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方艙的升降裝置,尤其是一種可在側向收展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方艙的結構類似于集裝箱,通常由金屬板材焊接而成,通常方艙均配備有載車,通過載車運載到所需的地方,其標準也是參考集裝箱標準制定的,與集裝箱相比,具備更高的機動性能。現(xiàn)有的方艙大多采用直接起吊的方式進行裝載或卸下,不僅操作繁瑣、耗時長,而且還需依賴于起重設備,才能完成裝卸操作。 請參閱申請?zhí)枮?00420109260. 4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方艙集裝箱升降裝卸移動行走裝置》、以及申請?zhí)枮?00620026397. 2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方艙升降裝置》,上述實用新型均是針對方艙裝卸結構的改良通過在方艙的四周設置升降裝置,并借助上述升降裝置的對方艙的離地高度進行調節(jié),實現(xiàn)方艙的自升降,最后通過升降裝置底部與地面接觸,支撐起整個方艙。但上述升降裝置最主要的不足之處在于升降裝置均用銷軸鉸接在方艙側面,并以合頁的形式實現(xiàn)收放,采用這樣的結構雖可在運輸時折疊收納升降裝置,以減小方艙在運輸過程中的整體寬度,但操作效率低、機動性不佳。在方艙從載車上卸載時,需另行將升降裝置從方艙的側面展開,然后才沿豎向下放升降裝置,增加了方艙卸載時所需的操作時間,不利于方艙的快速部署。另外,現(xiàn)有的方艙升降裝置,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I、傳動結構性能不佳,不僅強度低、成本高,而且在野外強風沙等惡劣環(huán)境下使用時容易發(fā)生故障現(xiàn)有的升降裝置中,多采用絲桿螺母副、齒輪齒條副、或螺紋副的方式進行傳動,上述傳動結構不僅生產、制造不便,加工量大、成本高,在強度和成本上難以協(xié)調;而且在風沙環(huán)境下,容易卡入沙石發(fā)生故障,安全可靠性較差。2、升降裝置支起方艙時,由于地面不平整,方艙整體易傾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升降裝置操作效率低、機動性能不佳的問題,提供一種操作便捷、裝卸耗時短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在升降高程較大的方艙的部署時,操作效率提升效果尤為顯著。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包括艙體,以及設置于艙體上的升降裝置,所述艙體與升降裝置之間設置有至少兩根連架桿,每根連架桿的兩端均分別與艙體和升降裝置鉸接,所述艙體、升降裝置以及連架桿構成在豎直平面運動的平行四邊形機構。通過將艙體和升降裝置用至少兩根連架桿連接,以艙體為機架、兩根連架桿為曲柄,升降裝置作為搖桿在連架桿的帶動下沿豎直平面內運動;升降裝置在豎直平面內沿橫向和縱向同步運動,實現(xiàn)了升降裝置向外側擴張、沿豎向下放的同步操作,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中在升降裝置下放之前需先沿鉸鏈做合頁式展開,再沿豎向調節(jié)升降裝置長度實現(xiàn)縱向伸展的方式,操作便捷、裝卸速度快;
尤其是在升降高程較大的情況下,通過旋轉連架桿、下放升降裝置的操作速度和擺幅,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通過直線傳動機構緩慢調節(jié)升降裝置自身長度的方式,既有利于快速、應急部署。優(yōu)選的,所述艙體與升降裝置之間設置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帶動艙體與升降裝置相對運動。其中,驅動裝置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帶動升降裝置在豎直平面運動一是驅動裝置直接與升降裝置連接,例如在艙體和升降裝置之間設置氣缸,且氣缸的兩端分別與艙體和升降裝置鉸接,以升降裝置作為被驅動件、連架桿作為導向和從動件,實現(xiàn)升降裝置在豎直平面的運動;
另一種方式是驅動裝置驅動連架桿,例如在艙體上設置驅動連架桿沿鉸鏈轉動的電機,以連架桿作為被驅動件,并通過連架桿帶動升降裝置,實現(xiàn)升降裝置在豎直平面內的運動。通過上述驅動機構帶動升降裝置運動,具有操作便捷的有益效果,且與人工操作相比,驅動力更強。優(yōu)選的,所述驅動裝置為卷揚機,所述卷揚機上設置有繩索,所述繩索與升降裝置固定連接。通過卷揚機上的繩索牽引升降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操控便捷的有益效果;
