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方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方法及裝置,包括:終端確定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與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的公約數中小于p的公約數的集合A,并確定集合A中滿足mod(d-a,(p/a)-1)=0的元素,組成子集B,根據c=(d-b)/((p/b)-1),計算與子集B中的元素一一對應的值,組成集合C;確定集合C中的元素的最小值cmin,以及與cmin對應的子集B中的元素bcmin,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將bcmin作為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以及將cmin作為環(huán)回時間;終端在傳輸一數據包時,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bcmin,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cmin,發(fā)送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專利說明】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長期演進系統(tǒng),尤其涉及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為LTE)系統(tǒng)的無線接入網絡包括:網絡側(增強的節(jié)點B,eNB)與用戶設備(UE),其中,網絡側與核心網絡或其它網絡相連,并通過無線接口與位于該網絡側所服務的小區(qū)中UE進行通信。為了提升上行鏈路(UL)網間語音,即基于IP的語音傳輸(Voice over IP,簡稱為VoIP)業(yè)務覆蓋,LTE物理層引入了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簡稱為 TTI Bundling)技術。
[0003]其中,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是指調度器為UE分配超過I個傳輸時間間隔TTI的無線資源?;舅枷胧窃试SUE使用連續(xù)的TTI連續(xù)發(fā)送同一數據包的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簡稱為RV),并將上述操作作為該UE的I次傳輸嘗試。
[0004]具體地,如圖1所示,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I次傳輸嘗試是在TTI I至TTI 4范圍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簡稱為PUSCH)上被執(zhí)行,相應來自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簡稱為HARQ)實體的肯定/否定(ACK/NACK)應答在TTI 8的下行物理HARQ指示信道(Down Link PhysicalIndication Shared Channel,簡稱為PHICH)上被發(fā)送;如果相應應答為否定NACK應答,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2次傳輸嘗試在TTI 17至TTI 20的PUSCH上被執(zhí)行,相應來自HARQ實體的ACK/NACK應答在TTI 24的PHICH上被發(fā)送;以此類推直到相應應答為肯定ACK應答,或達到了允許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第I個VoIP數據包傳輸終止。
[0005]注意:由于與上行鏈路VoIP業(yè)務有關的空中接口延時限制通常被設置為50ms,因此,上述最大傳輸嘗試次數至多為3次。類似地,第m(m> I)個VoIP數據包均是通過上述方式進行傳輸,第m個數據包傳輸的起始時刻為TTI 20*(m-l)+l,并需要在起始時刻之前到達。
[0006]然而,現有評估結果表明:即使是應用了所述的TTI Bundling技術,由于受限于上行鏈路最大發(fā)射功率,VoIP業(yè)務仍然無法實現理想覆蓋。針對如何在50ms延時限制下進一步提升VoIP業(yè)務覆蓋性能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方法及裝置,能夠在空中接口的延時限制下,提升語音傳輸業(yè)務的覆蓋性能。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方法,包括:
[0009]終端在進行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前,確定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與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的公約數中小于P的公約數的集合A,并確定集合A中滿足mod(d-a,(p/a)-1) =0的元素,組成子集B,其中,a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根據c = (d-b) / ((p/b)-1),計算與子集B中的元素一一對應的值,組成集合C,其中,c表示集合C中的元素,b表示子集B中的元素;
[0010]所述終端確定集合C中的元素的最小值cmin,以及與Cmin對應的子集B中的元素b。.,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將b?in作為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以及將Cmin作為環(huán)回時間;
[0011]所述終端在傳輸一數據包時,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bMin,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Cmin,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0012]進一步地,還包括:
[0013]在集合A中沒有滿足mod (d-a,(p/a)-1) = O的元素時,更新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為d-Ι,并重新確定d與P的公約數中小于P的公約數的集合A。
[0014]進一步地,還包括:
[0015]在確定與Cniin對應的子集B中的元素13。_后,取p/b?in作為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對一數據包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
[0016]進一步地,在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 = 50ms,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 = 20ms時,確定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環(huán)回時間為15ms,并且對一數據包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為4。
[0017]進一步地,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b?in,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cmin,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包括:
