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梁的拉延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縱梁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21)以及設置于所述上模座(21)內的凹模(22),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上模座(21)內的預壓機構,所述預壓機構穿過所述凹模(22),所述預壓機構包括壓料塊(23)和彈性件(24),所述彈性件(24)設置于所述壓料塊(23)和所述上模座(21)的內壁之間,所述壓料塊(23)上具有能夠與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相抵接的預壓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拉延模具增加了預壓機構,通過該預壓機構中的預壓塊可預先向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施加預壓力,該預壓力使得縱梁中部在后續(xù)加工過程中不容易出現移動。顯然,上述拉延模具能夠防止縱梁在加工過程中出現褶皺等缺陷,以此提高縱梁的加工質量。
【專利說明】縱梁的拉延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縱梁的拉延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縱梁在汽車底盤產品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工作時需要承載較大的重量,且與其連接的零部件也比較多,所以縱梁的加工質量對于整個汽車的工作性能具有較大的影響。
[0003]如圖1所示,目前對于縱梁的加工通常采用拉延模具,該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12、設置于上模座11上的凹模鑲塊13以及設置于下模座12上的凸模鑲塊14和壓邊圈鑲塊15,將縱梁坯料放置于凸模鑲塊14上,然后驅動上模座11下行,上模座11帶動凹模鑲塊13不斷靠近縱梁坯料,當凹模鑲塊13與縱梁坯料接觸后,縱梁坯料將在凹模鑲塊13的外力作用下發(fā)生變形,直至拉延模具到達閉合狀態(tài),凹模鑲塊13與凸模鑲塊14和壓邊圈鑲塊15共同作用,使得縱梁坯料變形后形成所需的縱梁結構。
[0004]上述拉延模具加工縱梁時,由于縱梁的結構為“幾”字型結構,而凹模鑲塊13驅動縱梁坯料發(fā)生變形時,縱梁坯料的中部不受外力作用,致使加工過程中,縱梁坯料的中部容易出現褶皺等缺陷,使得縱梁的加工質量較差。
[0005]綜上所述,如何解決縱梁的加工質量較差這一問題,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縱梁的拉延模具,該拉延模具能夠提高縱梁的加工質量。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縱梁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以及設置于所述上模座內的凹模,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上模座內的預壓機構,所述預壓機構穿過所述凹模,所述預壓機構包括壓料塊和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設置于所述壓料塊和所述上模座的內壁之間,所述壓料塊上具有能夠與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相抵接的預壓面。
[0009]優(yōu)選地,上述拉延模具中,所述預壓機構還包括導向部,所述導向部包括導向桿,所述壓料塊和所述上模座中的一者與所述導向桿相對固定,另一者上設置沿壓料方向延伸的導向孔,所述導向桿的一端滑動連接于所述導向孔內。
[0010]優(yōu)選地,上述拉延模具中,所述導向部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導向孔內的導套,所述導向桿與所述導套滑動配合。
[0011]優(yōu)選地,上述拉延模具中,所述導向孔設置于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上可拆卸固定有導套限位板,所述導套限位板與所述導套的底部相抵接。
[0012]優(yōu)選地,上述拉延模具中,所述導向部至少為兩個,各所述導向部沿所述壓料塊的延伸方向分布。
[0013]優(yōu)選地,上述拉延模具中,所述壓料塊上固設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外伸于所述壓料土夾,且所述限位部的外伸端能夠與所述上模座的內壁相擋接。
[0014]優(yōu)選地,上述拉延模具中,所述壓料塊上固設墩死塊,所述墩死塊能夠與所述上模座的內壁相抵接。
[0015]優(yōu)選地,上述拉延模具中,所述彈性件包括多個氮氣彈簧,各所述氮氣彈簧通過安裝板安裝于所述上模座上。
[0016]優(yōu)選地,上述拉延模具中,所述安裝板上固設墊板,所述墊板位于所述安裝板的外表面與所述上模座的內壁之間。
[001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縱梁的拉延模具,該拉延模具包括設置于上模座內的預壓機構,該預壓機構穿過凹模,其包括壓料塊和彈性件,彈性件設置于壓料塊和上模座的內壁之間,壓料塊上具有能夠與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相抵接的預壓面。該拉延模具工作時,上模座下行可帶動預壓機構運動,當壓料塊與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接觸時,隨著上模座的持續(xù)下行,壓料塊上的預壓面在彈性件的作用下向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施加預壓力。
