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安全特征鑒別方法及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與流程

      文檔序號:12680317閱讀:162來源:國知局
      一種安全特征鑒別方法及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光學防偽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安全特征鑒別方法及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可用于有價證券、證件、證書、證卡等重要物件的防偽標識。



      背景技術(shù):

      假冒偽劣商品一直困擾著監(jiān)管部門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何獲得具有更高防偽性能的安全元件,是領(lǐng)域內(nèi)不斷追求的目標。光學防偽產(chǎn)品具有顯著的視覺識別特征,是其中一種重要的防偽技術(shù)。全息技術(shù)是光學防偽領(lǐng)域內(nèi)的主流技術(shù),具有良好的防偽效果而且應用廣泛。但是隨著該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成熟,全息產(chǎn)品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包裝、裝飾等領(lǐng)域,其防偽特性正被逐步削弱。

      近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基于莫爾放大原理的微光學陣列系統(tǒng),具有顯著的視覺效果和良好的防偽性能。美國專利U.S.Pat.No.4,892,336公開了一種利用柱透鏡陣列和條形微圖文陣列相互疊加匹配形成的安全線。Drinkwater等人在美國專利U.S.Pat.No.5,712,731中提出了一種球面透鏡陣列和微圖文陣列相互匹配形成的透射型微光學系統(tǒng)。中國專利200680048634.8對安全元件中微透鏡陣列和微圖文陣列的排列對稱性進行了擴展,提出了一種基于二維布拉維點陣的排列方式,利用這種排列結(jié)構(gòu)進一步加強了元件的安全性能。中國專利CN201010180251.4進一步降低了陣列的對稱性,公開了一種由隨機排列的陣列結(jié)構(gòu)組成的透射型安全元件。R.A.Steenblik等在美國專利U.S.Pat.No.2005/0180020 A1以及后續(xù)專利U.S.Pat.No.2008/0037131 A1中擴展了上述微光學系統(tǒng)的參數(shù)范圍,減小了透鏡的口徑(小于50um)和焦距,使得系統(tǒng)的厚度小于50um,形成了薄膜型的安全元件,從而拓展了其應用范圍。該專利同時公開了若干反射型的微光學系統(tǒng),這類反射型系統(tǒng)需將微圖文設置在微透鏡陣列的焦平面上,以形成顯示特征。

      反射型的微光學陣列系統(tǒng)相對于透射型系統(tǒng)具有更緊湊的結(jié)構(gòu),安全元件可以做的更薄,更易于集成。但是,上述系統(tǒng)都基于莫爾放大成像原理,其微圖文陣列都需設置在反射型微光學陣列的焦距處。這種結(jié)構(gòu)存在兩方面的不足:1)結(jié)構(gòu)厚度還是受到微光學陣列焦距的限制,無法進一步減薄。2)安全元件無法對光照的變化進行動態(tài)響應。從而制約了其適用范圍和安全性能。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術(shù)中的缺點,提供一種安全特征鑒別方法及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安全特征鑒別方法,該方法基于由聚焦元件陣列層、基材層、微圖文陣列層和反射層構(gòu)成的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實現(xiàn);通過點光源或準直光源照射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產(chǎn)生的光響應來實現(xiàn)真?zhèn)舞b別;所述光響應包括:

      點光源作用下,所述安全元件薄膜產(chǎn)生的響應形式包括:所述點光源開啟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顯示;所述點光源關(guān)閉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消失;所述點光源為發(fā)散點光源或者匯聚點光源。

      準直光源作用下,所述安全元件薄膜產(chǎn)生的響應形式包括:所述準直光照明開啟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顯示;所述準直光照明關(guān)閉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消失。

      進一步地,所述響應還包括:當所述點光源沿著安全元件薄膜所在平面法線方向移動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的橫向大小和縱向深度位置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或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繞著圖像所在平面的法線方向轉(zhuǎn)動;所述點光源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的位置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的平面移動,且所述特征圖像的移動方向與光源的移動方向相同或者與光源的移動方向相反。

