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病變檢測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導入被檢體內,利用與腫瘤標志、出血等反應來進行檢測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的消化器癌癥篩選,是通過便潛血檢查、血液檢查來進行。便潛血檢查是從被檢查者的便中檢測有無消化器官的出血的技術。血液檢查是通過檢測血清內含有的腫瘤標志的量來診斷有無癌的技術。
此外,也在嘗試檢測便中的從消化器官癌排出的腫瘤標志。
另外,在日本特開平5-200015號公報中記載的醫(yī)療用膠囊裝置,在生物體腔內吸進體液,檢查所吸進的體液。
一般,在便潛血檢查中,會把假陽性較高的、痔瘡等不需要精密檢查的患者診斷為陽性。另外在檢查時患部沒有出血時不視為陽性,所以存在假陰性變高的缺點。
在源自血清的腫瘤標志檢測中,數值存在個人差異,不適合于癌篩選的診斷。并且,在消化器癌中,當在血液中發(fā)現(xiàn)因腫瘤而生成的腫瘤標志時,癌已經擴散。即,存在難以檢測早期的癌的發(fā)生的問題。
雖然也在嘗試源自便的腫瘤標志的檢測,但在便排泄到體外之前已失去抗原性,所以該檢查方法也使得假陰性變高。
另外,上述日本特開平5-200015號公報中的醫(yī)療用膠囊裝置,需要檢查單元和把檢查結果發(fā)送到體外的發(fā)送單元,所以存在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尺寸變大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病變檢測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不會變大型化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而且能夠更加準確地檢測腫瘤標志、血液成分等體內物質。
本發(fā)明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具有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其具有反應面,該反應面固定有一種以上的在被檢體內與體內物質反應的化學反應物質或生化反應物質;以及分析裝置,其在被檢體外檢測并分析在所述反應面上進行了反應的物質或反應的蹤跡。
根據上述結構,可以實現(xiàn)不會變大型化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而且能夠利用與反應面的反應,更加準確地檢測腫瘤標志、血液成分等體內物質。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的圖。
圖2A是表示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結構例的縱剖面圖。
圖2B是表示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其他結構例的縱剖面圖。
圖2C是表示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其他結構例的縱剖面圖。
圖3A是表示構成為控制反應面的露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3B是圖3A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俯視圖。
圖3C是圖3A的A-A剖面圖。
圖3D是表示驅動內置于膠囊型醫(yī)療裝置中的電機的驅動信號的圖。
圖3E是變形例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剖面圖。
圖4是表示代表性的動作內容示例的流程圖。
圖5是表示變形例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6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6B是圖6A的俯視圖。
圖7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7B是圖7A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俯視圖。
圖7C是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的蓋開閉作用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參照圖1~圖5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1由以下部分構成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其被作為被檢體的患者2從口部吞入,設有在患者2的體內與腫瘤部、出血部等的作為體內物質的抗原反應用的反應面;分析裝置4,其回收排泄到患者2的體外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檢測并分析在所述反應面上進行了反應的抗原。
該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可以如圖2A所示,在膠囊形狀的空心外裝體的容器6的外表面設置薄膜8A,該薄膜8A形成有固定有與腫瘤標志或血液成分等的抗原特異反應的抗體的反應面7A,也可以如圖2B所示,如果是形成有固定了磁性抗體的反應面7B的薄膜8B,在容器6的內部設置永磁9。并且,通過設置永磁9,可以防止抗體的散逸。
并且,如圖2C所示,也可以通過粘接等把形成有反應面7C的薄膜8C安裝在容器6的外周面的圓筒形狀的部分上。該情況時,在回收到體外后,能夠容易地卸下形成于圓筒面部分的薄膜8C。
