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試驗放礦裝置,屬于尾礦壩潰壩模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尾礦庫潰壩事故的發(fā)生,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參與到對尾礦庫潰壩機理的研究當中,以尋求達到有效防治尾礦庫災害的目的,其中尾礦庫潰壩模型實驗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在實驗室進行尾礦壩潰壩模擬實驗室,首先第一步就是尾礦壩高度,每一級高度以及坡度等參數(shù)的設計,參數(shù)確定后就是堆壩過程。尾礦砂大部分是金屬礦砂,金屬礦砂的密度比普通砂密度要大,搬運起來費時費力,而堆壩大多采用人工作業(yè),單靠人力對尾礦砂進行搬運效率不高,如果短期內進行多次堆壩實驗,搬運尾礦砂所需要的人力會相當大。
因此,本實驗基于以上情況,設計一種實驗室放礦裝置,融合了攪拌以及放礦兩個方面的內容,并通過自動化操作,輔助堆壩,從而提高堆壩的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試驗放礦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儲礦槽1、攪拌槳2、儲礦槽支撐架3、電機Ⅰ4、電機支撐架5、附固定桿6、附固定桿支桿7、承重板8、高壓油泵9、電機Ⅱ10、活塞桿11、升降輔助扣12、從動輪13、從動軸14、輸送帶15、主動輪16、主動軸17、主支撐軸18;儲礦槽1固定在儲礦槽支撐架3上,儲礦槽1的內部設有攪拌槳2,攪拌槳2與電機Ⅰ4連接,電機Ⅰ4固定在電機支撐架5上,電機支撐架5位于儲礦槽支撐架3的下方,電機支撐架5和儲礦槽支撐架3均放置于承重板8上;電機Ⅱ10通過傳動帶和其中一個主動輪16連接,兩個主動輪16通過主動軸17分別固定在兩個主支撐軸18上;主支撐軸18通過附固定桿6固定,附固定桿6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板8上,另一端固定在附固定桿支桿7上,附固定桿支桿7固定在儲礦槽支撐架3上;主支撐軸18上設有兩組從動輪13,從動輪13通過從動軸14固定在主支撐軸18上;主動輪16和從動輪13通過輸送帶15傳動;主支撐軸18的兩邊設有滑動槽,升降輔助扣12卡在滑動槽內,可沿滑動槽移動,活塞桿11通過進油管、出油管和高壓油泵9連接,活塞桿11的一端與升降輔助扣12固定連接;儲礦槽1的下方設有放礦口,放礦口與輸送帶15正對。
本實用新型所述承重板8上設有固定孔,儲礦槽支撐架3和電機支撐架5的四個腳均放于固定孔內。
本實用新型所述儲礦槽1的底面設有四個儲礦槽固定頭,儲礦槽支撐架3上部平板上設有四個小孔與儲礦槽固定頭對應,將四個儲礦槽固定頭插入四個小孔將儲礦槽1固定在于儲礦槽支撐架3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電機Ⅱ10固定在承重板8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從動軸14、主動輪16通過主支撐軸18上的固定孔,用螺絲固定于主支撐軸18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承重板8下底面設有移動輪。
本實用新型所述裝置的使用過程:將實驗用尾礦砂放入儲礦槽1內,如果尾礦砂用于堆壩,則不需要往儲礦槽1內注水,如果是將尾礦砂排至庫內,則需注入相應量的水(實際排放的尾礦砂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完成后,打開電機Ⅰ4,此時攪拌槳開始攪拌,使尾礦變均勻,而后打開儲礦槽1底部的放礦閥門,則放礦口打開,尾礦砂從放礦口出,落到輸送帶上,當尾礦砂不成流態(tài)時,需打開電機Ⅱ10,此時,輸送帶15運作,將尾礦砂輸送下去,如果尾礦砂成流態(tài),則可以在輸送帶上放置一個槽,即可完成放礦;而高壓油泵9通過進油管、出油管與活塞桿11連接,高壓油泵9設定不同的壓力,活塞桿11伸長不同長度,以適應不斷增加的壩高。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提高堆壩的效率,不用人工放礦;
