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及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627360閱讀:13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及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尤其涉及無線通信領域中的自適應無線傳輸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高速多媒體數據業(yè)務需求的日益增長,無線通信要求更寬的頻帶資源來滿足寬帶數據業(yè)務的傳輸,而頻帶利用率的有限性成為制約寬帶數據業(yè)務發(fā)展的瓶頸,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帶寬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數據傳輸速率,也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頻帶利用效率成為第三代移動通信以及未來通信系統(tǒ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同時,對高速多媒體業(yè)務的需求,促使無線移動通信系統(tǒng)采用新的技術來提高傳輸速率和系統(tǒng)容量。
      實際的無線通信信道具有兩大特點時變特性和衰落特性。時變特性是由終端、反射體、散射體之間的相對運動或者僅僅是由于傳輸媒介的細微變化引起的。因此,無線信道的信道容量也是一個時變的隨機變量,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信道容量,方法之一是使發(fā)送速率也是一個隨信道容量變化的量。在這種背景之下,自適應技術越來越被應用于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演進傳輸方案和未來的系統(tǒng)當中。對于無線通信系統(tǒng)而言,其信道狀況、業(yè)務類型、業(yè)務的分布會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采用自適應技術可使得系統(tǒng)能夠更加靈活和智能地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自適應調整,以提高傳輸質量,增大系統(tǒng)容量。一般來說,這種自適應的策略分為自適應無線資源管理和自適應無線傳輸技術兩大類。
      為適應無線移動通信系統(tǒng)高性能要求,可供采納的自適應傳輸技術主要集中在物理層(PHY)和媒體接入層(MAC)。在物理層主要有傳統(tǒng)的分集技術和采用多天線的空間分集技術,在媒體接入層主要包括鏈路適配技術即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和鏈路重傳技術即自動重復請求技術(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MC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改變調制和編碼的格式,使它在系統(tǒng)限制范圍內與信道條件相適應,而信道條件則可以通過發(fā)送反饋來估計,即根據信道的情況確定當前信道的容量,根據容量確定合適的編碼調制方式等,以便最大限度地發(fā)送信息,實現比較高的速率。AMC技術主要包括RCPT(Rate CompatiblePuncturing Turbo codes)和高階調制(MSPK&amp;M-QAM)的結合、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和多入多出天線(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等。在AMC系統(tǒng)中,一般在信道條件較好的情況下用較高階的調制方式和較高的編碼速率,而在信道條件不太好的情況下則用較低階的調制編碼方式。
      AMC技術是在假設調制符號的發(fā)射功率保持不變,在接收端假設使用功率控制使得接收信號的常時平均功率保持不變情況下,僅僅根據不同的信道條件,選擇不同的調制方式,使得信息數據的傳輸速率自適應地調整,以實現在維持一定QoS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峰值傳輸速率和平均傳輸速率的技術。
      ARQ技術也是一種鏈路自適應的技術,是指通過重傳來保證傳輸的可靠性,當前一次嘗試傳輸失敗時,就要求重傳數據包的傳輸機制。存在ARQ技術的通信鏈路一般都是閉環(huán)鏈路,存在一個反饋應答信號ACK(ACKnowledgement)&amp;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目前主要的ARQ技術有選擇重傳(SR,Selective Repeat)和停止等待重傳(SAW,Stop And Wait)兩種。
      HARQ是將前向糾錯編碼(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和ARQ相結合的技術,是在ARQ系統(tǒng)中引入FEC子系統(tǒng),FEC子系統(tǒng)用于糾正經常出現的錯誤圖樣,以減少重傳的次數,使得只有在極少出現的錯誤圖樣才請求重傳,即增加系統(tǒng)可靠性又增加了系統(tǒng)的傳輸效率。
      FEC通信系統(tǒng)的優(yōu)點是只有一個信道,而且系統(tǒng)的傳輸效率高,等于碼速率,與信道的差錯率無關。然而FEC也有一些缺點當譯碼錯誤時,錯誤的信息也送給用戶終端,所以FEC通信系統(tǒng)的可靠性并不高。ARQ通信系統(tǒng)比起FEC通信系統(tǒng)來,設備簡單,可靠性高,但它必須設置一個反向信道,并且當信道變壞(如差錯率太大)時,系統(tǒng)由于經常處于請求狀態(tài)而使傳輸效率非常低。
      所以當把它們結合起來就構成HARQ通信系統(tǒng),則當HARQ通信系統(tǒng)中發(fā)送的每個數據包中含有糾錯和檢錯的校驗比特時,如果接收包中的出錯比特數目在糾錯能力之內,則錯誤被自行糾正;當差錯嚴重,已超出FEC的糾錯能力時,則讓發(fā)端重發(fā)。HARQ能夠自動地適應信道條件的變化并且對測量誤差和時延不敏感,這樣HARQ通信系統(tǒng)的可靠性比FEC系統(tǒng)高,傳輸效率比ARQ系統(tǒng)高。。
      而當AMC和HARQ二者結合起來更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AMC提供粗略的數據速率選擇,而HARQ可以根據數據信道條件對數據速率進行較精細的調整。
