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速切斷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速切斷裝置,包括:機架和相互對應設置在機架上的刀輪與從切輪;所述刀輪上開有若干對通槽,每對通槽兩兩相依,且每一對通槽中設有一片切刀和一塊按板;所述從切輪兩側的機架上設有與從切輪平行的主平帶輪和從平帶輪,所述主平帶輪和從平帶輪之間通過平帶傳動;所述機架上對應從切輪的位置上固定有電機座和軸承座,電機座上固定有電機,所述刀輪與電機之間通過聯(lián)軸器聯(lián)接;所述聯(lián)軸器上固定有主V帶輪,所述主平帶輪上對應主V帶輪的一端安裝有從V帶輪,主V帶輪與從V帶輪之間通過V帶傳動連接。通過上述方式,本發(fā)明能夠連續(xù)平穩(wěn)的對工件進行切割,且適用于多種長度的切割,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切割效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高速切斷裝置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切斷裝置領域,特別是涉及能連續(xù)高速切斷的一種高速切斷裝置。
【背景技術】
[0003]一種切斷機,申請?zhí)?201120452952.9。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切斷機,即使在高速旋轉中切斷吸收體連續(xù)體的情況下,能夠避免將吸收體連續(xù)體帶起、在輸送方向上發(fā)生跳躍或錯位,能夠實現(xiàn)吸收體連續(xù)體的穩(wěn)定的輸送。該切斷機以相向的方式配置有切斷部和砧部。切斷部具有旋轉體和安裝于該旋轉體的至少一個切刀,該切斷部和該砧部相互旋轉從而夾持并切斷該吸收體連續(xù)體,在所述旋轉體的外周部,在每個切刀的旋轉方向上游側,以隔開規(guī)定的間隔與所述切刀相鄰的方式設置有按壓部件,該按壓部件在使吸收體連續(xù)體從所述旋轉體的外周部離開的方向按壓吸收體連續(xù)體。但是該切斷機只能切斷長度一樣的工件,不改變此裝置的零件比例就不能改變切斷件的長度。并且此裝置采用兩組平帶傳動,在傳動時易產(chǎn)生碰撞,噪音等。
[0004]一種切斷機,申請?zhí)?201010249745.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切斷機,包括機架,機架設有送料裝夾機構和切削動力總成,送料裝夾機構包括夾持裝置和沿軌道平移推進的送料裝置,送料裝置將坯料夾住并平移送至夾持裝置中;所述切削動力總成包括電機和由電機帶動高速旋轉的切割片;在水平方向上,送料裝夾機構與切削動力總成之間的相對移動通過軌道約束,切削動力總成的切割片沿軌道方向平移切入夾裝于夾持裝置軌道平移推送至夾持裝置中,被夾持裝置夾緊后,平面度和垂直度準確,一致性高,但是此裝置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工件停止不動,在進行加工,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此裝置采用氣孔進行加緊和移動,因為空氣的可壓縮性,增大了加工時的不穩(wěn)定性,使的加工面的光潔度大大降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速切斷裝置,能夠用同一臺高速切斷機加工出不同的工件長度,并能連續(xù)平穩(wěn)性的傳動,降低了切割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高速切斷裝置,包括:機架和相互對應設置在機架上的刀輪與從切輪;所述刀輪上開有若干對通槽,每對通槽兩兩相依,且每一對通槽中設有一片切刀和一塊按板;所述從切輪兩側的機架上設有與從切輪平行的主平帶輪和從平帶輪,所述主平帶輪和從平帶輪之間通過平帶傳動,平帶繞過所述從切輪;所述機架上對應從切輪的位置上固定有電機座和軸承座,電機座上固定有電機,軸承座內(nèi)設有軸承,所述刀輪兩端設置在軸承座的軸承內(nèi),所述刀輪與電機之間通過聯(lián)軸器聯(lián)接;所述聯(lián)軸器上固定有主V帶輪,所述主平帶輪上對應主V帶輪的一端安裝有從V帶輪,主V帶輪與從V帶輪之間通過V帶傳動連接。
[0007]優(yōu)選的是,所述切刀通過定位螺釘固定在通槽內(nèi);所述按板上設有限位螺釘,限位螺釘沿著所述刀輪的徑向將按板設置在通槽內(nèi),且按板底端與通槽底部之間的限位螺釘上套有彈簧。
[0008]優(yōu)選的是,所述機架上固定有兩塊軸蓋,軸蓋與機架連接處開有三對軸承孔,軸承孔內(nèi)設有軸承,所述從切輪、主平帶輪和從平帶輪設置在軸承孔的軸承上。
[0009]優(yōu)選的是,所述從切輪中間段的直徑小于兩端的直徑。
