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乙二腙的精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醛腙化學合成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乙二腙的精制技術。
背景技術:
乙二腙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備1-氨基-1,2,3-三唑,進而可以制備1,2,3-三唑及其衍生物。美國專利5728841公開的方法是在反應容器中放置1.45g乙二醛的40%水溶液、1.00g肼一水合物和10mL水,混合物于室溫攪拌1h。然后于100℃攪拌3h。反應完成后,在減壓下蒸去溶劑,殘余物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經無水硫酸鈉干燥。在減壓下蒸去溶劑,殘余物經硅膠柱層析,得到813mg(94%)乙二腙。
該方法制備過程需要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硅膠柱色譜進行分離純化,不宜工業(yè)化生產。在用乙酸乙酯萃取時,由于乙二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產品不易被萃取完全,且乙酸乙酯也極易揮發(fā)損失,使得生產成本較高。如何簡化生產工藝,使其更適合工業(yè)化生產,并降低生產成本是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乙二腙的精制方法,簡化生產工藝,使其更適合工業(yè)化生產,并降低生產成本。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的乙二腙的精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60至105℃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3或4個碳的飽和醇;(2)溶液在-50~10℃低溫下結晶得到產品。
其中,3或4個碳的飽和醇為正丙醇、異丙醇、異丁醇、正丁醇或其混合物,乙二腙的粗產品與3或4個碳的飽和醇的重量比為1∶2.5~10,溶液最好在-10~5℃下結晶得到產品。
溶解的溫度應根據所用的醇進行調整,一般至少低于所用醇沸點10℃,以減少因溶劑揮發(fā)造成的損失。結晶的產品經過濾,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進行干燥。溶劑經過回收,可循環(huán)使用。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通過選用合適的溶劑進行重結晶,純化乙二腙的粗產品,生產工藝簡單,適合工業(yè)化生產,生產成本低。
具體實施例方式
乙二腙粗產品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備在反應容器中放置1.45g乙二醛的40%水溶液、1.00g肼一水合物和10mL水,混合物于室溫攪拌1h。然后于100℃攪拌3h。反應完成后,在減壓下除去溶劑,并干燥?;蛟跍p壓下除去部分溶劑,殘余物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經無水硫酸鈉干燥。在減壓下蒸去溶劑,得到乙二腙粗產品。
實施例1。
(1)在60℃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異丙醇,乙二腙的粗產品與異丙醇的重量比為1∶3;(2)溶液在-50~-40℃低溫下結晶得到產品。
結晶的產品經過濾分離,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進行干燥。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在80℃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正丙醇,乙二腙的粗產品與正丙醇的重量比為1∶5。
實施例3。
(1)在80℃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正丙醇,乙二腙的粗產品與正丙醇的重量比為1∶4;(2)溶液在-10~-5℃低溫下結晶得到產品。
結晶的產品經過濾分離,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進行干燥。
實施例4。
與實施例3不同的是溶液在5~10℃低溫下結晶得到產品。
實施例5。
(1)在105℃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正丁醇,乙二腙的粗產品與正丁醇的重量比為1∶2.5;(2)溶液在0~5℃低溫下結晶得到產品。
結晶的產品經過濾分離,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進行干燥。
實施例6。
與實施例5不同的是(1)在95℃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正丁醇,乙二腙的粗產品與正丙醇的重量比為1∶6。
實施例7。
(1)在85℃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異丁醇,乙二腙的粗產品與異丁醇的重量比為1∶10;(2)溶液在-5~0℃低溫下結晶得到產品。
結晶的產品經過濾分離,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進行干燥。
權利要求
1.一種乙二腙的精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60至105℃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3或4個碳的飽和醇;(2)溶液在-50~10℃低溫下結晶得到產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1),3或4個碳的飽和醇為正丙醇、異丙醇、異丁醇、正丁醇或其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乙二腙的粗產品與3或4個碳的飽和醇的重量比為1∶2.5~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2),溶液在-10~5℃下結晶得到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乙二腙的精制方法,屬于醛腙化學合成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在60~105℃下,乙二腙的粗產品溶于3或4個碳的飽和醇,溶液在低溫下結晶得到產品,3或4個碳的飽和醇為正丙醇、異丙醇、異丁醇、正丁醇或其混合物。本發(fā)明的特點是,通過選用合適的溶劑進行重結晶,純化乙二腙的粗產品,生產工藝簡單,適合工業(yè)化生產,生產成本低。
文檔編號C07C249/16GK101066936SQ20071011900
公開日2007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6月18日
發(fā)明者吳玉凱, 周智明, 祝文秀, 于曉燕, 陳志恒, 孟子暉, 溫鴻亮, 章軍 申請人:北京理工大學