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化妝品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化妝品組合物。
背景技術:
過去,化妝品組合物如潤膚霜的構成應盡可能模擬人體皮膚膜的皮膚的保護作用、自清潔作用、以及其它功能。然而,傳統(tǒng)化妝品組合物的功能還不能與天然的皮膚膜的功能相比。
發(fā)明概述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化妝品組合物,這種組合物改善了傳統(tǒng)化妝品組合物的皮膚保護作用、皮膚清潔作用、以及其它功能,以便得到一種在功能方面接近于天然皮膚膜的皮膚保護涂層。
按照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包含油酸三甘油酯和酵母提取物作為一種用于增殖皮膚上原產(chǎn)細菌的組分的化妝品組合物。
按照本發(fā)明,也提供了一種除包含所述油酸三甘油酯和酵母提取物以外,還包含一種L-半胱氨酸鹽酸鹽作為一種用于增殖皮膚上原產(chǎn)細菌的成分的化妝品組合物。
實施本發(fā)明的最好模式考慮到若與天然皮膚膜的功能相比,傳統(tǒng)化妝品組合物的皮膚保護作用、皮膚清潔作用、以及其它功能都較差這一事實,本發(fā)明人注意到天然皮膚膜是皮膚上的原產(chǎn)細菌及其代謝物這一事實,結果通過提供一種包含用于增殖皮膚上原產(chǎn)細菌的組分的化妝品組合物,達到了上述目的。
就是說,按照本發(fā)明的化妝品組合物包括油酸三甘油酯和酵母提取物,以及還有一種L-半胱氨酸鹽酸鹽,它們對于增殖皮膚上的瘡皰丙酸桿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其它原產(chǎn)細菌是有效的。
化妝品組合物中上述增殖成分添加的比例(按重量%計)取決于選擇的皮膚原產(chǎn)細菌培養(yǎng)基的組合物(PUK medium;Kishishita,M.,等人Appl. Environ. Microbi01.,40,1100-1105(1980))等因素,然而,優(yōu)選范圍通常如下對油酸三甘油酯而言為0.03-50%,更好為1-6%(重量);對酵母提取物而言為0.5-30%,更好為0.5-2%(重量);對L-半胱氨酸鹽酸鹽而言為0.01-0.1%,更好為0.02-0.05%(重量)。
此外,在日本藥典和化妝品成分標準也列出了這些增殖組分,因此,質(zhì)量、規(guī)格等均根據(jù)這些標準。對于油酸三甘油酯而言,尤其可以使用其重量含量為80-90%的橄欖油。
按照本發(fā)明的化妝品組合物,其中還可以包含除上述組分以外的任何成分,但其含量范圍不得對本發(fā)明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例如,用純水、乙醇、油狀物質(zhì)、濕潤劑、增稠劑、防腐劑、乳化劑、藥物成分、粉末、香料、乳液穩(wěn)定劑、pH調(diào)節(jié)劑等可方便地進行配制。
更具體說,作為油狀成分可以列舉的例子有液體石臘,凡士林、石臘、角鯊烷、蜂臘、巴西棕櫚臘、橄欖油、羊毛脂、高級醇、脂肪酸、由高級醇和脂肪酯衍生出來的合成酯油類、聚硅氧烷油等。
作為濕潤劑可以列舉的例子有山梨糖醇、木糖醇、甘油、麥牙糖、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酵、吡咯烷酮羧酸鈉、乳酸、乳酸鈉、聚氧亞丙基脂肪酸酯、聚乙二醇等。
作為增稠劑可以列舉下列例子電解質(zhì)如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羧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角叉菜膠、明膠,和其它水溶性聚合物以及氯化鈉、氯化鉀等。
作為防腐劑可以列舉的例子有羥苯甲酸甲酯、羥苯甲酸乙酯、羥苯甲酸丙酯、羥苯甲酸丁酯、苯甲酸鈉等。
作為乳化劑可以列舉的例子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脂肪酸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
作為粉末可以列舉的例子有滑石、絲云母、高嶺土、硅石、膨潤土、蛭石、氧化鋅、云母、含鈦云母、氯化鈦、氯化鎂、氯化鋯、硫酸鋇、氧化鐵紅、氧化鐵、群青等。
作為pH調(diào)節(jié)劑可以列舉的例子有緩沖劑如乳酸-乳酸鈉、檸檬酸-檸檬酸鈉。