[0018]所述終端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15ms,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0019]進一步地,還包括: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前,還包括:
[0020]所述終端根據當前支持的冗余版本(RV)索引的范圍,分別獲取每個RV索引的預定比特位置,根據當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和調制方案,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
[0021]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預定比特位置與預定比特長度獲取所述數據包在當次傳輸嘗試的全部RV數據。
[0022]進一步地,根據當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和調制方案,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包括:
[0023]根據Ln = Qn.Nn.K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其中,Ln表示第η次傳輸嘗試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Qn表示第η次傳輸嘗試的調制階數,Nn表示第η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K表示每個資源塊包括的數據子載波數。
[0024]進一步地,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包括:
[0025]所述終端從所述當次傳輸嘗試的全部RV數據中,選擇不超過M個RV數據,并將所選擇的每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中的至少一個TTI上,其中,M表示當前支持的RV索引數與5之中的最小值。
[0026]進一步地,選擇不超過M個RV數據,并將所選擇的每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中的至少一個TTI上,包括:
[0027]在所述RV索引數為N,且N不小于5時,選擇5個RV數據,并按照RV索引的先后順序,將所述5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上;
[0028]在所述RV索引數為N,且N為小于5時,選擇N個RV數據,并按照RV索引的先后順序,將所述N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上,其中,每個RV數據至少是被映射到5個連續(xù)TTI中的一個TTI上,并且,當次傳輸嘗試的首RV數據的索弓I與前次傳輸嘗試的尾RV數據的索引連續(xù)。
[0029]進一步地,還包括:
[0030]網絡側在所述終端完成一次傳輸嘗試后的第I?10個TTI中的任意一個上向終端返回應答。
[0031]進一步地,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裝置,包括:計算單元、參數選取單元、數據配置單元和數據發(fā)送單元,其中:
[0032]所述計算單元,用于在進行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前,確定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與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的公約數中小于P的公約數的集合A,并確定集合A中滿足mod(d-a,(p/a)-1) = O的元素,組成子集B,其中,a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根據c = (d_b)/((p/
b)-1),計算與子集B中的元素一一對應的值,組成集合C,其中,c表示集合C中的元素,b表示子集B中的元素;
[0033]所述參數選取單元,用于確定集合C中的元素的最小值cmin,以及與Cmin對應的子集B中的元素b?in,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將b?in作為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以及將Cmin作為環(huán)回時間;
[0034]所述數據配置單元,用于配置要發(fā)送數據包的冗余版本數據;
[0035]所述數據發(fā)送單元,用于在傳輸一數據包時,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bMin,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Cmin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0036]進一步地,所述參 數選取單元,具體用于在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 = 50ms,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 = 20ms時,確定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環(huán)回時間為15ms,對一數據包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為4。
[0037]進一步地,所述數據發(fā)送單元,具體用于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15ms,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0038]進一步地,所述數據配置單元,具有用于根據當前支持的冗余版本(RV)索引的范圍,分別獲取每個RV索引的預定比特位置,根據當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和調制方案,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根據所述預定比特位置與預定比特長度獲取所述數據包在當次傳輸嘗試的全部RV數據。
[0039]進一步地,所述數據配置單元,具有用于根據Ln = Qn.Nn.K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其中,Ln為第η次傳輸嘗試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Qn為第η次傳輸嘗試的調制階數,Nn為第η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K為每個資源塊包括的數據子載波數。
[0040]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根據VoIP的空中接口延時限制以及數據包的到達周期確定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傳輸中的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以及環(huán)回時間,從而對于每一個VoIP數據包,能夠實現在特定延時限制下的最大TTI利用率與最大時間分集,最終提升了上行鏈路VoIP業(yè)務的覆蓋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1]圖1是現有的TTI Bundling傳輸方法的示意圖;[0042]圖2是現有的冗余版本RV實例的示意圖;