      進一步地,所述響應還包括:所述準直光照明方向變化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的位置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的平面移動,且所述特征圖像的移動方向與照明方向的變化方向相同或者與照明方向的變化方向相反。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基材層、反射層和微圖文陣列層;所述微圖文陣列層由微圖文單元排列而成;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由聚焦元件單元排列而成;至少部分所述微圖文單元不在所述聚焦元件單元的焦深范圍內(nèi);在點光源或者準直光照明下,所述微圖文單元通過對應的聚焦單元和反射層放大成像;各個微圖文單元的放大像相互疊加,通過綜合成像作用形成所述特征圖像。

      進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優(yōu)選在0.5倍焦距以內(nèi)。

      進一步地,至少部分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的一倍焦距之外,優(yōu)選在1倍焦距與3倍焦距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聚焦元件單元陣列層中,聚焦元件單元的排列方式包括:具有對稱軸的正交排列、蜂窩狀排列、沒有對稱軸的低對稱性排列或隨機排列等。所述微圖文單元的排列方式與所述聚焦單元的排列方式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聚焦元件單元可采用柱面微透鏡、球面透鏡、非球面透鏡、菲涅耳透鏡等各種具有聚焦功能的微光學元件。所述聚焦元件單元的口徑可以是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六邊形、多邊形等各種幾何形狀。

      由于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1.本發(fā)明公開的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相對于其它安全元件其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整體厚度更薄,更易于集成,適用范圍更廣泛。

      2.本發(fā)明公開的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相對于其它安全元件所顯示的圖像對比度更高。

      3.本發(fā)明公開的反射型安全元件能夠?qū)庹者M行實時動態(tài)響應,響應效果是其它安全元件無法實現(xiàn)的,具有更高的防偽安全性能。

      4.本發(fā)明公開的反射型安全元件中的微結(jié)構(gòu)深度相對于其它安全元件的結(jié)構(gòu)深度更淺。有利于降低加工難度和制作成本。

      附圖說明

      圖1和2分別為實施例一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移動下的光響應示意圖;

      圖4和5分別為實施例二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二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移動時的光響應示意圖;

      圖7和8分別為實施例三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9和10分別為實施例四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11和12分別為實施例五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13和14分別為實施例六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15和16均為實施例六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移動下的光響應示意圖;

      圖17為實施例四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準直光移動下的光響應示意圖;

      圖18和19分別為實施例七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20為實施例七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移動下的光響應示意圖;

      圖21為實施例七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移動下的光響應示意圖;

      圖22和23為實施例八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24和25為實施例九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26為實施例九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移動下的光響應示意圖;

      圖27和28為實施例十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和無點光源照射下的示意圖;

      圖29為實施例十所述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移動下的光響應示意圖;

      圖中,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微圖文陣列層3、反射層4。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安全特征鑒別方法,該方法基于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在點光源或準直光源照射下產(chǎn)生的特殊的光響應來實現(xiàn)真?zhèn)舞b別。

      所述光響應包括:

      點光源作用下,所述安全元件薄膜產(chǎn)生的響應形式包括:所述點光源開啟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顯示;所述點光源關(guān)閉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消失;所述點光源為發(fā)散點光源或者匯聚點光源。

      準直光源作用下,所述安全元件薄膜產(chǎn)生的響應形式包括:所述準直光照明開啟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顯示;所述準直光照明關(guān)閉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消失。

      基于以上特殊的響應形式,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微圖文陣列層3由微圖文單元排列而成,具體構(gòu)建形式包括:在透明基材上設置微圖文(微圖文單元),從而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或每個微圖文單元相互獨立,有序或無序排布后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聚焦元件單元排列而成;至少部分所述微圖文單元不在所述聚焦元件單元的焦深范圍內(nèi);在點光源或者準直光照明下,所述微圖文單元通過對應的聚焦單元和反射層4放大成像;各個微圖文單元的放大像相互疊加,通過綜合成像作用形成特征圖像。

      當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或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坐標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坐標軸相互平行時,若所述點光源沿著安全元件薄膜所在平面法線方向移動,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的橫向大小和縱向深度位置發(fā)生對應的變化。

      當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不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平行,或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坐標軸不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者坐標軸平行時,若所述點光源沿著安全元件薄膜所在平面法線方向移動,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將繞著圖像所在平面的法線方向轉(zhuǎn)動。

      當所述微圖文單元在聚焦元件單元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懸浮于安全元件薄膜之下,所述點光源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時,位置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的平面移動,且所述特征圖像的移動方向與光源的移動方向相同;或者,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懸浮于安全元件薄膜之上,所述點光源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時,位置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的平面移動,且所述特征圖像的移動方向與光源的移動方向相反。

