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34826閱讀:1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例如錘或者錘鉆等那樣以固定周期往復驅(qū)動前端工具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中的把手的防振結構。
      背景技術
      例如,在像錘那樣的具有防振結構的把手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中,為了在進行加工作業(yè)時,減小作業(yè)工具主體上所產(chǎn)生的振動向把手的傳遞,采用使該把手經(jīng)由彈性橡膠件 連接在作業(yè)工具主體(振動產(chǎn)生部)上的結構。在例如JP特公昭58-34271號公報(專利 文獻1)中公開了這樣的作業(yè)工具。彈性橡膠件的剪切剛度低于壓縮剛度。也就是說,彈性 橡膠件具有通過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比通過壓縮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高的 特性。在上述公報所記載的作業(yè)工具中,在作業(yè)工具主體的長軸方向(水平方向)以及與 該長軸方向交叉的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利用通過橡膠件的剪切變形使振動衰減的衰 減作用來減小振動從作業(yè)工具主體向把手的傳遞。但是,上述公報記載的防振結構是彈性體的剪切方向限定于作為作業(yè)工具主體的 長軸方向的水平方向和與該水平方向交叉的垂直方向的結構,在除了上述以外的方向上減 小振動效果低,在這一方面具有改進的余地。專利文獻1 JP特公昭58-34271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本發(fā)明是鑒于這一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手持式作業(yè)工具中,有助于進 一步提高減小把手振動的效果的技術。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優(yōu)選方式為,一種手持式作業(yè)工 具,通過前端工具在長軸方向上的直線運動對被加工件進行規(guī)定的加工作業(yè),具有作業(yè)工 具主體,在前端區(qū)域能夠安裝前端工具;把手,配置在作業(yè)工具主體的與前端工具相反側的 后端部側,供作業(yè)者握持;彈性體,位于作業(yè)工具主體與把手之間,用于減小從作業(yè)工具主 體輸入至把手的振動;主體側支撐部,設置在作業(yè)工具主體上,用于支撐彈性體;把手側支 撐部,設置在把手上,用于支持彈性體。此外,作為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典型地,除 了使前端工具僅進行長軸方向上的沖擊動作或者使前端工具進行沖擊動作和旋轉動作而 對被加工件進行錘擊作業(yè)或錘鉆作業(yè)等的錘或錘鉆等沖擊作業(yè)工具之外,還廣泛地包含使 刀片進行往復直線運動而對被加工件進行切斷作業(yè)的往復式鋸和線鋸等切斷作業(yè)工具。另 夕卜,作為本發(fā)明的“彈性體”,典型地,橡膠件符合彈性體。另外,作為本發(fā)明的“支撐”方式 優(yōu)選如下任意一種方式,即,例如利用粘接劑將主體側支撐部、把手側支撐部與彈性體接合 起來的方式,通過接觸面的摩擦力支撐彈性體的方式或者通過將彈性體卡合于形成在主體 側支撐部和把手側支撐部上的卡合凹部中來支撐彈性體的方式等。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優(yōu)選方式,由彈性體、以夾持該彈性體的方式相 向配置的主體側支撐部和把手側支撐部構成防振部。并且,設定用前端工具的長軸方向定 義的Z軸、分別與該Z軸交叉的Y軸、X軸,防振部構成為彈性體的變形在Z軸、Y軸、X軸各 軸方向上分別為剪切變形。此外,本發(fā)明的“剪切變形”只要是彈性體的變形包括剪切變形 的結構即可,優(yōu)選如下任意一種變形,即僅通過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變形,或者伴隨有壓縮變形 的變形。在本發(fā)明中,彈性體的剪切剛度低于壓縮剛度,也就是說,利用通過剪切變形產(chǎn)生 的減小振動效果比通過壓縮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高的特性,使連接作業(yè)工具主體和把 手的防振部形成如下的結構,即,在相互交叉的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利用通過彈 性體的剪切變形使振動衰減的衰減作用,減小從作業(yè)工具主體側向把手的振動傳遞。由此, 能夠提供如下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實際上在包括Z軸、 Y軸、X軸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夠通過彈性體的剪切變形來使把手的振動減 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其他方式,把手構成為配置在作業(yè)工具主體的與前端工具相反側的后部側的主把手。根據(jù)本發(fā)明,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實際 上在包括Z軸、Y軸、X軸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主把手能夠通過彈性體的剪切變 形來實現(xiàn)振動減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其他方式,把手構成為安裝在作業(yè)工具主體的前 部側的輔助把手。此外,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構成為相對于作業(yè)工具主體能夠自由裝 卸。根據(jù)本發(fā)明,在ζ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實際上在包括Z軸、Y軸、X軸方向合 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輔助把手能夠通過彈性體的剪切變形來實現(xiàn)振動減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其他方式,在防振部的Z軸、Y軸、X軸中任一個軸 的方向上的剖面,在主體側支撐部與把手側支撐部之間都具有彈性體。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上 述那樣構成,在Z軸、Y軸、X軸各軸方向上,能夠利用彈性體的剪切變形來減小從作業(yè)工具 主體向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的振動傳遞。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其他方式,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通過至少兩個防 振部與作業(yè)工具主體接合起來。各防振部中的主體側支撐部與把手側支撐部具有夾持彈性 體相互相向的配合面。并且,各防振部中的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與把手側支 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相互一致。另外,其中一個防振部中的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與 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和其中另一個防振部中的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與把 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相互不同??傊?,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通過至少兩個防振 部與作業(yè)工具主體接合起來,并且關于上述的防振部,主體側支撐部與把手側支撐部的相 互相向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構成為在一個防振部與另一個防振部不同。此外,關于本發(fā)明 的“配合面”,典型地由平的斜面構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一方防振部與另一方防振部形成主體側支撐部與把手側支撐部 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不同的結構,所以對于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來說,能夠?qū)腨軸方向 和χ軸方向輸出的振動獲得通過彈性體的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其他方式,防振部中的主體側支撐部與把手側支 撐部具有夾持彈性體相互相向的配合面。并且,主體側支撐部與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由斜面構成,該斜面形成為該配合面的法線方向與Z軸正交,且該配合面的法線方向分別呈 傾斜狀與Y軸和χ軸交叉。根據(jù)本發(fā)明,關于彈性體的剪切變形,能夠使主體側支撐部和把手側支撐部與彈 性體的支撐點間距離在Z軸方向上比其他的Y軸和X軸大,換言之,能夠使主體側支撐部和 把手側支撐部的剪切力作用在彈性體上的輸入點間距離在Z軸方向上比其他Y軸和X軸 大。即,能夠使Z軸方向上的剪切變形比Y軸和X軸方向上的剪切變形呈現(xiàn)得大。因此,在 振動減小要求高的Z軸方向上,能夠提高通過彈性體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其他方式,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在沿Y軸的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該延伸方向的上側與下側以及隔著Y軸的左側與右側,主 把手或者輔助把手分別通過防振部與作業(yè)工具主體接合起來。各防振部中的主體側支撐部 與把手側支撐部具有夾持彈性體相互相向的配合面。并且,各防振部中的主體側支撐部的 配合面與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構成為,對于上側的防振部和下側的防振部, 隔著χ軸對稱,對于左側的防振部和右側的防振部,隔著Y軸對稱。