運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的載帶Tcl、Tc2。
[024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將拼接帶101沿與載帶Tc的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搬運而定位于拼接位置LS的例子進行了描述,但也能夠將拼接帶101沿與載帶Tc的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搬運而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43]S卩,也可以在寬度尺寸比細長的拼接帶101的長度大的敷貼帶上以彼此平行地具有間隔的方式粘貼拼接帶101,將敷貼帶向與載帶Tc的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進行搬運,將拼接帶1I依次定位于拼接位置LS。
[0244]此外,本實施方式所述的載帶輸送裝置51、拼接帶接合裝置100、拼接帶輸送裝置120、連接配件接合裝置200、連接配件輸送裝置230等的結構僅是表示本實施中優(yōu)選的一個具體結構,并非限定于這些結構。
[0245]這樣,本發(fā)明能夠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采用各種方式。
[0246]工業(yè)實用性
[0247]本發(fā)明的拼接裝置及拼接方法適用于由連接部件(拼接帶)連接兩條載帶的情況。
[0248]附圖標記說明
[0249]10…帶式供料器
[0250]20…拼接裝置
[0251]2l...裝置主體
[0252]22...罩
[0253]5l...載帶輸送裝置
[0254]60…搬運路徑
[0255]10(l...第一接合裝置(拼接帶接合裝置)
[0256]101…第一連接部件(拼接帶)
[0257]103…敷貼部件
[0258]120…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拼接帶輸送裝置)
[0259]20(l...第二接合裝置(連接配件接合裝置)
[0260]201…第二連接部件(連接配件)
[0261]230…第二連接部件輸送裝置(連接配件輸送裝置)
[0262]301…基準引導部
[0263]302…可動引導部
[0264]LS…拼接位置
[0265]Tcl、Tc2 …載帶
[0266]Hcl、Hc2 …輸送孔
[0267]Ctl、Ct2 …腔室
[0268]Ttl、Tt2...上封帶
【主權項】
1.一種拼接裝置,能夠應對以固定的間隔設有輸送孔和元件收納用腔室且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的載帶的連接, 所述拼接裝置具備: 載帶輸送裝置,將寬度尺寸彼此相同的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輸送,并分別定位于拼接位置; 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將對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上封帶之間進行連接的第一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及 第一接合裝置,將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件橫跨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所述各上封帶地進行接合, 所述上封帶具有與所述載帶的寬度尺寸對應的多個寬度尺寸, 所述第一連接部件具有比所述上封帶的寬度尺寸小的寬度尺寸,并且沿長邊方向具有固定的長度, 所述第一接合裝置根據(jù)所述上封帶的寬度尺寸而將多個所述第一連接部件沿所述上封帶的寬度方向并列地接合。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裝置,其中, 所述拼接裝置具備: 第二連接部件,對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帶主體之間進行連接; 第二連接部件輸送裝置,將所述第二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及第二接合裝置,將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的所述第二連接部件橫跨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所述各帶主體地進行接合。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接裝置,其中, 所述拼接裝置具備以預定的間距粘貼有多個所述第一連接部件的敷貼部件, 所述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輸送所述敷貼部件而將所述第一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拼接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將所述敷貼部件沿著所述載帶的輸送方向進行搬運,并且使所述敷貼部件沿所述載帶的寬度方向移動。5.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拼接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連接部件輸送裝置將所述敷貼部件沿與所述載帶的輸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進行搬運。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拼接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連接部件由以能夠彼此分離的方式連結的多個連接配件構成,在所述連接配件上形成有與所述載帶的所述輸送孔一致的定位孔。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拼接裝置,其中, 搬運所述載帶的搬運路徑具有能夠搬運寬度尺寸不同的多個種類的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大小, 在所述搬運路徑中,具有:能夠與所述載帶的寬度方向的一端抵接的基準引導部及能夠與所述載帶的寬度方向的另一端抵接且能夠接近或遠離所述基準引導部的可動引導部。8.—種拼接方法,用于連接以固定的間隔設有輸送孔與元件收納用腔室的第一載帶和第二載帶,所述拼接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將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進行搬運,并定位于拼接位置, 將對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上封帶之間進行連接的第一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 根據(jù)所述上封帶的寬度尺寸,將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件橫跨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所述各上封帶而沿所述上封帶的寬度方向并列地接合多個。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拼接方法,其中, 將對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帶主體之間進行連接的第二連接部件依次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 將定位于所述拼接位置的所述第二連接部件橫跨所述第一載帶及第二載帶的各帶主體地進行接合。
【文檔編號】H05K13/02GK105981489SQ201480075361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4年2月12日
【發(fā)明人】遲曉東
【申請人】富士機械制造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