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扣側(cè)沖模、紐扣安裝裝置和紐扣安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紐扣側(cè)沖模、紐扣安裝裝置和紐扣安裝方法。紐扣側(cè)沖模(30)包括:沖頭體(50),其在待機位置與將上述突起部(22)鉚接的紐扣安裝位置之間移動;壓入體(41),其收容上述沖頭體(50),通過由傳遞部件(60)傳遞上述沖頭體(50)的移動,能夠與沖頭體(50)同方向地移動;彈性體(60),其在上述壓入體(41)內(nèi)配置在沖頭體(50)的第一承受部(53)與壓入體(41)的第二承受部(43)之間;卡止部(70),其為了維持上述彈性體(60)的壓縮狀態(tài)而將上述壓入體(41)卡止;和卡止解除機構(gòu)(44a),其用于解除上述卡止部(70)對壓入體(41)的卡止。通過用上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44a)解除卡止,使壓縮狀態(tài)的彈性體(60)伸長,使得上述壓入體(41)比沖頭體(50)更高速地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由此使上述突起部(22)貫穿于布料(1)。
【專利說明】紐扣側(cè)沖模、紐扣安裝裝置和紐扣安裝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紐扣側(cè)沖模、紐扣安裝裝置和紐扣安裝方法,特別涉及用于在使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貫穿于布料和紐扣的孔之后,通過鉚接將紐扣安裝于布料的紐扣側(cè)沖模、紐扣安裝裝置和紐扣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作為將按扣(snap button)等紐扣安裝于衣服等布料的方法,通常使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貫穿于布料(穿過布料),進而穿過紐扣的孔之后,進行鉚接。在這種情況下,當將紐扣安裝于布料時,將紐扣保持于上方的紐扣側(cè)沖模,并將紐扣安裝件載置于下方的安裝件側(cè)沖模之后,使紐扣側(cè)沖模從待機位置下降至紐扣安裝位置。由此,通過先穿過布料然后緊接著進行鉚接作業(yè),將紐扣固定于布料。例如在日本特開2004-73368號公報中公開了這樣的紐扣安裝裝置。如在該文獻中記載的那樣,一般而言,紐扣側(cè)沖模包括:通過經(jīng)由所保持的紐扣將布料壓向下方來穿過布料的壓入體;在穿過布料之后緊接著從壓入體的中心孔下降對突起部進行鉚接的沖頭體。沖頭體對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進行鉚接后停止,該停止位置成為上述紐扣安裝位置。
[0003]在上述紐扣側(cè)沖模中,壓入體與沖頭體一體即同速度地下降直至穿過布料為止。例如在通過將曲柄的旋轉(zhuǎn)轉(zhuǎn)換為直線運動而使紐扣側(cè)沖模在上止點(待機位置)與下止點(紐扣安裝位置)之間移動的紐扣安裝裝置的情況下,曲柄的旋轉(zhuǎn)角如圖27所示那樣描繪正弦曲線,壓入體和沖頭體以相當于正弦曲線的切線的速度從上止點朝向下止點下降。即,速度從上止點起逐漸上升,接著大致保持一定后在下止點附近速度逐漸下降,在下止點變成O。此外,雖然圖27中進行了省略,不過在穿過布料之后,壓入體經(jīng)由紐扣、布料和紐扣安裝件碰觸到安裝件側(cè)沖模而停止。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73368號公報
[0005]紐扣側(cè)沖模需要將穿過布料時壓入體的下降速度提高到能夠可靠地穿過布料的程度,但是穿過布料之后緊接著進行的鉚接的開始時刻的沖頭體的下降速度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鉚接時施加于紐扣的負荷增大,為了能耐住該鉚接時的負荷,以往對紐扣進行加厚設計。在這種情況下,存在紐扣的材料費上漲,紐扣在衣服等中的突起感、給人的不舒服感過分增強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紐扣側(cè)沖模、紐扣安裝裝置和紐扣安裝方法,能夠使穿過布料時的壓入體以與沖頭體相比更高速的速度移動并穿過布料。此外,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輕鉚接時施加于紐扣的負荷,由此實現(xiàn)紐扣薄化的紐扣側(cè)沖模、紐扣安裝裝置和紐扣安裝方法。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jù)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紐扣側(cè)沖模,所述紐扣側(cè)沖模用于在使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貫穿于布料和紐扣的孔之后且通過鉚接將紐扣安裝于布料時來保持紐扣,上述紐扣側(cè)沖模包括:沖頭體,其在待機位置與將上述突起部鉚接的紐扣安裝位置之間移動,并用于對上述突起部進行鉚接;壓入體,其收容上述沖頭體,通過由傳遞部件傳遞上述沖頭體的移動,能夠與沖頭體同方向地移動;彈性體,其在上述壓入體內(nèi)配置在沖頭體的第一承受部與壓入體的第二承受部之間;卡止部,其為了維持上述彈性體的壓縮狀態(tài)而將上述壓入體卡止;以及卡止解除機構(gòu),其用于解除上述卡止部對壓入體的卡止,通過用上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解除卡止,使壓縮狀態(tài)的彈性體伸長,使得上述壓入體比沖頭體更高速地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
[0008]在本發(fā)明涉及的紐扣側(cè)沖模中,如果沖頭體開始從待機位置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則沖頭體的移動通過傳遞部件傳遞給壓入體,壓入體也朝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此時,為了維持配置在沖頭體的第一承受部與壓入體的第二承受部之間的彈性體的壓縮狀態(tài),卡止部將壓入體卡止,然后卡止解除機構(gòu)解除卡止部對壓入體的卡止,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彈性體以此為觸發(fā)而伸長。該彈性體的伸長通過壓入體的第二承受部,使壓入體以比沖頭體更高的速度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由此使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貫穿于布料。在穿過布料后,緊接著利用沖頭體對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進行鉚接??ㄖ共繉喝塍w的卡止和彈性體的壓縮大致分成下述兩種方式:a)在壓入體從待機位置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的中途,卡止部將壓入體卡止,使壓入體相對于持續(xù)移動的沖頭體靜止,由此逐漸壓縮第一承受部與第二承受部之間的彈性體山)在沖頭體和壓入體開始從待機位置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的最初時刻,卡止部已經(jīng)將壓入體卡止,通過該卡止使彈性體也在沖頭體和壓入體開始移動的時刻保持為一定的壓縮狀態(tài)。本發(fā)明中的傳遞部件,在方式a)中是彈性體,在方式b)中是卡止部。
