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結構梁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建筑物的承重結構,其包括基本水平設置的 第一組梁和相對于第一組梁成直角設置的第二組梁,所述第一和第二 組梁形成框架,該框架限定了多個矩形區(qū)域,各矩形區(qū)域可由鑲板比 如填料、窗戶、門或太陽能收集器占據(jù)。此外,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建筑 物包封部件并涉及一種安裝鑲板的方法。
背景技術:
從半木結構房屋已知這種系統(tǒng),其中承重墻由多個豎直立柱、水 平梁和形成承重格架的傾斜支柱形成。這些承重木質構件之間的空間 由一般由磚砌體制成的填充板或窗戶、門等等占據(jù)。這樣所述半木質 結構可以視為根據(jù)具體區(qū)域的計劃用途安裝適當鑲板的柵格。這種方 法因而提供了一種非常靈活的系統(tǒng),其窗戶、門和類似鑲板可被非常 自由地安放且其在后續(xù)設計中重新布置相對容易一一在使用混凝土 構件時不可能重新布置。
然而,采用半木質結構的房屋趨向于成本^f艮高。這是由于填充板 是就地制作,并且窗戶和門是通過楔塊定位然后再用釘子或螺釘固 定。該過程繁瑣并且勞動密集,而且一般必須由熟練技工完成。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承重結構,其中能夠以更有經(jīng)濟效 益的方式形成梁框限定的區(qū)域。
根據(jù)本發(fā)明該問題通過至少 一組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凸起部的梁來解 決,所述凸起部在安裝完畢的狀態(tài)中相對于所述框架的平面成近似直角
突出;并且沿著所述梁的側部、與所述梁的長度軸線平行地、沿所述梁 的近似全部長度延伸,使得所述凸起部沒有突伸到所述框架的上部水平
面的部分;并且限定了平行于所述梁的長度軸線延伸的槽,所述槽位于
所述梁的主部和所述凸起部之間。這種構造允許了通過將窗戶和其它鑲板相對于所述凸起部定位來 將所述窗戶和其它鑲板相對于所述框架定位。優(yōu)選的是所述鑲板設置 有槽,可采用"槽舌榫"技術將所述槽套在凸起部上,但所述凸起部 也可作為用于各種安裝支架的引導裝置。對于窗戶來說它們也可在其 固定框架中構造有槽,而填充板可構造為包括隔熱、氣候屏障等的預 制鑲板并具有槽和/或多個套在梁凸起部上的安裝支架。
所有梁都可設置有凸起部和槽以使所述鑲板特別精確地定位,但 同樣有利的是僅第二組梁設置有凸起部和槽,則所述鑲板可在凸起部 的引導下滑動到位。
限定框架外邊的梁通常只需在面向被限定的所述區(qū)域的一側具有 凸起部,而其他的兩側都面向鑲板區(qū)域的梁則有利地在兩側設置有凸 起部和槽。如果在兩個相鄰的區(qū)域中采用兩種不同的鑲板,則有利的 是由于兩側上的凸起部和/或槽可設置在相對于框架平面的不同水平 面上,從而其可補償例如安裝深度的差異。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同一組 中的梁可具有不同的結構,包括不同數(shù)量的凸起部。
凸起部和槽的尺寸取決于許多因素比如必需的強度和剛性。對于 通常用于民用建筑物的結構類型的軟木質梁來說,凸起部在框架平面
中的寬度為近似5-30mm,優(yōu)選地是近似5-15mm,更優(yōu)選是近似 10mm;而槽在框架平面中的寬度是近似5-30mm,優(yōu)選地是近似 10-20mm,更優(yōu)選地是近似15mm。
如果在正面采用這種承重結構,則所述梁暴露天氣影響之下,此 時所述梁可有利地在相對于框架平面的頂側設置有排水槽。根據(jù)所述 梁所采用的材料,所述排水槽本身可作為檐槽或采用槽形覆蓋物。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承重結構可用于隔離物比如墻壁、屋頂或地板。因 此其可包括另外的成組的梁,所述梁相對于第一組梁成直角并且相對 于第二組梁傾斜設置,且所述梁形成兩個或更多不平行的框架部分。 典型的是建筑物可包括兩個或更多傾斜的框架部分作為斜屋頂?shù)膬?個面以及兩個或更多豎直的框架部分作為外墻。
本發(fā)明的目標進一步通過一種建筑物包封組件實現(xiàn),所述包封組 件比如是墻壁或屋頂構件,其包括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承重結構;以及占據(jù)所述框架的所述區(qū)域的窗戶,所述窗戶包括固定的 框架,所述固定的框架具有沿至少兩個平行的框架構件的長度軸線延 伸的槽,并且其中,所述窗戶通過將所述窗框的所述槽安裝于所述承 重結構的所述梁的所述凸起部上而安裝到所述承重結構上。普通類屋 頂窗戶通常設置有用于引入側襯墊的槽并且這些槽可用作安裝在凸 起部上的安裝槽,這一點將在后文說明。
要理解術語"組件,,和"構件"與預制構件一樣是用傳統(tǒng)方法建 造的建筑物的組成部分。
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圖中
圖l是原理草圖,以立體的方式示出由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承重結構構 成的建筑物;
圖2是屋頂構造的截面圖3a-d是用于圖2所示構造的各種梁的截面圖,各梁的位置在圖 2中以圓圏標出;
圖4是普通類型屋頂窗戶的立體圖,其可用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鑲板;
