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玻璃產(chǎn)品,特別是車窗玻璃及車輛。
背景技術:
1、通常情況下,在汽車內靠近前擋玻璃頂部的位置搭載傳感器,如可見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這些傳感器將汽車外的駕駛環(huán)境拍攝處理為圖像數(shù)據(jù),以輔助實現(xiàn)自動駕駛。當前,傳感器的主流選擇包括激光雷達和紅外相機,尤其是能夠發(fā)射和接收波長為905nm的激光雷達與紅外相機。因此,車窗玻璃對波長為905nm的光線的透過率至關重要。但目前車窗玻璃,尤其是裝車角度下的車窗玻璃均會一定程度上阻礙紅外光線的透過,使紅外光線的透過率不能滿足自動駕駛對高精度探測的需求。
2、專利cn101678651a公開了一種著色夾層車輛窗玻璃,該夾層玻璃對400nm-2100nm波長范圍內的光線具有至少30%透過率,對750nm-1300nm波長范圍內的光線具有至少32%透過率。但是該夾層玻璃的透過率仍然達不到905nm波長激光雷達或者紅外相機的使用要求。專利cn101037099a公開了一種在車內安裝視角向外的紅外攝像機的裝置和方法,通過將紅外透射嵌入件設于擋風玻璃的通孔中,并使紅外攝像機發(fā)射/接收的光線經(jīng)過紅外透射嵌入件,以降低光線的損失。但是該方案破壞了擋風玻璃的整體性,會降低車輛的安全性能。此外,該方案還存在生產(chǎn)工藝復雜的問題。
3、相比而言,在汽車玻璃上靠近車內的表面設置增透膜,通過專業(yè)的膜系結構設計,可實現(xiàn)汽車玻璃在特定裝車角度下對特定波長的光線具有對應的增透效果。在汽車前擋風玻璃的制備工藝中,需要對玻璃進行熱處理(包括烘彎、壓制或鋼化成型等),且熱處理工序往往在玻璃表面鍍膜工序之后進行,烘彎或壓制的溫度通常在550℃—650℃之間,然而在熱處理溫度下增透膜會存在軟化變形、厚度變化、膜層物質變化等不確定性風險,進而影響增透膜的增透效果甚至使得增透效果失效。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本發(fā)明對增透膜的膜系結構和高溫下的膜層物化性質的轉變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并設計了特別的增透膜適應前擋風玻璃生產(chǎn)工藝。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窗玻璃及車輛,在熱處理后,增透膜對900nm-1000nm波長范圍內光線的透過效果能夠得到提升,不僅滿足了車窗玻璃對波長為900nm-1000nm的光線的透過率要求,而且使得增透膜能夠適應前擋風玻璃的生產(chǎn)工藝,尤其對車窗玻璃進行烘彎、壓制等熱處理工藝后,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對900nm-1000nm波長范圍內光線的透過率保持有較高的透過率。
2、本技術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車窗玻璃,包括夾層玻璃和信息采集區(qū),所述夾層玻璃包括外玻璃板、中間層和內玻璃板,所述中間層夾設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內玻璃板之間,所述外玻璃板包括第一表面和與所述第一表面背向設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中間層,所述內玻璃板包括第三表面和與所述第三表面背向設置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中間層;
3、在所述內玻璃板的第四表面上設有增透膜,沿所述夾層玻璃的厚度方向,所述增透膜至少完全覆蓋所述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所述增透膜包括多個疊層結構,沿所述車窗玻璃厚度方向,多個所述疊層結構依次層疊,從所述內玻璃板的第四表面向遠離所述外玻璃板的方向,每個所述疊層結構包括依次層疊的高折射率層和低折射率層;
4、經(jīng)過熱處理后所述車窗玻璃中所述增透膜覆蓋的區(qū)域對以62°-68°入射角入射的900nm-1000nm波長范圍的光線的透過率與熱處理前相比提高至少1%。
5、可以理解的是,通過在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設置增透膜,能夠提高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對以62°-68°入射角入射的900nm-1000nm波長范圍內光線的透過率。增透膜層疊于夾層玻璃的表面,無需破壞夾層玻璃的結構完整性,因而,能夠保證車輛的安全性能。
6、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多個所述疊層結構分為第一疊層結構和第二疊層結構,且沿所述夾層玻璃厚度方向,所有所述第一疊層結構相對所有所述第二疊層結構靠近所述內玻璃板;
7、所述第一疊層結構的高折射率層在所述熱處理之前為部分氧化狀態(tài)的金屬氧化物,且所述第一疊層結構的高折射率層在所述熱處理之后為完全氧化狀態(tài)的金屬氧化物。
8、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疊層結構的高折射率層的材質為金屬氧化物mmon,其中m為金屬元素,o為氧元素,m為每個mmon分子中所述金屬元素對應的原子的數(shù)量,n為o原子的數(shù)量,所述金屬元素的化合價為p,在所述熱處理之前,所述n的范圍為:n<p*m/2。
9、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在所述熱處理之前,所述n的范圍為:n≤p*m*0.35。
10、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金屬元素為nb、la、ta、ti、mo、hf、zr中的至少一種。
