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后備門氣彈簧的安裝輔具及其制作、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后備門的安裝制造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汽車后備門氣彈簧的安裝輔具及其制作、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在汽車的整車后備門的安裝生產(chǎn)中,需要安裝氣彈簧,而在裝配氣彈簧作業(yè)前,需要將后備門處于完全打開狀態(tài),且保證后備門在氣彈簧的安裝過程中不能關閉以確保人員安全,而且其工位要符合生產(chǎn)節(jié)拍,而現(xiàn)有技術中在安裝氣彈簧時,通常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支撐后備門而另一個人負責安裝氣彈簧,這就在客觀上提高了人員成本。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技術問題而提出一種可用于汽車后備門氣彈簧安裝過程中的安裝輔具,通過使用該安裝輔具能夠代替人工而保證后備門在氣彈簧安裝過程中的必要打開程度,從而減少一個支撐后蓋人員,降低了人員成本,并使工位滿足生產(chǎn)節(jié)拍。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汽車后備門氣彈簧安裝中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輔具包括連接在一起的上支撐架、支撐桿和下支撐架,所述下支撐架支撐于汽車后備門的門檻上,所述上支撐架卡接于打開的后備門門護板的鈑金安裝板上,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并保證所述后備門在氣彈簧安裝過程中所必要的打開程度。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的下支撐架由一圓鋼一體彎折加工而成,并包括均為直桿狀的前桿、底桿和后桿,所述后桿和底桿彎折連接,所述前桿與底桿通過一段圓弧連接,且所述前桿和后桿相互平行,所述下支撐架整體具有“門”字形支撐結構。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后桿和底桿間的夾角為90-110°,所述前桿與底桿間的夾角為70-90°。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前桿長度為50_70mm,所述底桿長度為 60-80mm,所述后桿長度為25_45mm。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上支撐架由一圓鋼一體彎折加工而成, 并包括均為直桿狀的前桿、底桿和后桿,且所述后桿和底桿彎折連接,所述前桿與底桿通過一段圓弧連接,且所述上支撐架具有卡鉤結構。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后桿和底桿間的夾角為90-110°,所述前桿與底桿間的夾角為20-40°以形成鉤狀結構。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前桿長度為20-40mm,所述底桿長度為 65-85mm,所述后桿長度為10_20mm。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圓鋼直徑為6-12mm,所述夾角均是沿底桿內側方向所成的角。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支撐桿采用直桿狀圓鋼制作,并同時連接于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底桿部分的外側,且所述上支撐架、支撐桿和下支撐架處于同
一平面內。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支撐桿采用直徑8_14mm、長度為 0. 8-1. 5米的圓鋼制作,且所述支撐桿連接于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底桿的中部附近, 且該支撐桿的同一側與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底桿成相同的夾角,該夾角處于60-80°之間。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在所述支撐桿的距上支撐架五分之三的長度附近通過彎折支撐桿而形成一彎折角,該彎折的方向是使上下支撐架具有的前桿相互靠近的方向,所述彎折角處于160-175°的范圍。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中,所述上支撐架、下支撐架和支撐桿采用焊接連接或一體成型,在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與車身面漆接觸的部位以及支撐桿上的握持部位上套設有軟塑料套。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上述安裝輔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輔具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測量待制作的安裝輔具的尺寸范圍,包括
1)、在后備門處于完全打開狀態(tài)下測量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下沿與后備門門檻之間的距離,所要制作的輔具長度略小于該距離;