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與鑲板I有關的第一鉸接部分的立體圖6是圖5所示的第一鉸接部分從另一個角度看的立體圖7是圖5所示的第一鉸接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并且
圖8是第二鉸接部分的立體圖9是上部的屋頂窗戶的上部的截面圖,其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鎖緊 部件處于其關閉位置;
圖IO是與圖9相對應的截面圖,但其中所述鎖緊部件處于其打開 位置;
圖11是沖擊板從下部看的平面圖;圖12是所述鎖緊部件的一部分從下部看的平面圖13是所述鎖緊部件的一部分從上部看的平面圖14是封閉式操作裝置鉸鏈的立體圖15是用于將操作裝置構件與窗框連接的鉸鏈的立體圖16是圖15所示的鉸鏈從側面看的平面圖17是用于致動滑動^ft的襯墊的立體圖18是棘爪襯墊的立體圖1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頂部懸掛式窗戶的一個頂部拐角的示意性 局部側剖圖20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鑲板II的中間窗框的布置;
圖2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鑲板I的鉸鏈裝置的側視圖22是窗框構件的一部分的立體圖23是用于側部懸桂式窗戶的鉸鏈的立體圖24是鑲板III和IV的兩個框架構件之間的結合部在裝配前的 詳細立體圖25a-e是圖24中的結合部在不同裝配階段的進一步的立體圖; 圖26是斜屋頂中疊置安裝的兩個屋頂窗戶之間的結合部的截面
圖27是疊置安裝的兩個屋頂窗戶之間的結合部的截面圖,示出了 位于斜屋頂中的最上部和位于豎直正面中的最下部;
圖28是聯(lián)接有窗框和框架的豎直安裝的窗戶的最下部的截面圖29a-b是斜屋頂中疊置安裝的兩個屋頂窗戶和這兩個窗戶之間 的結合部的截面圖;圖30a-b是具有中間構件的豎直窗戶和所述中間構件細節(jié)的立體 圖,其中所述中間構件用于提供用來安裝傾斜窗戶的結合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通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承重結構建造的建筑物。本實例中所 述結構由四組梁組成,其中第一組l-l是水平的,其限定了建筑物在 縱向方向上的形狀;第二組l-2是豎直的,其形成外墻;第三組1-3 以大約45度的角度傾斜,其形成屋頂;并且第四組l-4也是水平的, 其形成水平分隔部l-5和陽臺1-6。當然,圖l所示的結構僅是草圖, 意在說明本系統(tǒng)的原理。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建造一完整的建筑物還 需要更多的梁,并且這些梁的相互之間的角度和位置可以基于建筑結 構有很大變化。為了清楚起見并且為了可以看見梁,未將屋頂材料、 墻壁材料、地面材料、檐槽等示出。基于同樣的原因,將梁圖示為具 有矩形截面,但要理解的是它們設置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凸起部,圖2和 圖3a-d中詳細示出了所述凸起部。
所述梁之間的空間形成由不同類型的鑲板填充的區(qū)域;當前示出 的實例中其由不同類型的窗戶I、 II、 III、 IV、 V、 VI填充。然而,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采用其它類型的鑲板比如太陽能收集器、陳列櫥、 廣告板等,并且圖1中未填充的區(qū)域可以設置屋頂材料、墻壁材料和 地板材料,這些材料優(yōu)選地采用預制的盒體的形式。
如圖3a-d所示所述梁設置有凸起部3-1,其限定縱向槽3-2。安裝 所述鑲板時,這些凸起部和槽用于通過與圖3b所示的鑲板窗框3-5 中對應的一組凸起部3-3和槽3-4配合、或通過容納與圖3c所示的鑲 板窗框連接的安裝支架3-6將所述鑲板定位。根據(jù)要采用的安裝方法, 可將所述鑲板設計為用于沿其任意兩側或所有四個側安裝在凸起部 上。
在圖3d中,位于梁兩側的凸起部3-l和槽3-2示出為相對于由虛 線所示的框架平面位于不同的高度。這一點在緊鄰所述梁的兩個區(qū)域 中要填充不同類型的鑲板一一其中所述鑲板的所述凸起部和槽或安 裝支架相對于鑲板框架定位于不同高度一一時特別有優(yōu)勢。 一個例子 就是梁的一側的區(qū)域要用屋頂板填充而另一側的區(qū)域要安裝窗戶。此外,同樣如圖3d所示,所述梁可設置有排水槽3-7,其用于將 雨水等排干。如果采用由擠壓鋁型材制成的梁一一在溫室等建筑中經(jīng) 常這樣,則所述槽本身可起到檐槽的作用。然而,如果采用木制梁一 —在民用或辦公建筑物經(jīng)常采用,則所述槽應設置有覆蓋物,所述覆 蓋物可由塑料、金屬片等等組成。
也可采用其它類型的梁一一例如由鋼材、混凝土、或木頭與塑料 的合成物制成并包括加固鋼型材。此時凸起部和槽的設計特別是其相 關的尺寸可與附圖所示不同,并且覆蓋所述梁的排水槽和可能的其它 部分的必要性可能會有所變化。
特別是在采用借助安裝支架安裝的鑲板時,有利的是所述梁可由 如下的合成材料制成 一 一所述合成材料由混合了木質纖維的塑料組 成。這種材料結合了這兩種材料的多種優(yōu)點,因此可與采用木質梁的 情況一樣將安裝螺釘直接釘入梁內,并且還提高了防潮性能。
普通類型的屋頂窗戶通常在各框架構件的、面向要安裝所述窗戶 的建筑物的內部的一側上沿縱向包括槽3-4。在屋頂窗戶的傳統(tǒng)安裝 操作中,該槽是要用來容納襯層,但如上所述的,其同樣很適于安裝 在梁的凸起部上。
