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袋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
背景技術:
目前,應一些客戶的要求,需生產(chǎn)一種表面圖案浮凸的塑料袋,但是現(xiàn)在市場上的印刷制袋一體機只能印平面圖案,對印制浮凸的圖案顯得無能為力,若用普通印刷機印刷 半成品后再制袋的話,在印刷過程中,里面的圖案就會壓傷或變形,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現(xiàn)在如何制造出一種能生產(chǎn)表面圖案浮凸的塑料袋的設備,成為研究者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可靠、效率高,能生產(chǎn)表面圖案浮凸的塑料袋的全自動印刷制袋機。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它包括有放卷機構、制袋機構,它還包括有絲印機構和烘干機構,其中,所述的放卷機構、絲印機構、烘干機構、制袋機構是順著待加工薄膜的放卷方向依次緊密排列,并且它們之間依次配合同步工作。所述絲印機構包括有機箱、承印平臺、印版組件、平移導向組件、刮墨組件,其中,所述承印平臺對應安裝在機箱的頂部,同時,印版組件、平移導向組件、刮墨組件分別安裝在該機箱的頂部升降架上,所述刮墨組件對應設在承印平臺的上方,并且,所述印版組件對應設在該刮墨組件和承印平臺之間,且分別與它們相配合;所述印版組件包括有絲網(wǎng)架、對應安裝在該絲網(wǎng)架內的絲網(wǎng)以及用于帶動該絲網(wǎng)架上下升降的第一升降氣缸;所述平移導向組件包括有直線軸承以及用于驅動該直線軸承平移的電機,所述直線軸承的平移方向與待加工薄膜的放卷方向平行;所述刮墨組件包括有氣缸安裝座、第二升降氣缸、第三升降氣缸,所述氣缸安裝座滑動安裝在上述直線軸承上,由該直線軸承帶動平移,同時,第二升降氣缸和第三升降氣缸的缸體豎直安裝在該氣缸安裝座上,并且,該第二升降氣缸的活塞桿往下伸出連接有一作用于絲網(wǎng)的刮刀,該第三升降氣缸的活塞桿往下伸出連接有另一作用于絲網(wǎng)的刮刀。所述升降架的頂部兩端分別設置有一限位電眼,用于限制直線軸承的行程。所述絲網(wǎng)架上安裝有可對其上下微調的調節(jié)螺桿。所述絲印機構和制袋機構的輸出端處分別安裝有一可調的且相互對應的檢測電眼。所述烘干機構為UV烘干機。本實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優(yōu)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化程度高,通過增設的絲印機構和烘干機構,能很好地完成浮凸圖案的印刷,使得制袋材料經(jīng)印刷烘干后可馬上制袋,而且重要的是整個過程沒有對印刷圖案造成任何損害,因此,本實用新型非常適合生產(chǎn)印刷圖案浮凸的塑料袋。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絲 印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I和附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它包括有放卷機構
I、制袋機構2、絲印機構3和烘干機構4,其中,本實施例所述的放卷機構I、絲印機構3、烘干機構4、制袋機構2是順著待加工薄膜的放卷方向依次緊密排列,并且它們之間依次配合同步工作。本實施例所述的絲印機構3包括有機箱5、承印平臺6、印版組件7、平移導向組件8、刮墨組件9,其中,所述承印平臺6對應安裝在機箱5的頂部,同時,印版組件7、平移導向組件8、刮墨組件9分別安裝在該機箱5的頂部升降架10上,所述刮墨組件9對應設在承印平臺6的上方,并且,所述印版組件7對應設在該刮墨組件9和承印平臺6之間,且分別與它們相配合;所述印版組件7包括有用于盛裝油墨的絲網(wǎng)架11、對應安裝在該絲網(wǎng)架11內的絲網(wǎng)12以及用于帶動該絲網(wǎng)架11上下升降的第一升降氣缸13,印版組件7通過該第一升降氣缸13使絲網(wǎng)12在印刷的過程中已印的部分能快速離開承印平臺6,以確保印刷質量,此外,為了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印刷質量,本實施例所述的絲網(wǎng)架11上安裝有可對其進行上下微調的調節(jié)螺桿21 ;所述平移導向組件8包括有直線軸承14以及用于驅動該直線軸承14平移的電機15,所述直線軸承14的平移方向與待加工薄膜的放卷方向平行;所述刮墨組件9包括有氣缸安裝座16、第二升降氣缸17、第三升降氣缸18,所述氣缸安裝座16滑動安裝在上述兩直線軸承14上,由該兩直線軸承14帶動平移,同時,第二升降氣缸17和第三升降氣缸18的缸體豎直安裝在該氣缸安裝座16上,并且,該第二升降氣缸17的活塞桿往下伸出連接有一作用于絲網(wǎng)12的刮刀19,該第三升降氣缸18的活塞桿往下伸出連接有另一作用于絲網(wǎng)12的刮刀23。此外,本實施例所述升降架10的頂部兩端分別設置有一限位電眼20,用于限制直線軸承14的行程;同時,本實施例在所述絲印機構3和制袋機構2的輸出端處分別安裝有一可調的且相互對應的檢測電眼22,用于檢測絲印機構3印刷的浮凸圖案是否達到要求。