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集熱的混泥土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混泥土層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集熱的混泥土。
【背景技術(shù)】
[0002]當(dāng)前世界各國的主要能源都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具有不可再生性,且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和有害氣體,造成巨大的環(huán)境污染。隨著全球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能源需求和消耗也將越來越大,因而有必要開拓新能源。眾所周知,太陽能是一種巨大的可利用的新能源,但如何高效利用它,確是一個很棘手的難題。
[0003]人類建筑物(高樓、公路等)多為水泥混泥土層結(jié)構(gòu),且遍布世界各地,若能利用水泥混泥土層吸收太陽能,并加以存儲利用,將使太陽能的應(yīng)用范圍大大擴展,并真正使太陽能利用與建筑物一體化。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太陽能的利用問題,提供一種可集熱的混泥土,將使太陽能的應(yīng)用范圍大大擴展,并真正使太陽能利用與建筑物一體化。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可集熱的混泥土,其特征在于,該混泥土從下到上依次是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所述紅外反射層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1 %?20 %的Ni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 %?20 %的Cr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10%?20 %的Cu粉的水泥層,所述吸熱層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25 %?35 %的Mo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25 %?35 %的Ta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25 %?35 %的Al2O3粉的水泥層,所述減反射層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9 %?13 %的T12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9 %?13 %的Si 203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9 %?13%的Al2O3粉的水泥層。
[0006]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的厚度比為0.5:1:1.1。
[0007]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含占重量比為10%?20%的Ni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0%?20%的Cr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10%?20%的Cu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0.3:0.7:10
[0008]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紅外反射層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15%的Ni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5%的Cr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15%的Cu粉的水泥層。
[0009]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含占重量比為25%?35%的Mo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25 %?35 %的Ta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25 %?35 %的Al2O3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 0.6:0.4:1。
[0010]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熱層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30%的Mo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30%的Ta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30%的Al2O3粉的水泥層。
[0011]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含占重量比為9%?13%的T12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9%?13%的Si2O3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9%?13%的Al2O3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 1:0.5:1.2ο
[0012]作為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減反射層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10%的1102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0%的Si2O3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10%的Al 203粉的水泥層。
[0013]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4]1、本發(fā)明經(jīng)過大量試驗,找到了一些比較適合與混泥土相結(jié)合的金屬,可大大提高混泥土的吸熱能力,使得利用水泥混泥土層吸收太陽能并加以存儲利用成為可能;
[0015]2、基于本發(fā)明,可建造與建筑物一體的屋頂或向陽墻面,從而提供熱水、取暖、空調(diào);
[0016]3、利用本發(fā)明可預(yù)熱工業(yè)鍋爐進水,為加工、干燥工藝提供熱水、熱風(fēng);
[0017]4、本發(fā)明可用于荒漠地區(qū)大規(guī)模太陽能熱水發(fā)電、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等領(lǐng)域。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9]實施例1
[0020]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集熱的混泥土,該混泥土從下到上依次是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的厚度比為0.5:1:1.1。
[0021]紅外反射層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10%的Ni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0%的Cr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10%的Cu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0%的Ni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0%的Cr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10%的Cu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0.3:0.7:1。
[0022]吸熱層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25%的Mo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25%的Ta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25%的Al2O3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25%的Mo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25%的Ta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25%的Al2O3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0.6:0.4:1。
[0023]減反射層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9%的T12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9%的Si2O3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9%的Al 203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9%的T12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9%的Si2O3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9%的Al 203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1:0.5:1.2。
[0024]制作前述混泥土?xí)r,包括以下步驟:
[0025](I)制作基料:將水泥、砂和碎石一起進行攪拌形成混合物待用。其中水泥、砂和碎石的配比由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根據(jù)實際需要的混泥土強度進行選擇,本實施選擇配比為:水泥:砂:碎石=1:2:4ο基料制作完成后,則制作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制作時,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的厚度比為0.5:1:1.10
[0026](2)制作紅外反射層: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10%的Ni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一層(其中占重量比為10%指的是占混合物+水+Ni粉整個重量的10% );再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10%的Cr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二層(其中占重量比為10%指的是占混合物+水+Cr粉整個重量的10% );再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10%的Cu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三層(其中占重量比為10%指的是占混合物+水+Cu粉整個重量的10% )。本實施鋪設(shè)時,鋪設(shè)的第一層、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的厚度比為0.3:0.7:10
[0027](3)制作吸熱層: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25%的Mo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四層(其中占重量比為25%指的是占混合物+水+Mo粉整個重量的25% );再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25%的Ta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五層(其中占重量比為25%指的是占混合物+水+Ta粉整個重量的25% );再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25%的Al2O3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六層(其中占重量比為25%指的是占混合物+水+Al2O3粉整個重量的25% )。本實施鋪設(shè)時,鋪設(shè)的第一層、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的厚度比為0.6:0.4:1。
[0028](4)制作減反層: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9%的T12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七層(其中占重量比為9%指的是占混合物+水+1102粉整個重量的9% );再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9%的Si2O3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八層(其中占重量比為9%指的是占混合物+水+Si2O3粉整個重量的9% );再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9%的Al2O3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九層(其中占重量比為9%指的是占混合物+水+Al2O3粉整個重量的9% )。本實施鋪設(shè)時,鋪設(shè)的第一層、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的厚度比為1:0.5:1.2。
[0029]前述步驟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制作步驟,比如:可以先制作好混合物,然后分別取混合物與各金屬元素混合后依次鋪設(shè)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也可以鋪設(shè)在鋪設(shè)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時,分別進行混合物制作;甚至可以在鋪設(shè)各層時,分別進行制作混泥土,即制即用。
[0030]實施例2
[003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集熱的混泥土,該混泥土從下到上依次是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的厚度比為0.5:1:1.1。
[0032]紅外反射層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20%的Ni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20%的Cr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20%的Cu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20%的Ni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20%的Cr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20%的Cu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0.3:0.7:1。
[0033]吸熱層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35%的Mo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35%的Ta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35%的Al2O3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35%的Mo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35%的Ta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35%的Al2O3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0.6:0.4:1。
[0034]減反射層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含占重量比為13%的T12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3%的Si2O3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13%的Al2O3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3%的T12粉的水泥層、含占重量比為13%的Si 203粉的水泥層和含占重量比為13%的Al 203粉的水泥層的厚度比為1:0.5:1.2。
[0035]制作前述混泥土?xí)r,包括以下步驟:
[0036](I)制作基料:將水泥、砂和碎石一起進行攪拌形成混合物待用。其中水泥、砂和碎石的配比由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根據(jù)實際需要的混泥土強度進行選擇,本實施選擇配比為:水泥:砂:碎石=1:2:4ο基料制作完成后,則制作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制作時,紅外反射層、吸熱層和減反射層的厚度比為0.5:1:1.10
[0037](2)制作紅外反射層: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20%的Ni粉加入一起進行攪拌,而后鋪設(shè)第一層(其中占重量比為20%指的是占混合物+水+Ni粉整個重量的20% );再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加水進行攪拌,同時取占重量比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