[0009]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安裝于布料的紐扣,例如能夠具體列舉樹脂制或金屬制的公按扣、母按扣、裝飾紐扣等,但是不限于此,包含通過沖頭體使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發(fā)生塑性變形而能夠被安裝于布料的所有種類的紐扣類。作為布料,例如能夠列舉織物、布、無紡布、氈、皮革、樹脂片等片狀材料。作為紐扣安裝件能夠使用樹脂制或金屬制成的部件,而貫穿布料的突起部也被稱為軸部、柱部、銷等。本發(fā)明中的彈性體是指通過解除壓縮狀態(tài)而能夠伸長的彈簧、高彈體(elastomer)等。
[0010]在本發(fā)明中,上述壓入體的上述第二承受部位于與上述沖頭體的上述第一承受部相比更靠近紐扣安裝位置側(cè)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上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進行卡止解除而從壓縮狀態(tài)伸長的彈性體,被沖頭體的第一承受部支承并將壓入體的第二承受部壓向紐扣安裝位置側(cè)。由此,壓入體向紐扣安裝位置高速地移動。
[0011]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卡止部包括:外部卡止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壓入體的外部;凹部,其設置于壓入體,能夠與該外部卡止部件卡合;和外部彈性部件,其對該外部卡止部件向與凹部卡合的一側(cè)施力,通過該外部卡止部件與凹部卡合,壓入體的移動停止,上述傳遞部件是上述彈性體。這是上述方式a)的結(jié)構(gòu)的一例,在壓入體從待機位置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的中途,外部卡止部件通過外部彈性部件施力而與壓入體的凹部卡合,從而將壓入體卡止。由此,壓入體相對于持續(xù)移動的沖頭體靜止,彈性體在沖頭體的第一承受部與壓入體的第二承受部之間被逐漸壓縮。該實施方式中的上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包括設置于上述凹部的卡合傾斜面,能夠以該卡合傾斜面將凹部內(nèi)的外部卡止部件移動到凹部外的方式發(fā)揮功能。通過將壓入體壓向紐扣安裝位置,卡合傾斜面對凹部內(nèi)的外部卡止部件施加將其移動到凹部外的方向的力。在外部卡止部件即將從凹部脫出之前,壓入體通過被壓縮的彈性體被沖頭體壓向紐扣安裝位置,或者壓入體被沖頭體(或者驅(qū)動沖頭體的驅(qū)動結(jié)構(gòu)的一部分)直接壓向紐扣安裝位置側(cè)。
[0012]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卡止部包括:內(nèi)部卡止部件,其組裝于上述沖頭體;凹部,其設置于壓入體,能夠與該內(nèi)部卡止部件卡合;和內(nèi)部彈性部件,其對該內(nèi)部卡止部件向與凹部卡合的一側(cè)施力,通過該內(nèi)部卡止部件與凹部卡合,使壓入體與沖頭體一體連結(jié),并且上述彈性體被保持在壓縮狀態(tài),上述傳遞部件是該內(nèi)部卡止部件。這是上述方式b)的結(jié)構(gòu)的一例,在沖頭體和壓入體開始從待機位置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的最初時刻,內(nèi)部卡止部已經(jīng)被內(nèi)部彈性部件施力而與壓入體的凹部卡合,從而將壓入體卡止,并且通過該卡止使彈性體也在移動開始時刻已經(jīng)在沖頭體的第一承受部與壓入體的第二承受部之間保持為一定的壓縮狀態(tài)。該實施方式中的上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包括:卡止解除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壓入體的外部;連通部,其從上述壓入體的外部連通于上述凹部;和彈性部件,其對上述卡止解除部件向進入連通部的一側(cè)施力,上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能夠以上述卡止解除部件進入上述連通部而將凹部內(nèi)的內(nèi)部卡止部件移動到凹部外的方式發(fā)揮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卡止解除部件能夠通過彈性部件的施力而穿過連通部與凹部內(nèi)的內(nèi)部卡止部件卡合,卡止解除部件抵抗內(nèi)部彈性部件的施力將內(nèi)部卡止部件移動到凹部外,由此解除內(nèi)部卡止部件對壓入體的卡止,使壓縮狀態(tài)的彈性體伸長。在本發(fā)明中,上述連通部可以是貫穿上述壓入體的側(cè)壁且與壓入體的軸線平行地延伸的縫隙。
[001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紐扣安裝裝置,其在使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貫穿于布料和紐扣的孔之后且通過鉚接將紐扣安裝于布料時被使用,上述紐扣安裝裝置包括:紐扣側(cè)沖模,其保持紐扣;安裝件側(cè)沖模,其保持紐扣安裝件;和驅(qū)動機構(gòu),其使上述紐扣側(cè)沖模在上止點與下止點之間移動,上述紐扣側(cè)沖模包括:沖頭體,其用于對上述突起部進行鉚接,并被上述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在與上述上止點對應的待機位置和與上述下止點對應且將上述突起部鉚接的紐扣安裝位置之間移動;壓入體,其收容上述沖頭體,通過由傳遞部件傳遞上述沖頭體的移動,能夠與沖頭體同方向地移動;彈性體,其在上述壓入體內(nèi),配置在沖頭體的第一承受部與壓入體的第二承受部之間;卡止部,其為了維持上述彈性體的壓縮狀態(tài)而將上述壓入體卡止;以及卡止解除機構(gòu),其用于解除上述卡止部對壓入體的卡止,通過用上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解除卡止,使壓縮狀態(tài)的彈性體伸長,使得上述壓入體比沖頭體更高速地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由此使上述突起部貫穿于布料。
[0014]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的保持紐扣的紐扣側(cè)沖模,與上述的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紐扣側(cè)沖模對應。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在分別使紐扣保持于紐扣側(cè)沖模、使紐扣安裝件保持于安裝件側(cè)沖模之后,通過驅(qū)動機構(gòu)使紐扣側(cè)沖模從上止點(待機位置)向下止點(紐扣安裝位置)移動。由此,與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同樣,將沖頭體的移動通過傳遞部件傳遞給壓入體,卡止部將壓入體卡止來維持彈性體的壓縮狀態(tài),然后卡止解除機構(gòu)解除卡止部對壓入體的卡止,由此彈性體伸長,使壓入體以比沖頭體更高的速度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來進行穿過布料。
[0015]在本發(fā)明中,上述壓入體的上述第二承受部可以位于與上述沖頭體的上述第一承受部相比更靠近紐扣安裝位置側(cè)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上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進行卡止解除而從壓縮狀態(tài)伸長的彈性體,被沖頭體的第一承受部支承并將壓入體的第二承受部壓向紐扣安裝位置側(cè)。由此,壓入體向紐扣安裝位置高速地移動。
[001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將紐扣安裝于布料的紐扣安裝方法,其包括:使紐扣保持于具有沖頭體和壓入體的紐扣側(cè)沖模,并且使具有突起部的紐扣安裝件保持于安裝件側(cè)沖模的工序;使上述壓入體比沖頭體更高速地移動,并使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貫穿于布料的工序;以及利用上述沖頭體對上述突起部進行鉚接的工序。在本發(fā)明中,使壓入體比沖頭體更高速地移動來進行穿過布料,然后緊接著用沖頭體對紐扣安裝件進行鉚接。