根據(jù)本發(fā)明,如上所述,通過使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經(jīng)由對稱配置在上下、左右4 處的防振部與作業(yè)工具主體接合起來,能夠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發(fā)揮基 于彈性體的剪切變形的減小振動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的優(yōu)選方式,構成應用于通過前端工具對被加工件進行規(guī) 定的加工作業(yè)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輔助把手。輔助把手具有把手主體部,能夠自由裝卸地 安裝在作業(yè)工具主體上,柄部,連接在把手主體部上,并且供作業(yè)者握持,彈性體,位于把手 主體部與柄部之間,用于減小振動從把手主體部向柄部的傳遞,主體側支撐部,設置在把手 主體部上,用于支撐彈性體,柄側支撐部,設置在柄部上,用于支撐彈性體;由彈性體、以夾 持該彈性體的方式相向配置的主體側支撐部與柄側支撐部構成防振部。并且,設定用作業(yè) 工具主體部的長軸方向定義的Z軸、分別與Z軸交叉的Y軸、X軸,防振部構成為彈性體的 變形在Z軸、Y軸、X軸各軸方向上分別為剪切變形。此外,本發(fā)明的“剪切變形”只要是彈 性體的變形包括剪切變形的結構即可,優(yōu)選如下任意一種變形,即僅通過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 變形,或者伴隨有壓縮變形的變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彈性體的剪切剛度低于壓縮剛度,也就是說,利用通過剪 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比通過壓縮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高的特性,使連接把手主 體部與柄部的防振部形成如下的結構,即,在相互交叉的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 利用通過彈性體的剪切變形使振動衰減的衰減作用,減小從把手主體部側向柄部的振動傳 遞。由此,能夠提供如下的輔助把手,即,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實際上在包括 Z軸、Y軸、X軸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夠通過彈性體的剪切變形來使柄部的振 動減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的其他方式,柄部為如下結構,該柄部的長軸方向上的端 部分別經(jīng)由在與該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臂部與把手主體部連接起來。 艮口,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構成D形把手。此外,關于本發(fā)明的“臂部”優(yōu)選設置在柄部側的方 式或者設置在把手主體部側的方式的任意方式。如果是將臂部設置在把手主體部側的方 式,則防振部位于臂部與柄側之間,如果是將臂部設置在柄部側的方式,則防振部位于臂部 與把手主體部之間。另外“平行”優(yōu)選包括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根據(jù)本發(fā)明,關于D形輔助把手的柄部,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實際上在包括Z軸、Y軸、X軸方向合 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夠通過彈性體的剪切變形來實現(xiàn)振動減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的其他方式,柄部為如下結構,該柄部的長軸方向上的一 端連接在所述把手主體部上,并且長軸方向上的另一端為自由狀態(tài)。即,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 構成桿形把手。根據(jù)本發(fā)明,關于桿形的輔助把手的柄部,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 上,實際上在包括Z軸、Y軸、X軸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夠通過彈性體的剪切 變形來實現(xiàn)振動減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其他方式,防振部具有旋轉限制機構,該旋轉限 制機構允許主把手和輔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相對于作業(yè)工具主體的通過彈性體的變形產(chǎn) 生的向Z軸、Y軸、X軸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并限制主把手和輔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圍繞所 述Y軸的旋轉。在采用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經(jīng)由防振部可在全部方向(Z軸、Y軸、X軸)上轉動的 結構的情況下,在進行加工作業(yè)時,當對該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作用圍繞其長軸方向即圍 繞Y軸的旋轉力時,產(chǎn)生該主把手或者輔助把手相對于作業(yè)工具主體進行圍繞Y軸的相對 旋轉的現(xiàn)象,從而作業(yè)變得困難。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通過旋轉限制機構限制主把手和 輔助把手的至少一方圍繞Y軸的相對旋轉,從而提高使用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其他方式,旋轉限制機構由與彈性體不同的另外 的彈性體構成,該另外的彈性體在主把手與輔助把手的至少一方和作業(yè)工具主體之間配置 成架橋狀。此外,作為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彈性體”,典型地,扭桿符合。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追加 設定另外的彈性體,能夠簡單地構筑旋轉限制機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的其他方式,防振部具有旋轉限制機構,該旋轉限制機構 允許柄部相對于把手主體部的通過彈性體的變形產(chǎn)生的向Z軸、Y軸、X軸各軸方向的相對 移動,并限制該柄部圍繞Y軸的旋轉。關于輔助把手,在采用柄部經(jīng)由防振部可在全部方向(Z軸、Y軸、X軸)上轉動的 結構的情況下,在利用手持式作業(yè)工具進行加工作業(yè)時,在對該柄部作用圍繞其長軸方向 即圍繞Y軸的旋轉力時,產(chǎn)生柄部相對于把手主體部圍繞Y軸進行相對旋轉的現(xiàn)象,使作業(yè) 變得困難。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通過旋轉限制機構限制柄部圍繞Y軸相對于把手主體部 的相對旋轉,從而提高使用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輔助把手的其他方式,旋轉限制機構由與彈性體不同的另外的彈性 體構成,該另外的彈性體在柄部與把手主體部之間配置成架橋狀。此外,作為本發(fā)明的“另 外的彈性體”,典型地,扭桿符合。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追加設定另外的彈性體,能夠簡單地構 筑旋轉限制機構。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在手持式作業(yè)工具中有助于提高減小把手振動的效果的技 術。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使用電動式的錘鉆作為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一個例子來說明本實施方式。在圖1中示出了本實施方式的電動式錘鉆的整體結 構的側剖視圖。如圖1所示,概括來看,本實施方式的錘鉆101以主體部103、錘鉆頭119和 手柄109為主體構成,其中,主體部103形成錘鉆101的外輪廓,錘鉆頭119經(jīng)由刀夾137 能夠自由裝卸地安裝在該主體部103的前端區(qū)域(圖示左側),手柄109連接在主體部103 的錘鉆頭119的相反側,供使用者握持。主體部103對應于本發(fā)明的“作業(yè)工具主體”,錘鉆 頭119對應于本發(fā)明的“前端工具”,手柄109對應于本發(fā)明的“把手”以及“主把手”。錘鉆 頭119以能夠向刀夾(tool holder) 137的長軸方向相對往復運動并且向刀夾137周向的 相對轉動被限制的狀態(tài)被刀夾137保持著。此外為了說明方便,將錘鉆頭119 一側稱為前, 將手柄109 —側稱為后。主體部103包括馬達殼105,容置有驅(qū)動馬達111 ;齒輪箱107,容置有作為驅(qū)動 機構的運動變換機構113、沖擊構件115和動力傳遞機構117。驅(qū)動馬達111的旋轉輸出通 過運動變換機構113適當變換為直線運動后傳遞至沖擊構件115,經(jīng)由該沖擊構件115產(chǎn)生 向錘鉆頭119的長軸方向(圖1的左右方向)的沖擊力。另外,驅(qū)動馬達111的旋轉輸出 通過動力傳遞機構117被適當減速后傳遞至錘鉆頭119,使該錘鉆頭119在周向上進行旋轉 動作。運動變換機構113以曲柄機構為主體構成。曲柄機構構成為,通過被驅(qū)動馬達111 旋轉驅(qū)動,作為構成該曲柄機構的末端可動部件的驅(qū)動件的活塞129在錘鉆頭長軸方向上 進行直線動作。另一方面,動力傳遞機構117以由多個齒輪形成的齒輪減速機構為主體而 構成,將驅(qū)動馬達111的旋轉力傳遞至刀夾137。由此,刀夾137在鉛垂面內(nèi)旋轉,隨之被該 刀夾137保持的錘鉆頭119旋轉。沖擊構件115以作為沖擊件的撞擊器143和作為中間件的沖擊栓145為主體構 成,其中,該撞擊器143與活塞129 —起能夠自由滑動地配置在缸體141的鏜(bore)內(nèi)壁 中,該沖擊栓145能夠自由滑動地配置在刀夾137中。撞擊器143經(jīng)由隨著活塞129的滑 動動作而產(chǎn)生的缸體141的空氣室141a的空氣彈簧被驅(qū)動,而撞擊(沖擊)沖擊栓145,經(jīng) 由該沖擊栓145將沖擊力傳遞至錘鉆頭119。在上述那樣構成的錘鉆101中,當驅(qū)動馬達111被通電驅(qū)動時,從曲柄機構構成的 運動變換機構113經(jīng)由沖擊構件115對錘鉆頭119對施加長軸方向的沖擊力,并且經(jīng)由齒 輪減速機構構成的動力傳遞機構117對錘鉆頭119向周向的旋轉力。這樣,錘鉆頭119進 行長軸方向上的錘擊動作和周向的鉆動作,從而能夠?qū)Ρ患庸ぜ?混凝土)進行開孔作業(yè)。此外,錘鉆101構成為能夠適當轉換進行對錘鉆頭119僅施加長軸方向的沖擊力 而對被加工件進行加工作業(yè)的所謂的錘擊加工作業(yè)和對錘鉆頭119施加長軸方向的沖擊 力和周向的旋轉力而對被加工件進行加工作業(yè)的所謂的錘鉆作業(yè),但因為這一點與本發(fā)明 沒有直接關系,所以省略其說明。在通過錘鉆101進行加工作業(yè)時,隨著錘鉆頭119的沖擊動作,在主體部103上產(chǎn) 生振動。此時主要的振動是錘鉆頭119長軸方向上的振動。為了減小主體部103上所產(chǎn)生 的振動向手柄109的傳遞,該手柄109經(jīng)由防振部159連接在主體部103的后端部上。下 面,參照圖2 圖8說明手柄109的連接結構。此外,在下面的說明中,以錘鉆頭119的長 軸方向即前后方向為Z軸,以與該Z軸正交的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為Y軸,以與Z軸正交的 水平方向即左右方向為X軸。
