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卡止件及安裝線卡止件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線卡止件及安裝線卡止件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該線卡止件通過便宜且簡易的結(jié)構(gòu),使?jié)O線不易從線卡止件上脫離。線卡止件(70)被安裝在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4)上。線卡止件包括:安裝部(72),其能夠安裝在卷線筒上;卡止件主體(74),其設置在安裝部上,且在其與卷線筒之間用于卡止?jié)O線(FL)。卡止件主體具有安裝端部(76)、導入端部(78)和移動限制部(80)。安裝端部是設置有安裝部,且在卷線筒的周向上具有第1寬度(W1)的端部。導入端部是漁線(FL)被導入的端部。移動限制部被配置在安裝端部和導入端部之間,具有與第1寬度(W1)不同的第2寬度(W2)(第3寬度W3)。
【專利說明】線卡止件及安裝線卡止件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線卡止件及安裝線卡止件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該線卡止件安裝在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上。
【背景技術(shù)】
[0002]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與手柄的旋轉(zhuǎn)相對應,前后進行反復移動。紡車式漁線輪具有卷線筒主體、前凸緣部、裙部。裙部上設置有用于卡止卷繞在卷線筒主體上的漁線的頂端部分的線卡止件。
[0003]該線卡止件用于卡止卷繞在卷線筒主體上的漁線的頂端部分,維持卷繞在卷線筒主體上的漁線的狀態(tài)。
[0004]線卡止件具有例如合成樹脂材質(zhì)的卡止件主體以及與卡止件主體形成為一體的板狀安裝部??ㄖ辜黧w被收裝在例如裙部的前部外周面上形成的凹部內(nèi)且沿外周面露出,與裙部之間空有很小的間隙且朝后方側(cè)開口??ㄖ辜黧w的開口側(cè)的頂端彎曲成圓形,形成從頂端到安裝部的逐漸變寬的前端尖細的機構(gòu),在俯視圖中呈炮彈形狀。卡止件主體被彈簧部件施加向卷線筒的徑向內(nèi)側(cè)的力。在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線卡止件中,通過彈簧部件提高卡止件主體上卡止的漁線的保持力。如此,漁線不易從卡止件主體上脫離。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發(fā)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0-273626號
[0006]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線卡止件主體形成為炮彈形狀,為前端尖細的結(jié)構(gòu)。因此,所保持的漁線有時會脫離。特別是安裝粗漁線時,漁線更加容易脫離。為了防止脫離,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線卡止件設置彈簧部件使?jié)O線的保持力增加,防止?jié)O線脫離。但是,如果設置彈簧部件,則線卡止件的結(jié)構(gòu)變得復雜,線卡止件的成本上升。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卡止件及安裝線卡止件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通過便宜且簡易的結(jié)構(gòu),使?jié)O線不易從線卡止件上脫離。
[0008]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的線卡止件被安裝在紡車式漁線的卷線筒上。線卡止件具有:安裝部,其能夠安裝在卷線筒上;卡止件主體,其設置在安裝部上,且在其與卷線筒的表面之間用于卡止?jié)O線。線卡止件主體具有安裝端部、導入端部和移動限制部。安裝端部是設置有安裝部,且在卷線筒的周向上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端部。導入端部是漁線被導入的端部。移動限制部被配置在安裝端部和導入端部之間,具有與規(guī)定寬度不同的寬度,限制漁線向?qū)氩總?cè)的移動。
[0009]在該線卡止件中,由導入端部導入的漁線被卡止在卡止件主體和卷線筒的表面之間。被卡止的漁線配置在導入端部和安裝端部之間。在該導入端部和安裝端部之間,設置有移動限制部,其具有與安裝端部的規(guī)定寬度不同的寬度。因此,被導入卡止件主體中的漁線的移動在導入端部和安裝端部之間被移動限制部限制,漁線難以移動到導入端部側(cè)。此時,由于被卡止在卡止件主體上的漁線受到移動限制部的限制而難以移動到導入端部側(cè),因此通過便宜且簡易的結(jié)構(gòu),漁線難以從線卡止件上脫離。