      現有HARQ技術方案中,SAW是一種最簡單的HARQ形式,所需系統(tǒng)開銷非常小。在SAW中,發(fā)送方只在發(fā)送的碼塊被正確接收到之后才開始對下一碼塊進行操作,接收方用于指示數據塊是否被正確解碼的確認信息(ACK或NACK)使用一個比特。但是,SAW存在一個主要的缺點確認信息不及時,發(fā)送方在發(fā)送下一碼塊之前必須等待接收到確認消息。在等待確認信息期間,信道處于空閑,系統(tǒng)能力被浪費了。
      N-channel-SAW-HARQ在一個信道上同時并列進行N個SAW的HARQ過程,當下行鏈路被某個HARQ過程用于傳輸碼塊時,上行鏈路被用于傳輸其他HARQ過程的確認信息,這樣系統(tǒng)資源被充分利用,但是這時就要求接收方必須能夠存儲N個數據塊的信息。
      另一種現有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調度器根據信道條件的相關信息以及其他一些原則確定發(fā)送某個用戶終端數據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發(fā)送方根據該確定的調制編碼格式對信息比特11進行編碼,形成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12、13、14、15,其中每塊所包含的信道碼數量相等,碼塊12包含全部的原始信息,后續(xù)的碼塊13、14、15可能包含原始信息。
      首次傳輸,調度器根據信道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則確定傳輸碼塊12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送給發(fā)送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只傳輸碼塊12;接收方接收并解碼得到數據塊121,如果接收方未能正確解碼,則向調度器反饋NACK100及信道條件,調度器根據信道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則確定傳輸碼塊13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送給發(fā)送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發(fā)送碼塊13;接收方接收并解碼得到數據塊131,接收方再將數據塊131與此前解碼得到的數據塊121進行合并,如果未能正確解碼,則向調度器反饋NACK101及信道條件,調度器根據信道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則確定傳輸碼塊14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送給發(fā)送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發(fā)送碼塊14;接收方接收并解碼得到數據塊141,接收方再將數據塊141與此前解碼得到的數據塊121、131進行合并,如果未能正確解碼,則向調度器反饋NACK102及信道條件,調度器根據信道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則確定傳輸碼塊15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送給發(fā)送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發(fā)送碼塊15;接收方接收并解碼得到數據塊151,接收方再將數據塊151與此前解碼得到的數據塊121、131、141進行合并,如果正確解碼,向調度器反饋ACK,則本次數據傳輸結束,剩余的沒有傳輸的碼塊丟棄;如果接收方沒有正確解碼,則向調度器反饋NACK,調度器再根據信道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則確定下一碼塊的發(fā)送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送給發(fā)送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發(fā)送下一碼塊,直到達到最大重傳次數,本次傳輸結束。
      在上述傳輸過程中,當編碼后的碼塊全部傳完后,如果碼速率與所選擇的調制編碼格式相一致,則可以在當前的信道條件下保證很大概率的傳輸正確。但是,在開始傳輸的幾塊碼塊時,由于編碼格式遠高于實際需求,所以傳輸正確的可能性較小,也就是前幾次接收方的反饋,是NACK的概率較大,這樣反饋信號中包含的信息量較小,造成資源的浪費。
      另外,還存在一種技術方案,調度器根據實際信道條件的相關信息,實時的調整數據發(fā)送時的最大重傳次數,調度器根據信道條件的相關信息選擇調制編碼格式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形成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信道碼塊數,發(fā)送方一次發(fā)送完畢,接收方只連續(xù)接收一次,合并后反饋一次ACK或NACK。
      但該技術方案中,由于最大重傳次數的調整是根據信道條件的變化進行的,受到時延的影響具有一定的誤差,所以對于信道條件的跟蹤的準確性下降,造成誤碼率提高或者資源的浪費;另外,由于所編碼塊一次全部傳輸完畢,不能很好的利用時間分集,所以會影響HARQ的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有鑒如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及系統(tǒng),以便能有效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反饋信令開銷,進而提高信道資源的利用率。