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套筒和活動支桿,所述套筒與連架桿鉸接,所述活動支桿設置在套筒內部,所述套筒上設置有定滑輪,所述繩索通過定滑輪與套筒連接,所述繩索的端部與活動支桿固定連接。由于活動支桿與套筒之間為滑動配合,繩索繞過定滑輪以后與活動支桿連接,在定滑輪的作用下,繩索分別以定滑輪、及其與活動支桿的連接處作為施力點,向套筒和活動支桿施加拉力,套筒和活動支桿在繩索的拉力下相對運動,并實現(xiàn)升降裝置整體長度的調節(jié)。在升降裝置整體長度調節(jié)的同時,由于套筒與連架桿鉸接,套筒、以及設置在套筒內的活動支桿在卷揚機上拉繩的牽引下隨連架桿同步運動,因此,通過卷揚機的張拉,可同步實現(xiàn)升降裝置沿側向的收展、以及升降裝置自身長度的調節(jié)。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中相互獨立的外展、下放運動,本發(fā)明通過平面四邊形機構在豎直平面內橫向、縱向的同步運動,在升降裝置外擴時即可輔助進行豎向下放,提高了操作效率。而且采用卷揚機、以及繩索相配合的方式進行傳動,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齒輪齒條機構、絲桿螺母機構等方式,具有更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更適于在沙石環(huán)境下使用,不易因雜物飛入使裝置卡死、損壞。
優(yōu)選的,所述艙體與升降裝置之間設置有撐桿,所述撐桿的一端與升降裝置鉸接,所述撐桿的另一端與艙體可拆裝連接。通過撐桿固定平行四邊形機構,使艙體在升起后可保持姿態(tài)穩(wěn)定,實現(xiàn)自鎖固。優(yōu)選的,所述套筒與活動支桿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裝置。采用這樣的結構,當帶動套筒和活動支桿相對運動的繩索的拉力解除拉力后,套筒與活動支桿可自行復位、收納。優(yōu)選的,所述卷揚機為手動卷揚機。手動卷揚機,又叫手搖絞車,包括卷筒和設置在卷筒上的轉把,以人力作為動力,通過轉動轉把使卷筒回轉,從而使繩索拉力,與現(xiàn)有的艙體升降裝置中的動力裝置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優(yōu)選的,所述活動支桿的底部設置有球鉸支座;采用這樣的結構,可在地面不平整時,適應性地平整地支起艙體,避免艙體傾覆。優(yōu)選的,所述活動支桿的底部設置有內 螺紋段,所述球鉸支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絲桿,所述球鉸支座通過絲桿與活動支桿底部螺紋連接。采用這樣的結構,可通過絲桿螺母副的結構對升降裝置的長度進行微調,提高操作精確度。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裝置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升降裝置左、右對稱設置于艙體的兩側,所述各手動卷揚機的轉軸上均同軸設置有傳動齒輪,所述兩個傳動齒輪嚙合有兩個齒輪,所述兩個齒輪同軸固定于傳動軸的兩端。通過這樣的結構,使位于艙體兩側的升降裝置,在任意一側的手動卷揚機的驅動下,另一側升降裝置從動,從而實現(xiàn)了艙體兩側同步升降,解決了艙體兩側的升降裝置難以同步升降的問題,并避免了艙體因升降不同步而傾覆。同時,采用這樣的結構,只需在一側單人即可實現(xiàn)艙體兩側同步升降,操作工位少、節(jié)約人力。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艙體和升降裝置用至少兩根連架桿連接,以艙體為機架、兩根連架桿為曲柄,升降裝置作為搖桿在連架桿的帶動下沿豎直平面內運動;升降裝置在豎直平面內沿橫向和縱向同步運動,實現(xiàn)了升降裝置向外側擴張、沿豎向下放的同步操作,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中在升降裝置下放之前需先沿鉸鏈做合頁式展開,再沿豎向調節(jié)升降裝置長度實現(xiàn)縱向伸展的方式,操作便捷、裝卸速度快;尤其是在升降高程較大的情況下,通過旋轉連架桿、下放升降裝置的操作速度和擺幅,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通過直線傳動機構緩慢調節(jié)升降裝置自身長度的方式,既有利于快速、應急部署。