[0017]發(fā)明效果
[0018]在本發(fā)明中,在使紐扣安裝件的突起部貫穿于布料和紐扣的孔之后通過鉚接將紐扣安裝于布料時,通過由卡止解除機構(gòu)解除卡止部對壓入體的卡止,使壓縮狀態(tài)的彈性體伸長,使得壓入體以比沖頭體更高的速度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來進行穿過布料。因此,能夠由高速移動的壓入體可靠地進行穿過布料,并且還能夠相對于沖頭體的速度而獨立地設定穿過布料時壓入體的速度。其結(jié)果,不需要使沖頭體在鉚接時的速度與壓入體在穿過布料時所需要的速度聯(lián)動。由此,能夠與穿過布料時速度較高的壓入體分開,而將鉚接時的沖頭體的速度設定得較低,從而減輕鉚接時施加于紐扣的負荷,并且能夠?qū)崿F(xiàn)紐扣的薄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涉及的紐扣安裝裝置的整體概略圖。
[0020]圖2是待機位置的上方?jīng)_模和下方?jīng)_模的截面說明圖。
[0021]圖3是表示外部卡止部件將壓入體卡止的時刻的截面說明圖。
[0022]圖4是表示在壓入體卡止后沖頭體下降將彈簧壓縮的狀態(tài)的截面說明圖。
[0023]圖5是表示解除外部卡止部件對壓入體的卡止的時刻的截面說明圖。
[0024]圖6是表示在卡止解除后壓入體高速下降、將布料下壓從而使紐扣安裝件的柱部穿透布料的狀態(tài)的截面說明圖。
[0025]圖7是表示沖頭前端部鉚接柱部的狀態(tài)的截面說明圖。
[0026]圖8是圖5的局部放大截面說明圖。
[0027]圖9是圖6的局部放大截面說明圖。
[0028]圖10是圖7的局部放大截面說明圖。
[0029]圖11是位于待機位置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上方?jīng)_模(紐扣側(cè)沖模)的截面說明圖。
[0030]圖12是表示卡止解除部件開始進入壓入體的縫隙的時刻的截面說明圖。
[0031]圖13是沿圖12的F-F線的截面說明圖。
[0032]圖14是表示卡止解除部件將內(nèi)部卡止部件從第二凹部壓出并解除壓入體的卡止的時刻的截面說明圖。
[0033]圖15是沿圖14的G-G線的截面說明圖。
[0034]圖16是表示在卡止解除后壓入體高速下降、將布料下壓從而使紐扣安裝件的柱部穿透布料的狀態(tài)的截面說明圖。
[0035]圖17是表示沖頭前端部鉚接柱部的狀態(tài)的截面說明圖。
[0036]圖18是表示柱塞向待機位置上升的中途的截面說明圖。
[0037]圖19是表示從待機位置下降中的第三實施方式的上方?jīng)_模的截面說明圖。
[0038]圖20是表示內(nèi)部卡止部件到達卡止解除部件的上下方向位置的時刻的截面說明圖。
[0039]圖21是沿圖20的H-H線的截面說明圖。
[0040]圖22是沿圖21的1-1線的截面說明圖。
[0041]圖23是表示從圖20的時刻起柱塞稍稍下降的時刻的截面說明圖。
[0042]圖24是沿圖23的J-J線的截面說明圖。
[0043]圖25是表示壓入部的卡止解除且彈簧伸長的狀態(tài)的截面說明圖。
[0044]圖26是表示曲柄的旋轉(zhuǎn)角的正弦曲線,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柱塞的下降狀態(tài)。圖27是表示現(xiàn)有的紐扣側(cè)沖模的驅(qū)動機構(gòu)的曲柄的旋轉(zhuǎn)角的正弦曲線。
[0045]符號說明
[0046]0036 布料
[0047]10公按扣(紐扣)
[0048]20紐扣安裝件
[0049]30,130,230上方?jīng)_模(紐扣側(cè)沖模)
[0050]40、140、240 柱塞
[0051]41、141、241 壓入體
[0052]42、142、242 主殼體部
[0053]43、143、243下方彈簧承受部(第二承受部)
[0054]44第一凹部
[0055]44a上方傾斜面(卡合傾斜面)
[0056]50,150,250 沖頭體
[0057]53、153、253上方彈簧承受部(第一承受部)
[0058]60、160、260 彈簧(彈性體)
[0059]70、144、244 卡止部
[0060]73外部卡止部件
[0061]75板簧(外部彈性部件)
[0062]80下方?jīng)_模(安裝件側(cè)沖模)
[0063]91 曲軸
[0064]144a、244a內(nèi)部卡止部件
[0065]144b,244b彈簧(內(nèi)部彈性部件)
[0066]146,246縫隙(連通部)
[0067]147、247 第二凹部
[0068]170,270卡止解除部
[0069]173,273卡止解除部件
[0070]175扭力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71]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涉及的紐扣安裝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適當?shù)淖兏?。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涉及的紐扣安裝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第一實施方式)的整體概略圖。紐扣安裝裝置100包括:上方?jīng)_模30,其是紐扣側(cè)沖模,在將作為紐扣的一例的熱可塑性樹脂制的公按扣10 (參照圖2等)向布料I (參照圖3等)安裝時保持公按扣10 ;下方?jīng)_模80,其是安裝件側(cè)沖模,固定地配置在上方?jīng)_模30的下方,并載置熱可塑性樹脂制的紐扣安裝件(以下簡稱“安裝件”)20 ;和驅(qū)動機構(gòu),其用于使上方?jīng)_模30的主要部分即后述的柱塞(plunger,參照圖2等)40在上方的待機位置(參照圖2)與下方的紐扣安裝位置(參照圖7和圖10)之間升降。驅(qū)動機構(gòu)包括:電動機90 ;通過電動機90進行旋轉(zhuǎn)的曲柄(未圖示);和伴隨曲柄的旋轉(zhuǎn)而在上下方向上進行往復運動的曲軸91 (參照圖2等)。上方?jīng)_模30的柱塞40與曲軸91的下端部連結(jié),在曲柄的上止點到達待機位置,在下止點到達紐扣安裝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紐扣安裝裝置100是電動式裝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作業(yè)者踏動踏板而使柱塞從待機位置下降的腳踏式裝置等。此外,也存在紐扣側(cè)沖模配置在下方、安裝件側(cè)沖模配置在上方的情況。公按扣10包括:圓板狀的基部11 ;和用于與未圖示的母按扣卡合的圓筒狀的卡合突起12。安裝件20包括:大致圓板狀的基部21 ;和從基部21的中央突出的作為突起部的一例的柱部22。在公按扣10的基部11的中央設置有孔13,用于在將公按扣10向布料I安裝時穿透布料I之后緊接著使安裝件20的柱部22穿過其中。