作為各種其它有效成分,可以加入尿囊素、維生素E衍生物、甘草甜、抗壞血酸衍生物、曲酸、熊果苷、泛酸衍生物、胎盤提取物、消炎劑、薏苡子和各種植物提取物,以改善黑素抑制作用。
另外,按照本發(fā)明,可以加入各種紫外光吸收劑以便提供一種具有防曬效果和治療效果這兩個特征的化妝品組合物。
按照本發(fā)明的化妝品組合物可以提供一種與天然狀態(tài)相似的脂肪涂層(包括原產(chǎn)細菌),因而可以達到優(yōu)異的皮膚保護作用和自清潔作用。此外,就一般而言,較好的用量,例如在霜狀或軟膏制劑的情況下是每平方厘米皮膚表面積1-20mg,在液體制劑的情況下是每平方厘米皮膚表面積1-10mg,而本發(fā)明則不受此限制。
實例下面實例進一步詳細解釋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決不局限于這些實例。
配方1(潤膚水)重量%甘油4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 1.5乙醇10吡咯烷酮羧酸鈉 2香料適量橄欖油(含85%油酸三甘油酯) 5酵母提取物 0.6(L-半胱氨酸鹽酸鹽) 0.03純水余量100配方2(潤膚霜)重量%凡士林 4膽甾醇 0.6鯨臘醇 0.5脫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 2液體石臘4
角鯊烷 10固體石臘4羥苯甲酸丁酯0.1羥苯甲酸甲酯0.1香料0.2橄欖油(油酸三甘油酯)15酵母提取物 1.5(L-半胱氨酸鹽酸鹽) 0.05純水余量100試驗實例1對于上述每種配方(用不含增殖組分的配方作為對照樣),取其0.2ml均勻涂抹于并令其被吸收在瓊脂基底培養(yǎng)基上(直徑3.5厘米的陪替氏培養(yǎng)皿從中除去了酵母提取物、半胱氨酸鹽酸鹽和油酸鈉的PUK培養(yǎng)基,包含1.5%trypticase(BBC)(類胰蛋白酶)、0.5%心藏提取物(Nissui)、1%甘油、0.2%氯化鈉、0.2%K2HPO4、0.002%溴甲酚紅紫、1.5%瓊脂,pH6.8,3ml)。然后加入取自健康人前額皮膚上的原產(chǎn)細菌的稀懸浮液,進行無氧培養(yǎng),通過計數(shù)和大小來比較和研究細菌菌落的生長狀況。
皮膚原產(chǎn)細菌的取樣是用如下方法完成的用生理鹽水沾濕消毒棉拭子,用該拭子在前額1cm2皮膚位置上使勁擦20次,然后使該細菌懸浮于稀釋劑(0.5%KH2PO4、0.4%Na2HPO4、0.1%吐溫8 0、0.03%半胱氨酸鹽酸鹽,pH6.8,2ml)中。用10倍稀釋法將該細菌懸浮液進一步稀釋兩級。將每次稀釋液的0.05ml等分試樣散布在上述的瓊脂培養(yǎng)基板上并在37℃進行無氧grobe培養(yǎng)(10%CO2、90%N2、10%H2、鋼棉法(Steel wool method))4天。
在不含增殖組分的對照樣中未觀察到明顯數(shù)量的菌落。含有菌落的樣品,其增殖相當于104-105cfu/cm2(皮膚面積)。此外,還含有L-半胱氨酸鹽酸鹽的樣品,其菌落約大1.5倍,但其數(shù)量大致相同。這些菌落的外觀均一。隨意取其中的20個菌株,掛在消毒環(huán)上,并在兩塊GAM板的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條紋。將這些菌株進行有氧和無氧培養(yǎng)(37℃,3-7天)。全部均為厭氧細菌。通過生物化學特性鑒定(Bergy′s Manual)可知,全部均為丙酸菌屬的瘡皰丙酸桿菌。與此同時,將上述取自皮膚的細菌樣品的稀釋懸浮液加入到各種不同的分離板培養(yǎng)基(tryptosoy(色氨醇)瓊脂培養(yǎng)基、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yǎng)基(Nissui Seiyaku)、馬鈴薯右旋糖瓊脂培養(yǎng)基(Nissui Seiyaku))中并進行有氧培養(yǎng)(37℃,3-7天),此時,長出的菌落經(jīng)鑒定全部均為葡萄球菌屬的表皮葡萄球菌。其計數(shù)僅為約102-103cfu/cm2(皮膚面積)。上述結果清楚表明,油酸三甘油酯、酵母提取物和L-半胱氨酸鹽酸鹽對皮膚上最主要的原產(chǎn)細菌,即丙酸菌屬的生長的增殖促進作用可用該試驗方法的參數(shù)來表示。
試驗實例2為了進一步研究上述原產(chǎn)細菌的增殖因子,選擇了瘡皰丙酸桿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為健康皮膚上的主要原產(chǎn)細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特應性皮炎部位上主要的原產(chǎn)細菌)這三種標準菌株,在酵母提取物和半胱氨酸鹽酸鹽存在下在較好的增菌法條件下進行三種類型的混合培養(yǎng),并觀察加入橄欖油(油酸三甘油酯)對每種細菌增殖的影響。