圖2A~圖2C所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通常是反應面7A~7C露出的類型,能夠以低成本實現(xiàn)。并且,由于不需要發(fā)送單元,所以能夠容易做到小型化。
另外,反應面7A也可以固定與體內物質反應的蛋白質。具體講,把卵磷脂(蛋黃素,レチシン)等與體內物質接合的蛋白質固定在反應面上,在排泄后,分析結合在反應面上的體內物質中是否含有由病變部特異產生的腫瘤標志或血液成分等體內物質。
另一方面,圖3A~圖3C所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構成為按時間控制露出的反應面,可以更加高精度地檢測并分析與抗原反應的體內位置或時間。
另外,圖3A表示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的縱剖面,圖3B表示圖3A的俯視圖,圖3C表示圖3A的A-A剖面,圖3D表示驅動內置的電機的驅動信號示例。
如圖3A~圖3C所示,在該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中,在膠囊形狀的外裝體11的外周面的比如一個部位設置狹縫形狀的貫通孔12,并且在外裝體11的內部形成了圓柱狀的收納部。該收納部通過貫通孔12與外部連通。并且,在貫通孔12中配置由過濾體液的多孔性部件等形成的過濾部件13,在貫通孔12的內側配置有筒體14,該筒體14安裝有在外周面形成有反應面18的薄膜19。
即,在被填充了過濾部件13的貫通孔12的內側的圓柱狀收納部中收納著圓筒形狀的筒體14,其嵌合在收納部上可自由旋轉。在該筒體14的一側端部內側固定著電機15的主體,通過壓入等將在筒體14的中心軸O上從電機15突出的旋轉軸固定在設于外裝體11的中心軸上的凹部中。并且,在該筒體14的內部安裝有與電機15相鄰、驅動電機15使其旋轉的控制電路16、和向控制電路16和電機15提供電源的電池17。并且,在該筒體14的外周面上設有薄膜19,其寬度略大于貫通孔12的長度方向的尺寸,設有固定有抗體的反應面18。
并且,通過驅動該電機15,嵌合收納在外裝體11的內部的筒體14側被驅動而相對外裝體11作相對旋轉。由于在筒體14的外周面上安裝著設有反應面18的薄膜19,所以當電機15旋轉時,與外裝體11的貫通孔12面對的反應面18按時間移動。并且,可以按時間序列進行反應面18的抗原檢測。
該情況時,電機15通過控制電路16,例如按圖3D所示,按照脈沖狀的驅動信號間歇地旋轉。更加具體地講,如圖1所示,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被進行了以下設定在被患者2吞入后到排泄到患者2的體外平均花費5~8小時內,圓筒狀的薄膜19中的與貫通孔12面對的反應面18旋轉一周。另外,在薄膜19上設有表示反應的初始位置的未圖示的標志和以相等間隔標注的刻度。
并且,該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3B被排泄到體外后被回收,利用分析裝置4進行在反應面7A或18等上進行了反應的抗原的檢測和分析。
如果是圖2C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圖3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則從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卸下薄膜8C或19部分,例如利用圖4所示的方法進行抗原的檢測和分析。
下面,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
當對體內進行癌篩選等檢查時,按照步驟S1所示,患者2按圖1所示吞入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3B。通過該吞入動作,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3B被送入體內。所吞入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3B按圖1所示通過食道,再經過胃、小腸、大腸,然后從肛門排泄到體外。在這樣排泄到體外之前,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3B依次通過食道、胃、小腸、大腸。
按照步驟S2所示,上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3B在依次通過食道、胃等時,在存在成為體內的檢查對象的抗原時,露出于外部的反應面7A~7C、18與該抗原進行特異反應,即進行抗原抗體反應。
并且,患者2或醫(yī)療人員按照步驟S3所示,回收并清洗排泄到體外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3B。
在后面的步驟S4,醫(yī)療人員利用分析裝置4對清洗后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或3B的反應面7A~7C、18,使作為標識的抗體與進行了抗原抗體反應的抗體結合。
作為成為該標識的抗體,可以使用熒光物質(該情況時為熒光免疫測定(Immunoassay))和發(fā)光物質(該情況時為發(fā)光免疫測定)。
通過清洗等去除上述未結合的標識的抗體后,在后面的步驟S5,計測已結合的標識的抗體的熒光或發(fā)光量,測定抗原的量。
如果是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以設在薄膜19上的、表示反應的初始位置的標志和以相等間隔標注的刻度為基礎,計算反應面18在貫通孔12的位置露出的狀態(tài)的保持時間,與該時間相關聯(lián)地計測檢測出的抗原的量。然后,按照步驟S6所示,與所述時間相關聯(lián)地保存或顯示計測結果,結束該處理。