[0010]移動限制部可以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具有大于規(guī)定寬度的寬度。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安裝端部和導入端部之間安裝有比較寬的突出部,因此在突出部上漁線向?qū)攵瞬總?cè)的移動受到限制,漁線不易脫離。
[0011]移動限制部可以具有縮頸部,該縮頸部具有小于規(guī)定寬度的寬度。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安裝端部和導入端部之間安裝有比較窄的縮頸部,因此漁線進入縮頸部,漁線向?qū)攵瞬總?cè)的移動受到限制,漁線不易脫離。
[0012]移動限制部也可以具有:突出部,其具有大于規(guī)定寬度的寬度;縮頸部,其具有小于規(guī)定寬度的寬度。縮頸部被配置在突出部和安裝端部之間。在這種情況下,設置縮頸部和突出部,并且,縮頸部被配置在突出部和導入端部之間。因此,進入縮頸部且被限制移動的漁線被突出部進一步限制移動。如此,漁線向?qū)攵瞬總?cè)的移動在兩個臺階處受到限制,漁線更加不易脫離。
[0013]縮頸部可具有凹成圓弧狀的底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縮頸部凹成圓弧狀,因此即使將漁線導入縮頸部內(nèi),漁線也不易損傷。
[0014]安裝端部具有沿著卷線筒的周向的第I平坦部,導入端部具有沿卷線筒的軸線方向突出的凸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安裝端部具有第I平坦部,導入端部具有凸部,因此即使從導入端部導入漁線,漁線也不易損傷。
[0015]突出部可具有第2平坦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突出部上設置第2平坦部,因此漁線容易卡止在突出部上,漁線不易脫離。
[0016]第2平坦部可沿卷線筒的周向延伸。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設置在突出部上的第2平坦部沿周向延伸,因此漁線更易卡止,漁線更不易脫離。
[0017]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包括卷線筒主體、裙部、線卡止件。卷線筒主體能夠?qū)O線卷繞在外周面上。裙部被設置在卷線筒主體的后端部,直徑比卷線筒主體大。線卡止件是安裝在上述裙部的線卡止件。
[0018]該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能夠獲得上述作用和效果。
[0019]紡車式漁線輪還可包括設置在裙部和線卡止件之間的板狀部件。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漁線被配置在卡止件主體和板狀部件之間,因此在與板狀部件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漁線更加不易脫離。
[0020]板狀部件可以具有設置在線卡止件的導入端部側(cè)的矩形的切口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確??ㄖ辜黧w和裙部之間的漁線進入的空間,同時漁線在卷線筒表面滑動,易于導入線卡止件主體和裙部之間。
[0021]板狀部件的后端部可被配置在線卡止件主體的導入端部的后側(cè)。在這種情況下,配置在裙部的板狀部件被配置在漁線被導入的導入端部的后側(cè)。因此,即使形成切口部,在從導入端部向線卡止件導入漁線時,漁線也難以進入板狀部件和裙部之間。
[0022]裙部的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板狀部件,也可具有用于安裝線卡止件的凹槽部。在這種情況下,線卡止件主體從裙部的外周面的突出量變小,松弛的漁線難以卡止在線卡止件主體上。
[0023]凹槽部具有線卡止件安裝部能夠通過的開口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裙部內(nèi)能夠?qū)惭b部安裝到卷線筒主體上,因此線卡止件主體能夠確切地安裝在裙部上,同時從裙部的外周面的突出量變小,松弛的漁線難以卡止在線卡止件主體上。
[0024]若采用本發(fā)明,由于被卡止在線卡止件主體上的釣線受到移動限制部的限制,難以向?qū)攵瞬總?cè)移動,因此通過便宜且簡易的構(gòu)造,漁線難以從線卡止件上脫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采用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側(cè)視圖。
[0026]圖2是紡車式漁線輪的側(cè)剖面圖。
[0027]圖3是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線卡止件的俯視圖。