就標準菌株而言,使用了瘡皰丙酸桿菌ATCC 11827、表皮葡萄球菌IAM 12012和金黃色葡萄球菌IID 671。對于基底培養(yǎng)基而言,使用GAM肉湯培養(yǎng)基(1%蛋白胨、0.3%大豆胨、1%蛋白酶胨、1.35%蒸煮過的血清粉末、0.5%酵母提取物、0.22%肉湯提取物、0.12%肝提取物粉末、0.3%右旋糖、0.25%KH2PO4、0.3%NaCl、0.5%可溶性淀粉、0.03%L-半胱氨酸鹽酸鹽、0.03%硫代甘醇酸鈉,pH7.3)。所用的油酸三甘油酯是專門用于測定脂肪酶(NakaraiKagaku Yakuhin)的最終濃度為0.03%的試劑用橄欖油。
瘡皰丙酸桿菌的單一菌株在37℃進行無氧培養(yǎng),而有氧靜止培養(yǎng)物則用于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混合培養(yǎng)。后兩種菌株的預培養(yǎng)是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的。活細菌計數(shù)用含有0.2%右旋糖的普通瓊脂測定。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在37℃進行需氧培養(yǎng)1天,然后對白色菌落進行計數(shù)作為前者,黃色菌落計數(shù)作為后者。
瘡皰丙酸桿菌在37℃無氧培養(yǎng)4天,然后再需氧培養(yǎng)2-3天,再對淺灰白色,有光澤的脊狀小菌落進行選擇性計數(shù)。用經(jīng)無氧培養(yǎng)24小時后的瘡皰丙酸桿菌的3.3%預培養(yǎng)物溶液和經(jīng)需氧培養(yǎng)18小時后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0.33%預培養(yǎng)溶液分別對對照基底培養(yǎng)基和添加橄欖油的試驗培養(yǎng)基進行接種。培養(yǎng)0、7及24小時后測量活細菌計數(shù)。
如表1所示,在上述三種皮膚原產(chǎn)細菌菌株的混合培養(yǎng)中添加橄欖油對這些細菌增殖的影響出現(xiàn)在培養(yǎng)后7個小時之前。瘡皰丙酸桿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增殖傾向于被輕微促進,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則傾向于略微被抑制。當再繼續(xù)培養(yǎng)時,添加橄欖油對前兩種菌株的影響幾乎完全消失,但對后一種菌株來說,觀察到其增殖受到更大的抑制。
上述結果說明,對皮膚原產(chǎn)細菌起著生長促進作用的橄欖油即使在具有足夠增菌法條件的培養(yǎng)基中也同時具有正常皮膚的功效,即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這被稱為特應性惡化因子。
表1在三種皮膚原產(chǎn)細菌菌株的混合培養(yǎng)中添加橄欖油對細菌增殖的影響(在含有酵母提取物和L-半胱氨酸鹽酸鹽的基底培養(yǎng)基中)活細菌計數(shù)(計數(shù)/ml)增殖添加橄欖細菌名稱油 0 7 24 常數(shù)油的影響%小時 小時 小時(μ)(+)/(-)表皮葡 0.00 6.3 7.37.9 0.33 促進生長萄球菌 0.03 6.3 7.77.9 0.461.40瘡皰丙 0.00 7.9 8.58.8 0.20 促進生長酸桿菌 0.03 7.9 8.68.9 0.231.15金黃色 0.00 6.2 8.68.9 0.79抑制生長葡萄球菌 0.03 6.2 8.48.0 0.72 0.91*增殖常數(shù)(μ)=[2.303×(logNt=7logNt=0)]/T7-T0式中N=活細菌計數(shù),T,t=培養(yǎng)的小時數(shù)。
試驗實例3在試驗對象每日早晨洗面后切實連續(xù)含有這些原產(chǎn)細菌增殖因子的潤膚水和潤膚霜后就可觀察到對臉部(前額)和皮膚原產(chǎn)細菌菌叢的影響。選4名健康女性志愿者(25-43歲)作為試驗對象。按試驗實例1同樣方法從試驗對象前額采集細菌,在4周內(nèi)對菌叢進行分析。與此同時,用吸附棉拭子從采集細菌的毗鄰部位采集皮膚上的油,并用氣相色譜法分析懸浮的脂肪酸。表2說明關于皮膚原產(chǎn)細菌的計數(shù)隨使用潤膚霜情況的走勢的結果。
