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選擇確認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接入基站的方法和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在使用選擇確認機制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接入基站的方法。方法包括:從移動臺向基站發(fā)送接入試探,接入試探包括多個數據幀;在移動臺中,根據從基站接收的消息,對向量進行設置,消息指示出接入試探中的多個數據幀的部分數據幀沒有被基站解碼;根據向量,將多個數據幀中沒有被基站接收的部分數據幀從移動臺的媒體接入控制層發(fā)送到物理層;以及由移動臺將多個數據幀中未被基站解碼的部分數據幀發(fā)送到基站。
【專利說明】在使用選擇確認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接入基站的方法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概括地說,本發(fā)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具體地說而不作為限制,本發(fā)明涉及在CDMA2000 Ix通信系統(tǒng)中實現SACK的新機制。
【背景技術】
[0002]在傳統(tǒng)的TCP/IP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如果序列中的一個數據分組在傳輸中丟失,則會重發(fā)多個數據分組,也就是說要重發(fā)已經接收的數據分組。這樣導致傳輸效率顯著降低。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提出了選擇確認(SACK)機制。在SACK機制中,僅僅重傳那些丟失的分組,而其他那些準確接收的分組就不再重傳。也就是說,SACK機制中接收機能夠通知發(fā)射機哪些分組丟失了、哪些分組需要重傳、哪些分組已經收到了等等。
[0003]由于SACK機制的上述優(yōu)點,CDMA2000 Ix通信系統(tǒng)中希望引入SACK機制。在IxRev.F通信系統(tǒng)中已經在進行著這樣的嘗試。Ix Rev.F是CDMA2000 Ix無線通信規(guī)范中專注于機對機或稱為物聯網(machine to machine (M2M))通信的優(yōu)化和改善的通信版本。然而,根據現在的規(guī)范,盡管引入了 SACK機制,但是卻無法使其正常工作。
[0004]所以,期望提供一種新的SACK處理機制,使得在CDMA2000 Ix系統(tǒng)中數據能夠準確地重傳。
【發(fā)明內容】
[0005]下面給出對本發(fā)明示例性方面的簡要概述。在本文的討論中,對術語“方面”的任何引用是指本發(fā)明的一個或多個方面。
[0006]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涉及一種在使用選擇確認機制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接入基站的方法。方法包括:從移動臺向基站發(fā)送接入試探,接入試探包括多個數據幀;在移動臺中,根據從基站接收的消息,對向量進行設置,消息指示出接入試探中的多個數據幀的部分數據幀沒有被基站解碼;根據向量,將多個數據幀中沒有被基站接收的部分數據幀從移動臺的媒體接入控制層發(fā)送到物理層;以及由移動臺將多個數據幀中未被基站解碼的部分數據幀發(fā)送到基站。
[0007]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涉及一種在使用選擇確認機制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接入基站的移動臺。移動臺包括:物理層和媒體介入控制層。物理層,用于從移動臺向基站發(fā)送接入試探,以及從基站接收消息,其中,接入試探包括多個數據幀,消息指示出接入試探的多個數據幀中的部分數據幀沒有被基站解碼。媒體接入控制層與物理層相耦合。媒體接入控制層用于根據消息在移動臺中設置向量,以及根據向量將多個數據幀中沒有被基站解碼的部分數據幀發(fā)送到物理層。
[0008]本發(fā)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法僅發(fā)送失敗幀的問題。通過使用本發(fā)明,MAC層能夠僅向PHY層發(fā)送失敗的幀。這個新的處理機制可用于所有使用SACK機制的CDMA2000 Ix通信系統(tǒng)中,以保護這些系統(tǒng)不產生混亂。【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在后面的【具體實施方式】、所附權利要求書以及【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中,將對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示例性方面進行詳細描述,在附圖中:
[0010]圖1是示出在傳統(tǒng)的使用SACK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移動臺的接入程序的示意圖;
