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紙制包裝用隔壁的制造方法及具有該隔壁的包裝用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16882閱讀:36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紙制包裝用隔壁的制造方法及具有該隔壁的包裝用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折疊自如的紙制包裝用的隔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特別是涉及業(yè)者間所搬送的工業(yè)用零件等的被包裝物用的隔壁及其包裝用箱。
      所謂隔壁,另外還可稱為「蜂窩(honey-comb)」。
      背景技術
      這種折疊自如的紙制包裝用的隔壁及其利用該隔壁的包裝用箱,由于其優(yōu)點是不使用時可不松張開地進行折疊,使用時只需要將被折疊的隔壁和箱本體伸張,立即可作為具有隔壁的箱子來使用,尤其,已在業(yè)者之間采用。
      這種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的隔壁的簡易的制造方法,已知有發(fā)明者原先研究·開發(fā)的日本專利特開昭51-44097號公報所記載的發(fā)明。
      該發(fā)明是在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上,將粘接劑每隔一定的間隔涂覆成筋狀,設置有機械性配設多個筋狀涂漿部的許多張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通過將這些原紙層疊,按壓后將涂漿部粘接,可得到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的隔壁。
      在前述背景技術中,雖然其優(yōu)點是可簡易地制造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的隔壁,但除了制品的心子形態(tài)是橢圓或圓形之外,由于在心子形態(tài)上,粘接部位受限于點接觸方式粘接,故粘接功能不一定十分牢固,又由于點接觸方式粘接,因此存在著受心子的體積比較小的制約的問題。
      結果是,其用途被限制在負載量小的輕量物和小的被包裝物的范圍。
      另一方面,作為這種制品,發(fā)明者原先提出過日本專利實公平4-49066號公報所記載的提案(參照專利文獻2)。
      本提案是在可對折的箱本體的底片上配置折疊自如的隔壁而構成,由于在被隔開的同時可進行對折,故不使用時不會松張開。
      日本專利特開昭51-44097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實公平4-49066號公報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就是為了消除上述傳統技術中的缺陷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不僅提供能同時生產大量具有方形心子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的簡易的制造方法,而且還能提供同時生產大量粘接功能優(yōu)良的折疊自如的隔壁的制造方法。
      又,本發(fā)明的包裝物箱,其目的在于,在隔壁縮小的同時能將箱本體進行對折,具有不使用時不會松張開的優(yōu)點,并且,還可提供緩沖功能優(yōu)良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
      又,其目的在于,可解決緩沖機構加工的煩雜性。
      又,其目的在于,在箱本體的四周圍中,具有一方對向的側片的緩沖功能,利用隔壁可提高包裝用箱的生產率。
      又,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得到伸張后的隔壁不會縮小的包裝用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第1課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獲得至少具有3個奇數心子的隔壁20的方法。
      一種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得到至少1張方形的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和至少2張方形的紙制包裝隔壁用硬紙板12的工序;采用以下方法得到帶折縫原紙10a的工序,即、通過以一定的間隔,從所述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的一側至另一側至少形成8條平行的折縫n1、n2、n3、n4、n5、n6、n7、n8,在第1號折縫n1與第2號折縫n2間、第3號折縫n3與第4號折縫n4間、第5號折縫n5與第6號折縫n6間和第7號折縫n7與第8號折縫n8間,分別設置構成該隔壁20的心子(core)縱向的第1縱片部14a、第2縱片部14b、第3縱片部14c和第4縱片部14d,同時在第1號折縫n1與第8號折縫n8各自的外側、第2號折縫n2與第3號折縫n3間、第4號折縫n4與第5號折縫n5間和第6號折縫n6與第7號折縫n7間,成為了該隔壁的心子(core)的涂漿部,并且,設置有構成橫向的第1橫片部16a、第2橫片部16b、第3橫片部16c、第4橫片部16d和第5橫片部16e;采用以下方法得到折彎原紙10b的工序,即、將該帶折縫原紙10a的第2縱片部14b或第3縱片部14c的某一方,以所述第2縱片部14b兩側的折縫n3、n4或第3縱片部14c兩側的折縫n5、n6為邊界,與所述第2橫片部16b或第4橫片部16d的某一方密合狀地進行折彎,再將兩側的第1橫片部16a和第5橫片部16e,以各自內側的第1號折縫n1和第8號折縫n8為邊界,分別與所述第1縱片部14a和第4縱片部14d緊貼地進行折彎;在該折彎原紙10b上形成折褶(日文折り目くせ)、以得到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工序;采用以下方法得到被縮小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準隔壁20a的工序,即、帶折褶的原紙10c的第1橫片部16a、第3橫片部16c和第5橫片部16e的表面和第2橫片部16b、第4橫片部16d的里面,使用粘接劑分別將該硬紙板12、12進行粘合;
      采用以下方法得到隔壁20的工序,即、與所需的該隔壁20的高度對應,以一定的間隔沿著與該折縫的直角方向將該準隔壁20a切斷。
      第2課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獲得至少具有2個偶數心子的隔壁20的方法。
      一種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得到至少1張方形的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和至少2張方形的紙制包裝隔壁用硬紙板12的工序;采用以下方法得到帶折縫原紙的工序,即、通過以一定的間隔,從所述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的一側至另一側至少形成6條平行的折縫n1、n2、n3、n4、n5、n6,在第1號折縫n1與第2號折縫n2間、第3號折縫n3與第4號折縫n4間、第5號折縫n5與第6號折縫n6間,分別設置構成該隔壁20的心子(core)縱向的第1縱片部14a、第2縱片部14b和第3縱片部14c,同時在第1號折縫n1與第6號折縫n6各自的外側、第2號折縫n2與第3號折縫n3間、第4號折縫n4與第5號折縫n5間,成為了該隔壁的心子(core)的涂漿部,并且,設置有構成橫向的第1橫片部16A、第2橫片部16B、第3橫片部16C和第4橫片部16D;采用以下方法得到折彎原紙的工序,即、將該帶折縫原紙的第2縱片部14B,以兩側的折縫n3、n4為邊界,向所述第2橫片部16B側或第4橫片部16D側折彎,然后將兩側的所述第1橫片部16A和第4橫片部16D,在各自的內側且左右對稱地與所述第1縱片部14A和第3縱片部14C分別緊貼地進行折彎;在該折彎原紙上形成折褶、以得到帶折褶的原紙的工序;采用以下方法得到被縮小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準隔壁20a的工序,即、帶折褶的原紙的第1橫片部16A和第3橫片部16C的表面以及第2橫片部16B和第4橫片部16D的里面,使用粘接劑分別將該硬紙板12、12進行粘合;采用以下方法得到隔壁20的工序,即、與所需的該隔壁20的高度對應,以一定的間隔沿著與該折縫的直角方向將該準隔壁20a切斷。