圖I為本發(fā)明收納姿態(tài)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fā)明展開姿態(tài)的的結構示意 圖3為本發(fā)明左、右同步傳動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艙體一I ;升降裝置一2 ;套筒一2a ;活動支桿一2b ;定滑輪一2c ;連架桿一3 ;卷揚機一4 ;繩索一5 ;絲桿一6 ;傳動齒輪一7 ;傳動軸一8 ;齒輪一9 ;撐桿一10。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種變化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實施例I
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包括艙體1,以及設置于艙體I上的升降裝置2,升降裝置2對稱設置于艙體I的左、右兩側,并可外擴后支撐起整個艙體I。為了進一步提高艙體I的穩(wěn)定性,在艙體I的前部、后部共設置有兩組升降裝置2,即在艙體I的四周均設置有一個升降裝置2,以平穩(wěn)支撐艙體I。升降裝置2可進行伸縮調節(jié)、以改變升降裝置2自身的長度。此外,有多種結構可實現(xiàn)升降裝置2自身長度的調節(jié),例如齒輪9齒條機構、絲桿6螺母機構等直線傳動機構,或是直接設置氣缸等直線驅動裝置等方式,在此就不再贅述。作為對現(xiàn)有的、以合頁方式收納升降裝置2的改良,在艙體I和各升降裝置2之間設置有兩根連架桿3,兩根連架桿3均一端與艙體I鉸接、另一端與升降裝置2鉸接,且兩根連架桿3在艙體I上的鉸接部位于同一豎直方向上,且兩根連架桿3在升降裝置2上的鉸接部位于同一豎直方向上,且兩根連架桿3與艙體I鉸接部位的距離、和兩根連架桿3與升降裝置2鉸接部位的距離相等,并以艙體I為機架、升降裝置2為搖桿、與兩根連架桿3 — 并構成平行四邊形機構,該平行四邊形機構沿豎直平面運動。在平行四邊形機構中,當連架桿3繞其與機架鉸接部位的轉動時,升降裝置2同時沿水平、豎直方向運動,即升降裝置2下放的同時向外側擴張,與現(xiàn)有結構中,水平方向通過鉸鏈合頁式收展、沿豎直方向通過升降裝置2的長度調節(jié)進行收展的方式相比較,用一個動作實現(xiàn)水平、豎直兩個方向的收展,大幅提高了收展的操作效率,便于艙體I的快速部署。本實施例中,連架桿3的數量可以是三根或者更多,并作為從動桿隨動,增加結構的穩(wěn)定性,在此就不再贅述。實施例2
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中,在艙體I與升降裝置2之間設置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帶動艙體I與升降裝置2相對運動。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驅動裝置,可以是直接作用于艙體I與升降裝置2之間,例如在艙體I與升降裝置2之間設置氣缸,氣缸的兩端分別與艙體I、升降裝置2鉸接,從而調節(jié)艙體I與升降裝置2收展。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驅動裝置也可以是設置于艙體I與連架桿3之間、通過旋轉連架桿3繞鉸鏈旋轉的方式帶動升降裝置2與艙體I之間相對運動的裝置,例如在艙體I上設置有用以驅動連架桿3繞鉸鏈旋轉的電機、或手搖齒輪9機構等,驅動連架桿3的一端部繞其在艙體I上鉸鏈轉動,帶動連架桿3的另一端移動,從而調節(jié)艙體I與升降裝置2的收展。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I。實施例3
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中,驅動裝置為卷揚機4,卷揚機4上連接有繩索5,繩索5的一端與卷揚機4的卷筒固定連接,繩索5的另一端與升降裝置2連接,通過轉動卷筒使纏繞在卷筒上的繩索5產生牽引力,在繩索5的帶動下,使升降裝置2與艙體I沿橫向相對運動。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2。實施例4
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中,升降裝置2包括與兩根連架桿3鉸接的套筒2a、以及設置在套筒2a內部的活動支桿2b,活動支桿2b設置在套筒2a的內部空腔中,且套筒2a的底部呈開口狀,活動支桿2b的下端可從套筒2a底部的開口伸出,在套筒2a的外壁設置有定滑輪2c,繩索5通過定滑輪2c與套筒2a連接,套筒2a的側壁設置有貫穿的穿線孔或穿線槽,繩索5可通過套筒2a的側壁穿入至套筒2a內部的空腔中,繩索5的端部與活動支桿2b固定連接,從而使卷揚機4牽引繩索5的拉力作用在活動支桿2b上。
在卷揚機4的作用下,活動支桿2b、以及套筒2a在繩索5的橫向分力作用下,相對于艙體I沿橫向外擴或收縮,連架桿3隨動,實現(xiàn)升降裝置2整體的橫向收展;