并且,在檢測出抗原的情況下,關聯(lián)地計算反應面18從該檢測出的位置露出的保持時間,所以能夠根據該時間推測該抗原是在體內的哪個部位附近被檢測到的,從而容易順利進行以后的精密檢查等。
根據本實施例,如果使用圖2A~圖2C所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則可以低成本地檢測作為檢查對象的腫瘤或出血等體內物質。
并且,在任何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和3B中都可以在腫瘤部、出血部附近,在腫瘤標志、血液成分的抗原性沒有喪失的期間,在反應面產生抗原、抗體反應。由此,可以更加準確地檢測腫瘤標志、血液成分。
并且,不是在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內檢測所發(fā)生的抗原、抗體反應,而是在取出到作為被檢體的患者2體外之后,由進行檢測和分析的分析裝置4進行(即,把測定部設在被檢體外),由此可以使導入到被檢體內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小型化。
即,在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和3B中都不需要在其內部內置檢測單元或分析單元,也不需要向體外進行發(fā)送的單元,所以能夠做到小型化。并且,可以做到低成本化。
另外,在使用圖3A等所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時,按時間來控制要露出的反應面18,所以能夠檢測出進行了反應的抗原的大概位置。并且,可以保持反應面18的抗體的活性狀態(tài)直至反應時。
并且,在使露出的反應面18露出一定時間后,進行控制以覆蓋該反應面18使其不露出,所以能夠防止已發(fā)生反應的反應面18的狀態(tài)變化,可以實現(xiàn)高精度的抗原量檢測。并且,針對體內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通過的每個部位,可以獲得按照時間序列檢測出的檢測結果。
并且,通過使用表示反應的初始位置的標志,可以容易地目視確認薄膜19中的反應開始部位。
并且,在使反應的貫通孔12中設置過濾部件13,所以體液內的固體形物質等不需要的物質不會進入貫通孔12內,可以防止網眼堵塞。并且,可以保持反應時、反應后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內的化學穩(wěn)定性。
另外,在圖3A~圖3C所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中,也可以對薄膜19的反應面18中的未在貫通孔12露出的部分填滿保存液。圖3E表示該變形例的結構。其橫剖面圖相當于圖3A的A-A剖面。
圖3E所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例如在圖3C所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中,利用保存液27填滿薄膜19的外周側的反應面18的外側的密閉空間。
即,在圖3C所示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中,保留貫通孔12的周圍部分而切去外裝體11的內周面等,在與薄膜19的反應面18相面對的部分形成橫剖面形狀為環(huán)狀的空間,形成在該空間中填滿保存液27的保存單元。
并且,通過使安裝了薄膜19的筒體14旋轉,保持進行使與貫通孔12面對的反應面18部分露出的露出控制的結構,使沒有在貫通孔12露出的反應面18處于總是浸漬在保存液27中的狀態(tài)。
這樣,本變形例除了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B的作用效果外,能夠把反應前的抗體保持為更加穩(wěn)定的狀態(tài),并且也能夠把反應后的抗原、抗體保持為更穩(wěn)定的狀態(tài)。
另外,如圖5所示變形例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C那樣,也可以形成為使內側的筒體14側相對于外裝體11螺旋狀地旋轉移動的結構。
在圖5所示情況下,在筒體14上突出設置銷21,該銷21卡入設在外裝體11的內周面上的螺旋槽22中。并且,在筒體14的中心軸O上的與電機15的旋轉軸相反的一側突出設置的引導軸23,卡入在外裝體11的引導孔24中。并且,筒體14側的軸向長度被設定得比由外裝體11形成的收納部的軸向長度短,在圖5所示情況下,筒體14側可以向右方向移動規(guī)定距離。
并且,當電機15被旋轉驅動時,筒體14側旋轉,此時,突出設置在筒體14上的銷21沿著螺旋槽22螺旋狀移動。在圖5所示情況下,筒體14側在外裝體11內部螺旋狀旋轉,向右側移動。
并且,在圖5所示情況下,在外裝體11上例如設有3個貫通孔12a、12b、12c,在這些貫通孔12a、12b、12c上分別安裝著過濾部件13a、13b、13c。
這些過濾部件13a、13b、13c例如由使白金光纖纖維形成為網眼狀的部件形成。該白金光纖纖維是使平均直徑約0.5微米~0.8微米的纖維形成為網狀得到的,該白金光纖纖維具有血液和活體組織不易附著、凝固的特性。因此,可以長時間地保持過濾功能,可以長時間高精度地進行抗原檢測。
并且,本變形例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依次露出于貫通孔12a、12b、12c的薄膜19的反應面上固定種類不同的抗體。該情況下,也可以采用在以下實施例2中說明的多種腫瘤標志等。其他結構基本與圖3所示結構相同,對相同結構要素賦予相同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根據本變形例,可以長時間地進行反應面18的露出控制。