      第3課題解決方案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是在第1或第2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與折彎原紙表面?zhèn)鹊母鳈M片部或里面?zhèn)鹊母鳈M片部對應的該硬紙板的位置上涂覆粘接劑,再在涂覆有粘接劑的該硬紙板的粘接涂覆部上,與該原紙表面?zhèn)鹊母鳈M片部或里面?zhèn)鹊母鳈M片部對應,將該原紙與該硬紙板粘接,將該硬紙板與該原紙的粘接劑的未粘接部分、即表面?zhèn)鹊母鳈M片部或里面?zhèn)鹊母鳈M片部的外側面粘接。
      第4課題解決方案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是在第1或第3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設置于兩側的第1縱片部14a和第4縱片部14d的內側,連設著由所述第2橫片部16b、第2縱片部14b、第3橫片部16c、第3縱片部14c和第4橫片部16d構成的組。
      第5課題解決方案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是在第2或第3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設置于兩側的第1縱片部14A和第2縱片部14B的內側,至少設置有1組由所述第2橫片部16B、第4縱片部14D、第5橫片部16E、第5縱片部14E和第6橫片部16F構成的組。
      第6課題解決方案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是在第1至第5任一項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該帶折褶原紙的表面或里面粘接有該硬紙板12所組成的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的帶折縫原紙側涂覆粘接劑,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反轉180度,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硬紙板12與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以下根據需要,將第3號帶硬紙板原紙10d-3反轉180度,將該原紙10d-3的硬紙板12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以下根據需要反復進行上述的工序,將硬紙板12與位于最上層的帶硬紙板原紙的帶折褶的原紙10c側粘接。
      第7課題解決方案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是在第1至第5任一項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該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硬板紙12側涂覆粘接劑,再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反轉180度,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硬紙板12與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以下根據需要,在第3號帶硬紙板原紙10d-3的硬板紙12側涂覆粘接劑,將第3號帶硬紙板原紙10d-3反轉180度,將該原紙10d-3的硬紙板12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以下根據需要反復進行上述的工序,將硬紙板12與位于最上層的帶硬紙板原紙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
      第8課題解決方案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是在第1至第5任一項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至少設置有2張縱片部左右對稱折彎的折彎原紙,將這些折彎原紙的縱片部的折彎方向左右對稱地進行配置·層疊。
      第9課題解決方案是一種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包裝用箱體40,通過在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留有空白48、48的底片42,在底片42的兩側,以折縫42a、42a為邊界分別連設側片44、44,在各自側片44、44的外側,以折縫42b、42b為邊界分別連設蓋片46、46而構成,在與所述折縫42a、42a和折縫42b、42b的直角方向上,該包裝箱本體40的中央部形成有折縫42c,設置有折疊自如的隔壁20,該隔壁20是將平面看的至少3個方形的心子20A、20B連設成1列而構成,同時將隔壁20伸張時的最大寬度設定成小于所述底片42的寬度,在所述底片42兩側的空白48、48處,分別設置有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折疊自如的隔壁20,伸縮自如地配置在底片42上、且所述兩側的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50之間,同時,這些隔壁20的所述緩沖材料50、50側與緩沖材料50、50粘接,在隔壁20的所有心子中,側片44、44旁邊的心子20A、20A構成緩沖材料。
      第10課題解決方案的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是在第9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是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50的兩側開放、四角具有折縫的筒體。
      第11課題解決方案的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是在第9或第10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50與包裝用箱本體40設置成一體。
      第12課題解決方案是一種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包裝用箱體40,通過在底片42的兩側,以折縫42a、42a為邊界分別連設側片44、44,在各自側片44、44的外側,以折縫42b、42b為邊界分別連設蓋片46、46而構成,在與所述折縫42a、42a和折縫42b、42b的直角方向上,該包裝用箱本體40的中央部形成有折縫42c,在與中央部的折縫42c平行的底片42的兩側,設置有寬度方向的側片50a,在該底片42的所述中央部的折縫42c上,設置有從底片42游離的加強片52,在該加強片5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開閉自如的一對的第2加強片52a、52a,在該加強片52與兩側寬度方向的側片50a之間,設置有伸縮自如的隔壁20,在隔壁20伸張狀態(tài)下,將第2加強片52a與寬度方向側片50a接合,再將蓋片46與第2加強片52a對接,以抑制隔壁20的壓縮。