[0028]圖4是該線卡止件的側(cè)剖面放大圖。
[0029]圖5是漁線被卡止在該線卡止件上的狀態(tài)的相當于圖4的圖。
[0030]圖6是第I實施方式的變型例所涉及的線卡止件的相當于圖3的圖。
[0031]圖7是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線卡止件的相當于圖3的圖。
[0032]圖8是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線卡止件的相當于圖3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第I實施方式】
[0034]如圖1所示,采用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紡車式漁線輪100具有支承手柄I自由旋轉(zhuǎn)的漁線輪主體2、轉(zhuǎn)子3、卷線筒4。轉(zhuǎn)子3將漁線卷繞在卷線筒4上,被支承在漁線輪主體2的前部自由旋轉(zhuǎn)。卷線筒4將漁線繞在外周面,被配置在轉(zhuǎn)子3的前部且能前后自由移動。另外,手柄I可安裝在漁線輪主體2的左側(cè)和右側(cè)的任意一側(cè)。另外,所謂的前后是指,在垂釣時,以漁線被放線的方向為前,其相反方向為后。另外,所謂的左右是從紡車式漁線輪100的后方觀察時的左右方向。
[0035]如圖1和圖2所示,漁線輪主體2具有:框體部2a,其具有開口 ;蓋部件2b,其能夠安裝在框體部2a上,也可從框體部2a上拆除,用于堵住開口 ;釣竿安裝腿部2c,其從蓋部件2b向斜前上方延伸??蝮w部2a的內(nèi)部具有空間。在該空間內(nèi),設置有:轉(zhuǎn)子驅(qū)動機構(gòu)5,其與手柄I的旋轉(zhuǎn)聯(lián)動,使轉(zhuǎn)子3進行旋轉(zhuǎn);擺動機構(gòu)6,其使卷線筒4前后移動,均勻地卷繞漁線。
[0036]如圖2所示,轉(zhuǎn)子驅(qū)動機構(gòu)5具有:驅(qū)動齒輪11,其與固定在手柄I上的驅(qū)動軸10同時旋轉(zhuǎn);小齒輪12,其與該驅(qū)動齒輪11相嚙合。小齒輪12呈筒狀,貫穿轉(zhuǎn)子3的中心部。另外,小齒輪12的前部12a被螺母13固定在轉(zhuǎn)子3上。另外,小齒輪12的中間部和后端部分別通過軸承14a、14b以自由旋轉(zhuǎn)的方式被支承在框體部主體2上。
[0037]如圖2所示,擺動機構(gòu)6是使被連接在曳力機構(gòu)60上且貫通卷線筒4的中心部的卷線筒軸15沿前后方向移動,從而使卷線筒4與曳力機構(gòu)60同時沿前后方向移動的機構(gòu)。擺動機構(gòu)6具有:螺桿軸21,其平行配置在卷線筒軸15的下方;滑塊22,其沿著螺桿軸21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中間齒輪23,其固定在螺桿軸21的頂端上。中間齒輪23通過未圖示的減速機構(gòu)與小齒輪12相嚙合。通過該減速機構(gòu),擺動機構(gòu)6的前后移動速度減慢,漁線能夠緊密地卷繞在卷線筒4上。
[0038]如圖2所示,轉(zhuǎn)子3具有:連接部30,其以能與小齒輪12 —起轉(zhuǎn)動的方式與該小齒輪12相連接;第I轉(zhuǎn)子臂31和第2轉(zhuǎn)子臂32,其被相向設置在連接部30的側(cè)面方向。連接部30、第I轉(zhuǎn)子臂31和第2轉(zhuǎn)子臂32形成為一體。
[0039]在連接部30的前部形成有前壁33,在該前壁33的中間部分設置有凸緣部33a。凸緣部33a的中間部分形成有通孔,小齒輪12的前部12a和卷線筒軸15穿過該通孔。前壁33的前部配置有螺母13,通過該螺母13,小齒輪12的前部12a被固定在轉(zhuǎn)子3上。
[0040]第I轉(zhuǎn)子臂31從連接部30向外彎曲成凸狀且向前延伸。第I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0以能夠自由擺動的方式安裝在第I轉(zhuǎn)子臂31的頂端的外周面?zhèn)?。在第I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0的頂端安裝有支撐線輥41,將漁線引導至卷線筒4上。第2轉(zhuǎn)子臂32從連接部30向外彎曲成凸狀且向前延伸。第2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2以能夠自由擺動的方式安裝在第2轉(zhuǎn)子臂32的頂端的外周面?zhèn)?。在支撐線輥41和第2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2之間,固定有將線材大致彎曲成U狀的放線環(huán)43。第I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0、第2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2、支承線輥41和放線環(huán)43構(gòu)成放線環(huán)臂44。放線環(huán)臂44在如圖2所示的線引導姿勢和相對其反轉(zhuǎn)的線開放姿勢之間自由擺動。