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該方法主要包括步驟A,發(fā)送方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以得到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數,發(fā)送方將這些碼塊分為至少2組,且至少第1組包括至少2個碼塊;及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并向接收方發(fā)送;步驟B,接收方接收碼塊并解碼,在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不正確就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包括作為發(fā)送方的用戶終端或基站,以及相應作為接收方的基站或用戶終端,發(fā)送方包括相連的編碼模塊與發(fā)送模塊;接收方包括接收解碼模塊,其中,在編碼模塊與發(fā)送模塊之間設有依次相連的分組模塊與時間設置模塊,編碼模塊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以得到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數,分組模塊將這些碼塊分為至少2組,且至少第1組包括至少2個碼塊;及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時間設置模塊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通過發(fā)送模塊向接收方發(fā)送;接收方的接收解碼模塊接收碼塊并解碼,在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不正確就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
      與現有技術相比,利用本發(fā)明的方法或系統(tǒng)在傳輸數據時,由于發(fā)送方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所以數據傳輸時受到時延的影響較小,對于信道條件的跟蹤的準確性較高,能有效地降低誤碼率及減少資源的浪費;而當接收方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還不正確,接收方才向調度器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所以能有效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反饋信令開銷,提高信道資源的利用率。


      圖1為現有技術的數據傳輸流程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tǒng)框3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步驟框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單個用戶終端的數據傳輸流程圖。
      圖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6個用戶終端的數據傳輸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及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發(fā)明的核心內容為將數據進行不均勻傳輸,即對存在多個碼塊的數據將時間較靠前的碼塊集中連續(xù)傳輸或者設置時間間隔傳輸。
      如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一較佳數據傳輸系統(tǒng),主要包括發(fā)送方21與接收方22,該發(fā)送方21可以為用戶終端,則接收方22為基站;該發(fā)送方21也可以為基站,則接收方22為用戶終端。發(fā)送方21主要包括依次相連的編碼模塊211、分組模塊212、時間設置模塊213與發(fā)送模塊214,另外還包括ACK/NACK接收模塊215;接收方22包括相連的接收解碼模塊221與ACK/NACK發(fā)送模塊222,且在基站中還設置有一調度器(圖未示)。
      數據傳輸時,基站中的調度器首先在一大群用戶終端中,根據相應的準則如公平性PF原則、最大吞吐量max througnput原則、循環(huán)分配round robin原則等選擇出用戶終端,下行時是指給這些用戶終端發(fā)數據;上行時是讓這些用戶終端發(fā)數據;之后確定每個用戶終端的時頻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根據時頻資源的大小和調制編碼格式,可以得出信息比特的長度即數據塊的大小,調度器將上述調度結果均向發(fā)送方21與接收方發(fā)送22。
      該發(fā)送方21的編碼模塊211根據調度器確定的調制編碼格式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形成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數,其中每塊所包含的信道碼數量相等;分組模塊212再將這些碼塊分為至少2組,且至少第1組包括至少2個碼塊,該分組方式可以是發(fā)送方21與接收方22預先約定的,也可以是固定不變的,或由調度器臨時通知發(fā)送方21與接收方22,或由發(fā)送方21臨時通知接收方22;時間設置模塊213再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并通過發(fā)送模塊214向接收方22發(fā)送;接收方22的接收解碼模塊221根據時頻資源及設定的分組方式與時間間隔,在設置的時間及指定的信道內接收碼塊并解碼。
      接收解碼模塊221可以每接收一組或每接收一個碼塊就進行解碼,以得到相應的數據塊,并將有時間關系的數據塊進行合并,如果接收某塊碼塊后解碼正確,就立刻由ACK/NACK發(fā)送模塊222向ACK/NACK接收模塊215反饋ACK,本次傳輸結束,剩余的沒有傳輸的碼塊丟棄;如果解碼不正確,則接收解碼模塊221一直接收完該組的碼塊,解碼如果還不正確才由ACK/NACK發(fā)送模塊222統(tǒng)一向發(fā)送方21的ACK/NACK接收模塊215反饋一次NACK,再進行下一次的傳輸,直到達到最大重傳次數才結束,剩下沒有傳輸的碼快丟棄,本次傳輸結束。如果發(fā)送方21為用戶終端,接收方22為基站,則用戶終端的ACK/NACK接收模塊215還需將ACK/NACK信息發(fā)送給基站的調度器;如果發(fā)送方21為基站,接收方22為用戶終端,則基站的ACK/NACK接收模塊215直接將ACK/NACK信息傳送其調度器。
      在接收過程中,接收解碼模塊221需將解碼得到的數據塊與此前解碼得到的數據塊進行合并,再判斷合并后的解碼是否正確,再通過上述的方法反饋ACK或NACK。
