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改進的針驅動的、尤其是中等直徑型式的圓形針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圓形針織機,尤其是帶有改進的針驅動的、中等直徑型式的圓形針織機。
背景技術:
圓形針織機的領域總是覺得需要盡可能地降低針筒的高度,以便減小慣性,以致能夠提高它的轉速,因此相應地增加這些機器的生產率。
但是,這要求與同樣重要的要求—通用性、即在一臺相同機器上進行許多種針織加工相沖突,在一臺機器上執(zhí)行多種針織加工必然更加顯著地增加針驅動系統的復雜性、增加在針筒周圍安裝若干附件所占用的空間,該空間的增加又必然增加針筒的高度,實際上針筒高度構成了允許自由設計的唯一的尺寸變量。
而且,在圓形針織機中總是需要改進制造另件的質量等級。近年來,這要求不斷提高,這也是因為連續(xù)的改進允許這些機器生產出不斷提高的接近制成產品的產品,減少和有時不需要進行隨后的加工。
并且,在這類機器的針驅動系統中,已注意到在任何類型的針織加工中針踵總是嚙合下降凸輪、即在機器的一降紗或喂紗處接合紗線之后甚至在一降紗處從針織過程排除相應的針時使針下降進入針筒的凸輪。與下降凸輪的這嚙合產生了針的不需要的運動,如果該針正保持住之前形成的針織品,這些運動能夠改變或甚至弄斷針織組織,必然惡化產品的質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宗旨是通提供帶有特別簡單的針驅動系統的、尤其是中等直徑類型的圓形針織機解決以上所指出的問題,該系統允許抑制針筒的軸向尺寸,而不縮小針織加工的可能的類型范圍。
在這宗旨內,本發(fā)明的一目的是提供能夠以針筒的較高轉速操作的、因此能夠實現高生產率的機器。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借助于抑制針筒的整個重量和借助于針驅動系統提供一臺機器,該機器甚至在中等直徑和大直徑機器的情況中能夠無問題地用針筒的相反的兩轉動方向工作,允許生產直至目前在這些機器上決不能生產的許多類型的針織品,例如提供三維形狀而不必改變針織品的緊密度或不必在預定的區(qū)域產生針織品的附加線圈橫列的諸部分,這些部分要求對產品的鑲嵌有負面影響的難看的修整。
通過一圓形針織機實現了以下將變得更明顯的該宗旨以及這些和其它目的,該機器包括支持能夠相對于一腳部圍繞它自身的軸線被旋轉驅動的一針筒的所述腳部,該軸線基本上垂直取向;形成在針筒的外側表面上的許多軸向狹槽,各狹槽容納一針;設置用于驅動諸針的裝置,該裝置在針筒圍繞它自身軸線轉動期間與所述針相互作用,以便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驅動針,從而針用在機器的至少一降紗或喂紗處分配給針的至少一根紗線形成針織品;其中所述針驅動裝置包括用于每根針的、設置在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在相應針之下的輔助針;所述輔助針在沿著相應的軸向狹槽的它的運動中雙側向連接于相應的針,并沿著它的延伸部分具有一踵部,該踵部相對于針筒徑向取向;所述輔助針能夠在針筒的一徑向平面內擺動,以便從工作位置到達不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中輔助針它用它的踵部從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被徑向抽出,以致嚙合由諸輔助針驅動凸輪所形成的諸通道,該凸輪設置在針筒周圍,并適合于產生或允許所述輔助針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移動,在不工作位置中輔助針用它的踵部埋在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中,從而避免嚙合所述輔助針驅動凸輪;設置作用在所述輔助針上的輔助針驅動針,用于從所述工作位置到達所述不工作位置和反過來的輔助針的轉移。
附圖簡述從按照本發(fā)明的、在附圖中以非限制性例子的方式示出的一較佳的但不是唯一的實施例的敘述,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明顯,在附圖中