[0011]圖2是示出了傳統(tǒng)的增強接入試探的示意圖;
[0012]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協(xié)議棧的示意圖;
[0013]圖4a是示出在傳統(tǒng)的使用SACK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移動臺的MAC層和PHY層之間傳輸信息的不意圖;
[0014]圖4b是不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移動臺的MAC層和PHY層之間傳輸信息的不意圖;
[0015]圖4c是不出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移動臺的MAC層和PHY層之間傳輸信息的不意圖;
[0016]圖5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在使用SACK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的接入嘗試過程的流程圖;
[0017]圖6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在使用SACK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的接入嘗試過程的不意圖;
[0018]圖7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在使用SACK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的接入嘗試過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描述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應當理解的是,本文的教導可以以多種形式來實現,并且本文公開的任何具體結構、功能或者這兩者都僅僅是代表性的。根據本文的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本文公開的一個方面可獨立于任何其它方面來實現,并且這些方面中的兩個或更多個可以以多種方式來組合。例如,可以使用本文所述的任何數量的方面來實現一種裝置或者實現一種方法。此外,除了本文所述的方面中的一個或多個以外,或者不同于本文所述的方面中的一個或多個,還可以使用其它結構、功能、或者結構和功能來實現這種裝置或者實現這種方法。此外,一個方面可以包括權利要求的至少一個要素。
[0020]圖1是示出在傳統(tǒng)的使用SACK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移動臺的接入程序的示意圖。移動臺10發(fā)起接入嘗試過程,以便接入基站20。當一個移動臺想接入基站時,這個移動臺就會發(fā)起一次接入嘗試。在一次接入嘗試中,移動臺向基站發(fā)送第一個接入試探。如果第一個接入試探未被基站成功解碼,則移動臺會發(fā)送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接入試探,直到有一個接入試探成功解碼為止。直到有一個接入試探成功解碼為止。移動站使用增強接入信道(Enhanced Access Channel, EACH)和反向增強接入信道(Reverse Enhanced AccessChannel, REACH)來發(fā)送這些增強接入試探。在步驟110中,移動臺10在REACH上向基站20發(fā)送第一個增強接入試探,該接入試探包括多個數據幀。在該實施例中,在一個增強接入試探中包括六個REACH幀,幀0、1、2、3、4、5。但是,根據實際需要,在一個增強接入試探中可以有任何數量的數據幀。在CDMA2000系統(tǒng)中,尤其是在遵從Ix Rev.F及以上標準的M2M通信系統(tǒng)中,引入了 SACK機制。如圖2中所示,根據現有的SACK標準,在數據幀前有前導和SACK標頭。SACK標頭包括一個2比特的域,其設置為“01”,以便指示這是一個標頭,而不是數據幀,并且指示出使用了 SACK。因此,增強接入試探的第一次傳輸(1st probe)中,存在前導、SACK標頭(header)、全部六個幀,幀O、1、2、3、4、5。在步驟120中,假設在基站20處只有幀O、2、5成功解碼。根據現有SACK機制,基站20應發(fā)送回SACK指令(SACK order),以便指示在收到這個試探后,哪些數據幀沒有成功解碼。所以,在步驟130中,基站20向移動臺10發(fā)送第一個SACK指令,以便指示數據幀1、3、4在傳輸中失敗。從而,在步驟140中,移動臺10應該準備包括前導、SACK標頭以及數據幀1、3、4的第二個接入試探。然后,在步驟150,移動臺10應將這第二個接入試探發(fā)送到基站20。但是,在步驟140中,當移動臺10根據傳統(tǒng)SACK機制準備第二個接入試探時,會引發(fā)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將在下文中詳細介紹。
[0021]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協(xié)議棧的示意圖。協(xié)議幀300包括物理層(PHY層)310、媒體接入控制層(MAC層)320、鏈路接入控制層(LAC層)330以及第三層340。