[0041]在轉(zhuǎn)子3的連接部30的內(nèi)部配置有用于禁止、解除轉(zhuǎn)子3的反轉(zhuǎn)的反轉(zhuǎn)防止機構(gòu)50。反轉(zhuǎn)防止機構(gòu)50具有:轉(zhuǎn)子型的單向離合器51,其內(nèi)輪旋轉(zhuǎn);切換機構(gòu)52,其切換單向離合器51的運轉(zhuǎn)狀態(tài)(禁止反轉(zhuǎn)的狀態(tài))和非運轉(zhuǎn)狀態(tài)(允許反轉(zhuǎn)的狀態(tài))。
[0042]卷線筒4是例如鍛壓鋁合金而形成的大小兩段的圓筒狀部件。卷線筒4配置在轉(zhuǎn)子3的第I轉(zhuǎn)子臂31和第2轉(zhuǎn)子臂32之間。卷線筒4通過曳力機構(gòu)60被安裝在卷線筒軸15的頂端。卷線筒4通過兩個軸承16、17以能夠自由旋轉(zhuǎn)的方式安裝在卷線筒軸15上。卷線筒4具有:筒狀的卷線軸主體4a,其外周面上卷繞有漁線;前凸緣部4b,其與卷線軸主體4a的前部形成為一體;筒狀的裙部4c,其直徑較大,且與卷線軸主體4a的后部形成為一體;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線卡止具70。卷線軸主體4a是與前凸緣部4b與裙部4c形成為一體的部件,其前方側(cè)安裝有曳力機構(gòu)60。
[0043]在前凸緣部4b的外周面部安裝有卷線筒套環(huán)8,其具有在拋出漁線時用于順利地放出漁線的前端展開的錐面。卷線筒套環(huán)8由安裝在卷線軸主體4a的前端的固定部件9固定在前凸緣部4b上。固定部件9螺合在卷線軸主體4a的內(nèi)周面。
[0044]裙部4c具有:后凸緣部4d,其與前凸緣部4b相向配置;筒狀部4e,其與后凸緣部4d的外周面形成為一體。另外,裙部4c具有板狀部件82。將裙部4c與卷線軸主體4a —體鍛壓為筒狀,以覆蓋轉(zhuǎn)子3的連接部30。另外,如圖4和圖5所示,在裙部4c的后凸緣部4d和筒狀部4e的交界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槽面4f,其具有能夠安裝線卡止件70的底面4g。凹槽部4f的后部凹陷呈半圓形的子彈狀。在凹槽部4f的后凸緣部4d側(cè)的前部,形成有允許線卡止件70通過的矩形的第I開口部4h。第I開口部4h不僅能夠通過后述安裝部72,而且被卡止在線卡止件70上的漁線FL(參照圖5)延伸至卡止位置。板狀部件82安裝在線卡止件70的后述卡止件主體74和凹槽部4f的底面4g之間。板狀部件82用于順利引導漁線FL,使?jié)O線FL不受損傷,以及使?jié)O線FL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不易偏離。
[0045]如圖3、圖4和圖5所示,線卡止件70具有:安裝部72,其能夠安裝在卷線筒4上;卡止件主體74,其與凹槽部4f的表面之間,用于卡止?jié)O線FL。安裝部72是大致與卡止件主體74配置成直角的板狀部件。安裝部72貫通第I開口部4h,且從裙部4c的內(nèi)部延伸至卷線軸主體4a的后表面。安裝部72的延伸的頂端由螺柱84固定。線卡止件70是具有彈力的合成樹脂材質(zhì)的部件。
[0046]卡止件主體74被設置為面向凹槽部4f的外周部且向外露出??ㄖ辜黧w74是角被倒圓的大致呈箭頭符號形狀的部分??ㄖ辜黧w74將漁線FL夾持在其與凹槽部4f的底面4g上設置的板狀部件82之間的位置??ㄖ辜黧w74具有安裝端部76、導入端部78和移動限制部80。安裝端部76與安裝部72設置為一體,且安裝端部76是在卷線筒4的周向(圖3紙面上下方向)上具有第I寬度Wl的端部。第I寬度Wl是規(guī)定寬度的一個例子。安裝端部76具有沿著周向延伸的第I平坦部76a。
[0047]導入端部78是漁線FL被導入的端部。導入端部78具有:凸部78a,其在卷線筒4的軸線方向大致突出呈山形;傾斜的導入面78b (參照圖4和圖5),其被設置在凸部78a的靠近板狀部件82的部分,且用于引導漁線FL。凸部78a的頂端部被倒圓,以防止?jié)O線FL的損傷。導入面78b以如下方式傾斜:隨著接近板狀部件82而靠近安裝端部76。
[0048]移動限制部80被配置在安裝端部76和導入端部78之間,在卷線筒4的周向上具有與第I寬度Wl不同的寬度。在第I實施方式中,移動限制部80具有:突出部80a,其具有比第I寬度Wl寬的第2寬度W2 ;縮頸部80b,其具有比第I寬度Wl窄的第3寬度W3??s頸部80b被配置在突出部80a和安裝端部76之間。突出部80a具有規(guī)定第2寬度W2的最大寬度部80c。突出部80a在卷線筒4的周向的一個方向和另一方向上大致突出呈山形。為防止?jié)O線FL的損傷,最大寬度部80c倒為圓弧狀。縮頸部80b在卷線筒4的周向的一個方向和另一方向上大致凹成圓弧狀??s頸部80b具有凹成圓弧狀的底部80d。該底部80d的寬度是規(guī)定第3寬度W3的最小寬度部,且在該底部80d上保持有漁線FL。