11、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疊層結構的數(shù)量為1-3個。
12、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經(jīng)過所述熱處理之后,每個所述第一疊層結構的高折射率層的厚度與所述熱處理之前相比增加至少10%。
13、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疊層結構的高折射率層的材質為si、nbox、sinx、zrox、tiox、tinx、moox、taox、hfox中的至少一種。
14、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疊層結構的低折射率層的材質為siox、mgfx、alox、wox、yfx、bafx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疊層結構的低折射率層的材質為siox、mgfx、alox、wox、yfx、bafx中的至少一種。
15、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高折射率層的折射率為2.1-3.5,所述低折射率層的折射率均為1.4-1.9。
16、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相鄰的所述高折射率層的折射率與所述低折射率層的折射率之間的差值大于0.3。
17、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疊層結構的數(shù)量為4個-10個。
18、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增透膜的總厚度為300nm-1500nm。
19、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經(jīng)過所述熱處理之前,所述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對以62°-68°入射角入射的900nm-1000nm波長范圍的光線的透過率≥76%。
20、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設有所述增透膜的所述信息采集區(qū)對以62°-68°入射角入射的900nm-1000nm波長范圍的光線的透過率相較于未設有所述增透膜的所述信息采集區(qū)對以62°-68°入射角入射的900nm-1000nm波長范圍的光線的透過率增加至少4%。
21、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內玻璃板中的至少一個在900-1000nm波長范圍內具有至少91%的透過率。
22、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熱處理的溫度范圍為550℃-650℃。
23、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經(jīng)過所述熱處理后,從所述第一表面的一側測量,所述信息采集區(qū)的可見光反射顏色的a值小于或者等于-2,b值小于0,其中a是紅綠色色度值,b是黃藍色色度值。
24、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車窗玻璃還包括隔熱膜,所述隔熱膜避開所述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設置于所述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或所述內玻璃板的第三表面。
25、本技術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車輛,包括車體和如上所述的車窗玻璃,所述車窗玻璃連接至所述車體。
26、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設置增透膜,能夠提高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對以62°-68°入射角入射的900nm-1000nm波長范圍內光線的透過率。通過熱處理,能夠進一步提高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的光線透過率,有利于905nm波長的激光雷達或者紅外相機獲取高精度的探測結果。
27、此外,增透膜在經(jīng)過550℃-650℃的高溫熱處理后,能夠使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的光線透過率提高,也就是說,增透膜具有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由于車窗玻璃的加工工藝通常在夾層玻璃表面的鍍膜工序之后進行,因而,增透膜能夠適應于車窗玻璃的加工工藝(加工溫度范圍為550℃-650℃),例如烘彎、壓制或者鋼化處理等。這樣,當對車窗玻璃進行熱加工處理后,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的光學性能不僅不會退化,反而會提高,有利于提高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對900nm-1000nm波長范圍內光線的透過率。尤其當車窗玻璃為前擋玻璃時,對車窗玻璃進行烘彎、壓制等工藝處理后,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對900nm-1000nm波長范圍內光線的透過率保持有較高的透過率。
28、此外,增透膜層疊于夾層玻璃的第四面,而且能夠覆蓋車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區(qū),無需破壞夾層玻璃的結構完整性,因而,能夠保證車輛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