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模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模式,屬于果樹栽培【技術領域】。該模式的主要步驟是先在水田內起壟,壟底寬1.5m,壟頂寬1m,壟高40-60cm,壟間距10m或10m以上,3年以后,壟底寬增加到2.5m,壟頂寬增加到2m。將薄殼山核桃幼苗栽植在壟中央,株距4-5m,栽植8-10年后隔株間伐或移栽,使株距保持在8-10m。薄殼山核桃管理都按照常規(guī)管理方法進行。采用本發(fā)明的栽培模式,打破了現(xiàn)有薄殼山核桃前期單一的旱作栽植模式,擴大了薄殼山核桃栽植范圍,并為水田提供了新的作物類型。
【專利說明】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模式
所屬【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模式,屬果樹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薄殼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Wangenn.)K.Koch],又名長山核桃,碧根果,長壽果,為胡桃科山核桃屬落葉喬木,是果、油、材、林兼用樹種。薄殼山核桃樹體高大,根系發(fā)達,經(jīng)濟壽命長為50-70年,極具經(jīng)濟價值和開發(fā)潛力。
[0003]我國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引種,目前在20多個省(區(qū)、市)均有小面積栽培分布,并在云南、湖南、安徽、山東、河南、江西、四川、浙江、江蘇等地掀起了薄殼山核桃的栽植熱潮,但都在丘陵山地或旱地進行栽植。薄殼山核桃起源于美國印第安納州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灣南部,具耐濕生長特性,為充分發(fā)揮薄殼山核桃自身優(yōu)勢,擴大其種植范圍,可充分利用水田進行栽植,打破現(xiàn)有薄殼山核桃前期單一的旱作栽植模式。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方法,打破現(xiàn)有薄殼山核桃前期單一的旱作栽植模式。這種方法可以擴大薄殼山核桃的種植范圍及推廣面積,并為水田提供了新的作物類型。
[0005]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0007]1、人工起壟:在水田中間利用表土起壟(人工或機械),壟形采用梯形,上窄下寬,底寬1.5m,頂寬lm,高40-60cm。3年后,壟底寬增加到2.5m,頂寬增加到2m。根據(jù)水田不同地形,壟間距可控制在IOm或10m以上。栽植期間雨水沖刷嚴重時,及時進行加寬維護。
[0008]2、薄殼山核桃栽植:計劃密植,薄殼山核桃幼苗定植時,按照株距4_5m進行栽植。8-10年后,隔株間伐或移栽,使株距達到8-10m。間伐或移栽的臨時株,可選用旱果豐產(chǎn)品種,提高薄殼山核桃早期的經(jīng)濟效益,或選用樹形緊湊品種,盡量延長其結果年限。
[0009]3、薄殼山核桃管理:薄殼山核桃管理都按照常規(guī)管理方法進行。在水作期間可減少水分管理,旱作期間視墑情及時澆水。
[0010]有益效果
[0011 ] 本發(fā)明利用薄殼山核桃耐濕的特性,提供了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培模式。此種栽培方式不僅打破了薄殼山核桃前期傳統(tǒng)單一的旱作栽植模式,擴大了薄殼山核桃栽植范圍,而且為水田提供了新的作物類型,增加了水田經(jīng)濟收入方式。同時本發(fā)明的水田栽植法,在水作時期可減少對薄殼山核桃的水分管理,減少了人工費及水費。本發(fā)明實用性強,易于推廣,是擴大薄殼山核桃種植范圍的有效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例 1:[0013]在江蘇南京東屏鎮(zhèn)喜家邊村,于2012年進行了試驗,方法如下:
[0014]1、人工起壟:2012年4月,在水田中間利用表土人工起壟,壟形采用梯形,上窄下寬,底寬1.5m,頂寬lm,高50cm。依據(jù)地形,只起了 I個壟。 [0015]2、薄殼山核桃栽植:計劃密植,2012年6月上旬將薄殼山核桃容器幼苗按照株距4m進行栽植。
[0016]3、薄殼山核桃管理:2012年6-10月種植水稻,2012年11月-2013年5月土壤休閑;2013年6月以后仍然種植水稻。薄殼山核桃管理都按照常規(guī)栽植辦法進行。
[0017]實例2:
[0018]在江蘇常州金壇指前鎮(zhèn),于2012年進行了試驗,方法如下:
[0019]1、人工起壟:2012年10月,在水田中間利用表土人工起壟,壟形采用梯形,上窄下寬,底寬1.5m,頂寬Im,高50cm。壟間距為10m。
[0020]2、薄殼山核桃栽植:計劃密植,2013年3月,將薄殼山核桃幼苗按照株距5m進行栽植。
[0021]3、薄殼山核桃管理:2013年上半年壟間種植小麥期,下半年6月中開始壟間種植水稻。薄殼山核桃管理都按照常規(guī)栽植辦法進行。
[0022]實例3:
[0023]在江蘇南京六合竹鎮(zhèn),于2013年進行了試驗,方法如下:
[0024]1、人工起壟:2013年5月,在水田中間利用表土人工起壟,壟形采用梯形,上窄下寬,底寬1.5m,頂寬Im,高50cm。壟間距為10m。
[0025]2、薄殼山核桃栽植:計劃密植,2013年6月,將薄殼山核桃容器幼苗按照株距5m進行栽植。
[0026]3、薄殼山核桃管理:2013年因施工原因水田并未進行種植。10月份以后計劃水稻、小麥常規(guī)種植。薄殼山核桃管理都按照常規(guī)栽植辦法進行。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模式,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水田起壟,然后將薄殼山核桃定植在壟的中央,最后做好薄殼山核桃的管理工作。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模式,其特征在于:在水田中間利用表土起壟,壟形采用梯形,上窄下寬,底寬1.5m,頂寬lm,高40-60cm。3年后,壟底寬增加到2.5m,頂寬增加到2m。根據(jù)水田不同地形,壟間距可控制在1Om或1Om以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模式,其特征在于:計劃密植,薄殼山核桃幼苗定植時,按照株距4-5m進行栽植。8-10年后,隔株間伐或移栽,使株距達到8-10m。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田薄殼山核桃的栽植模式,其特征在于:薄殼山核桃管理都按照常規(guī)管理方法進行。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3461051SQ201310422705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劉廣勤, 張普娟, 周建國, 李玉玲, 朱海軍, 生靜雅, 陳亞輝 申請人: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