      第13課題解決方案的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是在第12課題的解決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將蓋片46與第2加強片52a粘接而成。
      發(fā)明的效果本發(fā)明采用上述結構,可獲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中,不僅能可靠地將心子的形態(tài)維持于方形,而且可得到具有方形心子的折疊自如的紙制的包裝用隔壁。
      由于心子的形成,采用了將設于原紙上的一定寬度的涂漿部即橫片部以面接觸方式與硬紙板粘接而形成,因此,與前述的背景技術相比,可得到粘接功能明顯提高的隔壁。
      本發(fā)明的包裝物箱,由于在隔壁縮小的同時能將箱本體進行對折,因此,具有不使用時不會松張開的優(yōu)點,并且,還可提供緩沖功能優(yōu)良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
      又,可解決緩沖機構加工的煩雜性。
      又,由于在箱本體的四周圍中,具有一方對向的側片的緩沖功能,因此,利用隔壁可提高包裝用箱的生產率。
      并且,可得到伸張后的隔壁不會縮小的包裝用箱。
      其它優(yōu)點,通過以下的說明及其附圖可容易理解。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制造工序中、得到原紙和硬紙板工序以及在原紙上形成折縫的概要工序圖。
      圖2為表示形成折縫狀態(tài)的實施例1中的原紙的俯視圖。
      圖3為表示縱片部折彎狀態(tài)的原紙的主視圖。
      圖4為表示形成折褶狀態(tài)的原紙的俯視圖。
      圖5為表示在硬紙板或帶硬紙板原紙上涂覆粘接劑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6為表示硬紙板與帶硬紙板原紙粘接的工序說明圖。
      圖7為表示將硬紙板和原紙層疊的工序說明圖。
      圖8為表示解除折褶的工序立體圖。
      圖9為表示從準隔壁得到隔壁的工序立體圖。
      圖10為表示隔壁半開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1為形成折縫、表示折彎狀態(tài)的實施例2中的原紙的俯視圖。
      圖12為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利用隔壁的包裝用箱展開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3為表示圖12的隔壁半開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4為表示圖12的要部放大縱剖視圖。
      圖15為表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利用隔壁的包裝用箱的立體圖。
      圖16為表示圖15中、將長度方向的側片立起并將第2加強片與側片接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7為表示將包裝用箱收容在外箱中狀態(tài)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隔壁20所要求的心子20A、20B、20C的數量及大小,由隔壁20的需要者來決定(參照圖10、圖12)。
      眾所周知,由于構成隔壁20的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以下只要是未斷開、單稱為「原紙10」)和紙制包裝隔壁用硬板紙12(以下只要是未斷開、單稱為「硬板紙12」)的數量和大小,是根據商業(yè)性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據需要來增加原紙10和硬紙板12的數量。
      本實施例1中,只要是未斷開,對發(fā)明的基本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1中,原則上涉及具有至少3個奇數的心子的隔壁20的制造方法。
      當然,可以自由地設置3個以上的心子。
      得到至少1張方形的原紙10和至少2張方形的硬板紙12。
      本發(fā)明中,涉及由1張方形的原紙10和至少2張的硬板紙12同時生產許多個隔壁20,基于這一點作詳細的說明。
      1張原紙10和2張硬板紙12的大小,雖然作出說明,但屬于例外,原則上不是得到1個隔壁、而是可得到許多個隔壁20。
      (1)第1工序(得到原紙10和硬紙板12的工序)通常,通過將滾筒紙R用刀具B切斷成一定的尺寸,就可容易地得到原紙10和硬紙板12(參照圖1)。
      硬紙板12的寬度尺寸與原紙10的寬度一致,但其長度尺寸短一點。
      該場合,原紙10使用1張,硬紙板12使用2張,但在想要得到1張以上原紙10、2張以上硬紙板12時,發(fā)明的基本結構是重復的,這可以通過以下的說明容易理解。
      (2)第2工序(在原紙10上形成折縫n1等的工序)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得到折疊自如的包裝用隔壁20,如圖2所示,從原紙10的一側至另一側(圖紙上的從左側至右側),在原紙10上形成多個許多折縫。
      折縫的多少是決定該隔壁20的心子20A、20B的數量及大小的要素,故該數量應根據需要者的要求來決定(參照圖10、圖12)。
      圖2所示的折縫的數量形成有多個許多條,通過以下的說明可以理解,需要設置至少8條平行的折縫n1、n2、n3、n4、n5、n6、n7、n8。
      可以說,本發(fā)明的基本要點在于,通過設置8條折縫n1、n2、n3、n4、n5、n6、n7、n8來制造具有至少3個心子20A的隔壁20。
      圖2的例子中,折縫的間隔有大小之分,設置有寬的部分和狹的部分,但應與被包裝物的大小對應地來得到大小的心子,例如,以大小2種規(guī)格的電子元件的收容為其目的。
      折縫的形成方法不受制約,但本發(fā)明者采用的方法是設置間歇地具有刀頭的齒輪狀的轉刀22,一邊使該轉刀22回轉,一邊通過按壓在原紙10上,形成連續(xù)的虛線狀的小孔來形成折縫(參照圖1、圖2)。
      通過形成8條折縫n1、n2、n3、n4、n5、n6、n7、n8,從原紙10的一側至另一側,在第1號折縫n1與第2號折縫n2間、第3號折縫n3與第4號折縫n4間、第5號折縫n5與第6號折縫n6間和第7號折縫n7與第8號折縫n8間,分別設置用于制造隔壁20的、構成心子20A、20B縱向的第1縱片部14a、第2縱片部14b、第3縱片部14c和第4縱片部14d。
      另一方面,在第1號折縫n1與第8號折縫n8的各自的外側、第2號折縫n2與第3號折縫n3間、第4號折縫n4與第5號折縫n5間和第6號折縫n6與第7號折縫n7間,分別設置成為該隔壁的心子20A、20B(core)的涂漿部、并構成橫向的第1橫片部16a、第2橫片部16b、第3橫片部16c、第4橫片部16d和第5橫片部16e(參照2)。
      由此,可得到縱片部與橫片部形成相互交叉的帶折縫原紙10a(以下只要是未斷開、單稱為「帶折縫原紙10a」)(參照圖2)。
      可以說,圖示例是在第1縱片部14a(參照圖的左側)與第4縱片部14d(參照圖的右側)之間、設置有4組由第2橫片部16b、第2縱片部14b、第3橫片部16c、第3縱片部14c和第4橫片部16d構成的組相當的結構(參照圖2、圖3)。
      (3)第3工序(縱片部14b等的折彎工序)以形成伸縮自如的心子為目的,將縱片部折彎,以備于通過粘接劑只將前述的帶折縫原紙10a的橫片部與上下2張硬紙板12粘接。
      將第2縱片部14b折彎成以其兩側的折縫n3、n4為邊界,與第2橫片部16b密合(參照圖3)。
      圖3中,將第2縱片部14b向左側折彎,但也可不將第2縱片部14b折彎,而是改為將第3縱片部14c向右側折彎,以其兩側的折縫n5、n6為邊界,與第4橫片部16d密合。