[0049]板狀部件82是例如滑動性高的聚縮醛等的合成樹脂材質(zhì)。板狀部件82是與底面4g的外形形狀大致相同的部件,板狀部件82具有:矩形的第2開口部82a,其能夠使安裝部72通過;矩形的切口部82b,其設置在卡止件主體74的導入端部78側(cè)。第2開口部82a比第I開口部4h的開口面積小,具有能夠通過安裝部72的最小面積。具體來說,板狀部件82的后端部是形成有切口部82b的后端部,其被配置在卡止件主體74的導入端部78的后側(cè)(圖3右側(cè))。通過在板狀部件82上設置切口部82b,能夠在卡止件主體74和凹槽部4f之間確保導入漁線FL的空間。因此,易于將漁線FL導入卡止件主體74和凹槽部4f之間,同時漁線FL易于滑動導入凹槽部4f的底面4g上。另外,由于板狀部件82的后端部配置在導入端部78的后側(cè),因此即使形成切口部82b,在漁線FL從導入端部78導入卡止件主體74時,漁線FL也難以導入板狀部件82和凹槽部4f之間。另外,凹槽部4f的第I開口部4h延伸至漁線FL的被卡止位置,即移動限制部80的設置部分。因此,在第I開口部4h的形成部分中,僅僅通過板狀部件82和卡止件主體74夾持漁線FL。由此,在板狀部件82的彈性和卡止件主體74的彈性的作用下,漁線FL被保持,漁線FL不易壓壞,能很好地收起漁線。
[0050]在該構(gòu)造的線卡止件70中,由于移動限制部80的限制,被卡止在卡止件主體74上的漁線FL難以移動到導入端部78側(cè),通過便宜且簡易的構(gòu)造,漁線不易從線卡止件70上脫離。
[0051]曳力機構(gòu)60被安裝在卷線筒4和卷線筒軸15之間,是用于使卷線筒4發(fā)揮制動作用的機構(gòu)。曳力機構(gòu)60具有:旋鈕部61,其用于通過手調(diào)整制動力;曳力板62,其具有多張,且被旋鈕部61推壓至卷線筒4側(cè)。
[0052]接下來說明漁線輪的操作以及作用。
[0053]進行垂釣時,為了拋出釣竿且從漁線輪主體2上不斷放出漁線,使放線環(huán)臂44反轉(zhuǎn),放線環(huán)臂44呈線開放的姿勢。在這種狀態(tài)下,握住釣竿的手的食指牽引漁線,同時拋出釣竿。于是,漁線在釣鉤組件的重量的作用下被用力地向前放出。然后,如果使手柄I沿卷線方向旋轉(zhuǎn),則在轉(zhuǎn)子驅(qū)動機構(gòu)5的作用下,轉(zhuǎn)子3沿卷線方向旋轉(zhuǎn),放線環(huán)臂44在未圖示的放線環(huán)反轉(zhuǎn)機構(gòu)的作用下,恢復至卷線位置,漁線被卷繞在卷線筒4上。
[0054]完成垂釣后,從釣竿上卸下紡車式漁線輪100,收紡車式卷線輪100時,將漁線的頂端部卡止在線卡止件70上。此時,利用指尖抬高卡止件主體74的導入端部78,在卡止件主體74和凹槽部4f之間形成空隙。通過在該空隙中夾入漁線FL,漁線FL被卡止在卡止件主體74上。此時,在卡止件主體74中,在卡止?jié)O線FL的安裝端部76和導入端部78之間的漁線FL被卡止的部分,由于設置有寬度與安裝端部76的第I寬度Wl不同的移動限制部80,因此被卡止在卡止件主體74上的漁線FL在移動限制部80的作用下,難以移動到導入端部78側(cè)。由此,通過便宜且簡易的結(jié)構(gòu),漁線FL難以從線卡止件70上脫離。
[0055]【第I實施方式的變型例】
[0056]在圖6中,變型例中的線卡止件170的移動限制部180的形狀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
[0057]移動限制部180具有突出部180a和縮頸部180b。突出部180a與第I實施方式不同,在連接縮頸部180b與最大寬度部180c的部分上,具有沿卷線筒4的周向形成的第2平坦部180e。另外,由于形成有第2平坦部180e,縮頸部180b的底部180d的形狀與第I實施方式不同,在底部180d與第2平坦部ISOe之間形成半徑小于底部180d的圓弧。由于其他結(jié)構(gòu)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該構(gòu)造的變型例也發(fā)揮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外,在變型例中,由于沿卷線筒4的周向設置第2平坦部180e,因此漁線FL更加不易移動到導入端部78側(cè),漁線FL也更加不易脫離。
[0058]【第2實施方式】
[0059]在第I實施方式的線卡止件70中,移動限制部80具有突出部80a和縮頸部80b,但是在圖7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線卡止件270中,移動限制部280僅僅具有突出部280a,其具有大于第I寬度Wl的第2寬度W2的最大寬度部280c。由于其他的構(gòu)造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所以在圖7中附加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在第2實施方式中,由于沒有縮頸部,相比于第I實施方式的線卡止件70,漁線易于移動到導入端部78側(cè)。但是,由于沒有縮頸部,所以能通過便宜且簡易的結(jié)構(gòu),使?jié)O線FL不易脫離。