另外,為了能更好地固化油墨,本實施例所述的烘干機構4是采用UV烘干機。以下為本實施例上述全自動印刷制袋機的具體工作原理工作時,待加工的薄膜24首先由放卷機構I進行放卷,來到絲印機構3的承印平臺6上,此時,第二升降氣缸17驅動其下方刮刀19下降至設定位置(刮刀19與絲網(wǎng)12相抵觸,并將絲網(wǎng)12壓向承印平臺6上的薄膜24),第三升降氣缸18驅動其下方刮刀23上升至設定位置(刮刀23不與絲網(wǎng)12相接觸),之后直線軸承14在電機15的驅動下,帶動氣缸安裝座16沿放卷方向平移,此時刮刀19在氣缸安裝座16的帶動下完成一次刮墨動作,其中,在刮刀19進行刮墨的過程中,印版組件7的第一升降氣缸13隨著刮刀19的平移帶動絲網(wǎng)架11逐漸上升,直至該刮刀19完成一次刮墨動作為止;當刮刀19完成一次刮墨動作后,第二升降氣缸17復位(帶動刮刀19上升與絲網(wǎng)12脫離),第一升降氣缸13復位,之后第三升降氣缸18立刻驅動其下方的刮刀23下降至設定位置,此時,直線軸承14開始復位,刮刀23在直線軸承14復位平移的過程中完成回墨動作,把油墨送回起始端并均勻地敷在絲網(wǎng)12上,以便下次進行印刷,此時,便完成薄膜24的浮凸圖案的一次印刷,印刷后的薄膜24經(jīng)烘干機構4烘干后,最后來到制袋機構2處進行制袋,完成表面圖案浮凸的塑料袋生產(chǎn)。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子只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 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它包括有放卷機構(I)、制袋機構(2),其特征在于它還包 括有絲印機構(3 )和烘干機構(4),其中,所述的放卷機構(I)、絲印機構(3 )、烘干機構(4)、制袋機構(2)是順著待加工薄膜的放卷方向依次緊密排列,并且它們之間依次配合同步工作。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絲印機構(3)包括有機箱(5)、承印平臺(6)、印版組件(7)、平移導向組件(8)、刮墨組件(9),其中,所述承印平臺(6)對應安裝在機箱(5)的頂部,同時,印版組件(7)、平移導向組件(8)、刮墨組件(9)分別安裝在該機箱(5)的頂部升降架(10)上,所述刮墨組件(9)對應設在承印平臺(6)的上方,并且,所述印版組件(7)對應設在該刮墨組件(9)和承印平臺(6)之間,且分別與它們相配合;所述印版組件(7)包括有絲網(wǎng)架(11)、對應安裝在該絲網(wǎng)架(11)內的絲網(wǎng)(12)以及用于帶動該絲網(wǎng)架(11)上下升降的第一升降氣缸(13);所述平移導向組件(8)包括有直線軸承(14)以及用于驅動該直線軸承(14)平移的電機(15),所述直線軸承(14)的平移方向與待加工薄膜的放卷方向平行;所述刮墨組件(9)包括有氣缸安裝座(16)、第二升降氣缸(17)、第三升降氣缸(18),所述氣缸安裝座(16)滑動安裝在上述直線軸承(14)上,由該·直線軸承(14)帶動平移,同時,第二升降氣缸(17)和第三升降氣缸(18)的缸體豎直安裝在該氣缸安裝座(16)上,并且,該第二升降氣缸(17)的活塞桿往下伸出連接有一作用于絲網(wǎng)(12)的刮刀(19),該第三升降氣缸(18)的活塞桿往下伸出連接有另一作用于絲網(wǎng)(12)的刮刀(23)。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0)的頂部兩端分別設置有一限位電眼(20),用于限制直線軸承(14)的行程。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絲網(wǎng)架(11)上安裝有可對其上下微調的調節(jié)螺桿(21)。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絲印機構(3)和制袋機構(2)的輸出端處分別安裝有一可調的且相互對應的檢測電眼(22)。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機構(4)為UV烘干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自動印刷制袋機,它包括有放卷機構、制袋機構,它還包括有絲印機構和烘干機構,其中,所述的放卷機構、絲印機構、烘干機構、制袋機構是順著待加工薄膜的放卷方向依次緊密排列,并且它們之間依次配合同步工作。本實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優(yōu)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化程度高,通過增設的絲印機構和烘干機構,能很好地完成浮凸圖案的印刷,使得制袋材料經(jīng)印刷烘干后可馬上制袋,而且重要的是整個過程沒有對印刷圖案造成任何損害,因此,本實用新型非常適合生產(chǎn)印刷圖案浮凸的塑料袋。
文檔編號B31B1/88GK202685386SQ20122039210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9日
發(fā)明者余健偉 申請人:余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