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圓冠榆嫁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圓冠榆嫁接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圓冠榆屬于落葉喬木,深根性植物。是一種產自蘇聯,后引種至我國新疆、內蒙古等地進行栽培,樹干筆直,樹冠球形,樹形優(yōu)美耐受性強的優(yōu)良觀賞植物。是北方優(yōu)秀的園林綠化植物之一,但圓冠榆很少結實,常采用嫁接方式進行繁殖,砧木一般采用白榆??稍诖?、夏、秋季進行枝接、切接、皮接、劈接,T型接。這些常用嫁接方式并不完全適用在圓冠榆的嫁接。
這些常用嫁接方式中,長會出現各種原因造成嫁接成活率不高,這既有嫁接前對接穗的處理不當造成的成活率不高:例如接穗采集、儲藏不當,造成接穗失水失活或過早萌發(fā),或者在嫁接前對接穗的蠟封措施處理不當,造成接穗的死亡或蠟封的剝離;也有在嫁接過程操作不當:例如嫁接過程中砧木韌皮部與木質部剝離,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無法緊密接觸,無法形成愈傷組織造成接穗干枯死亡;更有在嫁接完成后養(yǎng)管不到位造成嫁接成活率不高:例如嫁接之后的養(yǎng)管不力,樹勢萎靡,形成層愈傷組織脆弱,極易發(fā)生各類病蟲害或接穗的物理性的折斷。即使進行補接,亦會造成圓冠榆的成型速度慢,或造成樹勢弱小,樹型偏冠等現象,影響苗木的出圃速度。
因此在研究圓冠榆的嫁接方法和快速成型技術上,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在華北地區(qū)圓冠榆高效快速的嫁接繁殖方法,加快圓冠榆在華北地區(qū)的擴繁引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針對圓冠榆的生長習性,提供了一種圓冠榆嫁接繁殖的方法。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圓冠榆嫁接繁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接穗的選擇與處理;(二)砧木的選擇;(三)嫁接;(四)嫁接苗木的管理養(yǎng)護;
所述的接穗的選擇與處理包括:
(1)春季采接穗枝條,在2-3月期間芽未萌動前進行,選擇圓冠榆母樹朝南向的枝條,剪取0.5-1.0cm粗的一年生枝條,要求枝條木質化,芽發(fā)育充分、飽滿,將剪下來的枝條裁剪成1m的枝條并每30根捆扎成束;
(2)選擇一塊背風陰涼處挖沙藏溝,溝深1-1.5m,寬1-1.2m,沙藏用沙為干凈的濕河砂(含水率在60%);先在溝內鋪25cm厚的河砂,然后放置一層成束的圓冠榆枝條,再覆10cm河砂進行遮蓋,依次鋪枝條和河砂,控制不超過8層,最上層覆河砂30cm。在埋藏枝條時,沙藏溝每2米豎直插入一把捆扎成束的秸稈稻草貫通砂層上下,最后用草簾覆蓋沙藏溝,并預備遮蓋苫布防止雨雪,控制沙藏溝內溫度在0-5℃,濕度在55%-65%。(可通過定期噴水、開啟草簾子等工作控制濕度和溫度)
(3)嫁接前一天,將枝條從沙藏溝內取出,挑揀出水分充足未干枯的枝條,剪成12-15cm接穗,每個接穗保證有2-3個飽滿芽。并將接穗進行速蘸法進行蠟封。
優(yōu)選地,所述嫁接包括:
(1)選擇在3月下旬至四月中旬時間段進行;
(2)將蠟封好的接穗生態(tài)學下端切削成兩個切面,一大一下,大切面長2.5-3cm,切面斜度為15°,在其背面切一個長0.5cm的小切面,使接穗下端呈現雙面偏楔形。大切面?zhèn)缺A?個芽,小切面?zhèn)缺A?-2個芽,切口平齊無毛刺。
(3)嫁接時將砧木樹皮垂直截干斷面向下切開3cm,并用嫁接刀撬開皮層,將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將處理好的接穗偏楔形下端沿撬開的皮層插入,大切面朝向樹干中心內側,小切面朝向樹干中心外側。插入深度為2.5-2.7cm,大切面保留0.3-0.5cm未全部插入皮層內;砧木5-10cm的胸徑,均勻嫁接2-4個接穗;嫁接2個接穗則保持接穗東西對稱,及兩個接穗分布于砧木截干東西兩側對稱分布;3個接穗則偏南側2個,偏北側1個,四個接穗則對稱分布。
(4)用寬15cm,厚0.2mm透明塑料農膜進行覆蓋和綁扎,將砧木截面斷面和皮層的切口處均進行密封性覆蓋和綁扎,僅露出已蠟封的接穗部分。
優(yōu)選地,所述蠟封的蠟封材料為重量比為1:2的蜂蠟和石蠟的組合物。
優(yōu)選地,所述蠟封步驟如下:按重量比為1:2將蜂蠟和石蠟用鐵鍋燒融,溫度達到100-120℃進行速蘸蠟封,速蘸蠟時應在1秒鐘內完成,并且將蘸完蠟的接穗迅速浸泡在冷水中進行降溫,之后將降溫后的接穗碼齊待用。