      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數據傳輸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其具體的數據傳輸過程如以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所述,如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過程框圖,其主要步驟包括步驟301,首次發(fā)送時,發(fā)送方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發(fā)送方周期性地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但一般來說,數據的傳輸過程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所以發(fā)送方一般會同時發(fā)送導頻和數據,該數據的發(fā)送是根據上一次的導頻所包含的信道條件進行發(fā)送的。發(fā)送方可以是用戶終端,則接收方為基站;發(fā)送方也可以是基站,則接收方為用戶終端。
      步驟302,接收方收到導頻后,檢測出導頻中所包含的信道條件信息,并將該信道條件信息通過發(fā)送方向基站的調度器反饋;相應于發(fā)送方周期性地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接收方也是根據接收到的導頻周期性地通過發(fā)送方向調度器反饋信道條件信息,該信道條件信息可以包括信道資源是否充分的信息、信道功率信息等。
      步驟303,調度器接收到信道條件信息后,根據信道條件信息如CQI信息,以及根據公平性PF原則、最大吞吐量max througnput原則、循環(huán)分配round robin原則等,確定發(fā)送某個用戶終端數據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進而調度到該用戶終端及其對應的數據,并均向發(fā)送方及接收方反饋調度結果;
      步驟304,發(fā)送方收到調度結果,根據調度結果對調度器調度的用戶終端的數據進行編碼及分組;發(fā)送方根據該確定的調制編碼格式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形成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數,其中每塊所包含的信道碼數量相等。再將這些碼塊分為至少2組,且至少第1組包括至少2個碼塊,且分組方式可以是發(fā)送方與接收方預先約定的,也可以是固定不變的,或由調度器臨時通知發(fā)送方與接收方,或由發(fā)送方臨時通知接收方;發(fā)送方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且同一組內的時間間隔或不同組的時間間隔均由發(fā)送方設定為任意大于等于0的整數值。
      發(fā)送方向接收方同時發(fā)送碼塊及包含當前信道條件信息的導頻。
      步驟305,接收方根據時頻資源及設定的分組方式與時間間隔,在設置的時間及指定的信道內接收碼塊并解碼,在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不正確就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
      接收方可以每接收一組或每接收一個碼塊就進行解碼,以得到相應的數據塊,并將有時間關系的數據塊進行合并,如果接收某塊碼塊后解碼正確就立刻反饋ACK,本次傳輸結束,剩余的沒有傳輸的碼塊丟棄;如果解碼不正確,則接收方一直接收完該組的碼塊,解碼如果還不正確才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在接收過程中,接收方需將解碼得到的數據塊與此前解碼得到的數據塊進行合并,再判斷合并后的解碼是否正確,再通過上述的方法反饋ACK或NACK。
      步驟306,如果反饋的是NACK,則此后進入上述類似的一個循環(huán)過程,調度器再次根據收到的信道條件確定下一組碼塊的發(fā)送時間、信道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向發(fā)送方反饋調度結果;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再進行下一次的傳輸,直到達到最大重傳次數才結束,剩下沒有傳輸的碼快丟棄,本次傳輸結束。
      如對單用戶終端的數據發(fā)送過程,可以如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較佳第一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過程。發(fā)送方根據調度器的調度結果,確定發(fā)送該用戶終端數據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且設定最大重傳次數為4次,發(fā)送方根據該確定的調制編碼格式對信息比特41進行編碼,形成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42、43、44、45,其中每塊所包含的信道碼數量相等。
      考慮到首次或者前幾次傳輸的正確率較低,所以發(fā)送方可以設置某些碼塊之間的時間關系,如將共享一次ACK或NACK反饋的碼塊組成一個組,則在圖4中將碼塊42、43、44、45總共分為3組進行組合傳輸,則設第1組包含2個碼塊42、43,第2組包含1個碼塊44,第3組包含1個碼塊45。
      第1組包括碼塊42、43,攜帶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攜帶全部的原始信息的可以是本組內第一塊碼塊42,也可以是本組的所有碼塊共同攜帶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后續(xù)的所有組可以攜帶或不攜帶全部原始數據信息,也可以從所有后續(xù)組中選擇部分組攜帶全部原始數據信息,但所攜帶原始數據信息的組必須攜帶全部原始數據信息。
      并設置第1組的碼塊42、43的塊間時間距離為t1,t1可以取大于等于0的整數值,本實施方式中t1等于0。
      發(fā)送時,發(fā)送方首先向接收方發(fā)送第1組的碼塊42、43及導頻,由于碼塊42、43的塊間時間間隔為0,所以發(fā)送方是連續(xù)地將碼塊42、43向接收方發(fā)送。
      接收方接收該碼塊42、43并解碼分別得到數據塊421、431,接收方將數據塊421、431進行合并,根據合并結果向發(fā)送方反饋一次NACK400,及根據導頻向發(fā)送方反饋當前的信道條件,發(fā)送方將該NACK400及當前的信道條件轉發(fā)給調度器。
