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螺母自動配料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9337閱讀:917來源:國知局
      一種螺母自動配料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螺母自動配料裝置。



      背景技術:

      料筒是用來卷線的裝置,其通常包括位于中央的圓筒狀料筒以及連接在該料筒兩端的圓盤狀的盤具。盤具與料筒之間通過螺紋緊固件連接。

      上述的組裝過程目前都是通過人工完成的,因為料筒的自動送料、盤具中螺母的安裝,螺母與螺桿的連接,料筒在多個工位上運輸以及料筒與盤具之間的定位都比較繁瑣,現(xiàn)有技術中目前還沒有能夠實現(xiàn)上述功能的標準設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能夠將螺母自動配料的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螺母自動配料裝置,用于將螺母以與料盤內的多個螺母安置孔排列方式相同的方式進行排列,其包括:

      設置第一出料口的螺母積料機構,所述螺母積料機構用于將多個螺母依次沿所述第一出料口排出,并且確保進入所述第一出料口的所述螺母其規(guī)定的一端朝上設置;

      所述第一出料口相連的螺母運輸機構,其用于驅動自所述第一出料口進入所述螺母運輸機構中的所述螺母沿著所述螺母運輸機構的長度方向運動至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設置在所述螺母運輸機構的另一端上;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螺母配料機構,所述螺母配料機構設置有:

      切料器,其為圓盤狀結構,所述切料器沿其周向均勻設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所述螺母的豁口,所述切料器由動力裝置驅動旋轉且在其旋轉過程中至少存在一個位置,使得其中一個所述豁口與所述第二出料口連通;

      頂出機構,其用于在每個所述豁口均裝有螺母后,將所述所述豁口中的螺母全部或者部分頂出,所述頂出機構設置有若干個,其以與所述料盤內多個螺母安置孔的排列方式相同的方式布置。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動力裝置能夠間歇旋轉;

      每個所述豁口中設置有第一傳感器,其用于感測所述豁口中是否有螺母入位,如有所述螺母入位,所述第一傳感器控制所述動力裝置旋轉設置的角度,該角度為所述豁口間的最小夾角值。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頂出機構為升降氣缸,其設置在所述切料器靜止時,至少部分所述豁口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氣缸間的夾角相對。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升降氣缸間的最小夾角的值為所述豁口間的最小夾角值的兩倍。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切料器還連接有圓環(huán)形且固定設置的蓋帽,所述蓋帽的內圈與所述切料器的外圈轉動連接,所述蓋帽的內圈還設有若干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與所述豁口在靜止時相匹配構成圓孔狀結構,該圓孔狀結構的內徑大于所述螺母的最大外徑。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母運輸機構的正上方設置有分料器,該分料器通過升降運動能夠將其中與所述豁口次接近的所述螺母壓緊在所述螺母運輸機構中,所述分料器在所述第一傳感器感測到所述豁口中有所述螺母進入后壓緊所述螺母,并在所述切料器旋轉結束后松開。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母積料機構為振動盤,其構造能夠實現(xiàn)所述螺母最小口向上從所述第一出料口排出。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動力裝置為伺服電機。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豁口間的最小夾角為45°,所述升降氣缸之間的最小夾角為90度。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設置螺母積料機構、螺母運輸機構和螺母配料機構,能夠將螺母以規(guī)定的形態(tài)擺放在切料器中并由頂出機構頂出,從而方便料盤無需在做定位即可直接取走,上述過程都能通過自動化實現(xiàn),大大降低了生產人力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2-螺母積料機構;4-螺母運輸機構;6-螺母配料機構;8-第一出料口;10-第二出料口;12-切料器;14-豁口;15-頂出機構;16-蓋帽;18-分料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包括:

      設置第一出料口8的螺母積料機構2,所述螺母積料機構2用于將多個螺母依次沿所述第一出料口8排出,并且確保進入所述第一出料口8的所述螺母其規(guī)定的一端朝上設置;