[0022]接下來將參照圖4a到圖4c對如何發(fā)送SACK頭進行描述。第一個問題將參照圖4a到圖4c進行描述。圖4a是示出在傳統(tǒng)的使用SACK機制的通信系統(tǒng)中,移動臺的MAC層和PHY層之間傳輸信息的示意圖。圖4a是圖1中步驟140的詳細說明圖。如圖4a中所示,目前,SACK是在移動臺10的PHY層中管理。在圖1的步驟130中,SACK指令由移動臺10接收。在圖4a的步驟410中,PHY層340送出這個SACK指令。之后,在步驟420a,移動臺10的MAC層320應該向PHY層340發(fā)送一個叫做原語(primitive)的指令。原語是包括激活一組特定操作的數個指令參數的指令,這些指令參數用于在不同的層之間交換信息。通常,REACH數據幀傳輸是由MAC層通過引入原語PHY-EACH.Request來控制的。原語PHY-EACH.Request用于從MAC層向PHY層發(fā)送數據幀。PHY-EACH.Request中的參數包括:pwr_lvl, fpch_id, each_id, base_id, slot_offset, sdu, frame_duration, num_bits,詳細介紹如下:
[0023]pwr_lvl表示發(fā)射機的功率等級;
[0024]fpch_id表示尋呼信道的ID ;
[0025]each_id 表不 EACH 的 ID ;
[0026]base_id 表示基站的 ID ;
[0027]slot_offset表示傳輸時間偏置;
[0028]sdu表示要發(fā)送的數據幀;
[0029]frame_duration表示巾貞的持續(xù)時間;以及
[0030]num_bits表示數據巾貞的比特數。
[0031]由于原語PHY-EACH.Request中的參數“sdu”表述要發(fā)送的數據幀,所以,MAC層330僅向PHY層340發(fā)送數據幀,而不是SACK標頭。例如,在步驟140,移動臺10需要準備第二次試探,其中在REACH前導后面應該包括SACK標頭。但是,根據傳統(tǒng)的原語PHY-EACH.Request,MAC層330會在REACH前導之后發(fā)送數據幀。這一步驟在圖4a中更詳細的描述。在步驟420a中,通過原語PHY-EACH.Request中的參數sdu,向PHY層340發(fā)送了數據幀,而PHY層認為是SACK標頭,從而,在步驟430a中,PHY層會混亂。所以,需要一種將SACK標頭從MAC層發(fā)送到PHY層的方法。
[0032]下面介紹問題的解決方案。圖4b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移動臺的MAC層和PHY層之間傳輸信息的不意圖。如圖4b中所不,第一個解決方案是使MAC層330向PHY層340發(fā)送原有的PHY-EACH.Request原語,但是其中的一些參數修改為表示SACK標頭。在這個實施例中,依然使用原有的原語PHY-EACH.Request。修改的參數為sdu,將其修改為表示SACK標頭。從而,在發(fā)送了前導之后,可以通過原語PHY-EACH.Request直接將SACK標頭從MAC層發(fā)送到PHY層。
[0033]如圖4c中所示,第二種解決方案是引入新的原語。圖4c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移動臺的MAC層和PHY層之間傳輸信息的示意圖。在步驟410中接收到SACK指令之后,在步驟420c中將這個新的原語PHY-EACHSACKheader.Request從MAC層330發(fā)送到PHY層340。新的原語PHY-EACHSACKheader.Request用于指示在需要的時候再前導之后將發(fā)送SACK標頭。使用這個新原語之后,MAC層就知道在前導之后將要發(fā)送SACK標頭。在新的原語中可以有多個參數。在一個實施例中,這些參數是:PHY-EACHSACKheader.Request(pwr_lvl, fpch_id, each_id, base_id, slot_offset, frame_duration):
[0034]pwr_lvl表示發(fā)射機的功率等級;
[0035]fpch_id表示尋呼信道的ID ;
[0036]each_id 表不 EACH 的 ID ;
[0037]base_id 表示基站的 ID ;
[0038]slot_offset表不傳輸時間偏置;
[0039]frame_duration表不幀的持續(xù)時間。
[0040]在圖4c的例子中,在步驟410中接收到SACK指令之后,MAC層330向PHY層340 發(fā)送 PHY-EACHSACKheader.Request (pwr_lvl, fpch_id, each_id, base_id, slot_offset, f r ame_dur at ion),以指不MAC層330之后要發(fā)送SACK標頭。在步驟430c中,SACK標頭發(fā)送到PHY層340。
[0041]同時,根據現有的標準,移動臺10中的PHY層340負責保存先前增強接入試探中的所有的REACH幀,即,前導、SACK標頭、所有的數據幀O、1、2、3、4、5。在上述的兩種解決方案中,SACK標頭可以從PHY層轉移到MAC層中,這樣可以緩解PHY層實體有限的存儲空間。并且,MAC層可以適當的設置SACK標頭,并傳送到PHY層。
