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地下建筑物養(yǎng)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
背景技術:
1、大體積基礎底板混凝土結構斷面尺寸大、水泥用量多、設計強度高,因此早期水化熱大,釋放的水化熱較集中,內外溫度梯度明顯,存在較大溫度收縮;此外,水化反應消耗大量水分及高溫引起的表面水分大量蒸發(fā),引起較大自收縮和干燥收縮,多種收縮在約束作用下容易導致大體積混凝土開裂。若養(yǎng)護措施不當則易引發(fā)溫度變形裂縫,降低結構承載力和耐久性。目前國內對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多采用傳統人工養(yǎng)護,在前期養(yǎng)護階段,覆蓋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簾,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保溫保濕,當混凝土表面以內40mm~100mm位置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差值少于25℃時,可結束覆蓋養(yǎng)護,采用灑水養(yǎng)護方式繼續(xù)養(yǎng)護。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要求較高,養(yǎng)護時間較長,目前現場覆蓋養(yǎng)護及灑水養(yǎng)護均由人工完成,這類養(yǎng)護方式存在溫濕度掌握不準確、灑水不及時、養(yǎng)護用水量不當,以及養(yǎng)護效率低等問題容易出現因養(yǎng)護措施不到位引起的質量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的大體積基礎底板人工養(yǎng)護產生的灑水不及時、養(yǎng)護用水量不當,以及養(yǎng)護效率低等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包括:移動底座、水箱、噴淋組件和控制器,所述水箱設置于所述移動底座上,所述噴淋組件設置于所述移動底座上且與水箱連通,所述移動底座的四周分別設有激光測距雷達,所述移動底座、所述噴淋組件和所述激光測距雷達均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噴淋組件包括用于噴水的水槍。
2、進一步改進為,所述噴淋組件包括增壓泵,所述增壓泵一端連接所述水箱,另一端連接所述水槍。
3、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水槍上設有霧化噴頭及小型電機,所述小型電機用于控制所述霧化噴頭的噴淋方向。
4、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移動底座包括底盤、驅動電機、車輪和蓄電池,所述車輪設置于所述底盤下,所述驅動電機設置于所述底盤上且與所述車輪連接,所述蓄電池設置于底盤上且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蓄電池、所述驅動電機均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5、進一步改進為,所述移動底座上設有攝像頭,所述攝像頭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6、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控制器上設有無線傳輸模塊,所述控制器通過無線傳輸模塊與移動終端設備連接。
7、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水箱內設有液位傳感器,所述液位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可在大體積基礎底板表面自動移動噴淋,且因具有激光測距雷達,因此可在到達建筑物邊緣時自動掉頭,并往返蛇形軌跡噴淋,噴灑均勻、效率高,而且通過控制器可定時自動噴淋,避免了人工養(yǎng)護時易發(fā)生的養(yǎng)護不及時的問題。
1.一種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動底座、水箱、噴淋組件和控制器,所述水箱設置于所述移動底座上,所述噴淋組件設置于所述移動底座上且與水箱連通,所述移動底座的四周分別設有激光測距雷達,所述移動底座、所述噴淋組件和所述激光測距雷達均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噴淋組件包括用于噴水的水槍;所述移動底座上設有攝像頭,所述攝像頭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組件包括增壓泵,所述增壓泵一端連接所述水箱,另一端連接所述水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槍上設有霧化噴頭及小型電機,所述小型電機用于控制所述霧化噴頭的噴淋方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底座包括底盤、驅動電機、車輪和蓄電池,所述車輪設置于所述底盤下,所述驅動電機設置于所述底盤上且與所述車輪連接,所述蓄電池設置于底盤上且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蓄電池、所述驅動電機均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設有無線傳輸模塊,所述控制器通過無線傳輸模塊與移動終端設備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體積基礎底板養(yǎng)護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內設有液位傳感器,所述液位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