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曳綱自擴張式單船中層拖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海洋生物資源調查及捕撈用的單船中層拖網。
背景技術:
目前單船使用的中層拖網由曳綱、網板、叉綱和拖網的網具裝配組成,曳綱連在網板前側,叉綱連接在網板后側與網具之間,網具上綱配備浮子,下綱配備沉子。拖網過程中,由兩根曳綱分別拖帶的兩塊網板,網板在水流作用下產生側向的擴張力,使拖網網口水平擴張;浮子和沉子則使拖網網口部分產生垂直擴張。這種中層拖網的作業(yè)船甲板設備中需要有兩臺絞綱機,對于僅配備一臺絞綱機的船舶來說,無法采用傳統(tǒng)的單船拖網方式,正常的起放網操作便無法進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需要解決部分船舶因甲板機械設備中僅有一臺絞機,在開展捕撈生產或生物資源調查過程中,無法利用傳統(tǒng)的單船拖網作業(yè)方式正常開展工作的問題,需要提供一種用一根曳綱能夠進行起放網作業(yè)的單曳綱拖網。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由曳綱、叉綱、網板、拖網網具裝配組成,其特征是網板是用多塊三角形帆布串連成鋸齒狀裝在網口左右側的柔性水平擴張器,每側柔性水平擴張器寬800mm、高4730mm,柔性水平擴張器的三角形帆布鋸齒狀尖角一側與網具網衣相連,并在帆布上水平縛扎鋼管,鋼管端連接叉綱,叉綱前端集合連接于一根曳綱。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柔性水平擴張器,并將柔性水平擴張器直接裝在網口兩側,拖網過程中,兩側的柔性水平擴張器在水流作用下產生側向的擴張力,使拖網網口部分水平擴張,同時將叉綱集合連接于一根曳綱,因此,僅需一根曳綱就能進行起放網作業(yè),解決了單絞機船舶無法開展捕撈和進行生物資源調查的難題。本發(fā)明尤其適合于非專業(yè)捕撈生產船承擔漁業(yè)資源調查任務時使用。
圖1表示的是柔性水平擴張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表示的是單曳綱拖網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
實施本發(fā)明的最好方式本發(fā)明(見圖2)由曳綱4、叉綱5、網板6、拖網網具3裝配組成,其特征是網板6是用多塊三角形帆布串連成鋸齒狀裝在網口左右側的柔性水平擴張器,柔性水平擴張器共采用8塊三角形帆布(見圖1),每側各用4塊三角形帆布2分別串連成鋸齒狀,每一側的柔性水平擴張器寬800mm、高4730mm,下部的三角形帆布垂向邊長850mm、中部2塊三角形帆布每塊垂向邊長1600mm、上部三角形帆布垂向邊長680mm,左右兩塊柔性擴張器總面積為3.784m2,下部的三角形帆布面積大于上部的三角形帆布面積,使用過程中產生向下的潛力;網具的水平擴張通過網具左右二側的柔性水平擴張器來完成,柔性水平擴張器三角形帆布的鋸齒狀角尖一側與網具3的網衣相連,并用4根直徑38mm鋼管1水平縛扎在帆布上,用以保持帆布的水平距離,鋼管1端部連接叉綱5(圖2),可通過叉綱調節(jié)擴張帆布的沖角;拖網網具采用四片式結構,背腹網和側網網目的比例為8∶8,網目尺寸前部采用3m,并逐步向后部縮小,至囊網網目為0.1m,整頂網具網口拉緊周長為96m,網具全長為42.81m。網具的垂直擴張由網具配備浮子的浮力和沉子的沉力來調節(jié),浮沉比配備小于1。
權利要求
1.單曳綱自擴張式單船中層拖網由曳綱、叉綱、網板、拖網網具裝配組成,其特征是網板是用多塊三角形帆布串連成鋸齒狀裝在網口左右側的柔性水平擴張器,每側柔性水平擴張器寬800mm、高4730mm,柔性水平擴張器的三角形帆布鋸齒狀尖角一側與網具網衣相連,并在帆布上水平縛扎鋼管,鋼管端連接叉綱,叉綱前端集合連接于一根曳綱。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曳綱自擴張式單船中層拖網,其特征是水平縛扎在帆布上的鋼管直徑38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曳綱自擴張式單船中層拖網,其特征是拖網網具采用四片式結構,背腹網和側網網目的比例為8∶8,網目尺寸前部采用3m,并逐步向后部縮小,至囊網網目為0.1m,整頂網具網口拉緊周長為96m,全長為42.81m。
全文摘要
單曳綱自擴張式單船中層拖網,涉及海洋生物資源調查及捕撈用的單船中層拖網,需要解決僅一臺絞機,在開展捕撈生產或承擔生物資源調查過程中,無法利用傳統(tǒng)的單船拖網作業(yè)方式正常開展工作的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由曳綱、叉綱、網板、拖網網具裝配組成,其特征是網板是用多塊三角形帆布串連成鋸齒狀裝在網口左右側的柔性水平擴張器,每側柔性水平擴張器寬800mm、高4730mm,柔性水平擴張器的三角形帆布鋸齒狀尖角一側與網具網衣相連,并在帆布上水平縛扎鋼管,鋼管端連接叉綱,叉綱前端集合連接于一根曳綱。本發(fā)明尤其適合于非專業(yè)捕撈生產船承擔漁業(yè)資源調查任務時使用。
文檔編號A01K73/00GK1781367SQ20041008906
公開日2006年6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黃洪亮, 陳雪忠, 張勛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