      此后進入上述類似的一個循環(huán)過程,調度器再次根據收到的信道條件確定第2組碼塊44的發(fā)送時間、信道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向發(fā)送方反饋調度結果。
      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再次發(fā)送碼塊44及導頻,接收方接收該碼塊44并解碼得到數據塊441,接收方將數據塊441與其前解碼的數據塊421、431進行合并,根據合并結果向發(fā)送方反饋一次NACK401,及根據導頻向發(fā)送方反饋當前的信道條件,發(fā)送方將該NACK401及當前的信道條件轉發(fā)給調度器。
      調度器又再次根據接收的信道條件確定第3組碼塊45的發(fā)送時間、信道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向發(fā)送方反饋調度結果。
      發(fā)送方又再次根據調度結果發(fā)送碼塊45及導頻,接收方接收該碼塊45并解碼得到數據塊451,接收方將數據塊451與其前解碼的數據塊421、431、441進行合并,根據合并結果向發(fā)送方反饋一次ACK402,及根據導頻向發(fā)送方反饋當前的信道條件,此時已經正確解碼,且反饋了ACK402,則本次數據傳輸結束。
      但此后,發(fā)送方仍要周期性地向調度器轉發(fā)來自接收方反饋的信道條件信息及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以備此后的數據傳輸。
      第一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過程中,發(fā)送方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及接收方根據接收的導頻而通過發(fā)送方向調度器反饋信道條件信息的過程是周期性持續(xù)過程,因此,調度器可以根據不同信道條件信息進行動態(tài)的調整,即發(fā)送方根據調度器的調度結果再次確定發(fā)送用戶終端下一組碼塊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以發(fā)送下一組碼塊,直到接收方反饋ACK或達到最大重傳次數,本次傳輸結束。
      上述為單用戶終端在最大重傳次數為4次的HARQ中數據傳輸過程,由于系統(tǒng)在傳輸時將共享一次NACK反饋的碼塊42、43組成一個組,并設置碼塊42、43之間的時間關系,而接收方接收該組碼塊42、43后進行解碼,只在該組接收并解碼完成后,才向調度器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所以能有效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反饋信令開銷,提高信道資源的利用率,此外,在接收時,接收方是根據時頻資源及設定的時間間隔,在設置的時間內接收碼塊并解碼,所以也能有效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反饋信令開銷,提高信道資源的利用率。
      上述為單用戶終端的最大重傳次數為4次數據傳輸過程,當最大重傳次數為n時,且n≥2的整數,數據傳輸的具體過程可以如下所述。
      發(fā)送方周期性地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及向調度器轉發(fā)接收方反饋的信道條件,調度器根據接收的信道條件信息,以及根據公平性PF原則、最大吞吐量max througnput原則、循環(huán)分配round robin原則等,確定發(fā)送該用戶終端數據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調度該用戶終端的數據,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給發(fā)送方及接收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中確定的調制編碼格式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形成與最大重傳次數為n次相等的碼塊數n,其中每塊所包含的信道碼數量相等。
      考慮到首次或者前幾次傳輸的正確率較低,所以發(fā)送方可以設置某些碼塊之間的時間關系,如將共享一次ACK或NACK反饋的碼塊組成一個組,則設可以將這些碼塊分為m組進行組合傳輸,且m<n,且分組方式可以是發(fā)送方與接收方預先約定的,也可以是固定不變的,或由調度器臨時通知發(fā)送方與接收方,或由發(fā)送方臨時通知接收方。
      第1組碼塊攜帶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可以是本組內的第一塊碼塊攜帶全部的原始信息,也可以是本組的所有碼塊共同攜帶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后續(xù)的所有組可以攜帶或不攜帶全部原始數據信息,也可以從后續(xù)所有組中選擇部分組攜帶全部原始數據信息,但所攜帶原始數據信息的組必須攜帶全部原始數據信息。
      設第1組包含的碼塊數為n1,第2組包含的碼塊數為n2,……,第m組包含的碼塊數為nm。其中,n1≥n2≥……≥nm≥1且n1>1,n1+n2+……+nm=n;設各組的碼塊的塊間時間間隔分別為t1,t2,……,tm,單位為TTI,t1,t2,……,tm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同時,如有必要,組內的各碼塊間的時間間隔也可以相等或不等,本實施方式最佳設置為組內的時間間隔相等,如果某一組中的碼塊數少于2個,則認為該t無意義,對于有意義的t,可以取大于等于0的整數值。
      在數據傳輸時,發(fā)送方將所有碼塊根據組次依次傳輸,對含有至少2個碼塊的組,設置組中各碼塊的塊間時間間隔,如果組中碼塊的時間間隔為0,則該組的碼塊為連續(xù)傳輸;如果碼塊的時間間隔為大于等于0的整數值,則發(fā)送方就根據該設置的時間間隔將碼塊發(fā)送。
      接收方根據時頻資源及設定的分組方式與時間間隔,在設置的時間及指定的信道內接收碼塊并解碼,接收方可以每接收一組或每接收一個碼塊就進行解碼,以得到相應的數據塊,并將有時間關系的數據塊進行合并,如果接收某塊碼塊后解碼正確就立刻反饋ACK,本次傳輸結束,剩余的沒有傳輸的碼塊丟棄;如果解碼不正確,則接收方一直接收完該組的碼塊,解碼如果還不正確才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再進行下一次的傳輸,直到達到最大重傳次數才結束,剩下沒有傳輸的碼快丟棄,本次傳輸結束。在接收過程中,接收方需將解碼得到的數據塊與此前解碼得到的數據塊進行合并,再判斷合并后的解碼是否正確,再通過上述的方法反饋ACK或NACK。
