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中藥膜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中藥膜劑,取蒲公英35份,大青葉30份,松花粉30份,用10倍量90%-95%乙醇浸泡8h,回流提取120min,將血竭5份破碎,加入醇提取液中,加熱使溶解,回收乙醇,收集藥液;藥渣加10倍量水煮提90min,濾取藥液,再加8倍量水煮提60min,濾取藥液,棄藥渣,將醇提取液與兩次水提取液混勻,精密濾過,濃縮成清膏;制膜:中藥提取物按干燥品計取40份;羧甲基纖維素鈉45份用10倍量水溶解,將藥材清膏溶于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中,加15份丙二醇攪拌均勻,使無汽泡,傾于平板玻璃中,于65℃-70℃干燥,分裝,包裝即得;用于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膜劑。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中藥膜劑
1所屬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中藥膜劑,系用4味中藥組方及用現代技術精制而得,對潰瘍性創(chuàng)口有治療作用,本發(fā)明屬中醫(yī)藥制劑領域。
2
【背景技術】
[0002]2.1現代醫(yī)學對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論述
[0003]潰瘍性創(chuàng)口(ulcerative mound):潰瘍性創(chuàng)口包括久治不愈的fi?、癰、蜂窩組織炎、各種膿腫、丹毒、下肢慢性潰瘍以及外傷所致化膿性感染久治不愈形成創(chuàng)面的外科(皮膚科)疾病。主要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等。主要病源為外傷感染,癤癰丹毒感染,下肢靜脈曲張,結核病,梅毒或惡性腫瘤,最多見為糖尿病中后期并發(fā)癥出現的久治不愈流膿流黃水瘡,皮膚糜爛、膿水淋漓,污臭之癥。
[0004]現代中醫(yī)將潰瘍性創(chuàng)口歸類于“臁瘡”等癥,描述為“本病小腿下1/3內外側破潰流膿水,日久不愈,瘡口內陷,易復發(fā)為特點”?!氨静∠喈斢诂F代醫(yī)學的小腿慢性潰瘍”,即“潰瘍性創(chuàng)口”。
[0005]治療原則:
[0006](I)全身性治療:a.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如:糖尿病、結核病、麻瘋病、下肢靜脈曲張、梅毒或惡性腫瘤等。b.口服抗菌藥物。
[0007](2)局部治療:a.手術治療。及時清除膿液及已被細菌浸噬的肉芽,創(chuàng)口面保持清潔,大面積者可考慮移植填補術。b.生物治療。如利用蛆蟲清創(chuàng),將膿汁及已被菌侵部位之物噬蠶清除,再以抗菌藥敷之。c.抗生素濕敷。各種含抗菌藥之膜劑、海棉劑、生物敷料、噴霧劑及散劑等在清創(chuàng)之后敷之。d.中藥療法。民間多以生鮮具抗菌或清熱解毒之中草藥搗爛敷之??傊瑵冃詣?chuàng)口中醫(yī)藥治療厚則:清熱利濕,消腫散結,止血止痛,收斂生肌。迄今,用于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之中成藥劑不多見。
[0008]2.2醫(yī)藥學文獻
[0009](I)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ISBN 7-117-04313X,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第11版。
[0010](2)周文泉等編《新編中醫(yī)臨床手冊》ISBN7-80022-555-0金盾出版社1993年9月第-版。
[0011](3)魯兆麟等點?!渡褶r本草經》巍?吳晉等述,清.孫星衍輯ISBN7-5381-2560-4遼寧醫(yī)科技術出版社1997年8月第-版。
[0012](4)牛占兵編著中醫(yī)經典通緝《黃帝內經》ISBN7-5375-1518-8/R-297河北科技出版社1994年3月第-版。
[0013](5)清-吳謙等編《醫(yī)宗金鑒》ISBN7-117-00728-1/R.729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年4月第二版
[0014](6)佘靖等編《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ISBN7-5077-1318-0學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
[0015](7)謝宗萬主編《全國中草藥匯編》ISBN7-117-02380-5/8.285,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0016](8) 丁兆夢主編《中藥藥效與臨床》ISBN7-5067-1925-8/R.285,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2月第-版。
[0017](9)劉國杰主編《藥劑學》統(tǒng)一書號:14048-4693,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年2月第2版;
[0018](10)范碧亭主編《中藥藥劑學》ISBN7-5323-4439-8/R-1178,1997年I月第I版。
[0019](11)李時珍編《本草綱目》ISBN7-80568-077-9/R.1中國書店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商務印書館版本影印)。
[0020](12)王曉明主編《西京老年病科臨床工作手冊》ISBN978-7-5662-0270-3/R.1103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I版。
3
【發(fā)明內容】
[002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中藥膜劑,根據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中醫(yī)臨床治療原貝1J,用4味中藥組方,提取有效成分,利用中藥的多種藥物功效結合現代技術制成療效確切而副作用較輕及使用方便的中藥膜劑。