      第2縱片部14b或第3縱片部14c的折彎目的在于,使形成于兩縱片部14b、14c間的第3橫片部16c水平狀露出,構成隔壁20的心子20A、20B橫向的涂漿部,以備于與硬紙板12粘接。
      要想使第3橫片部16c水平狀露出,只需將第2縱片部14b或第3縱片部14c的某一方折彎即可。
      圖示例是設置有4片第3橫片部16c的例子,將與第3橫片部16c鄰接的4片的第2縱片部14b分別向附圖上的左側進行折彎(參照圖3)。
      再將兩側的第1橫片部16a和第5橫片部16e,折彎成以各自內側的第1號折縫n1和第8號折縫n8為邊界,分別與所述第1縱片部14a和第4縱片部14d密合(參照圖3)。
      由此,在帶折縫原紙10a上,作為基本結構,形成有至少水平的涂漿部的表面?zhèn)?片、里面?zhèn)?片合計5片的涂漿部即橫片部。
      在圖2、圖3所示的具體例中,可得到具有兩側的橫片部16a、16e的2片、4片的共用的橫片部16c和共用的5片的橫片部16b、16d的折彎原紙10b(參照圖3)。
      預定在這些各橫片部中,通過粘接劑將一方的硬紙板12與第1橫片部16a、第3橫片部16c和第5橫片部16e的外側面(表面)粘接。
      另一方面,預定通過粘接劑將另一方的硬紙板12與第2橫片部16b和第4橫片部16d的外側面(里面)粘接(參照圖3、圖4)。
      若要使縱片部的折彎作業(yè)由機械來進行,則機械復雜化,為此,發(fā)明者是通過將各自的折縫作為基準、由手工實施對折的工序。
      (4)第4工序(賦予折褶的工序)即使由上述的工序將縱片部折彎,只要在折縫上未賦予“褶皺”,該“褶皺”復原之后,就難實施其后的工序。本工序在于避免這一現象。
      為了不使“褶皺”復原,發(fā)明者對折褶的賦予作了如下嘗試。
      通過上述的工序,將兩側的橫片部和縱片部在折彎原紙10b各自的折縫延長方向上的兩側的上下重合部分即、若參照圖3、圖4,則在第1橫片部16a與第1縱片部14a的重合部、第5橫片部16e與第4縱片部14d的重合部、第2橫片部16b、第2縱片部14b、第3橫片部16c和第3橫片部16c旁邊的第3縱片部14c的重合部的6個部位,分別將鐵絲訂書機(stapler)的針N刺穿進行固定,以使“褶皺”不能復原,由此得到帶折縫原紙10c(參照圖4)。
      為了得到帶折縫原紙10c,不必受限于上述的手段。
      例如,也可對由手工折彎的折彎原紙10b直接沖壓等方法來進行按壓。
      最簡便的方法就是采用手工,對折縫部分進行強力按壓。
      對于折褶的賦予,若不進行鐵絲訂書機的針N和線的縫合,則是由手工等進行折褶,可省略針N等的除去工序,可得到以下說明的準隔壁20a。
      另一方面,針N穿刺的目的在于,在生產工序的過程中,專門用于制止原紙10a的折褶的復原,不需要使隔壁20折疊自如,故在其后的工序中被省去。
      由此,如前所述,盡管在折彎的折縫的延長方向上的邊端旁邊的位置,將針N穿刺來抑制折縫的復原,但在得到隔壁20的前工序中,發(fā)明者去除了針N。
      在其后的工序中,預定在針N的內側、通過用刀具在與折縫的直角方向上將作出詳細說明的準隔壁20a切斷,將針N與準隔壁20a的被切斷部分一起去除(參照圖8)。
      鐵絲訂書機因作業(yè)者可方便使用,故用手工將縱片部折彎后,可簡便地形成折縫的“褶皺”。
      折縫的“褶皺”的簡便形成,除了鐵絲訂書機方式的針N之外,也可預定在折彎的折縫的延長方向上的兩側,將縫紉機線在與折縫直角方向上進行縫合。
      對于鐵絲訂書機的針的位置和縫紉機的縫合位置分別是在折彎的折縫的延長方向上的兩側的原因作出說明,在其后的工序中,除了可有效利用準隔壁20a之外,為了不使針N和縫合線從準隔壁20a取出的作業(yè)煩雜化,為此,預定在針N和縫合線的內側,通過將準隔壁20a切斷,將針N和縫合線的外側部分切斷的準隔壁20a一起廢除掉。
      (5)第5工序(將帶有折褶的原紙10c與硬紙板12粘合的工序1)本實施例的基本形態(tài)中,由于該帶折褶的原紙10c具有至少5片的涂漿部即橫片部16a、16b、16c、16d、16e,故將粘接劑涂覆在這些的各橫片部16a、16b、16c、16d、16e上,以備于與上下2張的硬紙板12粘接。
      粘接劑的涂覆,預定通過使用沾有粘接劑的毛刷的手工作業(yè),在將粘接劑涂覆在原紙a折彎的各橫片部時,在向內側折彎的第1橫片部16a、第3橫片部16c和第5橫片部16e的表面涂覆帶狀的粘接劑,將一方的硬紙板12粘接(參照圖3、圖4)。
      另一方面,在第2橫片部16b和第4橫片部16d的里面涂覆帶狀的粘接劑,將另一方的硬紙板12粘接(參照圖3、圖4)。
      在上述例子中,說明的是在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各橫片部上涂覆粘接劑,將硬紙板12粘接,但也可相反地、預定通過在與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各橫片部對應的硬紙板12的設定位置上涂覆粘接劑,將帶折褶的原紙10c與硬紙板12粘接。
      第5工序(將帶有折褶的原紙10c與硬紙板12粘合的工序2)除了上述的使用毛刷的手工作業(yè)涂覆粘接劑之外,為了提高粘接劑的涂覆作業(yè)的效率,發(fā)明者通過下列的機械性手段實施了粘接劑的涂覆(參照背景技術)。
      參照圖5作一說明,設置上下一對的回轉軸24、26,將一方的回轉軸24用于與硬紙板12一起說明的帶硬紙板原紙16d或硬紙板12的支持,將另一方的回轉軸26用于粘接劑的供給。
      并且,在上方的回轉軸24上,以一定的間隔在回轉軸24周圍的軸心方向上形成凹部24a和凸部24b。
      另一方面,在設于下方的回轉軸26的周面,周面上具有滾花的環(huán)等上形成有環(huán)狀的凸部26a。
      該凸部26a面向所述回轉軸24上設置的凹部24a對合。
      與這些所述的回轉軸24、26鄰接,在其前方設置有上下一對的送料輥28、30。
      這些送料輥28、30用于在涂覆粘接劑32之前,先將硬紙板12和一起說明的帶硬紙板原紙16d送向所述回轉軸24、26側。
      在所述回轉軸24、26的下方,設置有收容粘接劑32的容器34,在該容器34內,設置有相互緩慢接觸、回轉自如的大小2個的輥子36、38。
      大形的輥子38與前述一對的回轉軸24、26中,位于容器34側下方的回轉軸26的環(huán)狀凸部26a接觸,設置成可回轉自如。
      下面,參照圖5說明采用該手段、將粘接劑32涂覆在所述硬紙板12和帶硬紙板原紙16d上的工序。
      為了得到隔壁20,理論上講,將粘接劑32涂覆在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各涂漿部即、各橫片部上,通過將2張硬紙板12、12與帶折褶的原紙10c粘接而得到。
      并且,想要機械性地將粘接劑32涂覆在帶折褶的原紙10c上,確認了具有以下的問題。
      在想要單獨地將帶折褶的原紙10c通過送料輥28、30送向回轉軸24、26進行粘接劑32的涂覆時,由于帶折褶的原紙10c具有折褶,故在通過送料輥28、30和回轉軸24、26間時在帶折褶的原紙10c上會發(fā)生起皺而破損、或者有可能不能可靠地涂覆粘接劑32。
      為此,發(fā)明者在將2張硬紙板12、12與帶折褶的原紙10c進行上下粘接時,考慮了在一方的硬紙板12上涂覆粘接劑32,以取代在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各橫片部16a、16b、16c、16d、16e上涂覆粘接劑32。
      這是因為在使硬板紙12通過送料輥28、30和回轉軸24、26時,不會發(fā)生起皺而破損、能涂覆粘接劑32的緣故。
      若要正確地設定硬紙板12的粘接劑32的涂覆位置,則利用向硬紙板12供給的粘接劑32,通過將粘接劑32向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各橫片部16a、16c、16e移動,確認了能將帶折褶的原紙10c與硬紙板12粘接。
