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梁箍筋鋼筋籠結構;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藉組合梁螺方箍形成梁箍筋鋼筋籠結構,以提升施工效率。
背景技術:
在一般的鋼筋混凝土設計結構中,為加強結構耐震性,一般采用箍筋將鋼筋與混凝土圍束起來,以使鋼筋與混凝土在受震過程中仍能有效結合。
傳統(tǒng)的梁箍筋結構,為先準備一梁箍筋籠并配置主筋后,于梁箍筋籠的頂邊綁扎系筋所形成。然而必須注意系筋與主筋搭接的角度及長度,以減少梁箍筋結構受震后發(fā)生系筋脫離主筋以及結構局部破壞的機率。且綁扎系筋需要較多的人力與工時,在工期及資源有限時較不經濟。此外,受限于螺旋箍筋的生產制造技術以及組裝技術,在合理的設計下,單一螺旋箍筋所能提供的強度仍然有限。
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藉組合螺方箍結構形成梁箍筋鋼筋籠結構,以提升施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藉組合結構形成梁箍筋鋼筋籠結構,以減少整體結構的鋼筋用量。
本實用新型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包含第一梁螺方箍以及第二梁螺方箍,彼此迭接嵌合形成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中第一梁螺方箍,具有復數(shù)個間隙,由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彼此排列連接所形成,其中每一第一單位螺方箍至少包含一底邊、一頂邊、連接該底邊與該頂邊的一第一側邊以及連接該頂邊另一端的一第二側邊,第二側邊并與次一第一單位螺方箍的底邊相連;以及第二梁螺方箍,第二梁螺方箍包含一接合側,具有復數(shù)個間隙,由復數(shù)個第二單位螺方箍彼此排列連接所形成,每一第二單位螺方箍至少包含一底邊、一頂邊、連接該底邊與該頂邊的一第一側邊以及連接該頂邊另一端的一第二側邊,第二側邊并與次一第二單位螺方箍的底邊相連,其中接合側伸入第一梁螺方箍的復數(shù)個間隙,第二梁螺方箍部分與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彼此迭接嵌合,且第一梁螺方箍的底邊與第二梁螺方箍的底邊為相互平行迭合,并形成同時位于第一梁螺方箍及第二梁螺方箍的一迭接區(qū)域。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組合立體圖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組合作動圖圖3a所示為本發(fā)明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組合俯視圖圖3b所示為本發(fā)明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俯視圖圖3c所示為本發(fā)明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剖視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0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200第一梁螺方箍210第一梁螺方箍的間隙211第一間隙220第一單位螺方箍221第一梁螺方箍單位螺方箍的底邊222第一梁螺方箍單位螺方箍的頂邊223第一梁螺方箍單位螺方箍的第一側邊224第一梁螺方箍單位螺方箍的第二側邊2211底邊中點2221頂邊中點300第二梁螺方箍310接合側311第二梁螺方箍部份
320第二梁螺方箍的間隙321第二間隙330第二單位螺方箍331第二梁螺方箍單位螺方箍的底邊332第二梁螺方箍單位螺方箍的頂邊333第二梁螺方箍單位螺方箍的第一側邊334第二梁螺方箍單位螺方箍的第二側邊3311底邊中點3321頂邊中點400迭接區(qū)域410迭接底邊420迭接頂邊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藉組合梁螺方箍形成梁箍筋鋼筋籠結構,以提升施工效率并減少整體結構的鋼筋用量。本實用新型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較佳為采用尺寸相同的第一梁螺方箍與第二梁螺方箍,左右迭接嵌合形成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因應施工規(guī)范及不同的設計需求,使用不同尺寸的梁螺方箍,迭接嵌合形成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
如
圖1的較佳實施例所示,第一梁螺方箍200具有復數(shù)個間隙210,由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220彼此排列連接所形成。其中每一第一單位螺方箍220至少包含底邊221、頂邊222、連接底邊221與頂邊222的第一側邊223以及連接頂邊222另一端的第二側邊224,且第二側邊224進一步連接次一單位螺方箍220的底邊221。