[0022]3.1 配方
[0023]蒲公英35份,大青葉30份,松花粉30份,血竭5份,提取有效成分,取提取精制物40份,膜劑斌形劑羧甲基纖維素鈉45份,丙二醇15份。
[0024]注:每種具體實施時取量誤差應為標示量的95% -105%之內。
[0025]3.2工藝過程
[0026]取蒲公英35份,大青葉30份,松花粉30份,用10倍量90% -95%乙醇浸泡8h,回流提取120min,將血竭5份破碎,加入醇提取液中,加熱使溶解,回收乙醇,收集藥液;藥渣加10倍量水煮提90min,濾取藥液,再加8倍量水煮提60min,濾取藥液,棄藥渣,將醇提取液與兩次水提取液混勻,精密濾過,濃縮成清膏;制膜:中藥提取物按干燥品計取40份;羧甲基纖維素鈉45份用10倍量水溶解,將藥材清膏溶于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中,加15份丙二醇攪拌均勻,使無汽泡,傾于平板玻璃中,于65°C -70°C干燥,分裝,包裝即得。
[0027]3.3功能主治與用法用量
[0028](I)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血止痛,收斂生肌。
[0029](2)用法用量:用于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將創(chuàng)口清潔后敷貼于創(chuàng)口處,每2日I次,至愈。
[0030]3.4藥物功效分析
[0031](I)蒲公英: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ucum Hand.-Mazz、堿地蒲公英Tana Sinicum Kitag、或同屬植物的干燥全草。中國衛(wèi)生部2002年2月28日“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將其列為“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
[0032]性味與歸徑:苦、甘,寒,歸肝、胃徑。
[0033]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于癤瘡腫毒,乳癰,瘰病,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膽,熱淋澀痛。
[0034]化學成分: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β _香樹脂醇(β -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 -谷甾醇(β-sitosterol),葉黃素(Cutein),蝴蝶梅黃素(v1laxanthin),葉綠醌(plastoquinone),花中含山金牛二醇(arnid1l),葉黃素和毛莨黃素等成分;每百克蒲公英中含糖Hg,蛋白質3.6g,脂肪1.7g,I丐115mg,磷115mg,鐵12.4mg,維生素C47mg,胡蘿卜素7.08mg,核黃素0.39mg,硫胺素0.04mg,并含葉酸、維生素B等。
[0035]藥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卡地雙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及綠膿桿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促肝利膽抗?jié)冏饔?,等等?br>[0036]臨床應用:治療高熱,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腮腺炎、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潰瘍,急性肝炎,高脂血癥,腎功能衰竭,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丹毒,盆腔炎,毛囊炎,中耳炎,乳腺炎等;用蒲公英為主加金銀花、甘草等臨床治療淋證(尿急、尿頻、尿黃灼熱、腹痛等)總效率 97%。
[0037]文獻資料:佘靖等編《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ISBN7-5077-1318-0學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第4453頁。
[0038](2)大青葉: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蔽藍Isatis indigatica Fort.的干燥葉。注:大青葉即板藍根的地上部分葉,板藍根則指全草,功效大致相同但略有區(qū)別。另外: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的葉,馬鞭草科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cyrtophyllum Turcz.的葉,寥科植物寥藍Polygonum tinctorium Lour.的葉均等同藥用。
[0039]性味:苦,寒;歸心、胃徑。
[0040]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用于溫邪入營,高熱神昏,發(fā)斑發(fā)疹,黃疸,熱痢,癢聰,喉痹,丹毒,癰月中。
[0041 ] 化學成份:葉含靛玉紅(indirubin)、靛藍(indigo)、色胺酮(tryptanthrin)、喹唑二酮、羥基吲哚酮、扶搡留醇等。
[0042]藥理作用:抗癌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雙球菌、痢疾桿菌、卡他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流感桿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皮癬真菌、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促腎上脾素皮質激素作用,抗炎作用,治療白血病作用等。
[0043]臨床應用:治療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兒高熱、白喉、水痘、肝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消化道潰瘍、癲癇、痛風、女子外陰瘙癢、單純皰疹、帶狀皰疹、膿皰瘡、銀肩病、扁平疣、角膜炎、中耳炎、結膜炎等等。