      再具體地講,在將粘接劑32涂覆在一方的硬紙板12上時,在帶折褶的原紙10c與一側的各橫片部16a、16c、16e對應的該硬紙板12的位置上進行粘接劑32的涂覆(參照圖6)。
      也可不采用在與各橫片部16a、16c、16e對應的該硬紙板12的位置上進行粘接劑32的涂覆,而是改為在與另一側的各橫片部16b、16d對應的該硬紙板12的位置上進行粘接劑32的涂覆。
      在將粘接劑32涂覆在一方的硬紙板12上時,通過使硬紙板12回轉的一對的送料輥28、30,再通過一對的回轉軸24、26間。
      在容器34側的回轉軸26上,因設置有前述所示的環(huán)狀的凸部26a,故容器34內的粘接劑32通過輥子36、38向凸部26a供給。
      由此,可使供給于凸部26a的粘接劑32移行至硬紙板12。
      在與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各橫片部16a、16c、16e對應、將粘接劑32涂覆在硬紙板12上時,可通過與各橫片部16a、16c、16e的位置和間隔對應地設置回轉軸24、26的凸部24b、26a來解決(參照圖5、圖6)。
      這樣,通過將帶折褶的原紙10c按壓在涂覆有粘接劑32的硬紙板12上,帶折褶的原紙10c通過各橫片部16a、16c、16e可與一方的硬紙板12粘接(參照圖6)。
      為了便于以下的說明,將一方的硬紙板12上粘接著帶折褶的原紙10c的稱為帶硬紙板原紙10d。
      因帶硬紙板原紙10d是硬紙板12上粘接著帶折褶的原紙10c的,故即使原樣地通過送料輥28、30,也不會發(fā)生起皺。這一點發(fā)明者已確認。
      發(fā)明者確認了帶折褶的原紙10c是單獨時,雖然有可能發(fā)生起皺,但另一方面,粘接劑的涂覆作業(yè),與在硬紙板12上進行相比,在向帶硬紙板原紙10d的原紙10側進行時煩雜較少,粘接劑的涂覆可靠性高。
      由此,為了將另一方的硬紙板12與帶硬紙板原紙10d進行粘接,將帶硬紙板原紙10d的無粘接劑側(帶折褶原紙10c的無粘接劑側)面向容器34側,通過送料輥28、30間,按照上述的要領將粘接劑32涂覆在粘接劑32的未涂覆側、即帶硬紙板原紙10d的橫片部16b、16d的里面。
      并且,通過將另一方的硬紙板12按壓在帶硬紙板原紙16d的橫片部16b、16d的外側,可得到由硬紙板12、12將帶硬紙板原紙10d的兩側夾持的折疊自如的被縮小的基本結構所組成的準隔壁20a。
      其中,用語「準隔壁」是對隔壁預先準備的意思,詳細內容后述,其目的是通過切斷成一定的高度,可同時生產出許多個隔壁20。
      一般來講,準隔壁20a可預定切斷成一定的高度,成為隔壁20,但隔壁20的高度有要求時,當然任何準隔壁都能一模一樣成為隔壁。
      (6)第6工序(帶硬紙板原紙10d的層疊工序)下面,對通過層疊帶硬紙板原紙10d而得到由多層組成的準隔壁的工序的實施例作出說明。
      除了按順序將帶硬紙板原紙10d粘接之外,考慮到隔壁20處理的便利性,也對下列下了功夫。
      例如,若對設置由5層組成的隔壁20的場合作一說明(參照圖7、圖10),則事先準備5張帶硬紙板原紙10d和1張硬紙板12。
      按照前述的要領,將粘接劑32涂覆在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的另一側的各橫片部16b、16d上,其次,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硬紙板12側,通過涂覆有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的粘接劑32的另一側的各橫片部16b、16d進行粘接。
      在將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粘接時,必須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反轉180度進行粘接。
      這是因為在實施例中,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各縱片部是面向圖紙上左側進行折彎(參照圖3)。
      若將一側折彎有縱片部的帶硬紙板原紙10d原封不動地進行層疊,則各帶硬紙板原紙10d的縱片部成為階梯狀,產生隔壁20不能伸長的不合理性。
      為此,在每一層疊上,必須將如前所述層疊的帶硬紙板原紙10d進行180度反轉。
      但是,若不計較作業(yè)的煩雜性,在設置2種將縱片部面向左右地個別地進行折彎的折彎原紙時,則不必要將帶硬紙板原紙10d對每一層疊反轉180度。
      這是因為若將2種折彎原紙左右對稱地層疊成并列狀態(tài),則是與每一層疊上帶硬紙板原紙10d進行180度反轉的場合相等的緣故。
      再返回參照圖7、圖10作一說明,因每一層疊上帶硬紙板原紙10d進行180度反轉,每一層疊的帶硬紙板原紙10d的帶折褶的原紙10c的縱片部,在圖紙上是左右配置,故心子伸張時進行觀察,兩側的心子是倒立的「山」字形狀(參照圖10)。
      由此,可將心子組整列地在壓縮方向進行伸縮。
      其次,按照前述的要領,將第3號、第4號、第5號的各帶硬紙板原紙10d-3、10d-4、10d-5各180度反轉進行粘接。
      然后,只將硬紙板12與第5號的各帶硬紙板原紙10d-5進行粘接(參照圖7)。
      由此,盡管殘留有針N,但可得到隔壁的預備制品20e。
      另一方面,上例是說明在第2號至第5號的各帶硬紙板原紙的帶折褶的原紙10c側涂覆粘接劑,但也可預定在這些硬紙板12側涂覆粘接劑進行粘接。
      先對硬紙板12的長度比原紙10的長度短的情況作出說明,從上述的說明可以理解,因原紙10的各縱片部向橫片部側折彎,故預先將原紙10的長度設定得長一點。即,因折彎的距離的加算部分的合計較長,故硬紙板12的長度反比例地被設定得較短。
      (7)第7工序(去掉針N和縫合線的工序)在與隔壁的預備制品20e的折縫的直角方向上,通過將針N或縫合線的內側切斷,將針N或縫合線以及隔壁的預備制品20e、硬紙板12的針N側丟棄。
      其中,隔壁的預備制品20e是指具有針N或縫合線的制品,為了便于說明,使用的是通過將針N或縫合線去掉、成為了準隔壁20a。
      參照圖8、圖9,將針N內側的切斷線Y作為基準,由刀具39將隔壁的預備制品20e切斷,得到準隔壁20a。
      該隔壁的預備制品20e是以通過后述的工序得到多個隔壁20為其目的,但當要求心子20A、20B高度大的隔壁20時,原紙10本體的寬度構成了隔壁20的高度,當然很少具有將針N等去除的準隔壁20a直接作成隔壁20的功能。
      準隔壁20a與隔壁20的差異,只不過是單純的工序及其制品的微差而已。
      (8)第8工序(將準隔壁20a切斷成一定的高度而得到隔壁20的工序)隔壁20,被設定成與被包裝物大小對應的高度。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這種制品也考慮了減少生產工序數。
      為此,本發(fā)明的原則是,所述原紙10a和硬紙板12的大小是可同時生產許多個隔壁20的大小,通過切斷可得到許多個隔壁20。
      因此,與希望的隔壁20的高度對應,以一定的間隔、通過刀具39在與折縫的直角方向上將準隔壁20a切斷。
      通過將準隔壁20a切斷,可同時得到許多個一定高度所組成的隔壁20(參照圖9)。
      在從圖示的準隔壁20a得到5層隔壁20時,若將準隔壁20a作4區(qū)分地進行切斷,則可得到4組由5層構成的隔壁20組(參照圖10)。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說明的是具有偶數個心子的隔壁20的制造方法。
      原則上講,可得到具有至少2個心子的隔壁20,作為具體例,圖中說明的是具有偶數4個心子的隔壁20。
      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制造方法相比較,因發(fā)明本質性的不同很少,故只要是不切斷,共同點可引用實施例1的說明及附圖。
      發(fā)明的基本性結構的不同點在于,相對于實施例1的原紙10的折縫數至少是8條,實施例2是折縫數是至少6條,縱片部是4對3,橫片部是5對4,與實施例1兩側的橫片部是對向狀相比,實施例2中,不同之點在于是對稱狀折彎。