圖4示出這種類型的窗戶,其可用作才艮據(jù)本發(fā)明的鑲板。其包括 固定框架4-1、 4-2、 4-3、 4-4和窗框4-5、 4-6、 4-7、 4-8,后者支撐 玻璃塊4-16。所述框架和窗框分別包括水平的底部構件4-2、 4-6; 成對的平行的側部構件4-3、 4-7; 4-4、 4-8;以及水平的頂部構件4-1、 4國5。
所述框架和窗框構件通常由著色松木型材或由涂有聚氨酯的膠合 板制成,但是其它實施方式比如全塑料或鋁型材也是可能的。
大多數(shù)情況下窗戶是可打開的。此時所述窗框借助成組的鉸鏈裝 置4-9與所述框架連接,鉸鏈裝置4-9限定了鉸鏈軸線4-10,所述鉸 鏈軸線可與所述頂部構件和底部構件或與所述側部構件平行。所述鉸 鏈軸線可在頂部、底部或一側靠近所述框架和窗框設置,但在普通類 型屋頂窗戶中其通常設置在如圖4所示的頂部構件和底部構件之間的 基本上中間的位置。所述鉸鏈軸線也可在打開過程中例如通過在窗戶上設置一對窗框臂而位移一一如后文所述的,所述鉸鏈軸線的旋轉中 心在打開過程中例如從窗戶的頂部移至中央。
鉸鏈通常包括用于固定至所述框架的第 一鉸鏈部件和用于固定至 所述窗框的第二鉸鏈部件。各鉸鏈部件可設置有固定裝置比如要分別 插入所述框架和窗框側部構件中相應的孔內的栓塞。此外各鉸鏈部件 經(jīng)常包括具有多個孔的基板,所述孔用來容納要固定至所述框架或窗 框構件的螺釘或類似緊固裝置。
為了打開和關閉窗戶,豎直的正面窗戶和上部懸掛式屋頂窗戶包 括根據(jù)所述鉸鏈軸線的位置而定位在側部窗框構件或底部窗框構件 上的手柄。所述手柄通過使相連的棘爪與安裝在相鄰的框架構件上的 保持器中的槽接合,以此來提供所述窗框相對于所述框架的鎖緊作
用。這類鎖緊機構熟知有通天插銷(cremone bolt )。通??梢詫⑺?窗框相對于所述框架固定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位置,亦即關閉位置和通 風位置。
中央懸桂式屋頂窗戶借助操作裝置構件打開或關閉,所述操作裝 置構件可從窗戶的內側夠到并且通常布置在頂部窗框構件上。所述操 作裝置構件與將在后文說明的鎖緊控制機構連接。
各框架和窗框構件的外部借助一 系列由薄金屬板制成的覆蓋構件 來防止各種氣候天氣的影響。所述覆蓋物通常包括罩狀上蓋帽4-32, 其用于覆蓋框架頂部構件4-1;鑲玻璃型材4-15,其用于覆蓋窗玻璃 4-16與窗框構件4-5、4-6、4-7、4-8之間的接合處;側部覆蓋構件4-11, 其用于覆蓋各框架側部構件4-3、 4-4的背向所述窗玻璃并從屋頂(未 示出)突出的一側;側帽構件4-20、 4-21,其與所述鑲玻璃型材和側 部覆蓋構件搭接;以及一對下部覆蓋構件4-12、 4-17,其覆蓋所述窗 框和框架的底部構件。
如果所述窗戶是中央懸桂式的一一大多數(shù)屋頂窗戶都是這樣,則 在每一側布置兩個側帽構件, 一個側帽構件4-20布置在另 一個側帽構 件4-21上方以允許打開窗戶。
為了不受天氣影響,所述窗戶和周圍的結構一一例如屋頂材料或 墻壁材料一一與成組的防水構件連接的部分與所述窗框的外側連接。這樣的成組的防水構件通常包括頂部構件、底部構件和兩個側部構 件,各構件分別與所述窗框構件之一對應,但根據(jù)安裝地點可能需要 附加的防水構件。同樣地,在安裝與另一窗戶靠近連接的窗戶時可采 用附加的或替代形狀的防水構件,這一點將在后文說明。
所述覆蓋構件和防水構件可以借助螺釘與所述框架和窗框構件連 接,也可以通過用于與固定至所述窗框或框架的接合裝置咬合的一體 式接合裝置與所述框架和窗框構件連接,或通過與所述框架或窗框固 定連接的裝置與所述框架和窗框構件連接。如果是采用螺釘或類似 件,則所述框架視其所采用的材料可包括有預先鉆孔的槽,槽中設置 由塑料制成的支承套管以用來容納所述螺釘。
在帽構件匯合的位置、在下部帽構件的下端處、在所述鑲玻璃型 材與窗玻璃匯合位置、以及所述窗框和框架之間設置密封構件。
所述窗戶可借助安裝支架固定至支撐梁結構。這些支架通常由設 置有孔的、帶角的金屬板組成,所述孔用于容置螺釘或類似的緊固裝
置??稍趫D22和30中看到安裝支架22-2的示例。
以下將更詳細地說明如圖1中的鑲板的示例所示的窗戶I-IV。
鑲板I是根據(jù)以上標準說明的屋頂窗戶。這種窗戶的特征在于其 是中央懸掛式的水平旋轉的上部的屋頂窗戶。這種窗戶還有一個特征 是制備成電動操作。鑲板I由涂有塑料(如聚氨酯)的、基于木料的 核心部(比如膠合板)制成,并可應用于15至卯度的屋頂坡度。
如標準說明所述并且如圖4所示的,鑲板I包括覆蓋構件或帽構 件;上帽構件4-20 (位于樞轉軸線4-10上方)固定至框架側部構件 的上部以使得能夠打開所述窗戶。
如以上標準說明所述,所述窗戶包括成組的、用于在所述固定框 架內安裝活動窗框的鉸鏈裝置。以下將參照圖21和圖5至8更詳細 地說明所述鉸鏈裝置。
圖21中示出了用于能夠樞轉的窗戶的鉸鏈裝置,其包括第一鉸 鏈部件21-1,其具有基板21-2并且適于緊固在所述窗戶框架的未示 出的側面構件上;以及第二鉸鏈部件21-3,其也具有基板并適于緊固在相應的窗框側面構件(同樣未示出)上。在相對的一對框架和窗框 側面構件上安裝有對應的但是鏡面翻轉的鉸鏈裝置以確定所述樞轉 軸線。
在第一鉸鏈部件21-1的基板21-2上,借助鉚釘或螺釘21-5并且 與基板21-2隔開一段距離固定具有圓弧形孔的板件21-6;在所述窗 戶的打開和關閉運動的特定階段,所述圓弧形孔形成用于第二鉸鏈部 件21-3上的滑軌21-8的導向裝置或導槽21-7,所述滑軌21-8與導向 裝置或導槽21-7基本一致。滑軌21-8借助鉸銷21-9與第二鉸鏈部件 21-3的基板21-4以可樞轉的方式連接,所述基板21-4此外還具有導 銷21-10,其功能將在后文解釋。