[0072]圖2是待機位置的上方?jīng)_模30和下方?jīng)_模80的截面說明圖。上方?jīng)_模30包括:由驅(qū)動機構(gòu)升降的柱塞40 ;包圍柱塞40的靜止圓筒體31 ;和從靜止圓筒體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安裝的卡止部70。柱塞40包括:壓入體41,其呈大致中空圓筒殼狀;沖頭體50,其收容在壓入體41內(nèi),上端部與驅(qū)動機構(gòu)的曲軸91連結(jié);和彈簧60,其是由橡膠、熱可塑性彈性體等構(gòu)成的圓筒狀的彈性體,收容在壓入體41內(nèi),將沖頭體50向下方的移動傳遞給壓入體41。該彈簧60是壓縮彈簧。壓入體41包括:主殼體部42,其具有與靜止圓筒體31的內(nèi)徑大致相等的一定的外徑;和壓入主體45,其呈圓筒狀,從主殼體部4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并且外徑小于主殼體部42的外徑。此外,主殼體部42的軸向(上下方向)的長度比壓入主體45的軸向長度長得多(大約4至6倍)。主殼體部42具有承受彈簧60的下端面的環(huán)狀的下方彈簧承受部(第二承受部)43,其在主殼體部42的上下方向的中間稍稍偏下方的位置,從內(nèi)周面向半徑方向內(nèi)側(cè)突出。壓入體41 (的主殼體部42)的上端部42a具有與下方彈簧承受部43的內(nèi)徑相等的內(nèi)徑。上端部42a的厚度(上下方向長度)是下方彈簧承受部43的厚度的大約2倍。在主殼體部42的上端部42a和下方彈簧承受部43的上下方向中間且與卡止部70對應的周向位置形成有凹部44,該凹部44是用于收納卡止部70的后述的卡止端部74的凹陷或孔。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上述凹部44作為第一凹部進行說明。除了上端部42a、下方彈簧承受部43、作為主殼體部42的下端部42b的與壓入主體45的邊界以外,主殼體部42的內(nèi)徑是一定的。
[0073]如在圖8中放大表示的那樣,壓入體41的壓入主體45具有中心孔46,其上下貫穿壓入主體45的底壁45a的中心部,并且用于使沖頭體50的后述的沖頭前端部55穿過。此外,壓入主體45具有紐扣保持部47,用于將公按扣10暫時固定在底壁45a的下方。紐扣保持部47構(gòu)成為,將獨立的環(huán)狀部件48連結(jié)于從壓入主體45的底壁45a向下方擴張的環(huán)狀擴張部45b,形成內(nèi)徑比公按扣10的卡合突起12的外徑稍小的空間。而且,通過將公按扣10的卡合突起12插入到上述空間,將公按扣10暫時固定在紐扣保持部47。環(huán)狀部件48在周向上被分割成多個部件片,這些部件片由環(huán)狀彈簧49固定于擴張部45b。此外,環(huán)狀部件48的下端成為壓入體41和柱塞40的下端。主殼體部42的第一凹部44包括:上方傾斜面44a,其位于上方,在主殼體部42的周壁42c內(nèi),向半徑方向外側(cè)及上方傾斜;下方傾斜面44b,其位于下方,向半徑方向外側(cè)及下方傾斜;和未圖示的2個周向側(cè)面。上方傾斜面44a相對于水平面(指與上下方向垂直的面)向半徑方向外側(cè)及上方緩慢地傾斜,而下方傾斜面44b相對于水平面向半徑方向外側(cè)及下方急劇地傾斜。也就是說,上方傾斜面44a與下方傾斜面44b相比,以水平面為基準的傾斜的角度較小,相對于水平面為5°至30°左右。
[0074]沖頭體50包括:沖頭支承部51,其上端部與曲軸91連結(jié);和沖頭主體54,其為鋼制,與沖頭支承部51的下端部51a —體連結(jié),并且向下方突出。沖頭支承部51包括:下端部51a,其外徑與主殼體部42的內(nèi)徑大致相等;軸部52,其從下端部51a向上方延伸,并與曲軸91的下端部連結(jié);和上方彈簧承受部53 (第一承受部),其外徑在軸部52的上下方向的中間附近增大,并且承受彈簧60的上端面。軸部52具有與主殼體部42的下方彈簧承受部43和上端部42a的內(nèi)徑大致相等的外徑。上方彈簧承受部53的外徑與下端部51a的外徑相同,與主殼體部42的內(nèi)徑大致相等。此外,上方彈簧承受部53的厚度(上下方向長度)是下方彈簧承受部43的厚度的大約2倍。沖頭支承體51的下端部51a具有從其底面向上方凹陷的空洞51b,在該空洞51b將沖頭主體54的基端部54a收納并連結(jié)。沖頭主體54包括:沖頭主干部54b,其呈圓柱狀,與壓入體41的壓入主體45的內(nèi)部空間大致一致;沖頭前端部55,其呈圓柱狀,外徑從沖頭主干部54b的下端呈臺階狀地縮小,并向下方突出;和基端部54a,其從沖頭主干部54b向上方延伸,如上述那樣相對于沖頭支承部51的下端部51a由空洞51b連結(jié)。沖頭前端部55的外徑與壓入體41的壓入主體45的中心孔46的內(nèi)徑大致相等。沖頭前端部55的底面為了順利地將安裝件20的柱部22鉚接而稍稍向上方凹陷。
[0075]卡止部70包括:支承部71,其在靜止圓筒體31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中間的上方以向半徑方向外側(cè)突出的方式固定;外部卡止部件73,其相對于設置在支承部71的軸部72以能夠旋轉(zhuǎn)的方式連結(jié);和板簧(外部彈性部件)75,其以作為外部卡止部件73的自由端側(cè)端部的卡止端部74經(jīng)由設置在靜止圓筒體31的開口部32按壓柱塞40 (的壓入體41的主殼體部42)的外周面的方式,彈性地推壓外部卡止部件73。外部卡止部件73配置在上述壓入體41的外部(外周面的外側(cè))。外部卡止部件73包括:基部73a,其從軸部72向下方延伸,具有承受板簧75的彈簧承受面73b ;和擴張部73c,其從基部73a向柱塞40側(cè)呈大致三角形地擴張,并進入靜止圓筒體31的開口部32,在擴張部73c的柱塞40側(cè)端形成卡止端部74??ㄖ苟瞬?4具有卡止端面74a,其用于擋住第一凹部44的上方傾斜面44a,與上方傾斜面44a為大致相同的傾斜角度。柱塞40的外周面上由卡止端部74按壓的位置,與主殼體部42的第一凹部44在周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并且在圖2的待機位置上位于第一凹部44的下方。雖然詳細說明將在后文中描述,但是如果柱塞40下降使第一凹部44與卡止端部74位于相同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則卡止端部74因板簧75的施力而進入第一凹部44,阻止第一凹部44和壓入體41的下降(參照圖3)。靜止圓筒體31的開口部32以容許外部卡止部件73的擴張部73c的位移的方式形成于靜止圓筒體31的上下方向的中間的下方。
[0076]下方?jīng)_模80包括:沖模主體81,其在上表面載置有安裝件20 ;和沖模支承部82,其呈大致圓筒狀,支承沖模主體81。沖模主體81包括:上方的大徑部81a ;和小徑部81b,其從大徑部81a向下方延伸,在沖模支承部82的空洞82a收容并固定。在大徑部81a的周圍配置有:筒狀的布料支承部83 ;和向上方對布料支承部83施力的環(huán)狀的彈簧84。通過彈簧84的施力,布料支承部83通常向大徑部81a的上表面的上方突出至與安裝件20的柱部22的上端相同的程度。大徑部81a的下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cè)稍稍擴張,成為承受彈簧84的下端的彈簧支架81c。如果從布料I向下方按壓布料支承部83,則布料支承部83抵抗彈簧84的施力而向下方位移。
[0077]參照表不待機位置的圖2,符號A表不壓入體41的下端位置,B表不沖頭體50的沖頭主干部54的下端位置,C表示彈簧60的下端位置,E表示彈簧60的上端位置,上述位置A、B、C、E伴隨柱塞40的下降而移動。此外,位置C-E間的間隔與彈簧60的上下長度相等。此外,符號D表示靜止圓筒體31的下端位置,即使柱塞40下降該位置D也不移動。此夕卜,在待機位置,在曲軸91的下端面91a與壓入體41 (的主殼體部42)的上端部42a的上表面之間,存在有規(guī)定的第一間隙Cl。同樣,在壓入體41的上端部42a的下表面與沖頭體50的上方彈簧承受部53的上表面之間,存在有第二間隙C2 ;在沖頭體50的沖頭支承部51的下端面與壓入體41的主殼體部42的下端部42b的上表面之間,存在有第三間隙C3 ;而且在沖頭體50的沖頭主體54的沖頭主干部54b的底面與壓入體41的壓入主體45的底壁45a的上表面之間,存在有第四間隙C4。第四間隙C4設定得比第三間隙C3稍大。
