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康復輔助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
【背景技術】
[0002]輪椅是康復的重要工具,它不僅是肢體傷殘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借助于輪椅進行身體鍛煉和參與社會活動。
[0003]但是對于康復性用途的患者來說,長期使用輪椅不僅會帶來壓瘡等生理性病癥,還會對輪椅產生依賴心理從而逃避鍛煉患肢。對于鍛煉患肢來說,通常使用的醫(yī)療器械為助行器,傳統(tǒng)上的輪椅與助行器是各自獨立的兩種器械,常常需要同時攜帶以滿足出行與康復的雙重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既具有普通輪椅的功能、又具備助行器功能的康復器械,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包括輪椅本體、以及助行后支撐桿,所述輪椅本體包括車身、車輪、扶手、推手;所述車輪安裝于所述車身下部,所述扶手安裝于車身的兩側,所述推手安裝于車身的后方且兩推手之間后端的距離大于前端;所述車身包括椅背、椅面以及椅腳,所述椅背與椅面連接,所述椅面4個頂點分別與4個椅腳連接;所述椅腳分為長短兩對,長椅腳設于車身前部、與小車輪連接,且長椅腳上設置有向外側突出的掛鉤;短椅腳設于車身后部、與大車輪連接;所述助行后支撐桿一端與推手后端鉸接,另一端掛設于長椅腳的掛鉤上;所述椅背兩側還設置可旋轉的插桿;所述助行后支撐桿中部設置有插孔;所述插桿與插孔可通過鎖緊機構連接。即在普通輪椅的推手與椅腳之間設置一根能夠旋轉的助行后支撐桿,當需要變成助行裝置時,將助行后支撐桿一端從掛鉤上取下,并旋轉至輪椅后方,并將插桿插入插孔中起到固定助行后支撐桿的作用,操作方便。
[0006]進一步的,所述鎖緊機構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垂直設置于插桿自由端的兩組按鈕;每組按鈕均包括垂直設置于插桿自由端內部的彈簧以及一端位于插桿自由端內部與彈簧連接、另一端位于插桿外部的卡銷,所述兩組按鈕的卡銷通過傳動桿連接;所述插桿上對應設置有與卡銷形狀一致的開孔,還包括設置于助行后支撐桿插孔上方的限位孔,插桿插入插孔后,位于插桿自由端下部的卡銷彈出并與限位孔配合連接,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且穩(wěn)定性高,且需要將助行后支撐桿收起時,只需按動另一個位于助行后支撐桿外的卡銷,即可將插桿脫出。
[0007]進一步的,所述助行后支撐桿下部還設置有防滑橡膠塊,所述橡膠塊與助行后支撐桿套接,能夠使變換為助行裝置后,支撐桿與地面的摩擦力增大,從而提高助行裝置的穩(wěn)定性。
[0008]進一步的,所述兩推手之間后端的距離比前端的距離大8-12cm,兩推手后端距離需比前端距離大是為了避免將助行后支撐桿旋轉至輪椅后方時遇到車輪的阻礙,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在旋轉時避開車輪。前后端距離的差值根據(jù)輪椅實際的車輪寬度及結構進行調整。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在輪椅兩側加裝助行后支撐桿,能夠時時提醒患肢積極鍛煉患肢,防止造成對輪椅的依賴心理;(2)、將輪椅與助行器的功能集成于一體,能夠使患者隨時隨地的進行患肢康復訓練;(3)、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節(jié)省收納空間。
【附圖說明】
[0010]圖1、本實用新型變?yōu)橹醒b置時的主要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本實用新型作為輪椅時的主要結構示意圖。
[0012]圖3、鎖緊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3]圖4、推手與助行后支撐桿鉸接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1、椅背,12、椅面,131、長椅腳,132、短椅腳,14、掛鉤,21、大車輪,22、小車輪,3、扶手,4、推手,5、助行后支撐桿,51、插孔,511、限位孔,6、插桿,61、彈簧,62、卡銷,63、傳動桿,7、橡膠塊,A、鎖緊機構,81、鉸鏈,82、螺帽。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2所示,一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包括輪椅本體、以及助行后支撐桿5,所述輪椅本體包括車身、車輪、扶手3、推手4;所述車輪安裝于所述車身下部,所述扶手3安裝于車身的兩側,所述推手4安裝于車身的后方且兩推手4之間后端的距離大于前端;所述車身包括椅背11、椅面12以及椅腳,所述椅背11與椅面12連接,所述椅面12的4個頂點分別與4個椅腳連接;所述椅腳分為長短兩對,長椅腳131設于車身前部、與小車輪22連接,且長椅腳131上設置有向外側突出的掛鉤14;短椅腳132設于車身后部、與大車輪21連接;所述助行后支撐桿5—端與推手4后端鉸接,另一端掛設于長椅腳131的掛鉤14上;所述椅背11兩側還設置可旋轉的插桿6;所述助行后支撐桿5中部設置有插孔51;所述插桿6與插孔51可通過鎖緊機構A連接。即在普通輪椅的推手4與椅腳之間設置一根能夠旋轉的助行后支撐桿5,當需要變成助行裝置時,將助行后支撐桿5—端從掛鉤14上取下,并旋轉至輪椅后方,并將插桿6插入插孔51中起到固定助行后支撐桿5的作用,操作方便。