與此同時,活動支桿2b與套筒2a之間在繩索5拉力的作用下相對縱向移動,并改變活動支桿2b在套筒2a下端的伸出長度,從而調節(jié)升降裝置2的整體長度。具體的張拉繩索5時,繩索5沿縱向的分力分別沿異向分別作用在繩索5與套筒2a上定滑輪2c上的連接處、以及活動支桿2b與繩索5的連接處。在拉力作用下,上述兩個受力處沿豎向拉近靠攏,直至上述兩個受力處沿橫向平行,在上述兩個受力處沿豎向靠攏的過程中,活動支桿2b在套筒2a下端的伸出長度逐漸增加,因此,由活動支桿2b、套筒2a組成的升降裝置2的長度增加,實現(xiàn)了升降裝置2的縱向收展。本實施例中,卷揚機4為手動卷揚機4,手動卷揚機4包括連接有繩索5的卷筒、以及與卷筒同軸設置的搖把,通過搖動轉動搖把、在繩索5上產生牽引力,從而張拉升降裝置2,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3。實施例5
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中,套筒2a與活動支桿2b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裝置,本實施例中,彈性復位裝置為彈簧,彈簧的一端固定于套筒2a的頂部,彈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活動支桿2b的頂部?;顒又U2b相對于套筒2a向下移動時,彈簧逐漸張拉;當卷揚機4施與活動支桿2b與套筒2a之間的牽引力消除以后,活動支桿2b在彈簧的牽引下,回縮至套筒2a內部。在其余實施方式中,套筒2a與活動支桿2b之間的彈性復位裝置還可以是橡筋等彈性件,其原理與效果基本相同,在此就不再贅述。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4。實施例6
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中,所述艙體I與升降裝置2之間設置有撐桿10,所述撐桿10的一端與升降裝置2鉸接,所述撐桿10的另一端與艙體I可拆裝連接,當艙體I、升降裝置2、以及兩根連架桿3 —并構成的平行四邊形機構展開后,撐桿10在艙體I與升降裝置2之間支撐限位,從而避免平行四邊形機構整體受力后姿態(tài)變化。本實施例中,在艙體I上設置有銷軸,撐桿10的一端設置有U形開口,當需要撐桿10支撐限位時,將U型開口搭扣于銷軸上;當需要取消限位時,通過該U形開口將撐桿10拆離艙體I即可。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5。實施例7
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中,在各個活動支桿2b的底部均設置有球鉸支座,以適應不平整地面,使艙體I在升降裝置2的支撐下更加平穩(wěn)。為了便于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將艙體I安裝平整,在各個活動支桿2b的底部設置有內螺紋段,并在球鉸支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絲桿6,所述球鉸支座通過絲桿6與活動支桿2b底部螺紋連接,使球鉸支座與活動支桿2b之間形成絲桿6螺母副,實現(xiàn)豎向高度的微調。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6。實施例8 如圖I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中,所述升降裝置2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升降裝置2左、右對稱設置于艙體I的兩側,所述各卷揚機4的轉軸上均同軸設置有傳動齒輪7,即在各個手動卷揚機4的卷筒上,均同軸固定連接有傳動齒輪7,傳動齒輪7與卷筒同步轉動,所述兩個傳動齒輪7之間設置有傳動軸8,所述傳動軸8的兩端分別固定設置有一個與傳動齒輪7哨合的齒輪9,從而實現(xiàn)了位于艙體I左、右兩側的卷揚機4在一端驅動的情況下,另一端經過傳動軸8傳動后同步從動,以實現(xiàn)艙體I左、右兩側升降裝置2同步升降,不僅提高了操作效率,而且取代了以前在艙體I兩側各需一名操作人員同步操作升降艙體I的方式,只需在艙體I的兩側的任一側通過一名操作人員即可完成艙體I的升降,節(jié)約人力。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7。實施例9