(實施例2)下面,參照圖6A和圖6B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圖6A利用剖面圖表示實施例2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D的內部結構,圖6B表示圖6A的俯視圖。該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D在膠囊狀的外裝體31上設有開口部32,對形成有反應面33的薄膜34,沿薄膜34的長度方向按時間進行露出/不露出的控制。并且,具有攝像單元等,形成為存儲所拍攝的圖像的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該薄膜34纏繞在供給軸35上,該供給軸35的一端設于在外裝體31內部形成為大致圓柱狀的收納部的一側端部(在圖6A中為左側端部)附近,并通過設在收納體36中的引導軸(或引導輥)37a、37b、37c,安裝在圓柱形狀的、電機等的驅動部38上,該驅動部38配置在收納部的靠近作為攝像側的另一個端部的位置上。
并且,通過該驅動部38旋轉,使得纏繞在供給軸35上的薄膜34向驅動部38側移動,依次纏繞在驅動部38上。
并且,上述開口部32通過連通路徑39,在開口部32的相反側的位置的開口39a與外部連通,在該連通路徑39的中途設有吸引泵41。該吸引泵41在從電池42供給電力的控制電路43的控制下,進行吸引動作。
并且,借助該吸引泵41的吸引作用,從上述開口部32吸引(吸入)其外部的體液,當存在與露出于開口部32的反應面33反應的抗原時,發(fā)揮促進該反應的作用,被吸引到該開口部32側的體液進一步經過連通路徑39從開口部32的相反側的開口39a、即出口排出。另外,控制電路43也控制驅動部38的電機的旋轉。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在開口部32和驅動部38之間設有清洗槽44,利用收納在清洗槽44中的清洗液,清洗在開口部32露出并完成了抗原檢查的薄膜34,在更加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保持抗原和抗體,能夠以更好的精度進行體外檢測。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在形成于薄膜34的反應面33上,如圖6B所示,固定地形成多種抗體,可以檢測多種抗原。具體講,薄膜34在與其長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在圖6B中為上下方向)例如被劃分為4部分,固定食道癌標志抗體45a、胃癌標志抗體45b、大腸癌標志抗體45c、血液成分抗體45d,形成了反應面33。
該情況時,作為食道癌標志,可以使用SCC、CYFRA等。作為胃癌標志,可以使用CEA、CA72-4、CA19-9、STN。并且,血液成分抗體45d為了檢測血液中的作為氧輸送介質的血紅蛋白,例如由固定了色原體浸漬試藥的物質形成,在分析時,滴下過氧化氫,計測發(fā)色量,計算血紅蛋白量。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內置攝像單元,把所拍攝的圖像存儲在圖像記錄單元中。
例如,配置了供給軸35的一側端部的相反側的端部,通過粘接劑等將半球狀的透明罩61水密性地安裝在外裝體31的開口端上。
在該透明罩61內側配置有圓板形狀的照明基板62,在該照明基板62的中央部的貫通孔中固定著物鏡框63。在該物鏡框63上安裝第1鏡頭64a和第2鏡頭64b,形成物鏡光學系統(tǒng)(成像光學系統(tǒng))64。物鏡框63被固定在照明基板62上,使得該物鏡光學系統(tǒng)64的光軸O與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D的長度方向的中心軸一致。
并且,在物鏡光學系統(tǒng)64的成像位置上例如配置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成像器65,作為攝像元件。該CMOS成像器65安裝在配置于照明基板62的背面?zhèn)鹊臄z像基板66的前表面上。另外,CMOS成像器65的攝像面被罩玻璃67保護著。
攝像基板66與CMOS成像器65和罩玻璃67構成為一體,在其背面?zhèn)仍O有驅動&處理部68,其驅動CMOS成像器65,并且對從CMOS成像器65輸出的攝像信號進行信號處理。另外,CMOS成像器65和罩玻璃67、物鏡光學系統(tǒng)64和物鏡框63構成攝像部69。
并且,在照明基板62的前表面?zhèn)?,在物鏡光學系統(tǒng)64的光軸O周圍的多個部位對稱地安裝著作為照明單元的照明部71。另外,圖中的O’表示照明部71的各個發(fā)光部的照明光的發(fā)光中心軸(射出角0°的方向),符號φ表示照明部71的各個發(fā)光部的照明光的發(fā)光范圍。
在攝像基板66的例如背面安裝著作為圖像存儲單元的存儲器72,存儲(保存)通過驅動&處理部68對CMOS成像器65的攝像信號進行信號處理并壓縮后的圖像數據。
并且,攝像基板66通過連結用的撓性基板73與照明基板62連接。并且,電池42通過未圖示的導線連接攝像基板66,通過驅動&處理部68等和撓性基板73向照明基板62提供動作用的電力。并且,控制電路43通過未圖示的導線等與驅動&處理部68電連接,進行使驅動部38的動作與照明及攝像動作連動的控制。
另外,存儲在存儲器72中的圖像數據,被從排泄到患者體外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D中取出??梢酝ㄟ^照明部71的發(fā)光部光學地讀出存儲在存儲器72中的圖像數據,還可以在攝像基板66上設置數據讀出用觸點等來進行讀出。
作為攝像元件的CMOS成像器65(被控制電路43)通過驅動&處理部68被驅動,以與驅動部38的驅動連動進行攝像。具體講,CMOS成像器65被驅動,以在反應面33相對于開口部32靜止的期間進行管腔內的攝像?;蛘?,也可以周期地(具體講約0.1Hz~5Hz)進行管腔內的攝像。