[0043]圖3是本實施方式TTI Bundling傳輸方法的示意圖;
[0044]圖4是本實施方式的實施例1的4次傳輸嘗試的示意圖;
[0045]圖5是本實施方式的實施例2的4次傳輸嘗試的示意圖
[0046]圖6是本實施方式的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裝置的架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7]本實施方式中,根據VoIP空中接口延時限制與數據包到達周期確定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傳輸中的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TTI Bundling大小)以及環(huán)回時間(Round Trip Time,簡稱RTT)。具體地,在空中接口延時限制為50ms,數據包的到達周期為20ms時,確定環(huán)回時間為15ms,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以及對一數據包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為4。
[0048]在確定了環(huán)回時間,以及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后,按照所確定的環(huán)回時間,以及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發(fā)送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從而實現了每上行鏈路VoIP數據包在空中接口延時限制下的最大TTI利用率,最終進一步提升了上行鏈路VoIP業(yè)務覆蓋。其中,所述環(huán)回時間RTT是指從一次傳輸嘗試的開始時間到下一次傳輸嘗試的開始時間間隔的TTI的數量。
[0049]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50]在LTE系統(tǒng)中,為了實現物理層的差錯控制,增量冗余(IncrementalRedundancy,簡稱為IR)形式的HARQ機制被采用。具體地,為了實現IR形式的HARQ傳輸,RV設計被LTE系統(tǒng)采納并使用。其中,每個RV由RV的一個預定比特位置和一個預定比特長度所定義,預定比特長度與當前資源分配大小及調制方案有關,具體是指,從信道編碼器輸出序列的預定比特位置開始逐一循環(huán)輸出的具有預定比特長度的比特序列。
[0051]如圖2所示,為具體的RV實例示意圖,其中,該實例是定義了 4個RV,每個RV對應于一個傳輸開始點(預定比特位置),首次傳送和各次的HARQ重傳分別使用相同或不同RV,從而實現了冗余比特或比特能量的逐步積累,最終完成了 IR形式的HARQ操作。
[0052]本實施方式中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方法中,確定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和環(huán)回時間的步驟,包括:
[0053]假設上行鏈路VoIP業(yè)務空中接口延時限制為d(單位為ms),并且VoIP數據包是以p(p < d)個TTI (每TTI時域上占據Ims)為周期周期性到達,稱數據包的到達周期為P (單位為ms)。
[0054]步驟一:獲取d與P的公約數中小于P的公約數的集合A ;
[0055]步驟二:獲取子集B,其中,子集B是由滿足以下條件的集合A內的元素a構成;
[0056]mod (d-a, (p/a) -1) = 0 ;
[0057]如果子集B為空,則更新d為d-Ι,并重新執(zhí)行步驟一,否則,繼續(xù)執(zhí)行步驟三。
[0058]步驟三:獲取集合C,其中,集合C內元素c與子集B內的元素b—一對應,并且采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0059]C= (d-b)/((p/b)-1);[0060]步驟四:獲取集合C內元素的最小值(3_,以及與Cmin對應的子集B內的元素bemin ;取Cmin為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傳輸的環(huán)回時間,取bemin為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傳輸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TTI Bundling大小)以及取p/bcmin為允許的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傳輸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
[0061]以d = 50ms與P = 20ms為例,則公約數集合A為{1,2,5,10},子集B為{5,10},集合C為{15,40},最小值Cmin為15,與Cmin對應的子集B內的元素b?in為5,因此,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傳輸的環(huán)回時間為15ms,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大小為5個TTI跨度以及允許的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傳輸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為4次。
[0062]以d = 51ms與p = 20ms為例,貝U公約數集合A為{1},子集B為空,貝U更新d為51-1 = 50ms,即 d = 51ms 與 p = 20ms 實例等價于 d = 50ms 與 p = 20ms 實例。
[0063]假設網絡側(eNB)服務于UE,并且該UE的上行鏈路VoIP業(yè)務已被激活,上行鏈路VoIP業(yè)務空中接口延時限制為50ms,并且VoIP數據包是以20個TTI (即20ms)為周期周期性到達。
[0064]如圖3所示, 傳輸時間間隔集束TTI Bundling傳輸方法,包括:
[0065]步驟1:用戶UE在TTI I至TTI 5的PUSCH上執(zhí)行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I次傳輸嘗試;
[0066]步驟2:網絡側(eNB) HARQ實體在TTI 9的下行PHICH上,發(fā)送ACK/NACK應答;
[0067]步驟3:如果相應應答為ACK應答,UE的第I個VoIP數據包傳輸終止,否則,UE在TTI 16至TTI 20的PUSCH上執(zhí)行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2次傳輸嘗試;
[0068]步驟4:網絡側(eNB) HARQ實體在TTI 24的下行PHICH上發(fā)送ACK/NACK應答;
[0069]步驟5:如果相應應答為ACK應答,UE的第I個VoIP數據包傳輸終止,否則,UE在TTI 31至TTI 35的PUSCH上執(zhí)行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3次傳輸嘗試;
[0070]步驟6:網絡側(eNB) HARQ實體在TTI 39的下行PHICH上發(fā)送ACK/NACK應答;
[0071]步驟7:如果相應應答為ACK應答,UE的第I個VoIP數據包傳輸終止,否則,UE在TTI 46至TTI 50的PUSCH上執(zhí)行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4次傳輸嘗試;
[0072]步驟8:網絡側(eNB) HARQ實體在TTI 54的下行PHICH上發(fā)送ACK/NACK應答。