      即,只不過是前述的第3工序不一樣。
      這樣,因第1工序(獲得原紙和硬紙板工序)、第2工序(在原紙上形成折縫的工序)、第4工序(賦予折縫折褶的工序)、第5工序(將帶有折褶的原紙與硬紙板粘合的工序1和工序2)、第6工序(帶硬紙板原紙的層疊工序)、第7工序(去掉針和縫合線的工序)、第8工序(將準隔壁切斷成一定的高度而得到隔壁的工序)與實施例1的工序相同,故可引用實施例1的說明及附圖,省略其說明。
      本發(fā)明涉及上述實施例1和實施例2所述的利用折疊自如的隔壁20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
      對于隔壁20的結構,只要是不切斷,可引用前述的說明及附圖。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是,由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本體40、折疊自如的隔壁20和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構成(參照圖12、圖13、圖14)。
      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本體40由底片42、一對側片44和一對蓋片46構成,在方形底片42的兩側,以折縫42a、42a為邊界各自折疊自如地連設著側片44、44,以兩側的側片44、44外側的折縫42b、42b為邊界各自折疊自如地連設著蓋片46、46。
      在與所述底片42兩側的折縫42a、42a及兩側的蓋片46、46的折縫42b、42b的直角方向上,包裝用箱本體40的中央部形成有折縫42c(參照圖12、圖13)。
      再進一步詳細說明,在底片42的寬度方向上殘留有帶狀的空白48、48,該空白48、48是底片42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所必需的(參照圖14)。
      另外,在蓋片46、46上形成有孔46a、46a,可將人的手指插入,以備于在使用時進行蓋片46、46的開閉(參照圖12、圖13)。
      圖12、圖13所示的折疊自如的1單位的隔壁20(圖紙上的與中央部的折縫42c的平行方向)的心子20A、20B的數量是大小7個,但該數量只不過是由這種包裝用箱的需要者所決定的商業(yè)性的事項。
      本發(fā)明中,再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由于兩側的2個心子20A構成了包裝用箱的緩沖材料的部分,因此,若收容被包裝物的心子20B至少是1個,則本發(fā)明必須是設置具有至少合計3個心子20A、20B的隔壁20。
      又,說明了設置1層隔壁20,但如圖12、圖13所示,可自由地層疊成4層那樣的隔壁20。
      上面已對隔壁20伸張時的最大寬度小于底片42寬度的情況作了說明,對于這一點,再作具體的說明。
      參照圖14可以看出,由于隔壁20被配置在底片42兩側的空白48中的緩沖材料50、50之間,因此,若將底片42的寬度作為符號「H」,將隔壁20伸張時的最大寬度作為符號「h」,則底片42的寬度與隔壁20伸張時的最大寬度相比,是大出了H-h=α的距離。
      在表示實施例的隔壁20的心子20A、20B中,前述的外側的方狀部分(參照符號「20A」)的間隔設定得比內側的方狀部分(參照符號「20B」)狹。但如前所述,由于本發(fā)明中,外側コ字狀部分不是以積極性收容被包裝物為其目的,而是作為了具有空氣層的緩沖材料,因此,在具有作為緩沖材料功能的范圍內,使該間隔變狹。
      下面說明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
      該緩沖材料50分別被設置在前面已說明過的包裝用箱本體40的底片42兩側的空白48、48中,與背景技術不同,是以保護包裝用箱的寬度側為其目的。
      又,包裝用箱本體40與隔壁20一起可折疊自如。
      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由兩側的2組構成,因結構相同,故對1組作出說明。
      如后所述,也考慮了將緩沖材料50與包裝用箱本體40分開獨立地設置。本發(fā)明中,為了實現生產性的合理化以及避免煩雜性,通過使與底片42中央部的折縫42c平行側的外側延長,利用該延長部分,設置有與包裝用箱本體40一體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下面對其結構進行說明。
      在所述底片42的延長部分上,從內側至外側以一定的間隔,形成有4條折縫50a、50b、50c、50d。
      通過將底片42的延長部分,以離內側的第2號的折縫50b為邊界折彎成直角,以第3號的折縫50c為邊界折彎成直角,再以第4號的折縫50d為邊界折彎成直角,可得到折疊自如和剖面呈方形的筒型緩沖材料50。
      由于構成該緩沖材料50的底片42旁邊的部分,通過折縫50a與底片42連設,因此,該緩沖材料50與包裝用箱本體40成為了一體。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通過將底片42的延長部分,以第4號折縫50d為邊界從兩側折彎成直角,在所述底片42上設置一對的第2底片42e,通過將包裝用箱的底部作成雙重式,以增大底部的強度。
      由于一對的第2底片42e的兩者的邊界,與所述底片42中央部的折縫42c一致,因此,將底片42折疊時,可跟隨底片42的折疊而進行對折。
      所述緩沖材料50與包裝用箱本體40形成一體,但發(fā)明者也可預定成與包裝用箱本體40分體式獨立,得到折疊自如的剖面呈方形的筒形緩沖材料50。
      下面,將所述包裝用箱本體40、隔壁20和緩沖材料50組合起來進行說明。
      在底片42兩側的空白48、48上配置有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
      在底片42的延長部分中,以第4號折縫50d為邊界呈直角折彎的部分,向內側垂直設置。
      在該兩側的緩沖材料50、50之間配置有隔壁20。
      該隔壁20折疊自如地被設置在底片42的寬度方向上。
      因隔壁20設置成折疊自如,故隔壁20的底片42一側從底片42游離,成為自由狀態(tài)。
      由于將隔壁20安裝在包裝用箱本體40上,因此可將隔壁20的緩沖材料50、50側與緩沖材料50、50粘接。
      對于這一點作具體說明。構成所述隔壁20的兩側的硬紙板12,分別與構成緩沖材料50的所述延長部分的底片42旁邊部分的內側粘接(參照圖12、圖13、圖14)。
      由此,結束包裝用箱本體40、隔壁20和緩沖材料50的組合,本發(fā)明中,當隔壁20伸張時,隔壁20的兩側端的心子20A能有助于側片44、44側的緩沖功能的提高,下面說明這一點。
      對于橫列狀具有3個心子20A、20B的隔壁20來講,在兩側的心子20A間的心子20B中,按照正規(guī)的方法收容被包裝物。
      由于兩側的心子20A分別存在于側片44、44的內側,在這些心子20A中未收容被包裝物,因此,具有空氣層的心子20A起著緩沖功能,以保護被包裝物。
      本發(fā)明是前述實施例1所述的利用折疊自如的隔壁20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的另一例。
      該實施例中,對于隔壁20的結構,只要是不切斷,可引用前述的說明及附圖。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例中,因與實施例3的發(fā)明相同點不少,故只要是不切斷,可引用實施例3的說明及附圖。
      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是,由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本體40、折疊自如的隔壁20、加強片52和第2加強片52a構成。