(2)輸送帶可升降,為堆壩壩高逐級升高提供便利;
(3)整個裝置可自由移動,保證壩內各處放礦的均勻性;
(4)整個放礦裝置部件可拆卸。
附圖說明
圖1放礦裝置結構圖。
圖中:1-攪拌槽;2-攪拌槳;3-儲礦槽支撐架;4-電機Ⅰ;5-電機支撐架;6-附固定桿;7-附固定桿支桿;8-承重板;9-高壓油泵;10-電機Ⅱ;11-活塞桿;12-升降輔助扣;13-從動輪;14-從動軸;15-輸送帶;16-主動輪;17-主動軸;18-主支撐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試驗放礦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儲礦槽1、攪拌槳2、儲礦槽支撐架3、電機Ⅰ4、電機支撐架5、附固定桿6、附固定桿支桿7、承重板8、高壓油泵9、電機Ⅱ10、活塞桿11、升降輔助扣12、從動輪13、從動軸14、輸送帶15、主動輪16、主動軸17、主支撐軸18;儲礦槽1固定在儲礦槽支撐架3上,儲礦槽1的內部設有攪拌槳2,攪拌槳2與電機Ⅰ4連接,電機Ⅰ4固定在電機支撐架5上,電機支撐架5位于儲礦槽支撐架3的下方,電機支撐架5和儲礦槽支撐架3均放置于承重板8上;電機Ⅱ10通過傳動帶和其中一個主動輪16連接,兩個主動輪16通過主動軸17分別固定在兩個主支撐軸18上;主支撐軸18通過附固定桿6固定,附固定桿6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板8上,另一端固定在附固定桿支桿7上,附固定桿支桿7固定在儲礦槽支撐架3上;主支撐軸18上設有兩組從動輪13,從動輪13通過從動軸14固定在主支撐軸18上;主動輪16和從動輪13通過輸送帶15傳動;主支撐軸18的兩邊設有滑動槽,升降輔助扣12卡在滑動槽內,可沿滑動槽移動,活塞桿11通過進油管、出油管和高壓油泵9連接,活塞桿11的一端與升降輔助扣12固定連接;儲礦槽1的下方設有放礦口,放礦口與輸送帶15正對,如圖1所述。
實施例2
一種試驗放礦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儲礦槽1、攪拌槳2、儲礦槽支撐架3、電機Ⅰ4、電機支撐架5、附固定桿6、附固定桿支桿7、承重板8、高壓油泵9、電機Ⅱ10、活塞桿11、升降輔助扣12、從動輪13、從動軸14、輸送帶15、主動輪16、主動軸17、主支撐軸18;儲礦槽1固定在儲礦槽支撐架3上,儲礦槽1的內部設有攪拌槳2,攪拌槳2與電機Ⅰ4連接,電機Ⅰ4固定在電機支撐架5上,電機支撐架5位于儲礦槽支撐架3的下方,電機支撐架5和儲礦槽支撐架3均放置于承重板8上;電機Ⅱ10通過傳動帶和其中一個主動輪16連接,兩個主動輪16通過主動軸17分別固定在兩個主支撐軸18上;主支撐軸18通過附固定桿6固定,附固定桿6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板8上,另一端固定在附固定桿支桿7上,附固定桿支桿7固定在儲礦槽支撐架3上;主支撐軸18上設有兩組從動輪13,從動輪13通過從動軸14固定在主支撐軸18上;主動輪16和從動輪13通過輸送帶15傳動;主支撐軸18的兩邊設有滑動槽,升降輔助扣12卡在滑動槽內,可沿滑動槽移動,活塞桿11通過進油管、出油管和高壓油泵9連接,活塞桿11的一端與升降輔助扣12固定連接;儲礦槽1的下方設有放礦口,放礦口與輸送帶15正對;承重板8上設有固定孔,儲礦槽支撐架3和電機支撐架5的四個腳均放于固定孔內;儲礦槽1的底面設有四個儲礦槽固定頭,儲礦槽支撐架3上部平板上設有四個小孔與儲礦槽固定頭對應,將四個儲礦槽固定頭插入四個小孔將儲礦槽1固定在于儲礦槽支撐架3上;述電機Ⅱ10固定在承重板8上;所述從動軸14、主動輪16通過主支撐軸18上的固定孔,用螺絲固定于主支撐軸18上;所述承重板8下底面設有移動輪,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