[0018]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拉延模具增加了預壓機構,通過該預壓機構中的預壓塊即可預先向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施加預壓力,該預壓力使得縱梁中部在后續(xù)加工過程中不容易出現移動。顯然,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容,上述拉延模具能夠防止縱梁在加工過程中出現褶皺等缺陷,以此提高縱梁的加工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傳統(tǒng)的拉延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的切面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預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11-上模座,12-下模座,13-凹模鑲塊,14-凸模鑲塊,15-壓邊圈鑲塊;
[0027]21-上模座,22-凹模,23-壓料塊,24-彈性件,25-導向桿,26-導套,27-導套限位板,28-限位部,29-墩死塊,30-安裝板,31-墊板,41-下模座,42-凸模,43-壓邊圈本體,44-壓邊圈鑲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8]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縱梁的拉延模具,該拉延模具能夠提高縱梁的加工質量。
[0029]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30]如圖2-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縱梁的拉延模具,該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21、凹模22、下模座41、凸模42和壓邊圈;上模座21與壓力機相連,壓力機可驅動上模座21上下運動;凹模22設置于上模座21上,上模座21上下運動時可帶動凹模22上下運動;下模座41可安裝于加工平臺上;凸模42設置于下模座41上;壓邊圈設置于下模座41上,其可支撐縱梁坯料,并與凹模22和凸模42共同作用,以使縱梁坯料發(fā)生變形。具體地,凹模22、凸模42和壓邊圈均可設置為鑲塊結構,例如,壓邊圈可包括壓邊圈本體43和壓邊圈鍵塊44,壓邊圈本體43頭現壓邊圈鍵塊44與下I旲座41之間的連接,而壓邊圈鍵塊44則與凹模22和凸模42共同作用。
[003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還包括預壓機構,該預壓機構穿過凹模22,即整個預壓機構被凹模22環(huán)繞,沿著上模座21的移動方向,預壓機構與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相對,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指的是縱梁坯料上,用于最終形成縱梁中部的部分,此部分在上模座21的移動方向上高于縱梁坯料的其他部分。上述預壓機構包括壓料塊23和彈性件24,彈性件24設置于壓料塊23和上模座21的內壁之間,壓料塊23上具有能夠與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相抵接的預壓面。
[003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拉延模具工作時,上模座21在壓力機的驅動下下行,以此帶動預壓機構運動,當壓料塊23與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接觸時,隨著上模座21的持續(xù)下行,彈性件24將發(fā)生變形,以此向壓料塊23施加反作用力,壓料塊23上的預壓面在彈性件24的作用下向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施加預壓力;此時,凹模22在上模座21的作用下繼續(xù)下行,其帶動縱梁坯料發(fā)生變形,直至縱梁坯料同時與凹模22、凸模42和壓邊圈接觸,拉延模具即處于閉合狀態(tài);壓力機反向帶動上模座21上行時,壓邊圈在機床頂桿的作用下可將加工后的縱梁頂出,以此進行取料操作。
[0033]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增加了預壓機構,通過該預壓機構中的壓料塊23即可預先向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施加預壓力,該預壓力使得縱梁中部在后續(xù)加工過程中不容易出現移動。顯然,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容,上述拉延模具能夠防止縱梁在加工過程中出現褶皺等缺陷,以此提高縱梁的加工質量。另外,當上模座21上行時,彈性件24的作用力將使得壓料塊23向加工后的縱梁施加作用力,使得縱梁與凹模22相脫離,有助于取料操作的進行。
[0034]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上述預壓機構還包括導向部,該導向部包括導向桿25,壓料塊23和上模座21中的一者與導向桿25相對固定,另一者上設置沿壓料方向延伸的導向孔,導向桿25的一端滑動連接于導向孔內。導向桿25可直接與導向孔滑動配合,當壓料塊23相對于上模座21運動時,導向桿25在導向孔內滑動,進而防止壓料塊23出現晃動等情況,以此提高預壓機構的運動穩(wěn)定性。
[0035]上一技術方案中,導向桿25直接與導向孔配合時,導向孔的內壁容易出現磨損,導致導向桿25與導向孔之間的運動精度較差,無法保證預壓機構的運動穩(wěn)定性。為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導向部還包括導套26,該導套26設置于導向孔內,導向桿25與導套26滑動配合。此時即可采用耐磨材料制造導套26,使得導向桿25與導套26相對運動時,兩者的磨損均較小。同時,采用上述結構后,可在在提高導向部的導向精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整個拉延模具的成本。