在這樣構成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D中,控制電路43使驅動部38和吸引泵41按時間地連動,例如間歇驅動。或者,可以使驅動部38低速驅動,吸引泵41間歇驅動。
該情況時,通過吸引泵41進行吸引動作,由此可以防止體液在反應面33滯留,把體液高效取入反應面33,促進反應。
即,可以發(fā)揮把體液取入反應面33的作用,然后迅速經過連通路徑39排出,把其他體液取入反應面33,促進反應。
并且,該控制電路43與驅動部38的動作連動,驅動作為攝像元件的CMOS成像器65,例如驅動CMOS成像器65使其在反應面33相對于開口部32靜止的期間進行管腔內的攝像,把通過該CMOS成像器65得到的圖像數據存儲在存儲器72中。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D在排泄到患者體外后被回收,存儲在存儲器72中的圖像數據被取出。
并且,通過開口部32露出規(guī)定時間的反應面33的薄膜34向驅動部38側移動,被清洗槽44的清洗液清洗,所以能夠把抗原抗體保持為更加穩(wěn)定的狀態(tài),可以高精度地進行體外檢測。
并且,根據本實施例,由于采用固定了多種抗體的反應面33,所以在體內的不同部位存在各種腫瘤或出血時,在檢測或分析時可以更容易地確定該部位。
這樣,根據本實施例,通過固定多種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等各種腫瘤標志抗體、血液成分的抗體等,在檢測分析時,可以診斷在哪個部位產生了癌,同時可以診斷有無出血等。
并且,在體內,可以獲取進行了抗原抗體反應的位置的圖像,所以通過組合腫瘤標志、血液成分等的抗原檢測數據和圖像數據,可以實現(xiàn)更高精度的診斷。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在與驅動部38的動作連動地進行攝像時,在驅動部38旋轉卷取薄膜的期間,不進行攝像,只在反應面33相對于開口部32靜止的抗原抗體反應的時間內進行攝像,所以容易獲取抗原檢測數據和圖像數據的對比。
并且,通過只在反應面33相對于開口部32靜止的時間內進行攝像,可以獲得所期望時間段的圖像,并且能夠抑制所得到圖像數據的容量,可以減小存儲器72的容量。
并且,在以約0.1Hz~5Hz周期地進行攝像時,可以時常獲取管腔內的圖像。
(實施例2的變形例)通過攝像元件獲取的圖像數據也可以不全部存儲在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D內的存儲器72中,而把圖像數據臨時存儲在存儲器72中,在數據量接近該存儲器72的最大容量時,通過天線無線發(fā)送到體外,在體外側保存圖像數據。
根據該變形例,可以減小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D內的存儲器72的容量。并且,如果進行實時的數據發(fā)送,則可以在體外時常監(jiān)視管腔內的圖像。
(實施例3)下面,參照圖7A~圖7C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圖7A表示實施例3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E的內部結構,圖7B表示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E的俯視圖,圖7C表示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的蓋開閉作用。
圖7A表示實施例3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E。該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E在膠囊狀外裝體51的例如圓筒面狀外周面部分設有圖7B所示的多個開口部52a、52b、52c…。
在該外裝體51的內側,在內部收納體53的圓筒狀外周面上配置有形成了反應面54的薄膜55,該薄膜55與這些開口部52a、52b、52c…相面對。
并且,在開口部52a、52b、52c…和薄膜55之間配置多個蓋56a、56b…,這些蓋56a、56b…例如分別連接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利用各個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使蓋56a、56b…從各自的開口部52a、52b、52c…移動,由此可以控制開口部52a、52b、52c…的開閉。
基端分別與蓋56a、56b…連接的各個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的前端側配置在可以彎曲的空間內,該空間形成于移動方向的前端側(在圖7中為右側部分)。并且,各個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的另一端側彎曲,從而使一端連接著的蓋56i(i=a、b、…)沿其彎曲方向移動。
該情況時,通過蓋開閉控制電路58控制各個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的驅動。并且,蓋開閉控制電路58由進行整體控制的控制電路59控制。
該控制電路59向蓋開閉控制電路58發(fā)送控制信號,以使開口部52a、52b、52c…按照由用戶等預先設定的順序按時間開閉,該蓋開閉控制電路58按照控制信號分別向與蓋56a、56b…連接的各個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輸出驅動信號(驅動電壓)。
并且,在內部收納體53的內側收納著向控制電路59和蓋開閉控制電路58等提供動作用電力的電池60。