導槽21-7的凸起側或壁21-11除了板件21-6之外還包括一個或更 多設置在板件21-6和基板21-2之間的盤件,并且其與所述板件一起 形成用于導銷21-8和導銷21-10的抵靠面;而在凹入側,在板件21-6 和基板21-2之間插入包括板簧21-12的彈簧裝置,其折疊的端部鉤在 這一側的外鉚釘21-5上并且其彎曲程度小于導槽21-7使得其中部伸 入所述導槽內。
在圖21所示的位置中,窗戶窗框和第二鉸鏈部件21-3從關閉的 位置外傾至約135度的打開角度一一此時例如是對窗戶的外側進行清 潔的情形。
圖21所示的鉸鏈的工作原理與以下參照圖5-7所述的樞轉鉸鏈的 工作原理對應。
圖5-7示出了所述鉸鏈的一個替代實施方式,其中與所述框架連 接的所述第一鉸鏈部件5-100包括三個主要部件,即基座構件、頂部 構件和中間構件7-130。
所述基座構件包括基板7-101,基板7-101具有采用以上所述的孔 5-102和栓塞7-103的形式的緊固裝置。此外,所述基板設置有軌道 7-104,其形狀與所述中間構件(后文將更詳細地說明)的導槽的形狀 基本相同。所述軌道由下陷部分7-105和傾斜部分7-106包圍。
所述頂部構件包括板部件7-110和盤狀部件7-120,后者插入所述板部件和所述中間構件之間。所述板部件包括具有凹陷側7-112和凸 起側7-113的弧形軌道7-111,并且所述板部件在入口端7-114和底端 7-115之間延伸。此外,所述軌道確定了開口區(qū)域7-116,其在所述軌 道的凹陷側敞開。在所述入口端和所述開口區(qū)域之間,所述板部件具 有跨越所述凹陷側和凸起側之間間隙的橋接區(qū)域7-117。
以下部分中,將參照一些構件在圖7中所具有的例如上、下、左、 右的位置對其進行說明。由于所述鉸鏈裝置在其安裝位置中可以采取 其它取向,因此這種參照僅是為了恰當說明的目的而作出。
所述中間構件7-130包括底板部分7-131,其延伸的范圍與形成所 述基座構件的基板的主體部分相對應。在底板部分7-131的上側形成 凸起的引導部分7-132。所述凸起的引導部分的右端與直立的壁部
7- 135結合。所述直立的壁部的高度與所述基座構件和頂部構件之間 的距離對應。鄰近所述直立壁部形成有覆層支撐部分7-134,覆層支 撐部分7-134用來容納用于支撐所述覆層的緊固裝置例如螺釘,所述 覆層如上所述用來保護所述框架不受氣候影響。在所述底板部分的左 側形成導塊部分7-137,其形成所述導槽的凹陷側的一部分。此外, 所述中間構件具有另一個直立壁部7-137,其作用是保護所述導槽不 讓例如手指和/灰塵進入。
所述中間構件設置有多個通孔7-136,并且所述中間構件借助多 個延伸穿過所述通孔的鉚釘7-140與所述基座構件和頂部構件連接。
所述基座構件和所述頂部構件由金屬合金制成,而所述中間構件 由塑料制成為一體的構件。
為了在所述窗框相對于所述框架的移動過程中提供制動作用,板 簧7-125定位成使其折疊的端部鉤在所述鉚釘?shù)淖钔獠可?。所述板?由已經(jīng)過表面處理的彈簧鋼制成。根據(jù)所期望的制動效果,所述彈簧 可具有其它形式。
現(xiàn)在參照圖8,所述第二鉸鏈部件8-200包括基板8-201,基板
8- 201具有多個孔8-202并且在其背面具有多個栓塞。所述孔用于容 納緊固裝置比如螺釘,而所述栓塞則用于插入至窗框側部構件中的相 應孔內。此外,第二鉸鏈部件具有用于對保護所述窗框的覆層提供支撐的裝置8-204。
該第二鉸鏈部件還包括驅動銷8-209、導銷8-210和滑軌8-220。 在所述導銷上設置單獨的套管8-210b作為磨損層。所述滑軌具有第 一區(qū)域8-220a,第一區(qū)域8-220a的起點是與所述基板連接的鉸銷 8-221。所述滑軌還具有第二區(qū)域8-220b,其基本上是弧形??拷?述滑軌的自由端,設置了呈止擋銷8-230的形式的阻擋構件。所述止 擋銷可在沿所述導軌橫向的兩個端部位置之間移動。
當將所述窗戶從開得很大的位置關閉時,在關閉運動的最初階段, 所述窗框繞鉸銷8-221樞轉;然后在關閉運動的接下來的階段,導銷 8-210及滑軌先后在所述導槽中移動。導銷8-210和/或滑軌8-220與 板簧7-125摩擦接合,從而提供了所述窗框相對于所述框架的關閉運 動的制動作用。所述制動作用使得在特定的打開角度間隔內,所述 窗框相對于所述框架可停留在一個期望的打開角度以提供通風。
可將所述窗框翻轉幾乎180度一一例如為了可對所述窗戶的外側 進行清潔。因此滑軌8-220和導銷8-210在所述導槽內位移直到止擋 銷8-230抵靠橋接部分7-117。然后所述窗框進一步樞轉,從而導銷 8-210在開口區(qū)域7-116移出所述導槽直到獲得期望的打開角度。
這類上部的屋頂窗戶進一步包括位于窗框構件中的一個圓管插銷 和位于框架構件中的一個相應的圓管套管(相比之下,鑲板II和III 各包括兩個圓管插銷和套管)以將所述窗框固定在上述幾乎倒轉的位 置從而易于清潔所述窗戶的外部。
以下部分將參照圖9至18。
框架的頂部構件9-8和窗框的頂部構件9-2之間設置有間隙以留 出用于鎖緊部件和通風的空間。所述鎖緊部件包括沖擊板ll-7,其 具有固定至框架構件9-8的固定鎖緊件11-71;和殼體9-4,其固定至 窗框構件9-2且與沖擊板11-7相對。
所述沖擊板ll-7全部由塑料制成。所述沖擊板的固定鎖緊件11-71 的內側形成順滑、連續(xù)延伸的曲線以利于棘爪件12-6的移動,下面將 更詳細地說明所述棘爪件。所述殼體9-4包住了兩個棘爪件12-6,每一棘爪件均通過緊固銷
12- 64附連至所述殼體。每一棘爪的一部分13-6,通過殼體9-4內的槽
13- 41突出,并且所ii^爪件設置成其突出部分13-6,能夠在所述槽13-41 內于鎖緊位置和非鎖緊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鎖緊位置,所述突出部 分13-6,適于與所述單獨的固定鎖緊件11-71鎖緊掩^,而在非鎖緊位置, 所述突出部分13-6,適于從所述鎖緊^狀態(tài)松開以允許窗戶打開。
