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橋梁清洗領域,具體是一種橋梁清洗設備。
背景技術:
橋梁不僅僅是重要的交通紐帶,還成為了各地的景觀的組成部分。在橋梁的日常維護工作中,路面的清洗尤為基礎性,小橋梁上一般采用人工沖水進行清洗的方式,這一方式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而且清洗效果不佳,沖洗頭噴孔長期裸露在外,導致沖洗管上的噴孔很容易進灰造成噴孔堵塞,從而耽誤正常噴灑工作,而且內部的清洗液容易沉淀,濃度不一,影響清洗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橋梁清洗設備,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橋梁清洗設備,包括基座以及設置在所述基座頂部的沖洗裝置,所述沖洗裝置左側面頂部設有第一凸面臺,所述沖洗裝置右側面底部設有第二凸面臺,所述第一凸面臺內固定設有上下伸長設置的第一輸液管,所述第一凸面臺頂部設有底部與所述第一輸液管頂部伸長尾梢固定連接的沖洗管,所述沖洗管外表面上可滑的設有套管,所述沖洗裝置頂部設有儲液箱,所述儲液箱內設有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底部下方的所述儲液箱內設有向左側伸長設置的導接槽,所述儲液腔內設有上下伸長設置的軸心,所述軸心頂部伸長尾梢與所述儲液腔內頂壁回轉配合連接,所述軸心底部伸長尾梢穿貫所述儲液腔與所述導接槽之間的所述儲液箱且回轉配合連接,所述軸心底部尾梢側面內設有第一卡接槽,所述儲液箱左側的所述沖洗裝置內設有向下伸長設置的內孔,所述內孔下方的所述儲液箱內設有轉換腔,所述轉換腔與所述內孔之間設有擋板,所述擋板內回轉配合連接有上下伸長設置的螺狀桿,所述螺狀桿頂部伸長段經(jīng)所述內孔后探出所述沖洗裝置頂部外,所述螺狀桿頂部尾梢固定設有卡止塊,所述螺狀桿頂部尾梢固定設有卡止塊,所述沖洗裝置頂部外的所述螺狀桿上螺狀紋配合連接有向左右兩側伸長設置的活動板,所述活動板左側尾梢與所述套管右側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板右側伸長段探入所述導接槽內且滑接,所述導接槽內的所述活動板上設有轉換回轉裝置,所述轉換回轉裝置下方的所述沖洗裝置頂部內設有驅動裝置,所述儲液箱頂壁左側開設有加液槽,所述加液槽上部螺狀紋配合連接有密封蓋。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軸心外表面上設置有槳葉。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輸液管底部伸長尾梢探出所述第一凸面臺底部外,所述儲液箱右側底部設有第二輸液管,所述第二輸液管內設有開關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沖洗裝置頂壁側面內且回轉配合連接的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底部配合連接有第一驅動器,所述第一驅動器外表面與所述沖洗裝置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轉軸頂部內設有第二卡接槽。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轉換回轉裝置包括與所述活動板回轉配合連接的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頂部固定設有向上伸長設置且與所述第一卡接槽相對設置的第一外卡接軸,所述第二轉軸底部固定設有向下伸長設置的第二外卡接軸,所述第二外卡接軸底部探入與所述第二卡接槽內且滑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螺狀桿底部伸長段探入所述轉換腔內且尾梢固定設有第一錐面輪,所述轉換腔右側內壁內且設有第二驅動器,所述第二驅動器左側端配合連接有探入所述轉換腔內且與所述第一錐面輪楔合連接的第二錐面輪。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凸面臺頂部固定設有泵頭,所述泵頭頂部設有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二連接端與所述第二輸液管之間連接有皮管,所述第一輸液管底部設有第一連接端,所述第二凸面臺內設有上下伸長設置的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頂部與所述泵頭底部穿貫設置,所述轉換腔下方的所述儲液箱內設有左右伸長設置的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排液管左側伸長尾梢穿貫所述沖洗裝置左側面并探出所述沖洗裝置左側面外,所述第二排液管右側伸長段探入所述第二凸面臺內且尾梢與所述第一排液管底部穿貫設置,所述第一連接端與所述第二排液管左側尾梢之間連接有第三排液管。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沖洗管左側面上設有沖洗孔,所述套管左側面上設有與所述沖洗管上的所述沖洗孔交織設置的沖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螺狀桿頂部伸長段經(jīng)內孔后探出沖洗裝置頂部外,螺狀桿頂部尾梢固定設卡止塊,沖洗裝置頂部外的螺狀桿上螺狀紋配合連接向左右兩側伸長設置的活動板,活動板左側尾梢與套管右側底部固定連接,活動板右側伸長段探入導接槽內且滑接,導接槽內的活動板上設轉換回轉裝置,轉換回轉裝置下方的沖洗裝置頂部內設驅動裝置,從而實現(xiàn)自動活動板的升降工作,實現(xiàn)沖洗工作的開啟和閉合工作以及拌勻的配合連接以及脫離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勞動量。