      手柄109形成經(jīng)由減小振動用的防振部159連接在覆蓋主體部103的后部(圖1 中的右側)的蓋部件151上的結構,由此,構成由手柄109和蓋部件151形成的手柄組件。 防振部159對應于本發(fā)明的“防振部”。此外,蓋部件151在組件化后,如圖1和圖3所示, 以配置在主體部103的后部的狀態(tài),通過為了方便而省略了圖示的螺釘將蓋部件151的規(guī) 定多處固定在作為主體部103的構成部件的齒輪箱107以及馬達殼105上。S卩,蓋部件151 是最終組裝在主體部103上的主體部側部件。在圖2中示出了組件化前的手柄109和蓋部 件151,在圖3 圖7中示出了組件化了(被連接了)的狀態(tài)的手柄109和蓋部件151,由 該手柄109和蓋部件151構成閉環(huán)狀的D形把手。如圖2所示,蓋部件151在Y軸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作為其延伸端部的上部和下部具有用于支撐減小振動用的彈性橡膠件152的橡膠件支撐體153。彈性橡膠件152對應于 本發(fā)明的“彈性體”,蓋部件151的橡膠件支撐體153對應于本發(fā)明的“主體側支撐部”。手柄109形成為在側面觀察時大致呈“ 二 ”字形,具有在Y軸方向上延伸的柄部155 和用于在作為該柄部155的延伸方向端部的上部和下部支撐彈性橡膠件152的橡膠件支撐 體157。手柄109的橡膠件支撐體157對應于本發(fā)明的“把手側支撐部”。并且,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和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經(jīng)由彈性橡膠件152連接 起來。由此,手柄109被允許相對于蓋部件151進行基于彈性橡膠件152的彈性變形的相 對移動。彈性橡膠件152、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以及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構成防振部 159。在本實施方式中,上下、左右設置有由4個彈性橡膠件152、保持該4個彈性橡膠件152 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以及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形成的共計4個防振部159。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手柄109相對于蓋部件151相對移動時,防振部159中的彈性 橡膠件152的彈性變形在相互交叉的Z軸、Y軸、X軸的各軸方向上分別包括剪切變形。艮口, 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利用通過彈性橡膠件152的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使振動衰減 的衰減作用,減小從主體部103側向手柄109的振動傳遞。下面,說明為了實現(xiàn)這一要求而構成的防振部159的詳細結構。蓋側的上部和下 部的橡膠件支撐體153從蓋部件151的后部朝向后方突出規(guī)定長度,柄側的上部和下部的 橡膠件支撐體157從柄部155的上下端部朝向前方突出規(guī)定長度。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 的上下方向配置間隔設定得比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的上下方向配置間隔窄,由此,蓋側 上下的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上下的橡膠件支撐體157配置為在上下方向相互相向。即, 柄側上下的橡膠件支撐體157配置在蓋側上下的橡膠件支撐體153的內(nèi)側。此外,該內(nèi)外 的配置關系也可以顛倒。在上側的防振部159中,從Z軸方向觀察,相互相向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 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配合面153a、157a形成大致V字形。另一方面,在下側的防振部159 中,從Z軸方向觀察,相互相向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配合面 153a、157a形成大致倒V字形。即,上下的防振部159中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 膠件支撐體157具有夾持彈性橡膠件152相互相向的配合面153a、157a。并且,上下的防 振部159中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的配合面153a的法線方向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 的配合面157a的法線方向一致。另外,上下的防振部159中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 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配合面153a、157a由如下那樣的平的斜面構成,即,該配合面153a、 157a的法線方向與Z軸正交(參照圖6和圖7),該配合面153a、157a的法線方向分別以規(guī)定角度(例如,大概45度)呈傾斜(參照圖5)狀地與Y軸和X軸交叉。進而,防振部159 中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和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配合面153a、157a (斜面)形成為 隔著Y軸左右對稱,另外隔著X軸上下對稱。另外,上下的防振部159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配 合面153a、157a間隔規(guī)定的間隙相向,并且在各配合面153a、17a上分別形成有大致半球凹 面狀的卡合凹部153b、157b,通過該卡合凹部153b、157b以夾持的方式支撐球狀的彈性橡 膠件152。此外,為了能夠這樣進行裝配,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 中的至少一方相對于蓋部件151或者柄部155作為另外單獨的部件形成,并且通過為了方 便而省略了圖示的螺釘?shù)裙潭ā1緦嵤┓绞降腻N鉆101是上所那樣構成的。在進行錘鉆作業(yè)時,在主體部103上產(chǎn)生沖擊性且周期性的振動,但能夠通過防振部159的彈性橡膠件152的彈性變形即包括 壓縮變形的剪切變形減小該振動從主體部103向手柄109側的輸入。在本實施方式中,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配合面153a、 157a形成其法線方向與Z軸正交的結構(換言之,配合面153a、157a的面方向與Z軸平 行)。因此,在從主體部103輸入至手柄109側的振動的方向為Z軸方向的情況下,基于蓋 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在Z軸方向(圖6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相對 移動,經(jīng)由彈性橡膠件152與卡合凹部153b、157b接觸的球面狀接觸面對彈性橡膠件152 主要作用剪切方向的力。即,在Z軸方向上輸入振動時的彈性橡膠件152的彈性變形是以 剪切變形為主(伴隨有一部分壓縮變形)的變形,從而能夠通過因該剪切變形所產(chǎn)生的使 振動衰減的作用,減小振動從主體部103向手柄109的傳遞。此外,作為剪切方向上的力包 括線性地切斷的方向上的力或者擰斷的方向上的力。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減小振動要求高的Z軸方向即錘鉆頭119的沖擊方向 上,作為彈性橡膠件152的彈性變形的方式,剪切變形表現(xiàn)得顯著,由此,能夠高效地確保 手柄109在Z軸方向上的減小振動效果。另外,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配合面153a、157a由其 法線方向分別以規(guī)定角度呈傾斜狀地與Y軸和X軸交叉的斜面構成。因此,在主體部103 上產(chǎn)生的Y軸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振動或者X軸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振動向彈性橡膠 件152輸入時,基于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在Y軸方向(圖5中 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對移動或者在X軸方向(圖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經(jīng)由彈 性橡膠件152與卡合凹部153b、157b接觸的球面狀接觸面對彈性橡膠件152作用壓縮方向 和剪切方向的力。即,從Y軸方向或者X軸方向向彈性橡膠件152輸入振動時的彈性橡膠 件152的變形表現(xiàn)為彈性橡膠件152壓縮變形和剪切變形這兩種。彈性橡膠件152的剪切 剛度低于壓縮剛度。因此,在該Y軸方向和X軸方向上,能夠獲得通過彈性橡膠件152的剪 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手柄109振動的效果和通過壓縮變形產(chǎn)生的防止手柄109的晃動效果這 兩種效果。此外,由于能夠獲得防止晃動效果,所以能夠確保作業(yè)的穩(wěn)定性(操作性)。