所述槽13-41具有圓弧形的形狀,其曲率半徑和長度與棘爪件 13-6,的移動路徑的曲率半徑和長度相同,所述棘爪件13-6,在所述槽 13-41內的移動是繞緊固銷12-64的轉動。
在所述窗戶與窗框頂部構件9-2連接的內側上設置有操作裝置構 件9-l。當拉動操作裝置9-l以打開窗戶時,經(jīng)殼體9-4中的槽13-42 突出的致動滑動件10-3向所述窗戶的內側移動,操作裝置構件9-1和 致動滑動件10-3借助操作裝置鉸鏈14-la經(jīng)操作裝置臂13-5連接。 所述操作裝置鉸鏈14-la由金屬制成,并且當用于鑲板I而非其它鑲 板的情況下由一層襯墊材料14-lb包住。
同時,棘爪件13-6,在殼體9-4中的槽13-41的另一端部從鎖緊位置 移位至非鎖緊位置,棘爪件12-6經(jīng)鎖緊控制機構12-43、 12-44、 12-45 與致動滑動件10-3連接,所述控制機構由所述殼體內的連桿^臂系統(tǒng) 組成,如后文將說明。棘爪件13-6,因此脫離與從沖擊板11-7突出的固 定鎖緊件11-71的齡。殼體9-4中的槽13-41、 13-42——棘爪件13-6, 和致動滑動件10-3經(jīng)其突出一一起到導引裝置的作用。
關閉窗戶時,棘爪件13-6,與沖擊板11-7的固定鎖緊構件11-71接 合并因此被壓向側面,沿槽13-41移動至所述鎖緊位置。棘爪件12-6的 移動經(jīng)鎖緊控制機構12-43、 12-44、 12-45傳遞至致動滑動件10-3,并且 沿遠離所述窗戶內側的方向將致動滑動件10-3拉動至進一步遠離所述 窗戶內側的位置。棘爪件13-6,此時位于沖擊板11-7的固定鎖緊件11-71 的后面因而鎖緊了所述窗戶。
致動滑動件10-3和棘爪件12-6經(jīng)所述鎖緊控制機構12-43、12-44、 12-45互相連接,所述控制機構由彈性加載的連桿#^臂12-43、 12-44、 12-45的系統(tǒng)組成,并且其迫4吏致動滑動件10-3在三個預定的位置亦即鎖緊位置、非鎖緊位置和中間通風位置之間逐步移動,而所i^爪件僅 在兩個位置之間移動。
為了獲得熱量損失4艮少的通風,具有前述鎖緊部件的窗戶可通過將 所述致動滑動件置于所述中間位置而稍微打開。由于所述鎖緊控制M 的作用,所述致動滑動件在其鎖緊位置和其通風位置之間的移動不會影 響所id^爪件。
由于在框架9-8和窗框構件9-2之間的氣流通路上分別安裝了沖 擊板和殼體,因此可通過由所述操作裝置構件9-1形成的可樞轉覆蓋 構件將所述窗戶在鎖緊位置打開和關閉。
操作裝置構件9-1借助鉸鏈15-9與窗框構件9-2連接。所述鉸鏈 由兩個鉸鏈部件15-91、 15-92組成,所述兩個鉸鏈部件分別與操作裝 置構件9-1和頂部窗框構件9-2連接,并且通過經(jīng)所述兩個鉸鏈部件 的彎折的后邊緣15-94、 15-95突出的樞軸15-93互相連接。樞軸15-93 設置有防止樞軸15-93和鉸鏈部件15-91、 15-92之間直接接觸的塑料 涂層16-96。
所述鎖緊部件進一步包括降噪襯墊。所述降噪襯墊包括滑動件襯 墊17-31和一對棘爪襯墊18-61。
每一棘爪襯墊設置用來分別防止固定銷12-64和殼體9-4之間以 及棘爪件12-6和殼體9-4之間的直接接觸。其整體形狀是等腰三角形, 其中頂點部I8-62包住緊固銷l2-64,從頂點部l8-62突出的兩條腿部 之間的角度與所述殼體中槽13-41覆蓋的圓弧形區(qū)域的角度對應,其 中這兩條腿部延伸超過所述三角形的第三邊18-63,延伸部分18-65 作為所述槽的端側的襯墊,并且其中所述三角形的第三邊18-63以與 槽13-41相同的曲率半徑彎曲,以作為槽的面向頂點部18-62的側面 的襯墊。為了保持所述襯墊相對于固定銷12-64固定,所述襯塾可具 有一個或多個保持件或連接件。
滑動件襯墊17-31防止致動滑動件10-3與所述殼體、彈性加載 的臂12-43和操作裝置臂13-5直接接觸。所述滑動件襯墊具有基座 17-311,其抵靠彈性加載的臂12-43;突出邊17-312,其作為與所述 殼體的接觸面; 一對經(jīng)所述殼體中的槽13-42突出的突出物17-313;以及連接塊17-314,其伸入所述致動滑動件內并防止與所述操作裝置 臂接觸。為了給所述滑動件襯墊留出空間,槽13-42可形成為稍微寬 于傳統(tǒng)鎖緊部件中的槽,以使得所述槽的有效寬度近似相同。
所述襯墊由具有足夠強度和耐磨性能的塑料制成。
從圖9不難看出,過濾器借助過濾器軌道和過濾器夾子保持在 前述罩狀上帽,以過濾流經(jīng)頂部框架和頂部窗框構件之間的所述氣流 通路的空氣。
這種窗戶僅通過所述操作構件操作,并且與鑲板II和III不一 樣的是不包括手柄(cremone type handle ),以下將對鑲板II和III進 行說明。
鑲板II是與上述屋頂窗戶的標準說明和鑲板I的說明一致的上 部的屋頂窗戶。然而,鑲板II在很多地方與鑲板I不同,以下將進行 說明。
鑲板II的特征主要在于其是頂部懸掛式水平樞轉的上部的屋頂 窗戶。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窗戶由涂有聚氨酯的膠合板制成并 且適用于為20至25度的屋頂坡度;然而,釆用特殊的彈簧(后文將 說明所述彈簧)可使其適用的屋頂坡度上升至65度。
另 一個差別包括上帽構件4-2,為了^^所述窗戶能夠繞由其頂部 鉸鏈所限定的軸線打開,所述上帽構件4-2被固定至中間窗框臂,后 文將對此作更詳細的說明。
以下部分將參照圖19。
對這類窗戶來說,上述鉸鏈裝置的第一鉸鏈部件5-100不是固 定在框架構件上而是固定在所述中間窗框的構件上。