[0044]文獻資料:①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第20頁;②佘靖等編《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ISBN7-5077-1318-0學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第320頁;③謝宗萬主編《全國中草藥匯編》ISBN7-117-02380-5/8.285,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第59頁通江蘇新醫(y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ISBN7-5323-0842-1/R-230,上??萍汲霭嫔?986年5月第I版,2003年5月第15次印刷,第126頁。
[0045](3)松花粉:本品為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tabulaeformis Carr.或同屬數種松樹的干燥花粉。
[0046]性味與歸徑:甘、濕;歸肝、脾徑。
[0047]功能與主治:燥濕收斂止血。用于濕疹、黃水瘡,皮肝糜爛,膿水淋漓,外傷出血,尿布性皮炎。
[0048]化學成分:縱酸酐(abieticanhydride)、松香酸(abiet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C15H10O7)、山柰醇(keampferol)、油脂及色素等等。
[0049]臨床應用:用于治療癰癤瘡瘍,水火燙傷,糖尿病創(chuàng)口,濕疹,胃及十二脂腸潰瘍,骨髓炎,骨結核,黃水瘡,咳血等。
[0050]文獻資料:①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第191頁;②謝宗萬主編《全國中草藥匯編》ISBN7-117-02380-5/8.285,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第505頁;③江蘇新醫(y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ISBN7-5323-0842-1/R-230,上??萍汲霭嫔?986年5月第I版,2003年5月第15次印刷,第1259頁。
[0051](4)血竭:本品為棕科常綠膝本植物麒麟竭Daemonoreps draceBL.的果實成熟時分泌出的紅色樹脂、中國藥典2010年版-部133頁。
[0052]性味與歸徑:血竭性味甘、咸、平、入心、肝徑。
[0053]功能與主治:活血止痛、散瘀生新、止血生肌、用于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心腹卒痛、金瘡出血、瘡瘍不斂等。經衛(wèi)生部組織驗證(臨床),在“活血化瘀”等方面國產血竭與進口血竭功效相同,本發(fā)明組方選用海南、云南、廣西等地的龍血樹血竭,原植物為龍舌蘭科(百合科)龍血樹屬植物劍葉龍血樹Daemo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Cchen或海南龍血樹Daemona Cambodiana Piere的紅色樹脂,常稱國產血竭,
[0054]化學成分:多糖、強心甙,黃酮、揮發(fā)油及酚類成分,
[0055]藥理作用:國產血竭雖不含血竭紅素等化學成分,而其“活血化瘀及對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皮膚真菌等的抑制作用強于進口血竭,進口血竭來源多品種植物,加工輔料物雜亂,難于保證質量,故而用國產血竭,其活血化瘀及抑菌斂口生肌之功。
[0056]臨床應用: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皮膚破潰等逐瘀抑菌斂口生肌。
[0057]文獻資料:①《中國藥房》ISSN1001-0401992年I期(總第13期)45-46頁,曾正《國產血竭研究近況》。②謝宗萬主編《全國中醫(yī)草藥匯編》下冊ISBN7-117-02379-1人民衛(wèi)生出版1996年10月第二版254-257頁。③鄭虎占主編《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ISBN7-5077-1316-4學苑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第1992-1930頁,關于“國產血竭替代進口血竭的研究”等章節(jié)文獻。
[0058]3.5關鍵性技術
[0059](I)方劑組成
[0060]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等較強殺滅抑菌作用。松花粉燥濕收斂止血;傳統(tǒng)上用于治療黃水瘡、皮膚糜爛、膿水淋漓等。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血竭活血止痛,散瘀生新,止血生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用于金瘡出血、瘡瘍不斂等。組成了對久治不愈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涼血止血,收斂生肌”的功效。
[0061](2)劑型優(yōu)化與工藝技術
[0062]現代中藥技術膜劑是對潰瘍性創(chuàng)口敷護治療較理想的劑型。蒲公英含β -谷甾醇(C29H50O)難溶于水,綠原酸、咖啡酸微溶于水;而松花粉主要含油脂類也難溶于水;所以連同大青葉三味采用高溶度乙醇(90%-95%)熱回流提取后再水煮提的方法,較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成分。提取液再經精密濾過系除棄一些較大顆粒,再濃縮成清膏。血竭不溶于水,故而選擇溶于90%乙醇,這樣從工藝上可達到用藥最佳效果。
[0063](3)工藝技術設計(收率與劑型斌型劑計算)