[001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能夠連續(xù)平穩(wěn)的對工件進行切割,且適用于多種長度的切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高速切斷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示一種高速切斷裝置中刀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機架;2、刀輪;3、從切輪;4、主平帶輪;5、從平帶輪;6、平帶;7、電機座;8、軸承座;9、電機;10、主V帶輪;11、從V帶輪;12、V帶;13、軸蓋;21、切刀;22、按板;23、定位螺釘;24、限位螺釘;25、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3]請參閱圖1和圖2,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高速切斷裝置,包括:機架I和相互對應設置在機架I上的刀輪2與從切輪3 ;所述刀輪2上開有若干對通槽,通槽的相對角度由加工工件的長度決定,相對角度不一樣則使得加工出的工件長度不一樣;每對通槽兩兩相依,且每一對通槽中設有一片切刀21和一塊按板22,切刀21用于切割工件,按板22能讓工件連續(xù)切割不被切刀帶起,并使切斷平穩(wěn);所述切刀21通過定位螺釘23固定在通槽內(nèi);所述按板22上設有限位螺釘24,限位螺釘24沿著所述刀輪2的徑向將按板22設置在通槽內(nèi),且按板22底端與通槽底部之間的限位螺釘24上套有彈簧25,使得按板22在彈簧25的作用下只能徑向收縮,不能軸向運動;所述從切輪3兩側的機架I上設有與從切輪3平行的主平帶輪4和從平帶輪5,所述機架I上固定有兩塊軸蓋13,軸蓋13與機架I連接處開有三對軸承孔,軸承孔內(nèi)設有軸承,所述從切輪3、主平帶輪4和從平帶輪5設置在軸承孔的軸承上,軸承的內(nèi)環(huán)與從切輪3、主平帶輪4和從平帶輪5過盈配合;所述主平帶輪4和從平帶輪5之間通過平帶6傳動,平帶6繞過所述從切輪3,所述從切輪3中間段的直徑小于兩端的直徑,從而刀輪2切割工件時,只有從切輪3的兩端受力,切刀21不會傷及到平帶;所述機架I上對應從切輪3的位置上固定有電機座7和軸承座8,電機座7上固定有電機9,軸承座8內(nèi)設有軸承,所述刀輪2兩端設置在軸承座8的軸承內(nèi),所述刀輪2與電機9之間通過聯(lián)軸器聯(lián)接;所述聯(lián)軸器上固定有主V帶輪10,所述主平帶輪4上對應主V帶輪10的一端安裝有從V帶輪11,主V帶輪10與從V帶輪11之間通過V帶12傳動連接,電機9旋轉時帶動聯(lián)軸器上的主V帶輪運轉10,從而帶動主平帶輪4旋轉,主平帶輪4帶動從平帶輪5實現(xiàn)平帶傳動。
[0014]本發(fā)明工作時,首先根據(jù)加工工件的長度選擇通槽的相對角度和控制切刀21的伸出數(shù)量,將工件放置在平帶6上,電機9帶著刀輪2做高速轉動,電機9在給刀輪2傳遞動力時,還通過V帶12使主平帶輪4轉動,使得主平帶輪4帶動從平帶輪5實現(xiàn)平帶傳動,在工件通過刀輪2和從切輪3時,將產(chǎn)生沖擊和擠壓力,切刀21切斷工件,按板22能讓工件連續(xù)的加工不被切刀21帶起,并使切斷平穩(wěn)。本發(fā)明能夠用同一臺高速切斷機加工出不同的工件長度,并能連續(xù)平穩(wěn)性的傳動,降低了切割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速切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和相互對應設置在機架上的刀輪與從切輪;所述刀輪上開有若干對通槽,每對通槽兩兩相依,且每一對通槽中設有一片切刀和一塊按板;所述從切輪兩側的機架上設有與從切輪平行的主平帶輪和從平帶輪,所述主平帶輪和從平帶輪之間通過平帶傳動,平帶繞過所述從切輪;所述機架上對應從切輪的位置上固定有電機座和軸承座,電機座上固定有電機,軸承座內(nèi)設有軸承,所述刀輪兩端設置在軸承座的軸承內(nèi),所述刀輪與電機之間通過聯(lián)軸器聯(lián)接;所述聯(lián)軸器上固定有主V帶輪,所述主平帶輪上對應主V帶輪的一端安裝有從V帶輪,主V帶輪與從V帶輪之間通過V帶傳動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切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通過定位螺釘固定在通槽內(nèi);所述按板上設有限位螺釘,限位螺釘沿著所述刀輪的徑向將按板設置在通槽內(nèi),且按板底端與通槽底部之間的限位螺釘上套有彈簧。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切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固定有兩塊軸蓋,軸蓋與機架連接處開有三對軸承孔,軸承孔內(nèi)設有軸承,所述從切輪、主平帶輪和從平帶輪設置在軸承孔的軸承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切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切輪中間段的直徑小于兩端的直徑。
【文檔編號】B26D1/40GK104149117SQ201410310051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fā)明者】翁世有, 夏祖祥 申請人:蘇州市職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