2.通過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沖洗裝置頂壁側面內且回轉配合連接的第一轉軸,第一轉軸底部配合連接第一驅動器,第一驅動器外表面與沖洗裝置內固定連接,第一轉軸頂部內設第二卡接槽,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拌勻工作,提高拌勻程度,轉換回轉裝置包括與活動板回轉配合連接的第二轉軸,第二轉軸頂部固定設向上伸長設置且與第一卡接槽相對設置的第一外卡接軸,第二轉軸底部固定設向下伸長設置的第二外卡接軸,第二外卡接軸底部探入與第二卡接槽內且滑接從而實現(xiàn)拌勻工作的轉換控制,提高拌勻程度配合連接的同時使沖洗管上的沖洗孔處于開啟狀態(tài),提高沖洗效率。
3.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自動控制沖洗管與套管的開合工作,防止因噴灑管上的噴孔長期裸露在外,而導致噴灑管上的噴孔很容易進灰造成噴孔堵塞,提高使用壽命,能實現(xiàn)自動配合連接完成拌勻工作,防止清洗液沉淀導致噴出的清洗液濃度不均勻。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橋梁清洗設備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橋梁清洗設備拌勻以及沖洗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活動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橋梁清洗設備,包括基座5以及設置在所述基座5頂部的沖洗裝置6,所述沖洗裝置6左側面頂部設有第一凸面臺61,所述沖洗裝置6右側面底部設有第二凸面臺62,所述第一凸面臺61內固定設有上下伸長設置的第一輸液管611,所述第一凸面臺61頂部設有底部與所述第一輸液管611頂部伸長尾梢固定連接的沖洗管613,所述沖洗管613外表面上可滑的設有套管614,所述沖洗裝置6頂部設有儲液箱8,所述儲液箱8內設有儲液腔81,所述儲液腔81底部下方的所述儲液箱8內設有向左側伸長設置的導接槽85,所述儲液腔81內設有上下伸長設置的軸心82,所述軸心82頂部伸長尾梢與所述儲液腔81內頂壁回轉配合連接,所述軸心82底部伸長尾梢穿貫所述儲液腔81與所述導接槽85之間的所述儲液箱8且回轉配合連接,所述軸心82底部尾梢側面內設有第一卡接槽821,所述儲液箱8左側的所述沖洗裝置6內設有向下伸長設置的內孔64,所述內孔64下方的所述儲液箱8內設有轉換腔63,所述轉換腔63與所述內孔64之間設有擋板65,所述擋板65內回轉配合連接有上下伸長設置的螺狀桿651,所述螺狀桿651頂部伸長段經(jīng)所述內孔64后探出所述沖洗裝置6頂部外,所述螺狀桿651頂部尾梢固定設有卡止塊6510,所述沖洗裝置6頂部外的所述螺狀桿651上螺狀紋配合連接有向左右兩側伸長設置的活動板66,所述活動板66左側尾梢與所述套管614右側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板66右側伸長段探入所述導接槽85內且滑接,所述導接槽85內的所述活動板66上設有轉換回轉裝置,所述轉換回轉裝置下方的所述沖洗裝置6頂部內設有驅動裝置,所述儲液箱8頂壁左側開設有加液槽801,所述加液槽801上部螺狀紋配合連接有密封蓋802。
其中,所述軸心82外表面上設置有槳葉83,從而實現(xiàn)儲液腔81清洗液的拌勻。
其中,所述第一輸液管611底部伸長尾梢探出所述第一凸面臺61底部外,所述儲液箱8右側底部設有第二輸液管84,所述第二輸液管84內設有開關閥841,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沖洗的供液控制,作業(yè)過程無需人力參與,減輕工人勞動量,同時提高供液穩(wěn)定性。
其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沖洗裝置6頂壁側面內且回轉配合連接的第一轉軸67,所述第一轉軸67底部配合連接有第一驅動器68,所述第一驅動器68外表面與所述沖洗裝置6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轉軸67頂部內設有第二卡接槽671,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拌勻工作,提高拌勻程度。
其中,所述轉換回轉裝置包括與所述活動板66回轉配合連接的第二轉軸661,所述第二轉軸661頂部固定設有向上伸長設置且與所述第一卡接槽821相對設置的第一外卡接軸662,所述第二轉軸661底部固定設有向下伸長設置的第二外卡接軸663,所述第二外卡接軸663底部探入與所述第二卡接槽671內且滑接從而實現(xiàn)拌勻工作的轉換控制,提高拌勻程度配合連接的同時使沖洗管613上的沖洗孔6131處于開啟狀態(tài),提高沖洗效率。