[0064]a.中藥提取收率:試驗證明,蒲公英、大青葉、松花粉提取收率按干燥品計為9%±0.2%,則血竭按凈藥材計。b.斌形劑比例:膜劑的較佳配比羧甲基纖維素鈉應不低于藥材的45%,丙二醇應不低于15%,組合形成符合膜劑要求的品質。按此計算,若批投料蒲公英35kg、大青葉30kg、松花粉30kg、血竭5kg,提取有效成份收13.55kg,投羧甲基纖維素鈉15.26kg,丙二醇5.09kg得總膜重33.9kg,則生藥10000g/膜33900g =膜每g含生藥3g±5%。若每塊5g則相當生藥量15g。含藥量達治療目的。
[0065]3.6本發(fā)明有益效果
[0066](I)潰瘍性創(chuàng)口系久治不愈外傷性感染病,需標本兼治,目前臨床上用到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中成藥并不多見,本發(fā)明增加了患者對中成藥的選擇。
[0067](2)臨床效果(初步驗證):本發(fā)明由蒲公英、大青葉、松花粉、國產血竭組方精制而成,經用于4例糖尿病患者下肢潰瘍性創(chuàng)口,30天痊愈。說明本組方對潰瘍性創(chuàng)口治療有較好效果。
4
【具體實施方式】
[0068]4.1處方組成:蒲公英35份,大青葉30份,松花粉30份,血竭5份,提取有效成分,取提取精制物40份,膜劑斌形劑羧甲基纖維素鈉45份,丙二醇15份。
[0069]注:每種具體實施時取量誤差應為標示量的95% -105%之內。
[0070]4.2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血止痛,收斂生肌之功效。
[0071]4.3用法用量:用于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將創(chuàng)口清潔后敷貼于創(chuàng)口處,每2日I次,至愈。
[0072]4.4原材料來源及質量標準
[0073](I)蒲公英: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部331頁。
[0074](2)大青葉: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部20頁。
[0075](3)松花粉: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部191頁。
[0076](4)血竭: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部133頁。
[0077](5)羧甲基纖維素鈉: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部1240頁。
[0078](6)丙二醇: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部1190頁。
[0079](7)純化水: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部411頁。
[0080](8)乙醇: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部10頁。
[0081]4.5工藝規(guī)程
[0082]在GMP制藥工程廠房進行生產。
[0083](I)取蒲公英、大青葉、松花粉進行撿揀、清洗、瀝干水漬,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10倍量90% -95%乙醇液浸泡8h ;
[0084](2)啟動多功能提取罐,加熱回流提取120min,停機,濾取醇提取液;
[0085](3)將血竭破碎,加入乙醇提取液中,加熱溶解并回收乙醇至幾無醇味;
[0086](4)提取罐中藥渣加10倍量水,煮提90min,濾取藥液,再加8倍量水煮提60min,濾取藥液,棄藥渣;
[0087](5)將醇提取液與兩次水提取液合并,精密濾過;
[0088](6)濃縮提取液至清膏,使比重為1: 1.05 ;
[0089](7)將羧甲基纖維素鈉用10倍量純化水溶解,加入清膏中,攪拌均勻,加丙二醇繼續(xù)攪拌(或研磨)均勻,使無氣泡;
[0090](8)將平板玻璃涂上一層液體石蠟(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部1211頁),將上述藥膏傾于平板玻璃上,厚度使每g含生藥量相當于3g ;
[0091](9)于 65 °C -70 °C 條件下干燥;
[0092](10)切割:用藥用PV蓋面(雙面),按5cm x 5em規(guī)格或其他不同規(guī)格切開;
[0093](11)分裝:將每小塊裝于I小袋(按不同規(guī)格),密封;
[0094](12)包裝:裝盒,裝箱,即得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之中藥膜劑。
[0095]4.6具體實施范例
[0096]蒲公英35kg,大青葉30kg,松花粉30kg,血竭5kg。斌形劑羧甲基纖維素鈉45%即15.26kg,丙二醇15%即5.09kg,按照本發(fā)明申報資料說明書“4.5工藝規(guī)程”項下實施,即得。
【主權項】
1.一種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的中藥膜劑,其特征在于:取蒲公英35份,大青葉30份,松花粉30份,用10倍量90% -95%乙醇浸泡8h,回流提取120min,將血竭5份破碎,加入醇提取液中,加熱使溶解,回收乙醇,收集藥液;藥渣加10倍量水煮提90min,濾取藥液,再加8倍量水煮提60min,濾取藥液,棄藥渣,將醇提取液與兩次水提取液混勻,精密濾過,濃縮成清膏;制膜:中藥提取物按干燥品計取40份;羧甲基纖維素鈉45份用10倍量水溶解,將藥材清膏溶于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中,加15份丙二醇攪拌均勻,使無汽泡,傾于平板玻璃中,于65°C _70°C干燥,分裝,包裝即得;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血止痛,收斂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療潰瘍性創(chuàng)口,將創(chuàng)口清潔后敷貼于創(chuàng)口處,每2日I次,至愈。
【文檔編號】A61K9/70GK105878641SQ201510014013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月8日
【發(fā)明人】楊少敏, 曾祥霖, 曾正
【申請人】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