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彈性橡膠件152的剪切剛度低于壓縮剛度,利用通過 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比通過壓縮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高的特性,在Z軸、Y 軸、X軸這3個軸的各個方向上表現(xiàn)為彈性橡膠件152的剪切變形,由此,在Z軸、Y軸、X軸 這3個軸方向上,實際上在包括Z軸、Y軸、X軸方向合成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夠獲得利用了彈性橡膠件152的剪切變形的減小手柄109振動的效果。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關于防振部159,在Z軸、Y軸、X軸各軸方向上,無論從哪個 剖面觀察,在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之間都具有彈性橡膠件152, 因此在Z軸、Y軸、X軸各軸方向上,能夠合理地實現(xiàn)通過彈性橡膠件152的剪切變形來減小 從主體部103向手柄109的振動傳遞。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下和左右4處,使手柄109經(jīng)由彈性橡膠件152連接在主體部103上,而且,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相互相向的配合面 153a、157a的法線方向設定為隔著X軸上下對稱且隔著Y軸左右對稱。由此,能夠在上下方 向和左右方向上,穩(wěn)定地發(fā)揮通過彈性橡膠件152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接著,參照圖8和圖9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在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 動式錘鉆中,在采用了手柄109能夠經(jīng)由防振部159相對于蓋部件151 (主體部103)在全 部方向(Z軸、Y軸、X軸)上相對移動的結構的情況下,在進行加工作業(yè)時,當對該手柄109 作用圍繞其長軸方向即圍繞Y軸的旋轉力時,有可能產(chǎn)生手柄109相對于蓋部件151圍繞 Y軸相對旋轉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作業(yè)變得困難。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為了限制上述的手柄109圍繞Y軸的旋轉而具有扭桿 161,除了這一點以外大致與前述的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對于同一結構部件標注同一附圖 標記,省略或者簡略其說明。扭桿161對應于本發(fā)明的“旋轉限制機構”和“另外的彈性體”。 圖8是表示手柄109經(jīng)由上下的防振部159連接在蓋部件151上的結構的D形把手的縱剖 視圖,圖9是圖8中的D-D線剖視圖。在該實施方式中,扭桿161是通過將圓棒狀的彈簧件彎折為大致方形而形成的, 安裝在下部的防振部159中。在下部的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的下表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 (X軸方向)上延伸的安裝槽153c,在下部的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后表面形成有在左右 方向(X軸方向)上延伸的安裝槽157c。并且,扭桿161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下邊的直線 部161a嵌入在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的安裝槽153c中,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上邊的直 線部161b嵌入在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安裝槽157c中,在該狀態(tài)下,固定在蓋側橡膠件 支撐體153的下表面和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后表面上的桿蓋163將扭桿161保持在槽 內(nèi)。即,扭桿161在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之間配置成架橋狀。上述那樣安裝的扭桿161,能夠以嵌入在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的安裝槽153c中 的下邊的直線部161a作為支點,在前后方向上相對自由轉動,另外,上下的直線部161a、 161b能夠在安裝槽153c、157c中在該安裝槽153c、157c的延伸方向上相對自由滑動,而且, 上邊的直線部161b能夠相對于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安裝槽157c在上下方向上相對自 由滑動。由此,扭桿161允許手柄109經(jīng)由防振部159相對于蓋部件151在全部方向(Z軸、 Y軸和X軸方向)上相對移動。另一方面,由于嵌入在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和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的安裝槽 153c、157c中的上下的直線部161a、161b與該安裝槽153c、157c的壁面和桿蓋163的壁面 面(線)接觸,所以扭桿161限制手柄109相對于蓋部件151圍繞Y軸的旋轉。因而,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利用錘鉆101進行加工作業(yè)時,對經(jīng)由防振部159連接 在蓋部件151上的手柄109作用圍繞其長軸方向即圍繞Y軸的旋轉力,由此,在彈性橡膠件152產(chǎn)生彈性變形而手柄109要旋轉時,扭桿161施加抵抗所述圍繞Y軸的旋轉力的力。由 此,限制手柄109圍繞Y軸進行相對旋轉,能夠抑制手柄109與主體部103間無用的相對移 動,從而能夠提高作業(yè)性。(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接著,參照圖10和圖11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關于第二實施方式的扭桿161的變形例。圖10是表示手柄109經(jīng)由上下的防振部159連接在蓋部件 151上的結構的D形把手的縱剖視圖,圖11是圖10中的E-E線剖視圖。在該變形例中,扭桿161是通過將圓棒狀的彈簧件彎折為大致“ 二 ”字形而形成 的。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下邊的直線部161a嵌入在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的安裝槽 153c中,從該下邊的直線部161a的端部向上方呈直線狀地延伸的左右的垂直部161c嵌入 在形成于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上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的安裝槽157d中。此外, 扭桿161允許手柄109經(jīng)由防振部159相對于蓋部件151在全部方向(Z軸、Y軸和X軸方 向)上相對移動的結構、被桿蓋163保持的結構等其他結構,與第二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因而,根據(jù)該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在利用錘鉆101進行加工作業(yè)時, 扭桿161限制手柄109相對于蓋部件151圍繞Y軸進行相對旋轉,從而能夠提高作業(yè)性。此外,在第二和第三實施方式中,關于手柄109經(jīng)由上下的防振部159連接在蓋部 件151上的結構以及通過扭桿161限制手柄109圍繞Y軸的旋轉的結構,以適用于安裝在主 體部103后部的D形主把手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不僅適用于D形主把手,也能夠適用于安 裝在主體部103前端側的D形輔助把手。在適用于輔助把手的情況下,該輔助把手能夠自 由裝卸地安裝在主體部103前方側,具體地說,在圖1中,該輔助把手能夠自由裝卸地安裝 在主體部103的容置有沖擊栓145的區(qū)域即筒體(barrel) 103a的外周。因此,蓋部件151 構成為能夠使用以往公知的安裝方法安裝在該筒體103a上。因而,適用于D形輔助把手的 蓋部件151對應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9 11中的“作業(yè)工具主體”,還對應于權利要求12 和13中的“把手主體部”,手柄109對應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12和13中的“柄部”。另外,在第二和第三實施方式中,形成將扭桿161設置在下部的防振部159上的結 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設置在上下的兩個防振部159上,或者僅設置在上部的防振部159 上。另外,扭桿161不限于圖示的方形、“二 ”字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狀,例如“H”形。(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圖12和圖13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適用于能夠 自由裝卸地安裝在主體部103上的桿形輔助把手171,在圖12中以立體圖示出了輔助把 手171,在圖13中示出輔助把手171的縱剖視圖。桿形輔助把手171以把手主體部172和 柄部176為主體構成,其中,該把手主體部172能夠自由裝卸地安裝在主體部103的筒體 103a(參照圖1)上,該柄部176經(jīng)由防振部177連接在該把手主體部172上。此外,把手主 體部172能夠通過把手安裝單元自由裝卸地安裝在筒體103a上,該把手安裝單元包括承受 筒體103a的外周下部區(qū)域的安裝部件173、壓入筒體103a的外周上部區(qū)域的緊固帶174、 用于將該緊固帶174緊固在筒體103a上或者將該緊固帶174松緩的螺釘部件175等,但把 手安裝單元與本發(fā)明沒有直接關系,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把手主體部172對應于本發(fā)明 (權利要求9 11)的“作業(yè)工具主體”。