開始使用潤膚霜后細菌計數(shù)總量幾乎沒有增加??匆幌伦钪饕募毦疮彴挶釛U菌,可以發(fā)現(xiàn)平均增2.5-3倍,但這是在健康對象皮膚上的正常變化范圍之內(nèi),因此不能認為是異常增殖。
此外,使用化妝品后,第二種主要細菌,即表皮葡萄球菌的計數(shù)約為最主要細菌數(shù)量的1/70,平均增加2-4倍。這也在中等健康對象皮膚變化范圍之內(nèi),因此也不是異常增殖。在該試驗中,在選定的基板培養(yǎng)基上幾乎未檢測出其它皮膚原產(chǎn)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
表3說明由于使用該潤膚霜而引起的游離脂肪酸組成的變化。所采樣品的總游離脂肪酸平均值為0.6-0.5μg/cm2,沒有變化。使用潤膚霜后不同懸浮脂肪酸在懸浮脂肪酸總量中的比例,在月桂酸(C12∶0)的情形中稍有下降,而在油酸(C18∶1)和棕櫚油酸(C16∶1)的情況下則略有增加。然而,正是這些微小的變化才是增殖原產(chǎn)細菌的脂肪酸活性的標志??梢宰鞒鲞@樣的評估,即在脂肪膜形成過程中細菌對于維持原產(chǎn)細菌菌叢和皮膚之間存在的生態(tài)系平衡所作的積極貢獻。
表2皮膚原產(chǎn)細菌計數(shù)隨使用潤膚水和潤膚霜情況的走勢(試驗對象平均值4名健康女性,年齡27-43)檢出的菌落數(shù)目(cfu/cm2)細菌 使用前 使用后2周 使用后4周細菌計數(shù) 1.3×1062.0×1062.5×106瘡皰丙酸桿菌 0.8×1062.0×1062.5×106顆粒丙酸桿菌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 低于檢測極限表皮葡萄球菌 1.1×1041.9×1044.0×104S.capitis1.5×1030.3×1030.1×103金黃色葡萄球菌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細球菌屬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鏈球菌屬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芽胞桿菌屬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酵母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 低于檢測極限注“低于檢測極限”<1×102。
表3表皮上游離脂肪酸隨使用潤膚水和潤膚霜情況的走勢(試驗對象的平均值 4名健康女性)游離脂肪酸百分數(shù)表皮游離脂肪酸使用潤膚霜之前使用后2周使用后4周游離脂肪酸總量 100%100%100%月桂酸(C12∶0) 12 53肉豆蔻酸(C14∶0) 887棕櫚酸(C16∶0) 31 36 33棕櫚油酸(C16∶1) 10 14 14硬脂酸(C18∶0) 13 13 11油酸(C18∶1) 10 15 13亞油酸(C18∶2) 111亞麻酸(C18∶3) ---藻酸(C20∶0) -3-花生四烯酸(C20∶4) 15 517工業(yè)實用性本發(fā)明的化妝品組合物能促進原產(chǎn)皮膚細菌的增殖,因此具有能提供較接近天然狀態(tài)的脂肪涂層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化妝品組合物,含有油酸三甘油酯和酵母提取物作為增殖皮膚原產(chǎn)細菌的組分。
2.如權利要求1提出的化妝品組合物,其中油酸三甘油酯和酵母提取物在配方中的含量以該化妝品組合物的重量為基準計分別為0.03-50%和0.5-30%(重量)。
3.如權利要求1提出的化妝品組合物,其中還含有L-半胱氨酸鹽酸鹽作為一種增殖組分。
4.如權利要求3提出的化妝品組合物,其中所述的L-半胱氨酸鹽酸鹽的含量以該化妝品組合物的重量為基準計為0.01-0.1%(重量)。
全文摘要
含有油酸三甘油酯和酵母提取物,以及如有必要,還含有L-半胱氨酸鹽酸鹽作為皮膚原產(chǎn)細菌增殖組分的化妝品組合物。
文檔編號A61K8/44GK1117710SQ9419118
公開日1996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1994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岡部敬一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