      當所述微圖文單元在聚焦元件單元的一倍焦距以外,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懸浮于安全元件薄膜之下,所述點光源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的位置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的平面移動,且所述特征圖像的移動方向與光源的移動方向相反;或者,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懸浮于安全元件薄膜之上,所述點光源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動時,所述安全元件薄膜顯示的特征圖像或者部分特征圖像的位置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薄膜所在的平面移動,且所述特征圖像的移動方向與光源的移動方向相同。

      特征圖像的顯示效果包括三維立體效果和動態(tài)圖像效果。所述三維立體效果包括:圖像懸浮在所述安全元件薄膜之上;圖像懸浮在所述安全元件薄膜之下;三維圖像橫跨在安全元件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三維空間中。所述動態(tài)圖像效果包括正交視差移動效果和平行視差移動效果。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及其安全標識鑒定方法,如圖1和2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依次粘結(jié),微圖文陣列層3是通過在透明基板上設置微圖文(微圖文單元)得到。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球面透鏡單元正交排列而成,陣列周期為T。微圖文單元正交排列,陣列周期為1.005T。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所述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2倍焦距處。

      如圖1所示,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光線通過所述陣列單元之間的綜合放大成像作用,在所述聚焦陣列層上方疊加形成可被觀察者接收的懸浮圖像S。

      如圖2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將無法形成懸浮像S,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如圖3所示,當所述點光源沿著平行與安全元件平面如箭頭所示的方向順時針移動時,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沿著安全元件平面方向以箭頭方向做順時針移動,移動過程中圖像S的大小保持不變。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及其安全標識鑒定方法,如圖4和5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嵌入于基材層2內(nèi),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球面透鏡單元正交排列而成,陣列周期為T。微圖文單元正交排列,陣列周期為0.995T。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所述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1倍焦距處。

      如圖4所示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光線通過所述陣列單元之間的綜合放大成像作用,在所述聚焦陣列層下方形成可被觀察者接收的懸浮圖像S。

      如圖6所示,所述安全元件繞著水平軸以箭頭方向做轉(zhuǎn)動,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沿著與轉(zhuǎn)動方向平行的方向做移動。

      如圖5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將無法形成懸浮像S,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如圖7和8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反射層4、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嵌入于基材層2內(nèi),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球面透鏡單元正交排列而成,陣列周期為T。所述微圖文單元正交排列,陣列周期為1.003T。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所述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2倍焦距處。

      如圖7所示,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光線通過所述陣列單元之間的綜合放大成像作用,在所述聚焦陣列層上方形成可被觀察者接收的懸浮圖像S。如圖8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將無法形成懸浮像,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如圖9和10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反射層4、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嵌入于基材層2內(nèi),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非球面透鏡單元蜂窩狀排列而成,相鄰非球面透鏡單元中心之間的距離為T微米。微圖文單元蜂窩狀排列,相鄰微圖文單元中心之間距離的為1.005T微米。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所述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1倍焦距處。

      如圖9所示,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在所述聚焦陣列層上方形成可被觀察者10接收的懸浮圖像S。如圖10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將無法形成懸浮像,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實施例五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如圖11和12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反射層4、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包括第一微圖文單元和第二微圖文單元,均嵌入于基材層2內(nèi),分別構(gòu)成第一微圖文陣列層31和第二微圖文陣列層32;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非球面透鏡單元蜂窩狀排列而成,相鄰非球面透鏡單元中心之間的距離為T微米。所述第一微圖文單元和第二微圖文單元分別呈蜂窩狀排列而成,相鄰微圖文單元中心之間距離的均為1.005T微米。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第一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一倍焦距處。所述第二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1倍焦距處。

      如圖11所示,所述安全元件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在所述聚焦陣列層上方形成可被觀察者接收的懸浮圖像S和懸浮像S1。如圖12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只顯示懸浮像S1,而無法顯示懸浮像S,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實施例六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如圖13和14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反射層4、基材層2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嵌入于反射層4內(nèi),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球面透鏡單元5正交排列而成,陣列周期為T微米。所述微圖文單元正交排列,陣列周期為0.998T微米。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構(gòu)成的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所述微圖文陣列層3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1倍焦距處。