圖1是按照本發(fā)明的、處于一第一工作狀態(tài)中的機器凸輪箱的一部分的示意平面視圖;圖2是按照本發(fā)明的、處于一第二工作狀態(tài)中的機器凸輪箱的一部分的示意平面視圖;圖3是按照本發(fā)明的、處于一第三工作狀態(tài)中的機器凸輪箱的一部分的示意平面視圖;圖4是按照本發(fā)明的、處于一第四工作狀態(tài)中的機器凸輪箱的一部分的示意平面視圖;圖5是按照本發(fā)明的、帶有在不工作位置中的輔助針的機器針筒的軸向示意剖視圖;圖6是按照本發(fā)明的、示出輔助針從不工作位置轉移到工作位置的機器針筒的軸向示意剖視圖;圖7是按照本發(fā)明的、帶有在工作位置中的輔助針的機器針筒的軸向示意剖視圖;圖8是按照本發(fā)明的、帶有在上層針的上升期間輔助針處于工作位置中的機器針筒的軸向示意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按照本發(fā)明的圓形針織機總體上用標號1表示,并且僅僅局部地和示意地示出,像已知類型的機器那樣該機器包括一腳部,為簡化起見沒有示出該腳部,該腳部支持針筒2,針筒相對于腳部能夠圍繞它自身的基本上垂直取向的軸線2a轉動。在針筒2的外側表面上形成有許多軸向狹槽3,各狹槽容納一根針4。
該機器包括用于驅動針4的裝置,以下將詳細敘述該驅動裝置,在針筒4圍繞它自身軸線2a轉動期間該驅動裝置與針4相互作用,以便沿著相應的軸向狹槽3驅動針4,以致針4用在至少一喂紗或降紗處5分配予針4的至少一根紗線形成針織品,喂紗處相對于軸線2a被橫向設置,以及在喂紗處定位相應提供的諸導紗器6。
按照本發(fā)明,針驅動裝置包括對于各針4的一輔助針7,輔助針被設置在針筒2的相同軸向狹槽3內的相應針4之下。輔助針7在沿著相應的軸向狹槽3的它的運動、即平行于針筒2的軸線2a的運動中側向連接于上層針4,輔助針沿著它的縱向延伸部分具有相對于針筒2的徑向取向的踵部7a。借助于在輔助針7的上端和針4的下端之間的特定的幾何形狀嚙合實現在針4和輔助針7之間的雙側向連接。除了提供所述雙側向連接之外,這連接允許輔助針7在針筒2的一徑向平面內擺動,以致從工作位置到達不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中輔助針用它的踵部7a從針筒2的相應軸向狹槽3抽出,在不工作位置中輔助針用它的踵部7a埋在相應軸向狹槽3內。
總體上用標號8表示的輔助針驅動凸輪面向和位于針筒2的外側表面周圍,并至少對應于輔助針7的踵部7a的高度,以及關于圍繞軸線2a的轉動剛性地連接于機器的腳部,并形成當輔助針處于工作位置時被輔助針7的踵部嚙合的通道,反之處于不工作位置的輔助針7的踵部7a不嚙合該通道。由輔助針7的驅動凸輪8形成的通道被成形為以便作為針筒2相對于所述凸輪8圍繞軸線2a轉動的結果迫使和允許輔助針7、嚙合所述通道的輔助針的踵部7a沿著針筒2的相應軸向狹槽3向上或向下運動。
針4沿著它的縱向延伸部分也具有踵部4a,該踵部相對于針筒2位于徑向,并能夠嚙合由總體上用標號9表示的針驅動凸輪形成的通道,該驅動凸輪關于圍繞軸2a的轉動剛性地連接于機器的腳部。所述通道被形成為以便作為針筒2圍繞軸線2a相對于凸輪9的轉動的結果迫使或允許針4、嚙合所述通道的該針的踵部4a沿著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向上或向下運動。
用于驅動針4的裝置還包括輔助針驅動裝置,輔助針驅動裝置按指令作用在輔助針7上,以便產生從不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或反過來也一樣的它的轉移。
關于驅動輔助針7的所述裝置包括對于各輔助針7的一驅動針10,該驅動針被設置在各軸向狹槽3內、輔助針7之下,并能按指令沿著軸向狹槽3、即平行于針筒2的軸線2a移動,以便與輔助針7的下端相互作用和產生它的轉移或保持在不工作位置中或在工作位置中。
驅動針10包括一選擇針11,選擇針沿著它的縱向延伸部分設置有相對于針筒2徑向延伸的至少一踵部11a、11b。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選擇針11設置有分別為相互沿著選擇針11的縱向延伸部分相互分開的下踵部11a和上踵部11b的兩個踵部。
選擇針11能夠在相對于針筒2的徑向平面上擺動,以便從工作位置到達不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中它從相應的軸向狹槽3用它的下踵部11a徑向突出,在不工作位置中它用它的下踵部11a埋在相應的軸向狹槽3內。
上踵部11b始終從相應的軸向狹槽3被抽出。