[0016]如圖4所示,助行后支撐桿5—端與推手4后端鉸接的結構包括在水平面上設置的與推手4垂直的鉸鏈81,所述助行后支撐桿5的上端為“凹”型,“凹”型兩側分別設置小孔,所述助行后支撐桿5通過鉸鏈81穿過小孔與推手4連接后,所述鉸鏈81兩端設置螺紋,當鉸鏈81穿入小孔后,將鉸鏈81兩端用螺帽82固定即可。
[0017]如圖3所示,所述鎖緊機構A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垂直設置于插桿6自由端的兩組按鈕;每組按鈕均包括垂直設置于插桿自由端內部的彈簧61以及一端位于插桿6自由端內部與彈簧61連接、另一端位于插桿6外部的卡銷62,所述兩組按鈕的卡銷62通過傳動桿63連接;所述插桿6上對應設置有與卡銷62形狀一致的開孔,還包括設置于助行后支撐桿5插孔51上方的限位孔511,按住卡銷62將插桿6插入插孔51后,卡銷62彈出即與限位孔511配合連接,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且穩(wěn)定性高,且需要將助行后支撐桿5收起時,只需按動位于助行后支撐桿5外的卡銷62,即可將插桿6脫出。
[0018]所述助行后支撐桿5下部還設置有防滑橡膠塊7,所述橡膠塊7與助行后支撐桿5套接,能夠使變換為助行裝置后,支撐桿與地面的摩擦力增大,從而提高助行裝置的穩(wěn)定性。
[0019]所述兩推手4之間后端的距離比前端的距離大8-12cm,兩推手4后端距離需比前端距離大是為了避免將助行后支撐桿5旋轉至輪椅后方時遇到車輪的阻礙,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在旋轉時避開車輪。前后端距離的差值根據(jù)輪椅實際的車輪寬度及結構進行調整。
【主權項】
1.一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輪椅本體、以及助行后支撐桿,所述輪椅本體包括車身、車輪、扶手、推手;所述車輪安裝于所述車身下部,所述扶手安裝于車身的兩側,所述推手安裝于車身的后方且兩推手之間后端的距離大于前端;所述車身包括椅背、椅面以及椅腳,所述椅背與椅面連接,所述椅面4個頂點分別與4個椅腳連接;所述椅腳分為長短兩對,長椅腳設于車身前部、與小車輪連接,且長椅腳上設置有向外側突出的掛鉤;短椅腳設于車身后部、與大車輪連接;所述助行后支撐桿一端與推手后端鉸接,另一端掛設于長椅腳的掛鉤上;所述椅背兩側還設置可旋轉的插桿;所述助行后支撐桿中部設置有插孔;所述插桿與插孔可通過鎖緊機構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垂直設置于插桿自由端的兩組按鈕;每組按鈕均包括垂直設置于插桿自由端內部的彈簧以及一端位于插桿自由端內部與彈簧連接、另一端位于插桿外部的卡銷,所述兩組按鈕的卡銷通過傳動桿連接;所述插桿上對應設置有與卡銷形狀一致的開孔,還包括設置于助行后支撐桿插孔上方的限位孔,插桿插入插孔后,位于插桿自由端下部的卡銷彈出并與限位孔配合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后支撐桿下部還設置有防滑橡膠塊,所述橡膠塊與助行后支撐桿套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推手之間后端的距離比前端的距離大8-12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變助行裝置的輪椅,包括輪椅本體、以及助行后支撐桿,所述輪椅本體包括車身、車輪、扶手、推手;所述車輪安裝于所述車身下部,所述扶手安裝于車身的兩側,所述推手安裝于車身的后方;所述車身包括椅背、椅面以及椅腳,所述椅腳分為長短兩對,長椅腳設于車身前部、與小車輪連接;短椅腳設于車身后部、與大車輪連接;所述助行后支撐桿一端與推手后端鉸接,另一端掛設于長椅腳;所述椅背兩側還設置可旋轉的插桿;所述助行后支撐桿中部設置有插孔;所述插桿與插孔通過鎖緊機構連接。本實用新型既能夠作為輪椅使用,將助行后撐桿架起后又能作為助行器使用,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IPC分類】A61H3/04, A61G5/00
【公開號】CN205215558
【申請?zhí)枴緾N201620070910
【發(fā)明人】廖友峰, 鐘富秋
【申請人】江蘇鴻凱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