所述中間窗框構成對所述裝載玻璃的可樞轉窗框的支撐。所述 可樞轉窗框一般借助上部關閉裝置與所述中間窗框連接,因此所述鉸 鏈在所述框架的打開和關閉的過程中的通常操作中起作用,而樞轉功 能主要用于清潔所述玻璃的外側。本實施方式中的所述中間窗框和裝 載玻璃的窗框之間的鉸接與上述鉸接不同,不同之處在于第 一鉸鏈部件沒有實際的基座構件。相反,所述中間構件直接固定至所述中間窗 框,因此形成一個能實現(xiàn)上述中間構件與基座構件的功能的一體構 件。所述一體構件全部由塑料制成。
所述中間窗框在每一側都由多個提升臂19-5支撐,所述多個提 升臂的一端與所述窗框以可樞轉方式連接,而多個提升臂的另一端與 滑動靴19-6以可樞轉方式連接,所述滑動靴能夠沿位于所述框架的面 向上的側面上的導軌19-7的縱向移動。滑動靴19-6在其面向提升臂 19-5的一側具有鉤狀凹槽19-8,鉤狀凹槽19-8用于與聯(lián)接件19-9接 合。所述聯(lián)接件是U形的,并且在其安裝位置以如下方式布置U形 的分支部分別定位在滑動靴19-6的兩側并且所述U形的分支部之間 的橫銷19-9a可與所述凹槽接合。拉桿19-10的上端延伸穿過所述聯(lián) 接件的底部中的孔并且具有抵靠在所述底部上的頭部19-10a。所述導 軌在其遠離鉸鏈19-2的下端具有與彈簧箱19-11的頂端牢固連接的底 端19-7a,所述彈簧箱19-11具有U形截面并引導副彈簧19-12。所述 彈簧箱的底端構成提升彈簧19-13的頂端的支座,所述提升彈簧19-13 在其底端具有帶螺母19-16的套筒19-15。通過將螺母19-16朝所述拉 桿的上端向上旋擰可將提升彈簧預壓至期望值。
彈簧箱19-11在其靠近頂端19-lla的壁中具有用于容納活動支 座19-18的凹部19-17a。在彈簧箱19-11的壁中于凹部19-17a的下方 有多個連續(xù)的凹部19-17b,其也適于容納活動支座19-18。副彈簧 19-12的底端靠在相對于拉桿19-10固定的另一個支座19-19上,并且 通過將活動支座19-18從一個凹部19-17a移動至另一個凹部19-17b 可將副彈簧19-12預壓至期望值,使得彈簧19-12被壓縮在支座19-18、 19-19之間。
這類窗戶包括如上所述的手柄(cremone type )。所述手柄位于底 部窗框構件上。這用于所述窗戶的通常^Mt,即繞由其頂部l^鏈形成的 旋轉軸線打開和關閉所述窗戶。然而,手柄(cremone type)必須處于 非#^狀態(tài)以使得能夠通過所述操作構件來操作所述窗戶。
鑲板III是與上述屋頂窗戶的標準說明和以上鑲板II的說明一 致的上部的屋頂窗戶。然而,鑲板III在很多地方與鑲板II不同,以 下將進行說明。鑲板III的特征主要在于其形成了屋頂陽臺的上部,因此,鑲板
III的框架與標準框架的不同之處在于由于所述窗戶可作為形成所 述屋頂陽臺的上部的構件,所以其不具有框架底部構件一一因為如果 有底部構件將會阻塞從建筑物的內部到屋頂陽臺的必要的自由通道。
這類窗戶由表面進行了包覆的爭^木型材制成,并且適用于35至 53度的屋頂坡度。
下部的屋頂窗戶——對應于圖1的鑲板IV、V和VI——分別具 有與前述的上部的屋頂窗戶一一對應于圖1的鑲板III、 II和I——相 同的普通框架/窗框結構。
因此,下鑲板的窗框也可相對于所述框架活動或固定。
作為鑲板IV的示例,應考慮具有活動窗框的下部的屋頂窗戶, 即可被打開的下部的屋頂窗戶。這種屋頂窗戶的框架和窗框結構是分 開的并且所述框架不包括頂部構件。在作為示例的情況中,所述框架 和窗框都由松木制成。
參見圖22,所述框架的平行豎直構件包括適于容納安裝支架 22-2的縱向槽22-1;以及兩個套管,每個套管都設置有帶螺紋的插入 物22-3。插入物22-3適于容納調整螺絲22-4,調整螺絲22-4用于精 確定位所述屋頂窗戶。
水平底部構件優(yōu)選地由比所述框架的其余部分更耐用的材料例 如硬木制成,這是由于該構件起到通向例如陽臺的門階的作用。水平 底部構件進一步包括兩個套管,每個套管都設置有帶螺紋的插入物 22-3。插入物22-3適于容納調整螺絲22-4,調整螺絲22-4用于精確 定位所述屋頂窗戶。
以下將說明平行的豎直框架與上部的屋頂窗戶的相應部分的聯(lián) 接、以及為此所必需的構件。
所述活動窗框是側部懸桂的。參照圖23,所述窗框23-l的平行 側部構件之一設置有成組的鉸鏈,圖中僅示出一個鉸鏈23-2。每個鉸 鏈都包括兩個鉸鏈部件,一個鉸鏈部件23-3與所述窗框連接并且另一 個鉸鏈部件23-4在相鄰的框架構件上(未示出)。與所述窗框連接的鉸鏈部件23-3是單個構件并且是角鐵形狀,其一半23-5適于與所述 側部構件的面朝外的一部分連接,并且另 一半23-6設置有基本是圓柱 形的套管23-7,從圖23所示的方向看其開口向下。對應的鉸鏈部件 23-4除了包括用于取代所述套管23-4的、基本上是圓柱形的銷23-8 以外,其他與鉸鏈部件23-3相同;其中,所述銷23-8平行于由鉸鏈
23- 2連接的框架和窗框側構件的長度軸線延伸。所述銷23-8插入套 管23-7中,且使得兩個鉸鏈部件23-3、 23-4可互相相對樞轉。
所述窗框和框架的相對的平行側部構件分別設置有分別如以上 所述的手柄和對應的鎖緊機構(cremonetype)以操作所述窗框的打開 和關閉。
關于所述框架,兩個平行側部構件的當前是向上敞開的端部
24- 1被斜切以包括尖端24-2,該尖端略偏向所述框架的外側24-3。向 所述框架的外側24-3傾斜的斜切部24-4的斜度比向內側24-6傾斜的 斜切部24-5大。
類似地,對于相應的上鑲板來說,所述框架和窗框結構是分開 的并且所述框架不包括底部構件。類似地,當前是向下敞開的端部 24-7與所述下鑲板上的對應部24-1相同地斜切。設置所述框架構件 的所述斜切部的目的是使得所述鑲板相對于彼此能夠以一定角度地 安裝。