      如果接收方沒有正確解碼,則向調度器反饋NACK,調度器再次確定發(fā)送該用戶終端下一組碼塊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調度該組碼塊,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給發(fā)送方及接收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發(fā)送下一組碼塊,直到達到最大重傳次數n次,本次傳輸才結束,剩余的沒有傳輸的碼塊丟棄。
      上述為單用戶終端的數據輸出過程,但對通信系統(tǒng)來說,一般存在多個用戶終端,所以對多用戶終端的數據傳輸過程可以如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較佳的第二實施方式數據傳輸流程圖。
      如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中設有6個用戶終端51、52、53、54、55、56進行數據傳輸,用戶終端51包括碼塊51A、51B、51C、51D,用戶終端52包括碼塊52A、52B、52C、52D,用戶終端53包括碼塊53A、53B、53C、53D,用戶終端54包括碼塊54A、54B、54C、54D,用戶終端55包括碼塊55A、55B、55C、55D,用戶終端56包括碼塊56A、56B、56C、56D。
      傳輸時,發(fā)送方周期性地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及向調度器轉發(fā)接收方反饋的信道條件,多個用戶終端的碼塊傳輸仍可分別按照上述單用戶終端的數據傳輸過程進行,調度器根據接收的信道條件信息,以及根據公平性PF原則、最大吞吐量max througnput原則、循環(huán)分配round robin原則等,確定發(fā)送某個用戶終端數據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調度該用戶終端及其對應的數據,調度器將該調度結果發(fā)送給發(fā)送方及接收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進行編碼,以形成與最大重傳此數相等的碼塊數,并將這些碼塊根據傳輸單個用戶終端的方式進行分組,再進行發(fā)送碼塊。
      如對用戶終端51的數據傳輸過程,調度器確定發(fā)送用戶終端51的數據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且設定最大重傳次數為4次,發(fā)送方根據該確定的調制編碼格式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形成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51A、51B、51C、51D,其中每塊所包含的信道碼數量相等。
      發(fā)送方將碼塊51A、51B、51C、51D進行分組,共分為3組,第1組包括碼塊51A、51B,第2組包括碼塊51C,第3組包括碼塊51D。
      發(fā)送方將第1組的碼塊51A、51B連續(xù)傳輸或者設置時間間隔傳輸,并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接收方接收碼塊51A、51B并解碼得到相應的數據塊501A、501B,發(fā)送方再將有時間關系的數據塊501A、501B進行合并,根據合并結果統(tǒng)一向調度器反饋一次者NACK510,及根據導頻向調度器反饋此時的信道條件。
      調度器再次確定發(fā)送該用戶終端下一組碼塊51C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將調度結果發(fā)送給發(fā)送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發(fā)送碼塊51C及導頻,接收方接收碼塊51C后進行解碼得到數據塊501C,接收方將數據塊501C與此前解碼得到的數據塊501A、501B進行合并,得到正確解碼,向調度器反饋ACK511,則本次數據傳輸結束,剩余的沒有傳輸的第3組碼塊51D丟棄。但此后,發(fā)送方仍要周期性地向調度器轉發(fā)接收方反饋的信道條件及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以備此后的數據傳輸。
      在上述傳輸用戶終端51的數據過程中,由于發(fā)送方向接收方發(fā)送導頻的過程以及接收方根據接收的導頻向調度器反饋信道條件的過程是個周期性的持續(xù)過程。所以在用戶終端51的數據傳輸過程中,發(fā)送方將用戶終端51的碼塊51A、51B發(fā)送后,調度器可以根據不同的信道條件信息,調度其它用戶終端的數據進行傳輸。
      例如,接收方可以不立刻向調度器反饋NACK510,而是調度器根據收到的信道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則,調度用戶終端54及其對應的數據,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給發(fā)送方及接收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對用戶終端54的數據進行與用戶終端51相類似的編碼及分組,第1組包括碼塊54A、54B,第2組包括碼塊54C,第3組包括碼塊54D。
      發(fā)送方將第1組的碼塊54A、54B連續(xù)傳輸或者設置時間間隔傳輸,接收方接收碼塊54A、54B并解碼為數據塊504A、504B。
      發(fā)送方發(fā)送用戶終端54的第1組的碼塊54A、54B后,調度器再根據收到的信道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則調度用戶終端52及其對應的數據,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給發(fā)送方及接收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對用戶終端52的數據進行與用戶終端51相類似的編碼及分組,第1組包括碼塊52A、52B,第2組包括碼塊52C,第3組包括碼塊52D。
      發(fā)送方將第1組的碼塊52A、52B連續(xù)傳輸或者設置時間間隔傳輸。接收方接收碼塊52A、52B并解碼為數據塊502A、502B,同時接收方向調度器反饋相關用戶終端51的碼塊傳輸的NACK510。