[0060]【第3實施方式】
[0061 ] 在第I實施方式的線卡止件70中,移動限制部80具有突出部80a和縮頸部80b,但是在如圖8所示的第3實施方式的線卡止件370中,移動限制部380僅僅具有縮頸部380b,其具有比第I寬度Wl窄的第3寬度W3。由于其他的構(gòu)造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在圖8中附加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在第3實施方式中,由于沒有突出部,相比于第I實施方式的線卡止件70,漁線易于移動至導入端部78側(cè)。但是,由于沒有縮頸部,所以能通過便宜且簡易的結(jié)構(gòu),使?jié)O線FL不易脫離。
[0062]【其他實施方式】
[0063]以上說明了關(guān)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多種變型。特別是,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多個實施方式和變型例,能夠根據(jù)需要隨意組合。
[0064](a)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具有前曳力機構(gòu)的紡車式漁線輪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具有后曳力機構(gòu)的紡車式漁線輪,具有使轉(zhuǎn)子制動的桿式制動機構(gòu)的紡車式漁線輪等所有的紡車式漁線輪均能適用本發(fā)明。
[0065](b)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線卡止件的安裝部固定在卷線筒主體4a的后表面,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以使安裝部能沿徑向移動且向徑向內(nèi)側(cè)加載的狀態(tài),使線卡止件的安裝部配置在卷線筒主體的后表面也可。
[0066](c)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了板狀部件82,但也可不設置板狀部件。另外,在設置板狀部件時,也可不設置上述實施方式中顯示的切口部82b。另外,也可將開口部設置為安裝部72僅能夠通過的大小,不設置為延伸至漁線被卡止的位置。
[0067](d)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裙部4c的筒狀部4e呈收裝轉(zhuǎn)子3的連接部30的形狀,但本發(fā)明的卷線筒并不局限于此。卷線筒主體上收裝轉(zhuǎn)子的連接部的卷線筒也能夠適用本發(fā)明。此時,裙部的筒狀部的卷線筒軸向的長度變短。
[0068]【特點】
[0069]上述實施方式能夠進行如下表現(xiàn)。
[0070](A)紡車式漁線輪100的線卡止件70被安裝在紡車式漁線輪100的卷線筒4上。線卡止件70具有:安裝部72,其能夠安裝在卷線筒4上;卡止件主體74,其被設置在安裝部72上,且在與卷線筒4的表面之間用于卡止?jié)O線??ㄖ辜黧w74具有安裝端部76、導入端部78和移動限制部80。安裝端部76為設置有安裝部72,且在卷線筒4的周向上具有第I寬度Wl的端部。導入端部78是漁線FL被導入的端部。移動限制部80被配置在安裝端部76和導入端部78之間,具有與第I寬度Wl不同的第2寬度W2 (第3寬度W3),限制漁線FL向?qū)攵瞬?8側(cè)的移動。
[0071 ] 在該線卡止件中,從導入端部78被導入的漁線FL被卡止在卡止件主體74和卷線筒4的表面之間。被卡止的漁線FL配置在導入端部78和安裝端部76之間。在該導入端部78和安裝端部76之間,設置具有不同于第I寬度Wl的第2寬度W2(第3寬度W3)的移動限制部80。因此,被導入卡止件主體74的漁線FL的移動在導入端部78和安裝端部76之間被移動限制部80限制,漁線FL難以移動到導入端部78側(c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被卡止在卡止件主體74上的漁線FL受到移動限制部80的限制而難以移動到導入端部78偵牝因此通過便宜且簡易的結(jié)構(gòu),漁線不易從線卡止件70上脫離。
[0072](B)移動限制部80還可具有突出部80a,其具有比第I寬度Wl寬的第2寬度W2。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安裝端部76和導入端部78之間設置有寬度大的突出部80a,因此通過突出部80a,漁線FL向?qū)攵瞬?8側(cè)的移動被限制,漁線FL不易脫離。
[0073](C)移動限制部80還可具有縮頸部80b,其具有比第I寬度Wl窄的第3寬度W3。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安裝端部76和導入端部78之間設置有寬度小的縮頸部80b,因此漁線FL進入縮頸部80b,漁線FL向?qū)攵瞬?8側(cè)的移動被限制,漁線FL不易脫離。