總體上用標號12表示的選擇件驅動凸輪被設置成以便在對應于選擇針11的高度的一高度處面對和位于針筒2的周圍,并對于圍繞軸線2a的轉動剛性地連接于機器腳部。選擇針驅動凸輪12形成有當它處于工作位置時能夠由上踵部11b和由下踵部11a嚙合的通道。這些通道被形成為作為針筒2相對于凸輪12圍繞軸線2a的轉動的結果迫使或允許嚙合所述通道的選擇針11、選擇針的踵部11a、11b沿著針筒2的相應軸向狹槽3向上或向下運動。
始終從相應的軸向狹槽3被抽出的上踵部11b主要依靠選擇針驅動凸輪12的一部分用于驅動選擇針11的下降。
諸選擇針11以自身已知的方式沿著它們的縱向延伸部分具有一個或多個選擇小凸起11c,面對針筒2的外側面的選擇裝置43a、43b、43c、43d按指令作用在該小凸起上,以便產生相應的選擇針11從工作位置到不工作位置的轉移。以類似于在已知類型的機器中擺動選擇針所發(fā)生的方式、例如借助于靠近針筒2的下端設置的和作用在選擇針11的下端上的抽出凸輪13可以實現選擇針11從不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的轉移。選擇裝置以及抽出凸輪13設置在沿著針筒2相對于凸輪箱圍繞它自身軸線2a的轉動的機器的各降紗5的上游。
輔助針7的下端方便地被形成為相對于驅動針10的上端互補,以致驅動針10沿著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的移動產生輔助針7從不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的轉移或反過來的轉移。
方便地,輔助針7的下端具有叉形,其中一第一叉端14a相對于第二叉端14b向下突出。
而且第一叉端14a比第二叉端14b靠近相應軸向狹槽3的底部、即朝向軸線2a的壁。第一叉端14a可以由驅動針10的上部接合,以便移動或穩(wěn)定地保持輔助針7在它的不工作位置,同時第二叉端14b可以由驅動針10的上部接合,以便移動或穩(wěn)定地保持輔助針7處于工作位置。
并且,能夠將驅動針10的上部插入在輔助針的下端的兩叉端14a、14b之間,用于加強輔助針7保持在工作位置中的目的。
方便地,驅動針10除了選擇針11之外還包括推針15,推針被容納成它能夠在選擇針11和輔助針7之間、在針筒2的相應軸向狹槽3內滑動。
實際上,嚙合輔助針7的下端的驅動針10的上部由推針15的上部構成。
推針15沿著它的縱向延伸部分具有從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突出的踵部15a,該踵部能夠嚙合總體上由標號16表示的推針驅動凸輪形成的通道,該推針驅動凸輪關于圍繞軸線2a的轉動剛性地連接于機器的腳部。由推針的驅動凸輪16所形成的通道被形成以便作為針筒2相對于凸輪16圍繞軸線2a的轉動結果迫使或允許推針15、推針的踵部15a嚙合所述通道而沿著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向上或向下運動。
各推針的上部在與所述推針15的上端向下分開的一區(qū)域內具有一第一區(qū)17,該第一區(qū)相對于相應的軸向狹槽3的縱向延伸部分形成一傾斜平面以及能夠接合設置在輔助針7的叉的第一叉端14a的下端處提供的和形成一傾斜平面的一相應區(qū)18,以便實現作為推針15沿著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向下運動的結果的輔助針7從工作位置到不工作位置的轉移。
并且各推針15的上部在它的上端具有形成相對于相應的軸向狹槽3的縱向延伸部分的一傾斜平面的一第二區(qū)19,該第二區(qū)能夠接合設置在輔助針7的叉的第二叉端14b的下端處的形成一傾斜平面的一相應區(qū)域20,以便實現作為推針15沿著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向上運動的結果的輔助針從不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的轉移。
在輔助針7的下端的叉處,諸軸向狹槽3在它們的底部上具有用于容納所述叉的和用于允許輔助針7的擺動的一凹入區(qū)25??蛇x擇地,所述凹入區(qū)25的上部可以比其余部分較淺,以便至少在保持輔助針穩(wěn)定地處于工作位置中的輔助針7的最大上升狀態(tài)中對叉區(qū)形成一支持。