2)、測量后備門門檻的形狀尺寸、后備門門護板的鈑金安裝板下沿的形狀尺寸;
3)、計算出制作輔具所需的圓鋼長度尺寸;
(二)、加工安裝輔具,包括
1)、根據(jù)后備門門檻的形狀尺寸,彎折一圓鋼成“門”字形并使其能夠卡在后備門的門檻上,以制得輔具的下支撐架;
2)、根據(jù)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形狀尺寸,彎折一圓鋼來制作輔具的上支撐架,并使該上支撐架的一端能夠嵌入后備門門護板的鈑金安裝板內側;
3)、使用一直桿圓鋼作為支撐桿連接于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之間,并使上支撐架、 下支撐架和支撐桿處于同一個平面內,所述支撐桿的長度由處于打開狀態(tài)下的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下沿與后備門門檻之間的距離來確定,且于支撐桿某一位置處形成一彎折鈍角以便于握持。進一步的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加工安裝輔具的步驟3)中的上支撐架、下支撐架和支撐桿是焊接在一起,且使支撐桿上端與輔具的上支撐架的底桿焊接在一起,使支撐桿下端與輔具的下支撐架的底桿焊接在一起,并使支撐桿與底桿間的成一銳角。進一步的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作方法中,還包括在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與車身面漆接觸的部位以及支撐桿上的握持部位上套設軟塑料套的步驟。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上述安裝輔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輔具用于汽車后備門氣彈簧的安裝過程中,其具體的使用步驟如下
A)、抓取所述安裝輔具的支撐桿的下部分處并用另一只手舉起后備門至完全打開狀
態(tài);
B)、將所述安裝輔具的下支撐架卡在后備門門檻中部的鎖扣安裝部位上;
C)、將所述安裝輔具的上支撐架支撐在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下沿中部上;D)、然后在利用所述安裝輔具將后備門完全支撐開的狀態(tài)下,安裝后備門的氣彈簧。進一步的在本發(fā)明的上述使用方法中,其中所述的步驟B)的具體操作過程為使下支撐架的后桿卡在后備門門檻鎖扣安裝部位的外側中部,并使下支撐架的前桿卡在后備門門檻鎖扣安裝部位的內側中部,并防止下支撐架沿后備門門檻厚度方向發(fā)生偏移。進一步的在本發(fā)明的上述使用方法中,其中所述的步驟C)的具體操作過程為使上支撐架的前桿嵌入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中部內側以勾住安裝板防止其脫離,并使上支撐架的后桿卡在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中部外側,并防止上支撐架沿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厚度方向偏移。本發(fā)明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所達到的技術效果為
通過使用上述安裝輔具,解決了后備門氣彈簧安裝的實際困難,且使本工位滿足生產(chǎn)節(jié)拍,并減少一個支撐后蓋人員,從而降低人員成本,提高了員工滿意度。且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本身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安裝和取下操作方便,且在安裝過程中輔具不能輕易脫落,完全能夠滿足生產(chǎn)節(jié)拍要求;所述輔具材質采用圓鋼制造,保證了輔具的強度及使用壽命;另外所述輔具采用防脫鉤和門同步,可降低員工的勞動量,保證裝配過程中生產(chǎn)安全。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的結構正視圖,其中圖Ia為標有尺寸的正視圖,圖Ib為標出各部分的正視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的結構俯視圖,即從上支撐架方向看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的結構左視圖,即沿上下支撐架的前桿方向看的左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的下支撐架卡在后備門門檻上的安裝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的上支撐架支撐在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上的安裝示意圖6為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在氣彈簧安裝過程中將后備門支撐開的安裝使用示意圖。圖中標號為