如
圖1所示,第一單位螺方箍220的頂邊222藉第二側邊224與次一單位螺方箍220的底邊221相連。如
圖1的較佳實施例所示,第二側邊224與第一側邊223夾一角度與次一單位螺方箍220的底邊221相連。在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二側邊224與第一側邊223所夾的角度較佳呈小于30度的銳角,使復數(shù)個單位螺箍筋220彼此的間距210介于50公厘至110公厘之間。
如
圖1所示,形成第一梁螺方箍200的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220較佳由一連續(xù)鋼筋彎折而成。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每一第一單位螺方箍220亦可個別形成復數(shù)個單位螺方箍組,以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彼此接合形成第一梁螺方箍200。
如
圖1的較佳實施例所示,第二梁螺方箍300包含一接合側310,由復數(shù)個第二單位螺方箍330彼此排列連接所形成,具有復數(shù)個間隙320,每一第二單位螺方箍330至少包含底邊331、頂邊332、連接底邊331與頂邊332的第一側邊333以及連接頂邊332另一端的第二側邊334,且第二側邊334進一步連接次一單位螺方箍330的底邊331。
如
圖1所示,第二單位螺方箍330的頂邊332藉第二側邊334與次一單位螺方箍330的底邊331相連。如
圖1的較佳實施例所示,第二側邊334與第一側邊333夾一角度與次一單位螺方箍330的底邊331相連。在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二側邊334與第一側邊333所夾的角度較佳呈小于30度的銳角,使復數(shù)個第二單位螺箍筋330彼此的間距320介于50公厘至110公厘之間。
如
圖1所示,形成第二梁螺方箍300的復數(shù)個第二單位螺方箍330較佳由一連續(xù)鋼筋彎折而成。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每一第二單位螺方箍330亦可個別形成復數(shù)個單位螺方箍組,以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彼此接合形成第二梁螺方箍300。
如
圖1及圖2所示,第二梁螺方箍300與第一梁螺方箍200較佳為具有相同的截面積。亦即,第二梁螺方箍300與第一梁螺方箍200較佳為同尺寸,并具相同的長寬比。此外,如
圖1的較佳實施例所示,相鄰的第一單位螺方箍220間距有第一間隙211,相鄰的第二單位螺方箍330間距有第二間隙321,第一間隙211的寬度較佳為與第二間隙321的寬度相等。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二間隙321亦可因應施工規(guī)范及不同的設計需求而做彈性調整。
如
圖1及圖2所示,第二梁螺方箍300的接合側310伸入第一梁螺方箍200的復數(shù)個間隙210,且第二梁螺方箍部份311與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220彼此迭接嵌合,并形成同時位于第一梁螺方箍200及第二梁螺方箍300的一迭接區(qū)域400。如圖2及圖3a的較佳實施例所示,第二梁螺方箍300的接合側310具有復數(shù)個間隙320,由復數(shù)個單位螺方箍330彼此排列連接所形成。如圖2及圖3b所示,第二梁螺方箍300的復數(shù)個第二單位螺方箍330伸入第一梁螺方箍200的復數(shù)個間隙210,與第一梁螺方箍200的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220彼此迭接嵌合形成迭接區(qū)域400。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由第一梁螺方箍200的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220伸入第二梁螺方箍300的復數(shù)個間隙320,與第二梁螺方箍300的復數(shù)個第二單位螺方箍330彼此迭接嵌合形成迭接區(qū)域400。
如圖2及圖3b所示,迭接區(qū)域400較佳為包含第一梁螺方箍200的底邊與第二梁螺方箍300底邊的迭接底邊410,以及第一梁螺方箍200頂邊與第二梁螺方箍300的迭接頂邊420。如圖2所示,迭接區(qū)域400較佳為由第一梁螺方箍200的第一側邊223、第二梁螺方箍300的第二側邊334、迭接底邊410與迭接頂邊420共同形成。如圖2及圖3b的較佳實施例所示,第一梁螺方箍200每一第一單位螺方箍220的第一側邊223連接底邊221及頂邊222,與第二梁螺方箍300每一第二單位螺方箍330的底邊331及頂邊332迭接嵌合于底邊中點3321及頂邊中點3311;第二梁螺方箍300每一第二單位螺方箍330的第二側邊334連接底邊331及頂邊332,與第一梁螺方箍200每一第一單位螺方箍220的底邊221及頂邊222迭接嵌合于底邊中點2211及頂邊中點2221。亦即,迭接區(qū)域400較佳為包含第一梁螺方箍200的第一側邊223、第二梁螺方箍300的第二側邊334、第一梁螺方箍200底邊221與頂邊222的各一半側以及第二梁螺方箍300底邊331與頂邊332的各一半側。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迭接區(qū)域400亦可因應不同的設計需求而做彈性調整,亦即,藉調整第二梁螺方箍300與第一梁螺方箍200迭接嵌合區(qū)域的多寡,可滿足不同的結構強度與設計需求。