柄部176由在上下方向(Y軸方向)上呈直線狀地延伸的大致圓筒狀的筒狀部件形成,柄部176的長軸方向(延伸方向)的一端(上端)經(jīng)由減小振動用的防振部177連 接在把手主體部172上,另一端(下端)成為自由端。防振部177包括橡膠件支撐體178,固定地設置在把手主體部172的安裝部件 173的下端部;橡膠件支撐體179,與該橡膠件支撐體178相向,固定地設置在柄部176的長 軸方向一端部(上端部);兩個彈性橡膠件181,被上述的兩橡膠件支撐體178、179以夾持 的方式保持著。由此,柄部176以被允許相對于安裝部件173進行基于彈性橡膠件181的 彈性變形的相對移動的狀態(tài)被連接。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兩個彈性橡膠件181、保持該 兩個彈性橡膠件181的把手主體側的橡膠件支撐體178以及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形成的 共計兩個防振部177隔著Y軸設置在左右。把手主體側的橡膠件支撐體178對應于本發(fā)明 的“主體側支撐部”,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本發(fā)明的“把手側支撐部”以及“柄側支撐部”, 彈性橡膠件181對應于本發(fā)明的“彈性體”。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如下結構,即,在柄部176相對于把手主體部172相對移動 時,防振部177中的彈性橡膠件181的彈性變形在相互交叉的Z軸(前后方向)、Y軸(上 下方向)、X軸(左右方向)各軸方向上分別包括剪切變形。即,在Z軸、Y軸、X軸這3個 軸方向上,利用通過彈性橡膠件181的剪切變形使振動衰減的衰減作用來減小從把手主體 部172向柄部176的振動傳 遞。下面,說明為了實現(xiàn)這一作用而構成的防振部177的詳細結構。從Z軸方向觀察, 防振部177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相向的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和柄側橡膠件支撐體 179的配合面178a、179a形成大致倒V字形(山形)。即,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和 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具有夾持彈性橡膠件181相互相向的配合面178a、179a。并且,防 振部159的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的配合面178a的法線方向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 179的配合面179a的法線方向一致。另外,防振部177中的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 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的配合面178a、179a由如下的平的斜面構成,即,該配合面178a、 179a的法線方向與Z軸正交,配合面178a、179a的法線方向分別以規(guī)定角度(例如,大致 45度)呈傾斜狀地與Y軸和X軸交叉(參照圖13)。而且,防振部177的把手主體側橡膠 件支撐體178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的配合面178a、179a (斜面)形成為隔著Y軸左右 對稱。另外,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的配合面178a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的配 合面179a間隔規(guī)定的間隙相向,并且在各配合面178a、179a上分別形成有大致半球凹面狀 的卡合凹部178b、179b,通過上述的卡合凹部178b、179b以夾持的方式支撐球狀的彈性橡 膠件181。另外,為了限制柄部176圍繞Y軸的旋轉,在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與柄側 橡膠件支撐體179之間具有呈架橋狀的扭桿161。在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的與把 手主體部162的連接區(qū)域和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的與柄部176的連接區(qū)域分別形成有在 左右方向(X軸)上呈直線狀地延伸的安裝槽178c、179c。扭桿161是通過彎折圓棒狀的彈 簧件而形成為大致方形,上邊的直線部161b嵌入在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的安裝槽 178c中,下邊的直線部161a嵌入在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的安裝槽179c中,扭桿161以這 種狀態(tài)被安裝。上述那樣安裝的扭桿161,能夠以上邊的直線部161b為支點在前后方向上相對自由轉動,另外,上部和下部的直線部161a、161b能夠在安裝槽178c、179c中在該安裝槽 178c、179c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上相對自由滑動,而且,上邊的直線部161b能夠相對于 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的安裝槽178c在上下方向上相對自由滑動。由此,扭桿161 形成允許柄部176經(jīng)由防振部159相對于把手主體部172在全部方向(Z軸、Y軸和X軸方 向)上相對移動的結構。另一方面,由于嵌入在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和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的 安裝槽178c、179c中的上下的直線部161a、161b與該安裝槽178c、179c的壁面面(線)接 觸,所以扭桿161限制柄部176相對于把手主體部172圍繞Y軸的旋轉。本實施方式的輔助把手171是上述那樣構成的,安裝在錘鉆101的筒體103a上使 用。在進行錘鉆作業(yè)時,在主體部103上產(chǎn)生的沖擊性且周期性的振動從該主體部103經(jīng) 把手主體部172輸入(傳遞)至柄部176,該振動傳遞通過防振部171的彈性橡膠件181的 彈性變形即包括壓縮變形的剪切變形來減小。在本實施方式中,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的配合 面178a、179a形成為其法線方向與Z軸正交的結構(換言之,配合面178a、179a的面方向 與Z軸平行)。因此,在從主體部103經(jīng)把手主體部172輸入至柄部176側的振動的方向 為Z軸方向的情況下,基于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在Z軸 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經(jīng)由彈性橡膠件181與卡合凹部178b、179b接觸的球面狀接觸面對彈 性橡膠件181主要作用剪切方向的力。即,在Z軸方向上輸入振動時的彈性橡膠件181的 彈性變形是以剪切變形為主(伴隨有一部分壓縮變形)的變形,利用通過該剪切變形產(chǎn)生 的使振動衰減的衰減作用,能夠減小從主體部103經(jīng)把手主體部172傳遞至柄部176的振 動。此外,作為剪切方向上的力包括線性切斷的方向上的力或者擰斷的方向上的力。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減小振動要求高的Z軸方向即錘鉆頭119的沖擊方向 上,作為彈性橡膠件181的彈性變形的方式,剪切變形表現(xiàn)得顯著,由此,能夠高效地確保 減小柄部176在Z軸方向上的振動的效果。另外,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的配合面178a、179a 由其法線方向分別以規(guī)定角度呈傾斜狀地與Y軸和X軸交叉的斜面構成。因此,在主體部 103上產(chǎn)生的Y軸方向(上下方向)的振動或者X軸方向(左右方向)的振動向彈性橡膠 件181輸入時,基于把手主體側橡膠件支撐體178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在Y軸方向上 的相對移動或者在X軸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經(jīng)由彈性橡膠件181與卡合凹部178b、179b接 觸的球面狀接觸面對彈性橡膠件181作用壓縮方向和剪切方向上的力。即,在振動從Y軸 方向或者X軸方向輸入至彈性橡膠件181時的彈性橡膠件181的變形表現(xiàn)為壓縮變形和剪 切變形這兩種變形。彈性橡膠件181的剪切剛度低于壓縮剛度。因此,在該Y軸方向和X 軸方向上,能夠獲得通過彈性橡膠件181的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柄部176振動的效果和通 過壓縮變形產(chǎn)生的防止柄部176晃動的效果這兩種效果。此外,由于能夠獲得防止晃動效 果,所以能夠確保作業(yè)的穩(wěn)定性(操作性)。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彈性橡膠件181的剪切剛度低于壓縮剛度,利用通過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比通過壓縮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高的特性,在Z軸、Y 軸、X軸這3個軸的各個方向上表現(xiàn)為彈性橡膠件181的剪切變形,由此,在Z軸、Y軸、X軸 這3個軸方向上,實際上在包括Z軸、Y軸、X軸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夠獲得利用了彈性橡膠件181的剪切變形的減小柄部176振動的效果。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利用錘鉆101進行加工作業(yè)時,對經(jīng)由防振部177連接 在把手主體部172上的柄部176作用圍繞其長軸方向即圍繞Y軸的旋轉力,由此,在彈性橡 膠件181產(chǎn)生彈性變形而柄部176要旋轉時,扭桿161施加抵抗所述圍繞Y軸的旋轉力的 力。由此,限制柄部176圍繞Y軸進行相對旋轉,能夠抑制柄部176與把手主體部172間無 用的相對移動,從而提高作業(yè)性。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關于防振部159,在Z軸、Y軸、X軸各軸方向上,無論從哪個 剖面觀察,在蓋側橡膠件支撐體153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57之間都具有彈性橡膠件152, 因此在Z軸、Y軸、X軸各軸方 向上,能夠合理地實現(xiàn)通過彈性橡膠件152的剪切變形來減小 從主體部103向手柄109的振動傳遞。