      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本體40,由底片42;一對長度方向的側片44、44;長度方向的側片44、44外側的一對蓋片46、46;寬度方向的一對側片50、50構成。
      在底片42的兩側,以折縫42a為邊界分別連設著側片44、44。
      在這些長度方向的側片44、44的外側,以折縫42b、42b為邊界分別連設著蓋片46、46。
      另外,在底片42的寬度方向上,以各自的折縫為邊界分別連設著寬度方向的側片50a、50a。
      該寬度方向的側片50a、50a,以提高緩沖功能為目的,在內側具有空氣層,其壁部薄,剖面形狀是方形。
      該寬度方向的側片50a、50a,以折縫為邊界從內側向外側使底片42延長,該延長的前端在底片42下面跟前,與其下面粘接。
      圖14所示的第2底片42e與底片42上存在的那一方相對置(參照圖14)。
      在底片42、長度方向的兩側片44、44和兩蓋片46、46的中央部,將共用的折縫42c設置在與所述寬度方向的折縫42a、折縫42b直角方向上。
      下面說明加強片52。
      對該加強片52的高度不作特定,實施例中,將所述寬度方向的側片50a、50a以及長度方向的側片44、44的高度一致。
      并且,在包裝用箱本體40的底片42中央部的折縫42c上,從底片42游離地立起。
      該加強片52的具體例是將1張紙片、以頂部為基準折彎成雙重的形狀,其長度是在寬度方向的側片50a、50a的長度上,與其兩側的側片50a、50a間加算了距離后的距離部分大致相等。
      然后,該加強片52,通過將所述寬度方向的側片50a、50a邊端的位置被折彎成雙重的頂部,在外側進行切斷,被分離的該外側部分,如圖16所示設置成開閉自如的形狀。
      對該開閉自如的部分作詳細說明,構成第2加強片52a。
      下面,對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本體40、折疊自如的隔壁20、加強片52和第2加強片52a組合的使用例進行說明。
      在加強片52與兩側的寬度方向的側片50a之間,各自寬度方向上伸縮自如的隔壁20配置成從底片42游離形狀,隔壁20的兩側分別與加強片52及側片50a粘接。
      該包裝用箱70不使用時,通過使所述的第2加強片52a位于與加強片52的同一線上,以包裝用箱本體40中央部的折縫42c為邊界可將隔壁20壓縮。
      又,由于兩側寬度方向的側片50a,將與底片42的邊界的折縫作為邊界,可在與底片42的同一平面上變化,因此,該包裝用箱70不使用時,可以不松張開的狀態(tài)進行折疊,可形成板狀。
      使用時,通過將兩側寬度方向的側片50a伸張,可跟隨隔壁20進行伸張。
      通過將長度方向的兩側片44、44立起,可保護隔壁20長度方向的側面。
      此時,將被包裝物收容在心子20A、20B、20C中。
      但是,眾所周知,隔壁20是沿水平方向伸縮,心子對于垂直方向的抗壓力強,因此存在著對伸縮方向的抗壓力弱的缺點。
      為此,本發(fā)明中,通過將所述第2加強片52a在加強片52的邊界處折彎成直角方向,將第2加強片52a的外側端與寬度方向的側片50a接合,無間隙狀地收容在外箱80內,可抑制隔壁20的壓縮作用(參照圖17)。
      在此場合,存在于包裝用箱70內側的隔壁20,即使收容了被包裝物,因隔壁20的心子其本身具有空氣層,故即使外箱80的內壁與側片50a的間隙狹小,通過具有心子的空氣層的通用性,可在包裝用箱70不亂動的狀態(tài)下進行收容。
      隔壁20組中,存在于周圍的心子組起著本身具有空氣層的緩沖材料的功能。
      又,如圖16所示,發(fā)明者也可預定成通過將所述第2加強片52a的外側端從切斷線X進行切斷而變短,將第2加強片52a的外側端與兩側的側片50a的內側抵接。
      并且,通過將第2加強片52a與蓋片46粘接,抑制隔壁20的壓縮作用,除了可將該包裝用箱70收容在外箱80內進行使用之外,還可抑制隔壁20的壓縮作用,也可單獨使用包裝用箱70。
      該包裝用箱70的隔壁20,由于對壓縮方向也具有抗壓力,因此,不論將收容于外箱80內的該包裝用箱70的配置成縱向或橫向,均能穩(wěn)定地保持。
      由此,對于可收容包裝用箱70的外箱80,無論是縱橫,均可收容在容器內,故可有效地利用容器。
      權利要求
      1.一種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得到至少1張方形的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和至少2張方形的紙制包裝隔壁用硬紙板(12)的工序;采用以下方法得到帶折縫原紙(10a)的工序,即、通過以一定的間隔,從所述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的一側至另一側至少形成8條平行的折縫(n1、n2、n3、n4、n5、n6、n7、n8),在第1號折縫(n1)與第2號折縫(n2)間、第3號折縫(n3)與第4號折縫(n4)間、第5號折縫(n5)與第6號折縫(n6)間和第7號折縫(n7)與第8號折縫(n8)間,分別設置構成該隔壁(20)的心子(core)縱向的第1縱片部(14a)、第2縱片部(14b)、第3縱片部(14c)和第4縱片部(14d),同時在第1號折縫(n1)與第8號折縫(n8)各自的外側、第2號折縫(n2)與第3號折縫(n3)間、第4號折縫(n4)與第5號折縫(n5)間和第6號折縫(n6)與第7號折縫(n7)間,成為了該隔壁的心子(core)的涂漿部,并且,設置有構成橫向的第1橫片部(16a)、第2橫片部(16b)、第3橫片部(16c)、第4橫片部(16d)和第5橫片部(16e);采用以下方法得到折彎原紙(10b)的工序,即、將該帶折縫原紙(10a)的第2縱片部(14b)或第3縱片部(14c)的某一方,以所述第2縱片部(14b)兩側的折縫(n3、n4)或第3縱片部(14c)兩側的折縫(n5、n6)為邊界,與所述第2橫片部(16b)或第4橫片部(16d)的某一方密合狀地進行折彎,再將兩側的第1橫片部(16a)和第5橫片部(16e),以各自內側的第1號折縫(n1)和第8號折縫(n8)為邊界,分別與所述第1縱片部(14a)和第4縱片部(14d)緊貼地進行折彎;在該折彎原紙(10b)上形成折褶、以得到帶折褶的原紙(10c)的工序;采用以下方法得到被縮小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準隔壁(20a)的工序,即、帶折褶的原紙(10c)的第1橫片部(16a)、第3橫片部(16c)和第5橫片部(16e)的表面和第2橫片部(16b)、第4橫片部(16d)的里面,使用粘接劑分別將該硬紙板(12、12)進行粘合;采用以下方法得到隔壁(20)的工序,即、與所需的該隔壁(20)的高度對應,以一定的間隔沿著與該折縫的直角方向將該準隔壁(20a)切斷。
      2.一種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得到至少1張方形的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和至少2張方形的紙制包裝隔壁用硬紙板(12)的工序;采用以下方法得到帶折縫原紙(10a)的工序,即、通過以一定的間隔,從所述紙制包裝隔壁用原紙(10)的一側至另一側至少形成6條平行的折縫(n1、n2、n3、n4、n5、n6),在第1號折縫(n1)與第2號折縫(n2)間、第3號折縫(n3)與第4號折縫(n4)間、第5號折縫(n5)與第6號折縫(n6)間,分別設置構成該隔壁(20)的心子(core)縱向的第1縱片部(14a)、第2縱片部(14b)和第3縱片部(14c),同時在第1號折縫(n1)與第6號折縫(n6)各自的外側、第2號折縫(n2)與第3號折縫(n3)間、第4號折縫(n4)與第5號折縫(n5)間,成為了該隔壁的心子(core)的涂漿部,并且,設置有構成橫向的第1橫片部(16A)、第2橫片部(16B)、第3橫片部(16C)和第4橫片部(16D);采用以下方法得到折彎原紙的工序,即、將該帶折縫原紙的第2縱片部(14B),以兩側的折縫(n3、n4)為邊界,向所述第2橫片部(16B)側或第4橫片部(16D)側折彎,然后將兩側的所述第1縱片部(16A)和第4橫片部(16D),在各自的內側且左右對稱地與所述第1縱片部(14A)和第3縱片部(14C)分別緊貼地進行折彎;在該折彎原紙上形成折褶、以得到帶折褶的原紙的工序;采用以下方法得到被縮小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準隔壁(20a)的工序即、帶折褶的原紙的第1橫片部(16A)和第3橫片部(16C)的表面以及第2橫片部(16B)和第4橫片部(16D)的里面,使用粘接劑分別將該硬紙板(12、12)進行粘合;采用以下方法得到隔壁(20)的工序,即、與所需的該隔壁(20)的高度對應,以一定的間隔沿著與該折縫的直角方向將該準隔壁(20a)切斷。