      調度器接收NACK510后,調度器再次確定發(fā)送用戶終端51的第3組的碼塊51C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并將調度結果發(fā)給發(fā)送方,發(fā)送方根據調度結果發(fā)送碼塊51C。
      在此后的數據傳輸過程中,與上述數據傳輸的過程相類似,均為調度器根據收到的信道條件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則,確定發(fā)送用戶終端51、52、53、54、55、56中的某個用戶終端數據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進而調度到該用戶終端及其對應的數據,調度器將調度結果發(fā)給發(fā)送方及接收方,發(fā)送方再根據調度結果對調度的用戶終端的數據進行編碼及將碼塊進行分組,發(fā)送方將該用戶終端的各組的碼塊集中連續(xù)或者設置時間間隔傳輸,并向接收方周期性發(fā)送導頻。
      但對同一個用戶終端而言,與傳輸單個用戶終端的數據的過程相同,即數據的傳輸過程為調度器根據信道條件的相關信息以及其他一些原則確定發(fā)送某個用戶終端數據的時間、所占系統(tǒng)資源和調制編碼格式,發(fā)送方根據該確定的調制編碼格式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形成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數,其中每塊所包含的信道碼數量相等。發(fā)送方將這些碼塊分為至少2組,且至少第1組包括至少2個碼塊,且分組方式可以是發(fā)送方與接收方預先約定的,也可以是設置不變的,或由調度器臨時通知發(fā)送方與接收方,或由發(fā)送方臨時通知接收方;發(fā)送方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并向接收方發(fā)送;接收方根據時頻資源及設定的分組方式與時間間隔,在設置的時間及指定的信道內接收碼塊并解碼,在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不正確就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
      接收方可以每接收一組或每接收一個碼塊就進行解碼,以得到相應的數據塊,并將有時間關系的數據塊進行合并,如果接收某塊碼塊后解碼正確就立刻反饋ACK,本次傳輸結束,剩余的沒有傳輸的碼塊丟棄;如果解碼不正確,則接收方一直接收完該組的碼塊,解碼如果還不正確才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再進行下一次的傳輸,直到達到最大重傳次數才結束,剩下沒有傳輸的碼快丟棄,本次傳輸結束。在接收過程中,接收方需將解碼得到的數據塊與此前解碼得到的數據塊進行合并,再判斷合并后的解碼是否正確,再通過上述的方法反饋ACK或NACK。
      如圖5中所示,NACK510、540、520、550、530分別為用戶終端51、54、52、53在接收方接收碼塊并解碼后向調度器反饋的NACK,ACK511、541、521分別為用戶終端51、54、52在接收方接收碼塊并解碼后向調度器反饋的ACK。如果調度器收到ACK,則本次數據傳輸結束,剩余的沒有傳輸的碼塊丟棄,如圖中用戶終端51第3組的碼塊51D,用戶終端52第3組的碼塊52D,用戶終端52第2組的碼塊53C與第3組的碼塊53D,用戶終端55第3組的碼塊55D,用戶終端56第2組的碼塊56C與第3組的碼塊56D均為沒有傳輸丟棄的碼塊。
      可見,當存在多用戶終端時,多個用戶終端的數據仍可分別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單用戶終端的數據傳輸過程進行。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數據傳輸過程中,由于發(fā)送方對包含至少2個碼塊的組的碼塊進行集中連續(xù)傳輸或者設置時間間隔傳輸。接收方接收碼塊后,如果解碼不正確,就繼續(xù)接收該碼塊所屬組的其它碼塊,如果直到接收完該組碼塊后,解碼還不正確,接收方才向調度器反饋一次NACK,所以能有效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反饋信令開銷,提高信道資源的利用率,此外,接收方還可以根據時頻資源及設定的分組方式與時間間隔,在設置的時間及指定的信道內接收碼塊并解碼,所以也能有效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反饋信令開銷,提高信道資源的利用率。
      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范圍之內,所做的任何修飾、等效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主要包括步驟A,發(fā)送方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以得到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數,發(fā)送方將這些碼塊分為至少2組,且至少第1組包括至少2個碼塊;及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并向接收方發(fā)送;步驟B,接收方接收碼塊并解碼,在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不正確就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接收方每接收完一組碼塊進行解碼或接收方每接收一個碼塊進行解碼。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還包括接收方每接收完一組碼塊進行解碼,則在該組解碼后,根據解碼的正確與否統(tǒng)一反饋一次ACK或NACK。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還包括接收方每接收一個碼塊進行解碼,則只要解碼正確,就反饋ACK。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還包括接收方進行解碼得到相應的數據塊后,將有時間關系的數據塊進行合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成組的組數小于最大重傳次數。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組包含的碼塊數至最后一組所包含的碼塊數的關系為前一組包含的碼塊數大于等于其后一組所包含的碼塊數。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組攜帶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由第1組的至少第1塊碼塊攜帶。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組后續(xù)的所有組或從其后續(xù)的所有組中選擇部分組,每一組攜帶全部原始數據信息。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由每組的至少1塊碼塊攜帶。