A1、A2、A3分別為所述下支撐架的前桿、后桿、底桿; B1、B2、B3分別為所述上支撐架的前桿、后桿、底桿; C為員工操作支撐桿時抓取的地方。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尺寸及連接關系、操作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發(fā)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但并不意味著將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限定于這些具體的附圖所示的尺寸結構范圍。一種汽車后備門氣彈簧安裝輔具,該安裝輔具如附圖1所示,包括上支撐架、支撐桿和下支撐架,如附圖1中的Ia-Ib所示,該上支撐架B用直徑為6mm、總長為144mm的棒狀圓鋼一體彎折加工而成,其包括長度為30mm的彎折前桿Bi、長度為77mm的底桿B3和長度為15mm的后桿B2 (該各桿長度之和與總長的差為各桿彎折位置處占去的長度,下同), 該前桿、底桿和后桿均為直桿狀,且其中后桿B2和底桿B3直接彎折連接且兩者間的夾角為100°,前桿Bl與底桿B3通過半徑為7mm的一段圓弧過度連接,且前桿Bl與底桿B3間的夾角為30°,使得該上支撐架具有卡鉤功能,上述兩夾角均是沿底桿內側方向所成的角。如附圖Ia-Ib所示,上述下支撐架A是用直徑為6mm、總長為172mm的棒狀圓鋼一體彎折加工而成,其包括長度為58mm的前桿Al,長度為68mm的底桿A3和長度為35mm的后桿A2,該前桿、底桿和后桿均為直桿狀,且其中后桿A2和底桿A3直接彎折連接且兩者間的夾角為100°,前桿Al與底桿A3通過一段圓弧過度連接,且前桿Al與底桿A3間的夾角為 80°,上述兩夾角均是沿底桿內側方向所成的角,使得該前桿Al和后桿A2相互平行,整個下支撐架整體具有類似“門,,字形狀的支撐結構。如附圖Ia-Ib所示,上述支撐桿C連接于上支撐架B和下支撐架A之間,該支撐桿 C與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可通過焊接連接,也可一體形成。具體的可采用直徑為10mm、總長為1180mm的直桿狀圓鋼來作為所述支撐桿C,且該支撐桿同時連接于上支撐架底桿B3和下支撐架底桿A3的外側,具體的在上述上支撐架底桿B3外側45mm的長度附近且靠近其后桿B2的位置處連接該支撐桿C,且該支撐桿C與底桿B3間具有70°的夾角,該夾角為支撐桿C與底桿B3的靠近后桿B2 —側的外側面所成的角。該支撐桿C于上述下支撐架底桿 A3外側的38mm長度附近且靠近其后桿A2的位置處連接于該下支撐架的底桿A3,且該支撐桿C與底桿A3間具有70°的夾角,該夾角為支撐桿C與下支撐架的底桿A3的靠近其后桿 A2 一側的外側面所成的角。通過支撐桿將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連接在一起,且如附圖2和 3所示三者處于同一平面內,上下支撐架的底桿與支撐桿的同一側(如后側)具有相同的傾角。進一步的為了便于對支撐桿進行握持抓取,優(yōu)選的在同一平面內在所述支撐桿距離上支撐架約748mm (約支撐桿的五分之三長度)的位置處形成一彎折角,優(yōu)選的該彎折角可選為170°,彎折方向沿著上下支撐架的前桿方向即使所述上下支撐架的前桿Al、Bl相互靠近的方向,通過該彎折將支撐桿分為上下兩部分,操作時手掌一般握持于下部,且通過彎折該支撐桿也可適當?shù)恼{節(jié)安裝輔具的整體長度以滿足安裝需要。上述安裝輔具各部位的尺寸僅是作為本發(fā)明其中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優(yōu)選尺寸,并不將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限定于這些尺寸,具體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可適用于各種車型后備門的氣彈簧安裝,所述輔具各部位的尺寸是根據(jù)具體的車型而進行加工選擇的, 且所述輔具各部位的尺寸可在上述對應的尺寸數(shù)值附近變化,如制作輔具的圓鋼可選用本領域常用的6-14mm的圓鋼,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底桿尺寸也是根據(jù)所要卡接的安裝板和門檻寬度進行選擇,如可在60-120mm的常見寬度范圍內進行選擇等等,所述輔具各部分的尺寸可根據(jù)所適用車型結構而進行靈活選擇。以下結合實際使用說明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的制作過程。該安裝輔具的制作過程包括
一、測量過程-測量所用輔具的尺寸范圍,具體為
1)、將后備門處于完全打開狀態(tài),測量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下沿與后備門門檻之間的距離,輔具的長度略小于這個尺寸;
2)、測量后備門門檻的形狀尺寸、后備門門護板安裝板鈑金安裝板下沿的形狀尺寸;
3)、計算出制作輔具所需的圓鋼長度尺寸。二、加工制作過程
1)、根據(jù)后備門門檻的形狀尺寸,制作下支撐架,可通過用臺虎鉗加鉗工技術彎折一圓鋼成“門”字形并使其能夠卡在后備門的門檻上,具體尺寸形狀根據(jù)實際所用車型來靈活選擇,只要保證該下支撐架能夠卡在后備門的門檻上即可;
2)、根據(jù)后備門門護板安裝板的形狀尺寸,制作上支撐架,同樣可通過用臺虎鉗加鉗工技術彎折一圓鋼來制作該上支撐架,并使其一端能夠嵌入后備門門護板的安裝板內側以將后備門沿開啟方向勾住,同樣該上支撐架的具體尺寸形狀也是根據(jù)實際所有車型來靈活選擇,只要保證該上支撐架能夠卡勾于后備門門護板的安裝板鈑金安裝板上即可;
3)、制作支撐桿,該支撐桿用于連接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可采用一直桿圓鋼制作,其長度尺寸根據(jù)實際所用車型的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下沿與后備門門檻之間的距離來確定,并可使該支撐桿在某一位置處進行彎折而形成一彎折角,進行這種彎折是為了便于員工操作握持或適當調節(jié)輔具的支撐長度,因此該彎折角可根據(jù)實際使用進行靈活選擇;
4)、焊接成型,包括如下步驟
a、將輔具的上支撐架、下支撐架和支撐桿按成形的形狀擺放在一個平面上;
b、將輔具的支撐桿上端與輔具的上支撐架底桿焊接連接在一起,其中該支撐桿與底桿間的夾角可根據(jù)實際使用需要靈活選擇;