優(yōu)選地,所述的砧木選擇苗齡在3-5年,樹徑在6-10cm白榆作為嫁接砧木。更優(yōu)選地,砧木的處理應根據所選定冠高度,例如在0.5-2.5m處進行截干,并將截干樹皮岔口處用嫁接刀削平齊待用。
更優(yōu)選地,5cm≤胸徑<7cm的砧木東西對稱嫁接2個接穗。7cm≤胸徑<9cm的均勻嫁接3個接穗,3個接穗則偏南側2個,北側1個,9cm≤胸徑≤11cm的砧木則嫁接4個接穗,南北對稱型。
所述嫁接苗木的管理養(yǎng)護包括:嫁接完畢后即進行灌溉,接穗萌芽已開始萌發(fā)后抹去砧木萌芽,在接穗萌芽生長到15cm高時即進行綁桿固定工作,防止新生接穗吹折刮斷,并根據生長量不斷調整綁桿。
本發(fā)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自嫁接前開始對接穗和砧木進行技術處理,通過沙藏暫緩枝條的萌發(fā),保持枝條的生活力,便于運輸儲藏,通過蠟封接穗保證在嫁接之后接穗與砧木未完全形成愈傷組織期間減緩接穗的水分蒸發(fā),提高接穗的成活率。嫁接時對接穗進行偏楔形削切,增大接穗與砧木形成層的接觸面積,促進其快速形成愈傷組織,通過覆蓋塑料農膜,進一步降低水分的蒸發(fā),避免了枝條的抽干現象,提高接穗成活率,在砧木斷面上均勻嫁接2-4枝條,可保障圓冠榆樹冠冠型,便于后期修剪和造型。
本發(fā)明圓冠榆的嫁接方法,簡單實用,可操作性行強,成活率高,能夠達到快速成型的目的,嫁接當年即可成型,圓冠榆1.5m以上,當年嫁接,當年出圃,經濟效益顯著。
具體實施例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以在天津靜海苗圃2015實施的白榆嫁接圓冠榆為例。
(1)所用砧木為2013年秋季移栽自山東、河北的白榆12000棵,胸徑在6-10cm,砧
木定干高度為2.2m,生長旺盛,樹干挺直,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
(2)所用接穗為2015年2月下旬,自新疆引進圓冠榆枝條,捆扎成束并在在苗圃園區(qū)內進行沙藏處理。
苗圃園區(qū)內所挖沙藏溝為東西向,溝寬1m,深1.2m,長5m,溝底鋪25cm濕河砂(含水率在60%),放置一層成束的圓冠榆枝條,同時再鋪設10cm河砂覆蓋,共放置4層。最上層用30cm河砂覆蓋,沙藏溝每2米豎直插入一把捆扎成束的秸稈稻草貫通砂層上下,用于通風,最后用草簾覆蓋沙藏溝,并預備遮蓋苫布防止雨雪,控制沙藏溝內溫度在0-5℃,濕度在55%-65%(可通過定期噴水、開啟草簾子等工作控制濕度和溫度)。并經常注意觀察,防止干枯,霉變,凍害和發(fā)芽;
(3)嫁接開始時間為2015年4月5日,在每日嫁接前將第二日所用接穗枝條自沙藏溝中取出,并剪成12-15cm長,帶2-3個芽的小枝條,用速蘸蠟法進行蠟封處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按重量比為1:2將蜂蠟和石蠟用鐵鍋燒融,溫度達到100-120℃進行速蘸蠟封,速蘸蠟時應在1秒鐘內完成,并且將蘸完蠟的接穗迅速浸泡在冷水中進行降溫,之后將降溫后的接穗碼齊待用。
(4)將蠟封好的接穗生態(tài)學下端用鋒利的嫁接刀切削成兩個切面,一大一下,大切面長約2.5-3cm,切面斜度為15°,在其背面切一個長0.5cm的小切面,使接穗下端呈現雙面偏楔形。接穗切削時大切面?zhèn)缺A?個芽,小切面?zhèn)缺A?-2個芽。嫁接時將砧木樹干垂直截干斷面向下切開3cm,并用嫁接刀撬開皮層,將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將處理好的偏楔形接穗沿撬開的皮層插入,大切面朝向樹干中心內側,小切面朝向樹干中心外側。大切面保留0.3-0.5cm未全部插入皮層內。6cm≤胸徑<7cm的砧木東西對稱嫁接2個接穗。7cm≤胸徑<9cm的砧木的均勻嫁接3個接穗,3個接穗則偏南側2個,北側1個,9cm≤胸徑≤10cm的砧木則嫁接4個接穗,南北對稱型。
(5)用寬15cm,厚0.2mm透明塑料農膜進行覆蓋和綁扎,將砧木斷面和皮層的切口處均進行密封性覆蓋和綁扎,僅露出已蠟封的接穗部分,防水分蒸發(fā)。
(6)嫁接完畢后即進行灌溉。接穗萌芽已開始萌發(fā)后抹去砧木萌芽,在接穗萌芽生長到15cm高時即進行綁桿固定工作,防止新生接穗吹折刮斷,并根據生長量不斷調整綁桿。
按照實施例的方法進行嫁接,接穗的成活率在95%以上,并且嫁接的圓冠榆成型時間快,樹形優(yōu)美,當年秋季冠幅已達1.5m高,1.2米寬,達到了出圃的規(guī)格,有極高的觀賞效益和經濟效益。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