其中,所述螺狀桿651底部伸長段探入所述轉換腔63內且尾梢固定設有第一錐面輪633,所述轉換腔63右側內壁內且設有第二驅動器632,所述第二驅動器632左側端配合連接有探入所述轉換腔63內且與所述第一錐面輪633楔合連接的第二錐面輪631,從而實現(xiàn)控制沖洗工作的開啟和閉合工作以及拌勻的配合連接以及脫離工作。
其中,所述第二凸面臺62頂部固定設有泵頭624,所述泵頭624頂部設有第二連接端6241,所述第二連接端6241與所述第二輸液管84之間連接有皮管842,所述第一輸液管611底部設有第一連接端612,所述第二凸面臺62內設有上下伸長設置的第一排液管621,所述第一排液管621頂部與所述泵頭624底部穿貫設置,所述轉換腔63下方的所述儲液箱8內設有左右伸長設置的第二排液管622,所述第二排液管622左側伸長尾梢穿貫所述沖洗裝置6左側面并探出所述沖洗裝置6左側面外,所述第二排液管622右側伸長段探入所述第二凸面臺62內且尾梢與所述第一排液管621底部穿貫設置,所述第一連接端612與所述第二排液管622左側尾梢之間連接有第三排液管623。
其中,所述沖洗管613左側面上設有沖洗孔6131,所述套管614左側面上設有與所述沖洗管613上的所述沖洗孔6131交織設置的沖口6141,從而實現(xiàn)沖洗的開啟和閉合工作,提高本裝置的整體使用壽命。
初始狀態(tài)時,活動板66位于導接槽85內最底部位置時,此時,活動板66帶動套管614與沖洗管613完全配合連接,同時,使沖洗孔6131與沖口6141交織分布狀態(tài)如圖3所示,此時,沖洗孔6131為閉合狀態(tài),同時,使第二轉軸661頂部的第一外卡接軸662最大程度遠離第一卡接槽821,此時,使第二轉軸661底部的第二外卡接軸663完全探入第二卡接槽671內。
當需要拌勻工作時,首先通過第二驅動器632帶動第二錐面輪631回轉,并由第二錐面輪631帶動第一錐面輪633以及第一錐面輪633頂部的螺狀桿651,此時,由螺狀桿651帶動活動板66逐漸沿導接槽85內頂壁方向滑動,同時,由活動板66帶動套管614逐漸沿沖洗管613頂部方向滑動,此時,第二轉軸661頂部的第一外卡接軸662逐漸朝第一卡接槽821一側滑動,同時,第二轉軸661底部的第二外卡接軸663逐漸滑出第二卡接槽671內,直至如圖2所示活動板66滑至導接槽85內最頂部位置時,此時,使第二轉軸661頂部的第一外卡接軸662完全探入第一卡接槽821內,同時,使第二外卡接軸663底部段與第二卡接槽671頂部段配合連接,此時,活動板66頂部端與所述卡止塊6510底部相抵接,同時,使套管614上的沖口6141分別移動至沖洗管613上的沖洗孔6131左側相對位置,此時,控制第二驅動器632停止回轉,同時控制第一驅動器68帶動第一轉軸67回轉,由第一轉軸67帶動第二卡接槽671內的第二外卡接軸663回轉,由第二外卡接軸663帶動第二轉軸661以及第二轉軸661頂部的第一外卡接軸662回轉,進而由第一外卡接軸662帶動軸心82回轉實現(xiàn)拌勻工作,當需要沖洗時,此時開啟開關閥841,使清洗液經(jīng)第二輸液管84后流入皮管842內,然后經(jīng)皮管842流入泵頭624內,此時,開啟泵頭624,使加壓過的清洗液依次經(jīng)第一排液管621、第二排液管622和第三排液管623后流入第一輸液管611內,然后經(jīng)第一輸液管611流入沖洗管613內,最后經(jīng)沖洗管613上的沖洗孔6131以及沖口6141噴出。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螺狀桿頂部伸長段經(jīng)內孔后探出沖洗裝置頂部外,螺狀桿頂部尾梢固定設卡止塊,沖洗裝置頂部外的螺狀桿上螺狀紋配合連接向左右兩側伸長設置的活動板,活動板左側尾梢與套管右側底部固定連接,活動板右側伸長段探入導接槽內且滑接,導接槽內的活動板上設轉換回轉裝置,轉換回轉裝置下方的沖洗裝置頂部內設驅動裝置,從而實現(xiàn)自動活動板的升降工作,實現(xiàn)沖洗工作的開啟和閉合工作以及拌勻的配合連接以及脫離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勞動量。
2.通過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沖洗裝置頂壁側面內且回轉配合連接的第一轉軸,第一轉軸底部配合連接第一驅動器,第一驅動器外表面與沖洗裝置內固定連接,第一轉軸頂部內設第二卡接槽,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拌勻工作,提高拌勻程度,轉換回轉裝置包括與活動板回轉配合連接的第二轉軸,第二轉軸頂部固定設向上伸長設置且與第一卡接槽相對設置的第一外卡接軸,第二轉軸底部固定設向下伸長設置的第二外卡接軸,第二外卡接軸底部探入與第二卡接槽內且滑接從而實現(xiàn)拌勻工作的轉換控制,提高拌勻程度配合連接的同時使沖洗管上的沖洗孔處于開啟狀態(tài),提高沖洗效率。
3.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自動控制沖洗管與套管的開合工作,防止因噴灑管上的噴孔長期裸露在外,而導致噴灑管上的噴孔很容易進灰造成噴孔堵塞,提高使用壽命,能實現(xiàn)自動配合連接完成拌勻工作,防止清洗液沉淀導致噴出的清洗液濃度不均勻。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