[0036]在一種實施例中,導向孔可設置于上模座21上,導向桿固定于壓料塊23上,以使得拉延模具內的各零部件之間不容易出現干涉,且得到一種結構更加緊湊的拉延模具。更進一步地,由于導套26 —般采用過盈配合的方式安裝于導向孔內,導致導套26相對于導向孔的連接強度稍低,為此,可在上模座21上可拆卸固定導套限位板27,該導套限位板27與導套26的底部相抵接。顯然,當導套26具有相對于導向孔的運動趨勢時,導套限位板27即可阻止導套26相對于導向孔運動,進而提高導套26的安裝強度。
[0037]鑒于縱梁的尺寸較大,相對應地,壓料塊23的尺寸也較大,因此為了提高導向部的導向精度,可將導向部設置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各導向部沿壓料塊23的延伸方向分布。
[0038]為了對壓料塊23的運動進行更精確地限定,可在壓料塊23上固設限位部28,該限位部28外伸于壓料塊23,且限位部28的外伸端能夠與上模座21的內壁相擋接。當拉延模具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壓料塊23在重力作用及彈性件24的彈力作用下將相對于上模座21移動,當限位部28與上模座21的內壁相擋接時,壓料塊23相對于上模座21的移動即被限制,以此防止壓料塊23與上模座21相脫離。具體地,限位部28可為限位板,也可包括多個限位塊,當其包括多個限位塊時,各限位塊間隔設置。
[0039]可以理解地,壓料塊23與縱梁坯料相接觸后,上模座21的內壁將不斷靠近壓料塊23的上表面,當上模座21的內壁與壓料塊23的上表面相接觸時,上模座21停止運動,整個拉延模具處于閉合狀態(tài)。然而,由于上模座21與壓料塊23相接觸時,兩者之間的作用力較大,壓料塊23在這一作用力下可能會出現裂紋等。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發(fā)生,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在壓料塊23上設置墩死塊29,該墩死塊29能夠與上模座21的內壁相抵接。此時,即可由墩死塊29直接與上模座21相接觸,而墩死塊29的結構強度可以局部提高,使得墩死塊29足以承受上模座21施加的作用力,以此防止壓料塊23出現裂紋等。另外,即使墩死塊29受力后發(fā)生變形甚至出現裂紋,也可方便地更換新的墩死塊29,而無須更換整個壓料塊23。
[0040]上述各技術方案中,彈性件24可由彈性材料(例如橡膠)制成,但為了保證縱梁坯料受到足夠的壓力,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彈性件24包括多個氮氣彈簧,各氮氣彈簧可通過安裝板30安裝于上模座21上,而安裝板30則可通過螺釘等緊固件固定于上模座21上。
[0041]優(yōu)選地,安裝板30上可固設墊板31,該墊板31位于安裝板30的外表面與上模座21的內壁之間,以此更有力地承受上模座21與彈性件24之間的作用力。
[0042]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技術方案在互不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任意組合,組合后得到的技術方案仍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43]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縱梁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21)以及設置于所述上模座(21)內的凹模(2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上模座(21)內的預壓機構,所述預壓機構穿過所述凹模(22),所述預壓機構包括壓料塊(23)和彈性件(24),所述彈性件(24)設置于所述壓料塊(23)和所述上模座(21)的內壁之間,所述壓料塊(23)上具有能夠與縱梁坯料的縱梁中部相抵接的預壓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壓機構還包括導向部,所述導向部包括導向桿(25),所述壓料塊(23)和所述上模座(21)中的一者與所述導向桿(25)相對固定,另一者上設置沿壓料方向延伸的導向孔,所述導向桿(25)的一端滑動連接于所述導向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導向孔內的導套(26),所述導向桿(25)與所述導套(26)滑動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孔設置于所述上模座(21)上,所述上模座(21)上可拆卸固定有導套限位板(27),所述導套限位板(27)與所述導套(26)的底部相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至少為兩個,各所述導向部沿所述壓料塊(23)的延伸方向分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料塊(23)上固設限位部(28),所述限位部(28)外伸于所述壓料塊(23),且所述限位部(28)的外伸端能夠與所述上模座(21)的內壁相擋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料塊(23)上固設墩死塊(29),所述墩死塊(29)能夠與所述上模座(21)的內壁相抵接。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24)包括多個氮氣彈簧,各所述氮氣彈簧通過安裝板(30)安裝于所述上模座(21)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30)上固設墊板(31),所述墊板(31)位于所述安裝板(30)的外表面與所述上模座(21)的內壁之間。
【文檔編號】B21D43/00GK203955919SQ201420413116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4日
【發(fā)明者】劉春雨, 鄭薇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