[0042]通過使用上面的兩種解決方案,圖1步驟140中關于如何發(fā)送SACK標頭的第一個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MAC層能夠成功地將SACK標頭發(fā)送到PHY層。上述實施例可以應用于任何使用SACK機制的CDMA2000 Ix系統(tǒng)中。
[0043]然而,還存在第二個問題,就是怎樣只發(fā)送失敗的幀。在現有的規(guī)范中,MAC層330不知道怎樣僅將失敗的幀發(fā)送到PHY層340。例如,在圖1的步驟150中,根據SACK,移動臺10需要向基站20發(fā)送幀1、3,而不發(fā)送0、2、5。但是,根據現有的標準,MAC層還是會將全部六個幀0、1、2、3、4、5發(fā)送到PHY層340,這樣會在PHY層340引起極大的混亂。
[0044]為了解決這第二個問題,MAC層可以在一次接入嘗試期間設置一個向量,其長度等于第一個增強接入試探中包括的REACH幀的數量。例如,在一次接入嘗試中,可將該向量命名為SACK[i]。SACK[i]的長度為第一次增強接入試探中包括的REACH幀數。開始時,SP,在發(fā)送第一個試探之前,將整個向量設置為0,即,N為第一次增強接入試探中包括的REACH幀數。在發(fā)送了試探之后,移動臺檢查是否收到新的SACK指令。如果收到了 SACK指令,則移動臺中的MAC層將根據SACK指令設置SACK[i]的值。如果,就意味著第一次試探中的第i幀已經成功接收,并且不需要再發(fā)送到PHY層了。否則,MAC層還要再一次將這個幀發(fā)送到PHY層。在標準中,SACK指令中的SELECTIVE_ACK_BIT_MASK指示相應的幀是否正確解碼。在接收到新的SACK指令之后,MAC 層根據 SELECTIVE_ACK_BIT_MASK 設置 SACK[i],如下所示:
[0045]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移動臺接入基站的方法,該移動臺和該基站處于使用選擇確認機制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所述方法包括: 從所述移動臺向所述基站發(fā)送接入試探,所述接入試探包括多個數據幀; 在所述移動臺中,根據從所述基站接收的消息,對向量進行設置,其中,所述消息指示出所述接入試探中的所述多個數據幀的部分數據幀沒有被所述基站解碼; 根據所述向量,將所述多個數據幀中沒有被所述基站接收的所述部分數據幀從所述移動臺的媒體接入控制層發(fā)送到物理層;以及 由所述移動臺將所述多個數據幀中未被所述基站解碼的所述部分數據幀發(fā)送到所述基站O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向量包括多個比特, 所述向量的長度是所述多個數據幀的幀數,以及 所述向量的每個比特對應于一個數據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所述消息,將對應于所述多個數據幀中未被所述基站解碼的所述部分數據幀的比特設置為第一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對向量進行設置由所述媒體接入控制層執(zhí)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通信系統(tǒng)是CDMA20001X通信系統(tǒng)。
6.一種移動臺,所述移動臺在使用選擇確認機制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接入基站,所述移動臺包括: 物理層,用于從所述移動臺向所述基站發(fā)送接入試探,以及從所述基站接收消息,其中,所述接入試探包括多個數據幀,以及所述消息指示出所述接入試探的所述多個數據幀中的部分數據幀沒有被所述基站解碼,以及 媒體接入控制層,與所述物理層相耦合,所述媒體接入控制層用于根據所述消息在所述移動臺中設置向量,以及根據所述向量將所述多個數據幀中沒有被所述基站解碼的所述部分數據幀發(fā)送到所述物理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臺,其中,所述物理層還用于:將所述多個數據幀中未被所述基站解碼的所述部分數據幀發(fā)送到所述基站。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臺,其中: 所述向量包括多個比特, 所述向量的長度是所述多個數據幀的幀數,以及 所述向量中的每個比特對應于一個數據幀。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臺,其中:根據所述消息,將對應于所述多個數據幀中未被所述基站解碼的所述部分數據幀的比特設置為第一值。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臺,其中,所述無線通信系統(tǒng)是CDMA20001X通信系統(tǒng)。
【文檔編號】H04L1/18GK103475454SQ201310424441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王國童, A.李 申請人:開曼群島威睿電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