(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圖14和圖15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是第四實施 方式的變形例。圖14是輔助把手171的縱剖視圖,圖15是圖14中的F-F線剖視圖。如圖 所示,本實施方式是將4個彈性體181隔著Z軸和X軸配置在前后、左右的結構,把手主體 側橡膠件支撐體178和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79分別具有相互相向的4個配合面178a、179a, 在各配合面178a、179a上形成有支撐彈性橡膠件18的大致半球凹面狀的卡合凹部178b、 179b。另外,各配合面178a、179a由如下的斜面構成,S卩,各配合面178a、179a的法線方向 與Y軸正交(因而,配合面178a、179a的面方向與Y軸平行),各配合面178a、179a的法線 方向分別以規(guī)定角度(例如,大概45度)與Z軸和X軸交叉。此外,除了上述以外的結構 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根據(jù)上述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防振結構,能夠獲得與第四實施方式大致同樣 的防振作用。(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16 圖18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關于本實施方式,在能夠 自由裝卸地安裝在主體部103的筒體103a上的D形輔助把手183中,在Z軸、Y軸、X軸這 3個軸方向上,利用通過彈性橡膠件的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使振動衰減的衰減作用,減小向柄部 189和把手主體部184的振動傳遞。在圖16中用立體圖示出了 D形輔助把手183。圖17 是D形輔助把手183的側視圖,圖18是圖17中的G-G線剖視圖。D形輔助把手183以把手主體部184和柄部189為主體構成,其中,該把手主體部 184以能夠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主體部103的筒體103a(參照圖1)上,柄部189經(jīng)由防 振部191連接在該把手主體部184上。把手主體部184以作為安裝部的環(huán)狀部件185、作為 連接部的上下兩個臂部186、作為固定單元的緊固螺栓187與調(diào)整旋鈕187a、上下兩個凸輪 環(huán)188為主體構成,其中,環(huán)狀部件185以夾持筒體103a的方式安裝在筒體103a的外周面 上,上下兩個臂部186連接環(huán)狀部件185和柄部189,緊固螺栓187和調(diào)整旋鈕187a將環(huán)狀 部件185緊固在筒體103a上或者將環(huán)狀部件185松緩,上下兩個凸輪環(huán)188位于環(huán)狀部件 185與臂部186之間,用于調(diào)節(jié)柄部189的作業(yè)位置。環(huán)狀部件185是利用與筒體103a的長軸方向(Z軸)平行的軸185b將兩個半圓 弧狀部件185a的一端部以能夠相對自由轉動的方式接合而構成的,在半圓弧狀部件185a 的另一端部(自由端部)185c的外側,以在大致環(huán)狀部件185的切線方向(Y軸方向)上夾持該另一端部185c的方式分別配置有凸輪環(huán)188和臂部186的一端部(筒狀基部)186a。 并且,緊固螺栓187在Y軸方向上松配合地貫通分別形成在上述那樣配置的臂部186的一 端部186a、凸輪環(huán)188和環(huán)狀部件185的另一端部185c上的各孔并延伸。緊固螺栓187的一端部具有頭部187b,在該頭部187b與一側的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卡止而限制了最大 插入位置的狀態(tài)下,另一端部從另一側的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突出,在該突出端部上旋 入調(diào)整旋鈕187a。此外,調(diào)整旋鈕187a抵接在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的外側面上。因而,在向一個方向(緊固方向)旋轉操作調(diào)整旋鈕187a時,通過緊固螺栓187 與調(diào)整旋鈕187a的協(xié)同動作,兩個臂部186被緊固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動。由此,經(jīng)由 凸輪環(huán)188,環(huán)狀部件185的另一端部185c也向使直徑縮小的方向相互接近,從而環(huán)狀部件 185被緊固地固定在筒體103a上。另一方面,在向相反方向(松緩方向)旋轉操作調(diào)整旋 鈕187a時,解除環(huán)狀部件185相對于筒體103a的緊固。在兩個凸輪環(huán)188的兩側面(軸向的兩端面)上分別形成有山形凹凸狀的凸輪 面,在與該凸輪面相向的兩個臂部186的一端部186a的內(nèi)側側面和環(huán)狀部件185的另一端 部185c的外側面分別形成有山形凹凸狀的凸輪面。在將調(diào)整旋鈕187a松緩了的狀態(tài)下, 凸輪環(huán)188的凸輪面與臂部186a的一端部186a的凸輪面的嚙合卡合被解除,在該狀態(tài)下, 通過使臂部186圍繞緊固螺栓187的軸(圍繞Y軸)轉動,能夠調(diào)節(jié)柄部189在前后方向 (Z軸)方向上的位置。上下兩個臂部186在水平方向(X軸方向)上延伸,柄部189配置在作為該延伸端 部的另一端部之間。柄部189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經(jīng)由防振部191 連接在臂部186的另一端部上,利用該防振部191的連接與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防振部 159基本相同。如圖18的剖視圖所示,上下的防振部191以橡膠件支撐體192、橡膠件支撐體193 和球狀的彈性橡膠件194為主體構成,其中,橡膠件支撐體192形成在上下臂部186的另一 端部上,橡膠件支撐體193形成在柄部189的長軸方向各端部(上下方向各端部)上,球狀 的彈性橡膠件194位于上述的兩橡膠件支撐體192、193之間。臂側的橡膠件支撐體192對 應于本發(fā)明的“主體側支撐部”,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對應于本發(fā)明的“把手側支撐部”和 “柄側支撐部”,彈性橡膠件194對應于本發(fā)明的“彈性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柄部189相對臂部186 (把手主體部184)相對移動時,防振部 191的彈性橡膠件194的彈性變形在相互交叉的Z軸(前后方向)、Y軸(上下方向)、Χ軸 (左右方向)的各軸方向上分別包括剪切變形。即,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利 用通過彈性橡膠件194的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使振動衰減的衰減作用,減小從把手主體部184 向柄部186的振動傳遞。下面,參照圖18說明為了實現(xiàn)這一要求而構成的防振部191的詳細結構。在上側 的防振部191中,從Z軸方向觀察,相互相向的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 193的配合面192a、193a形成大致倒V字形。另一方面,在下側的防振部191中,從Z軸方 向觀察,相互相向的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的配合面192a、193a 形成大致V字形。即,上下的防振部191的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 具有夾持彈性橡膠件194相互相向的配合面192a、193a。并且,上下的防振部191的臂側 橡膠件支撐體192的配合面192a的法線方向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的配合面193a的法線方向一致。另外,上下的防振部191的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的配合面192a、193a由如下的平的斜面構成,即,該配合面192a、193a的法線方向與Z軸正 交,分別以規(guī)定角度(例如,大概45度)呈傾斜狀地與Y軸和X軸交叉。進而,防振部191 的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的配合面192a、193a (斜面)形成為隔 著Y軸左右對稱,另外隔著X軸上下對稱。另外,上下的防振部191的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的配合面192a、193a間隔規(guī)定的間隙相向,并且在各配合面192a、193a上分別形成有大致半球 凹面狀的卡合凹部192b、193b,并且通過該卡合凹部192b、193b以夾持的方式支撐球狀的 彈性橡膠件194。本實施方式的D形輔助把手183是上述那樣構成的。該D形輔助把手183安裝在錘鉆101的筒體103a上來使用。在進行錘鉆作業(yè)時,在主體部103上產(chǎn)生的沖擊性且周期 性的振動從該主體部103經(jīng)把手主體部184的臂部186輸入(傳遞)至柄部189,但能夠 通過防振部191的彈性橡膠件194的彈性變形即包括壓縮變形的剪切變形來減小該振動傳遞。在本實施方式中,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的配合面192a、 193a形成其法線方向與Z軸正交的結構(換言之,配合面192a、193a的面方向與Z軸平 行)。因此,在從主體部103經(jīng)臂部186輸入至柄部189側的振動的方向為Z軸方向的情 況下,基于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在Z軸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經(jīng)由 彈性橡膠件194與卡合凹部192b、193b接觸的球面狀接觸面對彈性橡膠件194主要作用剪 切方向的力。即,在Z軸方向上輸入振動時的彈性橡膠件194的彈性變形是以剪切變形為 主(伴隨有一部分壓縮變形)的變形,從而能夠通過該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使振動衰減的衰減 作用來減小從主體部103經(jīng)把手主體部184的臂部186傳遞至柄部189的振動。此外,作 為剪切方向上的力包括線性地切斷的方向上的力或者擰斷的方向上的力。