圖7C表示利用蓋開閉控制電路58驅動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例如使圖7B所示覆蓋開口部52m的一部分的蓋56m移動的作用。
當蓋開閉控制電路58向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輸出驅動電壓時,在與蓋56m連接的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的前端側在彎曲用空間側以較小的曲率半徑彎曲時,彎曲的部分在空間側滑動地移動,此時基端側的蓋56m移動。即,從實線表示的狀態(tài)按照虛線所示,蓋56m和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向右側移動。
另外,蓋56a、56b、…的移動單元不限于離子傳導性高分子致動器57,例如也可以使用微小的線性電機或高分子壓電元件等。
根據本實施例,設置多個開口部52a、52b、52c…,配置薄膜55,以使反應面54與各個開口部52a、52b、52c…的內側面對,同時使蓋56a、56b、…在開口部52a、52b、52c…和反應面54之間自由移動,使各個開口部52a、52b、52c…開閉自如。
因此,例如像實施例2那樣,作為與開口部52a、52b、52c…面對的反應面54,通過固定多種抗體,與實施例2相同,可以檢測多種抗原。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根據檢查部位和膠囊型醫(yī)療裝置3E的移動速度等,可以更細致地控制開口部52a、52b、52c…的開閉。
另外,作為食道癌標志可以使用SCC、CYFRA等,作為胃癌標志,可以使用CEA、CA72-4、CA19-9、STN,但不限于這些腫瘤標志,也可以使用CEA、AFP、CA125、CA72-4、CA19-9、STN、SCC抗原、NCC-ST-439、CYFRA、DuPan-2等。
另外,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敘述的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形和實施。
通過吞入形成有反應面以使得反應面與膠囊形狀的外裝體的外表面或形成于外表面上的開口面對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在體內,當存在與形成反應面的抗體等進行特異反應的抗原時,進行抗原抗體反應,回收排泄到體外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通過測定該抗原抗體反應的量,從而進行癌篩選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具有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其具有反應面,該反應面固定了一種以上的在被檢體內與體內物質反應的化學反應物質或生化反應物質;以及分析裝置,其在被檢體外檢測并分析在所述反應面上進行了反應的物質或反應的蹤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固定于所述反應面上的物質是與腫瘤標志或血液成分等的抗原產生特異反應的抗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固定于所述反應面上的物質是與腫瘤標志或血液成分等的體內物質反應的蛋白質。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面設置在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外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具有攝像元件;成像光學系統(tǒng),其在所述攝像元件上形成觀察對象的像;以及圖像存儲部,其存儲由所述攝像元件得到的體內信息的數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元件定期地進行攝像。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具有發(fā)送體內信息的數據的發(fā)送部。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固定于所述反應面上的抗體由磁性抗體構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內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磁性抗體的磁性物質。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物質是永磁。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物質是磁性薄膜。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應面和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外表面之間,具備用于控制所述反應面的露出的露出控制部。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中的所述露出控制部是可以開閉的蓋。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膠囊外表面設置有多個所述可以開閉的蓋。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控制部具有開口部,其設在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外裝上;以及驅動部,其使所述外裝和所述反應面相對移動。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應面設置有時間顯示部。