諸選擇針驅動凸輪12形成的諸通道在沿著針筒2相對于凸輪箱圍繞軸線2a的轉動方向的各落紗處5的前面具有一第一上升部分21和一第二上升部分22,第二上升部分中的峰部比第一上升部分21中的峰部較高,以便使上升相應地直至到達關于上層針4的集圈組織上升高度和到達漏針上升高度。上升部分21和22被設計成被工作位置中的選擇針的下踵部11a嚙合。
沿著針筒2相對于凸輪箱圍繞它自身的軸線2a的轉動方向機器的各落紗或喂紗處5的前面,設置了四個選擇裝置所述裝置的兩個位于第一上升部分21和第二上升部分22之間。
較佳地,諸針織成形凸輪、也稱為下降凸輪、即在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中在落紗處接合紗之后產生針的下降的凸輪是輔助針7的諸驅動凸輪的一部分。
諸下降凸輪按指令以自身已知方式可以運動,以便改變針織品的緊密度。
較佳地,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具有圍繞針筒2的軸線2a相互沿角度方向分開的四個降紗或喂紗5。
在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中,針驅動裝置允許簡化凸輪箱和通常圍繞針筒設置的諸附件,同時允許實質上執(zhí)行目前在針織機上可行的全部針織加工,獲得質量上非常優(yōu)越的效果以及進行目前在具有中等直徑或尤其具有大體上在7和24英寸之間的一直徑的圓針織機上不能獲得的針織加工。
不改變按照本發(fā)明的、帶有它的特定的針驅動裝置的機器可以設置有任何直徑的實際情況和作為其中能夠以一個轉動方向旋轉驅動針筒、因而不放棄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機器,按照本發(fā)明用于驅動機器的針的特定裝置允許抑制針筒的高度,因此允許抑制針筒的慣性,允許圍繞它的軸線2a的兩個轉動方向的它的旋轉驅動。用于驅動針4的所述裝置由于其中制造它們的方式能夠用于允許針在圍繞它自身軸線2a的針筒2的兩個轉動方向在至少一喂紗5處形針織品。
在附圖中示出的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的實施例涉及帶有針筒2的機器,該針筒依據針織要求能夠用一個旋轉方向或相反方向的連續(xù)運動或者帶有圍繞它自己的軸線2a的交替運動(或擺動運動)被驅動。
在這實施例中,至少在一個喂紗處和較佳地在各喂紗處有兩個相互相對的下降凸輪24,用于在所考慮的喂紗處接合紗線之后使針下降;所述諸凸輪被設計成分別用于在一個方向或相反方向的針筒2的轉動中。
對于帶有圍繞它自身軸線2a轉動的針筒2的驅動,可以使用已知類型的一電動機,該電動機允許反向旋轉它的輸出軸,或者依靠插置在電動機和針筒2之間的傳動裝置實現所述旋轉反向。
針筒2以自身已知方式可以設置有用于控制圍繞軸線2a的它的角度位置的裝置,例如編碼器或類似物,以便允許在針筒2的旋轉期間控制圍繞軸線2a的許多針4的位置。
該機器較佳地設置有可編程的電子類型的驅動和控制單元,該單元監(jiān)控機器的許多另件的工作,以便按照預置程序能夠進行針織加工。
以上所述的用于驅動針4的裝置能夠用于驅動針4,以便它們在針筒2圍繞它自身軸線2a的兩個轉動方向在所有喂紗5處形成針織品。
以下將更詳細地敘述的圖1至4示出了該機器的凸輪箱的一部分的平面視圖。所示的部分涉及比一個喂紗5稍多的部分,對于該機器的諸其它喂紗較佳地重復該諸凸輪的結構。
實際上,在裝備有按照本發(fā)明的針和針驅動裝置的和意味著用于在針筒2圍繞它自身軸線2a的兩個旋轉方向中形成針織品的機器中,諸針驅動凸輪9的、諸輔助針驅動凸輪8的、諸推針驅動凸輪16的和諸選擇針驅動凸輪12的結構和外形相對于通過一降紗或喂紗的針筒的徑向平面較佳地是對稱的。類似的對稱也發(fā)生在選擇裝置43a、43b、43c、43d的結構中。
該機器設置有通常存在于這類型的針織機器中的許多部分,例如沉降片、織物張力裝置、許多控制系統、其它物件。
可選擇地,該機器可以裝備有相互具有不同踵部長度的針4、輔助針7和推針15。
僅僅舉個例子,圖1至4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的針的四個不同工作狀態(tài)。在各圖中針筒2的旋轉方向由箭頭30示出。用實心條示出了處于工作位置中的許多另件的踵部的通道的許多部分,同時用虛線示出了處于不工作位置的許多另件的踵部的通道的許多部分。相對凸輪箱部分轉過90°在僅僅示意的位置中側向示出了針4、輔助針7、推針15和選擇針11,這是由于這些另件的位置按照所給予的驅動能夠改變,如以下所討論的。