[0074](D)移動限制部80還可具有:突出部80a,其具有比第I寬度Wl寬的第2寬度W2 ;縮頸部80b,其具有比第I寬度Wl窄的第3寬度W3??s頸部80b被配置在突出部80a和安裝端部76之間。在這種情況下,設置縮頸部80b和突出部80a,另外,縮頸部80b被配置在突出部80a和安裝端部76之間。因此,進入縮頸部80b且移動被限制的漁線FL被突出部80a進一步限制移動。由此,漁線FL向安裝端部76側(cè)的移動在兩個臺階處被限制,漁線FL更加不易脫離。
[0075](E)縮頸部80b還可具有凹成圓弧狀的底部80d。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縮頸部80b凹成圓弧狀,因此即使?jié)O線FL進入縮頸部80b內(nèi),漁線FL也不易損傷。
[0076](F)安裝端部76具有沿卷線筒4的周向延伸的第I平坦部76a,導入端部78具有沿卷線筒4的軸線方向突出的凸部78a。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安裝端部76具有第I平坦部76a,導入端部78具有凸部78a,因此即使從導入端部78導入漁線FL,漁線FL也不易損傷。
[0077](G)突出部180a還可具有第2平坦部180e。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突出部180a上設置有第2平坦部180e,因此漁線FL更易卡止在突出部180a上,漁線FL更加不易脫離。
[0078](H)第2平坦部ISOe也可沿卷線筒4的周向延伸。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設置在突出部180a上的第2平坦部180e沿周向延伸,因此漁線更易卡止,漁線FL更加不易脫離。
[0079](I)紡車式漁線輪100的卷線筒4具有卷線筒主體4a、裙部4c和線卡止件70。卷線筒主體4a能夠?qū)O線卷繞在外周面上。裙部4c被設置在卷線筒主體4a的后端部,直徑比卷線筒主體4a大。線卡止件70是上述的線卡止件70。
[0080]通過該紡車式漁線輪100的卷線筒4,能獲得上述作用和效果。
[0081](J)紡車式漁線輪100還可具有配置在裙部4c和線卡止件70之間的板狀部件82。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漁線FL被配置在卡止件主體74和板狀部件82之間,因此在與板狀部件82的摩擦的作用下,漁線FL更不易脫離。
[0082](K)板狀部件82還可具有配置在線卡止件70的導入端部78側(cè)的矩形的切口部82b。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與卡止件主體74和裙部4c之間能夠確保漁線FL進入的空間,因此易于將漁線FL導入卡止件主體74和裙部4c之間。
[0083](L)板狀部件82的后端部還可配置在卡止件主體74的導入端部78的后側(cè)。在這種情況下,配置在裙部4c的板狀部件82被配置在漁線FL被導入的導入端部78的后側(cè)。因此,即使形成切口部82b,在將漁線FL從導入端部78導入卡止件主體74時,漁線FL也難以進入板狀部件82和裙部4c之間。
[0084](M)裙部4c的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板狀部件82,還可具有用于安裝線卡止件70的凹槽部4f。在這種情況下,從卡止件主體74的裙部4c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突出量變小,松弛的漁線難以卡止在卡止件主體74上。
[0085](N)凹槽部4f具有能夠通過線卡止件70的安裝部72的第I開口部4h。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安裝部72在裙部4c內(nèi)被安裝在卷線筒主體4a上,所以卡止件主體74能可靠地安裝在裙部4c,且從裙部4c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突出量變小,松弛的漁線難以卡止在卡止件主體74上。
[0086]【附圖標記說明】
[0087]4:卷線筒;4a:卷線筒主體;4c:裙部;4f:凹槽部;4h:第I開口部;70,170,270,370:線卡止件;72:安裝部;74:卡止件主體;76:安裝端部;76a:第I平坦部;78:導入端部;78a:凸部;80,180,280,380:移動限制部;80a, 180a, 280a:突出部;80b, 180b, 380b:縮頸部;80d,180d,380d:底部;82:板狀部件;82b:切口部;100:紡車式漁線輪;180e:第2平坦部;W1:第I寬度(規(guī)定寬度的一個例子);W2:第2寬度(比規(guī)定寬度寬的寬度的一個例子);W3:第3寬度(比規(guī)定寬度窄的寬度的一個例子)。