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減小振動要求高的Z軸方向即錘鉆頭119的沖擊方向 上,作為彈性橡膠件194的彈性變形的方式,剪切變形表現(xiàn)得顯著,由此,能夠高效地確保 減小柄部189在Z軸方向上的振動的效果。另外,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的配合面192a、193a由其 法線方向分別以規(guī)定角度呈傾斜狀地與Y軸和X軸交叉的斜面構成。因此,在主體部103 上產(chǎn)生的Y軸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振動或者X軸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振動向彈性橡膠 件19輸入時,基于臂側橡膠件支撐體192與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在Y軸方向上的相對移 動,或者在X軸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經(jīng)由彈性橡膠件194與卡合凹部192b、193b接觸的球面 狀接觸面對彈性橡膠件194作用壓縮方向和剪切方向上的力。即,從Y軸方向或者X軸方 向向彈性橡膠件194輸入振動時的該彈性橡膠件194的變形表現(xiàn)為壓縮變形和剪切變形這 兩種變形。彈性橡膠件194的剪切剛度低于壓縮剛度。因此,在該Y軸方向和X軸方向上, 能夠獲得通過彈性橡膠件194的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柄部189振動的效果和通過壓縮變形 產(chǎn)生的防止柄部189的晃動效果這兩種效果。此外,由于能夠獲得防止晃動效果,所以能夠 確保作業(yè)的穩(wěn)定性(操作性)。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彈性橡膠件194的剪切剛度低于壓縮剛度,利用通過 剪切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比通過壓縮變形產(chǎn)生的減小振動效果高的特性,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的各個方向上,表現(xiàn)為彈性橡膠件194的剪切變形,由此,在Z軸、Y軸、X軸這3個軸方向上,實際上在包括Z軸、Y軸、X軸方向合成了的方向的全部方向上,能夠獲 得利用了彈性橡膠件194的剪切變形的減小柄部189振動的效果。(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19 圖21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是前述的第六實施方式的D形輔助把手183的變形例。在圖19中用立體圖示出了 D形輔助把手183。圖 20是D形輔助把手183的側視圖,圖21是圖20中的H-H線剖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1的剖視圖所示,通過貫通柄部189的內(nèi)部并在上下方向 (Y軸方向)上延伸的作為軸狀部的芯軸部186b將上下的臂部186的另一端部即臂側的橡 膠件支撐體192彼此結合起來,除了這一結構以外的結構與前述的第六實施方式相同。此 夕卜,芯軸部186b既可以是與臂部186設置為一體的方式,也可以是利用螺釘?shù)裙潭▎卧?定單獨形成的構件的方式。柄部189形成中空的圓筒狀,經(jīng)由防振部191與臂部186連接 起來。防振部191包括形成在臂部186的另一端部的臂側的橡膠件支撐體192、形成在柄部 189的長軸方向各端部的柄側橡膠件支撐體193和被保持在兩橡膠件支撐體192、193之間 的球狀的彈性橡膠件194,關于兩橡膠件支撐體192、193的具體結構與第六實施方式相同。 因而,與第六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說明。此外,柄部189由被分割為前后兩個的半圓筒狀的開合體構成,將該開合體以罩 住芯軸部186b的方式相互重疊,并且利于適宜的接合單元來接合,從而被組裝在臂部186 上。根據(jù)上述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對于減小柄部189的振動,起到與第六實施方 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通過貫通柄部189內(nèi)的芯軸部186b將上 下的臂部186 —體化的結構。由此,對于將與筒體103a進行安裝的作為安裝部的環(huán)狀部件 185和柄部189連接起來的作為連接部的臂部186,能夠?qū)⑵湫纬蔀殚]環(huán)結構。因此,與第 六實施方式相比,能夠使臂部186的強度更高。此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以電動錘鉆作為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一個例子進行了 說明,但不限于電動錘鉆,可適用于使作為前端工具的錘鉆頭僅進行長軸方向上的沖擊動 作而對被加工件進行鏨鑿作業(yè)等的錘,另外除了錘和錘鉆等沖擊作業(yè)工具之外,也能夠適 用于使作為前端工具的刀片進行往復直線運動來對被加工件進行切斷作業(yè)的往復式鋸和 線鋸等切斷作業(yè)工具。另外,在第六和第七實施方式中,在D形輔助把手183中,在Z軸、Y軸、X軸這3個 軸方向上,利用通過橡膠的剪切變形使振動衰減的衰減作用來減小向柄部189和把手主體 部184的振動傳遞,進而關于該柄部189,可以構成為使用在第二實施方式或者第三實施方 式中說明的那樣的扭桿161來限制相對于臂部186圍繞Y軸的相對旋轉。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動錘鉆的整體結構的側剖視圖。圖2是表示組件化之前的手柄與蓋部件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組件化了的手柄與蓋部件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組件化了的手柄與蓋部件的側視圖。
      圖5是圖4中的A-A線剖視圖。圖6是圖5中的B-B線剖視圖。圖7是圖4中的C-C線剖視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D形把手的縱剖視圖。圖9是圖8中的D-D線剖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D形把手的縱剖視圖。圖11是圖10中的E-E線剖視圖。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桿形的輔助把手的外觀的立體圖。圖13是表示圖12中的輔助把手的縱剖視圖。圖14是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桿形的輔助把手的縱剖視圖。圖15是圖14中的F-F線剖視圖。圖16是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D形輔助把手的外觀圖。圖17是圖16中的D形輔助把手的側視圖。圖18是圖17中的G-G線剖視圖。圖19是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的D形輔助把手的外觀圖。圖20是圖19中的D形輔助把手的側視圖。圖21是圖20中的H-H線剖視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01錘鉆(手持式作業(yè)工具)103主體部(作業(yè)工具主體)103a 筒體105馬達殼107齒輪箱109 手柄111驅(qū)動馬達113運動變換機構115沖擊構件117動力傳遞機構119錘鉆頭(前端工具)129 活塞137 刀夾141 紅體141a 空氣室143撞擊器145沖擊栓151蓋部件152彈性橡膠件(彈性體)153蓋側橡膠件支撐體(主體側支撐部)153a 配合面
      153b卡合凹部153c 安裝槽155 柄部157柄側橡膠件支撐體(把手側支撐部)157a 配合面157b卡合凹部157c 安裝槽I59防振部161扭桿(旋轉限制機構)(另一彈性體)161a下邊的直線部161b上邊的直線部161c左右的直線部163 桿蓋171輔助把手172把手主體部173安裝部件174緊固帶175螺釘部件176 柄部177防振部178把手主體側的橡膠件支撐體(主體側支撐部)178a 配合面178b卡合凹部178c 安裝槽179柄側飛橡膠件支撐體(把手側支撐部)(柄側支撐部)179a 配合面179b卡合凹部179c 安裝槽181彈性橡膠件(彈性體)183輔助把手184把手主體部185環(huán)狀部件185a半圓弧狀部件185b 軸185c 另一端部186 臂部186a—端部(筒狀基部)l86b芯軸部187緊固螺栓
      187a調(diào)整旋鈕187b頭部188凸輪環(huán)189柄部191防振部192臂側的橡膠件支撐體(主體側支撐部)192a配合面192b卡合凹部193柄側橡膠件支撐體(把手側支撐部)(柄側支撐部)193a配合面193b卡合凹部194彈性橡膠件(彈性體)
      權利要求
      一種手持式作業(yè)工具,通過前端工具在長軸方向上的直線運動對被加工件進行規(guī)定的加工作業(yè),其特征在于,具有作業(yè)工具主體,在前端區(qū)域能夠安裝所述前端工具,把手,安裝在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上,供作業(yè)者握持,彈性體,位于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與所述把手之間,用于減小振動從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向所述把手的傳遞,主體側支撐部,設置在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上,用于支撐所述彈性體,把手側支撐部,設置在所述把手上,用于支撐所述彈性體;由所述彈性體、以夾持該彈性體的方式相向配置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和所述把手側支撐部構成防振部,設定用所述前端工具的長軸方向定義的Z軸、分別與所述Z軸交叉的Y軸、X軸,所述防振部構成為所述彈性體的變形在所述Z軸、Y軸、X軸各軸方向上分別為剪切變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構成為配置在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的與所述前端工具相反側的后部側上的主 把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振部的所述Z軸、Y軸、X軸中任一個軸的方向上的剖面,在所述主體側支撐部 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之間都具有所述彈性體。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把手通過至少兩個防振部與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接合,各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具有夾持所述彈性體相互 相向的配合面,各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 合面的法線方向相互一致,其中一個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 線方向和其中另一個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 面的法線方向相互不同。