[0078]接著,對通過紐扣安裝裝置100將公按扣10安裝于布料I的工序進行說明。在進行將公按扣10向布料I安裝的作業(yè)時,將公按扣10暫時固定在上方?jīng)_模30的柱塞40的紐扣保持部47,并且將安裝件20載置于下方?jīng)_模80的上表面。進而,將布料I配置在下方?jīng)_模80的布料支承部83上。此外,將公按扣10和安裝件20向上方?jīng)_模30和下方?jīng)_模80安裝的作業(yè)是從它們的供給裝置(未圖示)自動進行的,但是也可以由作業(yè)者手動進行。在安裝了公按扣10和安裝件20之后,通過作業(yè)者按壓紐扣安裝裝置100的工作按鈕(未圖示),柱塞40從圖2的待機位置開始下降。在該初始階段,沖頭體50伴隨曲軸91的下降而下降,通過使該沖頭體50向下方的移動從上方彈簧承受部53經(jīng)由彈簧60傳遞給下方彈簧承受部43,壓入體41與沖頭體50—體下降。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彈簧60是將沖頭體50的移動傳遞給壓入體41的傳遞部件。然后,如果壓入體41的主殼體部42的第一凹部44到達與卡止部70的外部卡止部件73的卡止端部74對應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則如圖3所示那樣,通過板簧75的施力使卡止端部74進入第一凹部44而將壓入體41卡止(卡止時刻),由此阻止柱塞40的壓入體41下降。截至該卡止時刻,A-B間隔和C-E間隔(彈簧60的上下長度)、和第一至第四間隙Cl、C2、C3、C4不變化。在卡止時刻之后,由卡止端部74阻止壓入體41下降,而沖頭體50持續(xù)下降。因此,相對于卡止狀態(tài)的壓入體41的下方彈簧承受部43,沖頭體50的上方彈簧承受部53將彈簧60壓向下方,由此,如圖4所示那樣,沿軸向(上下方向)逐漸壓縮彈簧60,C-E間隔縮小。同時,第一、第三和第四間隙Cl、C3、C4也變小,而第二間隙C2擴大。此外,在壓入體41的下方彈簧承受部43與沖頭體50的沖頭支承部51的下端部51a的上端之間產(chǎn)生第五間隙C5。
[0079]在壓入體41處于卡止狀態(tài)的期間,如果沖頭體50持續(xù)下降、不再有第一間隙Cl,則曲軸91的下端面91a與壓入體41的上端部42a的上表面接觸,曲軸91將直接下壓壓入體41。由此,壓入體41的第一凹部44的上方傾斜面44a將外部卡止部件73的卡止端部74的卡止端面74a壓向下方。因此,如圖5所示那樣,卡止端部74抵抗板簧75的施力并被向半徑方向外側(cè)推開,自第一凹部44脫離,由此解除卡止端部74對壓入體41的卡止。此夕卜,壓入體41的卡止解除即卡止端部74從第一凹部44的脫出,除了上述方式以外,也能夠利用沖頭體51通過進行了最大壓縮的彈簧60將壓入體41壓向下方的力來執(zhí)行。因此,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卡止解除機構(gòu)包括:第一凹部44的上方傾斜面44a ;以及曲軸91或沖頭體50,其設計成在彈簧60的規(guī)定壓縮時,以規(guī)定的力將上方傾斜面44a即壓入體41壓向下方。外部卡止端部74的卡止上方傾斜面74a也助長了外部卡止端部74從第一凹部44的脫出。在卡止解除時刻,如圖8中放大表示的那樣,由壓入體41的紐扣保持部47保持的公按扣10的上下方向位置,處于剛好與布料I接觸的位置。然后,以卡止端部74的卡止的解除為觸發(fā),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彈簧60瞬間恢復,向下方伸長。下方彈簧承受部43承受該彈簧60的伸長,由此使得壓入體41 一下子下降(高速下降),壓入體41的壓入主體45隔著公按扣10將布料I下壓。由此,如圖6和圖9所示那樣,下方?jīng)_模80上的安裝件20的柱部22向上方穿透布料I (穿過布料)。該柱部20穿過公按扣10的孔13,進入壓入主體45的中心孔46。在穿過布料結(jié)束的時刻,布料I夾在公按扣10的基部11與安裝件20的基部21之間。此外,布料支承部83通過布料I抵抗彈簧84的施力而被下壓。在卡止解除之后高速下降的壓入體41設定為,在隔著公按扣10、布料I和安裝件20剛剛碰觸到下方?jīng)_模80的程度的上下方向位置上停止。在壓入體41的高速下降期間,沖頭體50也與曲軸91 一起下降,但是壓入體41的移動速度非常快。因此,從圖5的卡止解除時刻起至圖6的穿過布料時刻為止,A-B間隔、C-E間隔、第一、第三和第四間隙Cl、C3、C4擴大,第二和第五間隙C2、C5縮小。此外,比較圖8的即將穿過布料之前(剛剛解除卡止后)的時刻與圖9的穿過布料結(jié)束的時刻,位置B在穿過布料結(jié)束的時刻多少會變低。
[0080]在圖6的穿過布料結(jié)束的時刻,壓入體41的下降停止,但是之后沖頭體50仍然持續(xù)下降,由此沖頭體50的沖頭前端部55穿過壓入體41的壓入主體45的中心孔46下降,如圖7和圖10所示那樣,壓潰安裝件20的柱部22進行鉚接。由此,將公按扣10固定于布料I。A-B間隔從圖9的穿過布料結(jié)束的時刻起至圖10的鉚接結(jié)束時刻變小。在圖9和圖10的鉚接結(jié)束時刻,驅(qū)動機構(gòu)的曲柄(未圖示)到達下止點,因此沖頭體50在圖9和圖10的紐扣安裝位置停止,由此不向下方移動。這樣,公按扣10的安裝作業(yè)結(jié)束,柱塞40接著返回上方的待機位置(上止點)。圖26是柱塞40從上止點(待機位置)向下止點(紐扣安裝位置)移動時的、驅(qū)動機構(gòu)的曲柄(曲軸91)的描繪正弦曲線的旋轉(zhuǎn)角,正弦曲線的切線是柱塞40 (壓入體41和沖頭體50)的下降速度。柱塞40的速度從上止點起逐漸上升,以大致一定的速度下降后,在下止點附近速度逐漸降低。點O是穿過布料的時刻。在該時刻0,壓入體41瞬間下降后停止,持續(xù)按壓布料I (參照實線),而沖頭體50在穿過布料的時刻O以后,也按照正弦曲線持續(xù)下降(參照虛線)。
[0081]圖11至圖18表示本發(fā)明涉及的紐扣安裝裝置的上方?jīng)_模的另一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圖11是待機位置的上方?jīng)_模130和下方?jīng)_模80的截面說明圖。此外,公按扣10、安裝件20和下方?jīng)_模80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故標注相同的參照符號并省略說明。上方?jīng)_模130包括:通過驅(qū)動機構(gòu)升降的柱塞140 ;包圍柱塞140的靜止圓筒體131 ;和組裝于靜止圓筒體131的下方部分的卡止解除部170??ㄖ菇獬?70將在后文中詳細說明,但其包含一對卡止解除部件173,該一對卡止解除部件173配置在柱塞140的直徑方向的兩側(cè),通過扭力彈簧(彈性部件)175向柱塞140側(cè)施力。外部卡止部件173配置在上述壓入體141的外部(外周面的外側(cè))。柱塞140包括:呈大致中空圓筒殼狀的壓入體141 ;沖頭體150,其收容在壓入體141內(nèi),上端部與驅(qū)動機構(gòu)的曲軸的下端部連結(jié);彈簧(彈性體)160,其呈圓筒狀,收容在壓入體141內(nèi);和卡止部144,其組裝于沖頭體150,用于卡止壓入體141??ㄖ共?44將在后文中詳細說明,但其包含一對半環(huán)狀的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通過彈簧(內(nèi)部彈性部件)144b(參照圖13等)沿著使它們相互遠離的方向施力。壓入體141包括:主殼體部142,其具有與靜止圓筒體131的內(nèi)徑大致相等的一定的外徑;和壓入主體145,其從主殼體部14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壓入主體145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壓入體41的壓入主體45為實質(zhì)相同的結(jié)構(gòu),具有中心孔146和紐扣保持部147。主殼體部142具有環(huán)狀的下方彈簧承受部(第二承受部)143,其在主殼體部142的上下方向的中間稍稍偏下方的位置,從內(nèi)周面142a(參照圖15)向半徑方向內(nèi)側(cè)突出,承受彈簧160的下端面。在主殼體部142的上方約1/3部分設置有沿上下方向的縫隙(連通部)146,用于分別使上述一對卡止解除部件173通過。縫隙146在半徑方向上貫穿主殼體部142的周壁,并且到達主殼體部142的周壁的上端。縫隙146的下端成為向半徑方向外側(cè)及下方傾斜的傾斜面146a。進而,在主殼體部142的內(nèi)周面142a的與各縫隙146的下端在上方相鄰的部分,以遍及周向上的整個區(qū)域的方式形成有能夠與上述一對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嵌合的凹部147。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上述凹部147作為第二凹部進行說明。