此外所述框架的所述向上敞開的端部24-1包括固定在背向所述 窗框的表面上的裝置24-8 (參見圖24 )。所述裝置24-8與所述上鑲板 的相應的兩個平行側部構件的向下敞開的端部24-7的相應面上的相 應裝置24-9連接。
設置在所述框架的所述向上敞開的端部24-1上的裝置24-8例如 可以是U形,利用螺釘?shù)葘形的底部24-10與所述相應的裝置連接。 為此,所述U形裝置/支架設置有成組的螺紋孔24-11。此外所述U形 裝置/支架設置有凹部24-12,使得在所述裝置24-8的內側上的突起將 與所述相應裝置24-9中的相應凹部24-13接合。此外分別與斜切部 24-5和24-14相關的開口端24-1、 24-7分別包括凹部24-15和24-16, 其形狀基本上是沿其縱向軸線等分的鍵槽?,F(xiàn)在參照圖25a-25e,凹部24-15和24-16設置成使得鍵槽的頂 部25-1和25-2分別緊靠相應的敞開端24-1和24-7的點25-3,并且 分別沿斜度較小的所述斜切部24-5和24-14布置。參考圖25a和25b, 所述凹部被布置為當所述上、下鑲板在其預定的安裝位置中彼此成 角度布置時,所述凹部彼此抵靠以形成完整的鍵槽形狀。當布置在所 述位置時,此時是鍵槽形狀的凹部要容納圖25b所示的相應形狀的支 架25-4,所述支架用螺釘?shù)裙潭ㄖ涟疾?。參考圖25c、 d和e,最后布 置一組覆蓋構件以覆蓋上下鑲板之間的接合連接。所述一組覆蓋構件 包括覆蓋所述鍵槽形支架25-4的構件25-5;分別覆蓋所述連接部 的上、下部分的兩個構件25-6和25-7;以及布置在構件25-6和25-7 下方的支撐構件25-8。
作為被稱作鑲板V和VI的這類構件的示例,應考慮具有固定 窗框的下部的屋頂窗戶,即不能打開的下部的屋頂窗戶。這種屋頂窗 戶中的窗框和框架被提供為一個一體的構件。在此,作為示例,兩屋 頂窗戶的一體式的窗框/框架結構都由涂有聚氨酯的松木制成。
除了所述窗框和框架是一體的之外,作為鑲板V和VI的示例 的下部的屋頂窗戶分別與作為鑲板II和I的示例的相應的上部的屋頂 窗戶的對應部分相同——除了所述框架分別面向所述上鑲板的上水 平部分27-1和26-1。分別參照圖27和26,該表面包括沿所述壁面的 整個長度方向延伸的切除部分27-2和26-2。切除部分27-2和26-2設 置成平放的U形,但沒有上腿。該切除部分中設置有用于容納和緊固 檐槽狀防水構件的凹部和孔,將在后文中對其進行說明。
大致如圖1所示,適于固定不動的下鑲板可以與上鑲板安裝在 一起,使得所述鑲板或者在所述屋頂平面中彼此的延伸平面中設置一 —即下鑲板VI的情形;或者相對于彼此成角度使得所述下鑲板豎直 地安裝在墻壁中并且所述上鑲板安裝在屋頂結構中一一即下鑲板V 的情形。
回到示意性的屋頂窗戶,當下部的屋頂窗戶和上部的屋頂窗戶 要在所述屋頂平面中在彼此的延伸平面中安裝(圖1的鑲板VI)時, 如圖26中所示的所述外表面進一步包括多個套管26-3,其適于容納 螺釘26-4等,所述螺釘用來穿過所述鑲板彼此相靠的表面26-5而將上、下部的屋頂窗戶固定在一起。
在下部的屋頂窗戶和上部的屋頂窗戶要彼此成角度安裝的情況
中(圖1的鑲板V),如圖28所示的所述下部的屋頂窗戶的所述一體 的窗框/框架結構在框架28-5的底部構件的面向外部的側面上進一步 具有附帶的防水構件28-l、 28-2、 28-3;并且在所述底部構件28-5的 下側上具有便于安裝過程的附帶的木質構件28-6。
在將上述類型的鑲板緊密地上下布置時需要特殊的防水構件并 且還可能需要覆蓋構件以使所述接合部不受天氣影響。圖29a示出了 這樣的示例,圖29a是示出如圖1所示的、緊密地安裝于鑲板VI上 方的鑲板I的截面圖。在將鑲板I和VI彼此隔開一定距離安裝后, 將在鑲板I上設置與用在鑲板VI上的防水構件29-1相對應的底部防 水構件,并且將在鑲板VI上設置與用在鑲板I上的防水構件29-2相 對應的頂部防水構件。然而在當前裝置中這兩個防水構件已被罩狀防 水構件29-3取代,其將雨水等引導到沿鑲板IV的側部窗框構件設置 的側部防水構件(未示出)上。此外設置了另外的覆蓋構件29-4以覆 蓋罩狀防水構件29-3從而防止其充滿雪、樹葉等并且給所述窗戶 一種 審美更愉悅的外觀。這種罩狀防水構件可從例如WO2004/055291 了 解。
圖27示出泉板II和V在如圖1所示彼此靠近上下安裝時之間的 連接的細節(jié)。這里也設置了另外的覆蓋構件27-3用于覆蓋所述連接,但 不需要另外的防水構件。
這種覆蓋構件30-l在圖30a中示出并在圖30b中詳細示出。其 包括適于覆蓋從內側看的下鑲板和上鑲板之間的連接部的前部構件 30-2。所述前部構件30-2形成為與中間構件30-3近似垂直,所述中 間構件30-3適于在所述框架構件的全部長度上裝配在所述上鑲板和 下鑲板的相應框架構件之間。所述中間構件30-3在其面向上的表面上 設置有密封帶30-4。所述中間構件在該面向上的表面上和與所述前部 構件30-2相對的表面上還設置有凹部(未示出),該凹部適于容納防 水構件。在所述中間構件的面向下的表面上設置另外的凹部(同樣未 示出),其適于接合所述下鑲板的上水平框架構件的相鄰面上的相應 凹部。此外所述中間構件設置有用來容納螺釘30-5等的套管,所述螺釘用于將所述覆蓋構件緊固至所述下鑲板的上框架構件30-6。這種情 況中所述覆蓋構件30-1適用于15度至55度的屋頂坡度。
當如圖1所示并排安裝窗戶時為每個窗戶提供的側部防水構件 可以重疊方式布置,但優(yōu)選的是采用U形截面的公用側部防水構件 (未示出),其中U形的每個豎直腿部抵靠在每個窗戶的側部窗框構 件上。