      5.如權利要求2 4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具有夾持所述彈性體相互相 向的配合面,所述主體側支撐部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由斜面構成,該斜面形成為該配合面 的法線方向與所述Z軸正交,該配合面的法線方向分別呈傾斜狀地與所述Y軸和X軸交叉。
      6.如權利要求2 5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把手在沿所述Y軸的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該延伸方向的上側與 下側以及隔著Y軸的左側與右側,所述主把手分別通過所述防振部與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接I=I,各所述防振部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具有夾持所述彈性體相互相 向的配合面,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 向構成為,對于所述上側的防振部和下側的防振部,隔著所述X軸對稱,對于所述左側的防 振部和右側的防振部,隔著所述Y軸對稱。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構成為安裝在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的前部側的輔助把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振部的所述Z軸、Y軸、X軸中任一個軸的方向上的剖面,在所述主體側支撐部 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之間都具有所述彈性體。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把手通過至少兩個防振部與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接合,各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具有夾持所述彈性體相互 相向的配合面,各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向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 合面的法線方向相互一致,其中一個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 線方向和其中另一個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 面的法線方向相互不同。
      10.如權利要求7 9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具有夾持所述彈性體相互相 向的配合面,所述主體側支撐部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由斜面構成,該斜面形成為該配合面 的法線方向與所述Z軸正交,該配合面的法線方向分別呈傾斜狀地與所述Y軸和X軸交叉。
      11.如權利要求7 10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把手在沿所述Y軸的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該延伸方向的上側 與下側、隔著Y軸的左側與右側,所述輔助把手分別通過所述防振部與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 接合,各所述防振部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具有夾持所述彈性體相互相 向的配合面,所述防振部中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的配合面與所述把手側支撐部的配合面的法線方 向構成為,對于所述上側的防振部和下側的防振部,隔著所述X軸對稱,對于所述左側的防 振部和右側的防振部,隔著所述Y軸對稱。
      12.如權利要求1 11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由球狀的彈性橡膠件構成。
      13.一種輔助把手,應用于通過前端工具對被加工件進行規(guī)定的加工作業(yè)的手持式作 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把手主體部,能夠自由裝卸地安裝在所述手持式作業(yè)工具的作業(yè)工具主體上,柄部,連接在所述把手主體部上,并且供作業(yè)者握持,彈性體,位于所述把手主體部與所述柄部之間,用于減小振動從所述把手主體部向所 述柄部的傳遞,主體側支撐部,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部上,用于支撐所述彈性體,柄側支撐部,設置在所述柄部上,用于支撐所述彈性體;由所述彈性體、以夾持該彈性體的方式相向配置的所述主體側支撐部和所述柄側支撐 部構成防振部,設定用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部的長軸方向定義的Z軸、分別與所述Z軸交叉的Y軸、X軸, 所述防振部構成為所述彈性體的變形在所述Z軸、Y軸、X軸各軸方向上分別為剪切變形。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輔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構成為,該柄部的長軸方向上的端部分別經(jīng)由在與該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兩個臂部與所述把手主體部連接。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輔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構成為,該柄部的長軸方向上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把手主體部上,并且長軸方 向上的另一端為自由狀態(tài)。
      16.如權利要求13 15中任一項所述的輔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由球狀的彈性橡膠件構成。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輔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臂部作為所述把手主體部的結構部件設置,所述兩個臂部向所述柄部側延 伸,該延伸端部通過貫通所述柄部內(nèi)部的軸狀部相互結合。
      18.如權利要求2 11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部具有旋轉限制機構,該旋轉限制機構允許所述主把手和輔助把手中的至少 一方相對于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的通過所述彈性體的變形產(chǎn)生的向所述Z軸、Y軸、X軸各軸 方向的相對移動,并限制所述主把手和輔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圍繞所述Y軸的旋轉。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手持式作業(y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限制機構由與所述彈性體不同的另外的彈性體構成,該另外的彈性體在所述 主把手和輔助把手中的至少一方與所述作業(yè)工具主體之間配置成架橋狀。
      20.如權利要求13 15中任一項所述的輔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部具有旋轉限制機構,該旋轉限制機構允許所述柄部相對于所述把手主體部 的通過所述彈性體的變形產(chǎn)生的向所述Z軸、Y軸、X軸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并限制所述柄 部圍繞所述Y軸的旋轉。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輔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限制機構由與所述彈性體不同的另外的彈性體構成,該另外的彈性體在所述 柄部與所述把手主體部之間配置成架橋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在手持式作業(yè)工具中有助于提高減小把手振動的效果的技術。在通過前端工具(119)在長軸方向上的直線運動對被加工件進行規(guī)定的加工作業(yè)的作業(yè)工具中,具有作業(yè)工具主體(103)、把手(109)和防振部(159)。防振部(159)由彈性體(152)、主體側支撐部(153)以及把手側支撐部(157)構成,彈性體(152)位于作業(yè)工具主體(103)與把手(109)之間,用于減小振動從作業(yè)工具主體(103)向把手(109)的傳遞,主體側支撐部(153)和把手側支撐部(157)以夾持該彈性體(152)的方式相向配置,關于用前端工具(119)的長軸方向定義的Z軸、分別于該Z軸交叉的Y軸、X軸,彈性體(152)的變形在Z軸、Y軸、X軸各軸方向上分別為剪切變形。
      文檔編號B25D17/24GK101801612SQ20088010758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18日
      發(fā)明者荒川琢雄, 龜谷光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