[0082]沖頭體150包括:沖頭支承部151,其上端部與曲軸連結(jié);和沖頭主體154,其與沖頭支承部151的下端部151a連結(jié)。沖頭主體154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沖頭主體54為實質(zhì)相同的方式,具有沖頭前端部155。沖頭支承部151包括:下端部151a,其外徑與主殼體部142的內(nèi)徑大致相等;上端部151b,其外徑與下端部151a的外徑相等,與曲軸的下端部連結(jié);和軸部152,其連結(jié)下端部151a和上端部151b。軸部152具有與主殼體部142的下方彈簧承受部143的內(nèi)徑大致相等的外徑。沖頭支承部151的上端部151b的底面作為承受彈簧160的上端面的上方彈簧承受部(第一承受部)153發(fā)揮功能。在沖頭支承部151的上方彈簧承受部153的正上方,形成有收容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和彈簧144b的環(huán)狀空間156。上方彈簧承受部153的厚度(上下方向長度)與下方彈簧承受部143相同。環(huán)狀空間156的厚度是上方彈簧承受部153的厚度的2倍以上,環(huán)狀空間156的內(nèi)徑與彈簧160的內(nèi)徑相同。
[0083]卡止解除部170具有框體171,其截面為L形且呈環(huán)狀,與靜止圓筒體131的下方連結(jié)。框體171在靜止圓筒體131下形成有收容卡止解除部件173和扭力彈簧175的環(huán)狀空間??蝮w171具有周壁171a和底壁171b,在環(huán)狀空間內(nèi)的周壁171a與底壁171b的交叉部附近設置有支承扭力彈簧175的中心部175c的彈簧支承部172。扭力彈簧175的一端部175a與卡止解除部件173連結(jié),另一端部175b被框體171的周壁171a的內(nèi)側(cè)面支承。由此,對卡止解除部件173施力,以使其以扭力彈簧175的中心部175c為中心,向靠近柱塞140的方向(基于圖11的紙面,左方的卡止解除部件173沿順時針方向,右方的卡止解除部件173沿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ㄖ菇獬考?73的旋轉(zhuǎn)半徑、即從扭力彈簧175的中心部175c的中心(旋轉(zhuǎn)中心)至卡止解除部件173的自由端的長度,比將左右兩側(cè)的扭力彈簧175的中心部175c的中心之間連結(jié)的直徑方向(以下,稱為“卡止直徑方向”)上的、旋轉(zhuǎn)中心與柱塞140的壓入體141的外周面之間的距離短,與旋轉(zhuǎn)中心和柱塞140的壓入體141的內(nèi)周面(縫隙146的半徑方向內(nèi)側(cè)端)之間的距離相等(參照圖14)。因此,在圖11的待機位置上,卡止解除部件173成為相對于柱塞140的外周面傾斜地接觸的狀態(tài)。然后,將在后文中詳細說明,但如果柱塞140下降并下到縫隙146與卡止解除部件173對應的位置,則卡止解除部件173進入縫隙146??ㄖ菇獬考?73向施力方向的旋轉(zhuǎn)使卡止解除部件173傾倒,并且利用框體171的底壁171b,使卡止解除部件173的長邊在相對于柱塞140的軸線垂直的水平位置受到限制。
[0084]參照作為圖12的F-F截面的圖13,卡止部144包括:一對半環(huán)狀的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 ;和2個彈簧144b,其分別配置在上述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的兩端部間,沿著使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在卡止直徑方向上相互遠離的方向(柱塞140的半徑方向外側(cè))對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施力。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的曲率與沖頭體150的上端部151b的曲率相同,將在后文中詳細說明,但在卡止解除部件173抵抗彈簧144b的施力將2個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壓入后的狀態(tài)下,2個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的外周變?yōu)榕c沖頭體150的上端部151b的外周大致相等的圓(參照圖15)。
[0085]接著,對使用上方?jīng)_模130將公按扣10安裝于布料I的工序進行說明。在圖11的待機位置上,卡止部144的各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通過彈簧144b的施力,使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的一部分與沖頭體150的上端部151b的外周面相比更加向半徑方向外側(cè)突出,并與壓入體141的第二凹部147嵌合。由此,處于沖頭體150的下降通過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使壓入體141 一體地下降的狀態(tài)。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是將沖頭體50的移動傳遞給壓入體41的傳遞部件。此外,在待機位置上,彈簧160在沖頭體150的上方彈簧承受部153與壓入體141的下方彈簧承受部143之間處于被壓縮的狀態(tài),該彈簧160的壓縮狀態(tài)通過借由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實現(xiàn)的壓入體141與沖頭體150的連結(jié)來維持。如果從該待機位置驅(qū)動機構(gòu)工作,則沖頭體150下降,伴隨于此,壓入體141通過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也下降。然后,如果壓入體141的縫隙146的下端部到達與卡止解除部件173對應的上下方向位置上,則如圖12所示那樣卡止解除部件173開始進入縫隙146。圖13是圖12的F-F線截面圖。進入了縫隙146的卡止解除部件173,伴隨著壓入體141的進一步下降,朝向水平方向傾倒,并且抵抗彈簧144b的施力而將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向半徑方向內(nèi)側(cè)逐漸壓入。然后,如果如圖14所示那樣卡止解除部件173成為水平狀態(tài),則如作為圖14的G-G線截面圖的圖15所示那樣,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從第二凹部147完全脫離,由此解除壓入體141相對于沖頭體150的連結(jié)。以這一動作為觸發(fā),使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彈簧160向軸向下方伸長,并通過下方彈簧承受部143使壓入體141 一下子下降(高速下降)。由此,如圖16所示那樣,隔著壓入體141的壓入主體145所保持的紐扣10將布料I壓向下方,使下方?jīng)_模80上的安裝件20的柱部22向上方貫穿布料I (穿過布料),壓入體141停止。此外,通過彈簧160的伸長使圖16的C-E間隔比圖11、12、14的C-E間隔增大。在壓入體141的高速下降期間,沖頭體150也以較低的速度持續(xù)下降,穿過布料之后,如圖17所示那樣,沖頭體150的沖頭前端部155從壓入主體145的中心孔146下降,將安裝件20的柱部22鉚接。沖頭體150邊下降到紐扣安裝位置邊逐漸壓縮伸長的彈簧160。然后,在圖17的紐扣安裝位置上,沖頭體150側(cè)的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與壓入體141的第二凹部147重新對應并進入其中,由此沖頭體150與壓入體141重新連結(jié),并且以壓縮狀態(tài)保持彈簧160。沖頭體150在圖17的紐扣安裝位置到達下止點。然后,柱塞140返回待機位置。在該柱塞140的上升期間,如圖18所示那樣,與壓入體141的第二凹部147嵌合的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以將水平狀態(tài)的卡止解除部件173抬起的方式越過卡止解除部件173。