圖1示出了其中在機器的降紗或喂紗5處從針織品排出針的狀態(tài)。為了實現該狀態(tài),針4的選擇針11被認為是通過選擇裝置被保持在不工作位置。以這方式,被認為在喂紗前面的推針15首先與輔助針7一起下降,然后返回到最下位置,引起輔助針轉移到不工作位置。以這方式,相應的針4用它的頭部在機器的沉降片的下降平面之下通過。
應該注意在這工作狀態(tài)中輔助針7的踵部7a不嚙合下降凸輪23、24,從而避免了從針織品排出的針的甚至較小的移動,該甚至較小的移動發(fā)生在已知類型的機器中,并引起當在所考慮的喂紗處從針織品排出的針帶有在機器的其它喂紗處形成的針織品時織物的意外的斷裂。
圖2示出了用于形成漏針的針4的驅動。
在這情況中,所討論的針4的選擇針11通過選擇裝置被保持或移動進入工作位置,以致它的下踵部11a與由諸凸輪12形成的通道的上升部分21和上升部分22嚙合。以這方式,在被與第一上升部分21嚙合的選擇件11的上升運動提升和被所述推針15的諸驅動凸輪16的一凸輪31幫助之后,推針15被也屬于諸凸輪16的一凸輪32下降,引起輔助針7瞬時轉移進入不工作位置,以便允許它移動超過下降凸輪23而不與它嚙合。推針15與也屬于推針15的諸驅動凸輪16的凸輪33的嚙合和選擇針11與上升部分22的嚙合產生的附加的上升使針4上升直至到達一位置,在該位置當針4鉤取在所討論的喂紗處分配的紗線和開始新的下降之前針織品的以前形成的線圈下降在針4的針桿上。
圖3示出了用于形成集圈組織的針的驅動。
在這情況下,借助于選擇裝置,選擇針11僅與上升部分21嚙合。以這方式,除了在喂紗5處它不接受由選擇針11與凸輪22的嚙合會產生的進一步向上運動之外,推針15的作用如圖2那樣。由于這原因,針4上升較小的范圍,在所討論的降紗或喂紗處鉤取新紗之前針織品的紗圈不下降在針4的針桿上,但保持在針4的鉤內,它形成針織物的一新紗圈。
圖4示出了用于形成浮線組織的針的驅動。
在這情況中,除了插入一可動凸輪35、以便在諸推針驅動凸輪16之間作用、在它到達喂紗5之前引起針4的較大提升之外,許多部分的驅動類似于參照圖2所述的驅動。針4的所述較大提升具有引起以前在針4的針桿上形成的針織品的線圈轉移到針舌之下的效果。在這情況下,然后通過選擇裝置43d能夠驅動針4,以致到達漏針的高度,或者能夠被保持在集圈組織高度。能夠利用這兩個針4的提升高度使針鉤住在降紗5處分配的不同的紗,例如為了在執(zhí)行漏針提升時使它鉤住兩根紗和在執(zhí)行集圈組織提升時使它鉤住一根紗。
圖4示出了針4提升到漏針高度。
應該注意在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中,由輔助針、推針和選擇針構成的針驅動裝置和這些部分的驅動凸輪的結構布置和功能分布在機器的各喂紗處允許如四個選擇位置之多,兩個用于針筒圍繞它的自身軸線的各個轉動方向,同時帶有設置在相同垂直高度的諸選擇裝置。
而且,該套針驅動裝置允許顯著地抑制針筒的高度,因此抑制針筒的慣性,甚至允許在較高速度下帶有圍繞它自身軸線的交替的轉動的它的驅動。
可以在兩個轉動方面旋轉驅動針筒,尤其可以圍繞它自身的軸線用交替的轉動驅動針筒,這允許在用該機器能夠生產的管狀產品上無問題地生產三維形狀,以及產生加固區(qū)域而不改變針織品的緊密度和不需要產生要修整的針織品的線圈橫列部分。
在交替運動中,為了產生有外形的衣袋,簡單地通過使用帶有選擇裝置的適當操作程序的機器所提供的選針可能性,可以執(zhí)行帶有逐漸增加和減少諸工作針的針織加工。
除了這些可能性之外,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能夠生產嵌花針織品、添紗針織品、在三技術針道上的提花針織品、條狀針織品、集圈組織針織品和浮線組織針織品。
實際上已發(fā)現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完全實現了預定的宗旨,這是由于特定的針驅動裝置允許簡化凸輪箱、抑制針筒占用的垂直距離、執(zhí)行由目前商業(yè)上可得到的機器能夠進行的針織加工和在中等直徑的圓機上目前還不能獲得的針織加工。
尤其,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的針驅動裝置適合用于在兩個旋轉方向執(zhí)行針筒驅動,甚至允許在中等和大直徑機器上生產具有三維形狀的產品,而不需要求助于改變針織品的緊密度和不要求制作帶有紗修整的線圈橫列的附加部分。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還允許生產嵌花針織品、即帶有彩色設計的、在相反側沒有浮紗線的針織品。