[0073]至此,UE的第I個VoIP數據包的傳輸終止。
[0074]用戶UE在執(zhí)行第I個VoIP數據包第n(n = 1,2,3,4)次傳輸嘗試前,需要根據當前支持的RV索引的范圍(如O?4,或O?3),以及第η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和調制方案,獲取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η次傳輸嘗試的所有RV數據。
[0075]具體地,包括:
[0076](一 )根據當前支持的RV索引的范圍,分別獲取每個RV索引的預定比特位置,其中,RV索引是與預定比特位置一一對應。
[0077]( 二)根據第η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和調制方案,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每個RV索引對應相同的預定比特長度);
[0078]具體地,Ln = Qn.Nn.K,其中,Ln表示第η次傳輸嘗試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Qn表不第η次傳輸嘗試的調制階數,Nn表不第η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K表示每個資源塊包括的數據子載波數。[0079]優(yōu)選地,Qn = 2 ;Nn = l,or,2,or,3,其中,網絡側是根據當前負載情況以及無線信道質量為UE第η次傳輸嘗試確定具體的Nn值;通常,網絡側負載量越小和/或無線信道質量越差,選取的Nn值越大。
[0080](三)根據預定比特位置與預定比特長度獲取與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η次傳輸嘗試有關的所有RV數據。
[0081]注:上述過程等價于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簡稱為RM)。
[0082]執(zhí)行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n (n = 1,2,3,4)次傳輸嘗試是指從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η次傳輸嘗試的所有RV數據中,選擇不超過M個RV數據,并將所選擇的每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中的至少一個TTI上,其中,M表示當前支持的RV索引數與5之中的最小值。
[0083]上述選擇不超過M個RV數據,并將所選擇的M個RV數據中的每一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中的至少一個TTI上,包括:
[0084]在RV索引數為N,且N不小于5時,選擇5個RV數據,并按照RV索引的先后順序,將5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上;
[0085]在RV索引數為N,且N為小于5時,選擇N個RV數據,并按照RV索引的先后順序,將N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上,其中,每個RV數據至少是被映射到5個連續(xù)TTI中的一個TTI上,并且,當次傳輸嘗試的首RV數據的索引與前次傳輸嘗試的尾RV數據的索引連續(xù)。
[0086]其中,假設當前支持的RV索引范圍為O至X,所述RV索引的先后順序是0123......Χ0123......Χ0123......Χ0123......,即 O 位于 X 的后面。
[0087]網絡側在終端完 成一次傳輸嘗試后的第I?10個TTI中的任意一個上向終端返回應答。第I個VoIP數據包傳輸終止的條件包括:相應的應答為肯定的ACK應答;達到了允許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20/5 = 4)。
[0088]以上是以第I個VoIP數據包的傳輸為例對本方法進行說明,第m(m > I)個VoIP數據包均可以通過上述方式進行傳輸,第m個數據包傳輸的起始時刻為TTI 20*(m-l)+l,并需要在起始時刻之前到達。
[0089]注:所述用戶設備(UE)等價于終端。
[0090]實施例1:
[0091]假設當前支持的RV索引數為5,具體為{0,1,2,3,4},則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n (n = 1,2,3,4)次傳輸嘗試的所有RV數據表示為:
[0092][l<V^RV;\RV^RV^RV:}0
[0093]如圖4所示,執(zhí)行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n (n = 1,2,3,4)次傳輸嘗試包括:
[0094]選擇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I次傳輸嘗試的5個RV數據,并按照RV索引的先后順序將5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第I次傳輸嘗試的TTI 01至TTI 05上,具體地,與TTI 01至TTI 05有關的RV數據分別為:
[0095][RVlJW^ RVl RVl RVl);
[0096]選擇第I個VoIP數據包的第2次傳輸嘗試的5個RV數據,并按照RV索引的先后順序將5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第2次傳輸嘗試的TTI 16至TTI 20上,具體地,與TTI 16至TTI 20有關的RV數據分別為:
【權利要求】
1.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終端在進行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前,確定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與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的公約數中小于P的公約數的集合A,并確定集合A中滿足mod(d-a,(p/a)-1) = O的元素,組成子集B,其中,a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根據c = (d-b) / ((p/b)-1),計算與子集B中的元素一一對應的值,組成集合C,其中,c表示集合C中的元素,b表示子集B中的元素; 所述終端確定集合C中的元素的最小值Cniin,以及與Cniin對應的子集B中的元素bMin,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將b?in作為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以及將Cmin作為環(huán)回時間; 所述終端在傳輸一數據包時,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bMin,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cmin,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在集合A中沒有滿足mod(d-a,(p/a)-1) = O的元素時,更新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為d-Ι,并重新確定d與P的公約數中小于P的公約數的集合A。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在確定與Cniin對應的子集B中的元素13。_后,???