如圖3c的剖面圖所示,在此較佳實施例中,迭接底邊410由第二梁螺方箍300的底邊331內側抵接第一梁螺方箍200的底邊221外側所形成,迭接頂邊420由第一梁螺方箍200的頂邊222內側抵接第二梁螺方箍300的頂邊332外側所形成。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由一連續(xù)鋼筋環(huán)繞彎折形成具有如圖3c剖面迭接區(qū)域400的梁箍筋鋼筋籠結構100。本實用新型的梁箍筋鋼筋籠結構100,較佳為由相同號數(shù)、直徑的鋼筋形成第一梁箍筋200與第二梁箍筋300。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因應不同的設計強度與需求,迭接嵌合不同號數(shù)、直徑的鋼筋所形成的第一梁箍筋200與第二梁箍筋300,以形成梁箍筋鋼筋籠結構100。
本實用新型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實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相反地,包含于申請專利范圍的精神及范圍的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梁螺方箍,具有復數(shù)個間隙,由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彼此排列連接所形成,其中每一第一單位螺方箍至少包含一底邊、一頂邊、連接該底邊與該頂邊的一第一側邊以及連接該頂邊另一端的一第二側邊,第二側邊并與次一第一單位螺方箍的底邊相連;以及一第二梁螺方箍,第二梁螺方箍包含一接合側,具有復數(shù)個間隙,由復數(shù)個第二單位螺方箍彼此排列連接所形成,每一第二單位螺方箍至少包含一底邊、一頂邊、連接該底邊與該頂邊的一第一側邊以及連接該頂邊另一端的一第二側邊,第二側邊并與次一第二單位螺方箍的底邊相連,其中接合側伸入第一梁螺方箍的復數(shù)個間隙,第二梁螺方箍部分與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彼此迭接嵌合,且第一梁螺方箍的底邊與第二梁螺方箍的底邊為相互平行迭合,并形成同時位于第一梁螺方箍及第二梁螺方箍的一迭接區(qū)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單位螺方箍的第二側邊與第一側邊夾一角度連接次一單位螺方箍的底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單位螺方箍的第二側邊與第一側邊夾一角度連接次一單位螺方箍的底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復數(shù)個第一單位螺方箍由一連續(xù)鋼筋彎折而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復數(shù)個第二單位螺方箍由一連續(xù)鋼筋彎折而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梁螺方箍部分與第一梁螺方箍的頂邊及底邊迭接嵌合于頂邊及底邊的中點。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迭接區(qū)域包含第二梁螺方箍的第二側邊,第一梁螺方箍的第一側邊,頂邊以及底邊的各一半側。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梁螺方箍的截面積與第一梁螺方箍的截面積相等。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梁螺方箍的第一側邊連接第一梁螺方箍的頂邊及底邊,與頂邊及底邊迭接嵌合于頂邊及底邊的中點。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的第一單位螺方箍間距有一第一間隙,相鄰的第二單位螺方箍間距有一第二間隙,第一間隙的寬度與第二間隙的寬度相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梁螺方箍鋼筋籠結構包含第一梁螺方箍及第二梁螺方箍,其中第一梁螺方箍具有復數(shù)個間隙,第二梁螺方箍包含一接合側,接合側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梁螺方箍的復數(shù)個間隙,與復數(shù)個單位螺方箍彼此迭接嵌合,并形成一迭接區(qū)域。
文檔編號E04C5/06GK2929026SQ200620123670
公開日2007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王瑞禎, 吳子良 申請人:潤弘精密工程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