因此按照本發(fā)明的機器相對于用傳統類型的圓形針織機能夠獲得的產品能夠生產高質量的織品。
因此該機器易于有大量的修改和變化,所有這些修改和變化都落在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并且,所有的細節(jié)可以用其它技術等價物代替。
實際上,所使用的材料可是按照要求和按照該領域的技術狀態(tài)的任何材料。
本申請對它要求優(yōu)先權的意大利專利申請?zhí)朚I2003A000899的揭示內容結合在此供參考。
權利要求
1.一臺圓形針織機,該圓形針織機包括支持能夠相對于一腳部圍繞它自身的軸線(2a)被旋轉驅動的一針筒(2)的所述腳部,該軸線基本上垂直取向;形成在針筒(2)的外側表面上的許多軸向狹槽(3),各狹槽(3)容納一針(4);設置用于驅動諸針(4)的裝置(7,8,9,10),該裝置在針筒(2)圍繞它自身軸線(2a)轉動期間與所述針(4)相互作用,以便沿著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驅動針,從而針(4)用在機器的至少一降紗或喂紗處(5)分配給針(4)的至少一根紗線形成針織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驅動裝置包括用于每根針的、設置在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內的、在相應針(4)之下的輔助針(7);所述輔助針(7)在沿著相應的軸向狹槽(3)的它的運動中雙側向連接于相應的針(4),并沿著它的延伸部分具有一踵部(7a),該踵部相對于針筒(2)徑向取向;所述輔助針(7)能夠在針筒(7)的一徑向平面內擺動,以便從工作位置到達不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中輔助針(7)用它的踵部(7a)從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被徑向抽出,以致嚙合由諸輔助針驅動凸輪(8)所形成的諸通道,該凸輪(8)設置在針筒(2)周圍,并適合于產生或允許所述輔助針(7)沿著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移動,在不工作位置中輔助針用它的踵部(7a)埋在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中,從而避免嚙合所述輔助針驅動凸輪(8);設置作用在所述輔助針(7)上的輔助針驅動針(10),用于從所述工作位置到達所述不工作位置和反過來的輔助針的轉移。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沿著它的延伸部分具有一踵部,該踵部相對于針筒徑向突出,并能夠能夠嚙合由諸針驅動凸輪形成的諸通道,該諸針驅動凸輪設置在針筒的周圍和適合于產生或允許針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運動。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驅動輔助針的所述裝置包括設置在各所述軸向狹槽內、在相應的輔助針之下的一驅動針,該驅動針能夠按指令沿著相應的軸向狹槽運動,以便與輔助針的下端相互作用和產生所述輔助針的轉移和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或在所述不工作位置中。
4.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針包括一擺動選擇針,該選擇針沿著它的延伸部分設置有至少一踵部,該踵部相對于針筒徑向突出,所述選擇針能夠相對于針筒在一徑向平面內擺動,以便從一工作位置到達一不工作位置,以及反過來從不工作位置到達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內選擇針用它的踵部從針筒徑向突出,以便嚙合由諸選擇針驅動凸輪形成的諸通道,該諸選擇針驅動凸輪設置在針筒周圍和適合于產生或允許選擇針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運動,在不工作位置中選擇針用它的踵部埋在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內,以便避免嚙合所述諸選擇針驅動凸輪,對所述諸降紗或喂紗的每一個設置至少一選擇裝置,該選擇裝置按指令作用在所述選擇針上,用于選擇針的轉移或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或在不工作位置。