17.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具有攝像元件;成像光學系統(tǒng),其在所述攝像元件上形成觀察對象的像;以及圖像存儲部,其存儲由所述攝像元件得到的體內信息的數據。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元件與所述露出控制部連動地進行攝像。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元件定期地進行攝像。
20.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具有發(fā)送體內信息的數據的發(fā)送部。
21.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應面和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外表面之間具有用于過濾體液的過濾部。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部是活體物質不附著凝固的物質。
2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具有清洗部,該清洗部用于在所述反應面與體液反應后清洗所述反應面。
2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具有吸入體液的吸入部和排出體液的排出部的至少任一方。
2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病變檢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設有保存部,該保存部利用保存液來填滿所述反應面中的沒有在所述露出控制部中露出的部分。
26.一種病變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吞入具有在被檢體內與體內物質反應的反應部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步驟;使所述反應部在被檢體內反應的步驟;將所述膠囊型醫(yī)療裝置排泄到體外后回收的步驟;分析所述回收的膠囊型醫(yī)療裝置的所述反應部的步驟。
27.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病變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反應部在被檢體內反應的步驟,是設在所述反應部上的、固定有化學反應物質或生化反應物質的固定部與體內物質反應的步驟。
28.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病變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反應部在被檢體內反應的步驟是由重復以下步驟一次以上而構成的使設在所述反應部的、固定有化學反應物質或生化反應物質的固定部露出成為可以與體內物質反應的狀態(tài)的步驟;使露出的部分與體內物質反應的步驟。
29.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病變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反應部在被檢體內反應的步驟是由重復以下步驟一次以上而構成的使設在所述反應部的、固定有化學反應物質或生化反應物質的固定部露出成為可以與體內物質反應的狀態(tài)的步驟;使露出的部分與體內物質反應的步驟;清洗反應后的固定部的步驟。
30.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病變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反應部在被檢體內反應的步驟是由重復以下步驟一次以上而構成的使設在所述反應部的、固定有化學反應物質或生化反應物質的固定部露出成為可以與體內物質反應的狀態(tài)的步驟;使露出的部分與體內物質反應的步驟;使反應后的固定部與保存物質反應的步驟。
31.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病變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反應部在被檢體內反應的步驟是由重復以下步驟一次以上而構成的使設在所述反應部的、固定有化學反應物質或生化反應物質的固定部露出成為可以與體內物質反應的狀態(tài)的步驟;把體內物質吸入所述固定部的步驟;使露出的部分與體內物質反應的步驟。
32.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病變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步驟包括使標識結合在反應面的已進行了反應的分子上的步驟;清洗未結合的標識的步驟;測定結合的標識的量的步驟;根據測定結果進行診斷的步驟。
全文摘要
膠囊型醫(yī)療裝置具有反應面,該反應面固定了一種以上的在被檢體內與體內物質反應的化學反應物質或生化反應物質,分析裝置在被檢體外檢測并分析在所述反應面上進行了反應的物質或反應的蹤跡。
文檔編號A61B5/145GK1909832SQ20058000254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月16日
發(fā)明者河野宏尚, 瀧澤寬伸, 內山昭夫, 穗滿政敏, 瀨川英建 申請人:奧林巴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