      所述第一出料口8相連的螺母運輸機構4,其用于驅動自所述第一出料口8進入所述螺母運輸機構4中的所述螺母沿著所述螺母運輸機構4的長度方向運動至第二出料口10,所述第二出料口10設置在所述螺母運輸機構4的另一端上;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螺母配料機構6,所述螺母配料機構6設置有:

      切料器12,其為圓盤狀結構,所述切料器12沿其周向均勻設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所述螺母的豁口14,所述切料器12由動力裝置驅動旋轉且在其旋轉過程中至少存在一個位置,使得其中一個所述豁口14與所述第二出料口10連通;

      頂出機構15,其用于在每個所述豁口14均裝有螺母后,將所述所述豁口14中的螺母全部或者部分頂出,所述頂出機構15設置有若干個,其以與所述料盤內多個螺母安置孔的排列方式相同的方式布置。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動力裝置能夠間歇旋轉;

      每個所述豁口14中設置有第一傳感器,其用于感測所述豁口14中是否有螺母入位,如有所述螺母入位,所述第一傳感器控制所述動力裝置旋轉設置的角度,該角度為所述豁口14間的最小夾角值。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頂出機構15為升降氣缸,其設置在所述切料器12靜止時,至少部分所述豁口14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氣缸間的夾角相對。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升降氣缸間的最小夾角的值為所述豁口14間的最小夾角值的兩倍。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切料器12還連接有圓環(huán)形且固定設置的蓋帽16,所述蓋帽16的內圈與所述切料器12的外圈轉動連接,所述蓋帽16的內圈還設有若干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與所述豁口14在靜止時相匹配構成圓孔狀結構,該圓孔狀結構的內徑大于所述螺母的最大外徑。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母運輸機構4的正上方設置有分料器18,該分料器18通過升降運動能夠將其中與所述豁口14次接近的所述螺母壓緊在所述螺母運輸機構4中,所述分料器18在所述第一傳感器感測到所述豁口14中有所述螺母進入后壓緊所述螺母,并在所述切料器12旋轉結束后松開。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母積料機構2為振動盤,其構造能夠實現(xiàn)所述螺母最小口向上從所述第一出料口8排出。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動力裝置為伺服電機。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豁口14間的最小夾角為45°,所述升降氣缸之間的最小夾角為90度。

      本發(fā)明的具體原理如下:

      (1)螺母積料機構2為振動盤,該振動盤的結構設計能夠使得其中的螺母以規(guī)定的形態(tài)從振動盤的第一出料口8依次排出,在本發(fā)明中,螺母經過第一出料口8時,其開口小的一端朝上設置;

      (2)螺母運輸機構4用于將螺母從第一出料口8運輸?shù)降诙隽峡?0;

      (3)螺母配料機構6中的切料盤是通過伺服電機驅動做間歇運動的,其每次旋轉靜止后,總有一個豁口14與第二出料口10相通,螺母可從第二出料口10進入到該豁口14中;

      (4)當螺母到達豁口14之后,被第一傳感器所感觸到,第一傳感器控制伺服電機旋轉,設定的角度,在本案中,旋轉角度為45°,此后另一個豁口14與第二出料口10相通;

      (5)當?shù)谝粋鞲衅鞲杏|到八個豁口14中均有螺母時,將驅動設置在切料盤正下方的頂出機構15工作,頂出機構15為由升降氣缸組成,其工作時,多個升降氣缸將其正上方的螺母頂起,因為該升降氣缸的排布方式與螺母在料盤中的設定位置相同,因此帶磁性的料盤可以將被頂出的螺母輕松取走,從而實現(xiàn)自動化;

      (6)本發(fā)明還在螺母運輸機構4正上方設置分料器18,分料器18將與豁口14次接近的螺母進入豁口14中的螺母間保持足夠的間距,防止對進入豁口14中的螺母產生擠壓,該分料器18在第一傳感器感測到所述豁口14中有所述螺母進入后壓緊所述螺母,并在所述切料器12旋轉結束后松開。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诖颂幍慕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本發(fā)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