5.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筒能夠在兩個旋轉方向圍繞它自身的軸線被驅動旋轉,其中所述針驅動裝置適合于允許針在機器的至少一降紗或喂紗處在針筒圍繞它自身的軸線的兩個旋轉方向中形成針織品。
6.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筒能夠圍繞它自身的軸線以交替的旋轉運動被驅動。
7.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對于所述諸降紗或喂紗的每一個提供四個選擇裝置,兩個用于針筒圍繞它自身軸線旋轉的各個方向,所述諸裝置按指令作用在所述選擇針上,用于它的轉移或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或在所述不工作位置中。
8.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針的下端被成形為與所述驅動針的上端互補,以便作為所述驅動針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軸向移動的結果將所述輔助針從不工作位置轉移到工作位置或者反過來。
9.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針的下端為帶有一第一叉端和一第二叉端的叉形,第一叉端相對于第二叉端向下突出;所述第一叉端較所述第二叉端更靠近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叉端可以被所述驅動針的一上端接合,以便運動或穩(wěn)定地保持所述輔助針在其不工作位置中,所述第二叉端可被所述驅動件的所述上端接合,以便運動或穩(wěn)定地保持所述輔助針在工作位置中。
10.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驅動針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移動中可以將所述驅動針的所述上部插入在所述輔助針的下端叉形的兩個叉端之間。
11.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針的所述上部在與所述上部的上端隔開的一區(qū)域內具有一第一區(qū),該第一區(qū)相對于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縱向延伸部分形成一傾斜平面和能夠接合設置在輔助針的叉形的所述第一叉端的下端處的和形成一傾斜平面的一相應區(qū)域,用于作為所述驅動針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向下運動的結果轉移所述輔助針從所述工作位置到達所述不工作位置。
12.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針的上部在它的上端處具有一第二區(qū),該第二區(qū)相對于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縱向延伸部分形成一傾斜平面、并能夠接合設置在輔助針的叉形的所述第二叉端的下端處的和形成一傾斜平面的一相應區(qū),用于作為所述驅動針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向上運動的結果轉移所述輔助針從所述不工作位置到達所述工作位置。
13.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針除了所述選擇針之外還包括一推針,推針被接納成在所述選擇針和所述輔助針之間、在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內能夠滑動,能夠嚙合所述輔助針的下端的驅動針的所述上部由所述推針的上部構成。