C、將輔具的支撐桿下端與輔具的下支撐架底桿焊接連接在一起,其中該支撐桿與底桿間的夾角可根據(jù)實際使用需要靈活選擇;
5)、輔具防護裝置安裝,為了防止面漆劃傷和便于握持操作,可選擇的為所述輔具安裝護套,其包括
a、用護套套在支撐桿下部分抓取的地方,便于員工抓??;
b、用橡膠護套套在輔具上下支撐架與面漆接觸的部位處,防止面漆劃傷。從上述制作過程也可看出所述輔具各部分的尺寸結構可根據(jù)所適用車型結構而進行靈活選擇。以下結合附圖4-6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在后備門氣彈簧安裝中的使用過程,該安裝輔具的使用方法包括
1、首先用一只手抓取輔具支撐桿的下部分處且用另一只手舉起后備門至完全打開狀
態(tài);
2、將輔具的下支撐架卡在后備門門檻中部的鎖扣安裝部位上,具體是使其后桿卡在后備門門檻鎖扣安裝部位的外側中部,防止X向偏移,并使其前桿卡在后備門門檻鎖扣安裝的部位的內側中部,防止X反向偏移,其中該X方向為后備門門檻的厚度方向,參見附圖4 所示;
3、將輔具的上支撐架支撐在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下沿中部,具體是使上支撐架的前桿嵌入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中部內側以勾住安裝板防止其Z向脫離,使上支撐架的后桿卡在安裝板的中部外側(更具體的是在后備門門鎖安裝孔的下沿中部外側,如附圖5),并防止X向偏移,其中該X方向為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厚度方向,該Z方向沿后備門的打開方向,參見附圖5所示;
4、然后如附圖6所示在利用輔具將后備門完全支撐開的狀態(tài)下,安裝后備門的氣彈
ο以上僅是對本發(fā)明的技術原理和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并不將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限制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所作的任何公知變形都屬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范疇。本發(fā)明所述安裝輔具應用前景廣泛,可適用于各種車型以及需要安裝氣彈簧的各領域,通過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能夠使員工在后備門上安裝氣彈簧的速度加快,且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經(jīng)久耐用,不產(chǎn)生二次維修費用,減少人員成本,且降低員工勞動強度,提高員工滿意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汽車后備門氣彈簧安裝中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輔具包括連接在一起的上支撐架、支撐桿和下支撐架,所述下支撐架支撐于汽車后備門的門檻上,所述上支撐架卡接于打開的后備門門護板的鈑金安裝板上,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并保證所述后備門在氣彈簧安裝過程中所必要的打開程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撐架由一圓鋼一體彎折加工而成,并包括均為直桿狀的前桿、底桿和后桿,所述后桿和底桿彎折連接,所述前桿與底桿通過一段圓弧連接,且所述前桿和后桿相互平行,所述下支撐架整體具有“門”字形支撐結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桿和底桿間的夾角為 90-110°,所述前桿與底桿間的夾角為70-90°。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桿長度為50-70mm,所述底桿長度為60-80mm,所述后桿長度為25_45mm。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撐架由一圓鋼一體彎折加工而成,并包括均為直桿狀的前桿、底桿和后桿,且所述后桿和底桿彎折連接,所述前桿與底桿通過一段圓弧連接,且所述上支撐架具有卡鉤結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桿和底桿間的夾角為 90-110°,所述前桿與底桿間的夾角為20-40°以形成鉤狀結構。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桿長度為20-40mm,所述底桿長度為65-85mm,所述后桿長度為10_20mm。
8.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或6或7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鋼直徑為 6-12mm,所述夾角均是沿底桿內側方向所成的角。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采用直桿狀圓鋼制作,并同時連接于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底桿部分的外側,且所述上支撐架、支撐桿和下支撐架處于同一平面內。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采用直徑8-14mm、長度為0. 8-1. 