[0086]圖19至圖25表示本發(fā)明涉及的紐扣安裝裝置的上方?jīng)_模的又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的上方?jīng)_模230與第二實施方式的上方?jīng)_模130相比,卡止部和卡止解除部的結(jié)構(gòu)不同,除此以外的結(jié)構(gòu)大致相同,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將本來是100開頭的符號換成200開頭的符號,并省略詳細說明。上方?jīng)_模230的卡止解除部270包含一對卡止解除部件273,其配置在柱塞240的直徑方向兩側(cè)。外部卡止部件273配置在上述壓入體241的外部(外周面的外側(cè))。各卡止解除部件273通過在與靜止圓筒體231的下方連結(jié)的框體271內(nèi)的底壁271b上作為彈性部件的彈簧(未圖示),向柱塞240的半徑方向內(nèi)側(cè)被施力。在卡止解除部件273的柱塞240側(cè)(半徑方向內(nèi)側(cè))的矩形端面273a(參照圖22),形成有向半徑方向外側(cè)凹進的凹陷274。凹陷274包括:寬度(基于圖22的紙面的左右間隔)較大的上部274a ;與上部274a相比寬度較窄的下部274b ;和中間部274c,其連結(jié)上部274a和下部274b,寬度向下方逐漸縮小。柱塞240包括:壓入體241 ;沖頭體250 ;彈簧(彈性體)260,其配置在壓入體141的下方彈簧承受部(第二承受部)243與沖頭體150的上方彈簧承受部253之間;和卡止部244,其組裝于沖頭體250,用于卡止壓入體241。如作為圖20的H-H截面圖的圖21所示,卡止部244包括:一對半環(huán)狀的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其收容在形成于沖頭支承部151的環(huán)狀空間255內(nèi);和2個彈簧(彈性部件)244b,其分別配置在這些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的兩端部間,沿著使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在與卡止直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基于圖24的紙面為上下方向)相互遠離的方向?qū)ζ涫┝?。?nèi)部卡止部件244a的曲率與沖頭體250的上端部251b的曲率相同。各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在兩端部分別具有在卡止直徑方向上向各卡止解除部件273側(cè)突出的突片244c,其用于進入各卡止解除部件273的凹陷274。在待機位置上,卡止部244的各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通過彈簧244b的施力,使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的一部分與沖頭體250的外周面相比更加向半徑方向外側(cè)突出,并與設置在壓入體241的主殼體部242的內(nèi)周面242a的凹部247嵌合。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凹部247作為第二凹部進行說明。通過該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與第二凹部247的嵌合,壓入體241與沖頭體250連結(jié),并且在上方彈簧承受部253與下方彈簧承受部243之間以壓縮的狀態(tài)保持有彈簧260。圖19是柱塞240從待機位置開始下降,壓入體241的縫隙(連通部)246的下端部到達與卡止解除部件273對應的上下方向位置上的狀態(tài)。在該時刻,卡止解除部件273進入壓入體241的縫隙246。如果柱塞240進一步下降,則如圖20所示那樣,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到達卡止解除部件273的上下方向位置。此時,如圖21和作為該圖21的1-1截面圖的圖22所示那樣,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的突片244c被收容在卡止解除部件273的凹陷274的上部274a。如果柱塞240從此處進一步下降,則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的突片244c從卡止解除部件273的凹陷274的上部274a向中間部274c移動,隨著在該中間部274c下降,被收容在I個中間部274c中的2個突片244c間的間隔逐漸變窄。由此,2個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的間隔抵抗彈簧244b的施力而逐漸縮小。然后,如果突片244c從凹陷274的中間傾斜部274c移動到下部274b,則如圖23和作為該圖23的J-J截面圖的圖24所示那樣,面對面的2個突片244c間的間隔變成最小,2個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的間隔也變成最小。由此,內(nèi)部卡止部件244a從壓入體241的第二凹部247脫離。由此,解除壓入體241相對于沖頭體250的連結(jié),如圖25所示那樣,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彈簧260向軸向下方伸長,使壓入體241—下子下降(高速下降)。由此,能夠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穿過布料,然后進行鉚接作業(yè)。此外,通過260的伸長,使圖25的C-E間隔比圖19、20、23的C-E間隔增大。
[0087] 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中,由于能夠以較高的速度穿過布料、以較低的速度進行鉚接,所以能夠可靠地穿過布料,并且在鉚接時能夠降低施加于紐扣的負荷。因此,與現(xiàn)有制品相比能夠?qū)崿F(xiàn)例如樹脂制紐扣的薄化。此外,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列舉了公按扣作為紐扣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本發(fā)明也能夠適用于母按扣、裝飾紐扣等其他種類的紐扣。此外,也可以是金屬制的紐扣。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紐扣側(cè)沖模,所述紐扣側(cè)沖模(30、130、230)用于在使紐扣安裝件(20)的突起部(22)貫穿于布料(I)和紐扣(10)的孔(15)之后且通過鉚接將紐扣(10)安裝于布料(I)時來保持紐扣(10),所述紐扣側(cè)沖模(30、130、230)的特征在于包括: 沖頭體(50、150、250),其在待機位置與將所述突起部(22)鉚接的紐扣安裝位置之間移動,并用于對所述突起部(22)進行鉚接; 壓入體(41、141、241),其收容所述沖頭體(50、150、250),通過由傳遞部件(60 ;144a、244a)傳遞所述沖頭體(50、150、250)的移動,能夠與沖頭體(50、150、250)同方向地移動; 彈性體(60、160、260),其在所述壓入體(41、141、241)內(nèi)配置在沖頭體(50,150,250)的第一承受部(53、153、253)與壓入體(41、141、241)的第二承受部(43、143、243)之間; 卡止部(70、144、244),其為了維持所述彈性體出0、160、260)的壓縮狀態(tài)而將所述壓入體(41、141、241)卡止;以及 卡止解除機構(gòu)(44a ;170、270),其用于解除所述卡止部(70、144、244)對壓入體(41、141,241)的卡止, 通過用所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44a ;170、270)解除卡止,壓縮狀態(tài)的彈性體(60、160、260)伸長,使得所述壓入體(41、141、241)比沖頭體(50、150、250)更高速地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紐扣側(cè)沖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壓入體(41、141、241)的所述第二承受部(43、143、243)位于與所述沖頭體(50、150,250)的所述第一承受部(53、153、253)相比更靠近紐扣安裝位置側(cè)的位置。