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組合物:丹皮35份;枳實40份;青皮35份;枯黃芩40份:刺蒺藜35份;茵陳40份;梔子40份;厚樸35份;山藥45份;澤瀉35份;沉香35份;郁金35份。加水1700份,盛于陶器內(nèi),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本方劑以丹皮為君;以枳實、青皮為臣;以枯黃芩、刺蒺藜、茵陳、枝子為佐;以厚樸、山藥、澤瀉、沉香、郁金為使。本發(fā)明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治療成本低,是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理想藥品。
【專利說明】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來源于植物的混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脅痛一癥,中醫(yī)認為是屬足厥陰肝經(jīng),因肝經(jīng)脈絡(luò)布滿脅肋,如肝氣郁結(jié),阻滯其經(jīng)脈運行不通,肝臟受郁邪濕熱入里,繼而內(nèi)聚,蘊滯脈絡(luò)遂產(chǎn)生脅痛。歷代中醫(yī)中藥對肝郁濕熱郁滯之癥,多用疏肝、清熱太大,生活習(xí)慣復(fù)雜,食物中含有一些不利因素,故對本病的治療,有待進一步探討、開發(fā)。本發(fā)明在臨床中對本癥的治療進行提煉、觀察,發(fā)掘了一種治療肝郁濕熱脅痛中草藥組合物,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組合物。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一種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
丹皮25-35份;枳實30-40份;青皮25-35份;枯黃芩30-40份:刺蒺藜25-35份;茵陳35-45份;桅子30-40份;厚樸25-35份;山藥35-45份;澤瀉25-35份;沉香25-35份;郁金25-35份。加水16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0005]優(yōu)選的,所述·的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丹皮35份;積實40份;青皮35份;枯黃岑40份:刺蔡藜35份;茵陳40份;桅子40份;厚樸35份;山藥45份;澤瀉35份;沉香35份;郁金35份。加水1700份,熬煮3次,過濾回收,取汁,分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
[0006]本發(fā)明的配伍思想:本方劑以丹皮為君;以枳實、青皮為臣;以枯黃芩、刺蒺藜、茵陳、枝子為佐;以厚樸、山藥、澤瀉、沉香、郁金為使。
[0007]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涼。歸心、肝、腎經(jīng)。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和血,消瘀。治熱入血分,發(fā)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jīng)閉,癥瘕,癰瘍,撲損。
[0008]枳實:為蕓香科植物枸橘、酸橙或香圓的幼果。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入脾、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破氣,散痞,瀉痰,消積。治胸腹脹滿,胸痹,痞痛,痰癖,水腫,食積,便秘,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
[0009]青皮:為蕓香利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未成熱的果皮或幼果。性味與歸經(jīng):苦辛,微溫。歸肝、膽經(jīng)。功能與主治:疏肝破氣,散結(jié)消痰。治胸脅胃脘疼痛,疝氣,食積,乳腫,乳核,久瘧癖塊。
[0010]枯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入心、肺、膽、大腸經(jīng)。功能與主治: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0011]刺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果實。性味與歸經(jīng):苦辛,溫。歸肝、肺經(jīng)。功能與主治:散風(fēng),明目,下氣,行血。治頭痛,身癢,目赤腫翳,胸滿,咳逆,癥瘕,乳難,癰疽,瘰疬。
[0012]茵陳蒿:為菊科植物茵陳蒿的幼嫩莖葉。性味與歸經(jīng):性苦辛,涼。歸入肝、脾、膀胱經(jīng)。功能與主治: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fēng)癢瘡疥。配桅子、大黃治陽黃;配附子、干姜治陰黃。
[0013]枝子: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莖、葉。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入心、肝二經(jīng)。功能與主治:潤肺清熱,利水通淋。治肺熱咳嗽,百日咳,鼻衄,淋病。
[0014]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樹皮或根皮。性味與歸經(jīng):苦辛,溫。歸入脾、胃、大腸經(jīng)。功能與主治:溫中,下氣,燥濕,消痰。治胸腹痞滿脹痛,反胃,嘔吐,宿食不消,痰飲喘咳,寒濕瀉痢。
[0015]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塊莖。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入肺、脾、腎經(jīng)。功能與主治: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shù)。
[0016]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塊莖。性味與歸經(jīng):甘,寒。歸腎、膀胱經(jīng)。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泄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0017]沉香: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溫。歸入腎、脾、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降氣溫中,暖腎納氣。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0018]郁金:為姜科植物姜黃、郁金或莪術(shù)的塊根。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涼。歸心、肺、肝經(jīng)。功能與主治: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jīng),黃疸。
[0019]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過濾回收,取汁,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水劑。
[002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組合物具有制作、服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生產(chǎn)成本低,是疏肝清熱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理想藥物,具有標本兼治之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0022]一種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
丹皮35份;積實40份;青皮35份;枯黃芩40份:刺蒺藜35份;茵陳40份;桅子40份;厚樸35份;山藥45份;澤瀉35份;沉香35份;郁金35份。
[0023]加水1700份,盛于陶器或砂鍋內(nèi),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0024]用法與用量:服用時將藥液取270-37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熱后服用,日服三次。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藥物制成:丹皮35份;枳實40份;青皮35份;枯黃芩40份:刺蒺藜35份;茵陳40份;桅子40份;厚樸35份;山藥45份;澤瀉35份;沉香35份;郁金35份;加水17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書I所述的治療肝郁濕熱脅痛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藥物制成:丹皮35份;積實40份;青皮35份;枯黃岑40份:刺蔡藜35份;茵陳40份;桅子40份;厚樸35份;山藥45份;澤瀉35份;沉香35份;郁金35份;加水17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文檔編號】A61P1/16GK103784867SQ201210554431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20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唐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