      12.如權利要求1-11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時間間隔為大于等于0的整數值。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組內的時間間隔或不同組內的時間間隔均由發(fā)送方設定為任意大于等于0的整數值。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戶終端為發(fā)送方,基站為接收方;或基站為發(fā)送方,用戶終端為接收方。
      15.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包括作為發(fā)送方的用戶終端或基站,以及相應作為接收方的基站或用戶終端,發(fā)送方包括相連的編碼模塊與發(fā)送模塊;接收方包括接收解碼模塊,其特征在于在編碼模塊與發(fā)送模塊之間設有依次相連的分組模塊與時間設置模塊,編碼模塊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以得到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數,分組模塊將這些碼塊分為至少2組,且至少第1組包括至少2個碼塊;及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時間設置模塊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通過發(fā)送模塊向接收方發(fā)送;接收方的接收解碼模塊接收碼塊并解碼,在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不正確就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接收解碼模塊每接收完一組碼塊進行解碼或接收方每接收一個碼塊進行解碼。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接收方還包括與接收解碼模塊相連的ACK/NACK發(fā)送模塊,接收解碼模塊每接收完一組碼塊進行解碼,則在該組解碼后,根據解碼的正確與否由ACK/NACK發(fā)送模塊統(tǒng)一向發(fā)送方反饋一次ACK或NACK。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接收方還包括與接收解碼模塊相連的ACK/NACK發(fā)送模塊,接收解碼模塊每接收一個碼塊進行解碼,則只要解碼正確,就由ACK/NACK發(fā)送模塊向發(fā)送方反饋ACK。
      19.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基站的調度器,該調度器根據信道條件信息確定發(fā)送某個用戶終端數據的調制編碼格式,則編碼模塊根據該確定的調制編碼格式對用戶終端數據進行編碼。
      20.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接收解碼模塊接收碼塊進行解碼得到相應的數據塊后,還將有設置時間關系的數據塊進行合并。
      21.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分組模塊使分成組的組數小于最大重傳次數。
      22.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分組模塊使第1組包含的碼塊數至最后一組所包含的碼塊數的關系設為前一組包含的碼塊數大于等于其后一組所包含的碼塊數。
      23.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發(fā)送模塊設置由第1組攜帶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由第1組的至少第1塊碼塊攜帶。
      25.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發(fā)送模塊設置由第1組后續(xù)的所有組或從其后續(xù)的所有組中選擇部分組,每一組攜帶全部原始數據信息。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全部的原始數據信息由每組的至少1塊碼塊攜帶。
      27.如權利要求15-26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時間設置模塊將時間間隔設為大于等于0的整數值。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同一組內的時間間隔或不同組內的時間間隔均由時間設置模塊設定為任意大于等于0的整數值。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及系統(tǒng),該方法與系統(tǒng)主要為用戶終端或基站作為發(fā)送方,相應的基站或用戶終端作為接收方,發(fā)送方對信息比特進行編碼以得到與最大重傳次數相等的碼塊數,發(fā)送方將這些碼塊分為至少2組,且至少第1組包括至少2個碼塊;及對存在至少2個碼塊的組,設置組中各碼塊間的傳輸時間間隔,并向接收方發(fā)送;接收方接收碼塊并解碼,在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不正確就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由于本發(fā)明中接收方每接收完一組碼塊后,如果解碼一直還不正確,接收方才向調度器統(tǒng)一反饋一次NACK,所以能有效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反饋信令開銷,提高信道資源的利用率。
      文檔編號H04L1/00GK1983913SQ20051012091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劉德平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