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紡車式漁線輪的線卡止件,其安裝在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安裝部,其能夠安裝在上述卷線筒上, 卡止件主體,其設置在上述安裝部上,且在其與上述卷線筒之間用于卡止?jié)O線; 上述卡止件主體具有: 設置有上述安裝部,且在上述卷線筒的周向上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安裝端部; 上述漁線被導入的導入端部; 被配置在上述安裝端部和上述導入端部之間,具有與上述規(guī)定寬度不同的寬度,限制上述漁線向上述導入端部側(cè)移動的移動限制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線卡止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動限制部具有比上述規(guī)定寬度寬的寬度的突出部。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線卡止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動限制部具有比上述規(guī)定寬度窄的寬度的縮頸部。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線卡止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動限制部具有:突出部,其寬度大于上述規(guī)定寬度;縮頸部,其寬度小于上述規(guī)定寬度, 上述縮頸部被配置在上述突出部和上述安裝端部之間。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或4中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線卡止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縮頸部具有凹成圓弧狀的底部。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線卡止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裝端部具有沿上述卷線筒的周向的第I平坦部, 上述導入端部具有沿上述卷線筒的軸線方向突出的凸部。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及4至6中任意一項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線卡止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具有第2平坦部。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線卡止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平坦部沿卷線筒的周向延伸。
9.一種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征在于,具有: 能夠?qū)O線卷繞在外周面上的卷線筒主體; 設置在上述卷線筒主體的后端部,且直徑比上述卷線筒主體的直徑大的裙部; 安裝在上述裙部的權(quán)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記載的線卡止件。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配置在上述裙部和上述線卡止件之間的板狀部件。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狀部件具有設置在上述線卡止件的上述導入端部的矩形的切口部。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狀部件的后端部被配置在上述卡止件主體的上述導入端部的后側(cè)。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項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裙部的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有上述板狀部件,具有用于安裝上述線卡止件的凹槽部。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記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部具有能夠通過上述線卡止件的安裝部的開口部。
【文檔編號】A01K89/01GK104335989SQ201410253636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7月26日
【發(fā)明者】平岡宏一, 松尾真吾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