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與折彎原紙表面?zhèn)鹊母鳈M片部或里面?zhèn)鹊母鳈M片部對應的該硬紙板的位置上,涂覆粘接劑,再在涂覆有粘接劑的該硬紙板的粘接涂覆部上,與該原紙表面?zhèn)鹊母鳈M片部或里面?zhèn)鹊母鳈M片部對應,將該原紙與該硬紙板粘接,將該硬紙板與該原紙的粘接劑的未粘接部分、即表面?zhèn)鹊母鳈M片部或里面?zhèn)鹊母鳈M片部的外側面粘接。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設置于兩側的第1縱片部(14a)和第4縱片部(14d)的內側,連設著由所述第2橫片部(16b)、第2縱片部(14b)、第3橫片部(16c)、第3縱片部(14c)和第4橫片部(16d)構成的組。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設置于兩側的第1縱片部(14A)和第2縱片部(14B)的內側,至少設置有1組由所述第2橫片部(16B)、第4縱片部(14D)、第5橫片部(16E)、第5縱片部(14E)和第6橫片部(16F)構成的組。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帶折褶原紙的表面或里面粘接有該硬紙板(12)所組成的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的帶折縫原紙側,涂覆粘接劑,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反轉180度,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硬紙板(12)與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以下根據需要,將第3號帶硬紙板原紙(10d-3)反轉180度,將該原紙(10d-3)的硬紙板(12)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以下根據需要反復進行上述的工序,將硬紙板(12)與位于最上層的帶硬紙板原紙的帶折褶的原紙(10c)側粘接。
      7.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硬板紙(12)側涂覆粘接劑,再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反轉180度,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硬紙板(12)與第1號帶硬紙板原紙(10d-1)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以下根據需要,在第3號帶硬紙板原紙(10d-3)的硬板紙(12)側涂覆粘接劑,將第3號帶硬紙板原紙(10d-3)反轉180度,將該原紙(10d-3)的硬紙板(12)與第2號帶硬紙板原紙(10d-2)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以下根據需要反復進行上述的工序,將硬紙板(12)與位于最上層的帶硬紙板原紙的帶折縫原紙側粘接。
      8.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紙制包裝用折疊自如的隔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設置有2張縱片部左右對稱折彎的折彎原紙,將這些折彎原紙的縱片部的折彎方向左右對稱地進行配置·層疊。
      9.一種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包裝用箱體(40),通過在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留有空白(48、48)的底片(42),在底片(42)的兩側,以折縫(42a、42a)為邊界分別連設側片(44、44),在各自側片(44、44)的外側,以折縫(42b、42b)為邊界分別連設蓋片(46、46)而構成,在與所述折縫(42a、42a)和折縫(42b、42b)的直角方向上,該包裝用箱本體(40)的中央部形成有折縫(42c),設置有折疊自如的隔壁(20),該隔壁(20)是將平面看的至少3個方形的心子(20A、20B)連設成1列而構成,同時將隔壁(20)伸張時的最大寬度設定成小于所述底片(42)的寬度,在所述底片(42)兩側的空白(48、48)處,分別設置有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折疊自如的隔壁(20),伸縮自如地配置在底片(42)上、且所述兩側的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50)之間,同時,這些隔壁(20)的所述緩沖材料(50、50)側與緩沖材料(50、50)粘接,在隔壁20的所有心子中,側片(44、44)旁邊的心子(20A、20A)構成緩沖材料。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其特征在于,是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50)的兩側開放、四角具有折縫的筒體。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其特征在于,折疊自如的緩沖材料(50、50)與包裝用箱本體(40)設置成一體。
      12.一種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包裝用箱體(40),通過在底片(42)的兩側,以折縫(42a、42a)為邊界分別連設側片(44、44),在各自側片(44、44)的外側,以折縫(42b、42b)為邊界分別連設蓋片(46、46)而構成,在與所述折縫(42a、42a)和折縫(42b、42b)的直角方向上,該包裝用箱本體(40)的中央部形成有折縫(42c),在與中央部的折縫(42c)平行的底片(42)的兩側,設置有寬度方向的側片(50a),在該底片(42)的所述中央部的折縫(42c)上,設置有從底片(42)游離的加強片(52),在該加強片(5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開閉自如的一對的第2加強片(52a、52a),在該加強片(52)與兩側寬度方向的側片(50a)之間,設置有伸縮自如的隔壁(20),在隔壁(20)伸張狀態(tài)下,將第2加強片(52a)與寬度方向側片(50a)接合,再將蓋片(46)與第2加強片(52a)對接,以抑制隔壁(20)的壓縮。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隔壁的折疊自如的包裝用箱,其特征在于,將蓋片(46)與第2加強片(52a)粘接而成。
      全文摘要
      一種生產折疊自如的包裝用隔壁的制造方法,將設有許多折縫的原紙以每一定間隔的折縫為邊界使原紙折彎,從而在表面、里面形成涂漿部,通過形成于表、里面的涂漿部粘接硬紙板。本發(fā)明是一種簡便的包裝用隔壁的制造方法。
      文檔編號B31D3/00GK1695938SQ20041004358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5月11日
      發(fā)明者岡部昌明 申請人:株式會社岡部卡米孔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