      如圖13所示,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在所述聚焦陣列層下方形成可被觀察者接收的懸浮圖像S。如圖14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將無法形成懸浮像,其特征信息被隱藏。如圖15所示,當所述點光源沿著所述安全元件法線方向做上下移動時,移動方向如箭頭所示,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沿著安全元件法線方向以箭頭方向做上下移動,移動過程中圖像S的大小同時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如圖16所示,當所述點光源8沿著所述安全元件平面方向做左右移動時,移動方向如箭頭所示,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沿著安全元件平面方向以箭頭方向做左右移動,移動過程中圖像S的大小保持不變。如圖17所示,當所述準直光的照明方向如箭頭所示發(fā)生變化時,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沿著安全元件所在平面以箭頭方向做左右移動,移動過程中圖像S的大小保持不變。

      實施例七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如圖18和19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反射層4、基材層2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嵌入于反射層4內(nèi),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球面透鏡單元5正交排列而成,陣列周期為T微米。所述微圖文單元正交排列,陣列周期為T微米。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夾角為5度。所述微圖文陣列層3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1倍焦距處。

      如圖18所示,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在所述聚焦陣列層下方形成可被觀察者接收的懸動態(tài)圖像S,所述動態(tài)圖像S位于所述安全元件平面上。如圖21所示,當所述點光源沿著垂直于安全元件平面方向如箭頭所示的方向移動時,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繞著安全元件法線方向以箭頭所示方向做轉(zhuǎn)動。如圖20所示,所述安全元件繞著水平軸以方向做轉(zhuǎn)動,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沿著與轉(zhuǎn)動方向正交的方向做移動。如圖19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將無法形成懸浮像,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實施例八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如圖22和23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嵌入于反射層4內(nèi),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球面透鏡單元隨機排列而成。所述微圖文單元隨機排列,其排列方式與所述球面透鏡的排列方式相同。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尺寸是所述微圖文單元陣列尺寸的1.005倍。所述微圖文陣列層3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3倍焦距處。

      如圖22所示,在匯聚點光源的照明下,在所述安全元件的下方、上方以及安全元件所在平面的三維空間中,形成可被觀察者接收的懸浮圖像S。如圖23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將無法形成懸浮像,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實施例九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如圖24和25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反射層4、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嵌入于基材層2內(nèi),構(gòu)成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非球面透鏡單元蜂窩狀排列而成,相鄰非球面透鏡單元中心之間的距離為T微米。所述微圖文單元蜂窩狀排列,相鄰微圖文單元中心之間距離的為1.003T微米。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所述微圖文陣列層3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1.2倍焦距處。

      如圖24所示,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在所述聚焦陣列層上方形成可被觀察者10接收的懸浮圖像S。如圖26所示,當所述點光源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平面如箭頭所示的方向順時針移動時,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沿著安全元件平面方向以箭頭方向做順時針移動,移動過程中圖像S的大小保持不變。如圖25所示,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將無法形成懸浮像,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實施例十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反射型安全元件薄膜,如圖27至圖28所示,包括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反射層4和微圖文陣列層3,所述反射層4、聚焦元件陣列層1、基材層2依次粘結(jié)。所述微圖文單元包括第一微圖文單元和第二微圖文單元均嵌入于基材層2內(nèi),分別構(gòu)成第一微圖文陣列層31和第二微圖文陣列層32;所述聚焦元件陣列層1由非球面透鏡單元蜂窩狀排列而成,相鄰非球面透鏡單元中心之間的距離為T微米,所述第一微圖文單元和第二微圖文單元均蜂窩狀排列,相鄰微圖文單元中心之間距離均為1.003T微米。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對稱軸與微圖文單元陣列的對稱軸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1.5倍焦距處。所述第二微圖文單元位于所述聚焦元件陣列的0.1倍焦距處。

      所述安全元件在點光源的照明下,形成可被觀察者接收的懸浮圖像S和懸浮像S1。如圖29所示,當所述點光源沿著平行于安全元件平面方向如箭頭所示的方向移動時,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1將以箭頭所示方向做移動,觀察者可看到圖像S將以箭頭所示方向做移動。在無點光源照明下,安全元件無法顯示懸浮像S和懸浮像S1,其特征信息被隱藏。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