5米的圓鋼制作,且所述支撐桿連接于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底桿的中部附近,且該支撐桿的同一側與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底桿成相同的夾角,該夾角處于60-80° 之間。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撐桿的距上支撐架五分之三的長度附近通過彎折支撐桿而形成一彎折角,該彎折的方向是使上下支撐架具有的前桿相互靠近的方向,所述彎折角處于160-175度的范圍。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1任一項所述的安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撐架、下支撐架和支撐桿采用焊接連接或一體成型,在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與車身面漆接觸的部位以及支撐桿上的握持部位上套設有軟塑料護套。
13.—種權利要求1-12任一項所述的安裝輔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輔具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一)、測量待制作的安裝輔具的尺寸范圍,包括1)、在汽車后備門處于完全打開狀態(tài)下測量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下沿與后備門門檻之間的距離,所要制作的輔具長度略小于該距離;2)、測量后備門門檻的形狀尺寸、后備門門護板的鈑金安裝板下沿的形狀尺寸;3)、計算出制作輔具所需的圓鋼長度尺寸;(二)、加工安裝輔具,包括1)、根據(jù)后備門門檻的形狀尺寸,彎折一圓鋼成“門”字形并使其能夠卡在后備門的門檻上,以制得輔具的下支撐架;2)、根據(jù)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形狀尺寸,彎折一圓鋼來制作輔具的上支撐架,并使該上支撐架的一端能夠嵌入后備門門護板的鈑金安裝板內側;3)、使用一直桿圓鋼作為支撐桿連接于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之間,并使上支撐架、 下支撐架和支撐桿處于同一個平面內,所述支撐桿的長度由處于打開狀態(tài)下的后備門門護板下沿與后備門門檻之間的距離來確定,且于支撐桿某一位置處形成一彎折鈍角以便于握持。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安裝輔具的步驟3)中的上支撐架、下支撐架和支撐桿是焊接在一起的,且使支撐桿上端與上支撐架的底桿焊接在一起,使支撐桿下端與下支撐架的底桿焊接在一起,并使支撐桿與底桿間成一銳角。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的與車身面漆接觸的部位以及支撐桿上的握持部位上套設軟塑料護套的步驟。
16.一種權利要求1-12任一項所述的安裝輔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輔具用于汽車后備門氣彈簧的安裝過程中,其具體的使用步驟如下A)、抓取所述安裝輔具的支撐桿的下部分處并用另一只手舉起后備門至完全打開狀態(tài);B)、將所述安裝輔具的下支撐架卡在后備門門檻中部的鎖扣安裝部位上;C)、將所述安裝輔具的上支撐架支撐在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下沿中部上;D)、然后在利用所述安裝輔具將后備門完全支撐開的狀態(tài)下,安裝后備門的氣彈簧。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安裝輔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驟B)的具體操作過程為使下支撐架的后桿卡在后備門門檻中部鎖扣安裝部位的外側中部,并使下支撐架的前桿卡在后備門門檻中部的鎖扣安裝部位的內側中部,并防止下支撐架沿后備門門檻厚度方向發(fā)生偏移。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安裝輔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驟C)的具體操作過程為使上支撐架的前桿嵌入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中部內側以勾住所述安裝板防止其脫離,并使上支撐架的后桿卡在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中部外側,并防止上支撐架沿后備門門護板鈑金安裝板的厚度方向偏移。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后備門氣彈簧安裝中的安裝輔具及其制作、使用方法,所述安裝輔具包括連接在一起的上支撐架、支撐桿和下支撐架,所述下支撐架支撐于汽車后備門的門檻上,所述上支撐架卡接于打開的后備門門護板的鈑金安裝板上,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并保證所述后備門在氣彈簧安裝過程中所必要的打開程度,本發(fā)明所述的安裝輔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完全滿足生產(chǎn)節(jié)拍要求并可有效降低員工的勞動量,保證裝配過程中生產(chǎn)安全。
文檔編號B25B27/14GK102350682SQ20111028781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王建國, 王道源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