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紐扣側(cè)沖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70)包括:外部卡止部件(73),其配置于所述壓入體(41)的外部;凹部(44),其設置于壓入體(41),能夠與所述外部卡止部件(73)卡合;和外部彈性部件(75),其對所述外部卡止部件(73)向與凹部(44)卡合的一側(cè)施力, 通過所述外部卡止部件(73)與凹部(44)卡合,壓入體(41)的移動停止,所述傳遞部件是所述彈性體(60)。
4.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紐扣側(cè)沖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144、244)包括: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244a),其組裝于所述沖頭體(150、250);凹部(147、247),其設置于壓入體(141、241),能夠與所述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244a)卡合;和內(nèi)部彈性部件(144b、244b),其對所述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244a)向與凹部(147、247)卡合的一側(cè)施力, 通過所述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244a)與凹部(147,247)卡合,壓入體(141,241)與沖頭體(150、250) —體連結(jié),并且所述彈性體(160、260)被保持在壓縮狀態(tài),所述傳遞部件是所述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244a)。
5.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紐扣側(cè)沖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44a)包括設置于所述凹部(44)的卡合傾斜面(44a),以該卡合傾斜面(44a)將凹部(44)內(nèi)的外部卡止部件(73)移動到凹部(44)外的方式發(fā)揮功能。
6.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紐扣側(cè)沖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170、270)包括:卡止解除部件(173、273),其配置于所述壓入體(141,241)的外部;連通部(146、246),其從所述壓入體(141、241)的外部連通于所述凹部(147,247);和彈性部件(175),其對所述卡止解除部件(173、273)向進入連通部(146、246)的一側(cè)施力,所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170、270)以所述卡止解除部件(173、273)進入所述連通部(146,246)而將凹部(147,247)內(nèi)的內(nèi)部卡止部件(144a、244a)移動到凹部(147,247)外的方式發(fā)揮功能。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紐扣側(cè)沖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通部(146、246)是貫穿所述壓入體(141、241)的側(cè)壁并與壓入體(141、241)的軸線平行地延伸的縫隙(146、246)。
8.—種紐扣安裝裝置,所述紐扣安裝裝置(100)在使紐扣安裝件(20)的突起部(22)貫穿于布料(I)和紐扣(10)的孔(15)之后且通過鉚接將紐扣(10)安裝于布料(I)時被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紐扣側(cè)沖模(30、130、230),其保持紐扣(10); 安裝件側(cè)沖模(80),其保持紐扣安裝件;以及 驅(qū)動機構(gòu),其使所述紐扣側(cè)沖模(30、130、230)在上止點與下止點之間移動, 所述紐扣側(cè)沖模(30,130,230)包括: 沖頭體(50、150、250),其被所述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在與所述上止點對應的待機位置和與所述下止點對應且將所述突起部(22)鉚接的紐扣安裝位置之間移動,并用于對所述突起部(22)進行鉚接; 壓入體(41、141、241),其收容所述沖頭體(50、150、250),通過由傳遞部件(60 ; 144a、244a)傳遞所述沖頭體(50、150、250)的移動,能夠與沖頭體(50、150、250)同方向地移動; 彈性體(60、160、260),其在所述壓入體(41、141、241)內(nèi)配置在沖頭體(50,150,250)的第一承受部(53、153、253)與壓入體(41、141、241)的第二承受部(43、143、243)之間; 卡止部(70、144、244),其為了維持所述彈性體出0、160、260)的壓縮狀態(tài)而將所述壓入體(41、141、241)卡止;和 卡止解除機構(gòu)(44a ;170、270),其用于解除所述卡止部(70、144、244)對壓入體(41、141,241)的卡止, 通過用所述卡止解除機構(gòu)(44a ;170、270)解除卡止,壓縮狀態(tài)的彈性體(60、160、260)伸長,使得所述壓入體(41、141、241)比沖頭體(50、150、250)更高速地向紐扣安裝位置移動。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紐扣安裝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壓入體(41、141、241)的所述第二承受部(43、143、243)位于與所述沖頭體(50、150,250)的所述第一承受部(53、153、253)相比更靠近紐扣安裝位置側(cè)的位置。
10.一種紐扣安裝方法,其用于將紐扣(10)安裝于布料(I),所述紐扣安裝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使紐扣(10)保持在具有沖頭體(50,150,250)和壓入體(41、141、241)的紐扣側(cè)沖模(30、130、230),并且使具有突起部(22)的紐扣安裝件(20)保持在安裝件側(cè)沖模(80)的工序; 使所述壓入體(41、141、241)比沖頭體(50、150、250)更高速地移動,從而使紐扣安裝件(20)的突起部(22)貫穿于布料(I)的工序;以及 利用所述沖頭體(50、150、250)對所述突起部(22)進行鉚接的工序。
【文檔編號】A44B17/00GK104185430SQ201280064210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4月6日
【發(fā)明者】長谷川建二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