/\_作為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對一數據包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 = 50ms,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 = 20ms時,確定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環(huán)回時間為15ms,并且對一數據包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為4。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b。.,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Cmin,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包括: 所述終端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15ms,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前,還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當前支持的冗余版本(RV)索引的范圍,分別獲取每個RV索引的預定比特位置,根據當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和調制方案,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預定比特位置與預定比特長度獲取所述數據包在當次傳輸嘗試的全部RV數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當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和調制方案,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包括: 根據Ln = Qn.Nn.K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其中,Ln表示第η次傳輸嘗試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Qn表示第η次傳輸嘗試的調制階數,Nn表示第η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K表示每個資源塊包括的數據子載波數。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包括: 所述終端從所述當次傳輸嘗試的全部RV數據中,選擇不超過M個RV數據,并將所選擇的每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中的至少一個TTI上,其中,M表示當前支持的RV索引數與5之中的最小值。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選擇不超過M個RV數據,并將所選擇的每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中的至少一個TTI上,包括: 在所述RV索引數為N,且N不小于5時,選擇5個RV數據,并按照RV索引的先后順序,將所述5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上; 在所述RV索引數為N,且N為小于5時,選擇N個RV數據,并按照RV索引的先后順序,將所述N個RV數據分別映射到當次傳輸嘗試使用的5個連續(xù)TTI上,其中,每個RV數據至少是被映射到5個連續(xù)TTI中的一個TTI上,并且,當次傳輸嘗試的首RV數據的索引與前次傳輸嘗試的尾RV數據的索引連續(xù)。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網絡側在所述終端完成一次傳輸嘗試后的第I?10個TTI中的任意一個上向終端返回應答。
11.一種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計算單元、參數選取單元、數據配置單元和數據發(fā)送單元,其中: 所述計算單元,用于在進行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前,確定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與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的公約數中小于P的公約數的集合A,并確定集合A中滿足mod (d-a, (p/a)-1) = O的元素,組成子集B,其中,a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根據c = (d-b)/((p/b)-1),計算與子集B中的元素一一對應的值,組成集合C,其中,c表示集合C中的元素,b表示子集B中的元素; 所述參數選取單元,用于 確定集合C中的元素的最小值cmin,以及與Cmin對應的子集B中的元素b?in,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將bMin作為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以及將Cmin作為環(huán)回時間; 所述數據配置單元,用于配置要發(fā)送數據包的冗余版本數據; 所述數據發(fā)送單元,用于在傳輸一數據包時,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bMin,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Cmin,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參數選取單元,具體用于在空中接口延時限制d = 50ms,數據包的到達周期P =20ms時,確定在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中,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環(huán)回時間為15ms,對一數據包的最大傳輸嘗試次數為4。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數據發(fā)送單元,具體用于按照一次傳輸嘗試中使用的連續(xù)TTI數為5,并且,環(huán)回時間為15ms,發(fā)送所述數據包在各次傳輸嘗試的冗余版本數據。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數據配置單元,具有用于根據當前支持的冗余版本(RV)索引的范圍,分別獲取每個RV索引的預定比特位置,根據當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和調制方案,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根據所述預定比特位置與預定比特長度獲取所述數據包在當次傳輸嘗試的全部RV數據。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配置單元,具有用于根據Ln = Qn.Nn.K獲取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其中,Ln為第η次傳輸嘗試每個RV索引共有的預定比特長度,Qn為第η次傳輸嘗試的調制階數,Nn為第η次傳輸嘗試的資`源分配大小,K為每個資源塊包括的數據子載波數。
【文檔編號】H04L1/18GK103427963SQ201210161670
【公開日】2013年12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陳憲明, 關艷峰, 羅薇, 袁弋非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