如圖I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中,升降裝置2的數量為四個,分成前后兩組,每組均左、右對稱設置于艙體I的兩側,各升降裝置2與艙體I之間均設置有手動卷揚機4,左、右兩側的手動卷揚機4均以實施例8中的結構實現(xiàn)同步傳動,在此基礎上,前、后兩組手動卷揚機4之間,設置有傳動軸8或傳動鏈條,以相似的方式實現(xiàn)同步傳動,位于艙體I四角的四個手動卷揚機4在任一手動卷揚機4的驅動下,前、后、左、右四組手動卷揚機4均同步轉動、并帶動各升降裝置2同步升降,進一步提高操作效率。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8。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做了詳細描述,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作出各種變化,這些變化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包括艙體(1),以及設置于艙體(I)上的升降裝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體(I)與升降裝置(2)之間設置有至少兩根連架桿(3),每根連架桿(3)的兩端均分別與艙體(I)和升降裝置(2)鉸接,所述艙體(I)、升降裝置(2)以及連架桿(3)構成沿豎直平面運動的平行四邊形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體(I)與升降裝置(2 )之間設置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帶動艙體(I)與升降裝置(2 )相對運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卷揚機(4 ),所述卷揚機(4 )上設置有繩索(5 ),所述繩索(5 )與升降裝置(2 )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2)包括套筒(2a)和活動支桿(2b ),所述套筒(2a)與連架桿(3 )鉸接,所述活動支桿(2b )設置在套筒(2a)內部,所述套筒(2a)上設置有定滑輪(2c),所述繩索(5)通過定滑輪(2c)與套筒(2a)連接,所述繩索(5)的端部與活動支桿(2b)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體(I)與升降裝置(2)之間設置有撐桿(10),所述撐桿(10)的一端與升降裝置(2)鉸接,所述撐桿(10)的另一端與艙體(I)可拆裝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a)與活動支桿(2b)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揚機(4)為手動卷揚機。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支桿(2b)的底部設置有球鉸支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支桿(2b)的底部設置有內螺紋段,所述球鉸支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絲桿(6),所述球鉸支座通過絲桿(6)與活動支桿(2b)底部螺紋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2)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升降裝置(2)左、右對稱設置于艙體(I)的兩側,所述各手動卷揚機的轉軸上均同軸設置有傳動齒輪(7),所述兩個傳動齒輪(7)嚙合有兩個齒輪(9),所述兩個齒輪(9)同軸固定于傳動軸(8)的兩端。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折疊式方艙升降裝置,包括艙體,以及設置于艙體上的升降裝置,所述艙體與升降裝置之間設置有至少兩根連架桿,每根連架桿的兩端均分別與艙體和升降裝置鉸接,所述艙體、升降裝置以及連架桿構成在豎直平面運動的平行四邊形機構;通過將艙體和升降裝置用至少兩根連架桿連接,以艙體為機架、兩根連架桿為曲柄,升降裝置作為搖桿在連架桿的帶動下沿豎直平面內運動;升降裝置在豎直平面內沿橫向和縱向同步運動,實現(xiàn)了升降裝置向外側擴張、沿豎向下放的同步操作,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中在升降裝置下放之前需先沿鉸鏈做合頁式展開,再沿豎向調節(jié)升降裝置長度實現(xiàn)縱向伸展的方式,操作便捷、裝卸速度快。
文檔編號B66F11/00GK102627245SQ20121012863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余應林 申請人:四川加力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