以上有關與窗戶的覆蓋和防水有關的考慮也適于其它類型的鑲 板,這些銀板并不用于氣候屏蔽的目的一一例如太陽能收集器。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建筑物的承重結構,其包括基本水平設置的第一組梁和相對于所述第一組梁成直角設置的第二組梁,所述第一組梁和所述第二組梁形成框架,所述框架限定了多個矩形區(qū)域,各所述矩形區(qū)域可由鑲板比如填料、窗戶、門或太陽能收集器占據(jù),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組所述梁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凸起部在安裝完畢的狀態(tài)中,所述凸起部相對于所述框架的平面成近似直角突出;所述凸起部沿著所述梁的側部、與所述梁的長度軸線平行地、沿所述梁的近似全部長度延伸,使得所述凸起部沒有突伸到所述框架的上部水平面之上的部分;并且所述凸起部限定了平行于所述梁的長度軸線延伸的槽,所述槽位于所述梁的主部和所述凸起部之間。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有梁都設置有 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槽。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僅所述第二 組梁設置有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槽。
4.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 一個 或多個所述梁在兩側設置有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槽。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側上的所述凸 起部和/或所述槽相對于所述框架的平面位于不同的高度上。
6.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凸起部在所述框架的平面中的寬度是大約5-30mm,優(yōu)選地是大約 5-15mm,更優(yōu)選地是大約10mm。
7.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槽在所述框架的平面中的寬度是大約5-30mm,優(yōu)選地是大約10-20mm, 更優(yōu)選地是大約15mm。
8.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 一個或多個所述梁在從相對于所述框架的平面看的頂側中設置有排水槽。
9.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三組 梁,所述第三組梁相對于所述第一組梁成直角設置并且相對于所述第二 組梁傾斜設置,所述梁形成兩個不平行的框架部分。
10. —種建筑物包封組件,比如墻壁或屋頂構件,包括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承重結構;以及 占據(jù)所述框架的一個區(qū)域的窗戶,所述窗戶包括固定的框架,所述固定的框架具有沿至少兩個平行的框架構件的長度軸線延伸的槽,并且 其中,所述窗戶通過將所述窗框的所述槽安裝于所述承重結構的所 述梁的所述凸起部上而安裝到所述承重結構上。
11. 一種將鑲板比如窗戶安裝到承重結構上的方法,其中,所述承重結構包括基本水平設置的第一組梁和相對于所述第 一組梁成直角設置的第二組梁,所述第一組梁和所述第二組梁形成框 架,所述框架限定了多個矩形區(qū)域,至少一組所述梁設置有一個或多個 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安裝完畢的狀態(tài)中相對于所述框架的平面成近似 直角突出,并且所述凸起部沿著所述梁的側部、與所述梁的長度軸線平 行地、沿所述梁的近似全部長度延伸,使得所述凸起部沒有突伸到所述 框架的上部水平面之上的部分;并且所述凸起部限定了平行于所述梁的 長度軸線延伸的槽,所述槽位于所述梁的主部和所述凸起部之間,其中,所述鑲板布置在所述框架的一個區(qū)域中,所述鑲板包括具有 槽的固定框架,所述槽沿至少兩個平行的框架構件的長度軸線延伸,并 且其中,所述鑲板通過將所述鑲板框架的所述槽安裝于所述承重結構 的所述梁的所述凸起部上而安裝到所述承重結構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建筑物的承重結構,包括基本水平設置的第一組梁和相對于第一組梁成直角設置的第二組梁,第一和第二組梁形成限定了多個矩形區(qū)域的框架。各矩形區(qū)域可由鑲板比如填料、窗戶、門或太陽能收集器占據(jù)。至少一組梁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凸起部,凸起部在安裝完畢的狀態(tài)中相對于框架的平面成近似直角突出;并且沿著梁的側部、與梁的長度軸線平行地、沿梁的近似全部長度延伸,使得凸起部沒有突伸到框架的上部水平面的部分;并且限定了平行于梁的長度軸線延伸的槽,槽位于梁的主部和凸起部之間。凸起部和槽可設置在梁的兩側。窗戶或其他類型的鑲板通過將窗戶框架中的槽或固定在窗戶框架上的安裝支架安裝于梁凸起部上而安裝在承重結構上。
文檔編號E06B1/56GK101307618SQ200810090410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溫琴佐·皮科 申請人:Vkr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