14.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針沿著它的延伸部分具有一踵部,該踵部從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突出,并能嚙合由諸推針驅動凸輪形成的通道,諸推針驅動凸輪設置在針筒的外側表面周圍,并被形成為能產生沿著針筒的相應的軸向狹槽的所述推針的移動。
15.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諸輔助針驅動凸輪包括諸下降凸輪,諸下降凸輪用于在各降紗或喂紗處接合紗線之后產生諸針的下降運動。
16.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諸選擇針驅動凸輪形成的諸通道在各降紗或喂紗的前面具有一第一上升部分和一第二上升部分,第二上升部分的峰部比所述第一上升部分的峰部較高,用于諸針關于上層針分別到達一集圈組織上升高度和到達一漏針上升高度的上升運動,至少一選擇裝置被插置在所述第一上升部分和所述第二上升部分之間。
17.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兩個選擇裝置順序地設置在諸選擇針驅動凸輪的所述第一上升部分和所述第二上升部分之間,并按照針筒圍繞它的自身軸線的轉動方向可有選擇地被使用。
18.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針筒的各軸向狹槽的底部具有可以被至少在它的完全提升狀態(tài)中的所述輔助針接合的一部分,以便將所述輔助針保持在它的工作位置中。
19.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將所述諸選擇裝置設置在相同高度處。
20.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圍繞針筒的軸線相互成角度分開的四個降紗或喂紗。
21.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驅動裝置適合于允許諸針在各降紗或喂紗處以針筒圍繞它的自身軸線的轉動的兩個方向形成針織品。
22.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諸針驅動凸輪、所述諸輔助針驅動凸輪、所述諸推針凸輪和所述諸選擇針驅動凸輪都具有相對于通過一降紗或喂紗的針筒的一徑向平面是對稱的外形和結構。
23.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諸選擇裝置相對于通過一降紗或喂紗的針筒的一徑向平面對稱設置。
24.按照以上權利要求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筒具有基本上在7和24英寸之間的一直徑。
全文摘要
帶有改進的針驅動的、尤其是中等直徑類型的圓形針織機包括支持相對于腳部可圍繞它自己的軸線(2a)可旋轉驅動的針筒(2)的一腳部,所述軸線基本上垂直取向;在針筒(2)的外側表面上形成的多個軸向狹槽(3),各狹槽(3)容納一針(4);在相應的軸向狹槽(3)內各針(4)之下設置的輔助針(7),輔助針在沿著相應的軸向狹槽(3)的它的運動中雙側的連接于相應的針(4),并沿著它的延伸部分具有相對于針筒(2)徑向取向的踵部(7a),輔助針在針筒(2)的一徑向平面上可擺動,以便從工作位置到達不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中輔助針用它的踵部(7a)從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徑向抽出,以便嚙合由諸輔助針驅動凸輪形成的通道,諸輔助針驅動凸輪設置在針筒周圍,并適合于產生或允許輔助針沿著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的移動,以致驅動上層針(4),在不工作位置輔助針用它的踵部(7a)埋在針筒(2)的相應的軸向狹槽(3)內,以便避免與諸輔助針驅動凸輪嚙合;以及作用在輔助針(7)上的輔助針驅動針(10),用于從工作位置到不工作位置的或者反過來的輔助針的轉移。
文檔編號D04B15/68GK1780950SQ200480011747
公開日2006年5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5月2日
發(fā)明者E·羅納笛, F·羅納笛, T·羅納笛 申請人:山德霓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